钢的琴-电影赏析
钢的琴-电影赏析
谢谢观赏!
• 4、横向平移机位+固定人物
• 给人送葬的一段,用的是缓慢的平移机位,镜头从一个个 演奏者划过,背景是钢厂的冷却塔,演奏的是俄罗斯的悲 伤风格的三套车,在突兀地传来画外音之后,变为欢快的 步步高,镜头缓慢平移最终定格在灵棚上,欢快的乐曲和 葬礼的悲伤格格不入,让人哑然失笑。这种平移镜头真是 用到了极致。在之后有一段婚礼,跟最初的葬礼对比强烈 ,还是机位平移,先扫过乐队,再扫过男主女主,再给群 像,最后给新郎新娘,点名婚礼主题,跟葬礼的顺序一摸 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演奏的乐曲,葬礼最后镜头给的是灵 棚,点明葬礼主题。
小菊:陈桂林的妻
子,因为陈桂林下岗。 不堪生活重负,移情别 恋,跟了一个有钱的商 人。要求与丈夫陈桂林 离婚,并且要求独生女 的抚养权。
淑娴
大
刘
陈桂林女友和陈桂林入学校偷钢琴,
被人发现被抓。一直支持陈桂林。
主人公
陈 桂 林
• 陈桂林; 一个曾经的无上光荣的工人阶级,一个失去组织依托的底层劳 动人民,一个依然有朴素梦想的技术工人,一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失 去老婆的男人,一个有一群“狐朋狗友”的小人物,他是中国社会转 型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缩影。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中国工人的一些突 出特点:技术过硬、踏实勤劳、生活拮据、粗野豪放甚至世俗狡黠。 也是这些特点在时代发展改革而来之时,让他们一度感到茫然无助和 无所适从。他们很现实,几十年甘之如饴地围绕着某个重工业据点, 辛劳工作、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他们又很不现实,经常回味着为时 代所不容的过去,并做着与自己实力不相称的春梦,这却也是他们顽 强生存的精神源泉。他的忽悠能力。反观陈桂林想向姊姊借钱时,只 见他跟着数落姊夫:「你首先就得解放思想,解放完思想才能解放自 我…」,然而,侃侃而谈的陈桂林不也是拉不下脸而顾左右言他,宁 可照顾人也不愿给人添堵的东北爷儿们形象尽现其中。“我爹给我起 这名,陈桂林,就是希望我能像桂林山水一样,甲天下。没想到夹生 了。”这个背着油头,蓄着胡子的中年男人,曾有过或者一直有着一 腔抱负,最终完成了“造钢琴”这件能事儿。
钢的琴影评分析
钢的琴影评分析《钢的琴》是一部充满温情与现实交织的影片,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朴实的叙事手法,为观众展现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 90 年代,那个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工厂的倒闭、工人的下岗,让曾经的荣耀与安稳瞬间崩塌。
主人公陈桂林就是众多下岗工人中的一员,他为了留住女儿的抚养权,决定和一群同样落魄的工友们一起打造一架钢琴。
电影的画面风格带有浓郁的工业气息,破败的工厂、陈旧的设备,这些场景都在无言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
这种视觉呈现不仅营造出了一种怀旧的氛围,更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时代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冲击。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活且富有层次感。
陈桂林,一个怀揣着音乐梦想却被生活所迫的父亲,他坚韧、执着,为了女儿可以付出一切。
他身上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梦想的坚持。
他的工友们,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困境,但在打造钢琴的过程中,都展现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团结。
胖头的莽撞、快手的机智、季哥的豪爽,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他们的存在让整个故事更加丰满和真实。
在情节发展上,《钢的琴》没有刻意营造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以一种平实的方式展现生活中的点滴。
从陈桂林决定造琴开始,遇到了种种困难,资金的短缺、技术的难题、家庭的压力,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
这种在困境中不断前行的力量,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特别是在造琴的过程中,大家各显神通,利用自己的专长和经验,一点点地将钢琴拼凑起来,这个过程不仅是对钢琴的制作,更是对生活的重新构建。
电影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影片中的音乐不仅为情节的发展增添了氛围,更成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
陈桂林弹奏的手风琴曲,悠扬而略带忧伤,仿佛在诉说着他对生活的不甘和对未来的期许。
而在众人合力打造钢琴时,激昂的背景音乐又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决心和勇气。
《钢的琴》所传达的主题是多元而深刻的。
它不仅仅是关于父爱的伟大,更是关于对梦想的追求、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抗争。
《钢的琴》分析
没落时代的浪漫主义:一个工人阶级的自我救赎——影片《钢的琴》分析影片《钢的琴》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东北某钢厂的下岗工人陈桂林为赢得女儿的抚养权在工友们的协助下制造了一架钢琴的故事。
在这一叙事外壳包裹下,做钢琴的过程更多的呈现为热情的工人阶级再聚到一起的一次集体狂欢。
影片实际上向我们展示了在那个大时代环境的变化下,一个工人集体对于往昔工业社会生活的缅怀与感伤。
影片整体风格幽默、荒诞,舞台造型和歌舞片元素大量运用,颇具独特气质,从始至终弥漫着一种工人阶级在没落时代的浪漫主义色彩。
