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木叶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木叶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萧涤非先生治杜诗萧涤非先生能在杜甫研究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严谨认真的治学作风有着直接的关系。
1988年萧涤非先生在书房他十分注重对理论的学习和运运用。
解放初期,他大量阅读马克思主著作,特别是系统地研读革命导师关于文艺理论方面的著述,心胸豁然开朗,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地在《杜甫研究》中以相当的笔墨来分析杜诗的艺术性。
他说:“杜甫的伟大,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来自人民”,“人民的血泪灌溉了杜甫诗的园地”。
这些精辟的论述,无一不是得益于他对革命理论的孜孜以求。
萧先生熟悉研究对象,包括熟悉研究对象的全部作品。
他曾说,杜甫的《新婚别》有“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这样两句,仇兆鳌的注说“嫁时将鸡狗以往,欲为室家久长计也”,这显然是不近情理,不合事实的,所以杨伦的《杜诗镜铨》改注为“用谚语”。
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谚语,宋时才有记载,唐代却找不到文献上的根据,所以杨伦也只能虚晃一笔。
自己最初径直注上“即俗语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话,是不科学的,总觉得有些慊然。
后来,他无意中在王建诗里发现“我身不及逐鸡飞”之句,不觉大喜,因为它证明了唐时确有这一谚语。
他觉得如果对研究对象不熟悉,有些有用的材料是会当面错过的。
1971年,郭沫若所著《李白与杜甫》出版。
贯穿全书的基调是扬李抑杜,而且全面贬低杜甫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为了达到贬低杜甫的目的,郭老甚至对国内几位有名的学者如冯至、傅庚生等人,自然也包括萧涤非先生,逐一进行了批评。
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对郭老的观点不满意,又不能批评,只有保持缄默。
萧先生应许多学者、学生的询问,于1979年在《文史哲》第3期上发表了《关于(李白与杜甫)》一文,第一个实事求是地谈了与郭老观点不同的意见。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共131分)一、古代诗歌阅读(46分)(一)课内文言文,完成1——6题。
(25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军函陵军:军队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希望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高兴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烛之武退秦师B、夜缒而出C、秦伯说,与郑人盟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以其无礼于晋C、夫晋,何厌之有?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失其所与,不知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往而不反者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秋词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7、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答:8、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15分)9.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1)怅寥廓,,谁主沉浮?(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粪土当年万户侯。
(3)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测试题一、基础积累.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
B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C .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D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①金就砺.则利(磨刀石)②声非加疾.(劲疾)也③而绝.(横渡)江河B .①今之众人..(一般人)②君子博学..(学问渊博)③郯子之徒..(这类人)C .①纵一苇..之所如(小船)②舳舻..千里(战船)③泰山之阳.(北面)D .①顺风而.呼(连词,表修饰)②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③则.耻师焉(连词,表承接).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沁园春·长沙》上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上阙的问题。
B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古代战场壮美景色的描绘,对风流人物雄才大略、丰功伟业的追念,全诗借景抒情,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忧愤心情。
C .《拿来主义》批判的矛头指向当时政府卖国投降政策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鲁迅善用“大宅子”“鱼翅”“鸦片”“姨太太”等形象的比喻来论证道理,语言嬉笑怒骂,妙趣横生。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上期末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
期末测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形式,一般说来,均与社会有关。
但社会对作品结构形式的影响关系,至今仍不太明了。
我们不很清楚为什么唐代没有像宋代那样的词,社会究竟能不能对作品的结构形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社会态度能否成为作品构成的要素。
由于作品的结构形式基本上只跟作者或作者族群的思考方式有关,除非实际的社会组织与生活有特殊明确的证据,否则,以上这些问题恐怕都是难以回答的。
但就作品的内容形式来说,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就明晰得多了。
作品中的事件,往往取材于社会及生活,它所表现的思想,亦需与社会相呼应。
因此,有些研究者便很兴奋地主张文学的本质即在于表现社会,甚至可以作为反映时代的社会史文献。
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他自认为是在撰写一部19世纪的法国风俗史,但他也深知,凡是艺术家都应该研究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寻找人物与事件的意义,思考自然的法则,并观察社会与永恒法则间的关系,而不可以只是摹写或记录现实。
这种讲法,刚好说明了文学作品固然可以选择以社会事件为题材,但社会事件并不能决定作品的价值与主题。
倘能发掘人生的意义,探寻永恒的法则,则脱离社会与生活,直以冥想幻思为之,亦无不可。
为什么这样说呢?以作品模仿现实世界,是作家古老的梦。
但是,文字本身只是个符号,符号诚然可以代表事物,但它总不等于事物。
换句话说,文字这个象征系统与社会实践结构系统之间,只是一种象征的指涉关系,它永运不能等于社会现实。
其次,象征系统是由作者主观地安排组织而创造出来的。
它表面上仿佛复现了一个客观世界,但实际上这一组有组织的象征经验却来自作者特殊的臆造。
所以,莫泊桑才会说:“有才能的现实主义者,倒应该叫作臆想制造者才是。
作家除了用他所掌握和能运用的全部艺术技巧,来忠实再现这个臆想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使命了。
”这种臆造,正显示了作者面对社会事件时,必有他独到的意义追求。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年级下册册 第四单元测试试卷03及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一、基础巩固(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随着网红经济的出现,短视频成为网红经济中重要的传播媒介。
