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03地球上的大气

合集下载

2013 高考真题大气环境

2013 高考真题大气环境

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 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 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 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 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冷空气影响小
北部、西部 高大山脉
气流下沉增温 地处河谷
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 气温较高,较稳定 阴晴 雨雪 气温 风
1月气温较高
1月天气特征
人为
空气质量质疑
百里钢城 大量废气 扩散条件 河谷地形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 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 成l~3题。 (2010新课程)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 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 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 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13)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 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 13.6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 ℃(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 “温暖之都”。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 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 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 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 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 “温暖之都”。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 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高三地理 名校试题汇编 (第5期)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学生版)

高三地理 名校试题汇编 (第5期)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学生版)

2013届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第5期)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学生版)(2013年深圳市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6.图5为南美洲沿18°S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海岸终年受赤道低压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B.乙海岸受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C.丙地深居内陆,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温带草原气候D.甲、乙海岸的气候类型深受下垫面状况的影响(广东省佛山江门两市2013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3.2013年1月一2月,我国京津冀地区多次遭受严重的雾霾天气。

此季节,能使雾霾迅速消散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冷锋 B.暖锋 C.热带气旋 D.弱高压(安徽省皖南八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2012年11月26日,第1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多哈气候大会)在卡塔尔多哈开幕。

下图为多哈位置示意图。

完成23-24题。

23.因大气中温室气体数量增加导致的现象有①厄尔尼诺现象②山地雪线上升③寒潮南下频度增加④中纬内陆草原扩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多哈因全球变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 高山冰川融化B.适宜温带作物生长C. 河流结冰期缩短D. 土壤次生盐溃化(广东省汕头市2013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14℃。

图2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1-2题。

1.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A.3月B.5月C.9月D.11月2.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A.上市较迟B.水源丰富C.离市场近D.病虫害少(安徽省皖南八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下图中①-⑦为某月北綷310纬线上7个地点的气压分布图。

完成32-33題32.图中所示季节,②地的总体天气特点为A.低温晴朗B.高温阴雨C.炎热干燥D.温和多雨33.此时⑥所在地区的主要盛行风向为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13届高三期末联考)3.据图分析,图中吹西南风,且对海岸侵蚀作用最强的点是A.甲 B.丙 C.丁 D.戊(广东省韶关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4.山地常成为气候类型的分界线。

2013届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学生版)

2013届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学生版)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学生版)【湖南省湘潭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读图2和图3,完成4-6题。

4.日本与新西兰的地理特征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处的南北半球不同,但都位于东半球B.两国的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特征C.两国均以平原地形为主D.日本的面积小于新西兰5.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发生里氏6.3级地震。

3月11日日本东部附近海域发生9.0级地震。

两国多地震的共同原因是A.均位于太平洋板块的西部 B.均位于亚欧板块东部边界C.均位于地壳活跃地带 D.均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6.日本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而新西兰则以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为主,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是A.气候 B.地形 C.技术 D.人口【湖南省湘潭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下表是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某城市天气与空气质量情况表,回答7-9题。

7A.2月 B.4月 C.7月 D.12月8.这三天中,从该城市过境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 B.气旋 C.暖锋 D.冷锋9.这三天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受云层厚薄变化影响 B.与气流方向和性质有关C.由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 D.与风力大小变化相关【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高三期中检测试题】图5为“某城区及附近地区大气的水平运9.图示区域大气运动系统属于A.三圈环流B.季风环流 C.热力环流 D.反气旋10.形成该大气运动系统的主要原因是A.温室效应 B.海陆热力差异 C.地势起伏 D.城市热岛效应【江苏盐城2013届高三模拟试题】阅读下表,回答8~9题。

在30°N不同海拔上海陆气温及其差值(℃)8.对表格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随着海拔的增加,海陆热力差异变小B.7月份,在海平面上海陆热力差异最大C.7月温差大于1月,夏季风强于冬季风D.1月大陆作为冷源、海洋作为热源在不同海拔上总是存在的【江苏南通2013届高三模拟试题】如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2014·安徽高考)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33题。

33.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B.Q3、Q4、Q2、Q1C.Q3、Q1、Q2、Q4D.Q2、Q3、Q1、Q4答案C解析蒸发量最大的是副热带海区,故Q2为蒸发耗热量,可排除A、D两项。

辐射和蒸发除在低纬海区外应该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Q1为辐射收支差额。

(2018·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9~11题。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答案A解析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毕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A项正确。

