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边三角形2

合集下载

《等边三角形》课件PPT1

《等边三角形》课件PPT1

将两个含30°角的同样的三角尺如图摆放在一起. 4m, ∠A=30°.
例 2.已 知 : 如 图 , △ ABC 中 , AB = AC, ∠ A = 在直角三角形中, 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你会用学过的方法证明吗?
120°,DE垂直平分AB于D,交BC于E点.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DE⊥AB,若AB=8cm, 求证:CE=2BE. 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D、E 分别是
B C 30° A
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
A
AD⊥BC,DE⊥AB,若AB=8cm,
BD=___,BE=_______.
E
B DC
【典例分析】
例1.已知,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 梁 AB 的 中 点 , 立 柱 BC,DE 垂 直 于 横 梁 AC , AB=7.4m, ∠A=30°.立柱BC,DE要多长.
AB
你会用学过的方法证明吗?
【归纳】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应用格式:
B
在△ABC中,∵∠ACB=90°,∠A=30°.
∴BC=
1 2
AB.
A 300
C
这是一个判定两条线段成倍半关系的根据之一.
【比一比】看 谁 算 得 快
1.如图:在Rt△ABC中 ∠A=30°,AB+BC=12cm, 则AB=_____cm.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探究】
将两个含30°角的同样的三角尺如图摆放在 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ABC的直角边 BC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等边三角形(2)

等边三角形(2)
14.3.2 等边三角形(2)
复习回顾
A
1、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B
C
等边三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法;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图,将两个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 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 △ABC的直角 边BC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想一想:如图,在Rt△ABC中,若
则∠A为几度?
1
BC= AB
2
A
另证:作AC的垂直平分线MN,连接MC
则AM=MC,∠A= ∠1
又∠A+ ∠B=900
∠1+ ∠2=900
所以∠B= ∠2
A
B
C
D 所以MB=MC=AM
所以MB=MC= 又BC= AB
AB M
N
1
所以∠B=600
2
从而∠B=300
B
C
逆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 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 的锐角是30°。
A
∵ AC⊥BC , BC= 1AB
2
∴ ∠A= 30°
B
C
例1 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
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 m ∠A= 30°,立柱BC、DE要多长?
B D
A
另证:在BA上截取BE=BC,连接EC
30 ° 30 °
则△BC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BEC= 60°,而∠A= 30°, A
所以∠ECA= 30°,
所以AE=EC,于是有

13.3.2等边三角形(2) 课件(共19张PPT)

13.3.2等边三角形(2)  课件(共19张PPT)

∴ Rt△BDE中, DB=2DE=12
E
B
∵ AD是∠BAC的平分线, DE⊥AB, DC⊥AC
∴DC=DE=6
∴BD=DC+DB=18.
课后作业
教材83页习题13.3第14、15题.
解:∵ DE⊥AC,BC⊥AC,∠A =30°,
∴ BC = 1 AB,DE = 1 AD.
2
2
B D
∴ BC =3.7(m).
又 AD = 1 AB,
2
A EC
∴DE = 1 AD =1.85(m) .
2
答:立柱BC 的长是3.7 m,DE 的长是1.85 m.
小试牛刀
1.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8米
4
证明: ∵∠ACB=90°,∠A=30°,
∴BC=
1 2
AB,∠B=60°
∵CD是高,
∴∠CDB=90°,∠B=60°,
∴∠BCD=30°,
∴BD= 1 BC, ∴BD=1 AB.
2
4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收获了哪些知识? (畅所欲言)
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 2、需要注意什么?
实战演练
1
∴ BC = 2 AB.
B
C
合作探究
B
A 归纳总结: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符号语言:∵∠C =90°, ∠A=30°
1
C
∴ BC = 2 AB.
典例精析
例.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AB =7.4 cm,∠A =30°,立柱BC、DE 要多长?

等边三角形 (2)

等边三角形 (2)

等边三角形专项一.基础知识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是60°3.判定:(1)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二.典型例题1.(2010,齐齐哈尔)如图所示,已知△A B C和△C D 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 E与B D交于点O,A E与C D交于点G,A C与B D交于点F,连接O C、F G,则下列结论:①A E=B D,②A G=B F,③F G∥B E,④∠B O C=∠E O C,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A. 1个B. 2个C. 3个D. 42.如图,已知等边△ABC和点P,设点P到△ABC三边AB、AC、BC(或其延长线)的距离分别为h1、h2、h3,△ABC的高为h。

在图(1)中,点P是边BC的中点,此时h3=0,可得结论:h1+h2+h3=h,在图(2)--(5)中,点P分别在线段MC上、MC延长线上、△ABC内、△ABC外。

(1)请探究:图(2)--(5)中,h1、h2、h3、h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2)证明图(2)所得结论;(3)证明图(4)所得结论;(4)在图(6)中,若四边形RBCS是等腰梯形,∠B=∠C=60°,RS=n,BC=m,点P在梯形内,且点P到四边BR、RS、SC、CB的距离分别是h1、h2、h3、h4,桥形的高为h,则h1、h2、h3、h4、h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图(4)与图(6)中的等式有何关系?。

等边三角形(2)

等边三角形(2)

1
BC= AB
2
A
另证:作AC的垂直平分线MN,连接MC
则AM=MC,∠A= ∠1
又∠A+ ∠B=900
∠1+ ∠2=900
所以∠B= ∠2
A
B
C
D 所以MB=MC=AM
所以MB=MC=
又BC=
1 2
AB
1 2
AB
M
N
1
所以∠B=600
2
从而∠B=300
B
C
逆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 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 的锐角是30°。
O
MB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是D、E,如果AB=8cm,
则BD=___4_cm____, ∠BDE=∠A= 30°, BE=__2_cm____.
E
B
D
C
5、如图,在△ABC中, ∠ACB= 90°,BA的
垂直平分线交边CB于D。若AB=10,AC=5,
则图中等于 30°的角的个数为(B) C
D
A.2
B.3
C.4
D.5
B
E
A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等于腰长的一半, 则此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 _3_0_°__、___7_5_°__、___7_5_°__或__1_5_°__、__1_5_°__、___1_5_0°
2、如图, Rt△ABC中, ∠A= 30°,AB+BC=12cm, 则AB= __8_c_m___.
B
CD
A
3、如图, Rt△ABC中, ∠A= 30°,BD平分∠A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且BD=16cm,则BC= 24cm .