在中国的短视频市场上,快手、抖音、秒拍、火山、小咖秀纷至沓来。
这些新业态的________,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还“调剂”着大众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新业态风生水起,恰可说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充满无限生机,孕育无限可能。
但由于绝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人士,所以,制作的短视频趋于________,这也________。
但只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所以值得警惕。
众所周知,目前有大量年轻人活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如果对“三俗”内容听之任之,对错误的价值观放任自流,那么,( )。
因此,治理短视频乱象,监管部门重任在肩、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涌现 平庸化 无可厚非 责无旁贷B.呈现平易化无可非议义不容辞C.涌现平易化无可厚非义不容辞D.呈现平庸化无可非议责无旁贷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只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所以值得警惕。
B.但只要甘于庸俗、走向粗俗、沦为恶俗,就会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所以值得警惕。
C.但如果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就值得警惕了。
D.但如果甘于庸俗、走向粗俗、沦为恶俗,乃至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就值得警惕了。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三俗”内容泛滥,青少年的身心大受其害B.就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短视频行业的发展C.不仅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更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D.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从中提取四个关键词。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按姓氏的音序排列下列著名诗人的名字,正确的一项是()A. 白居易苏轼李白杜甫B. 白居易杜甫李白苏轼C. 杜甫白居易李白苏轼D. 李白苏轼白居易杜甫【答案】B【解析】“白”的音序是B,“苏”的音序是S,“李”的音序是“L”,“杜”的音序是“D”。
故选B。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C.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
B.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成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乐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D.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
【答案】C【解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C项,应该是编年体历史著作。
所以选C。
3.请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杜工部集》、《白氏长庆集》的命名方法分别是:A. 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 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 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 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年级上册册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1
第五单元测试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
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
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________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方兴未艾趋之若鹜从容不迫沧海桑田B.轰轰烈烈接踵而至胸有成竹饱经沧桑C.方兴未艾心驰神往信心百倍饱经沧桑D.如火如荼纷至沓来踌躇满志饱经风雨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②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A.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B.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C.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D.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答案】A【解析】(1)“数人”对“壮士”进行补充说明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薛显”是“又败之”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在中国周代有公、伯、侯、子、男五爵”爵位顺序有误应为“公、侯、伯、子、男”【答案】C【解析】(3)C项“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分析有误根据原文“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可知他并不是明朝建立后一直镇守北方重镇——北平【答案】(4)①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他击败俘虏他的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②顾时率领部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他们的军械、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解析】(4)①“耀兵城下” 状语后置句在“兵”后省略了“于” 应是“于城下耀兵” “劲” 得力的“复” 再次②“帅” 通“率” 率领“引去” 退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省略了主语“顾时”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A. 上阕首句作者以祖逖自励表达立志报国的气概隐含国事堪忧的沉痛B. “依旧一新亭” 语浅而情深表达作者对东晋名士痛感国土沦丧的同情C. 上阕最后三句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锋利的宝剑状山势挺拔气冲斗牛D. 