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图中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膜内的大气具有保温作用,膜内温度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则曲线①②代表膜内温度日变化,曲线③④代表实际温度日变化。

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昼夜温差小。

曲线①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答案C解析此图反映的是寒冷期平均温度变化,读图可知,寒冷期平均温度最低为-15℃,说明最低气温应低于-16℃,A项错误;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小,B项错误;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项正确;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D项错误。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03地球上的大气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03地球上的大气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03地球上的大气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选题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5~6题。

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 6时B 9时C 12时D 14时2.该日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解题思路】臭氧层破坏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实际上是削弱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故A选项错误;二氧化碳减少,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减少,故B选项正确;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中悬浮颗粒就要要发生散射,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经过散射之后,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就到不了地面,这样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减少,故C选项错误;雾霾的出现加强了夜间的大气逆辐射,故D 选项错误。

(2013高考题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第1题。

高度高度第1题图气温气温④③②气温①气温3.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① 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逆温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相关知识。

从题中可以得知,要加速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是促使空气不断的流动。

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从图中的四种气温分布图来看,② 、③ 、④三中气温分布图中均出现了逆温,逆温不利于空气的扩散。

只有 ①图中的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是降低的,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故最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故选A 。

(2013高考题浙江卷)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7~8题。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作者: 日期:2015年髙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2地球上的大气(2015-新课标II 卷)2013且7月30 B,我国西北某地岀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 日14时-2 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气压/P 名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眾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C •地而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答案】4.C 5. B【解析】 试题分析:4. 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昔暧气团,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 高,杲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读园可以看出18时- 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18时-血时'故答案选C 。

5. 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气温和气压差异较犬,并伴随天气 转阴,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増大,水平气压梯度増大'地面吸收太 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増强,故答案选B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査常见天气系统,具体考查冷锋天气系统*【名师点晴】本题组以沙尘眾为背景材料,考查冷锋天气系统知识,首先应该明白沙尘眾属于快行冷锋,锋线两侧冷暧气团差异较大。

第一小题具体考查冷锋过境时段,第二小题考查 冷锋附近空间差异,也就是锋气温/€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D.大气逆辐射减弱A. 1 6 时_]7 时B. 1 7 时- 1 8 时C. 18 时一19 时D. 19 时一2 0 时线附近,锋线两侧分属冷暖气团,气温,气压差异最大,也就是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空间差异最大,并伴随有天气转阴现象,找到这一点,题目迎刃而解。

(201 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壺气寒冷,将凝结”是寒壺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答案】1 .A【解析】试题分析;L.寒露节气出现在秋季,此时!篆古高压势力逐渐増强,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吹较为寒冷的偏北风,导致气混降低,形成寒露。

2013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高清重绘_共15套)

2013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高清重绘_共15套)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选择题部分(共44分)读图1,回答第1~3题。

1.图中()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2.东北平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图2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

读图,回答第4题。

种植收获中国华北地区甲乙丙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图24.甲、乙、丙分别位于( )A.巴西、印度、南非 B.南非、巴西、印度C.印度、巴西、南非 D.巴西、南非、印度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5题。

5.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图4(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4(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第6、7题。

6.图4(a)中(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7.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读图5回答第8~9题。

8.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9.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厂。

读图6,回答第10~11题。

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24·广东)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热力环流及的应用)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2.(影响降水和气温的因素)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B.冰川消融加快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D.湖泊效应增强【答案】1.C 2.A【解析】1.由材料“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可知,暖季时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与低海拔地区暖湿气流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致使局地降水概率增加,C正确;由题干关键词“若暖季”可知,暖季时气温相对较高,大气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A错误;该地位于珠穆朗玛峰南坡,是阳坡,暖季时气温较高,冰川融化导致冰面的流水作用增强,B错误;下行风指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焚风效应是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形成的干热风,综上,下行风会导致焚风效应增强,D错误。

故选C。

2.由题干“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可知,更强的下降风将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由此可能引起P地附近年均气温趋于降低,这种区域降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冰川的融化,导致冰川消融减慢,A正确,B错误;更强的下降风也降低了区域风辐合的高度,从而减少了P地附近的降水量,导致P地附近年降水量趋于减少,C错误;湖泊效应指水库(人造湖泊)对气候的作用,由于水体巨大的热容量和水分供应,可使水库附近的平均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小,更强的下降风引起的区域降温会导致湖泊效应减弱,D错误。