27 12.3.2 等边三角形(2)

27 12.3.2 等边三角形(2)

中,如果 一个锐角 等于30 30° 等于30°, 那么它所 对的直角 边等于斜 一半。 边的一半 边的一半。
如图, 例5 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 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 AB的中点 BC、 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 在直 垂直于横梁AC,AB=7.4 m,∠A=30°, 垂直于横梁AC AC, m, A=30° 角三角形 立柱BC、DE要多长? 立柱BC DE要多长 BC、 要多长?
A
D D B C B A C
出发, 例2:如图,上午 时,一条渔船从 出发,以12 :如图,上午9时 一条渔船从A出发 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 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 时到达 时到达B处 海里 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1时到达 处,从A、 、 B两处望小岛 ,测得∠NAC=150, ∠NBC=300, 两处望小岛C,测得∠ 两处望小岛 若小岛周围12.3海里内有暗礁,问该渔船继续向 海里内有暗礁, 若小岛周围 海里内有暗礁 正北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 正北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 N C D
D B A
E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等于腰长的一半,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等于腰长的一半, 则此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 则此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75° 75° 15° 15° 150° 30°、 75°、 75°或15°、15°、 150
第十二章 轴对称
12.3.2 等边三角形(2) 等边三角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回顾: 回顾:
图形 概念
三边 相等 的三 角形 是等 边三 角形
性质
性质:三 性质: 个角都相 等,并且 每个角都 等于60 等于60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为后续学习正多边形和圆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但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但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让学生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等边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引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用PPT展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模型或图片,进行观察和操作,验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用PPT呈现一些有关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给其他同学。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做。

等边三角形(2)含有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2)含有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B
A
60°
C
D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 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证明:延长BC至D,使CD=BC,连结AD.
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 1 求证:BC= AB。 2
在△ABC与△ADC中 BC=DC ∠ACB=∠ACD AC=AC ∴ △ABC≌△ADC(SAS) ∴AB=AD ∵ ∠BAC=30° ∴ ∠B=60° ∴△ABD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 ∵△ABC为等边三角形 ∴ AC=BC=AB ,∠C=∠BAC=60° 在△ADC和△BEA中 AC=BA B ∠C=∠BAE DC=EA ∴△ADC≌△BEA ∴∠CAD=∠ABE,∠ BAF+∠CAD=60° ∴∠ABE+∠BAF=60° ∴∠BFQ=60° 又∵ BQ⊥AD ∴∠BQF=90° ∴∠FBQ=30°∴BF=2PQ
1 ∴ BC AB 2
C
证明方法:截半法
归纳新知
含30 °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
几何语言 ∵在Rt△ABC中,∠C=90°,∠A= 30°
30°
1 ∴ BC= AB 2
B
C
判 断
1)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另一直角边的一半. 2)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最长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中最小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30°角所对直角边的2倍.

• 探究1



用直尺量一量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最短 直角边(即300 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记录 下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等边三角形(2)

等边三角形(2)
14.3.2 等边三角形(2)
复习回顾
A
1、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B
C
等边三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法;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图,将两个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 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 △ABC的直角 边BC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A
∵ AC⊥BC ,∠A= 30°
∴BC=
1 2
AB
B
C
在解有关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的问题中, 常常会用到这条性质,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想一想:如图,在Rt△ABC中,若
则∠A为几度?
1
BC= AB
2
A
另证:作AC的垂直平分线MN,连接MC
则AM=MC,∠A= ∠1
又∠A+ ∠B=900
∠1+ ∠2=900
A
D
D
A
B
C
B
C
例2:如图,上午9时,一条渔船从A出发,以12 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1时到达B处,从A、 B两处望小岛C,测得∠NAC=150, ∠NBC=300, 若小岛周围12.3海里内有暗礁,问该渔船继续向 正北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
N
C
D
B
A
7、如图,在△ABC中, AB=AC, ∠BAC= 120°,AC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 于点E,交BC于点F。求证:BF=2CF。
E
B
D
C
5、如图,在△ABC中, ∠ACB= 90°,BA的
垂直平分线交边CB于D。若AB=10,AC=5,

等边三角形2

等边三角形2
2021/4/9
1
14.3.2等边三角形
2021/4/9
2
你发现了什么?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
2021/4/9
3
2021/4/9
4
你知道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 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A角形, 也叫正三角形。
想一想,你会画一个边长
为2cm的等边三角形吗? B
C
2# 13.
2021/4/9
15
小小探索家:
80分
3. 已 知 在 等 边 △ ABC 中 , 如 果 P 是
△ABC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PAB、
△ PBC 、 △ PCA 都 是 等 腰 三
· 角形,那么这样的点P的位置共有几个? 试一一画出。 P1
A
B
C
2#13.
幻灯 2021/4/9
16
50分 4.若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b)2+ (b-C)2 + (c-a)2= 0,则它的形状是( )。
∵ ∠A= ∠ B= ∠ C ∴
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 .
AB=BC=AC ∴△ABC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B
C
3 .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
三角202形1/4/9 是等边三角形.
∵ ∠B=600 AB=BC ∴△ABC是等边三 角形
9
2021/4/9
10
例1: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测量活动中,测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请思考:若a,b,c,满足(a-b) (b-c) (c-a) = 0, 你能判断△ABC的形状吗?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等边三角形知识点与训练(含解析)苏科版(2021-2022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等边三角形知识点与训练(含解析)苏科版(2021-2022学年)

