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30ac52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d.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切实有效地渗透德育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创新、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明确德育目标与语文课程目标的统一。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学习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生,感受社会的美好和生活的意义,培养他们能力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在课堂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他人,培养他们友善待人、关心他人的品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明确德育目标,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渗透德育。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合渗透德育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
学校和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一些具有德育意义的文学作品、传统文化、名人故事等作为教材内容。
1. 文学作品的选择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进行学习和阅读。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同时,可以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2. 传统文化的学习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诗词、成语、古文等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347273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2.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传授文字、语言、阅读、写作技能的学科,更是一门涵盖了人文、道德、美学等多个层面的学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在语文课堂中德育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技能,更是在品德上受到涵养和熏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德育渗透贯穿始终,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认真选材,关注价值导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选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我们应该认真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关注作品所传递的道德教育价值。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道德启迪,如《小兵张嘎》、《草房子》、《神奇的种子》等。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取这些具有鲜明道德情感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和思考,让学生在感悟语言之美的也获得道德品质的熏陶。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实践体验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实践体验。
在教学《小兵张嘎》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张嘎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毅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草房子》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体验土地、农作物和人民生活,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和奇迹,从而培养出感恩和孝顺的品质。
三、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情感升华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心灵成长的关键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升华,引导学生认识和尊重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学会关爱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在教学《神奇的种子》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助,培养出同情心、友爱心和责任心。
四、强化道德引导,注重生活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强化道德引导,注重生活化教育。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来解决这些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90e11a8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b.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德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一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思考和实践德育渗透。
在语文课堂中,德育的渗透可以通过教材的选择和编排来实现。
语文教材中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包括寓言故事、励志故事等,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具有强烈道德教育意义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和解读其中的人物品质和价值观念,从而启发他们培养爱国、助人、诚实等良好的品德。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思考。
教师可以针对一些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同学间相互帮助等,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种思辨性的讨论,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积极向学生传递正面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在学习诗歌的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诗歌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和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温暖,从而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情感和道德的熏陶。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作文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作文的评价来引导学生重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表达,并鼓励他们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的推广,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语文课堂上可以设立一个课外阅读角,向学生推荐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观的图书,鼓励他们广泛阅读。
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思想启迪,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生态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教材、引导讨论、传递价值观念、作文批改和推广课外阅读等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在语文学习中融入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f8998f4172ded630b1cb668.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由于小学语文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具有绝对的优势,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有关于民族优良的传统以及高尚的品质,还有祖国的山河以及山水画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就可以达到提升自身道德品质以及思想境界的目的,使其民族自豪感以及责任感不断提升。
主要深入探索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由于课堂教学属于语文教学主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以及素质养成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就是教材内容。
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仔细分析教材的内容,使学生依照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能够对文章深刻的思想与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在完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后表达并应用语言文字,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句子与词语的含义。
在这一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渗透德育,将智育与德育进行有机结合。
将教材内容树立成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学习榜样。
这也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活动的最基本方法和途径。
榜样可以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典范,根据小学生年龄以及心理和认知水平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德育工作。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优秀人物的学习,同时还要学习文章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和道德,从而进一步实现德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
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必须要创设教学的情境,能够在模拟情境的过程中感受到人物的品质以及魅力。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以及真实的感受,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品质与道德。
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也是主要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同时还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途径以及手段。
由于小学语文具有丰富的材料,并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功能。
对于学生审美情趣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德育十分重要,教学必须积极探索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语文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的品质与修养。
二、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教授识字的方法就是教师在黑板上将所学的字一笔一画写出来,而让学生一遍接着一遍地读和写,导致识字教学十分枯燥无聊,缺乏趣味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f55df7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e.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语文教学还应该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和思考。
一、选择符合德育要求的教材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托,也是德育渗透的基础。
我们应该选择符合德育要求的教材,尤其是那些涉及人文关怀、道德教育和家国情怀的教材。
