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期末复习材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古希腊哲学思考题一.名词及命题1、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是以古代希腊文化为社会历史背景,以古希腊文典籍为主要思想材料的哲学。
2、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逻各斯”——希腊文原义是“话语”,进一步引申为尺度、比例、规律等含义。
在赫拉克利特那里有多种提法,主要是指运动变化的法则和规律。
3、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存在是唯一的不动的存在属性: 第一,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第二,存在是唯一的。
第三,存在是不动的。
第四,存在是思维的对象。
关于存在的学问被称为本体论。
4、智者是一批专门以教授“智慧”为生的人,他们向人们传授论辩术、修辞学等方面的技巧,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5、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把这一命题理解为“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这是一种感觉主义真理观。
按照柏拉图的转述,这里的“人”是指个人的感觉,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说事物都以各人的感觉为标准。
6、认识你自己要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事和人的心灵,认识人事中的善和心灵的善,即人的德性。
标志着古希腊哲学从自然哲学到人学的转变。
7、柏拉图的“认识就是回忆”学习和得到知识的过程,就是灵魂在外物的刺激下,回忆其固有理念的过程。
回忆说在柏拉图哲学中的地位。
8、怀疑主义怀疑主义---“怀疑”一词的希腊文意思是“探究”。
怀疑主义认为,真正的怀疑应该是不断的探究,不应该终结于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二、问答题1.早期希腊哲学的特点①性质上是自然哲学。
②研究中心是“本原”问题。
③方法主要是观察与想象基础上的类比和宣称。
④产生于希腊本土以外的殖民地,思想往往带有地域特色。
2、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思想。
第一,“万物皆变,无物常驻”,自然事物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他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踏进同一条河的人,不断遇到新的水流”,“我们踏入又不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第二,运动变化遵循“逻各斯”。
“逻各斯”——希腊文原义是“话语”,进一步引申为尺度、比例、规律等含义。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1、逻各斯(logos):Logos,是话语,词语的聚集之意,赫拉克利特最早引用这个概念,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正确的道路表达了真实的原则,他认为逻各斯与火是同一本原的内、外两个方面,逻各斯是因火的不足和多余而造成事物之间转化的原则。
就逻各斯是世界本原而言,它被理解为“原则”“规律”“道”等,就逻各斯是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被理解的“理性”“理由”等。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定义:对自然秩序的智慧言说。
①人们所听到的(言辞)②规整万物的(类似某种普遍的规律)③一种独立于表达它的人的存在。
2、努斯(nons):由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他认为“将来会存在的东西,过去存在过现在已不复存在的东西,以及现在存在的东西,都是心所安排的”,“心”即“努斯”,是无限的,自主的,不与任何事物混合的,是单独的,独立的,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努斯”是灵魂,思想或心智,就是作为个体精神向上超越的精神能力的存在,它代表自我超越,不断创造的主体原则,要求人摆脱物质世界的羁绊,以自我规范的对象,使对象符合我的目的,强调主体性,目的性,自由性,人的自由性。
3、苏格拉底谈话方法: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不传授知识,只是与人对话,因为他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只能通过对话才能接近真理。
承认自己无知,正式苏格拉底的智慧所在。
苏格拉底的无知是真诚的态度,他既不是欲擒故纵的圈套,也不是大智若愚的讥诮,没有真诚的无知,便没有对知识的真诚探索,物质的态度是实施苏格拉底对话的关键环节。
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承认自己是无知的学习者,这样便能使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只提出问题,却不回答这些问题,把学习变成不断探索新知识的主动过程。
第二,承认自己无知的态度使对话者双方处于同等的地位。
苏格拉底的对话不是教师的训导,更不是智者的炫耀。
苏格拉底方法让对话者自己发现真理的结果。
4、柏拉图的“相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相论是由本体论与认识论两部分组成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实质上是一种对本质直观的认识论方法,而辩证法则是认识的途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是人类知识可能性与确定性的重要保证,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近代大陆理性主义及康德、黑格尔的认识论都受到相论的影响,而排斥相论的彻底的经验主义必将导致不可知论.这主要是方法论上的。
西方哲学复习材料
西方哲学复习材料第一篇:西方哲学复习材料名词:1.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P36)2.亚里士多德“四因说”。
(P100)3.亚里士多德的潜能与实现。
(P101)4.“奥卡姆剃刀”。
(P166-167)5.培根的“四假相说”。
(P188)6.洛克的“白板说”。
(P240)7.康德的“知性为自然立法”(P304)8.黑格尔“实体即主体”。
(P354-355)9.黑格尔的“扬弃”。
(P371)简答:1.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P30-31)2.简要回答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内容。
(P63-64)3.简述柏拉图“洞穴”比喻的内容及内涵。
(P71-72,p77)4.简要回答柏拉图“线段比喻”的内容。
(P77)5.简要回答柏拉图“通种论”的内容。
(P85)6.简要回答托马斯在《神学大全》中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P162)7.简要分析“唯实论”与“唯名论”的区别。
(P163)8.简述培根经验归纳发的三大步骤。
(P190)9.如何理解笛卡尔的“天赋观念”(P201)论述:谈谈你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命题的理解。
(P202-206)结合哲学家本人学说,试比较经验论观点和唯理论观点的区别。
