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题满分: 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教、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統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
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
“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
还是国难当头。
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
追求团结统一。
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说。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
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
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以“仁”为本。
反对战争,反对暴力。
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
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
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
“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
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
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
其代表性著作《易经》。
是中国学问之根据。
《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
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
佛家思想,即佛救世尊释迦牟尼佛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
江苏省无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无锡市2024年秋学期高三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答案在最后)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
而为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为要在党政机关,在农村,在工厂,在八路军新四军里面,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这些,以前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说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
什么是不熟?人不熟。
文艺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简直生疏得很。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
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
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
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
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
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
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
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在这里,我可以说一说我自己感情变化的经验。
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
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
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
2025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学术界有一个影响较为广泛的看法,认为以儒家伦理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适应甚至可能阻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生发展。
对于这样的学术性研判,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思辨:其一,从促发资本主义的历史实践维度看:其二,从基于市场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
从学术逻辑来看,现有的关于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主张不适应甚至会限制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探讨,绝大多数是基于欧洲中心主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生发展的立场而论的。
现代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科技创新,这一因素使欧美更先进而中国相对落后,西方学者针对这一发展事实,将经济与科技总体落后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认为,中国要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工具理性,从根本上还需要引入价值理性。
欧洲文化土壤长出的作物没有在中国文化田地里出现,据此就认为这类能产生巨大经济价值的作物也根本没法在中国生长,这显然不是合理有效的逻辑判断。
如果在理论上承认现代市场经济有多元发生诱因,也具有多种形态,那么,上述判断就显得武断而缺乏理论严谨性。
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华文明稳定有序及其包容壮大的进程与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历史具有总体上的正相关性。
回顾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华文明从源头上就具有有序统一的社会文化发展特征。
中国历史上,凡是文化统一有序、社会和平稳定的大王朝时期,往往会形成内部统一大市场,人尽其力物畅其流,经济自然发达。
儒家文化长期作为传统社会主流价值,在国家治理层面上推崇“庶富教”(孔子)、“仓廪实”(孟子),在个体意义上鼓励合理的财富创造(“义利相生”)。
在社会动荡时,尤其是传统文化生态受到冲击甚至破坏时,比如近代百年大变局,经济发展也往往明显受到抑制。
2024-2025学年惠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惠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024.10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央视频新媒体综艺节目整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源,用新颖的编码内容来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形成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最终引导受众通过节目内容的外在层面去感悟其内在的精神品质,使节目内容成功“破圈”。
央视频创新性地建构新媒体综艺节目的内容与含义,将中国文化自信体现在多元的话语场景中。
节目通过加入“国风”元素,将传统经典与现代流行结合,带领受众一起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使“国潮”再次成为青年审美的主流文化之一。
新媒体首秀《央 young 之夏》将总台的主播们进行分组,展示才艺。
首轮展示中,女主持人组成的“ sunny 姐妹团”在《潇洒走一回》的演绎中,先以素雅的民国旗袍配圆扇的妆造开场演唱,后又变装为青春活力运动风与时尚大气职业造型,生动传达了中国传统服饰永不过时的理念;“冰皮月饼队”将多部国产动画片经典的OST进行大串烧,演绎的《爷童回》一开口就带领观众重返童年时光;别具一格的“康庄大道会嬴队”在《左手指月》中将中国大鼓、古琴、尺八等乐器与钢琴结合,在古典舞曲的烘托下,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古色古香的“国风画卷”;“稻倪欢喜队”在内容上精准贴合青年受众的兴趣点,将当下流行的喜剧脱口秀搬上“官媒”'舞台。