这首词抒写作者欲为国效力却终被埋没的慨叹词气雄豪情绪苍凉【答案】B【解析】(1)B项诗中用典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此处作者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借古抒怀表达自己对国土沦丧的忧伤【答案】(2)①直抒胸臆下阕前三句作者直言古来幽并之地多出武勇豪侠之士我等却鬓发斑白而一事无成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②用典“一掬钓鱼坛上泪”一句借东汉隐士严子陵的事迹表达自己既然用世无望便只好独善其身隐居屏迹的愤激之情③以景结情“风浩浩雨冥冥”营造出风雨如磐、天地迷冥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解析】(2)“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意思是“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并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 本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的心情“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意思是“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 其中“一掬钓鱼坛上泪”运用典故词人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泪”字直抒胸臆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 以景结情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表达出词人的年华空老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感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2)面对兰花豆花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3.(3)小说对比叙写在“城里”和在“乡下”的生活状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A. 小说第二段插叙豆花在乡下经历的情形人们互相送菜是自然而然的事这和结尾处兰花在除夕给豆花送去芹菜的情节前后照应显得叙事严谨B. 豆花和兰花原本关系很好后来她和兰花之间产生隔阂竟然到了看到兰花负重走路而选择躲避的地步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C. 兰花性格直爽她对豆花说在她这里买菜绝对放心一方面固然有炫耀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从守信承诺和对比衬托来挽住豆花这位老主顾D. 小说善于用修饰语写人物的形象比如分别用“很自然地”和“手忙脚乱”修饰兰花报菜价和豆花掏钱写出兰花习以为常、豆花意外慌乱的情态【答案】B【解析】“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错意在说明环境变了身份变了行为方式变了人与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了解会造成心灵的隔阂故选B【答案】①面对兰花对自己生活的羡慕豆花感到不安不想因自己的优裕让豆花自卑②兰花收豆花菜钱豆花一下子不适应心里不舒服③兰花老远就招呼豆花买菜豆花无法选择又不好意思砍价心里憋屈④看到兰花背个袋子走路费力豆花以疏远排斥冷漠以对不愿帮助⑤兰花除夕送菜还不要钱豆花为自己的言行而羞愧【解析】【答案】①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豆花和兰花在乡下互相送菜互不要钱不计得失在城里兰花一心想把菜卖给豆花爱自夸豆花则心存芥蒂②突出主题在对比中说明在城里人们的生活因牵涉交易而复杂在乡下更重视人情人际关系比较单纯给读者提供认识价值③结构全篇通过“城里”和“乡下”生活的转换对比构建全文的叙事结构【解析】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4.(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发展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A.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同是因两者产业结构不同B. “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均为通过政府直接干预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C. 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消除各种政府干预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建立市场经济D. 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发展不是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1)D项“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可知这些国家的发展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而非“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B【解析】(2)B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和第五段“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可知发展经济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答案】D【解析】(3)D项由材料一可知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宏观上的从政府和市场两大角度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属于微观上的研究是从个体研究出发的因此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答案】(4)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解析】(4)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下定义”的模式一般为“……是……的……” 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从材料中找到有关“发展经济学”的内容筛选出关键信息找到属概念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即可如材料一第一段中提到“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由此可知发展经济学的属概念是现代经济学它产生的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得到“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 再将材料二第三段“毫无疑问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作为修饰语或种差填入上面的句式适当调整语序即可得到发展经济学的简要定义【答案】(5)首先概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目的然后结合实例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最后提出发展经济学的本土化(反思和重构)问题【解析】(5)材料一首段先介绍发展经济学的产生时间及其背景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发展经济学这一子学科接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以时间为界论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阶段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并介绍了两种观点的局限性结构主义只靠政府忽略市场新自由主义只靠市场政府退出最后第六自然段进行总结指出“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5.(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3)下列语录中不符合材料中关于质疑论述的一项是()5.(4)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质疑的意义5.(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述思路A. 追求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的“共鸣”效果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B. 共鸣与冲突是阅读的两种状态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C. 