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继承法律知识大全及继承七大误区,必须收藏!!
关于遗产继承,这七大法律误区你必须得注意
关于遗产继承,这七大法律误区你必须得注意提到遗产继承,相信很多人都已经脑补出,一场狗血淋漓的争夺财产的家庭伦理戏了。
那么现实生活中,法律规定的遗产继承内容究竟是怎样?在遗产继承中,又有哪些误区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呢?1、有法定继承,有没有遗嘱都一样!有不少人认为,有《婚姻法》、《继承法》管着继承,就是不立遗嘱,继承时也不会乱,法律怎么规定就怎么来。
因此,有没有遗嘱都一样!答:财产的继承除法定继承以外,还有遗嘱继承,而且遗嘱继承要优先于法定继承。
也就是说,对公民的财产继承,如果财产所有权人生前立有遗嘱,只要该遗嘱是合法有效的,就必须按遗嘱继承,而不能法定继承。
如此一来,有没有遗嘱就不一样了。
2、只要立了遗嘱一切就OK按照人们的理解,只要立了遗嘱,身后事就算是已经安排好了。
其实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王老爷子在生前草草留下了一份遗嘱,把所有财产四等份,分给四个孩子,结果王老爷子过世之后,儿女们自己都算不清李老爷子生前究竟有哪些财产,这怎么分?答:有了遗嘱,并不意味着立遗嘱人的意愿就能全部实现。
比如出现以下情况时,继承遗产就会出现麻烦。
首先,遗嘱继承能够顺利进行,前提条件是所立遗嘱必须合法有效。
如果遗嘱最终被认定为无效,遗嘱继承显然无法实现。
其次,遗嘱对财产及财产线索写得不明晰。
比如,立遗嘱人在遗嘱中只说明了自己有多少财产,但这些都以何种形式存在、财产在何处都未说明,这样的遗嘱很难得以实现。
打个比方,只在遗嘱中说自己有多少存款,但不知钱存在哪个银行,存单放于何处,可以想像,后人的“寻宝”之路该是何等艰辛。
如若找不到相应的凭证,这些财产无异于“流失”。
第三,遗嘱未妥善保存,立了等于没立。
实践中,有些人立了遗嘱就自己收了起来,他人对此并不知晓。
试想,若立遗嘱人突然离世,那么没有人知道其曾立有遗嘱,若遗嘱又没被发现,那么,这样的遗嘱立了等于白立。
第四,成为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得到遗产。
我国法律规定,出现以下情况,继承人丧失继承权。
遗产继承的基本知识
遗产继承的基本知识遗产继承是指在继承人死亡后,根据法律规定,将其财产权益转移给其他人或机构的过程。
了解遗产继承的基本知识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继承人的资格、继承份额、继承方式等方面介绍遗产继承的基本知识。
一、继承人的资格在遗产继承中,一般情况下,只有法定继承人才具备继承资格。
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具有亲属关系的人。
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国家法律规定,继承人的顺序和范围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某些国家,没有立遗嘱的情况下,继承人仅限于直系亲属,而在另一些国家,也包括了较远的亲属。
二、继承份额继承份额是指继承人在整个遗产中的权益比例。
在一些法律体系中,继承份额是根据法定继承人的亲属关系和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的。
例如,配偶可能享有较大比例的遗产份额,而子女的份额则相对较小。
然而,在一些国家,如美国,继承所得征税的影响可能会影响继承份额的比例。
三、继承方式继承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法定继承和立遗嘱继承。
1.法定继承是指在继承人没有立遗嘱或立的遗嘱无效的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继承的方式。
可以根据继承人的亲属关系和相关规定来确定继承人的身份和份额。
2.立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在生前制定并有效的遗嘱,通过遗嘱规定继承财产的方式。
立遗嘱可以确保继承人希望将财产转移给特定的个人、慈善机构或其他组织。
四、遗产税遗产税是指继承人在继承财产时需要缴纳的税费。
各国的遗产税法规定各不相同,有些国家甚至不征收遗产税。
在一些国家,配偶和直系亲属可能享受减免或免税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遗产税可能会对继承份额和继承人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五、遗嘱执行遗嘱执行是指根据遗嘱规定,将遗产转移给继承人的过程。
在继承人死亡后,遗嘱执行人将负责处理遗产,进行财产评估、债务清偿和财产分配等工作。
遗嘱执行人的责任是确保遗嘱按照继承人的意愿得以实施。
六、继承纠纷解决在一些情况下,遗产继承可能会引发纠纷。
当不同继承人对于继承份额、遗嘱有效性或遗产分配等问题存在分歧时,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争议。
财产继承的法律注意事项有哪些
财产继承的法律注意事项有哪些在我们的生活中,财产继承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
当亲人离世,其留下的财产如何合理、合法地分配给继承人,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也涉及到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了解财产继承的法律注意事项,对于保障自身权益、避免家庭纠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是在被继承人没有留下遗嘱或者遗嘱无效的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和份额来分配遗产。
遗嘱继承则是被继承人在生前依照法律规定的形式立下遗嘱,明确其遗产的分配方式。
在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的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情况下,第二顺序继承人才有继承权。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遗嘱继承具有优先性。
但遗嘱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要求,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常见的遗嘱形式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但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
对于遗产的范围,需要明确的是,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林木、牲畜和家禽、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如债权等。
遗产继承的八个常见误区
遗产继承的八个常见误区
遗产继承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进行规范。