(p211-212,234-235)如何理解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p292-298)第二篇:西方哲学西方哲学作业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08级尹璇0810012955你认为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中哪一步骤有问题,为什么?如果你赞同安瑟尔谟的论证,那么如何反驳高尼罗的责难?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安瑟尔谟认为信仰高于理性,而上帝的崇高远远超出了人的理解力,单凭理性无法达于上帝,只有先信仰才能够理解。
基于这样的理论前提,安瑟尔谟对上帝的存在进行了“本体论证明”。
其一,上帝是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对于这样一个判断,即使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愚人也能够理解他所听到的对象,知道这个对象在他心中存在,即使他怀疑这个对象。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绪论早期古希腊哲学(1)古希腊哲学的起源西方文明的来源可概括为“两希”,即古希腊文化和希伯莱文化,可见古希腊哲学影响之大。
在《荷马史诗》所描绘的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前三千年)因异族入侵被摧毁之后,古希腊文明在荒野上拔地而起,建立起了当时独特的“城邦政治”。
见第25页,伯利克里的演讲。
哲学产生的条件:闲暇(闲人);思想的自由(政治环境);独特的地理环境(对自然力和必然性的深切感受)。
(2)古希腊哲学的特性由于,第一,公民的自由;第二,人人平等;第三,公开论辩。
所以,说理是最重要的本领,使理性精神(非宗教精神,积极的悲剧精神,解释命运、必然性或规律)成为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
这也造就了西方文化特立于世的传统。
与其后的西方哲学不同,古希腊哲学的特点是,第一,朴素直观性;第二,“拯救现象”的经验主义;第三,以宇宙论(自然哲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A 米利都派泰勒斯(前570)水是万物的本原(“大地浮在水上”);万物都充满着神灵(“宇宙充满了灵魂”)。
米利都学派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
B 赫拉克利特(前504-501)他的哲学观点要比米利都派更丰富,尤其是在关于运动和变化的问题上。
火本原说: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逻各斯学说:世界的本性可“说”(逻各斯);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理性(说)才能发现它。
生成辩证法:对立面转化的关系;对立和谐的关系。
米利都学派和爱菲斯城的赫拉克利特学派统称为“伊奥尼亚学派”。
C 毕达哥拉斯(前532/531)学派什么最智慧——数目;什么最美好——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企图用数来解释一切,不仅认为万物都包含数,而且认定都是数,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数的关系。
他们以发现勾股定理(西方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闻名于世,又由此导致不可通约数的发现。
毕达哥拉斯的思想难得显赫,却从未消失,总是作为其他哲学家思想的一部分,但也只是一部分,虽然有时是最重要的部分。
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210105195242)
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复习要点:通过本章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理解古希腊罗马时期重要哲学家的主要哲学著作和重要哲学思想。
1、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社会和哲学起源发展的关系。
2、掌握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内涵。
3、了解古代西方各主要哲学流派和主要哲学家的基本思想。
4、准确理解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复习内容:第一节早期希腊哲学一、伊奥尼亚学派二、南意大利学派第二节中期希腊哲学一、智者和原子论先驱二、原子论三、理念论的起源和发展四、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及对哲学历史的批判总结第三节晚期希腊哲学晚期苏格拉底学派二、晚期原子论和伊壁鸠鲁哲学第四节古代罗马哲学重点内容:1、基本概念1.1本原或“始基”1.2原子1.3理念1.4数与和谐1. 5 “四因”1. 6 “存在”与“非存在”1.7 “四根”1.8 “形而上学”2、基本命题或基本思想22. 1 “水是万物的始基”2. 2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2. 3 “美在和谐”2. 4 “飞矢不动”2. 5 “认识你自己”2. 6 “学习就是回忆”2.7 “实体是不表述主体并存在于主体之外的”2.9 “幸福是肉体的无痛苦和精神的无纷扰”3、综合理解3.1哲学本体论的起源,自然哲学的历史价值3.2原子论与理念论的对立及其实质3.3先验论哲学对教育学的影响3.4亚里士多德对哲学史的批判和总结3. 5 “原子论”的起源和发展3. 6 “伊壁鸠鲁主义”对伦理学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第二章基督教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复习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基督教和基督教哲学的发生和发展的大致线索,理解经院哲学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实质, 理解文艺复兴运动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质。
2. 8 “美德即是中道”31、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教义。
2、初步理解哲学和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3、明确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实质,理解人本主义的思想实质。
西方哲学史题型及复习要点
的运动,这些对立物从“无定”中分离出来,从而形成了世界万物。
③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万物因气的凝聚与疏散而生
成,气蒸发生成火,凝结变为风,而后形成云,再凝结为水,继之为
土,最后变成石头,从这些事物中生成其余的一切。
3、简述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
2、火的运动符合其自身的本性,受一定的原则支配。火转化为万物之后,取而代之的气、水、土的状态,但仍然受着火的本性原则支配。故气、土、水之间的转化也是火的运动。
3、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内在的本原是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
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是建立在‚逻各斯思想基础之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同时也是世界秩序和原则。这个永恒不变的原则就是‚逻各斯,它即是火的内在本原。
它既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内,又存在于上帝和人的理性之中。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泰勒斯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家?他在哪些方面超越了神话世界观?
