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会展服务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年会展行业分析报告
会展经济活动过程中,企业投资形成的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资产,如与会展场馆相配套的软硬件设备和服务设施等,因其用途较为单一、固定,不容易变现、转产或转卖给其他企业。当企业退出会展行业向其他行业转移时,由于部分固定资产不能改做他用,一些先期投入不可能收回,导致企业需要承担较高的沉没成本。
4
会议及展览服务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市场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行业中存在的众多企业使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垄断来自于企业的品牌差异,竞争来自于不同产品间的可替代性。会展市场存在大量竞争者,产品同质化较明显,使得初创型企业往往难以在众多竞争者中获胜,销售拓展困难。由于会展服务行业价格需求弹性大,企业可通过价格策略实现竞争力,但是差别化才是形成长期规模优势的根本,即实现品牌化经营。
2017年会展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1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3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3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3
二、行业所处发展阶段4
三、行业上下游的关系5
四、行业壁垒7
1、规模经济壁垒7
2、会展商品的差别化壁垒7
3、沉没成本壁垒7
4、市场竞争壁垒8
五、行业市场规模8
六、行业风险特征11
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11
五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会展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大型化趋势更加明显,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据会展经济研究调查统计,2015年全国共举办展览9283场,展览面积1.17亿平方米。与2014年相比,展览数量增加15.9%,展览面积增加13.6%,增长速度均超过上年的9.43%和9.69%。
2、会展业监管体系不健全12
3、会展产业结构不合理12
会展服务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会展服务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范文一、引言会展服务业是指通过举办展览展示、会议、商务活动等形式,为企业提供宣传、推广、交流、合作等综合性服务的行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会展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本报告通过对会展服务业现状的调研分析,旨在了解其发展状况、问题和前景,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发展状况1.行业规模扩大会展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展览会、会议、商务活动等形式增多。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举办的展览会超过100万场次,吸引参展商和观众数以亿计。
2.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类企业对会展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除了传统的推广营销和品牌展示外,更多企业希望通过会展活动进行交流合作、分享先进经验、寻求合作伙伴等。
3.多元化服务拓展会展服务业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除了传统的展览展示和会议接待外,逐渐涉及到会展设计、物流运输、技术支持、文化创意等领域,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三、问题分析1.资源分布不均衡目前,国内的会展中心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导致资源分布不均衡。
这给远离这些城市的企业参加会展活动带来较大的困难。
2.竞争激烈、低水平问题随着市场的扩大,会展服务行业竞争激烈。
一些企业为了快速扩大规模,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导致市场上部分会展服务低水平,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3.信息不对称虽然互联网的普及提高了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但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有些企业在选择会展服务时,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信息,可能无法选择到适合自己需求和预算的服务。
四、前景展望1.政策支持随着会展服务业的重要性认可和行业规模的扩大,政府将加大对该行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举办国际级会展,引导和培育专业化、品牌化的会展服务机构。
2.技术创新会展服务业将加强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例如,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远程展示和会谈,提高参展效果和互动体验。
会展调研分析报告
会展调研分析报告会展调研分析报告为了更好地了解会展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专门进行了一次会展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一份会展调研分析报告,希望能够帮助相关企业了解市场情况,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一、会展行业现状会展行业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服务行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会展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和巨大的潜力。
从行业规模来看,自2011年以来,中国会展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市场之一。