遗产继承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很容易产生误区和误区。
以下是八个常见的遗产继承误区:
1.自由处置财产的误区:许多人认为可以完全自由地决定遗产的分配方式。
然而,法律对遗产继承有明确的规定,包括合法继承人和份额等,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财产。
2.遗嘱一切解决的误区:虽然遗嘱是处理遗产的常用方式,但并不是解决所有遗产问题的唯一方式。
有时候,根据法律的规定,即使没有遗嘱,财产也会按照合法继承人的份额进行分配。
3.配偶能够继承全部遗产的误区:有人错误地认为,配偶有权继承全部遗产。
实际上,法律规定了配偶的继承权益,可能与人们的预期不符。
4.平等分配的误区:一些人觉得应该将遗产平均分配给所有的继承人。
然而,法律并没有规定必须平等分配,而是根据继承人的法定份额来确定分配比例。
5.不同类型财产一视同仁的误区:遗产通常包含
不同类型的财产,如房产、金融资产等。
法律对不同类型的财产继承有具体规定,不能一概而论。
6.未成年子女继承的误区: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未成年子女可以直接继承遗产。
实际上,法律规定了对未成年子女继承遗产的管理和监管。
7.与婚姻无关的误区:有时人们误以为结婚就自动有权继承配偶的遗产。
然而,法律对于婚姻关系的要求有明确规定,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享有继承权益。
8.捐赠遗产不需要遗嘱的误区:有些人认为只要口头或书面表示愿意将遗产捐赠给特定机构或个人,就不需要遗嘱。
实际上,为了确保捐赠遗产的有效性和合法性,还是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手续。
家庭财产继承的法律常识
家庭财产继承的法律常识家庭财产继承的法律常识在家庭中,财产继承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而了解家庭财产继承的法律常识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知识之一。
本文将介绍家庭财产继承的法律规定以及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流程。
一、继承人的确定家庭财产继承的第一步是确定继承人。
根据中国民法的规定,继承人一般包括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法定继承人是按照法律规定实施财产继承的人,而遗嘱继承人则是根据遗嘱的规定来继承财产。
法定继承人一般包括配偶、子女以及父母。
如果没有配偶、子女和父母,那么兄弟姐妹也有权继承。
在继承人确定后,根据继承人的顺序,依法分配财产。
二、继承财产的分配在家庭财产继承中,继承财产的分配是核心内容。
一般来说,继承财产的分配涉及两个因素:继承人的法定份额和遗嘱的存在。
1. 法定份额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继承人的法定份额是根据继承人的身份来确定的。
例如,配偶继承的份额与其它继承人不同。
在法定份额中,配偶通常享有较大的份额,子女和父母则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份额。
对于兄弟姐妹而言,法定份额也有所不同。
2. 遗嘱的存在如果存在遗嘱,那么遗嘱将对继承财产的分配起决定性的作用。
遗嘱可以对财产继承的分配进行精确的规定,确保财产的分配符合遗赠人的意愿。
然而,遗嘱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律条件,例如遗嘱必须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以确保其有效性。
三、继承手续在确定继承人和财产分配后,继承人需要进行一些继承手续来完成继承过程。
这些手续一般适用于死亡继承情况。
1. 遗产认定遗产认定是确认继承财产的步骤。
继承人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以证明其对继承财产的合法权益。
有关部门将依法认定继承人的权益。
2. 财产登记财产登记是将继承财产的权益转移给继承人的手续。
继承人需要向相关的登记机构申请登记,以确保财产权益的安全。
3. 纳税义务履行在财产继承过程中,继承人需要履行相应的纳税义务。
根据我国税法的规定,继承财产可能涉及遗产税或其他相关税收。
遗产继承法律基本知识
遗产继承法律基本知识遗产继承是指在遗产所有人去世后,将其财产和权益传给合法继承人的法律程序。
遗产继承法律基本知识对于遗产的合理分配和继承人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遗产继承的主要原则、继承人顺序以及遗嘱的作用。
一、遗产继承的主要原则1. 法定继承原则根据法定继承原则,当一个人无遗嘱或遗嘱无效时,其财产将按照法定规定的顺序和比例分配给合法继承人。
在大多数国家,法定继承的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
2. 平等继承原则平等继承原则要求在法定继承中,继承人应平等分享遗产。
这意味着无论是否亲生子女,子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利。
3. 长子继承原则一些国家实行长子继承原则,即遗产将由长子继承。
然而,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废除了这一原则,转而采用平等继承原则。
二、继承人顺序根据法定继承原则,继承人的顺序通常按照以下方式确定:1. 配偶配偶是继承人的第一顺位,享有优先继承的权利。
在某些国家,配偶可以获得遗产的一半或全部。
2. 子女如果有配偶,子女通常是继承人的第二顺位。
子女按照平等继承原则平分配偶所遗留的财产。
3. 父母如果没有配偶和子女,父母将成为继承人的第三顺位。
父母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通常是平等分享。
4. 兄弟姐妹在没有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情况下,兄弟姐妹可能成为继承人的第四顺位。
其具体继承份额因国家法律而异。
三、遗嘱的作用遗嘱是遗产继承中重要的法律文书,它可以明确遗产分配的意愿,使继承人在遗产处理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权。
以下是遗嘱的一些基本要素:1. 起草者需具备完全行为能力。
2. 遗嘱应明确指明遗产继承人的身份和比例。
3. 遗嘱必须签署并由证人作证,以确保其合法性和真实性。
4. 遗嘱可以随时被撤销和修改,直到遗嘱起草者去世。
遗嘱可以确保个人意愿的实现,并对继承人之间的争议提供法律依据。
它是在法定继承规则之外,保障遗产合理分配的有效手段。
结语遗产继承法律基本知识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了解遗产继承的主要原则、继承人顺序和遗嘱的作用,有助于保护个人权益和遗产的合理分配。
房屋继承注意事项及细节
房屋继承注意事项及细节
1. 嘿,你可知道房屋继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啊!就像种一棵树,得精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
比如说老王,他去世后子女因为房子继承的事儿闹得不可开交。
一定要明晰各个继承人的权益,别到时候弄得鸡飞狗跳!