(1)原因:①因为泰勒斯最早开始考虑“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泰勒斯所说的“本原”有三层意思:
一是指世界的构成元素;二是指世界的统一性,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三是指物质世界的永恒性。泰勒斯第一次摆脱了神学宇宙论的传统藩篱,试图以非神化的方式﹑用某种自然物质(水)的性质来说明万物的根源。
其辩证法思想表现在:
(1)对立面的转化关系。事物无时无刻不再朝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万物皆变,无物常驻”。
(2)对立面的和谐关系,对立的状态或相反的性质共存,产生出和谐。如不同的颜色绘出逼真的肖像。
(3)对立面的统一关系。对立面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如圆周上的终点和起点。
(4)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对事物某一方面的取舍有不同的标准,事物的性质因评判标准的不同而不同。
西方哲学史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被誉为“哲学之父”,提出水本原,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都是从水中产生,而后又复归于水。
2、阿那克西曼德:提出无定形者,认为事物的产生是由于永恒的运动把对立物从“无定形者”中分离出来,所谓产生即是对立物的分离。
3、阿那克西美尼:提出气本原说,气不仅是指一种自然物质,有时候也指呼吸、灵魂或某种神圣性的东西。
气与水一样是自然物质,但比水更加具有无定形的特点;气存在但不可测量和无边无际,无孔不入也无所不包。
因此既超出了泰勒斯的局限性,也克服了阿那克西曼德“无定形之物”的笼统性。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1、毕达哥拉斯:提出数本原说,认为万物的本原应该是有定形的东西,而最有定形的东西就是“数”,发现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数量关系,数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具体事物,而且可以用来解释抽象事物,数构成了一切变化不定之物共同的确定不变的东西,超越了米利都学派的感性物质意义上的开端,具有了抽象原则的含义。
2、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认为火是万物本原,强调万物及其转化是按照“一定的分寸”进行,在不断转化的“无定形”原则中加入了“有定形”的原则。
逻各斯:原意是“话语”,也由此带来了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
不仅具有客观规律的含义,同时具有主观理性的含义。
在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看到了两个不可分割的原则,即作为万物本原的火与作为万物运动变化法则的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是古代辩证法的重要奠基人,他的辩证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认为一切事物均处于普遍的运动变化与相互转化之中。
(2)说明运动变化的根据是对立面的冲突。
(3)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不同的评价标准。
三、爱利亚学派1、巴门尼德:存在与非存在“存在物存在,非存在不存在。
”“存在”或“存在物”的特点:(1)“存在”既不产生、也不消灭。
(2)“存在”是“一”,它没有部分,不可分割。
(3)“存在”是不变不动的。
(4)“存在”虽然是无始无终的,但是它却不是无边无际的或无定性的,强大的必然性从四面八方围绕着它。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四根说,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的,他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而作为组成万物的四根,其自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使根相互争斗的“恨”。
他用四根说明事物的可感性质,用爱恨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
其学说虽被称为“四根说”,但实际上,他认为本原在数量上是六个。
2.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是由philo和sophia构成的动宾词组。
爱智慧所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思维知识、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3.智者,是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公元前5世纪前的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为智者。
由于智者能言善辩以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
4. 本体论,又译为“存在论”,意指“关于存在的学说”,由17世纪经院哲学家郭克兰纽首先提出。
广义上指研究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狭义上则是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对宇宙本性的研究的为本体论。
5. 认识论,亦称知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6.本原,是希腊文“arche”或拉丁文“principium”的意译,原义是“开始”,又译为“始基”。
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最根本实体)或构成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存在物都由本原构成且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为它。
7.阿派朗,是本原的音译,意为“无定形之物”,即“无限”、“无限制”或“无定形”。
西方哲学史期末复习材料
1、“逻各斯”(Logos):最早由赫拉克利特提出,是西方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创举。
客观上指世界的本原,可理解为原则和规律;主观上指人所认识的道理,可理解为理性和理由,是符合客观逻各斯的思想和真理。
2、奴斯:是阿那克萨格拉提出的,最初是指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
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种子构成的﹐种子本身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不可变的,其本身不能运动﹐这就需要一种推动运动的力。
但是因为这力必须认为是现存的,因此,他将此力赋予一种特别的、单一的物质,即基本实体,即奴斯,奴斯是一种物质元素:均匀、不生不灭,奴斯以最细微的状态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物质之中。
3、原子(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或根本元素是原子和虚空。
原子的本意是不可分割,表示充实的最小微粒。
原子的根本特性是“充满和坚实”,因而是不可分的。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中,它的惟一的运动形式是振动;原子的体积微小,不能为感官所知觉,只能通过理性才能认识。
4、理念:客观存在的、借思维把握的一类事物的共性。
它是一类事物的原本、范畴,而个别事物则是理念的阴影和摹本。
它的特点有本原性,超感性,不变性、永恒性,绝对性,客观性、真实性,目的性、完善性。
单一性和多数性,有序性。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一方面论证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分离和对应关系,另一方面用“分有”和“摹仿”说明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的联系。