2017年全国会展业综合效益约为8400亿元,同比增长15.3%;参展商数、展览面积、展览展示数、展览活动数和展览人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同时,会展行业也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重要的就业创收产业。
从行业分布来看,地区会展市场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会展市场占据全国的绝对主导地位,成为全国会展业的主要发展区域。
其中,占据最大份额的北京、上海两市会展市场规模相当,但广东、江苏等地区会展市场发展呈现快速增长。
从行业属性来看,传统的B2B型展会仍是会展市场的主体,占比达到70%以上;而消费性质的B2C和C2C型展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市场需求逐步转向个性化和消费化。
从行业竞争来看,随着市场的逐步饱和和竞争的加剧,会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仅仅是规模,而是综合实力和服务质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也逐渐成为会展企业竞争的新亮点。
二、会展行业发展趋势会展行业一直是互联网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创新技术的加速运用,未来的会展行业将会呈现以下趋势:1. 互联网化:互联网技术方便会展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会展企业要加强网络营销和活动策划,提高网站和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的运用水平,发挥互联网在宣传、促进展商招商、公众参与等方面的作用。
2.数字化:数字技术将会成为会展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会展企业要加强数字技术在展馆建设、展品展示、互动体验、联网统计等方面的运用,提高数字化展示和信息交流的便捷性和快捷性。
会展市场调研报告(2)
会展市场调研报告(2)会展市场调研报告范文4、一些化工、电子及建筑行业则普遍存在用工荒的状况,该类企业多长期招工以解决用工难的问题;5、较多岗位不稳定,如:服务员,保安,保姆等;6、招聘方式多采用先填写,再;八、调研总结此次人才市场之行对我来说收获良多,虽然现在我还没有离开,但是提前了解社会需求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在面对招聘人员的提问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虽然学的专业知识很广泛,但是仍然不够精益求精,这些公司不是需要各个专业技能都会的人才,而是需要某一方面掌握熟练的人才,虽然已经学过两年专业知识,但是能力还是有待于提高。
想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就要先武装自己,使自己变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一个前途无量的未来。
会展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篇2]会展市场是开展会展活动的平台。
一个完整的会展市场,涉及到会展供给市场和会展需求市场两个方面,即会展供给市场和需求市场共同构成了会展市场。
对会展市场的划分是进行会展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在现代进行目标市场营销的关键所在。
作为新兴的会展行业,只有充分认识到会展市场的重要性,才能加快会展市场运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目前,在世界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会展市场将以更快的速度扩大,掌握会展市场的运作机制及发展趋势,对每一个会展工作人员来说都至关重要。
因此对会展市场进行调查是有必要的,是成功举办会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会展市场是会展业生存和发展的依赖。
对会展市场的了解是对会展业了解的前提,如何划分会展市场是成功的会展营销的基础,而对于实际操作来说,对具体的会展市场运作机制的掌握是操作的关键。
近5年来,在京、沪、穗等中心城市展览业的带动下,全国新近建成展览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展馆达30余个,并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哈尔滨、武汉、乌鲁木齐、成都等地区展览业的中心。
方兴未艾的中国展览业,不仅为中外厂商推广品牌、交流技术、洽谈贸易、收集行情、寻求合作、拓展市场提供了桥梁和窗口,而且拉动了运输、电信、咨询、餐饮等服务行业。
2017年会展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会展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6月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4)3、行业主要政策 (6)二、行业发展概况 (8)1、国际会展行业发展概况 (8)(1)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已形成较大规模且持续增长 (8)(2)欧美会展业整体实力领先,行业发展重心向中国等新兴市场迁移 (10)(3)国际会展业呈现品牌化、集团化,并加速国际化及信息化扩张趋势 (12)2、国内会展行业发展概况 (13)(1)专业展览馆数量及可租用面积增加,会展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 (13)(2)会展行业初具规模,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内涵发展转变 (14)(3)东部地区占据会展行业主导地位,中西部地区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15)(4)会展举办单位及项目层次提升,境外自主办展及出展规模快速增长 (16)(5)组展单位趋向市场化,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17)(6)跨国企业布局中国会展市场,并推动中国会展业向国际化发展 (18)三、行业竞争格局、市场化程度、主要企业情况 (19)1、行业竞争格局 (19)2、行业市场化程度 (20)3、行业主要企业情况 (20)(1)国有企业 (20)①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 (20)②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总公司 (21)③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 (21)(2)外资企业 (21)①亚洲博闻有限公司 (21)②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22)③英国励展博览集团 (22)④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公司 (22)(3)民营企业 (23)①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 (23)②青岛海名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23)③尚格展览股份有限公司 (23)四、行业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 (23)五、行业发展趋势 (24)1、国家政策鼓励展览业加速发展,行业向市场化方向改革 (24)2、展会行业分布逐步拓展,创新会展项目存在增长空间 (25)3、现代信息技术在展会中的渗透程度加深,会展运营效率有效提升 (26)4、会展业趋向品牌化发展,服务范围呈现多元化 (26)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7)1、有利因素 (27)(1)宏观政策大力推动,会展行业的市场化进一步提升 (27)(2)国内加快构建产业转型升级,释放会展服务需求 (28)(3)专业展览场馆快速增长,为会展企业办展提供有利条件 (28)2、不利因素 (29)(1)行业组织及管理模式落后,相关标准尚不健全 (29)(2)行业高端人才储备不足 (29)(3)国际一流会展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加剧行业竞争 (30)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会展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
2017年会展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会展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9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和监管政策 (5)1、行业主管部门 (5)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6)(1)行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6)(2)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7)二、会展行业概况 (9)1、会展行业简介 (9)2、会展行业分类 (12)(1)根据业务模式划分 (12)(2)根据参展商专业性划分 (13)(3)自办展根据是否拥有品牌所有权划分 (13)3、会展行业的产业链情况 (14)(1)上游 (15)(2)中游 (15)(3)下游 (16)三、会展行业发展概况 (16)1、全球会展行业发展概况 (16)(1)全球会展行业规模较大且持续增长 (16)(2)欧美地区市场主导地位稳固,增速放缓 (20)①欧洲市场 (20)②北美市场 (21)(3)亚太、中东非地区市场规模占比不断提升 (22)(4)中南美地区市场规模较小,尚待开发 (24)2、国内会展行业发展概况 (24)(1)我国会展行业发展迅速 (24)(2)出国参展、办展保持增长态势 (25)①出国参展、办展指标有所回升 (25)②境外自主办展面积上升 (27)(3)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初见成效 (29)四、行业竞争状况 (30)1、行业总体竞争格局 (30)2、出国展览行业竞争情况 (31)五、行业的主要壁垒 (32)1、资源整合壁垒 (32)(1)需要获得参展商和参展观众的认可 (32)(2)需要获得国外政府机构的良好支持 (33)(3)需要获得境外展馆排期 (33)(4)需要有效整合展会配套服务资源 (33)2、项目经验壁垒 (33)3、品牌壁垒 (34)4、展商资源壁垒 (34)5、人才壁垒 (35)6、市场壁垒 (35)六、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35)1、行业周期性 (35)2、行业季节性 (36)3、行业区域性 (37)七、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37)八、行业利润水平与变动趋势 (38)九、行业发展趋势 (39)1、世界会展产业“东移”趋势更加明显 (39)2、专业性展览会已成未来趋势 (40)3、我国会展产业发展趋势与特点 (40)(1)政府推动力度加大 (40)(2)市场力量推动会展行业进一步发展 (41)(3)国际会展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步伐加快 (42)(4)科技助推会展进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42)4、我国会展企业出国办展趋势与特点 (43)(1)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为出国办展营造良好环境 (43)(2)政府大力促进境外出展业务,政策利好不断 (44)(3)我国企业竞争优势不断积累,推动出国办展市场规模增长 (44)(4)国家战略催生新的出展项目 (45)(5)出国展览指标总体增长,展览与贸易形成互动 (45)十、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46)1、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 (47)2、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47)3、广州世展米兰展览有限公司 (48)4、环球资源(Global Sources) (48)5、励展(Reed) (48)6、博闻UBM (48)7、ITE (49)8、英富曼(Informa) (49)9、西麦克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50)10、长城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 (50)11、中国对外贸易中心 (51)12、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总公司 (51)13、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 (51)14、浙江远大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51)15、浙江米奥兰特商务会展股份有限公司 (52)一、行业监管体制和监管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在中央层级,商务部是国务院主管商业贸易的行政部门,也是会展行业的主管机构。
2017中国会议行业调查
2017中国会议行业调查作者:徐依娜来源:《中国会展》2018年第02期回顾2017年中国会议市场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会议产业整体形象上升,会议产业价值不断提高,被广泛认可,中国的会议市场呈可持续性发展。