2. 哇塞,办理房屋继承手续可别马虎呀!这就跟搭积木一样,一个步骤错了可能就全垮了。
我听说过小李,就是因为手续没弄全,跑了好多冤枉路。
该准备的文件都得准备得妥妥当当的呀!
3. 哎呀呀,房屋继承可千万别搞混了顺序哟!这不跟排队一样嘛,大家都得按规矩来。
你看那张家,就是没搞清楚顺序,结果麻烦不断。
顺序千万不能弄错呀!
4. 嘿呀,注意房屋有没有其他的纠纷呀!这好比走路,路上有坑你得避开呀。
记得有个例子,老赵的房子有债务纠纷,子女继承后才发现,这可麻烦大了呢,得提前了解清楚呀!
5. 哟呵,别忘了遗嘱的重要性哈!这就好比是一把钥匙,能打开顺利继承的大门。
像老孙,立了遗嘱就明确了房子的归属,多省心呀。
一定要重视遗嘱呀!
6. 哇哦,房屋继承中的税费也不能小瞧呀!这就像买东西算价格一样。
我知道有的人就因为没搞清楚税费,结果预算超了好多呢,所以这方面可得算仔细喽!
7. 哎呀,继承房屋后得及时去办理变更登记呀!就像是给房子办个新身份证。
有个人继承了房子却一直没去办理,后来惹出不少麻烦呢,可别犯这样的错呀!
8. 总之呐,房屋继承这里头的门道可多了去了!一定要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别因为一些小疏忽给自己带来大麻烦哟!。
财产继承的法律注意事项有哪些
财产继承的法律注意事项有哪些在我们的生活中,财产继承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当亲人离世,财产的分配和继承就成为了一个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重要事务。
然而,由于缺乏对相关法律的了解,很多人在财产继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纠纷。
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了解财产继承的法律注意事项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财产继承。
财产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后,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法律制度。
在我国,财产继承主要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
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顺序则是: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在法定继承中,有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一是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但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二是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分配遗产。
遗嘱继承则是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承受其遗产的继承方式。
遗嘱继承能够充分体现被继承人的意愿,是财产继承中比较常见的方式之一。
遗嘱的形式包括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等。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
遗产继承法律常识速览
遗产继承法律常识速览一、遗产继承的基本概念遗产继承是指在一个人去世后,其财产权益由其合法继承人依法继承的过程。
遗产继承法律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定了遗产继承的相关规则和程序。
二、遗产继承的主体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继承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人:直系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异父母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没有直系亲属和兄弟姐妹的情况下,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主体;其他亲属:包括伯叔舅姑等。
三、遗产继承的顺序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继承的顺序如下:配偶优先继承:如果有配偶,配偶享有优先继承的权利;子女继承:如果没有配偶或者配偶放弃继承权,子女享有继承的权利;父母继承:如果没有配偶和子女,父母享有继承的权利;兄弟姐妹继承:如果没有配偶、子女和父母,兄弟姐妹享有继承的权利;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如果没有配偶、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享有继承的权利;其他亲属继承:如果以上亲属都不存在,其他亲属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主体。
四、遗嘱的作用遗嘱是指遗产所有人在生前依法制定的关于财产分配的文件。
遗嘱可以对遗产的分配进行具体规定,包括确定继承人、确定财产份额等。
遗嘱的作用是保障遗产所有人对财产分配的意愿得到尊重。
五、遗产继承的程序遗产继承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遗产:首先需要确定遗产的范围和价值;确定继承人: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确定合法的继承人;继承登记:继承人需要向相关部门进行继承登记,以便获得合法的继承权;遗产分配:根据遗嘱或者法定继承顺序,对遗产进行分配;遗产税缴纳:根据相关税法规定,继承人需要缴纳相应的遗产税。
六、常见问题解答1. 遗嘱是否必须公证?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嘱可以由遗产所有人亲自书写并签名,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书写。
遗嘱不一定需要公证,但如果涉及较大金额或复杂情况,建议进行公证以确保其有效性。
2. 遗产继承是否可以放弃?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可以放弃对遗产的继承权。
房产继承常见的七大误区,不知道,小心吃大亏!