网感化的战队名与节目表演,以及才艺展示用新潮形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做法,将主流精英语态与市场大众语态完美融合;而年轻化与偶像化的语态表达,既体现了新型媒体综艺节目在积极弘扬国粹人文价值方面作出的努力,又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摘编自朱穆兰《“破局”“破圈”“破浪”:新型主流媒体的年轻态创新——以央视频“ young”系列节目为例》)材料二:“只有破圈才能出圈,只有出圈才可能融合。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超己的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才能发生。
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
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那个“仁”字。
《论语》中对于“仁”字的解释最多,但是也最难捉摸。
孔子有不少次数说“不够说是仁”,但是当他积极地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却退到了“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
孔子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
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和,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但是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的缺乏具体性,所以凡是要具体说明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
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得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费孝通对儒家的挑战就在于发现了儒家的一个内在困难,孔子并不能“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因此儒家道德体系一直都没有完成普遍性的理论构造。
按照费孝通的社会学解读,儒家道德所以缺乏普遍原则是因为它把道德实践限制在私人道德关系范围内,而这个私人道德体系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是自我主义的,以私解释一切,这样,由私所定义的实践就不可能支持普遍原则了。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经典往往暗含了传统的延续,也昭示着对于传统的突破。
抗战时期文学经典的创作需要面对古典和五四两个传统。
与政治上中国特色道路的寻找相呼应,抗战时期文学正是通过对民族化和现代性的双面追求,在与两大文化传统的对话中诞生了超越五四的经典之作。
古典文化在抗战时期文学中有大量的复活,较突出地表现为内容上对传统道德的肯定和形式上对历史典故、诗词意象和传统文学形式的借用。
这些传统文化因子增强了文学的宣传效果。
但仅此还不够,只有摒弃古典与五四的二元对立,充分展开对话,才能把传统转化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并使它们成为想象性的存在,从而获得成为经典的“原创魅力”。
思想上,抗战时期出于向文化传统寻找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促使文学在五四反叛传统的地方重审传统。
比如,与离家、反抗父权的五四情结不同,抗战时期文学对家因意识的诠释、对家庭亲情的依恋、对家族文化的反思等恰恰成就了契合时代心理的民族经典。
再如,与批判乡村的封闭、愚昧不同,《四世同堂》《呼兰河传》等作品中的城镇意象,以及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都以农业文明的生活场景勾连起了乡土中国的共同记忆,获得了不断流传的经典价值。
形式上,抗战时期特别关注古典文学形式的理论讨论,也是对战时民族主义心理诉求的一种回应。
强调中国小说作为“正史之余”的故事性、讨论诗化传统、分析中西文学的各自优长等等,都表现了对五四文学过于西化进行补正的理论自觉,但创作中对传统的简单回归并不能产生经典之作,而是需要实现中西文化的内在对接。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
2024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
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 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
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当然,不论是现在或者今后,还会有许多理论研究,暂时人们还看不到它的应用前景。
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对于迅速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2024学年淄博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淄博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24.11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
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有答案)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无用的”知识罗素①在开始谋生之前,人们没有时间什么都去学习,无疑“有用的”知识是最有用的。
它建立了当代世界。
没有它,我们就没有机器、铁路、飞机。
现代知识已带来人们普遍健康状况的大大改善,与此同时也发现了如何使用毒气去毁灭大城市的方法。
同以往比起来,我们今日世界最明显的特点在于“有用的”知识。
②同样必须承认许多传统文化教育是愚蠢的。
儿童花很多年的功夫去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法,而终究既不能也不想(除了小部分之外)去读希腊文或拉丁文著作。
从各方面考察,现代语言比拉丁文和希腊文更可取。
它们不仅更有用,而且能在更少的时间内给予更多的文化知识。
文明的进展如此迅速,使得古代知识在解释当今问题上,比起现代国家和关于这些国家的最近历史的知识更少得到运用。
③但是,教育除了直接的实用目的外,还应有其他目的。
④现代城市居民的娱乐方式愈来愈趋向于被动,趋于懒散地观看他人的技艺和表演。
这些人的娱乐方式虽然无可厚非,但总比不上那些受过教育而且具有与工作无关的广泛的智力兴趣的人。
由于技术进步,机器代替了人类劳动,人们的闲暇增多了,那些有充分的智力活动和兴趣的人,自然能沉浸在高尚的快乐中。
2025届盐城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盐城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每一个伟大时代,伟大的文化,都欲在实用生活之余裕,或在社会的重要典礼,以庄严的建筑、崇高的音乐、闳丽的舞蹈,表达这生命的高潮、一代精神的最深节奏。
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式,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
吾人借此返于“失去了的和谐,埋没了的节奏”,重新获得生命的中心,乃得真自由、真生命。
美术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此。
②中国的瓦木建筑易于毁灭,圆雕艺术不及希腊发达,古代封建礼乐生活之形式美也早已破灭。
民族的天才乃借笔墨的飞舞,写胸中的逸气(逸气即是自由的超脱的心灵节奏)。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
所以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
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③西洋画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间。
在中国则人体圆雕远不及希腊发达,亦未臻最高的纯雕刻风味的境界。
晋、唐以来塑像反受画境影响,具有画风,不似希腊的立体雕刻成为西洋后来画家的范本。
而商、周钟鼎敦尊等彝器则形态沉重浑穆、典雅和美,其表现中国宇宙情绪可与希腊神像雕刻相当。
中国的画境、画风与画法的特点当在此种钟鼎彝器盘鉴的花纹图案及汉代壁画中求之。
④在这些花纹中人物、禽兽、虫鱼、龙凤等飞动的形相,跳跃宛转,活泼异常。
但它们完全溶化浑合于全幅图案的流动花纹线条里面。
物象融于花纹,花纹亦即原本于物象形线的蜕化、僵化。
每一个动物形象是一组飞动线纹之节奏的交织,而融合在全幅花纹的交响曲中。
它们个个生动,而个个抽象化,不雕凿凹凸立体的形似,而注重飞动姿态之节奏和韵律的表现。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2024.11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几千年并不断发展和丰富。