5、实体(亚里士多德):通常指能够独立存在的、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源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不表述主体;第二,独立自在性;第三,实体的属性是可变的,本身是不变的。
他还区分了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指个别事物,第二实体指事物的属和种。
四因说和潜能现实说也是对实体论的延续。
6、经验论:主张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感觉经验,科学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都是对感觉经验归纳的结果,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唯一来源。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了气本原说。
气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一方面保留了“无定”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另一方面,气和水一样具有特定的性质。
气有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气稀疏为火,浓聚则依次为云、水、土、石。
冷和热的性质依浓聚和稀疏的程度逐渐上升。
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有两方面:(1)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他是世界的开端和归宿;(2)内在的本源是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它决定着世界运动的方向,控制着运动的节奏,支配着火与万物之间循环往复的转化。
四根说: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
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四根本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他们之间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是根相互争斗的“恨”。
他用四根说来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
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
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理念:理念是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是具有统一性和实在性的观念,是普遍的概念,共享和形式。
柏拉图把理念作为理智的对象,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它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悬搁判断:“悬隔”即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因为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其理论意义是为了避免怀疑的悖论。
飞矢不动:指飞矢在一段时间里通过一段路程,这一段时间可被分成无数时刻,在每一个时刻,箭矢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因此是静止不动的。
二分法悖论:运动着的事物在达到目的地之前,要先完成全程的1/2,在到达1/2前又要完成它的1/2,如此无穷的分割,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
唯名论: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西方哲学史(期末)
西方哲学史一、伊奥尼亚学派(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的“水本原”说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原因:①传统神话水神波塞冬的崇拜,海神夫妇是万物之父;②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③生命本身是潮湿的,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是潮湿本性的来源;④泰勒斯接受了古埃及人的大地漂浮在水上的图式,用水的摇晃解释地震现象。
2.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说阿那克西曼德认识到,世界万物及性质的多样性不能被归结为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水本原”可以解释事物的湿性,但却不能解释火的热性、土的干性、气的冷性,反之亦然。
他认为:在火、气、水、土之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生成万物。
他把生成万物的本原称作“无定”,因为它没有任何规定性,世界的原初状态是各种事物与性质共生共处的状态。
阿那克西曼德把“无定”分化为万物的过程当作生成,把与之相反的万物归复于“无定”的过程当作消亡,生成与消亡共同构成世界的运动。
他提出“补偿原则”,用以解释一些事物的生成伴随着另一些事物消亡的必然性和原因。
3.阿那克西米尼的“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米尼提出的“气本原”说综合了“水本原”和“无定”的特征:一方面保留了“无定”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另一方面,气和水一样具有特定的性质。
阿那克西曼德不承认一种性质可以转化为其他性质的普遍性质,这就是气的性质。
气的形状是这样:当它处于最平稳的状态时,不为视力所见。
但加热、变冷、潮湿及运动时就呈现出来。
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它通过浓聚和稀散表现出区别:当它发散而稀疏时,便生成了火。
再者,风是浓聚起来的气;通过凝结,气就变成了云;凝结的程度再高一些,便成为水;更高些则形成大地;当气浓聚到最密集的程度时即成石头。
这样看来,对立,即热和冷是生存的最有力的因素。
这种生成观是典型的转化生成关,与阿那克西曼德的分裂生成观有所不同。
二、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爱菲斯学派)著作《论自然》赫拉克利特的核心思想是"变","变"却是永恒不变的。
西方哲学史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工程版)
西方哲学史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姓名:xx学号:xxxxxx第一编古代哲学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二章:古典时期希腊哲学第三章:晚期希腊哲学第一章:古希腊早期哲学题目:古希腊早期哲学时间:2019、09、12地点:授课:内容:一、自然哲学的划分从学派上划分:毕达哥斯拉学派米利都学派爱菲斯学派爱利亚学派原子论从地域上分伊奥尼亚地区各派哲学南意大利地区的哲学XXX地区的原子论哲学哲学思想性质上分{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倾向哲学(一)XXX论断:水是世界的本原主要哲学思想:1、关于世界的产生2、关于宇宙的形成与结构形成:汪洋——陆地——世界万物结构:大地浮于水上3、关于灵魂的思想:物活论思想简评:·“水是世界的本原”,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命题,标记着古希腊哲学的正式诞生古希腊人开始用自然本身去说明万物的存在,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命题古希腊人力图在感性观察基础上,以理性思惟去对自然的起源和同一做出理论上的抽象概括,宣告了人类理性的胜利理论局限: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这种特殊的,感性的事务,只能勉强说明世界的起源和构成,表现了哲学思考的朴素性2、展现了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