房产继承常见的七大误区,不知道,小心吃大亏!房产继承是家庭财产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很多人对于房产继承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我们在处理房产继承时吃大亏。
本文将介绍房产继承中常见的七大误区,帮助大家避免这些错误,更好地处理房产继承问题。
误区一:只有直系亲属才能继承房产很多人认为只有直系亲属,如父母、配偶、子女等,才能继承房产。
实际上,根据法律和相关法规,很多非直系亲属如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也能继承房产。
因此,在处理房产继承时,我们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遗漏了其他亲属。
误区二:继承房产不需要办理手续很多人认为继承房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
实际上,继承房产也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如开具死亡证明、办理财产转移手续等。
这些手续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继承人的身份和继承份额,避免财产纠纷和争议。
误区三:继承的房产可以随意出售很多人认为继承的房产可以随意出售,不需要遵守任何规定。
实际上,继承的房产在出售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限售年限、税收政策等。
如果没有了解清楚相关规定,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和税收负担。
误区四:继承的房产可以随意赠与他人很多人认为继承的房产可以随意赠与他人,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
实际上,继承的房产赠与他人也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如签订赠与协议、评估房产价值、缴纳相关税费等。
如果没有了解清楚相关规定,可能会面临财产纠纷和争议。
误区五:遗嘱只能由律师见证很多人认为遗嘱必须由律师见证才能生效。
实际上,遗嘱是否生效并不取决于是否由律师见证,而是根据法律和相关法规来判断。
只要遗嘱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就可以生效。
误区六:继承的房产可以随意出租很多人认为继承的房产可以随意出租,不需要考虑租客身份和租赁期限。
实际上,继承的房产出租也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租赁期限、租金标准、房屋用途等。
如果没有了解清楚相关规定,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和租赁纠纷。
误区七:继承的房产可以随意抵押贷款很多人认为继承的房产可以随意抵押贷款,不需要考虑贷款机构和贷款条件。
遗产继承相关的法律常识
遗产继承相关的法律常识遗产继承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将逝者的财产权益转移给其合法继承人的过程。
在中国,遗产继承涉及到多个法律规定,其中主要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本文将从遗产继承的基本原则、继承人的顺序和继承权的限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遗产继承的基本原则遗产继承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平等继承、自愿继承和有限继承。
平等继承是指继承人在法定继承顺序中享有平等的继承权,不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因素。
例如,根据《继承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继承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等,他们在继承逝者遗产时享有平等的权利。
自愿继承是指继承人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接受遗产。
根据《继承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继承人可以放弃继承权,但放弃继承权必须经过书面形式,并在继承开放之日起六个月内向继承人登记机关申报。
有限继承是指法律对继承人的继承份额进行限制。
根据《继承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根据继承人的法定继承顺序和继承人的数量来确定。
例如,如果逝者只有一个子女,则该子女继承全部遗产;如果逝者有多个子女,则遗产将平均分配给子女。
二、继承人的顺序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的顺序主要包括配偶、父母和子女。
配偶是指合法结婚并未离婚的丈夫或妻子。
根据《继承法》第十二条的规定,配偶享有优先继承的权利,即在继承开放时,配偶享有优先继承全部遗产的权利。
父母是指逝者的父亲和母亲。
根据《继承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如果逝者没有子女和配偶,父母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
如果只有一方父母健在,则该方享有全部遗产的继承权;如果双方父母都健在,则遗产将平均分配给双方父母。
子女是指逝者的儿子和女儿。
根据《继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如果逝者没有配偶和父母,子女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
子女之间享有平等的继承权,遗产将平均分配给子女。
三、继承权的限制继承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受到限制。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可能会因为犯罪行为或其他原因而丧失继承权。
例如,根据《继承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如果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使被继承人死亡,该继承人将丧失继承权。
遗产继承法律常识速览
遗产继承法律常识速览一、遗产继承的基本概念遗产继承是指在一个人去世后,其合法继承人根据法律或遗嘱的规定,取得其遗留下来的财产和债务的法律行为。
根据现代民法的相关规定,继承可以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1.法定继承法定继承是指依据法律规定的顺序,继承人自动取得死者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
法定继承一般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遗嘱继承遗嘱继承则是指亡者在生前书面所立的遗嘱,按照遗嘱中指定的方式将自己的财产分配给合法的继承人。
立遗嘱人享有更大的自由,可以选择放弃某些法定继承人的权利,将仅部分或全部财产转让给特定的人或组织。
二、遗产范围及类型遗产的范围通常包括亡者在世时所拥有的一切财产和相关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不动产:如房屋、土地等。
动产:银行存款、汽车、股票等。
知识产权:如专利、著作权等。
债权和债务:亡者在生前有权取得的债务,以及其生前所欠的债务。
需要注意的是,税收和债务问题也会影响到最终可分配给继承人的遗产总额。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对遗产进行评估和清算。
三、遗嘱的法律效力遗嘱在法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效力,能够明确表达立遗嘱人的个人意愿。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合法有效的遗嘱具备以下要素:1.合法性遗嘱必须由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自行制作或者委托他人制作,并且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包括书面形式、自书形式、公证形式等。
2.明确性立遗嘱人在遗嘱中必须明确表达其意图,包括授权内容、受益人以及遗留财产的具体安排等信息。
四、继承程序在实际操作中,继承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认死亡首先,需要办理身份证明及其他相关证明文件,如死亡医学证明以确认亡者已经去世。