整部影片完成了对传统的延续与重构,一方面延续了60-70年代工业题材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把这种题材的价值指针从共产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域,拧回到个人的世俗生活层面,并且开始聚焦于个人生活的困境——挣扎在当下资本和市场重压下的底层小人物的命运上。
关于影像电影的开篇从夫妻二人协议离婚和孩子归属的对话中,镜头淡入。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构图极致,形式感极强的镜头:前景夫妻二人并排站立直面镜头,正面、仰拍。
身后是苍茫的天空和一排灰暗的矮平房。
通过演员的眼神,我们猜想他们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废弃工厂,然而导演却始终不给二人视线的反打镜头,逼仄感的处理手法让我们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二人的语言和状态上:妻子衣着时尚,与丈夫一身土气的打扮,还架着手风琴旁边停着小摩托车的搞笑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饶有趣味的构图充满了隐喻:这其中包括二人身后两块破烂的遮雨棚,暗示着一对曾经的比翼的翅膀,如今已经无法负载飞翔:右面妻子的一只羽翼丰满,而陈桂林身后的却是残破不堪;二人如今已是身份悬殊,妻子的资本形象衬托下,是陈桂林作为一个工人阶级的男性只剩筋骨的窘迫。
接下来的一场戏中,陈桂林身套垃圾袋,拉着手风琴,率领小乐队,伴着喷火杂耍表演为一场葬礼在雨中演出。
这颇具仪式感的场景,暗喻着已成为被历史所抛弃的工人兄弟集体,在为同样已逝去的工业文明奏响最后的挽歌。
钢的琴影评
钢的琴影评钢的琴影评(一)陈桂林是东北一家国有钢铁企业的工人,随着90年代改革的深入,他和其他那个时代的人一样,下岗了。
还好,他会拉手风琴,就和几个同样下岗的同事组了个草台班子,接些红白喜事的活儿,养家糊口。
唯一的女儿喜欢弹钢琴,但却因为家里没钱买不起,不是蹭学校的琴弹,就是在老爸画得木头琴键上练习哑巴钢琴。
妻子离家出走,跟了个卖假药,过上了她“梦寐以求的不劳而获的日子”。
却转过头来要和老陈争夺女儿的抚养权。
女儿很现实,提出谁能给她买架钢琴就跟谁。
老陈为此借钱买琴未果,偷琴不成进了局子。
几番碰壁后在厂图书馆里发现了一本《钢琴制造》,由此萌生了一个看似异想天开的主意;造钢琴。
老陈发动群众的力量,跟他的情人,哥们儿,姐夫还有以前的同事,即草台班子的主唱,职业混混,前小偷,黑社会老大,猪肉王子和退休老工程师等,硬是在废旧的厂房里,铸造出一架纯钢外壳的钢琴。
这就是电影《钢的琴》所讲述的故事。
老陈他们曾是骄傲的产业工人,是这个社会的主人,领导阶级;工资高,地位高,技术也高;曾经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支柱,为社会发展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但是,一场改革却将正值壮年的他们抛向了社会,让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无产者。
不仅如此,记载他们光辉岁月的厂房,也被废弃,荒芜,那两个象征产能和效益的烟囱更是在爆破中灰飞烟灭。
他们精湛的技术和无穷的创造力,顿时失去了用武之地。
正如老陈所言:本来是要像桂林山水一样甲天下的,却成了一个夹生的人。
眼看着就要在吹拉弹唱和跳舞搓麻中荒废。
幸好有了这个主意,一群闲人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在父爱和尊严的名义下团结起来,为了造钢琴这个事业而奋斗。
说它是个事业似乎有些夸大。
但是这群人的激情和坚持其实无异于那些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年轻人。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发生着变化,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和与他人的关系。
老陈曾经认为女儿不能跟着她那个嫌贫爱富的妈。
认为物质不可能弥补这么多年感情上的疏离。
当他看到女儿对妻子情感上的依恋,想到自己的手艺在当下的社会中一文不值,给不了孩子美好的未来时,他毅然做出了让步。
钢的琴
电影《钢的琴》赏析一、叙事手法该片以钢琴为主线、保烟囱为副线,两条线索并进,顺叙中时用插叙的叙事手法展开,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每件事件的发生之前都有伏笔,如陈父去世前,陈机动车的突然倒地(陈桂林常用机动车载父亲回家),故不觉突兀。
以现实主义手法讲述一群存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普通人不怎么普通的举动,平实的叙事手法不夸张不做作,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本片荒诞背后的沉重,诙谐背后的苍凉。
二、剪辑(1)音乐剪辑在配乐上,用了俄罗斯送葬曲《三套车》,奠定了本片苍凉的基调,与喜气洋洋的《步步高》形成鲜明的对比,本身就是一种荒诞。
这也是整部片子的统一风格——悲伤隐藏在欢笑之后,诙谐中更衬显出苍凉。
陈做纸钢琴的背景音乐《超级玛丽》,巧妙地烘托出其行为的荒诞可笑。
片尾孩子唱着《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而陈却倚墙黯然神伤,音乐和画面形成对比,更显其悲。
(2)动作剪辑陈用机动车载父回家时选用了侧面、正面、后面及在车上看到移动路面四个镜头,带出一种动感和节奏感。
做纸钢琴时也用了正面、侧面、正面、后面进行拍摄,并对其用毛笔画琴健作了特写。
陈做好纸钢琴后钻螺丝钉、摆书、铺布,一个动作一个镜头,使动作更有连贯性,增强了节奏感。
三、拍摄本片常用淡入和淡出实际场景的变换,在画面仍暗着时,声音先入,使时间缩短。
陈桂林在琴行从帘幕之间看女儿弹琴用了推和移的镜头,并做了主客观的转换,镜头的缓慢移动生动的再现了陈凝望女儿的温柔目光。
运用主客观转换的还有季哥被抓的片段。
片尾陈拉手风琴用了推镜头,引人思考其心理活动,淑娴倚在他肩膀上后用了拉镜头,画面淡出。
四、蒙太奇应用(1)象征蒙太奇:电影开头音乐先入带动观众情绪,然后是陈桂林和小菊讨论离婚的长镜头,陈桂林和小菊并列站着,陈身后是破败的毛坯房,而小菊身后是崭新的小洋房,疑似屋顶的建筑如翅膀般一旧一新分立于两人背后,象征着新与旧之间的对峙冲突。
(2)平行蒙太奇:三人在驾驶座上唱歌与车厢内的三人运用平行蒙太奇,两相映衬,让人捧腹。
《钢的琴》影评