不自觉的理解(二)XXX主要哲学思想:世界的本原是“无定”思想简评:“无定”比XXX的“水”更有高度,具有唯物主义倾向无定可分离的思想包含着辩证法的幼芽(三)阿那克西米尼主要哲学思想:气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生长过程关于灵魂的思想思想简评:稀薄和浓聚两种运动更能说明世界的生成,开辟了用量的不同来解释事务性质差异的新途径关于灵魂的观点表现出用感性物资形态来说明一切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四)XXX整体特性:流变主要哲学思想:1、万物变的本体和根基是火(火是万物的始基,一切生于火,一切又都归于火)2、万物变的普遍性3、变的原则和规律(火按一定分寸燃烧,按一定分寸熄灭)4、变的源泉或原因(对立面之间的对立与统一)5、变的整体特性(循环和平衡)思想简评: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在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系统阐述自发辩证思想的哲学家其辩证法以感性直观为基础,具有朴生性,自觉性,奥秘性,关于世界的循环流变观也是荒谬的名言搜集:一切皆流,无物常往,我们踏进有踏不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是一门研究西方文化中哲学思想发展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古希腊哲学的诞生到现代哲学的发展的广泛范围。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关键的复习资料,帮助他们理解和回顾西方哲学史的重要内容。
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史的起点。
它涵盖了众多重要的哲学家和学派,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通过对话和提问的方式引导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创立了柏拉图学派,并发展了理想国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则是柏拉图学派的学生,他对逻辑、形而上学和伦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是古希腊哲学之后的一个时期,它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主要关注上帝、信仰和神学问题。
圣奥古斯丁是一位重要的中世纪哲学家,他将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信仰结合起来,提出了信仰与理性的统一。
托马斯·阿奎那则是中世纪哲学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试图用哲学的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
3. 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是西方哲学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类的自由和个体的发展。
伽利略·伽利莱和弗朗西斯·培根是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们对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启蒙时代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权威和观念。
伏尔泰和伊曼努尔·康德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他们提倡人类理性的重要性和对权力的限制。
4.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阶段。
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思想家。
康德提出了一种以理性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强调人类理性的限制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费希特则关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他提出了辩证法的概念。
黑格尔则试图建立一种综合性的哲学体系,他强调了自我意识和历史的重要性。
5. 现代哲学现代哲学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哲学发展阶段。
西方哲学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概要
西方哲学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要知道的英文单词:1、哲学:Philosophy P10 ppt132、本体论:Ontology P243、形而上学:Metaphysics P554、实体:substance P58 suhstantia P1545、逻各斯:Logos P195、辩证法:dialectics6:本原;principle序:1、从古希腊到近现代以来对实体观点的发展和变化(经验论和唯理论很重要)亚里士多德、洛克、笛卡尔、斯宾诺莎、贝克莱、休谟2、古希腊时期关于本原问题的发展米利都学派(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克塞诺芬妮、巴门尼德)、原子论者(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德谟克利特)本原(arche)principle、本义:开始、发端、起源引申义:1、万物由之产生:本原作为万物的始基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无定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美尼:气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引申义:2、万物由之构成:本原作为万物的元素恩培多克勒:四根说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说德谟克利特:原子说引申义:3、万物的内在根据、支配万物变化的规则:本原作为万物的原则毕达哥拉斯:万物的本原是数(形式、理念)赫拉克利特:万物的本原是火(逻各斯)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一、米利都学派:P13-15都是朴素的一元论本原作为始基1、泰勒斯:水(具体物质)2、阿那克西曼德:无定(空间无限、无任何质的规定性)3、阿那克西美尼:气(具有质的规定性,但也具有无限和永恒运动的属性)二、毕达哥拉斯学派P161、毕达哥拉斯:数(1)数本原说——本原作为根据和原则第一、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①比例关系②对立关系③类比关系第二、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2)对数作为本原的更深入理解当他们说,万物是数的模写或模拟,这也许就是他们表现他们的思想的最有积极意义的说法了。
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复习要点:通过本章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理解古希腊罗马时期重要哲学家的主要哲学著作和重要哲学思想。
1、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社会和哲学起源发展的关系。
2、掌握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内涵。
3、了解古代西方各主要哲学流派和主要哲学家的基本思想。