2.查找与确认遗嘱如果亡者留有有效的遗嘱,应及时查找并确认其内容是否合法。
如果没有有效的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进行处理。
3.进行财产评估对亡者所有财产及债务进行认真评估,明确可供分配给各继承人的实际财富情况,以便下一步排除负担后的分配。
遗产继承法律常识速览
遗产继承法律常识速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遗产继承的法律常识。
遗产继承作为一个普遍存在、又带有一定法律规范的话题,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
不论是为了保障家庭财产的合理分配,还是在处理亲人离世后的遗产继承问题,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都显得尤为重要。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遗产继承的这一块法律森林中的一些常识吧。
遗产继承的基本概念遗产继承,顾名思义,是指亲人去世后相应的财产、权益等方面的继承问题。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顺序一般包括子女、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等。
当然,如果有遗嘱的话,遗嘱的内容也会对遗产继承产生影响。
遗产继承中的关键角色在遗产继承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法律角色需要我们特别留意。
首先是“继承人”,即依法享有被继承人全部或部分财产权益的人。
其次是“遗产”,指被继承人在死后留下的全部财产。
再有就是“遗嘱”,受遗嘱人在继承中享有的法定优先权。
遗产继承的几种类型在实际生活中,遗产的继承形式有多种多样,例如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继承等。
不同形式的遗产继承在法律上会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在处理遗产继承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遵循法律规定。
遗产继承过程中的常见争议遗产继承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比如遗产的归属问题、遗嘱真实性问题,甚至可能出现继承人之间的利益纠纷。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争议,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确保遗产的合理继承和分配。
遗产继承税务规定在处理遗产继承问题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遗产继承所涉及的税务问题,包括继承税、遗产捐赠税等。
了解税务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规避风险,合理规划遗产财产的传承。
遗产继承涉及到家庭、财产、法律等多个方面。
了解遗产继承的法律常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遗产继承相关问题,保障家庭财产的顺利传承。
在面临遗产继承问题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并遵循法律规定,是明智之举。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在遗产继承的法律迷宫中少走弯路,更好地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房产继承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房产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了解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阐述房产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
一、理论层面1.1 房产继承的定义房产继承是指在一个人死亡后,其财产依法转移给法定继承人的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房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
1.2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在中国,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
其中,配偶和子女是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父母和兄弟姐妹是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
当所有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都不存在或者放弃继承权时,才会由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继承房产。
1.3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关系遗嘱继承是指遗嘱人在生前通过法律程序设立的,对其遗产进行分配的方式。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是相辅相成的。
在没有遗嘱或者遗嘱无效的情况下,房产将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进行分配。
遗嘱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订立遗嘱来指定房产的继承人。
二、实践层面2.1 办理房产继承手续房产继承需要办理一系列的法律手续。
申请人需要向公证处申请出具公证书,证明房产继承的事实。
然后,申请人需要向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将房产所有权转移到新的持有人名下。
申请人还需要缴纳相关的税费,如契税、个人所得税等。
2.2 房产继承的税收问题在房产继承过程中,涉及到的税收主要包括契税、个人所得税等。
契税是指在房屋买卖、赠与、继承等行为中,对不动产权利发生的转移所征收的税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的规定,契税的税率为3%。
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率缴纳的税费。
在房产继承过程中,如果新持有人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那么他可以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政策;如果有其他合法继承人共同享有房产收益,那么他们需要按照各自应得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
关于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哎呀,说起房产继承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头疼啊!毕竟,这关系到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呢。
那么,关于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别着急,我这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
我们来说说房产继承的基本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去世后,他的房产要被合法地分配给他的继承人。
这个过程可是涉及到很多法律规定的哦!1. 房产继承的主体根据我国的《婚姻法》和《继承法》,房产继承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配偶、子女、父母。
(2)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孙子女、外孙子女、曾孙子女、曾外孙子女。
2. 房产继承的顺序在确定了房产继承的主体之后,接下来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分配房产了。