比如,可以选用一些有深刻主题的文学作品,通过课堂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理和价值观。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经典课文,如《论语》、《大学》等,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运用德育思想指导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德育思想的指导,通过有针对性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对人文关怀、自我修养与追求、家庭和社会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比如,在阅读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价值观念,比如人与自然的和谐、友情和亲情的重要性等。
还可以通过教材中的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其中的道德行为,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注重情感体验和互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体验和互动,创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们的共鸣,使其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情感价值。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朗读、背诵,并引导他们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在讲述寓言故事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其中隐藏的道德含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友情、合作、责任等重要的人文关怀。
四、加强修养教育和实践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应该加强德育的修养教育和实践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班会、主题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优秀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社会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24418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0.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渗透德育的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不仅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注重德育的培养,并且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了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我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首先,在班级建设中,我鼓励学生建立友好、团结、互助的关系,让他们意识到集体的力量。
在课堂中,我倡导学生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关心他人,倡导在矛盾和纠纷中积极沟通、妥善处理,以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这些举措,我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和谐、平等、互敬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首先,我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有益于品德培养的文章作为教材,通过品读这些文本,让学生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爱和友情,了解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其次,我注重德育教育的方法。
例如,在阅读课中,我会组织学生讨论文本中的道德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帮助和关爱,以及正确的道德选择。
此外,我还会借助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道德行为的价值,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人文关怀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要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和关爱之情。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通过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人文关怀。
例如,在课文朗读环节中,我会要求学生用真情实感去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共鸣的能力。
我还会精心设计一些有关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产生关注和思考,激发他们的人文关怀之情。
四、注重德育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注重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程中去。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并在写作过程中反思和思考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选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844122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0.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一、引言语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的重要课程。
德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本文将结合实践,分享一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经验和思考。
二、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诚实守信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也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和活动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
1.建立信任关系。
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通过平等、真诚的沟通来建立与学生的信任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遵守课堂规则,兑现承诺,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通过赞美和鼓励来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
在讨论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客观评价人物形象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公正评判的能力。
3.创设课堂活动。
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需要遵守诺言,尊重他人的观点,维护课堂秩序,从而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是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能力。
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设计小组合作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观点、讨论问题、完成任务。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积极与他人合作。
2.提供合作机会。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团队竞赛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关注集体荣誉。
在课堂中,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如每周评选“团队之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关注集体荣誉。
通过关注集体荣誉,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be92a3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4.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语文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们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德育渗透需要从课程设计上入手。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道德内涵的文学作品来进行教学。
比如《草房子》这本书,讲述了孩子们勤勉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激发了学生们的努力拼搏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设置一些和德育相关的课堂活动,比如进行道德思考、讨论伦理问题等等。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德育渗透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来说,这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应该注意注重启发式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通过让学生自由发挥、探究和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责任感。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产生共鸣来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
德育渗透需要在学生评价和奖惩机制上加以实施。
学生的行为和表现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结果。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语文作业和表现时,应该注重德育方面的评价,比如关注学生的品德表现、文字精神、纪律意识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德育奖项、表扬活动等方式,鼓励和激励学生良好的表现。
在学生的不良行为上,要及时进行批评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和后果,引导他们及时改正。
德育渗透需要教师的身教和榜样。
作为语文老师,教师要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
教师要诚实守信、热爱学习、尊重他人等等,这些优秀品质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96e756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0c.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德育渗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德育渗透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要,通过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有道德价值的文本作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和责任心。
可以通过朗读可爱动人的诗歌、故事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通过讨论和分享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
德育渗透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从道德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教师可以在讨论文本时提出道德困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判断哪种行为更符合道德的要求。