故选A。

(2024·广东)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

2013届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 第3期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 (学生版)

2013届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 第3期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 (学生版)

2013届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第3期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学生版)【河北省邯郸市2013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检测】图3中四条曲线表示非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的大陆西岸降水量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表示非洲西岸降水状况的是A.①曲线B.②曲线C.③曲线D.④曲线(2)P处重湿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强烈日照使得海水大量蒸发B.副热带高压带使地面蒸发的水汽不易扩散C.沙漠夜间地面辐射冷却成雾D.沿岸有寒流经过使下层大气降温到达饱和【山东省枣庄市2013届高三期中考试】右图为某地区山顶与相邻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A.山顶昼雨少B.河谷盆地夜雨多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7.产生图示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A.热力环流B.太阳辐射C.植被状况D.大气温度【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2013届高三期中联考】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与图示较吻合的季节是()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2)图中P点数值及原因分别是()A.大于-4℃地处中纬B.小于-4℃深居内陆C.大于-4℃地势低平D.小于-4℃西风影响【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2013届高三调研考试】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题。

(1)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丙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B.从甲至乙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②地有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D.②处比③处岩石坚硬,可作为建筑材料(2)与图中丙地区气温降水状况相符的是()【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2013届高三期中联考】《齐民要术》中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有霜。

此时放火作熠(熠:不见火焰的燃烧),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1)下列各点可能符合“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的是()A.甲B.乙C.丙D.丁(2)“放火作熠”使“必有霜”到“免于霜”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辐射增强B.大气反射作用增强C.大气逆辐射增强D.大气散射作用增强【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2013届高三调研考试】下图为某地及附近地区大气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题汇编03地球上的大气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题汇编03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2013课标Ⅰ)图为45º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2013课标Ⅰ)图中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式,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2013课标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植被覆盖区 山峰 高原荒漠区0 10 20km N(2013课标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图3中,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 市。

10.S 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11.夏季,S 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2014课标Ⅱ)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10.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控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5课标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

图1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气压/hp b 气温 气压 14 16 18 2022 24 时 0 5101520图1 253035790792 794 796 798 气温/℃4.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A.16时~17时B.17时~18时C.18时~19时D.19时~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2017课标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2013年地理高考大气专题

2013年地理高考大气专题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精编安徽省大汉教育研究院:余文倩大气环境是自然环境重要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场所,在这进行着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不同的地理现象,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地球上的大气作为中学自然地理部分“重头戏”,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主要涉及举例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分析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及对气候的影响;全球不同季节高低压中心的分布及季风环流的成因、特点;借助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活动特点等。

在复习中为掌握规律,解除疑难点,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理顺过程,瞅准对象,突破大气的热力作用动手绘图理顺大气的受热过程,见下图。

太阳辐射经过厚厚的大气层到达地面,大部分能量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后增温,并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地面的长波辐射主要被近地面的大气所吸收;近地面大气增温,也向外辐射能量,大部分能量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给了地面。

这就是大气的受热过程。

简单的说可以概括为:①太阳照大地,②大地暖大气,③大气还大地。

分清作用对象理解大气热力作用。

在①太阳照大地中,大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对一部分太阳辐射进行了削弱,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此作用就像美少女遮阳伞,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在②、③环节中,尤其③是大气还大地,近地面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水汽吸收了地面辐射后,通过大气逆辐射大气又将能量返还给了地面,从而使大气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

起此作用的大气,就像裹在地球外面的棉被。

二、分清类型,掌握机理,认识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类型主要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大气的垂直运动主要分上升和下沉两种,上升和下沉运动可以是热力,也可以是动力原因形成。

热力原因的话,近地面受热空气上升,冷却空气下沉,如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风)、东亚季风、赤道低气压和极地高气压的形成;受锋面影响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如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和极锋。