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房产继承的顺序是这样的:(1)第一顺位: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顺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第三顺位:孙子女、外孙子女、曾孙子女、曾外孙子女。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配偶、子女或父母,那么他的兄弟姐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会成为他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依次类推。
3. 房产继承的方式房产继承有两种方式: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
(1)遗嘱继承:是指死者在生前通过遗嘱的方式,明确指定他的房产将留给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组人继承。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家庭纷争,但是需要死者生前就做好规划。
(2)法定继承:是指当死者没有留下遗嘱时,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按照上述规定的顺序和方式来分配房产。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公平合理,但是可能会引发家庭纷争。
4. 房产继承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房产继承的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1)确保遗产的真实性:在办理房产继承手续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死亡证明、户口本等。
所以,一定要确保这些材料的真实性,以免引起纠纷。
(2)注意税收问题:在房产继承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契税、个税等税收问题。
所以,在办理手续时,一定要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以免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3)防范诈骗:现在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房产继承的机会进行诈骗。
房产纠纷继承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房产纠纷继承是指因房产的继承问题而产生的法律纠纷。
在我国,房产继承是家庭关系中较为常见的法律问题,涉及到的法律规定较为复杂。
本文将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房产纠纷继承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解析。
二、房产继承的基本概念1. 房产继承的定义房产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其房产按照法定继承或者遗嘱继承的方式,由法定继承人或者遗嘱指定的继承人继承的一种法律关系。
2. 房产继承的种类(1)法定继承:指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由法定继承人按照法定份额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
(2)遗嘱继承:指被继承人在生前立有遗嘱,按照遗嘱指定的人或者份额继承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
三、房产纠纷继承的法律规定1. 法定继承(1)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根据《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3)法定继承份额: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但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2. 遗嘱继承(1)遗嘱的形式:遗嘱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口头遗嘱、录音遗嘱、录像遗嘱等,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具有法律效力。
(2)遗嘱的效力:遗嘱应当符合以下条件:①被继承人具有遗嘱能力;②遗嘱内容真实;③遗嘱形式合法。
(3)遗嘱的撤销和变更:遗嘱人可以随时撤销或变更遗嘱。
撤销或变更遗嘱应当采用与原遗嘱相同的形式。
3. 房产纠纷继承的诉讼时效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诉讼时效为2年。
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4. 房产纠纷继承的调解和仲裁在房产纠纷继承中,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或仲裁。
调解和仲裁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公正的原则。
5. 房产纠纷继承的强制执行在房产纠纷继承中,若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继承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遗产继承法律常识速览
遗产继承法律常识速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遗产继承法律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常被忽视的事项。
了解遗产继承法律常识不仅可以保护自身权益,还能有效规避潜在的纠纷和矛盾。
本文将带您快速了解遗产继承法律的相关要点,让您在面对遗产继承问题时游刃有余。
遗产的继承顺序遗产的继承顺序按照法律规定,一般分为两种情况:法定继承:如果没有遗嘱,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分配,通常包括子女、父母、配偶等亲属。
遗嘱继承:遗嘱是被继承人对遗产去向做出的明确规定,尊重遗嘱的内容是保障遗产继承合法性的重要方面。
遗产税遗产继承往往伴随着遗产税的问题,遗产税是指在一定限额以上的遗产所需要缴纳的税款。
了解遗产继承税的征收标准和规定十分重要,可以有效规划遗产的继承方式,减少税务负担。
非法继承有些情况下,遗产继承可能出现纠纷和争议,比如伪造遗嘱、篡改文书等非法手段获取遗产。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会严惩不法行为,并保护合法继承人的权益。
产权确认遗产继承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产权确认,即确认继承人对特定资产的所有权。
产权确认是保障继承人权益和遗产合法性的重要环节,需要遵循法律程序进行。
遗产管理和分割遗产继承完成后,遗产管理和分割是继承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合理的遗产管理和公正的遗产分割是避免家庭矛盾和纠纷的关键,可通过法律咨询和协商达成共识。
遗产继承法律常识是每个公民应该了解和重视的法律领域,遗产继承事项涉及家庭利益和个人权益,需要谨慎处理。
遵守法律规定,尊重遗嘱意愿,依法继承和管理遗产,是维护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处理遗产继承问题时,请务必咨询法律专业人士,以确保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对于继承人而言,了解遗产继承法律常识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对先人和家庭的尊重和珍惜。
遗产继承法律是社会治理和家庭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相关常识对每个公民而言都至关重要。
遗产继承不仅是财产传承,更是家族血脉延续,保持家庭传统和尊重亲情的重要方式。
愿我们都能以合法和和谐的方式继承和管理遗产,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更多美好和稳定。
遗产继承法律知识点
遗产继承法律知识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
当一个人离世后,他所留下的财产和资产将需要进行继承。
遗产继承法则是为了确保公正和合法地分配财产而制定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遗产继承法律的重要知识点。