等边三角形一.等边三角形的概念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判定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定2: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四.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延长至使,则有垂直平分,所以,因为,所以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即.五.等边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综合等边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综合问题主要分两种类型:一是以等边三角形为载体来考察全等三角形的综合问题;二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不管是哪种类型都要注意60°角和边的等量关系的应用,尤其是后面学习旋转之后,会出现一些比较难的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结合的问题.一.考点: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3.等边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综合.60︒60︒30︒B'CBA90A C B ∠=︒30A ∠=︒BC 'B 'CB C B =AC 'BB 'A B A B =60B ∠=︒'A B B △'2A B B B B C ==12BC AB=二.重难点: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做题时常作为隐藏条件考察.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用定义判断的不多,一般都是利用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来判定,所以在构造全等是要注意同时兼顾边相等,并且可以推导出有一个角为60°.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非常特殊,在证明或计算中要注意边角之间的转化,尤其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边的关系.4.在解决建立在等边三角形基础上的全等综合问题时,关键是抓住边相等,角度都是特殊角.三.易错点:在利用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才能运用,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均不存在上述关系;二是一定要注意是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题模一: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例1.1。

等边三角形2gao

等边三角形2gao



=

2、如图2, ∠C=90°,D是CA的延长线上一点, 1 ∠BDC=15 °,且AD=AB,则BC AD 2




畅谈收获
这节课—
通过本节课 的学习,你学到 了哪些知识?在 合作学习中你感 受到了什么?你 还有那些疑惑?
我学会了… 我发现生活中… 我感受到了… 我感到最高兴的是… 我想我将…
第二课时
执教人:王红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 • • • •
1、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1)画一个等边三角形 (2)剪下这个等边三角形 (3)对折这个等边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4)沿折线剪开(你发现了什么?)
2、从角和边探究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谈谈你的猜想及依据。
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 ∠BAC=30° 1 求证:BC= 2 AB
A
30°
B
C
D
归纳新知
含30 °直角三角形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
几何语言 ∵在Rt△ABC中,∠C=90°,∠A= 30°
30°
1 ∴ BC= AB 2
B
C
1、RT△ABC中,CD是斜边AB边上的高, C ∠A =30°,
B
D A
(1)图中有几个含30°角的三角形
(2)如果BD=5cm你还能得到那些线段 的长?
自纠
1)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另一直角边的一半. 2)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最长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中最小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30°角所对直角边的2倍.

12.3.2 等边三角形(二)

12.3.2  等边三角形(二)

12.3.2 等边三角形(二)
教学目标
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回顾上节课讲过的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每一个角相等,都等于60°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1、2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4的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例题与练习
1.△ABC是等边三角形,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①在边AB、AC上分别截取AD=AE.
②作∠ADE=60°,D、E分别在边AB、AC上.
③过边AB上D点作DE∥BC,交边AC于E点.
2.已知:如右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并且PB=PQ=QC=AP=AQ.求∠BAC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显然可知三角形APQ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又知△APB与△
AQC都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推得∠PAB=30°.
1.P56页练习1、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课堂小结:1.等腰三角形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条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布置作业: 1.P58页习题12.3第ll题.
2.已知等边△ABC,求平面内一点P,满足A,B,C,P四点中的任意三点连线都构成等
腰三角形.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介绍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SSS判定法(三边相等)、SAS判定法(两边相等且夹角相等)、ASA判定法(两角相等且夹边相等)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针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进行讨论,共同总结规律。
2.互动交流: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质疑,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会有哪些性质?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讲授新知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给出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发现并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如:三个角相等,均为60度;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重合等。
2.作业量要适中,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3.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协助教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5.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5)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7)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对几何图形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3.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认 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 (2)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3)会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拼等边三角形这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乐 于探究、大胆猜想等良好品质。
生的符号感; 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图形来深入理解所发现的规律, 而
不是停留在字面意义上, 从而达到理解记忆, 使学生见其形, 知其意,
人教社数学室李海东研究员曾说 “‘理解数学’ 是教好数学的前提” ,
我们可以说“‘理解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第三方面,
发展
学生的逻辑
(2)使学生经历观察、探究、归纳、推理和证明的全过程,培养 学生科学、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
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旧知准备
问题:
已知△ ABC ,∠ A=60 °,( 件,使△ ABC 能成为等边三角形。
活动二: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 拼一拼:
你能用两个含有 30°角的三角板摆放在一起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吗?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 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数 量关系吗?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如图 1)
图( 1) 学生活动:
学生两人一组拼并观察图形,分析数量关系,发现∠ BAD=60°, 而∠ B=∠ D=60°,所以△ ABD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 AB=BD =2BC, 进而得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 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第2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以及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的性质。

通过学习本节课,为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和证明几何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

但等边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性质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此外,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感知和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以及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的性质。

2.能够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以及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的性质。

2.难点: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的性质的证明。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几何画板、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4.运用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概括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几何画板、模型等直观教具。

2.准备相关练习题和拓展题。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等边三角形是怎样的三角形?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模型等直观教具,呈现等边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13.3.2等边三角形2