这种思想方法的核心是主张从实际材料中获得对事物真相的认识,以实践效果来检验认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突出了思想认识的来源及其真理性的检验问题。
中国早期文化典籍中已经包含着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萌芽,如《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篇目就是来自民间生活的原始资料,或者是对这些原始资料的提升。
这表明,在萌生时期,中华文化就有注重采集实际资料的传统,注重从实际资料中抽象和提炼出反映社会生活或政治实践的经验和思想。
这种自发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是中华先人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都高度重视言与行、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功用的关系,强调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言论必须来源于生活实际,必须具有现实功用,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早期形态。
《论语》强调“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这就是强调,人的思想和认识不能固执于个人的主观意志,而必须符合实际;人们在思想和行动的过程中,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不一、言过于行都是不合理的。
《荀子》提出“验符论”的思想,“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凡论者,贵其有辩合、有符验”。
这就是强调,人们的言论一定要有事实根据,一定要能够经得起实际验证。
《韩非子》强调,言论必须注重事实和功用,若无事实基础和切实功用,则均为妄言虚语。
2024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2023.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随着西方逻辑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应用,运用中西比较方法进行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成果大量涌现,出现了单一运用西方传统逻辑知识框架来解读中国古代逻辑的现象。
但就语言文字、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这一套完整论式来说,中西方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话语体系是以符号语言和形式逻辑作为基础的,西方的思维方式注重演绎分析、科学理性;中国话语体系则是基于汉民族语言的象形文字和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并重的思维逻辑基础,中国的思维方式偏重综合归纳、辩证整体。
因此,单一地追求中西逻辑思想之“同”,难以揭示中国古代哲学、逻辑思想的全貌。
②中华经典文献卷帙浩繁、学理深晦,梳理研究工作可谓艰难。
目前中国古代逻辑的研究成果涉猎的文献倾向于逻辑思想比较突出的文献案例,大多还是碎片化、未成体系的,较难呈现出一条清晰确切地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学派、人物之间逻辑思想关联起来进行比较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很难从历史广度中看清一种逻辑思想的传承演变及其现实价值。
此外,在立足中华经典文献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的自身特点时,又容易出现拒斥中西比较研究或者片面“求异”的现象,这也不利于全面认识中国古代逻辑的价值和意义。
在运用中西比较研究方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中国古代逻辑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情境。
百家争鸣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救世”的现实诉求对于诸子言说论辩、思想交锋起到了支配和驱动作用。
将中国古代逻辑规则与西方的形式逻辑进行比较时,忽视中国古代逻辑形成、应用和发展的具体实际境况,诸子的政治伦理主张,中华民族的思维偏向等问题,难以窥见中国古代逻辑的特殊样貌。
③中华文明话语体系的底层思维逻辑,不仅有言说论证需要遵循的逻辑规则,还包括明辨是非的标准以及政治伦理的应用逻辑等,这其中具有与西方逻辑学相通之处,更深层地揭露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广泛存在的政治伦理主张和道德价值标准。
(2024版)2024-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四区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及答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四区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时代,没有哪个人能够超越自己的时代。
人都是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个人处境观察事物和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都是生活于具体时代的现实的人。
他们的思想之所以伟大,而且具有超越时代的智慧。
真正伟大的思想既有时代性,又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性。
有人认为,儒学乃至整个传统文化中凡是能留传下来的都是精华,不是精华的早就被历史淘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提法是不对的。
这样说对吗?我认为只说对了一半。
留传下来的既有精华,而是人的选择,尤其是处于统治地位的当权者的选择,而是要经过时代和历史的过滤与筛选,而过滤与筛选的标准不可能脱离阶级的标准,当然有他的标准。
乾隆编《四库全书》时的取舍和删改也有其标准。
我们处于社会主义中国,对待传统文化同样有我们的标准,去其糟粕”。
有人认为,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文化不像苹果,烂在哪里,可以一分为二,去掉烂的,对待传统文化不可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经过自己的咀嚼,这就是阅读和理解。
只是每个时代、每个阶级关于“精华”与“糟粕”的标准不同而已。
对我们来说,区别精华与糟粕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标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切迷信的、落后的、反动的都是糟粕。
用什么观点来解读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以西释儒、以儒释儒,抑或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传统文化,其差别之大是不言自明的。
在当代中国,肯定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取代儒学,那么无论是照着讲还是接着讲,都仍然囿于儒学传统范围内,而不能生发出新的与时代相适应、与历史进步方向相一致的思想,那么重视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呢?传统之所以可贵,产生新的思想。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的时代性》)材料二: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把“传”和“承”区分开来,一方面坚持无条件、有意识地“传”,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在我们国家发挥作用,也可以为世界提供有益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近日,古巴再次拒绝了美国政府的援助。
古巴官员表示,对于美国政府的如意算盘,古巴政府洞若观火,将予以最直接的回应。
B . 做一个自信的人,既不能妄自菲薄自己,又不能求全责备自己,更不能把自己当上帝,而要把自己放在地上。
C . 心胸宽广的人都会有雄心大志,但作家狄更斯所器重的心怀大志的人,却是那些对事业执着而有信心的人,而不是那些企图一蹴而就、浅尝辄止的人。
D . 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2. (2分) (2017高三下·江苏期中) 在下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 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__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