电影《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我不相信婚姻,这东西往坏里说就是一种故意的政治行为,短视的男人把女人锁在家里,并缚以传统礼节,以免女人碍事的一种手段;往好里说就是甜蜜的错觉,两人彼此真心相爱,却从未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是彼此折磨的蹉跎岁月。
但是,当两个人明知如此,甜蜜还会睁大眼睛,正视彼此,义无反顾地结婚,那么我认为这并非保守或妄想,而是勇敢、激进,以及无比的浪漫。
可是,浪漫逝去,选择离婚收场的人,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钢的琴》开头是一个长镜头。
第一幕是全景下的两个人,女子身着米白色长款风衣,灰色围脖,手提包。
男子棕色尼龙大衣,黑色裤子配皮鞋,外加一个略脏的白围脖,嘴上叼着一根烟,胸前抱台手风琴,身旁停辆单车,背后是90年代的砖房,整个画面是深色调,渲染了萧瑟肃然之意,给人一种复古的视觉冲突,第一感觉就让人回到了上个世纪末。
两人的对话:“离婚就是相互成全,你放我一马,我放你一马的事。
——离婚就是离婚,别扯那些没用的。
我同意。
——同意就好。
——那就抽空办了吧,家里冰箱、彩电、洗衣机,你看着搬吧。
——你是不把我当成收废品的了?······”远景下的两人以正面排站的姿势立着,戏谑的语言,谈论的是关于离婚的话题,结婚是人生大事,离婚也是一件伤心痛苦的事,是历经了生活的磨合而做出的无奈的选择。
可两人似乎事不关己般地无所谓,离婚这个重大的事件,也变得云淡风轻了。
然后景别变成近景,两人在谈及孩子的归属问题上时,才有了细微变化。
女子说:“陈桂林我告诉你,孩子跟你是不会幸福的。
”脸部表情是一种笃定和坚决。
名叫陈桂林的回:“你少拿幸福吓唬我,小元很幸福!”此时他的表情才有了变化,收敛了不在意的心绪,变得郑重起来,虽然话语仍是带有戏谑的语气,但却是不容置疑的。
第一个场景就交代了,事情是由两个大人的离婚而引起的,看到这个,我们似乎还不知道《钢的琴》与离婚有什么联系。
接着出现的是大雨下穿着雨衣站成一排拿着乐器齐奏的几个人,演唱的歌曲颇有一种俄罗斯的风格,主题表现痛苦和悲伤。
《钢的琴》影评
《钢的琴》影评《钢的琴》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该片于2021年上映。
该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通过展现年轻女孩钢琴天才杨小牧的成长故事,揭示出音乐、家庭与毅力的重要性。
本文将就该影片的情节、表演和主题进行评述。
首先,影片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讲述了一个脱颖而出的钢琴天才的成长历程。
杨小牧自幼便展示出非凡的音乐天赋,然而,在她父亲的早逝后,家庭的经济状况变得困难,琴声与悲伤深深铭记在她的心中。
面对逆境,她没有放弃,而是依靠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影片的演员阵容堪称强大,其中,女主角由新锐演员李宁扮演。
李宁在片中的表演令人难以忽视,她巧妙地通过细腻的情感演绎,将杨小牧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通过她的表演能够深刻感受到杨小牧在音乐旅程中的坚韧和努力。
导演张艺谋在本片中的执导功力再次得到展现。
他运用独特的视觉风格,精心构建了每一个场景。
特别是在音乐比赛的镜头中,他巧妙地运用摄影技巧和剪辑手法,让观众能够通过画面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影片的配乐也极具特色,通过钢琴演奏的旋律与电影情节完美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的观影体验。
除了剧情和表演,影片还深入探讨了音乐、家庭与毅力这些主题。
音乐作为一种传达情感的媒介,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力量,也能够带来希望和改变。
家庭在杨小牧成长故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父亲的离世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而母亲的支持和陪伴则成为她坚持音乐梦想的动力。
同时,影片也着重探讨了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告诉观众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需要不断努力和付出,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综上所述,《钢的琴》是一部扣人心弦、令人感动的电影。
影片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精彩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探讨,成功地传递出音乐的能量和家庭的重要性。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将被剧情所感染,思考人生中的坚韧与梦想。
《钢的琴》无疑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佳作。
为爱而存在的钢铁精神——评析电影《钢的琴》
为爱而存在的钢铁精神——评析电影《钢的琴》作为一部重在发掘亲情深重、父爱如山的影片,《钢的琴》作为张猛导演的一部得力之作,充分将其体现出来。
影片摒弃了以往同类型电影因抒情气太浓而导致的失真,给人一种深刻的钢铁般的“爱”的认识。
通过讲述陈桂林为挽回女儿抚养权而造琴的曲折故事,体现出主人公陈桂林对女儿的深厚关爱。
从而影片的主题凸显的深刻而又独特:赞扬那些因为有爱而发扬钢铁精神的人,阐明了这为爱而存在的钢铁精神。
而主题的解释离不开导演运用巧妙的镜头语言、充满深情的电影音乐、以及独特的色彩描绘。
影片中导演所采用的巧妙的镜头语言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彰显了导演功底,更重要的是为主题的阐释起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影片中景别的不断变化和交替使用,使得叙事更加紧密,情节在对照发展下流露出主题。
影片初始,主人公陈桂林与妻子的对话将观众引领到一个独特的视角。
两人并排站在一起,中景到全景的景别变化凸显了两人此时的严肃,更为观众呈现出一篇另类的厂房帐篷图,陈桂林身后的空帐篷和妻子小菊身后的遮挡帐篷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也暗喻出离婚后的小菊有了替她遮风挡雨的男人,而陈桂林依然空空如也。
而影片发展到后来阶段时,两人并排站在厂房前的场面再一次呈现给观众,两人的境况似乎从未改变,唯一变的是陈桂林亲口答应小元由前妻抚养。