13.3.2等边三角形2

可得 ∴BC=
1B×C7=.4=12 3A.B7m,
DE= 1
2
AD
又∴答D:立EA=柱D=B12CA122的DA=B长是12×3.37.m7=,D1E.8的5长m是1.85m.
B
D
记住哟
A EC
这又是一个判定两条线段成倍分关系的根据之一.
例题欣赏 1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0,腰长为2a. 求:腰上的高.
B 在Rt△ABC中
∵∠A=30°
300 A
∴AB=2BC
C
这又是一个判定两条线段成倍分关系
的根据之一.
课堂练习
练习1 如图,在△ABC 中,∠C =90°,∠A = 30°,AB =10,则BC 的长为 5 .
C
B
课堂练习
练习2 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是 高,∠A =30°,AB =4.则BD = 1 .
2.如图:已知 在△ABC
中,∠A=300,C=900,
BD平分∠ABC. 求证:AD=2DC



试一试
成功者的摇篮
1.如图(1):四边形ABCD是一张正方形纸片,E,F分别 是AB,CD的中点,沿着过点D的折痕将A角翻折,使得 A落在EF上(如图(2)), 折痕交AE于点G,那么∠ADG 等于多少度?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B
CB
C
E
F
EA
F
GAΒιβλιοθήκη (1) DAD
(2)
试一试
成功者的摇篮
答:∠ADG等于150. 证明:∵DF=DC/2(中点定义),
A1D=AD=CD(正方形各边都相等),
∴DF=A1D/2(等量代换).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明确其与等腰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重点)2.能应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难点)一、情境导入观察下面图形:师: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你知道是什么三角形吗?生:等边三角形.师:对,等边三角形具有和谐的对称美.今天我们来学习等边三角形,引出课题.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类型一】 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角度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E 是AC 上一点,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E ,DE ,假设∠ABE =40°,BE =DE ,求∠CED 的度数.解析:因为△ABC 三个内角为60°,∠ABE =40°,求出∠EBC 的度数,因为BE =DE ,所以得到∠EBC =∠D ,求出∠D 的度数,利用外角性质即可求出∠CED 的度数.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 =∠ACB =60°.∵∠ABE =40°,∴∠EBC =∠ABC -∠ABE =60°-40°=20°.∵BE =DE ,∴∠D =∠EBC =20°,∴∠CED =∠ACB -∠D =40°.方法总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都是60°,这个性质常常应用在求三角形角度的问题上,所以必须熟练掌握.【类型二】 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如图:等边△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CD ,DM ⊥BC ,垂足为M ,求证:BM =EM .解析:要证BM =EM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证明△BDE 为等腰三角形即可.证明:连接BD ,∵在等边△ABC 中,D 是AC 的中点,∴∠DBC =12∠ABC =12×60°=30°,∠ACB =60°.∵CE =CD ,∴∠CDE =∠E .∵∠ACB =∠CDE +∠E ,∴∠E =30°,∴∠DBC =∠E =30°,∴BD =ED ,△BDE 为等腰三角形.又∵DM ⊥BC ,∴BM =EM .方法总结:此题综合考查了等腰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其中“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和线段垂直关系的重要方法.【类型三】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运用△ABC 为正三角形,点M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点N 是CA 边上任意一点,且BM =CN ,BN 与AM 相交于Q 点,∠BQM 等于多少度?解析:先根据条件利用SAS 判定△ABM ≌△BCN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得∠BQM =∠ABC =60°.解:∵△ABC 为正三角形,∴∠ABC =∠C =∠BAC =60°,AB =BC .在△AMB 和△BNC 中,∵⎩⎪⎨⎪⎧AB =BC ,∠ABC =∠C ,BM =CN ,∴△AMB ≌△BNC (SAS),∴∠BAM =∠CBN ,∴∠BQM =∠ABQ +∠BAM =∠ABQ +∠CBN =∠ABC =60°.方法总结:等边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运用,一般是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探究三角形全等.探究点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类型一】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边△ABC 中,点P 在△ABC 内,点Q 在△ABC 外,且∠ABP =∠ACQ ,BP =CQ ,问△APQ 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说明你的结论.解析:先证△ABP ≌△ACQ 得AP =AQ ,再证∠PAQ =60°,从而得出△APQ 是等边三角形. 解:△APQ 为等边三角形.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AC .在△ABP 与△ACQ 中,∵⎩⎪⎨⎪⎧AB =AC ,∠ABP =∠ACQ ,BP =CQ ,∴△ABP ≌△ACQ (SAS),∴AP =AQ ,∠BAP =∠CAQ .∵∠BAC =∠BAP +∠PAC =60°,∴∠PAQ =∠CAQ +∠PAC =60°,∴△APQ 是等边三角形.方法总结: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种方法:一是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二是先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再证明有一个内角等于60°.【类型二】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图①、图②中,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与△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1)如图①,线段AN 与线段BM 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2)如图②,AN 与MC 交于点E ,BM 与CN 交于点F ,探究△CEF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ACN ,△MCB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出线段AN 与线段BM 相等.(2)先求∠MCN =60°,通过证明△ACE ≌△MCF 得出CE =CF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出△CEF 的形状.解:(1)AN =BM .理由:∵△ACM 与△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AC =MC ,CN =CB ,∠ACM=∠BCN =60°.∴∠MCN =60°,∠ACN =∠MCB .在△ACN 和△MCB 中,∵⎩⎪⎨⎪⎧AC =MC ,∠ACN =∠MCB ,NC =BC ,∴△ACN ≌△MCB (SAS).∴AN =BM .(2)△CEF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CN ≌△MCB ,∴∠CAE =∠CMB .在△ACE 和△MCF 中,∵⎩⎪⎨⎪⎧∠CAE =∠CMF ,AC =MC ,∠ACE =∠FCM ,∴△ACE ≌△MCF (ASA),∴CE =CF .∴△CEF 是等边三角形.方法总结:等边三角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几何图形,它的角的特殊性给有关角的计算奠定了根底,它的边角性质为证明线段、角相等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是等边三角形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同样具备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时要善于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三、板书设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本节课让学生在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根底上,进一步认识等边三角形.学习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让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这节课中,要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三角形的稳定性【知识与技能】1.通知过观察、实践、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2.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和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问、合作讨论以及小组交流方式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2.实物演示,激发学习兴趣,活泼课堂气氛.3.探究质疑,总结结果.和学生共同探究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答复课前提出的疑惑.【情感态度】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意识,提高数学交流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准确使用三角形稳定性于生产生活之中.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课前准备:木条〔用硬纸条代替〕假设干、小钉假设干、小黑板.问题1 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如屋顶钢架,钢架桥,其中道理是什么?问题 2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活动挂架为什么做成四边形?【教学说明】问题设立要让学生体会三角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思考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用三角形,另一些地方又要用到四边形.注意接纳学生其他不同的思路.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老师演示P6探究内容,也可叫学生亲手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完后请学生们交流讨论后答复得出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们的答复进行简要归纳.【归纳结论】三角形木架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还可以发现,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这是因为斜钉一根木条后,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有稳定性,窗框在未安装好之前也不会变形.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一扇窗户翻开后,用窗钩BC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2.以下列图形中哪些具有稳定性?【教学说明】本节课的内容较少,题目比较简单,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答案】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1〕〔4〕〔6〕中的图形具有稳定性.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学习三角形稳定性,并板书课题.完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践、想象、推理、小组交流合作,使同学们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培养同学们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和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021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分类专题练习: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