② 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__,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③ 不难发现,有的部门往往__,有的人往往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些地方早该减员裁官,可多年来雷声大,雨点小,从没动过真格的。
A . 破釜沉舟牢不可破无所事事B . 孤注一掷颠扑不破人浮于事C . 孤注一掷牢不可破无所事事D . 破釜沉舟颠扑不破人浮于事3. (2分) (2016高三下·六安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 . 消费者建议,对一次性餐具要采取措施,从流通、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从而保证其质量合格,使用安全。
B . 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上百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机体发生病变,会引发心血管、肺癌等严重疾病。
C .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节徽“祥和”是通过对泰山自然风貌的解读、山东儒家文化精髓的全面阐析,融合山东祥瑞和谐的社会风尚提炼创作而成的。
D . 针对我国有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我们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有过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一些常用的防辐射用物品,比如喝绿茶、吃木耳、戴口罩、穿孕妇防辐射服等,根本起不了作用。
防止辐射污染,最好的方法是紧闭家里的门窗、勤洗手洗澡。
B . 前南非总统曼德拉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C . 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D . 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
5. (2分) (2016高三上·攀枝花月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
有一位作家写到,她曾带几个孩子到野外去看月亮和海,可是孩子们,,不要误了他们喜欢的一个电视节目。
①心里惦记着的是及时赶回家去②在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生活模式中成长③对月亮和海毫无兴趣④因而也很难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真正兴趣⑤压根儿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A . ②④⑤③①B . ②⑤④③①C . ⑤②④①③D . ⑤②④③①6.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 渺渺兮予怀(心中的情思)不绝如缕(细布、细纱)B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顺流而下)阿母大悲摧(伤心)C . 正襟危坐(形容词作动词,整理)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D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名词,一种乐器)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7. (13分)(2017·山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王问太公①曰:“何如而可为天下?”太公曰:“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
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
”文王在酆,召太公曰:“呜呼!商王虐极,罪杀不辜,公尚助予忧民,如何?”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
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
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
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也。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
微哉!微哉!“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
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
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
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
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
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
微哉!微哉!“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今彼殷商,众口相惑,纷纷渺渺,好色无极,此亡国之征也。
吾观其野,草菅胜谷;吾观其臣,邪曲胜直;吾观其吏,败法乱刑,上下不觉。
此亡国之时也。
大明②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
大哉圣人之德!独闻独见,乐哉。
”(选自《六韬》,有删改)【注】①太公:姜子牙,名尚。
②大明:旭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又见其阴阴:暗地里的活动B . 同好相趋趋:追求C . 大谋不谋谋:显现出谋略D . 此亡国之征也征:征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B . 王其修德以下贤其皆出于此乎C . 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D . 大明发而万物皆照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B . 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C . 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D . 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太公认为,器量、诚信、仁爱、恩惠、权势等条件分别对“容天下”“约天下”“怀天下”“不失天下”“保天下”具有重要作用。
B . 太公认为,国君要修养德行,谦逊地对待士人,施恩惠于百姓,不可随意兴兵;倡导和谋划用兵时,需要考虑天道和人道。
C . 太公认为,国君要与百姓同疾苦,同情感,同憎恶,同爱好;国君要为百姓谋利益,不要掠夺民众和别国的利益。
D . “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中的“国”在这里指诸侯国,与“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国”意义相同。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②吾观其野,草菅胜谷;吾观其臣,邪曲胜直;吾观其吏,败法乱刑,上下不觉。
8. (11分) (2017高三上·重庆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论(清)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
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
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
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
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
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
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
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B . 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C . 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D . 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论:论有两体,一曰史论,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B . 《诗》: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后删定为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