同时还可以通过写作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一些道德问题的看法,并从中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思考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公德心、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团队活动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与分享的习惯。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并通过评选优秀作品和表彰优秀个体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德育渗透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纪律、学习秩序等方面的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责任观念。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选择符合道德要求的文本,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团队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通过以身作则和课堂管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6b2eb1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d.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小学语文是学生基础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它不仅是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渗透德育,培养健康心态德育教育不仅是德与法的关系,更是与心态的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认识自我,提高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这些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成长,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渗透德育,建立正确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有效地建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如,在学习《小学日记》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探讨“日记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写日记可以记录生活,领悟生活之美;在学习《观鱼》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探讨“观鱼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探讨“月亮的颜色”,让学生体会“无以言表”的美感。
这些教育不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通过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渗透德育,提升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人文素养。
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一些情感内涵,增强个体的情感力并引导认识到荷塘月色的美;在学习《钱钟书的乡愁》时,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地品味文字中的情感意蕴,引领学生感悟收获与未来的希望。
这些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从深层次上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个性。
四、渗透德育,锻炼思考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关注知识点,更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潜力,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
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诗歌中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诗歌所想表达的人文情感;在学习《让青春在受伤中绽放》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引领学生体悟人生的思考和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2bfad6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f.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导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
然而,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却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进行浅谈。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语文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语文教育不仅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起学生的心灵和性格,成为有道德素养的公民。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成为了小学语文教育重要的课题。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则是最具思想性的课程之一,两者的结合可以实现相辅相成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体现在让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他人,并通过语文来实现学科知识和教育思想相融合,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实践一: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共情能力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情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让孩子了解到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了解如何尊重并呵护他人。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使孩子了解到并感受到不同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进而产生同理心,培养共情能力,长大后能够成为有情感素养的公民。
例如,在进行《西游记》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孙悟空为他人着想的事迹,让孩子了解到他人的关注和关怀是多么的重要,让孩子意识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人际互助观念。
实践二:通过写作培养孩子的道德感悟写作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写作让孩子对一些道德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让孩子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体验来获得个人成长和价值认定。
比如,可以让学生写下一篇人物传记,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同时,让孩子了解到人物的性格、品质,其中面临的道德问题,学习他人的做法和做人原则,提升孩子的道德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75bb64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5.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德育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以及我对这一实践的思考。
渗透德育是一种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德育理念和要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在具体实践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注重传授优秀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通过课文、资料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经典诗词、寓言故事等。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经典文化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包含的道德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
其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价值观等问题,通过讨论和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和评价。
例如,在课堂上讲解《荷塘月色》,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祥子的选择和行为,让学生反思虚荣与真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并倡导学生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
另外,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等。
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作为一名小小学生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在这一实践中,我不仅在课堂上注重灌输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通过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多读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通过这一实践,我觉得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生也应该注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正确选择和行为。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共同配合,形成良好的德育引导环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767384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3.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德育即德行教育,它是一种涵盖道德品质,习惯兴趣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德育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不仅能够让他们学会礼貌、学会尊重别人,还能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习惯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德育渗透?下面是我的思考与实践。
一、讲好德育故事,让人物形象深入心灵小学生从小就需要听一些正能量的故事,对于一些好的行为表现、正直品德的人物形象,孩子们都会耳熟能详并且留在心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适当讲些德育故事,通过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经历和成长过程,让学生从中领悟道德规范、品德涵养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自信,养成良好的道德信念,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让学生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维在语文教育中,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让他们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道德意识和思辨能力。
例如,对于那些关于团结、互帮互助、尊重他人等情感和思维的内容,可以教学生透过词语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训练他们良好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德育修养。
三、挖掘课文中的道德价值小学语文课文中涵盖了很多道德价值的内容,如九歌中学霸乔治、《草房子》中那从一穷二白少女逐渐变得勤劳、善良、聪明,勇敢争取自己幸福的廖五娘,都有着很多积极向上的品质,通过老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更容易发现哪些是积极向上的品质。
这就意味着,在语文教育中,要讲解课文中的道德情操,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引领学生德育,提高素质。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在德育渗透中,德育活动也是很重要的。
例如,开展组织学生看影片,或者读书分享等德育活动。
通过一些实际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素质,同时也教育他们立志做一个正直、有责任感的人。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实施需要广大教师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人物情感、形象描述、情感表达、情感语言、情感活动等方面加以引导,达到德育渗透的最终目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618f43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c.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德育素养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意识和方法的实践非常重要。
本文将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
首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语文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渠道,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人文关怀和道德意识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其中的道德价值和人文关怀,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