2021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分类专题练习: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

2021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分类专题: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一.选择题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若AB=5,BD=3,则△ADE的周长为()A.2 B.6 C.9 D.152.在下列结论中:①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两个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边上的高也是这边上的中线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有一个角是60°,且是轴对称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1个3.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将△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得到△DEF,连结AD、AE,则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A.AD∥BE,AD=BE B.∠ABE=∠DEFC.ED⊥AC D.△ADE为等边三角形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C,∠ABD=60°,∠ADB=78°,∠BDC=24°,则∠DBC =()A.18°B.20°C.25°D.15°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2,0),点P 为线段AB外一动点且PA=1,以PB为边作等边△PBM,则当线段AM的长取到最大值时,点P的横坐标为()A.﹣1 B.C.D.6.如图,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M交于点A,再以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画射线OB,则cos∠AOB=()A.B.C.D.7.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C内的两点,AD平分∠BAC,∠EBC=∠E=60°.若BE=6cm,DE=2cm,则BC的长为()A.4cm B.6cm C.8cm D.12cm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0,),B(﹣1,0),平行于AB的直线l交y轴于点C,若直线l上存在点P,使得△PAB是等边三角形,则点C的坐标为()A.(1,0)或(﹣3,0)B.(0,1)或(0,﹣)C.(0,﹣)或(0,3)D.(﹣,0)或(3,)9.如图是两块完全一样的含30°角的三角板,分别记作△ABC和△A1B1C1,现将两块三角板重叠在一起,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为M,绕中点M转动上面的三角板ABC,直角顶点C恰好落在三角板△A1B1C1的斜边A1B1上.当∠A=30°,B1C=2时,则此时AB的长为()A.6 B.8 C.9 D.1010.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且PA=3,PB=4,PC=5,以BC为边在△ABC外作△BQC≌△BPA,连接PQ,则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BPQ是等边三角形B.△PCQ是直角三角形C.∠APB=150°D.∠APC=135°1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是BC上的高,∠BDE=∠CDF=60°,图中与BD相等的线段有()A.5条B.6条C.7条D.8条12.将四根长度相等的细木条首尾相接,用钉子钉成四边形ABCD,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形状改变,当∠B=90°时,如图1,测得AC=2,当∠B=60°时,如图2,AC=()A.B.2 C.D.2二.填空题13.如图,AB=AC,DB=DC,若∠ABC为60°,BE=3cm,则AB=cm.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D,∠D=60°,∠A=105°,∠B=120°,则的值为.15.如图,在△ABC中,∠B=60°,∠EDC=∠BAC,且D为BC中点,DE=CE,则AE:AB 的值为.16.已知如图等腰△ABC ,AB =AC ,∠BAC =120°,AD ⊥BC 于点D ,点P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点O 是线段AD 上一点,OP =OC ,下面结论:①∠APO +∠DCO =30°;②△OPC 是等边三角形;③AC =AO +AP ;④S △ABC =S 四边形ADCP ;其中正确的有 (填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7.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异于点B 、C ),过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DE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 、BC 于点F 、G ,连接FD ,FE .当点D 在BC 边上移动时,有下列三个结论:①△DEF 一定为等腰三角形,②△CFG 一定为等边三角形,③△FDC 可能为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三.解答题18.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DE ∥BC 交AB 于点E . (1)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 (2)求证:AE =AB .19.如图①,在凸四边形中,∠ABC =30°,∠ADC =60°,AD =DC .(1)如图②,若连接AC,则△ADC的形状是三角形.你是根据哪个判定定理?答:.(请写出定理的具体内容)(2)如图③,若在四边形ABCD的外部以BC为一边作等边△BCE,并连接AE,请问:BD 与AE相等吗?若相等,请加以证明;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3)在第(2)题的前提下,请你说明BD2=AB2+BC2成立的理由.20.如图,△ABC中,AB=BC=AC=12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cm/s,点N的速度为2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点M、N运动几秒时,M、N两点重合?(2)点M、N运动几秒时,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如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21.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BC=1.将三角板中30°角的顶点D 放在AB边上移动,使这个30°角的两边分别与△ABC的边AC,BC相交于点E,F,且使DE始终与AB垂直.(1)△BDF是什么三角形?请说明理由;(2)设AD=x,CF=y,试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用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移动点D使EF∥AB时,求AD的长.22.已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同侧作△ACD和△BCE,且CA =CD,CB=CE,∠ACD=∠BCE,直线AE与BD交于点F,(1)如图1,若∠ACD=60°,则∠AFB=;如图2,若∠ACD=90°,则∠AFB =;如图3,若∠ACD=120°,则∠AFB=;(2)如图4,若∠ACD=α,则∠AFB=(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将图4中的△ACD绕点C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交点F至少在BD、AE中的一条线段上),变成如图5所示的情形,若∠ACD=α,则∠AFB与α的有何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B=∠C=60°,∵DE∥BC,∴∠ADE=∠AED=∠B=∠C=60°,∴△ADE为等边三角形,∵AB=5,BD=3,∴AD=AB﹣BD=2,∴△ADE的周长为6,故选:B.2.