读者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依靠于对自己阅读中共鸣与冲突的反思D. 阅读的价值在于促进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这一切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答案】C【解析】(1)A项“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错误文章中说的是“一是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可谓之‘共鸣’ 二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隔情意相违则谓之‘冲突’ 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推崇前者”B项“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错误并非最终结果也无积极与消极之分D项“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错误应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尊重、理解与批判的基础之上故选C【答案】C【解析】(2)C项“作者的心理操控比读者的先入为主更易产生特定意义上的思维惯性”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答案】D【解析】(3)D项强调的是学习的重要性而非质疑的重要性【答案】(4)①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②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③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④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解析】(4)从材料一“共鸣与冲突并非阅读的终结更非阅读的目的本身并不能带来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能达成此结果的是对共鸣与冲突的反思”可总结出“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从“在质疑与探究中我们才能澄清文本认识自我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这样作为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才能达成”可以总结出“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 从材料二中“注重政治变迁中的史实批判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性格传统的民族而忧患的意义就表现为对天、人、古、今的认识与思考在认识与思考中中国早期的独立记史行为又是最可宝贵的传统”可总结出“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 从“注重文化交流中的视野开放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开放融合胸襟的民族而开放融合的标志就是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比较与吸收”可总结出“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答案】(5)①首先从“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这个话题提出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②接着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通过举例论证强调了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③最后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解析】(5)材料一第一到三段首先从在阅读状态中“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写起简单论述“共鸣”与“冲突”的关系后引出了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接着四到五段作者举了林冲的例子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作者通过对比林冲与武松、鲁智深的不同来论证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最后最后一段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为图1的图片新闻拟一个标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标题6.(2)简要评价图2的创意创意【答案】(1)【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长空利箭网遍全球【解析】(1)①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的拟写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要求标题中包含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能说明问题的信息一般来说拟写标题可以从时间、地点、新闻主体、事件、原因、结果等方面把握有时也要考虑新闻主体的特点、属性等另外注意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图1下方的字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通过所给的这些文字考生可以提取以下信息第一新闻主体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简称“北斗” 结果是“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收官再依据“全球卫星导航”与“组网卫星” 可知新闻主体的特征是“网遍全球”或“组网全球” 明确这些信息之后考生再结合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 作答此题答案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该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既点明了新闻主体“北斗” 又写出了事件的结果“收官” 还写出了新闻主体的特征“组网全球” 非常完美②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评价图标创意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考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图标的组成内容并对内容代表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图标创意进行正确评价图2 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圆形圆形内部蕴含着太极阴阳鱼图形和长柄勺状的司南图形最上和最下分别标有中英文标识在深蓝色的太极阴阳鱼图形内画有北斗七星司南图形下面有网络化地球图案明确图标的这些组成部分后考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图2的创意进行评价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因为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团团圆圆圆形更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图标中太极阴阳鱼与圆形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七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寓意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同时还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说明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它象征着我国的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答案】(2)【示例】①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②图标中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系统志在建设一个实现全球范围的定位导航系统③图标中的北斗七星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④司南古代辨别方向的仪器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北斗七星一起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古今结合映刻着浓重的中国色彩和民族骄傲感⑤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则形象生动体现了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解析】7.