其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可以通过制定课堂纪律和学习规范,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要求,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示范和引导,教育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再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语文是思想启蒙的重要工具,通过阅读和写作,学生可以不仅可以增加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多种思维激发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意识和创新思维。
最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语文课堂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交流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和解决学习难题,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思想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性关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为目标,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721fa1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e.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话题。
以下是一些实践策略和思考:一、实践策略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友善等。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这些元素,并在教学中加以渗透。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德育内容。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诚信、友善等品质的重要性。
3.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德育元素,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具有德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并提升德育素养。
4.注重情感熏陶,激发学生内心的善良和勇气: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心善良和勇气。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写作、表达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转化为文字,进一步加深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思考1.德育教育要贴近学生实际: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德育内容。
2.德育教育要注重情感渗透:情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渗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德育内容的温暖和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心善良和勇气。
3.德育教育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德育教育不是孤立的,它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同时,也可以结合数学、科学等学科,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德育的熏陶。
4.德育教育要注重长期性和持续性: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不断引导。
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f365b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d.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加强道德引导,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修养。
这种实践能够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未来应该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加强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启发性、情感品质、人生态度、人际关系、道德引导、实践成效、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渗透德育的重要性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文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工具,是道德情感的表达载体,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渗透德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品质。
语文课堂是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操。
渗透德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至关重要的。
1.2 小学语文课堂与德育的密切关系语文课程作为小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也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语文课堂是学生接触文学作品的重要场所,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道理和情感体验,可以启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解读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人生道理,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品质,使他们更加懂得珍惜友情、亲情,珍惜生命,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研究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4325b3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6.png)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研究一、引言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语文是一门涵盖语言、文字、文学、修养等多种要素的学科,而这些要素与学生的品德修养密不可分。
如何将德育理念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研究进行探讨。
二、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语文学科涵盖了文字、语言、表达和文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德育修养密切相关。
在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和励志小说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解析经典诗词来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品德修养,通过语文作文来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情操等。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品德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多方面的努力。
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师德师风。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够在语文教学中示范给学生正面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师要注重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的德育内容。
小学生处于心智和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基本品德、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故事、诗词等来进行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品德修养。
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科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授古诗时,可以和学生探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道德观念;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可以鼓励学生写感恩父母的文章等,从而使德育渗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常态。
尽管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丰富的实践内容,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尚不完善,德育渗透可能面临着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
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教学方式和生动的教学案例来突破学生的认知局限,以此更好地实现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20989df964bcf84b8d57b0e.png)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摘要:小学语文教材是传播优良品德、民族精神、人文思想的良好载体,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开发和利用教材中有关德育教育的内容,在日常中合理渗透德育,促进小学生正确三观与完善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思想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不容忽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应该积极承担渗透德育的责任。
小学语文教师要以语文教材为依托,有计划、有目的地将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从而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把握小学生的个性,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小学时期是小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重要时期,所以在此时加强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想要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个性发展情况来分析。
1.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很弱,对于强制性教育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所以,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只有让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兴趣,才有助于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2.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够进行单一的德育教育,要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魅力,一定要充分结合小学生自身发展特点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3.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进行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
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来设计教学环节。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德育的阶段性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准则开始在小学教师中传播开来,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同时也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阶段性。