解:①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正确;②有两个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错误;③有一边上的高也是这边上的中线的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错误;④有一个角是60°,且是轴对称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正确.故选:C.3.解:∵△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得到△DEF,∴AD∥BE,AD=BE,A选项的结论正确;∠ABC=∠DEF,B选项的结论正确;∵△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得到△DEF,∴AB∥DE,而AB⊥AC,∴DE⊥AC,C选项的结论正确;∵AB=DE,AD=BE,没有条件得出DE=AD,D选项的结论错误.故选:D.4.解:如图延长BD到M使得DM=DC,∵∠ADB=78°,∴∠ADM=180°﹣∠ADB=102°,∵∠ADB=78°,∠BDC=24°,∴∠ADC=∠ADB+∠BDC=102°,∴∠ADM=∠ADC,在△ADM和△ADC中,,∴△ADM≌△ADC,∴AM=AC=AB,∵∠ABD=60°,∴△AMB是等边三角形,∴∠M=∠DCA=60°,∵∠DOC=∠AOB,∠DCO=∠ABO=60°,∴∠BAO=∠ODC=24°,∵∠CAB+∠ABC+∠ACB=180°,∴24°+2(60°+∠CBD)=180°,∴∠CBD=18°,故选:A.5.解:如图,将△MPA绕点P顺时针旋转60°,得到△BPN,连接AN.根据旋转不变性可知:PA=PN,∠MPB=∠APN=60°,AM=BN,∴△PAN是等边三角形,∴AN=PA=1,∵BN≤AN+AB,∴当N,A,B共线时,BN的值最大,此时点N在BA的延长线上,可得点P的横坐标为﹣1﹣=﹣,故选:C.6.解:根据题意得:OA=OB=AB,∴△OAB是等边三角形,∴∠AOB=60°,∴cos∠AOB=cos60°=.故选:B.7.解:延长ED交BC于M,延长AD交BC于N,∵AB=AC,AD平分∠BAC,∴AN⊥BC,BN=CN,∵∠EBC=∠E=60°,∴△BEM为等边三角形,∵BE=6cm,DE=2cm,∴DM=4cm,∵△BEM为等边三角形,∴∠EMB=60°,∵AN⊥BC,∴∠DNM=90°,∴∠NDM=30°,∴NM=2cm,∴BN=4cm,∴BC=2BN=8cm.故选:C.8.解:如图,∵A(0,),B(﹣1,0),∴OA=,OB=1,∴tan∠ABO=,∴∠ABO=60°,∴AB=2OB=2,在x轴正半轴上取一点P(1,0),连接PA,则△APB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直线PC的解析式为y=x﹣,∴C(0,﹣),作点P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P′(﹣2,),过P′平行AB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x+3,∴可得C′(0,3),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C坐标为(0,﹣)或(0,3).故选:C.9.解:连接C1C,∵M是AC的中点,△ABC,△A1B1C1是两块完全一样的含30°角三角板重叠在一起的,∴AM=CM=A1C1,即CM=A1M=C1M,∴∠A1=∠1,∠2=∠3,∴∠A1+∠3=∠1+∠2=90°=∠A1CC1,∴△B1C1C为直角三角形,∵∠A1=30°,∴∠B1=60°,∴∠B1C1C=30°,∴BC=B1C1=2B1C=4,∵∠A=30°,∴AB=2BC=8.故选:B.10.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BQC≌△BPA,∴∠BPA=∠BQC,BP=BQ=4,QC=PA=3,∠ABP=∠QBC,∴∠PBQ=∠PBC+∠CBQ=∠PBC+∠ABP=∠ABC=60°,∴△BPQ是等边三角形,∴PQ=BP=4,∵PQ2+QC2=42+32=25,PC2=52=25,∴PQ2+QC2=PC2,∴∠PQC=90°,即△PQC是直角三角形,∵△BPQ是等边三角形,∴∠BOQ=∠BQP=60°,∴∠BPA=∠BQC=60°+90°=150°,∴∠APC=360°﹣150°﹣60°﹣∠QPC=150°﹣∠QPC,∵∠PQC=90°,PQ≠QC,∴∠QPC≠45°,即∠APC≠135°,∴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故选:D.11.解:如图,连接EF.∵等边△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AD=∠CAD=30°,∵∠BDE=∠CDF=60°,∴∠ADE=∠ADF=30°,△AEF、△BDE、△CDF、△DEF都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BD=DC=DE=BE=AE=AF=FC=FD,即图中与BD相等的线段有7条.故选:C.12.解:如图1,∵AB=BC=CD=DA,∠B=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连接AC,则AB2+BC2=AC2,∴AB=BC===,如图2,∠B=60°,连接AC,∴△ABC为等边三角形,∴AC=AB=BC=.二.填空题(共5小题)13.解:在△ABD和△ACD中,∴△ABD≌△ACD.∴∠BAD=∠CAD.又∵AB=AC,∴BE=EC=3cm.∴BC=6cm.∵AB=AC,∠ABC=60°,∴△ABC为等边三角形.∴AB=6cm.故答案为:6.14.解:如图,连接AC,作CE⊥AB的延长线于点E,∵AD=CD,∠D=60°,∴△ADC是等边三角形,∴AC=AD,∠DAC=60°,∵∠DAB=105°,∴∠CAE=105°﹣60°=45°,∴∠ACE=45°,∴AE=CE,∴=,∴AC=AD=,∵∠ABC=120°,∴∠CBE=60°,∴=,BC=,∴==.故答案为.15.解:∵DE=CE∴∠EDC=∠C,∵∠EDC=∠BAC,∴∠EDC=∠BAC=∠C,∵∠B=60°,∴△ABC及△DCE是等边三角形,∵D为BC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AE:AB=1:2.故答案为:1:2.16.解:如图,①连接OB,∵AB=AC,BD=CD,∴AD是BC垂直平分线,∴OB=OC=OP,∴∠APO=∠ABO,∠DBO=∠DCO,∵∠ABO+∠DBO=30°,∴∠APO+∠DCO=30°.故①正确;②∵△OBP中,∠BOP=180°﹣∠OPB﹣∠OBP,△BOC中,∠BOC=180°﹣∠OBC﹣∠OCB,∴∠POC=360°﹣∠BOP﹣∠BOC=∠OPB+∠OBP+∠OBC+∠OCB,∵∠OPB=∠OBP,∠OBC=∠OCB,∴∠POC=2∠ABD=60°,∵PO=OC,∴△OPC是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③在AB上找到Q点使得AQ=OA,则△AOQ为等边三角形,则∠BQO=∠PAO=120°,在△BQO和△PAO中,,∴△BQO≌△PAO(AAS),∴PA=BQ,∵AB=BQ+AQ,∴AC=AO+AP,故③正确;④作CH⊥BP,∵∠HCB =60°,∠PCO =60°,∴∠PCH =∠OCD ,在△CDO 和△CHP 中,,∴△CDO ≌△CHP (AAS ),∴S △OCD =S △CHP∴CH =CD ,∵CD =BD ,∴BD =CH ,在Rt △ABD 和Rt △ACH 中,,∴Rt △ABD ≌Rt △ACH (HL ),∴S △ABD =S △AHC ,∵四边形OAPC 面积=S △OAC +S △AHC +S △CHP ,S △ABC =S △AOC +S △ABD +S △OCD∴四边形OAPC 面积=S △ABC .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17.