2012—2015地理高考分类汇编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真题集

2012—2015地理高考分类汇编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真题集

专题三第一讲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知识点题号题源大气受热过程18 2013新课标II,10,4分19 2013北京卷,5,4分21 2013山东卷,5,4分22 2013安徽卷,31,4分23 2013浙江卷,1,4分24 2013浙江卷,7,4分34 2013天津卷,10,4分全球气压带、风带25 2013广东卷,4,2分28 2013海南单科,17,4分天气系统1 2014山东卷,8,4分2 2014山东卷,9,4分3 2014江苏单科,5,2分4 2014江苏单科,6,2分5 2014四川卷,2,4分6 2014北京卷,4,4分7 2014北京卷,5,4分9 2014天津卷,3,4分10 2014天津卷,4,4分15 2013新课标I,9,4分16 2013新课标I,10,4分17 2013新课标I,11,4分29 2013上海单科,3,2分32 2013北京卷,6,4分33 2013北京卷,7,4分35 2013江苏单科,25,3分37 2012山东卷,4,4分38 2012江苏单科,5,2分48 2013安徽卷,34(1),10分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8 2014浙江卷,10,4分11 2014海南单科,4,3分12 2014海南单科,5,3分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13 2014上海单科,20,2分14 2014上海单科,21,2分20 2013天津卷,1,4分27 2013江苏单科,26,2分30 2013上海单科,11,2分31 2013上海单科,12,2分36 2013上海单科,12,2分39 2012北京卷,6,8分40 2012北京卷,7,8分41 2012天津卷,8,4分42 2012天津卷,9,4分43 2012浙江卷,2,4分44 2014重庆卷,13(3)(4),14分45 2013新课标I,36,22分46 2013安徽卷,34,21分47 2013天津卷,13.2,8分49 2013北京卷,36(2),8 分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502013福建卷,37(1),37分 512013上海单科,48,12分 52 2012江苏单科,27(1),14分 532012浙江卷,36(2),10分 542012广东卷,40(1)(3),28分 552012海南单科,21,10分(2014山东卷,8~9,8分)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 1和P 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3届高三地理练习--地球上的大气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3届高三地理练习--地球上的大气

高三地理练习——地球上的大气12年9月一、选择题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作物品种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地形2.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A.天气严寒B.地面辐射强C.微风D.大气逆辐射强3.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中铺了一层粗砂进行试验。

与不铺砂的棉田相比,铺砂棉田的( ) A.霜冻发生几率增加B.霜冻发生几率减少C.棉花花期不变D.棉花花期滞后4.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

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5~7题.5.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6.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7.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2012·盐城模拟)阅读下表,回答8~9题。

在30°N不同海拔上海陆气温及其差值(℃)海拔(米)月份(1)亚非大陆(2)太平洋(1)~(2)海平面1月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03地球上的大气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选题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5~6题。

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 6时B 9时C 12时D 14时2.该日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答案】5.B 6.B【命题立意】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气温的日变化、等温线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等温线分布图,考查气温的日变化,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第5题,从图中看出,等温线平直且与纬线平行,说明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

根据材料信息,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此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A;“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D;12时太阳辐射最强,陆地增温超过海洋,陆地气温也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C。

该题选B。

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判断太阳直射20°N,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日落时刻越晚,也就是甲地日落时刻晚于乙地。

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从20°N向南北递减,甲乙两地到丙地(直射点)的纬度间隔(纬度差)【解题思路】臭氧层破坏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实际上是削弱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故A选项错误;二氧化碳减少,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减少,故B选项正确;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中悬浮颗粒就要要发生散射,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经过散射之后,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就到不了地面,这样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减少,故C选项错误;雾霾的出现加强了夜间的大气逆辐射,故D 选项错误。

(2013高考题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第1题。

高度高度高度第1题图气温气温④③②气温①气温3.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逆温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相关知识。

从题中可以得知,要加速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是促使空气不断的流动。

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从图中的四种气温分布图来看,② 、③ 、④三中气温分布图中均出现了逆温,逆温不利于空气的扩散。

只有 ①图中的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是降低的,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故最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故选A 。

(2013高考题浙江卷)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7~8题。

4.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5.108 11111220 2 4 6 8 时间(h ) 降水量(mm )第7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降水的成因分析。

从图中可知,拉萨降水白天降水量小,主要集中在夜间(夜雨,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之间的雨)。

拉萨位于高原的河流谷地,白天气温升高快,晚上降温快,气温的日较差大。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但并不是导致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的原因。

水汽凝结成雨要有气流上升冷凝的过程。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山顶和谷底间的热力环流十分明显。

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分析,白天山顶气流上升快,而此时谷底盛行的是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晴空万里。

晚上,大量的山顶下沉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然后导致了谷底中的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故本题答案为C。

5.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

下列做法合理的有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④防治湿地退化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旅游规划、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拉萨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可以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提升文化生态景区的品味和内涵,同时可以实现开发中保护。