延续上一年的统计结果,今年的大会依旧由公司会议占据主要会议市场,国际大会的增长潜力正在持续攀升。
一线会议城市的发展位于前列,但与去年相比,二三线会议城市发展迅速,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办会者在选择会议目的地的时候会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目的地的支持力度成为首要考虑因素,会议技术与服务项目也成为会议产业中的发展之重。
那么,作为参会者,会议流程及接待中的服务是他们最为重视的参会体验。
会议产业的整体服务意识增强,会议技术的应用也在增加,很大程度的提升了参会者的体验感。
相信在新会风和整体经济形势变化的共同促进下,会议行业将勇于创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012017年会议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增长态势本次会议行业的调查主要针对三大类资深会议人。
其中,受邀参与调查的会议主办方、会议组织者占比34%,会议中心或酒店占比56%,而会议服务商则占比10%。
对于2017年中国会议市场整体发展形势的判断,82%的会议人认为会议行业的发展正在持增长态势;10%的受访者持相反意见;另有8%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相较于2016年72%的会议人选择了增长选项来说,今年,受访者对于会议行业表达了更深层次的认可,会议行业的形象较去年也更为完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2%的受访者表示中国举办国际会议的发展进程平稳,36%的人认为进程加速,只有12%的人选择了进展缓慢。
会议行业仍在稳步拓宽市场,谋求新的发展之道。
02会议技术与服务项目成为会议行业的主要发展领域2017年,会议产业依旧持喷射状发展,在各行各业均有口皆碑。
调查结果显示,有81%的受访者对会议行业的整体评价较高,10%的受访者认为会议行业的办会数量在减少,另有9%的人认为没有变化。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017年中国会展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21年会展行业开展现状及未来开展趋势分析2021-11〔一〕会展行业开展概况1、全球会展行业开展概况〔1〕全球会展行业规模较大且持续增长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国家间合作的不断加深,会展行业与旅游业、房地产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产业〞,也由此成为城市名片、城市经济助推器的代名词。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越快,对彼此的物质、文化交流需求也越高,因此会展在国家经济开展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
现今,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
截至 2021 年 11 月,欧洲共有 496个至少 5,000 平方米的室内展馆,总面积约百万平方米,占世界展馆总面积的 48%1,大多数行业顶级和世界大型展会在欧洲举办,其展出规模、参展商数量、国际参展商比例、观众人数、贸易效果及相关效劳质量等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全球会展行业的分地区规模数据欧美兴旺国家在国际会展行业内倡导形成了国际展览局〔BIE〕这一政府间国际组织及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展览与工程协会〔IAEE〕、独立组展商协会〔SISO〕等国际性行业协会组织。
会展业作为现代效劳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全球市场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
2021 年至 2021 年, UFI 认证会员举办的会展数量由 2,949 场增至3,461 场,会展面积由百万平方米增至百万平方米。
2021 年至 2021 年经济危机期间,全球展会数量下降幅度较小,但展会面积有较大幅度下滑。
随着经济危机结束,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会展行业整体情况反应积极,并开始增长。
全球性会展为广阔参展商提供了一个将商品和效劳推销给大规模潜在客户群体的平台,促进参展商和潜在客户进行交流及商业合作,从而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营销渠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开展,全球会展效劳行业呈平稳开展的态势。
全球会展行业将以 %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 2021 年,全球会展行业市场规模将到达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如亚太和中东非地区将迎来高速增长,欧美等成熟市场将会保持稳定的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会展行业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
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
发展会展业,能够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直接拉动和间接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行业发展,引导产业升级与转移,促进就业,拉动消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发展。
而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依托,借助各种会展活动的举办拉动城市及其所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并能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形态。
会展经济由于其涉及服务、交通、旅游、广告、餐饮、通信和住宿等诸多行业,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自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展览业发展环境。
中央政府方面,商务部牵头建立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于2016年12月印发《展览业统计监测报表制度》。