这样的景别运用是故事发展的有利论证,也表现出因缺爱而过于溺爱,陈桂林丧失的钢铁精神。
再如影片中,运动镜头的有效利用也进一步揭示主题,如在影片开端,一个移动镜头将乐队演奏的场景呈现出来,接着呈现出的是两个大烟筒和葬礼现场。
到后来陈桂林老爹死后,两种相同的拍摄手法却有不同的感情基调,似乎也阐明出钢铁精神离开爱而无法存在的主题。
无论是景别的变化还是镜头的移动效果,都离不开导演巧妙的镜头语言,这些都一一阐明出爱与钢铁精神不可分离的主题。
影片中音乐的运用充分显示出生动性和寓意性,那深刻的音乐在影片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含义,不仅使故事情节得以渲染,而且有力烘托了主题。
钢的琴影评分析
钢的琴影评分析钢的琴影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于1993年上映。
该电影通过描绘一个家庭中守墓人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困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该电影的评分进行分析。
评分一:导演表现力(9/10)导演张艺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出色的表现力而闻名世界。
在钢的琴影中,他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出色的布景设计,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真实而又令人动容的世界。
导演的镜头运用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描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时,通过使用独特的视角和组合镜头,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评分二:剧情情节(8/10)钢的琴影的剧情情节令人深思。
该电影通过揭示一个小家庭中共同守护祖先的故事,探索了中国农村家庭的传承和变迁。
剧情紧凑而又令人感触,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展现了农村社会的现实和困境。
不过,有些观众认为电影的节奏过慢,导致故事发展有些拖沓。
评分三:演员表演(9/10)钢的琴影的演员表演令人赞叹。
主演们通过出色的表演,将角色的内心世界真实而又动人地展现出来。
他们在电影中的精彩演出让人感到他们身临其境,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故事中的情感与矛盾。
特别是女主角的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用自己的眼神和动作展现了角色的复杂情感。
评分四:音乐配乐(7/10)音乐配乐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钢的琴影的音乐配乐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哀伤的感觉,与电影的主题相得益彰。
然而,一些观众认为影片的音乐配乐有些单调,没有给人以太多的情感冲击力。
评分五:艺术指导(8/10)在钢的琴影中,艺术指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电影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道具,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生活。
观众仿佛穿越到了过去的时光,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苦辣滋味。
然而,有些观众认为影片的艺术指导有些过于单一,缺乏新意。
总评:(8.2/10)综合以上评分,钢的琴影是一部细腻而又动人的电影。
该电影通过表现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困境,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触动和思考。
虽然在剧情发展上有些缺点,但导演的表现力和演员的精彩演出让该电影成为一部值得推荐的优秀影片。
《钢的琴》电影分析
《钢的琴》电影分析1.镜头开头一个固定仰角机位,两位主角中心站位,对比异常强烈,车站的遮雨棚两侧扬起,好像是主角背后的翅膀,男人一侧的车棚是破碎的,女人一侧的车棚是完整的,男人一边是废墟,是旧工业时代的远去,女人一边是砖房,是新时期拜金风潮的涌入,两人的衣着一旧一新,男人手里是手风琴,背后是助力车,女人身上是时髦的大衣,挎包,两人的格格不入顿时凸显出来。
在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中,一直是固定机位,正因为镜头中包含如此多的元素,才让观众避免了乏味。
等到季哥被警察抓走后,男主放弃了制造钢琴,接下来的画面跟开头类似,景物人物完全相同,由固定仰角机位换成了固定俯角机位,应该暗示男主心情的变化吧,仰视男主时,男主是高傲的,藐视的,不向困难低头的,而此时的俯角镜头,男主是卑微的,丧气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
结尾时仍是机位平移,演员们都聚在钢琴周围,镜头逐渐后退拉远,沿着长长的走廊离工厂越来越远,带着观影人逐渐远离那段铿锵的岁月。
2.灯光偷钢琴之后的月下独奏更是奇葩,场面全黑,只有顶光,色彩明丽,雪花飘落,旋律悠扬,超现实浪漫主义风格,很唯美。
在炸烟囱之后也有一段相照应的,男主女主在画面中央,固定机位,背景全黑,唯有两束顶光,分别给男主女主,男主坐,手风琴,冷色调,女主站,小脚步,暖色调。
同样的超现实浪漫主义风格,唯美。
3.音乐电影《钢的琴》从主题上,就是一个与音乐有关的故事:下岗工人陈桂林与妻子离婚,为了挽留住女儿需要一架钢琴,从筹钱买钢琴,到学校里偷钢琴都不能成,于是拉拢昔日钢厂的同事们凭一手之力造“钢”琴。
故事自始至终都在围绕着一架挽留女儿所需要的钢琴而展开,“钢琴”作为一条线索也作为人物之间的主要矛盾在整个影片中反复出现,经典熟悉的钢琴旋律,如陈桂林在木钢琴上为女儿演奏贝多芬《致爱丽丝》,不时作为细节的呈现在片中响起,影片与音乐之间的直观关联便不言而喻了。
钢琴与手风琴,作为两个实物在影片中的参与,为电影音乐提供了恰如其分而又妙不可言的入口,钢琴为主,掌控着影片的主要旋律,手风琴协奏,统摄着整体感觉,使得音乐借由乐器的存在扣住了整个影片的灵魂所在,赋予影片一种唯美的浪漫主义色彩。