利用河滩低地受水文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且此处作为水源的保护地带,应该采取保持原有形态的措施,而不应该布局文化建筑。

在开发利用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应该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防治河流湿地退化,从质量的角度着手。

吸收外来文化,但不应该改造当地民俗,这样更加不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故答案选B。

6.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

其主要原因是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B.暖锋过境释放热量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D.局地气流下沉增温【答案】4.D。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影响气候的非地带性因素”,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试题难度:中等偏难。

【解题思路】从题干文字信息有一个关键词“背风坡”,可见这是一个小尺度的,因背风坡焚风(干热风)效应导致的局地增温现象。

【知识拓展】虽然北半球西风为西南风,但阿尔卑斯山北坡有来自于大西洋及北冰洋的湿润气流,降水量大,雪线低;南坡因阿尔卑斯山的山体走向及比利牛斯、亚平宁山脉对西风的阻挡,降水相对较少,雪线高。

读图1,回答第1题。

图17.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1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气温 降水A BC D【答案】1.B【试题立意】该题考查山地地形对气温及降水变化的影响及读图绘图能力。

【解题思路】从图1中可以看出,气流由甲到乙是先爬坡再下坡,因为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甲 乙 甲 乙 甲 乙而降低,故温度应先下降再升高,由此便可选出B ;甲侧为迎风坡,故降水逐渐增多,乙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受气流下沉影响变化明显,亦可选出B 。

(2013高考题重庆卷)图1是47°N 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回答1~3题。

东经(°) 海拔(m )年降水量(m m ) 图18. 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距海距离B . 地形条件C . 局地水域D . 植被分布 【答案】1.B【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考生可以根据经纬度很容易判断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的东北部,再就是考查对图中海拔曲线和降水量曲线的认知。

【解题思路】根据图中的海拔高度和降水量曲线,可以得出海拔高的地方降水量对应就高。

可得答案为B9.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答案】2.B【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东北区域气候特征的了解。

也突出了中图版选修5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是由于东北纬度较高,春季温度回升慢,而且离冬季风源地较近,极易受到冷空气影响,所以选B。

【易错点拨】该题目容易选D洪水,因为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不一定就形成洪水,但是要注意题目问的是突出的,寒潮冻害比洪水形成更突出。

10.材料所示的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 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答案】3.C【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东北河流的水文特征,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夏两个汛期一定要知道。

【解题思路】东北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森林覆盖率尚可,所以,含沙量应该小;东北平原面积较大,河流不可能流程较短;该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应该以降水补给才对,所以选C 。

(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9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

完成28~29题。

11. 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A . 3月12日 晴朗B . 6月5日 晴朗C . 3月22日 多云D . 6月20日 多云【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曲线坐标图的判读能力。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特征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0:00 辐(W/²) 1200【解题思路】据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读出北京时间约6:00—20:40该日获取辐射量,从而可推断出我国该地日照时长将近14:40,即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故A、C错误;如果当地天气晴朗则太阳辐射应以当地正午为最高点呈对称分布,且下午略大于上午,但在北京时间约13时出现一波谷,因此应该受多云天气影响故D项正确。

12.该地可能位于A.祁连山地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D.帕米尔高原【答案】A【命题立意】考查运用曲线坐标图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分析问题综合能力区域定位能力。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区域定位【解题思路】据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读出北京时间约6:00—20:40该日获取辐射量,从而可推断出我国该地日照时长将近14:40,推出当地日出时间约为12-14:40/2=4:40;北京时间6:00时该地迎来日出,根据地方时计算原则可推出其经度约为120°E–(6:00–4:40)*15°图4=100°E ,选A 项正确。

(2013高考题北京卷)图 4 (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4(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第6、7题。

13.图4(a)中A .①比②风速大B .①比③云量少C .②比③气压低D .②比④气温高【答案】6.B【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试题难度:难。

【解题思路】根据等压线疏密情况判断,②比①的等压线密集,所以②比①的风速大,故 A 选项错误;①接近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③为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阴雨天气较多,故B项正确;读等压线数值,②比③气压高,故C选项错误;④位于冷锋前的暖气团,②位于冷锋后的冷气团,④比②的气温高,故D项错误。

14.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答案】7.A【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试题难度:易。

【解题思路】锋面通过④地时应刮偏西风,从图中可以看出12点之前为偏西风,故A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