此项制度旨在建立以展馆经营者、展览组织者和展览服务商为主要调查对象的展览业统计监测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展览业统计工作,进一步增加市场透明度,优化市场结构,规范、引导和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方面,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人才、土地等多个方面给予展览业鼓励和扶持。
三、我国会展业规模持续增长,会展经济产值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我国展览场馆达189座,展览馆总供给面积达916.12万平方米。
2011-2016年,我国举办各类展览数量从6830场上升到10519场。
展览面积从8120万㎡上升到13264万㎡。
展览面积增长快于展览项目增长,单位项目规模扩大,展览效益向好。
2011-2017年全国会展展览数量及面积情况统计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随着会展业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的快速增长,相应会展经济产值也实现大幅增长。
根据商务部等机构的统计数据,2011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仅为3016亿元,到2016年增加到5612亿元。
2011-2017年全国会展业直接经济产值统计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四、我国会展业呈现五大会展经济带格局会展经济的发展与一个城市产业结构、区位优势、开放和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贸易发达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我国,正是由于各城市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开放程度等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会展经济产业带和会展中心城市。
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会展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华东会展经济产业带”、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华南会展经济产业带”,以武汉、郑州、成都、昆明等城市为龙头的“中西部会展中心城市”和以大连、哈尔滨等城市为中心的“东北边贸会展经济产业带”。
这些会展经济产业带和会展中心城市通过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了相互协调、各具特色、梯次发展的互动式会展经济发展格局。
1)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以北京为中心,以天津、廊坊等城市为重点,其会展业发展早、规模大、数量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展会集中,辐射广。
另外,在北京的会展业中,由原中央政府部门转化出来的全国性专业行业、协会成为办展主力是北京会展业的另一特点,使北京会展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十分突出。
2)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宁波、苏州等城市为依托的会展产业带已经形成。
该产业带起点高、政府支持力度大、规划布局合理、贸易色彩浓厚,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影响大,发展潜力巨大。
3)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交会为助推器,以深圳、珠海、厦门东莞等会展城市群,形成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高、会展产业结构特色突出、会展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的会展经济带。
4)东北会展经济带——以大连为中心,以沈阳、长春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及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形成了长春的汽博会、沈阳的制博会、大连的服装展等品牌展会。
5)中西部会展经济带——以武汉、成都为中心,以重庆、西安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通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武汉的华中国际汽车展、武汉光博会、成都的西部国际博览会、绵阳的科博会、重庆的高交会、西安的东西部洽谈会等品牌展会。
五、中国会展行业展会服务领先企业分析1、浙江米奥兰特商务会展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米奥兰特商务会展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于2014年底在新三板正式挂牌。
公司业务包括承办会展,展览展示设计,国内广告设计、制作、代理等。
目前公司主营为出国办展业务(包括境外自办展和境外代理展)及境内自办展业务,公司拥有在海外主办以中国产品为主题的博览会的完整的办展资源和独立的办展能力。
公司通过渠道销售、直销等开拓业务,收入来源包括线下展位费、人员费、服务费以及线上会员费。
2016年,公司完成展览会数量为36个,相较2015年的42个展览会,减少了6个。
主要是代理展数量减少,这是公司战略持续转型的结果。
2016年,展览会总收入约3.34亿,较2015年增加了5800万,主要因为境外自办展业务的升级与扩展所导致的。
一方面,公司在现有自办展国家,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增加大买家计划,以促进现有业务领域展览会规模的扩张;另一方面,公司较2015年增加了以展会举办国当地文字为主的网上数字预展业务,增加展前、展后服务,大幅度提升了展会服务效果,得到展商认可。
2016年浙江米奥兰特商务会展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结构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名洋国际会展(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名洋国际会展(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是以“会展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作为经营管理模式的专业会展企业。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从主办和承办会展、会展主场运营、展示设计制作三大业务板块和专业精英团队。