4、准确理解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复习内容:第一节早期希腊哲学一、伊奥尼亚学派二、南意大利学派第二节中期希腊哲学一、智者和原子论先驱二、原子论三、理念论的起源和发展四、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及对哲学历史的批判总结第三节晚期希腊哲学一、晚期苏格拉底学派二、晚期原子论和伊壁鸠鲁哲学第四节古代罗马哲学重点内容:1、基本概念1.1 本原或“始基”1.2 原子1.3 理念1.4 数与和谐1.5 “四因”1.6 “存在”与“非存在”1.7 “四根”1.8 “形而上学”2、基本命题或基本思想2.1 “水是万物的始基”2.2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2.3 “美在和谐”2.4 “飞矢不动”2.5 “认识你自己”2.6 “学习就是回忆”2.7 “实体是不表述主体并存在于主体之外的”2.8 “美德即是中道”2.9 “幸福是肉体的无痛苦和精神的无纷扰”3、综合理解3.1 哲学本体论的起源,自然哲学的历史价值3.2 原子论与理念论的对立及其实质3.3 先验论哲学对教育学的影响3.4 亚里士多德对哲学史的批判和总结3.5 “原子论”的起源和发展3.6 “伊壁鸠鲁主义”对伦理学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第二章基督教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复习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基督教和基督教哲学的发生和发展的大致线索,理解经院哲学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实质,理解文艺复兴运动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质。
1、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教义。
2、初步理解哲学和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3、明确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实质,理解人本主义的思想实质。
4、明确中世纪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西哲期末复习资料
1、伊奥尼亚学派的基本思想、特点:认为本原是一,并且是变化的。
由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组成。
泰勒斯是米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科学和哲学之祖,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
主要观点:水是万物的本原。
提出了“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
他的思维方式表现出哲学思维的本质特征。
其重要性在于直截了当地提出哲学问题,在回答问题时不牵扯神话中的事物。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阿派朗/无限。
这是有局限的,首先,如果水转变为土、土又转变为水,如果水转变为气、气又转变成水,等等,那就意味着任何事物都转变为任何事物,而说水或土或气或任何别的东西是始基,就成为一件逻辑上任意的事情了。
其次,水从自己未分化的状态转变为它的种种分化的状态,这是怎么发生的?另外他认为,生成和消亡共同构成世界的运动。
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万物之本原。
米利都学派的真正意义在于他们第一次提出了事物的最终本性的问题。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始基,万物从火变化而来,又复归万物皆流,无物常住;对立导致变化:对立面相反相成相互转化——造就和谐。
他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斗争”这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并把它看成是万物的生成、变化的力量和源泉。
是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对立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性,即逻各斯。
因此,原始的基质是唯理的基质,它有生命,有理性。
识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把握这个“逻各斯”。
2、毕达哥拉斯“什么是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的东西来归纳世界,把一切性质相差异的万物而统归于数量有变化,在思想上确实开了一个新局面。
力图借助思维的抽象能力寻找一切特殊的感性事物普遍所共有的属性和关系,并把它看作是万物的本原。
②提出了一个形式的概念。
他们在探求世界本原时,不像米利都学派那样把世界上一切特殊的感性事物归结为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而是力图借助思维的抽象能力寻找一切特殊的感性事物普遍所共有的属性和关系,并把它看作是万物的本原。
西方哲学复习材料
1、米利都学派泰勒斯“水本原说”“水是本原”,水是万物的本源,“水”一方面是自然中的一种元素,它体现了自然哲学家以自然说明自然的哲学原则,另一方面又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元素,因为它所表征的乃是作为万物的开端和主宰从而生化万物且始终保持自身同一性的本原,所以亦具有普遍性和流动性。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或始基,而地则像一个圆筒或圆盘浮于水上,天上也是水,万物生于水而归于水,水是不变的本体。
2、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不从某种有形的事物中去探求万物的本原,而是认为多样的物质世界有一种共同的属性,这就是不具形体只有形式的数。
数是世界的本原。
他们认为数的元素就是万物的元素,整个天界不过是和谐与数而已。
当他们从哲学上讨论万物本原时,便发现了数量关系乃是事物的共同属性,因而将这种不具形体的,普遍的,抽象的“数”看做万物的本原。
3、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决定万物及其运动变化性质的基础和本原则是火。
火产生一切,一切都统一于火。
万物都可转换成火,而火又能转换成万物。
(课本:火不仅是世界的本原,火转化为万物,万物又复归于火,而且在其燃烧和熄灭的过程中,火本身也要受一定原则的限制或支配,因而在其运动并不是随意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不但万物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而且万物的本原或始基也是如此,这个始基就是物质性的“火”。
他所谓的“火”是指燃烧时的火焰,也就是“活火”,这个“火”没有一刻是静止的,而是不断“燃烧——熄灭”周而复始的过程。
4、克塞洛芬尼:“神是什么”?(1)有神存在,没有许多神,只有一个神。
(2)特征:这个神在形体和心灵上都不像人,不因人而异,神是绝对的、单一的、不动的。
神能看,能听,也能知。
它用心灵的思想使万物活动。
5、巴门尼德的存在概念:永恒、不生不灭;连续、不可分;不动。
(1)存在时永恒的,不生也不灭。
对于这一点,巴门尼德提出了两方面的论证。
首先,从本源上看,存在无生成。
其次,从时间上看,存在亦无生成。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lc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一、简述芝诺悖论的主要形式及内容P:26跑道悖论。
一个运动员要完成跑步全程必须跑到半程,半程之中又有半程,乃至无穷个半程,所以运动员不可能到达终点。
龟跑悖论。
人与龟赛跑,龟有先跑的优先权。
人永远也赶不上龟是因为他必须先到达与龟的距离的一半,一半之中又有无穷个一半,所以龟不停,人就永远落后。
飞矢悖论。
在时间上的任何一点,飞矢总是“占据与其大小相等的空间”,这意味着在任何时间点上,飞矢总是静止的。
并不在动。
运动场悖论:三组物体在运动场上,甲组是静止的,乙组是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物体,丙组是从终点到起点运动的物体,乙丙速度一样,结果却是一半的时间等于双倍的时间,论证了运动之不可能。
二、简述西方哲学家对上帝存在的不同证明并作评述三、如何理解怀德海所说的“西方2000多年哲学都是柏拉图的注脚”(柏拉图哲学的影响)四、如何理解贝格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P:170•知识或感觉的对象是观念,而不是事物。
因此,一个观念的存在,就在于它被感知。
若非感知此观念,则它不存在。
•所谓“物质”根本不存在,可用“虚无”(nothing)来应用于“物质”一词。
•承认有能感知、能动的精神实体之存在。
精神是多元的,包括自我、众人的心和无限的心。
前者是有限的精神,后者是永恒的精神。