要根据不同年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去执行相应的德育教育内容,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升旗仪式的方式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入理性教育,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最后,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下一步的扩展,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评论新闻时事,或者是增加课外读物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ae5b53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5.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一、引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教育不仅仅是道德理论的灌输,而是要通过语文教学的真善美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结合实践案例,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和思考。
二、德育渗透的实践案例1.传承民族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讲述民族英雄事迹、诵读古代经典来传承民族精神。
例如,在讲解《岳阳楼记》时,我们会深入解读文中描写民众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还可以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
2.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文本讲解和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例如,在教授《小星星》这首儿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星星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快乐。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讨论文中人物的言行来引导学生分析道德行为,学习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3.文化素养培养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文本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我们可以通过文本之外的文化背景介绍、作品解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讲述《聪明的一休》这个故事时,我们可以辅以介绍佛门文化、禅宗思想,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德育渗透的思考1.多元教材的利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教材上,而应该利用多种材料、多元资源来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引入诗词歌赋、经典名篇、古代寓言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形式,让学生从不同侧面感受和理解德育教育。
同时,可以通过观看微电影、纪录片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参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bef795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7.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引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的发展。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讨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问题。
实践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老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正面价值观的文学作品作为教材,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对正确的行为和态度进行思考和认识。
同时,在课堂中设置合适的案例和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正确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的积极影响。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小学语文课堂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友爱心和公正心等。
老师可以通过教授具有情感温暖、道德价值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中蕴含的道德情感。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情感体验中,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教授文学作品和经典诗词等,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能力。
思考教师的角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推动者。
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同时也是道德榜样和引导者。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教育理念,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和引导学生。
教师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教育。
学生的参与和感受在渗透德育的实践中,学生的参与和感受非常重要。
学生应当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在实践中体会到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学生应当主动思考和反思,形成自己的德育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环节。
家长应当积极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庭美德和社会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留心,处处都有德育的好题材。
注重对学生进
行德育教育,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渗透德
育要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要贴近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
循序渐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非常具有德育价值的科目,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
同时,实现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因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度发
掘小学语文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抓住每一次能够实施德育渗透的时机,陶冶
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高尚品质的追求,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
的基础。
一、深度挖掘语文课本中的德育资源
小学语文课本中涵盖了很多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部分。
所以,要想搞好德育的渗透,语文教师应对小学课本里的内容进行一番深度挖掘。
此外,教师还应当利用自身所学,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
比如,在学习《军神》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和讨论。
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
生深切感受到刘伯承将军那钢铁般的意志。
与此同时,激发学生产生和作者一样
的共鸣,即对刘伯承将军的敬佩和赞扬。
这在塑造学生坚毅品质的同时,还能培
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进而为学生树立一个伟大、光明、正直的偶像形象。
二、利用写作教学渗透德育
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
于美、对于生活、对于世界的感知。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非常有必要。
具体的实施方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教室的多媒体看一些优秀的纪录片
或者电影,比如《地球脉动》、《小鞋子》、《想飞的钢琴少年》等,通过这些
充满“真、善、美”的影片,教师引导学生写观后感,让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让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壮丽,让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人文情怀。
然后在这基础之上,教师应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对世界河山的热爱,进而实现德育渗透的教学目的。
三、通过富有情感的朗读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丰富多彩,有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有歌颂母爱、称
赞父爱的,有表达爱国情怀的;有散文、故事、古诗等。
拥有如此丰富的体裁,
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通过朗读,学
生才能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感受字里行间情感的洗涤与熏陶。
比如《挑山工》一课,由不同学生或者不同组来进行富有情感的朗读,或者将课文中出现的
角色分配给不同学生进行朗读。
从作者在泰山初遇挑山工,描写他们工作时语气
的平淡,到跟挑山工聊天时,作者的好奇,挑山工的随和,以及文章最后作者的
沉思,让学生从挑山工身上学会只有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功。
四、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渗透德育
要加强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有效结合各种先进的多媒体
教学资源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然后
老师再根据语文课本内容进行德育方面的拓展,以期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
断提高学生的德育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健全。
例如,
教师给学生讲解某一篇关于亲情的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给学
生播放《母亲》这一首歌,或者是给他们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让学生从
视觉上更加直观地感受亲情的重要性,让他们更加孝顺父母。
通过这种方式,不
断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健全他们的人格。
五、组织多样的主题活动
通过多种主题活动和多种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借以实现德
育的完美渗透。
例如在《为人民服务》教学中,学生对周总理为国为民不辞辛苦、日夜操劳的高贵精神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样也对总理节俭的生活作风产生了
敬仰之情。
在此基础上,教师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首先可
以去图书馆查阅课外书,搜集关于周总理的资料,也可以到互联网上去搜寻周总
理的相关事迹,然后以“总理赞歌”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活动过程中各个学习小
组的学生团结协作,目标一致,有的翻阅资料,有的整理笔记,有绘画爱好的学
生已经开始绘制花边了。
最后,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一份极为精彩的主题小报,不
仅有周总理年轻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还有周总理在外交风云中
的铿锵致辞,更有周总理身患癌症之后仍然不放弃工作,还要将一天的工作以日
程表的形式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感人事迹。
这些内容都成为周总理一生为国为民的
真实写照,学生在创办小报的过程中已经受到了灵魂的震撼,再通过交流活动,
对周总理高贵的人格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的人格受到了净化和熏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提
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所以,教师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
位的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余晓艳.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探微[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16.13(1):20-25.
[2]靳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1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