《钢的琴》赏析
一、叙事手法该片以造钢琴为主线、保烟囱为副线,两条线索并进,顺叙中时有插叙的叙事手法展开,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每件事件的发生之前都有伏笔,如陈父去世前陈机动车的突然倒地(陈桂林常用机动车载父亲回家),故不觉突兀。
以现实主义手法讲述一群存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普通人不怎么普通的举动,平实的叙事手法不夸张不做作,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本片荒诞背后的沉重,诙谐背后的苍凉。
二、剪辑(1)音乐剪辑在配乐上,电影开头的俄罗斯送葬曲《三套车》犹如一曲旧时代的挽歌,奠定了本片苍凉的基调,与随后喜气洋洋的《步步高》对比鲜明,在打着“沉重悼念母亲”的横幅的殡葬仪式上演奏《步步高》,本身就是一种荒诞。
这也是整部片子的统一风格——悲伤隐在欢笑之后,诙谐中更衬出苍凉。
陈做纸钢琴的背景乐为《超级玛丽》,巧妙地烘托出其行为的荒诞可笑。
胖头让安昌业“滚蛋”的音乐衬托出人物惨淡无奈的心境。
陈桂林被淑娴拒之门外后落魄地走在街上时,背景乐正是淑娴唱过的跟他解释过意思的描述一个女孩和情人约会彻夜不归后骗她妈妈说她是在花园迷路的俄文歌,犹如一个巨大的讽刺,衬托出陈内心的气愤屈辱,为之后陈找王抗美打架做铺垫。
片尾当孩子唱着《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陈却倚墙黯然神伤,音乐和画面形成对比,更显其悲。
本片在音乐的插入和终止上也技法娴熟,如警察的开门“吱”地一声,钢琴声便自然地停止。
爆竹声停后,音乐响,胖头和快手起冲突时音乐停,纷争解决后音乐又起,这使音乐显得灵动有趣。
片中有多个镜头的音乐是在响起机动车声时就不露痕迹地停止。
(2)动作剪辑陈用机动车载父归家时选用了侧面、正面、后面及车上看到的移动路面四个镜头,带出一种动感和节奏感。
陈用纸壳做钢琴时也分别从正面、侧面、正面、后面进行拍摄,并对其用毛笔画琴键作了特写。
陈做好纸钢琴后钻螺丝钉、摆书、铺布,一个动作一个镜头,使动作更有连贯性,增强了节奏感。
其煞有介事的行为举止也更衬托其荒诞。
陈和淑娴在小餐馆吃饭时和陈请哥们喝酒时镜头慢慢移动到门上,下一镜头人已在户外,而陈四处借钱的片段只也拍了一下他的机动车,下个镜头他已在养猪房向人借钱里,省略了他开车的过程,这种剪辑方式过渡自然,有效省略拍摄环节,缩短了时间,也使得影片情节更为紧凑。
电影钢的琴分析
影视作品分析 : 《钢的琴》剧情简介 :孩子的妈离乡打工, 勾搭上一个卖假药的有钱人, 回家离婚并想带走 孩子,失业待业 的父亲陈桂林(王千源饰演)为了留住孩子的扶养权,或去借 钱或去偷,也想给孩子弄一台钢琴,在走投 无路下,竟异想天开地找来过去一 同在钢铁厂作工的伙伴,发挥各自岗位的专才铸造一台钢的琴。
从宏观叙事的角度看, 《钢的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一个时间、空间都离台湾观 众很遥远的地方— 1980 年代末的东北,国营企业随着私有经济开放,美其名的 经济改革,其实是一场上百万的工人沉默下岗的失业战争。
导演张猛将政策的负面效应化约为工厂的存废与再利用, 失业工人图像隐晦地呈现在《钢的琴》中。
的则拿起钢铲盗挖盗卖过去工厂埋下的废铁, 人理发,但无论干着怎样偷鸡摸狗的行当, 的工厂烟囱, 失业工人们却是有志一同地守护着它, 里亮丽的风景,如彩绘成两只火箭、两只长颈鹿或两根插在炉上的香。
片名:在“钢琴”中间,硬生生嵌进一个“的”字,“钢的琴”,这种诙谐、硬 朗的很东北、很底层的命名,既拆解了“钢琴”, 又用土办法出人意表地重新加 以组合,它在自我嘲讽的同时, 也调侃了“钢琴”所象征的特定阶层的高雅文化。
影片名字,指向了一种黑色幽默的混杂的喜剧风格。
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当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中的某一点, 这一点在胶片或数码图像感应器上能清 晰地结像。
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
景深就是指 这种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的景物的纵深距离, 这种距离大, 称为景深大; 这种距 离小,称为景深小。
主题分析 :影片其实涵盖了两层主题:第一层,是陈桂林的家庭故事,讲述一个 父亲为了留住女儿而做出的种种努力,为的就是弥补自己在家庭职责上的缺失; 第二层,是陈桂林和工友们对时代的一种挽留, 讲述了这些因为时代发展而失掉 了自己原本钢厂工作的工人们, 借着做钢琴的契机, 重新回到了自己曾经挥洒青 春的钢厂,重新操起了自己倾注心血的工具,对一个逝去时代的追忆油然而生。
电影《钢的琴》的艺术美探究
电影《钢的琴》的艺术美探究电影《钢的琴》是一部由法国导演埃里克•拉蒙执导的作品。
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孩艾达在二战时期被迫跟随母亲逃离家乡,并为了练习钢琴而在一个奇特的斯拉夫人家庭里经历的情感和成长故事。
本文将从音乐、画面和情感细节三个角度对影片的艺术美进行探究。
首先,音乐是这部电影的灵魂。
电影中出现的音乐包括经典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的小调第13号、拉赫玛尼诺夫等一系列著名的古典作品,这些钢琴曲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融合着浪漫、激情和恐惧的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年代。
电影中还融入了一些随机的即兴演奏以及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日常生活中音乐的细微之处的音效,这些音乐元素一定程度上给影片注入了生命力和真实感,同时也增强了观众的情感投入。
其次,影片的画面也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
导演埃里克•拉蒙将影片的色调设计得十分唯美,场景背景呈现出昏暗、断壁残垣的灰暗色调,营造出一种矛盾的氛围。
无论是教堂的废墟,还是枯萎的树木,这些素材都呈现出了战争带来的摧毁和人类自身脆弱的一面。
但是相对于暗淡的背景,影片中的角色们的服装、配饰和表情上精致的设计却给观众带来了一些许希望的光芒。
艾达的洁白礼服、斯拉夫人的花园、钢琴的华丽造型,这些元素在影片中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张难以忘怀的画卷。
最后,影片真正打动人的,是其中情感细节的描写。