首先,根据大多数国家的法律,继承是基于血缘关系的。
这意味着首先会考虑亲属继承人。
根据血亲关系的紧密程度,继承人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级别。
通常,配偶和子女在继承中享有更高的权利。
在部分国家,遗嘱也可以用来指定财产继承的人。
这种情况下,遗嘱将成为最高法律效力的文书。
其次,即使有遗嘱存在,遗产的继承也可能面临一些困难和争议。
特别是在家庭关系复杂或大规模遗产分配的情况下。
由于这些原因,法律与继承有关的争议,则回归到法庭的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将会审理各方的证据,审查遗嘱的有效性以及亲属关系的真实性等因素。
第三,遗产继承法律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继承规则。
例如,当继承人同时离世或缺乏法律继承人的情况下,遗嘱法将得到更多的重视。
同样地,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了一些继承顺序,以确保遗产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另外,有些国家对遗产继承征收遗产税。
这些税收规定根据国家的财务需求和政策而不同。
然而,为了鼓励创业和财富积累,一些国家设立了特殊的税务优惠措施,如个人所得税减免或遗产遗赠免税额度等。
在遗产继承中,财产和资产的评估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法律规定了如何对财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价值。
这通常需要专业的评估师或合格的机构进行估值,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最后,对于继承人而言,了解他们的权益和义务也是非常重要的。
继承人有权要求继承财产,但同时也需要承担可能因此而产生的债务和义务。
这包括继承过程中的费用、维护财产的责任以及对其他继承人进行公平对待的义务。
遗产继承法律旨在为离世者提供合法和公正的继承机制。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作为继承人还是遗产规划者。
通过了解遗产继承法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权益,并确保遗产在未来得到正确的分配和使用。
关于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标题:关于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一、引言房产继承是指法定继承人依照法律规定,在房产所有人死亡之后,依法继承房产或者确定其继承份额的过程。
根据我国现行的《继承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房产继承具有一定的规定,本文将详细介绍相关法律规定。
二、相关法律规定1. 普通财产与特定财产的继承根据《继承法》规定,普通财产的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亲属。
而特定财产,如住房等,有其他特殊继承人之分,具体继承顺序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
2. 继承份额的确定对于共有房产的继承,继承人间的份额是需要确定的。
原则上共有继承财产,各继承人应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共同继承,但如浮现某些特殊情况,按其他比例做出分配也是可以考虑的。
3. 继承遗产时的债务问题继承人在继承时,如果被继承人有债务,需要根据规定扣除继承份额中的债务,以避免形成债务增加问题。
4. 继承期限继承人依据法律规定享有继承权利,但是也需要在一定的时限内进行,这有利于解决争产问题,同时也强化了继承权益人的维权能力。
三、涉及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如下:无四、相关法律名词及注释1. 继承权:指法定继承人根据《继承法》的规定有权依法继承房产或者确定其继承份额的权利。
2. 继承人:指依法享有房产继承权利的人。
3. 债务扣除:指继承人继承财产时,需要扣除被继承人留下来的财产债务,避免债务增加问题的处理方法。
4. 继承时限:指从被继承人死亡之日起,如果无人继承则需要公示6个月;如果有人继承则需在2年内办理继承手续的规定。
五、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1. 债务问题:在继承时,如果被继承人有债务需要扣除,可能会引起争议。
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进行裁定,也可以通过家庭商议进行解决。
2. 继承人之间允许不平等分配对共有房产的问题:如何平等地分配共有房产是一种挑战。
可以采用法律程序进行决定,也可以进行一个良好的家庭商议,尽量避免纷争,实现平等分配的目的。
遗产继承法律常识速览
遗产继承法律常识速览遗产继承是每个人生活中都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问题。
尤其是在亲人去世后,遗产的分配和继承权的确定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往往是一个复杂且情绪化的过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遗产继承的相关法律常识,以下内容将对遗产继承的基本概念、继承类型、法律程序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全面的解读。
一、遗产的定义在法律上,遗产是指死者生前所拥有的一切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如房屋、车辆、存款等)和无形财产(如债权、知识产权等)。
这些财产在死者去世后,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分配和继承。
同时,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不同地区对遗产的定义和处理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二、继承的发展概述历史演变继承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社会在早期阶段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继承观念。
在封建社会,由于等级制度明确,家族之间传承血脉与财产成为维护家族利益的重要手段。
而现代法律体系下,继承制度则逐渐趋向于公平与合理性。
现代法律规定当前,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有关遗产继承的相关条款。
根据这些规定,民众在面对继承问题时,可以依据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遗产的继承类型法定继承与指定继承在法定继承中,当被继承人没有留下有效遗嘱时,其遗产将在法定继承人之间按法定份额进行分配。
而在指定继承中,被继承人可通过遗嘱明确表示哪些人可以继承其财产及所占份额。
遗嘱继承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遗嘱方式可以多样,包括自书遗嘱、代笔遗嘱、公证遗嘱等。
有效的遗嘱能够清晰明确地体现被继承人的意愿,并具有法律效力。
四、法定继承顺序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法定继承人的顺序为: -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遇到法定继承人的权益冲突时,应优先保护第一顺序的继承人。
五、代表与管理代理人的角色在一些情况下,由于遗产复杂或者涉及多个地区,遗赠人可能需要委托代理人代为处理。
例如律师或专业机构可以协助处理遗产权属问题,使得整个过程更加专业和高效。
管理职责遗产管理人在处理遗产事务时,需要对所有资产进行清查,并妥善管理,以避免资产流失或损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房产公证
办理房产继承公证由被继承房产所在地公证处受理。
手续如下:
所需材料:办理房产继承公证,公证机关会要求当事人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法定继承应提交:
1、申请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及其复印件;
2、代理人代为申请的,委托代理人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及其复印件;其他代理人需提交有代理权资格的证明;
3、被继承房产的产权证明;
4、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