五、康德先验范畴P:213知性的自发性并不是乱来的,而是体现为一系列的知性纯粹概念,即“范畴”这些范畴构成一个从低到高的层次井然的系统,即“先验逻辑”的系统。
(1)量的范畴:单一性、多数性、全体性;(2)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3)关系范畴:依存性与自存性(实体与偶性)原因性与从属性(原因和结果)协同性(主动与受动之间的交互作用);(4)模态范畴:可能性——不可能性存有——非有必然性——偶然性六、怀疑主义能怀疑自身的做法吗?对近代唯理论哲学有何影响?怀疑七、你如何评价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P:71、72•伊壁鸠鲁的伦理学是享乐主义的(hedonisti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逻各斯”(Logos):最早由赫拉克利特提出,是西方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创举。
客观上指世界的本原,可理解为原则和规律;主观上指人所认识的道理,可理解为理性和理由,是符合客观逻各斯的思想和真理。
2、奴斯:是阿那克萨格拉提出的,最初是指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
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种子构成的﹐种子本身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不可变的,其本身不能运动﹐这就需要一种推动运动的力。
但是因为这力必须认为是现存的,因此,他将此力赋予一种特别的、单一的物质,即基本实体,即奴斯,奴斯是一种物质元素:均匀、不生不灭,奴斯以最细微的状态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物质之中。
3、原子(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或根本元素是原子和虚空。
原子的本意是不可分割,表示充实的最小微粒。
原子的根本特性是“充满和坚实”,因而是不可分的。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中,它的惟一的运动形式是振动;原子的体积微小,不能为感官所知觉,只能通过理性才能认识。
4、理念:客观存在的、借思维把握的一类事物的共性。
它是一类事物的原本、范畴,而个别事物则是理念的阴影和摹本。
它的特点有本原性,超感性,不变性、永恒性,绝对性,客观性、真实性,目的性、完善性。
单一性和多数性,有序性。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一方面论证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分离和对应关系,另一方面用“分有”和“摹仿”说明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的联系。
5、实体(亚里士多德):通常指能够独立存在的、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源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不表述主体;第二,独立自在性;第三,实体的属性是可变的,本身是不变的。
他还区分了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指个别事物,第二实体指事物的属和种。
四因说和潜能现实说也是对实体论的延续。
6、经验论:主张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感觉经验,科学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都是对感觉经验归纳的结果,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唯一来源。
经验论片面地强调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实性,贬低乃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定性。
以F.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为代表。
7、唯理论:主张理性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认为感觉经验是相对的、个别的、偶然的,因而是不可靠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不可能建立此基础上,而只能是从理性所固有的天赋观念中推演而来,这样才能说明科学知识的普遍有效性。
唯理论是片面强调理性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学说。
以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为代表。
8、哥白尼革命:康德对其哲学认识论改革的自喻。
康德受到哥白尼将地球太阳关系颠倒而得出日心说的启发,认为在认识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思考上也可以换个角度,即让对象符合认识,符合主体固有的认识形式。
这样,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主体为知识提供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形式,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是经验的,但就其形式而言是先天的。
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此得到证明。
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核心就是认识主客体关系的颠倒。
9、道德律令:由康德提出,指先天存在于人内心深处的普遍的道德法则,而与后天的经验无关。
康德认为,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在于服从和执行心中固有的道德律令,因此道德必须超越经验。
它有三个特征:第一条,普遍的立法形式。
即这种行为能成为普遍有效的道德法则,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而共同遵守;第二条,人是目的。
行为本身尊崇人是目的,而不是当作工具;第三条,意志自律。
道德主体不受外界因素制约,为自己规定法则。
10、形而上学:由亚里士多德提出,被他称为第一哲学。
他认为,没有一样东西不属于存在的范围,其他科学只是研究存在的某个部分或性质,只有第一哲学才研究存在自身及其本质属性。
13至19世纪,形而上学主要指研究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
黑格尔哲学则开始把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抽象、孤立、固定的思维方式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看不到事物内在本质的变化。
1、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对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诡辩,他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是绝对运动的,因此第二次踏入河流时,它已经发生变化了。
而克拉底鲁认为,在踏进河流时,河水在流动,所以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诡辩,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质的稳定性,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统一的。
离开静止谈运动最终会导致不可知论,是错误的。
2、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意思是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普罗泰戈拉认为感觉是相互对立的两种运动的产物。