电影中艾达和斯拉夫男孩维克多之间的情感传达,可以说是影片的亮点。
两个在隔阂中无法沟通的孩子,借助着音乐和身体语言相互理解,努力打破语言的壁垒。
影片中艾达的母亲的红毛衣在情节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象征作用,一方面说明母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代表着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困难。
这些情感元素的合理运用,让观众更加投入影片,甚至将观众所关注的故事主角从艾达转变为了每个参与情节中的角色,这也展示了影片细致真实的情感世界所让人产生的共鸣和震撼之处。
综上所述,《钢的琴》在音乐、画面和情感细节等方面均展现出出色的艺术美。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钢的琴》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创作的电影作品,该片于2001年上映,是一部关于音乐和传统文化的作品。
本文将通过对其视听语言的分析,进一步探讨这部电影的艺术特点和受众反应。
首先,从视觉上看,《钢的琴》展现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片中的场景和服饰充满了浓烈的古代乡村气息,为观众营造了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
影片采用了大量的中长镜头,展现了宽阔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乡村的景观。
此外,影片还通过运用饱和度较低的色彩和柔和的光线来凸显电影的叙事氛围,使观众有一种置身于历史时空中的感觉。
其次,听觉方面,《钢的琴》音乐的运用非常出色。
电影中的音乐不仅仅是作为背景音乐存在,更多的是作为主要情节组成部分的一部分。
聚焦于二胡演奏家的故事,《钢的琴》通过音乐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音乐在电影中扮演了一种链接人与情感的桥梁,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能激发内心深处的共鸣。
此外,影片中运用了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乐器演奏技巧,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此外,在语言方面,《钢的琴》使用了丰富而细腻的对话和声音设计,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电影中的对白既简洁又富有哲理,通过一些寓意深远的句子和对话,影片探讨了音乐、生活和人性之间的关系。
此外,影片还运用了丰富的音效和环境声音,使观众进一步投入到电影的情节和氛围中。
《钢的琴》作为一部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电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影片在国内外电影节上获得了多个奖项,不仅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
观众们表示,《钢的琴》通过其独特的视听语言,向世人传递了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力量,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综上所述,《钢的琴》通过其独特的视听语言,成功地将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元素融入到电影中,向观众传递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影片的优秀制作和独特叙事手法有助于观众深入理解和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意义,使其成为一部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电影作品。
影评分析《钢的琴》
影评分析《钢的琴》由辽宁籍青年导演张猛执导,由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电影《钢的琴》,讲述东北一个重工业小镇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争取女儿的抚养权,打造钢琴的感人故事。
影片展现了一群有着各种经历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为梦想而不屈奋斗的精神。
作品以一种略带苦涩的东北式幽默描写工人下岗后的失落、无奈和痛苦以及他们乐观坚韧地与残酷现实生活的努力抗争。
因为作品展示了真实的生活与丰富的人性,这部电影在2011年不负众望地拿到了上海电影节的众多奖项。
影片先后还受邀参加了四十多个国际电影节,并斩获奖项。
巧妙的故事构思、生动的人物塑造、新颖的叙事手法、流畅的剪辑、匠心独具的音乐和深刻的现实意义等共同成就了《钢的琴》这部小成本影片。
典型的线性叙事如同大部分剧情片,《钢的琴》有复杂的情节,一条主要叙事线,两条次要叙事线。
主要叙事正如影片名字所提示出的,与钢琴息息相关:学琴——画琴——买琴——偷琴——造琴。
陈桂林起先还能勉强支付起女儿的学琴费,女儿则在半夜留在学校点蜡烛学琴。
但不久老师发现,禁止她再练琴,于是陈桂林用硬纸板画上键盘给女儿练琴。
当陈桂林与妻子在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如火如荼之际,女儿提出谁给她钢琴就跟谁走。
借钱未果下,他与一众亲朋好友想在半夜把学校的钢琴偷走,事迹败漏后,他偶得启示,便开始了造琴计划。
围绕着“琴”,牵出另几条叙事线:其一便是陈桂林的爱情线。
他下岗后,妻子不堪清贫的生活,要离婚并嫁给富有的药商。
虽然同乐队的淑娴数次表现出很想和陈桂林在一起,但他始终是“欲拒还迎”的态度。
在一次聚餐后,他甚至对淑娴说想要娶她是为了“照顾老人”“尽义务”。
淑娴认为即使造出钢琴也难以拿到抚养权,而且孩子跟着条件富裕的母亲生活会更好,陈桂林却认为她是出于继母的仇恨心态。
之后两人心生嫌隙,淑娴与同做饭的王抗美关系越发亲密。
在一个又一个误会之后,陈桂林终于能够坦诚面对新的感情,也学会了爱人,终于能够真心地对淑娴说一句“我现在可以娶你了”。
钢的琴影评分析