解:∵DE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 、BC 于点F 、G ,∴FE =FD ,∴△DEF 为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DE ⊥AB ,DE ⊥FG ,∴AB ∥FG ,∴∠FGC =∠B =60°,又∵△ABC 是等边三角形,∴∠C =60°,∴△CFG中,∠C=∠CFG=∠CGF,∴△CFG是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FDC>∠FGC=60°,∠C=60°,∠CFD<∠CFG=60°,∴△CDF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故③错误;故答案为:①②.三.解答题(共5小题)18.证明:(1)∵△ABC为等边三角形,∴∠A=∠ABC=∠C=60°.∵DE∥BC,∴∠AED=∠ABC=60°,∠ADE=∠C=60°.∴△ADE是等边三角形.(2)∵△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C.∵BD平分∠ABC,∴AD=AC.∵△ADE是等边三角形,∴AE=AD.∴AE=AB.19.解:(1)∵在△ADC中,AD=AC,∴△ADC是等腰三角形,又∵∠ADC=60°,∴△ADC是等边三角形(一个内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是:等边;一个内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由(1)知,△ADC是等边三角形,∴DC=AC,∠DCA=60°;又∵△BCE是等边三角形,∴CB=CE,∠BCE=60°,∴∠DCA+∠ACB=∠ECB+∠ACB,即∠DCB=∠ACE,∴△BDC≌△EAC(SAS),∴BD=E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3)证明:∵由(2)知,△BCE是等边三角形,则BC=CE,∠CBE=60°.∴∠ABE=∠ABC+∠CBE=90°.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E2=AB2+BE2.又∵BD=AE,∴BD2=AB2+BC2.20.解:(1)设点M、N运动x秒时,M、N两点重合,x×1+12=2x,解得:x=12;(2)设点M、N运动t秒时,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如图①,AM=t×1=t,AN=AB﹣BN=12﹣2t,∵三角形△AMN是等边三角形,∴t=12﹣2t,解得t=4,∴点M、N运动4秒时,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可以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由(1)知12秒时M、N两点重合,恰好在C处,如图②,假设△AMN是等腰三角形,∴AN=AM,∴∠AMN=∠ANM,∴∠AMC=∠ANB,∵AB=BC=AC,∴△ACB是等边三角形,∴∠C=∠B,在△ACM和△ABN中,∵,∴△ACM≌△ABN(AAS),∴CM=BN,设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M、N运动的时间y秒时,△AMN是等腰三角形,∴CM=y﹣12,NB=36﹣2y,CM=NB,y﹣12=36﹣2y,解得:y=16.故假设成立.∴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此时M、N运动的时间为16秒.21.解:(1)△BDF是等边三角形,证明如下:∵ED⊥AB,∠EDF=30°,∴∠FDB=60°,∵∠A=30°,∠ACB=90°,∴∠B=60°,∴∠DFB=60°,∴△BDF是等边三角形.(2)∵∠A=30°,∠ACB=90°,∴AB=2BC=2,∵CF=y,∴BF=1﹣y,又△BDF是等边三角形,∴BD=BF=1﹣y,∴x=2﹣(1﹣y)=1+y,∴y=x﹣1,(3)当EF∥AB时,∠CEF=30°,∠FED=∠EDA=90°,∴CF=EF,EF=DF,∵DF=BF=1﹣y,∴y=(1﹣y),∴y=,∴x=y+1=,即AD=.22.解:(1)如图1,CA=CD,∠ACD=60°,所以△ACD是等边三角形.∵CB=CE,∠ACD=∠BCE=60°,所以△ECB是等边三角形.∵AC=DC,∠ACE=∠ACD+∠DCE,∠BCD=∠BCE+∠DCE,又∵∠ACD=∠BCE,∴∠ACE=∠BCD.∵AC=DC,CE=BC,∴△ACE≌△DCB.∴∠EAC=∠BDC.∠AFB是△ADF的外角.∴∠AFB=∠ADF+∠FAD=∠ADC+∠CDB+∠FAD=∠ADC+∠EAC+∠FAD=∠ADC+∠DAC=120°.如图2,∵AC=CD,∠ACE=∠DCB=90°,EC=CB,∴△ACE≌△DCB.∴∠AEC=∠DBC,又∵∠FDE=∠CDB,∠DCB=90°,∴∠EFD=90°.∴∠AFB=90°.如图3,∵∠ACD=∠BCE,∴∠ACD﹣∠DCE=∠BCE﹣∠DCE.∴∠ACE=∠DCB.又∵CA=CD,CE=CB,∴△ACE≌△DCB.∴∠EAC=∠BDC.∵∠BDC+∠FBA=180°﹣∠DCB=180°﹣(180﹣∠ACD)=120°,∴∠FAB+∠FBA=120°.∴∠AFB=60°.故填120°,90°,60°.(2)∵∠ACD=∠BCE,∴∠ACD+∠DCE=∠BCE+∠DCE.∴∠ACE=∠DCB.∴∠CAE=∠CDB.∴∠DFA=∠ACD.∴∠AFB=180°﹣∠DFA=180°﹣∠ACD=180°﹣α.(3)∠AFB=180°﹣α;证明:∵∠ACD=∠BCE=α,则∠ACD+∠DCE=∠BCE+∠DCE,即∠ACE=∠DCB.在△ACE和△DCB中,则△ACE≌△DCB(SAS).则∠CBD=∠CEA,由三角形内角和知∠EFB=∠ECB=α.∠AFB=180°﹣∠EFB=180°﹣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3.2.2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
主备人:唐海燕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如图1 A B E C D 如图2 4、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 点D 是斜梁AB A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 AB=7.4 m ,∠A=30°,立柱BC 、DE 要多长? 追问:(1)若D 变成AB 上使CD ⊥AB 于D 的点,其它条件不变,如图a ,你能分解出
30°角的直角三角形吗?求出那些线段的长? (2)如图a ,BD 与AB 有何数量关系,此结论与AB 的长度有关吗?(课后讨论)
课堂练习:1、填空:
∵Rt △ACB 中,∠C=90°,∠A=30°
∴BC= ( )
2、Rt △ABC 中,∠C=90°,∠B=2∠A ,
∠B 和∠A 各是多少度?边AB 与BC 之
间有什么关系?
3、小明沿倾斜角为30°的山坡
从山脚步行到山顶,共走了200m ,求
山的高度
活动5课堂小结
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
了直角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活动6
作业 教科书第64页第7题
∴BC=1/2×7.4=3.7(m). 又∵AD=1/2AB , ∴DE=1/2AD=1/2×3.7=1.85(m). 答:立柱BC 的长是3.7 m ,DE 的长是1.85 m . B A E C
D 图a
学生思考、讨论、整理
(1)5个Rt △ADE ,Rt △DCE ,Rt △BDC ,Rt △ADC ,Rt △ABC
BC=3.6m ,BD=1.8m ,AD=5.4m ,DE=2.7m (2)BD=1/4AB 与AB 长度无关 答案:∠B=60°,∠A=30°,AB=2BC .
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这是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线段等于另一条线段边的一半的一种途径. 连接AD
的特殊性,揭
示了直角三
角形中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这个定理是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在今后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
要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预习题 姓名
一)知识点: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A B C
二)1.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把相等的边拼在一起组成平面图形,有
几种拼法?画出草图。