这句哲学名言在当时具有反传统的意义:在当时的希腊,传统观念是以神为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在怀疑神的存在以后,让人取代神的地位,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这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但他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也没有承认实践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认识论。
3、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的美德主要指人灵魂的品质,和理性相关,他将人表现出来的优秀善良的品质称为人的德行,并认为德行的共通本性是知识能力、理性,因为人灵魂的本性是理性。
苏格拉底把道德与知识,知识与行为结合起来,这一方向把道德行为知识化、科学化,对德育教育产生积极地作用;另一方面把道德问题归结为单纯的知识问题,忽视了构成道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忽视了人的情欲和道德感性,完全排斥了道德的具体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又把道德问题绝对化、简单化、永恒化。
4、柏拉图“知识就是回忆”柏拉图认为,学习是灵魂在理性地要求或控制下对前世所学知识的提取。
感觉经验不是认识的来源,只起到唤起灵魂回忆的刺激作用。
追求知识就是追求死亡,哲学也就成了练习死亡之学。
柏拉图的回忆说成为后世各种先验知识论的先驱,强调理性认识,追求共相、本质,对教育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这一知识论带有过强的唯心主义色彩,同时过多的关注内心会使人逐渐与外界隔离,拘泥于已有的知识而无法在实践中获取新的知识。
5、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认为,认识的对象——存在就是人的感觉、感知,事物无非是观念的集合,观念的存在不以外部事务的存在为前提。
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心灵所感知。
这一命题肯定了感觉对反映事物的重要性,但它错误地把认识事物的途径和客观事物本身混为一谈。
在贝克莱看来,既然事物通过感觉才能被感知,那么事物和感觉就是同一个事物。
他的主观唯心论,最终必然陷入唯我论。
6、休谟“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休谟认为我们之所以相信因果关系并非因为因果关系是自然的本质,而是因为我们所养成的心理习惯和人性所造成的。
事物的因果必然联系不是客观的,都是出于人们的经验习惯或叫经验误解。
休谟认为,如果没有习惯的影响,人们除了记忆和感觉中的东西,对其他事实会一无所知,所以,“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
这就建立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不可知论哲学体系。
休谟主张排除知识中超自然的、神秘和迷信因素,从自然过程本身出发,依据自然科学原理来说明精神现象,这是十分合理的;但他坚持人的认识不超出经验和心理活动的范围,否认了知识的客观性。
7、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认为当我在怀疑一切时,却发现我在进行怀疑这件事本身是实实在在的,不可怀疑的。
我在怀疑,我在思想是毋庸怀疑的,而思想必须有个思想者存在,所以他推出了他的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
这一命题中肯定自身的存在是思想的、精神的实体,即心灵。
笛卡尔从思维活动推出思想的主体,其意义是确定了自我是一个思想实体,但把这一主体规定为不依赖于物质的精神实体,则是唯心主义命题。
8、康德“人为自然立法”意思是自然界的呈现是人根据自身的认识法则进行认识的。
知性活动是运用先天知性范畴对感性材料进行综合整理的过程。
知性范畴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的反映,而是人们头脑中具有的先天形式,自然界的因果性、规律性是人给予的,所以“人为自然界立法”。
这样一来,人的认识过程不是反映事物的过程,而是人们向客观事物强加规律的过程,这突出了人的能动性,使人的认识成为了认识论领域的核心,但它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三、简答题1、哲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研究哲学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哲学发展的中轴线与经济发展的中轴线相平行,研究哲学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
(2)哲学发展的中轴线与政治发展的中轴线相平行,哲学史研究应贯彻阶级分析原则,采用阶级分析方法。
(3)哲学发展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发展逻辑,在研究哲学发展史时应坚持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
2、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包括哪些环节?对现代教育有何启示?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分为四个环节:讽刺、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所谓“讽刺”是指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是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
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通过启发,帮助人们降生他们自己的智慧。
所谓“归纳”,就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够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
从而得出对事物的“定义”。
“下定义”也就是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通、一般的过程。
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对于现代教育的启示意义在于以下四个方面:①采用提问式的教育方法。
②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③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④创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3、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实体学说里对实体有哪些不同理解?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实体”作为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是第一性的、独立存在的,一切其他范畴都必须依附于实体而存在。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不表述主题,”而别的东西都表述实体。
第二,“不存在于一个主题里面”,这是说实体的独立自在性。
第三,“变中的不变”,实体的属性是可变的,而实体本身则是不变的。
实体1:个别事物,第一实体。
能够作为实体的东西,是个别的事物,例如某一个具体的人、这棵松树、那座房屋等等。
实体2:属和种,第二实体。
第二实体是指个别事物的属种。
第二实体称得上是实体,这是因为,在一个判断中,第二实体也可以作为主词为其它范畴所表述,同时,在所有表述第一实体的谓词中,唯有第二实体能够表述第一实体是什么。
4、简述近代哲学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1)社会经济领域:“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猛发展。
(2)思想文化领域:“人的发现”、主体意识觉醒为近代哲学的繁荣打下了思想基础。
(3)科学领域:“科学价值的发现”、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不仅树立了理性的权威,增添了人们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也为近代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