钢的琴影评分析《钢的琴》:平凡中的不凡旋律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钢的琴》这部电影,反正我是被它深深地打动了。
这电影的背景设定在一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破败的工厂,萧瑟的街道,那种浓浓的时代感扑面而来。
主角陈桂林是个下岗工人,为了留住女儿小元的抚养权,决定给女儿造一架钢琴。
就这么个看似简单又疯狂的想法,却撑起了整部电影的灵魂。
先来说说这电影的画面吧。
每一帧都像是一幅褪色的老照片,那种灰暗的色调,陈旧的建筑,还有人们身上略显土气但又无比真实的穿着,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特定的年代。
记得有个镜头,陈桂林带着一群朋友在废弃的工厂里找造钢琴的材料,阳光透过破破烂烂的窗户洒进来,灰尘在光柱中飞舞,那画面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只剩下他们执着的身影。
电影里的人物也是特别鲜活。
陈桂林,这个有点倔强又充满父爱的男人,他身上有着小人物的无奈和坚持。
他拉着手风琴,带着个小乐队到处给人婚丧嫁娶表演,为了生活奔波。
他的朋友们,胖头、快手、季哥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性格。
胖头总是嘻嘻哈哈,快手干活儿麻溜但也爱占点小便宜,季哥表面上很凶但其实心地善良。
他们聚在一起造钢琴的过程中,有争吵,有欢笑,那种真挚的友情让人觉得特别温暖。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就是他们在造琴的时候遇到了各种难题。
比如说琴键的材料不好找,好不容易找到了合适的木材,加工又成了问题。
这时候,陈桂林的前妻回来要带走小元,陈桂林急得不行,一边要赶进度造琴,一边又要和前妻周旋。
那种焦虑和无奈,真的让人感同身受。
说到音乐,这部电影里的音乐简直是神来之笔。
手风琴的声音贯穿始终,有时候欢快,有时候忧伤,就像陈桂林他们的心情一样起起伏伏。
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情节,音乐一响起,整个人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
再讲讲电影所传达的主题吧。
它不仅仅是关于一架钢琴的制造,更是关于梦想、亲情、友情,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坚守和无奈。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无比丰富。
他们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努力着,这种力量让人敬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固定机位+歌舞
• 偷钢琴路上的送货车上,人们连笑带唱,又是固定机位, 表情动作都很夸张,给人歌剧一样的感觉,让情节的叙述 鲜活起来,也调动了影片的喜剧气氛。萧索破败的背景加 上滑稽幽默的歌舞逗弄,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对比效果。
• 歌厅那一段也是如此,固定机位给男主独唱,歌曲高潮处 简单一切镜头,固定机位给群像合唱,再切,固定机位给 群舞,固定机位给正景群像,又是连笑带唱,又是歌声表 情动作夸张,人物横排无遮挡关系,切,固定机位给侧景 群像,还是连笑带唱,还是歌声表情动作夸张,还是人物 横排无遮挡关系,无论是站位还是角度都是仔细斟酌过的 ,不是简单切换敷衍了事。最后歌曲结束时,人物不动, 机位缓慢平移,横着扫过,依次给所有人物面部特写,又 夸张了一遍表情。
烟囱
• 废弃的工厂遗留下两根高耸入云的烟囱,工人们集体联署 呼吁保留,但终被拆除。这两根烟囱经历几十年岁月,伴 随几代工人的劳动、成长和生活,是城市地标,是记忆参 照,更是过去时代光荣与梦想的见证。影片末尾,在大群 工人伫立遥望中,两根烟囱被定向爆破,瞬间,烟尘升起 。 这条情节线时断时续,作为“造钢琴”这个主线索的 衬托背景,颇具意味。它说明,国家、资本、市场的逻辑 和步伐,铁面无情,坚不可挡。它还说明,土造钢琴,这 个单个“奇迹”,其实只是一次无奈的挣扎,正像最终不 能留住陈桂林的女儿一样,它并不能改变造钢琴的那个“ 背景”,不能改变工人集体失败的命运。通过这个背景线 索的叙述,《钢的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时代的大势。
他为什么要造钢琴? ?
事件起因 :
因为陈桂林妻子和他离婚,要带走女儿并且他 的妻子能够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而陈桂林 只有给孩子一架钢琴才可能留住他的女儿,所
以他不惜一切,想了种种方法。
二:借钱买琴
三:偷琴
四:制造刚琴
父女亲情
陈桂林因为不舍多年与自己相伴的女儿离开,宁愿自己承受也要保留 住这份最真挚的亲情,表现了父爱的伟大
• 淑娴:这个豪爽大气又温柔体贴的东北女 人,执着得爱着老陈,却也还保有自己的 底线。虽然时运不济,下了岗,却也乐观 得靠自己的嗓子吃饭,而没有像别的女人 靠着男人或者自己的身体。他曾经以为淑 贤会一直在身边支持他而忽略对她的照顾 和关怀,却发现,任何女人都是需要理解 与呵护的,情感是需要双方共同维护和经 营的。所以他原谅了淑贤也原谅了自己的 朋友。
两人位置为画面正中央,桂林头上的篷子破烂不堪, 小菊头上的完好无损,两人身份的差距。人物为画
面的中心。
两人均为画面边缘,
头顶的篷子再一次说明 两人的地位。
淑娴为画面中心人物,站在画面中央,并且里面穿 着淡蓝色晚礼服,外面穿着黑外套拿着黑伞,巨大
的颜色反差把人物突出
人物均在画 面的下方, 身后的两个 巨大的烟囱 冒着好黑烟, 人物显得特 别的渺小, 显示出一种 悲伤地气氛。
爱情
爱情是美好的,尤其当你陷入困境时你知道有一个 人会陪伴着你,你便有了一种倔强的动力,主人公 的爱情虽然称不上浪漫,但点点滴滴都能够让大家 明白只有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友情
在你孤立无助,正需要帮助时, 如果有朋友在身边你会觉得安心, 如果还有一群朋友与你一起克服 时,你就因该感恩了。即使是小 人物,也会有惊人的力量!为了 一份情,一份自我升华,现实也 不在可怕,因为友谊是纯洁、高 贵的。
• 影片着意讲述了失意潦倒的陈桂林面为挽留女儿,撺掇以 前工友哥们儿造钢琴的故事,这本应是个体现父爱亲情的 故事,可影片却表达了另一番情怀:和开篇的基调一致, 那份对过往工人阶级燃情岁月淡淡忧伤的怀念,也有对当 下物欲横流浓烈辛辣的讽刺。在这个故事中,不仅有着对 于旧有事物的送终,比如陈桂林的父亲,比如那两座烟囱 ;也有对于过往岁月的彰显和留恋,比如联名上书留下烟 囱,比如工人们造钢琴时集体的作业方式;也有对现实物 欲的妥协与无奈,比如最终女儿还是被造假药的前妻领走 了,比如销赃的季哥也被抓走了。