2. 选择: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所对的直角边等于
另一直角边的一半.(2)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角所对的
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4)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最小的直角边的2倍
A .(1)、(2)
B .(3)、(4)
C .(1)、(3)
D .(2)、(4)
3.如图,△ABC 中,∠ACB=90°,∠B=30°CD ⊥AB ,AB=4,则AC= ,∠BCD= ,BD=
4.如图1,∠ABC=30°,AC ⊥BC ,AB=4cm ,求AC 的长,
如图2,若D 是AB 中点,连结DC ,求DC 的长
如图3,若D 是AB 中点,DE ⊥BC ,求DE 的长
5.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 点D 是斜梁AB A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 AB=7.4 m ,∠A=30°,立柱BC 、DE 要多长?
追问:(1)若D 变成AB 上使CD ⊥AB 于D 的点,其它条件不变,如图a ,你能分解出
30°角的直角三角形吗?求出那些线段的长?
反馈题
1.小明沿倾斜角为30°的山坡从山脚步行到山顶,共走了200m ,求山的高度
2. 已知: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 ,∠BAC=120°,D 为BC 中点,DE ⊥AB 与E ,
求证:AE=1/4AB .
3.已知:如图,在Rt △ABC, ∠A=90°,∠ABC=2∠C,BD 是∠ABC 的平分线
求证:CD=2AD A C D E 如图2 如图3 A B C A B E D 如图1
B
A D C
A D
B A
C
D B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