5、法定继承人已死亡,需提交死亡证明及亲属关系证明;
6、被继承人的婚姻、父母、子女情况证明及有关亲属关系证明;
7、公证人员认为应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遗嘱继承人应提交:
1、前款1、
2、
3、4项规定应提交的证明、材料;
2、被继承人的遗嘱书;
3、有遗嘱执行人的,提交执行人的身份证件及其复印件;
4、公证人员认为应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办理房产更名手续
上述继承公证办理完毕后,需要到房地局办理相应的更名手续。
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一)必须提交的资料:
(1)登记申请书原件;
(2)申请人身份证明;
(3)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4)继承权公证书原件,或接受遗赠公证书原件,或法院生效法律文书原件;
(5)房屋登记表、房产平面图二份;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1)本市居民:居民身份证,未成年人申请房屋登记可提供户口簿。
(2)外省市居民:居民身份证,未成年人申请房屋登记可提供户口簿。
(3)军人:居民身份证,或军官证,或文职干部证,或士兵证,或学员证,或军官退休证,或文职干部退休证,或离休干部荣誉证。
(4)港澳居民: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护照,或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同胞回乡证,或居民身份证。
(5)台湾同胞:台湾同胞来往大陆通行证、旅行证或经确认的居民身份证明。
(6)华侨: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和国外长期居留身份证件。
(7)外籍人士:经公证认证的身份证明或护照和外籍人士在中国的居留证件(无外国人居留证件的,提交中国公证机构公证的护照中文译本原件)。
(三)委托、公证的相关证明:
(1)委托代理人登记的,提交授权委托书原件、委托人身份证明、受托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记载的委托事项、权限应明确;授权委托书经公证的,可不再核对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原件。
(2)境外个人的委托书、有关登记材料应公证。
香港出具的公证书,应由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加盖转递专用章;台湾出具的公证书应由中国公证员
协会或者北京市公证员协会确认;外国申请人委托代理人申请房屋登记的,其授权委托书、有关登记材料应当公证。
在外国公证的证明文件,需要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由该国和中国都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的中国使、领馆认证。
(3)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房屋登记,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提交监护人身份证明、被监护人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未成年人)、证明法定监护关系的户口簿,或者其它能够证明监护关系的法律文件。
(4)登记申请材料是外文的,应同时提交经公证的中文译本原件。
三、房产继承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反正有法定继承有没有遗嘱都一样
有30余位读者认为,继承这事有《婚姻法》、《继承法》管着,就是自己不立遗嘱或老人没有立遗嘱,继承时也不会乱,法律怎么规定就怎么来。
因此,有没有遗嘱都一样。
律师纠错:财产的继承除法定继承以外,还有遗嘱继承,而且遗嘱继承要优先于法定继承。
也就是说,对公民的财产继承,如果财产所有权人生前立有遗嘱,只要该遗嘱是合法有效的,就必须按遗嘱继承,而不能法定继承。
如此一来,有没有遗嘱就不一样了。
误区二:只要立了遗嘱一切就OK
按照人们的一般理解,只要立了遗嘱,身后事就已经安排好了。
其实,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律师纠错:有了遗嘱,并不意味着立遗嘱人的意愿就能全部实现。
比如出现以下情况时,继承遗产就会出现麻烦。
首先,遗嘱继承能够顺利进行,前提条件是所立遗嘱必须合法有效。
如果遗嘱最终被认定为无效,遗嘱继承显然无法实现。
其次,遗嘱对财产及财产线索写得不明晰。
比如,立遗嘱人在遗嘱中只说明了自己有多少财产,但这些都以何种形式存在、财产在何处都未说明,这样的遗嘱很难得以实现。
打个比方,只在遗嘱中说自己有多少存款,但不知钱存在哪个
银行,存单放于何处,可以想像,后人的“寻宝”之路该是何等艰辛。
如若找不到相应的凭证,这些财产无异于“流失”。
第三,遗嘱未妥善保存,立了等于没立。
实践中,有些人立了遗嘱就自己收了起来,他人对此并不知晓。
试想,若立遗嘱人突然离世,那么没有人知道其曾立有遗嘱,若遗嘱又没被发现,那么,这样的遗嘱立了等于白立。
第四,成为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得到遗产。
我国法律规定,出现以下情况,继承人丧失继承权。
具体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误区三:立遗嘱不是自己的事遗嘱得被儿女们接受
刘老爷子与老伴的名下有两套房产,家里有3个孩子。
两位老人怕日后遗产“分配不公”会引起孩子之间的矛盾。
“孩子们要是不接受遗嘱方案,我们立了遗嘱也没用啊?”在大讲堂现场,刘老爷子说。
律师纠错:遗嘱是立遗嘱的人处分其个人财产的行为,只要所立遗嘱是自己真实意思的表示,且内容合法有效,遗嘱就是有效的。
立遗嘱不需要征得继承人的同意。
遗嘱是否生效与继承人是否接受遗嘱内容无关。
误区四:儿女们不到齐遗嘱没法立
孙大妈现在也为立遗嘱的事而烦恼。
她有5个孩子,但孩子们却只有两个在北京,其余一个在国外,两个在外地。
孙大妈近来觉得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让她着急的是,孩子们不能到齐,自己的遗嘱没法立。
律师纠错:立遗嘱不需要孩子们到场,事先也不必非通知他们不可。
但继承时,应当让所有继承人到场。
当然,此时若有些继承人因各种因素所限制不能亲自到场,也可委托他人。
比如,出具委托书,委托某某人代自己办理继承事宜。
当然,这种委托书最好经过公证。
误区五:和我有关的权利都是可以处理的
齐大爷有3个孩子,家里的房子是承租的公房。
最近有传闻说这一片要拆迁,于是齐大爷开始盘算,如果自己等不到拆迁的那一天,这房子应该留给谁?老爷子也知道,房子不是自己的,但一旦拆迁,就意味着要有一笔拆迁款“产生”。
因此,让谁来“继承”这承租权成了老爷子的一块心病。
律师纠错: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具体包括7项,即: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目前,公房的承租权是否包括在最后一项“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内,法律并无明确规定,也就是说,公房的承租权能否算是遗产没有明确的答案。
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公房的承租人去世后,承租人无权单方处分承租权。
误区六:只要是老人的血脉就得有一份遗产
小亮的母亲说,她离婚时孩子判给了男方抚养。
小亮的父亲经常出差,因此,小亮基本上都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
去年,小亮的爷爷去世,身为长孙的小亮却未分得丝毫家产。
对此,小亮的母亲非常不解。
她觉得,这是小亮的叔叔们欺负人。
律师纠错:按照继承法的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从法条中可以看出,两个顺序中均没有孙子、孙女或外孙子和外孙女出现,也就是说,第三代人并不在法定继承人之列。
因此,在孩子父亲在世的情况下,孙子是不能直接分得爷爷留下的遗产的。
误区七:不赡养老人就不能分遗产
读者张女士来自于一个大家庭,今年年近60的她有6个兄弟姐妹,目前只剩下一个老妈。
张女士在家排行老三,现在,照顾老人的担子几乎全压在她一个人的身上。
“我受点累没关系,让人生气的是,有些人既不出力也不出钱。
”张女士抱怨道。
她认为,老妈“作古”以后,老人生前没有尽孝心的,就没资格分家产。
律师纠错:不赡养老人或者说对老人所尽赡养义务比较少的,从道德上应加以谴责,但从法律上来讲,这样的人不一定就不具有继承权。
一般在不赡养老人但又没有证据证明其曾伤害过老人的情况下,这样的“不孝”子女还是具有继承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