(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7.(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测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世界各地多种文化的接触引起了人类心态的诸多反应,这些反应提出了这样的迫切要求,即人们要求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生活?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也就是人类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要知道我们各个文化是哪里来的,怎样形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
这些冒出来的问题就是我提出的“文化自觉”的要求。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坚守传统”。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为适应新环境、新时代而进行文化选择时的自主地位。
达到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的多种文化,然后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地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
10年前我曾提出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句话也就是今天我提出的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
“各美其美”就是不同文化中的不同人群对自己传统的欣赏。
这是处于分散、孤立状态中的人群所必然具有的文化心理状态。
“美人之美”就是要求合作共存时必须具备的对不同文化的相互态度。
“美美与共”就是在“天下大同”的世界里,不同人群在人文价值上取得共识以促进不同的人文类型和平共处和发展。
总而言之,这一文化价值的动态观念就是力图创造出一个跨文化界限的研讨,让不同文化在对话、沟通中取长补短,达到我们的老话“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一体。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2017年12月13日既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公审南京大屠杀战犯70周年B. 由于国家放储蔗糖稳定市场的决定使得蔗糖价格没有条件进行提振导致蔗糖的价格还会呈现小幅下跌的态势C. 随着各国实力消长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全球治理面临新局面世界向何处去成为国际关系学界的讨论焦点D. 根据京东商城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京东的销售榜单中手机及配件家居用品和运动户外装备受到海外消费者热捧【答案】C【解析】A项不合逻辑去应掉“12月13日”B项介词滥用导致主语残缺应去掉“由于”或“使得”D项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故选C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B.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C. 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D. 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答案】B【解析】A项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此处用来修饰“斗笠” 使用对象错误B项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梅兰芳在舞台上饰演的是花旦的角色符合语境C项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不合语境D项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恨此处望文生义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军士有逃死而冒请官廪者数百人昭亮按发之②尔辈第来降我保其无虞也不尔几无噍类矣3. (5)逢大放李昭亮为什么没有宽恕犯错的骑卒?A. 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驰/昭亮本将/家子虽以恩泽进/然习军中事/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B. 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弛/昭亮本将/家子虽以恩泽进/然习军中事/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C. 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弛/昭亮本将家子/虽以恩泽进/然习军中事/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D. 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弛/昭亮本将家子/虽以恩泽进/然习军中事/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答案】C【解析】(1)“多”意为大多“因循乐纵弛”的主语应是“将士” 故“多”后不可断开排除A、D两项“昭亮本将家子”是判断句意为李昭亮本是将门之子且根据语境“昭亮”应为“虽以恩泽进”的主语故“将家子”后应断开排除B项故选C【答案】B【解析】(2)B项“荫补”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答案】D【解析】(3)D项“彻夜在屋子里互相攻击”错是拆下屋上的椽子互相攻击【答案】(4)①有利用逃跑、死亡而冒名领受国库粮食的数百名军士李昭亮都审查揭发了他们②你们只管来投降我确保你们没有危险不然几乎没有活着的人【解析】(4)①冒冒着官廪官府供应的粮食按审查②第只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答案】(5)李昭亮治军严苛骑卒担任宫中值宿警卫却丢了自己的弓箭他认为骑卒不谨慎不能宽恕【解析】(5)解答此题首先回到原文找关键语句如本题答案关键句“昭亮曰‘宿卫不谨不可贷’” 然后联系前后文用自己的话归纳答案即可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诗歌尾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A. 首联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同时表达了对东去赴任的李郎中的劝慰B. 植物生长葱翠茂盛松花新茶泛着清香美景乐事折射恬然之意C. 虽然是送别但诗人对朋友没有依依不舍而是满怀深情地祝福D. 