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传播学理论》考研真题及答案 【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传播学理论》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6×5=30)

1.主我/宾我

2.三网融合

3.大众

4.焦点小组访谈

5.法兰克福学派

二、简答题:(4×15=60)

1.解释学派的定义、研究兴趣及研究方法。

2.简单解释“人不能不传播”。

3.简述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4.简述香农的传播模式。

三、论述题:(3×20=60)

1.论述“议程设置理论”与大众传播效果的关系,并谈谈你的评价。

2.阐述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并结合当前信息网络社会的特点,谈谈你对这个理论的理解。

3.从传播学的角度,谈谈为什么动漫、网络游戏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异军突起。

答案与解析

一、名词解释:(6×5=30)

1.主我/客我

答:主我和客我是由美国学者米德提出的理论,他在研究人的自我意识与内省活动之际,对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机制进行了考察。

他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而自我可以分解为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对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人的思维、内省活动就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互动的介质是信息,即“有意义的象征符”。

2.三网融合

答:“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代表现代信息产业中三个不同行业,即电信业、计算机业和有线电视业的基础设施。“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三网融合有多种含义:狭义讲,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与计算机网的融合与趋同;广义讲,是电信、媒体与信息技术等三种业务的融合。从服务商角度看,是指不同网络平台倾向于承载实质相似的业务;从终端用户看,是指消费者用户装置(如电话、电视与个人电脑)的趋同。

3.大众

答:大众是指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是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

个特定概念。作为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大众传播发展的结果,过去的那种传统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已被打破,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也就是“大众”。大众不同于初级群体或小群体,也不同于群集和公众。大众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规模的巨大性,即在人数上超过其他社会群体或集团;②分散性和异质性,即大众广泛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其成员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③匿名性,即成员之间互不面识,对试图进行大众操作的社会精英来说也是难以把握的对象;④流动性,即大众的范围依对象问题而时有变化,其成员是流动的;⑤无组织性,即大众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因而不能作为一个主体而自主行动,大众行为主要是在外部力量的刺激和动员下形成的;⑥同质性,即大众成员虽然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但又又同一的行为倾向,因而具有同质性,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操控和影响。

4.焦点小组访谈

答:焦点小组访谈是一种定性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以获得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焦点组方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成为受众研究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更接近于一种“自然的”与媒介使用和媒介内容联系在一起的意义和观点的产生过程。通过群体内部的动力作用,调查者能够引起、刺激和进一步精确化、细化对受众的理解和认知。

5.法兰克福学派

答:法兰克福学派是指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成立于1923年)为主的一个学术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他们主张从哲学、社会学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以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主要观点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文化工业的批判,剖析和

批判了西方传播媒介的垄断化和“霸权主义”本质。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流派,是传播的批判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二、简答题:(4×15=60)

1.解释学派的定义、研究兴趣及研究方法。

答:(1)解释学派的定义

①解释学派指的是传播学的一个研究学派,它注重探讨每一个受众个体给予被接受的讯息的独特意义,强调传播讯息对于个人的主观意义。

②解释的范例具有这样的特征,即关注于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理解世界,关注于在主观经验的层次上理解世界的基本性质。它在个体意识和主观性的领域范围内寻求解释,在与行为的观察者相对的参与者的关联框架的范围内寻求解释。

(2)解释学派的研究兴趣

传播学的解释方法强调传播讯息对于个人的主观意义。个人如何从媒体讯息中获得意义是解释研究的一个范例。由于注重个体如何“解读”媒体信息的问题,媒体传播研究发生了重要的新转折,一般传播学理论逐渐放弃了被动的受众的思想,并以异常活跃、异常有选择的受众概念取而代之,这种受众操纵着讯息,而不是被讯息所操纵。个人是信息内容的活跃的解释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他们是传播过程中完美的合作者。解释学者的中心问题是意义。

(3)解释学派的研究方法

①对于讯息的解释,解释学派通常采用相对不那么有结构而更侧重定性的调查方法来进行研究,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

②解释研究往往是归纳的,从经验的层面移向理论的层面。理论能够确定研究的方向,但是理论通常并不被用来获取用于检验的特定假设。

③解释的学者一般通过观察和相对松散的访谈来收集定性的资料。他们寻求厚重的描述,即人们对于被深度提供的现实的解释。

④解释的方法具有某些弱点,例如在实地进行大量记录的困难,以及通过文字的形式处理、概括大量定性资料的困难。

另一个重要的困难在于以实地记录和文字记录的形式处理和概括大量的定性资料。此外,定性的研究方法还可能碰到道德问题。

2.简单解释“人不能不传播”。

答:(1)人不能不传播是帕洛阿尔托学派的格言,由该学派奠基者贝特森的学生瓦兹拉维克在1972年的《走向精神生态学》一书中提出,其主要观点是每一个行为都是一种传播,人们不可能不传播信息。

帕洛阿尔托学派本质上将传播等同于人类行为,“人不能不传播”这个断言使我们意识到并非所有的传播都是有意图的。传播既通过文字,也通过非语言信息而发生。因此,传播的定义必须非常宽泛。对于阿尔托学派来说,传播实际上等同于行为,这种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广泛的传播的定义。

如果传播必须涉及编码,即将某种思想转变成某种讯息的形式,那么,它肯定可能“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