公司已于2014年在新三板完成股份制改造挂牌上市工作。
公司主要通过直销、行业协会合作、供应商渠道、品牌影响力等方法完成招商招展、运营、设计制作等服务。
前期,展会策划、招商招展;中期,展会主场运营服务、参展商展位设计制作及后期跟踪服务等线下方式,依托线下资源开拓互联网+会展线上平台,提供信息整合、资源对接、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展会运作期间,客户支付的合作费、运营服务费、设计费、展位费、参展费、广告费、服务费等构成公司主要收益。
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6.34万元,同比上升101.46%。
其中,展台搭建实现收入1166.59万元,会展组织承办实现收入1324.71万元,主场运营服务225.01万元。
2016年名洋国际会展(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结构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3、天津振威展览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振威展览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2000年,2015年11月24日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振威展览总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旗下拥有北京振威展览有限公司、广州振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新疆振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西安振威展览有限公司、成都振威世展展览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中装润达展览有限公司。
2015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振威展览与新疆国际博览事务局成立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展览公司——新疆亚欧国际博览有限公司。
振威展览以会展为核心,集展览会议、数据咨讯、电子商务三大业务板块于一体,已经发展成为业界领先的全球会展综合服务商。
2016年公司在10个以上地区共计组织自办展会20余场,展览面积已超过60万平方米,累计参展商数量达到4500家以上,专业观众持续创新高,有效的推动了展会所属行业的信息和资源交流。
因较好的自办展品牌效应逐步成形,间接带动区域展会经济效应,政府部门基于对振威展览品牌的信任,委托公司承办政府展。
2016年全年共承接政府展会近20场,展览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以上,受到主办政府部门一致好评。
振威展览2016年全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28.34%。
其中,展览业务实现收入1.59亿元,占总收入的90%。
2016年天津振威展览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结构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六、会展行业发展前景展望1、国内展览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一方面,展览业作为投资与贸易的重要平台,不仅能够有效推动产业和消费增长,而且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举办城市的住宿餐饮、交通物流、广告传播以及旅游购物等行业均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展览业的发展,为展览业稳定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互联网+”等新的战略导向的落实,必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为展览业的持续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望继续成为出国展览的重点区域在时间政治经济格局日益复杂、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为了更好地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审时度势,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构想。
“一带一路”倡议的贯彻落实,客观上需要以展览为平台,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与投资合作,在这种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仅面临着更多的展览业发展机会,而且也可能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因而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望继续成为出国展览的重点和热点区域。
3、展览项目并购将成为展览业发展的“新常态”展览项目并购即是展览业发展的内在市场规律,也是我国从展览大国走向展览强国的必由之路。
因而,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展览项目并购将成为展览行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新常态”。
特别是伴随着越来越多本土展览公司的挂牌上市,中国展览企业的资本实力进一步提升,与之相对应,展览项目的并购有望改变以往以外国展览公司并购中国展览项目为主的传统局面,中国本土的展览公司有望走上前台,加入到国际展览项目并购的进程中。
4、区域展览的不平衡格局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中国展览业经过最近10余年的发展与变迁,已经初步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陕渝”四个热点板块,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等为代表的周边板块,以及其他松散分布的热点城市。
由于周边板块的博览会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功能,将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但是其他地区展览业的发展将因政策、场馆、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断调整,区域不平衡格局将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