平衡稳定的构图 两边的幕布对称均匀
突出人物
• 1、固定机位+固定人物
• 开头一个固定仰角机位,两位主角中心站位,对 比异常强烈,车站的遮雨棚两侧扬起,好像是主 角背后的翅膀,男人一侧的车棚是破碎的,女人 一侧的车棚是完整的,男人一边是废墟,是旧工 业时代的远去,女人一边是砖房,是新时期拜金 风潮的涌入,两人的衣着一旧一新,男人手里是 手风琴,背后是助力车,女人身上是时髦的大衣 ,挎包,两人的格格不入顿时凸显出来。在两人 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中,一直是固定机位,正因 为镜头中包含如此多的元素,才让观众避免了乏 味。
• 3、固定机位+顶光 • 偷钢琴之后的月下独奏更是奇葩,场面全
黑,只有顶光,色彩明丽,雪花飘落,旋 律悠扬,超现实浪漫主义风格,很唯美。 • 在炸烟囱之后也有一段相照应的,男主女 主在画面中央,固定机位,背景全黑,唯 有两束顶光,分别给男主女主,男主坐, 手风琴,冷色调,女主站,小脚步,暖色 调。同样的超现实浪漫主义风格,唯美ing
• 6、固定机位+横向移动人物 • 找坏小子寻仇一段,固定机位,背景是钢厂,徐
徐驶过的火车,人物骑着摩托车走过。虽然机位 不动,画面的层次感却很强,纵向按照离镜头远 近有四个层次,最远处的钢厂,稍远处的火车, 更近些的骑摩托车的人物,最近的路标和警示牌 ,远远近近错落有致,机位不动,却把画面纵向 层次拉开了。横向按照物体运动速度不同有三个 层次,最远处的钢厂和最近处的路标警示牌不动 ,火车缓缓移动,摩托车较快移动,快快慢慢错 落有致,机位不动,却把画面横向层次拉开了。
《钢的琴》
导演: 张猛 编剧: 张猛 主演: 王千源
秦海璐 张申英 田雨 国永振
第48届台北金马影展 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提名) 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提名) 张猛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 最佳影片 张猛
新生代内地导演,生于中国东北,长春电影制片厂青年导演。他 是赵本山春晚舞台上的御用编剧,创作的小品《功夫》和《说事 儿》连续两年获得春晚小品类节目一等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舞台美术系,并参加过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研修班。期间,拍 摄了纪录片《耳朵大有福》,后在此基础上,改编写成剧情片剧
• 4、横向平移机位+固定人物
• 给人送葬的一段,用的是缓慢的平移机位,镜头从一个个 演奏者划过,背景是钢厂的冷却塔,演奏的是俄罗斯的悲 伤风格的三套车,在突兀地传来画外音之后,变为欢快的 步步高,镜头缓慢平移最终定格在灵棚上,欢快的乐曲和 葬礼的悲伤格格不入,让人哑然失笑。这种平移镜头真是 用到了极致。在之后有一段婚礼,跟最初的葬礼对比强烈 ,还是机位平移,先扫过乐队,再扫过男主女主,再给群 像,最后给新郎新娘,点名婚礼主题,跟葬礼的顺序一摸 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演奏的乐曲,葬礼最后镜头给的是灵 棚,点明葬礼主题。
• 主题分析:影片其实涵盖了两层主题:
• 第一层,是陈桂林的家庭故事,讲述一个父亲为 了留住女儿而做出的种种努力,为的就是弥补自 己在家庭职责上的缺失;
• 第二层,是陈桂林和工友们对时代的一种挽留,讲述了这 些因为时代发展而失掉了自己原本钢厂工作的工人们,借 着做钢琴的契机,重新回到了自己曾经挥洒青春的钢厂, 重新操起了自己倾注心血的工具,对一个逝去时代的追忆 油然而生。影片对这两层的讲述都做到了比较成熟。情感 上的起承转合也都比较充分,让观众接受起来很顺畅,也 很投入。既有家庭的小纠纷,又有时代的大变迁。
谢谢观赏!
本《耳朵大有福》,并首执导筒,拍摄成片。
剧情:
• 《钢的琴》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女儿的音 乐梦想而不断艰苦努力,最后通过身边朋 友的帮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琴的 故事,通过小人物幽默与艰辛,展露一段 感人至深的亲情和友情。
人物关系
陈桂林钢厂下岗工人,
为了维持生计,组建婚丧乐 队,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 店铺开业的营生之中。妻子 小菊要离婚,为了争夺女儿 的抚养权,在身边朋友的帮 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钢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菊:陈桂林的妻
子,因为陈桂林下岗。 不堪生活重负,移情别 恋,跟了一个有钱的商 人。要求与丈夫陈桂林 离婚,并且要求独生女 的抚养权。
淑娴
大
刘
陈桂林女友和陈桂林入学校偷钢琴,
被人发现被抓。一直支持陈桂林。
主人公
陈 桂 林
• 陈桂林; 一个曾经的无上光荣的工人阶级,一个失去组织依托的底层劳 动人民,一个依然有朴素梦想的技术工人,一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失 去老婆的男人,一个有一群“狐朋狗友”的小人物,他是中国社会转 型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缩影。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中国工人的一些突 出特点:技术过硬、踏实勤劳、生活拮据、粗野豪放甚至世俗狡黠。 也是这些特点在时代发展改革而来之时,让他们一度感到茫然无助和 无所适从。他们很现实,几十年甘之如饴地围绕着某个重工业据点, 辛劳工作、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他们又很不现实,经常回味着为时 代所不容的过去,并做着与自己实力不相称的春梦,这却也是他们顽 强生存的精神源泉。他的忽悠能力。反观陈桂林想向姊姊借钱时,只 见他跟着数落姊夫:「你首先就得解放思想,解放完思想才能解放自 我…」,然而,侃侃而谈的陈桂林不也是拉不下脸而顾左右言他,宁 可照顾人也不愿给人添堵的东北爷儿们形象尽现其中。“我爹给我起 这名,陈桂林,就是希望我能像桂林山水一样,甲天下。没想到夹生 了。”这个背着油头,蓄着胡子的中年男人,曾有过或者一直有着一 腔抱负,最终完成了“造钢琴”这件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