全诗格律谨严语言清新自然情感表达较为含蓄内敛意味深长【答案】C【解析】(1)C项“满怀深情地祝福”错误应是对李郎中赴任蕲州的劝慰【答案】(2)①劝勉李郎中早日返回京城②借劝勉朋友表达自己返回京城的愿望③流露出被贬楚地的惆怅【解析】(2)回答此类题要结合写作背景及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北地交亲长引领早将玄鬓到京华”的意思是在北地结交亲友需要别人的引领希望你在年轻之时能够返回京城李郎中要去很远的地方赴任作者以“早将玄鬓到京华”一句透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对李郎中的劝慰安慰他能够早日回到京城另一方面是对诗人自己的劝慰此时的诗人自己也被贬楚地离京甚远作者借劝勉朋友也表达自己返回京城的愿望同时结合当时诗人被贬楚地的背景来看尾联还表达了诗人被贬楚地的惆怅与悲苦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3)从语言描写的角度看刘强、王德贵和工兵连长这三人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4)优秀的小说家善于抓住某一“突发的瞬间”来展示人世间的“真情”与“真相” 请根据这句话简要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及其作用A. 小说多处都可以感触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比如司机刘强沉静的态度在紧急情况下绝对沉静的妇女大家安静目送的场景B. 小说中的“工兵连长”“朝鲜妇女”等词语以及文末标注的创作日期都指向抗美援朝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C. 小说中运送朝鲜妇孺的车辆过桥时受到工兵连长的无理阻拦却在孩子哭声中得以顺利放行情节的转折使故事富有戏剧性和趣味性D. 小说叙述的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插曲虽无意于渲染战争场面但“灰暗的云层下面布满了一阵阵红色的火星”等描写仍让人惊心动魄【答案】C【解析】(1)C项工兵连长阻拦是因为有制度过桥需要排队【答案】B【解析】(2)B项文章语言平和朴实比如文中多次出现的“好宝宝不哭啦” 并且在其他人物语言和环境的描写上都体现了平和自然的风格【答案】(3)①刘强不愿求人放行话语少且短句多语调急促有力说明他刚毅坚定、自尊心强②王德贵为了朝鲜妇孺与人争执说话时语气助词较多说明他心地善良、率真冲动③工兵连长从严格执法到同情放行多次模仿他人口吻说明他既严于职守又善良风趣【解析】(3)在小说中所描写的刘强、王德贵和工兵连长这三人性格各不相同构成了小说的典型形象从“这就够呛了!”“回来!”“遵守制度吧!”可知刘强不愿求人放行话语少且短句多语调急促有力由此可以看出他刚毅坚定、自尊心强的性格特征从“不是我们不遵守……我们的司机负伤了我们一台车并不妨碍大家呀!”“……那咱们就不能完成任务了呀!”“难道不是这样的?”“同志……这并不是我不遵守……”可知王德贵为了朝鲜妇孺与人争执说话时语气助词较多由此可以看出他心地善良、率真冲动的性格特征从“你看你这个样儿!‘不哭啦小宝宝过不了桥就呆着吧’你呆着吧!”“什么‘好宝宝不哭啦过桥啦!’——你这家伙滑头!”可知工兵连长从严格执法到同情放行多次模仿他人口吻由此可以看出他既严于职守又善良风趣的性格特征【答案】(4)①真情在这一瞬间战士们忘记了自身安危将内心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寄托到孩子身上这是真情的自然流露②真相在这一瞬间战争带给百姓的巨大苦难以及保家卫国的重要性都得以凸显这是真相的自然揭示③作者抓住这一瞬间以小见大运用反复的手法强化了战士们英勇、善良的形象表达了对敌人疯狂轰炸的蔑视【解析】(4)画线句写人们因为专注于孩子而没有注意敌机经过头顶战士们忘记了自身安危将内心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寄托到孩子身上这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这一句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揭示了战争带给百姓的巨大苦难以及保家卫国的重要性这是真相的自然揭示作者抓住这一瞬间以小见大运用反复的手法强化了战士们英勇、善良的形象表达了对敌人疯狂轰炸的蔑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6.(1)下列对中国电力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3)我国电力企业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推进电气化进程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A.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国家电网保供电、快复工、稳就业、补短板起到了“托底”与“先行”的重要作用B. 为了实现升级改造、消除设备隐患或者让新的工厂、商户、居民接电电网企业一般采用计划停电的工作模式给用电企业和居民带来不便C. 在2020—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十五年里电力行业将加速发展但它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D. 国家电网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六稳”“六保”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未来将继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答案】C【解析】(1)C项“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与文无据材料三“展望未来电力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是对2020—2035年这一段时间而言【答案】C【解析】(2)C项“永远不会停电”错误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二“计划停电是电网企业沿用多年的工作模式一般是为了升级改造电网、消除电网设备隐患或者让新的工厂、商户、居民接入用电是企业、居民停电的主因之一” 由此可知“一般”情况之外可能还有特殊情况造成停电【答案】(3)①有序发展水电、加快发展抽水蓄能②适度加快发展气电③安全发展先进核电、合理发展新能源发电、发挥煤电托底保供和调节作用④统筹源网荷储发展推进发展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清洁能源供能方式进一步增强能源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能力【解析】(3)本题的答案在材料三材料三中“这一时期通过有序发展水电、加快发展抽水蓄能、适度加快发展气电、安全发展先进核电、合理发展新能源发电、发挥煤电托底保供和调节作用电源结构更加优化电力系统更加安全通过统筹源网荷储发展推进发展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清洁能源供能方式进一步增强能源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能力电力可持续保供能力将不断提升”指出了我国电力企业应采取的措施来推进电气化进程的发展从中总结答案即可7.(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A. 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它反映了作家的独特声音、独特发现和创造B. 作家如果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就能在文学作品中写出个体生命的光彩C. 读者在阅读有难度的文学作品时有时既需要节制和吝啬又需要尊重文学的本意D. 对文学发自内心的爱与敬畏而走上文学之路的作家们在创作上尽可以去表演生活【答案】A【解析】(1)B项原文“只有真诚地面对时代、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才能写出生命的明亮的光芒也写出困苦和焦虑更写出人们发自内心对未来美好的希望”的表述是条件关系的复句选项是假设关系的复句与原文不符C项原文“对有难度的文学有时我们同样需要节制和吝啬需要尊重文学的本意”中的“我们”是作家文段说的是作家在创作有难度的文学时需要吝啬和节制D项原文“文学尽可以去表现生活中的各种表演但是写作的人应该避免表演生活”强调的是作家要去表现生活中的各种表演而应该避免表演生活故选A【答案】C【解析】(2)C项原文“就作家所应秉持的信念而言文字有时的确比生命更重要”的表述是文字有时比生命更重要而不是文字比信念更重要【答案】D【解析】(3)原文第三段意在说明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有时来源于它的语言文字而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需要节制和吝啬 D项作家在创作时需要在语言文字上节制符合第三段的观点故选D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8.(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8.(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组是()A. 雕刻锻造会聚壮志凌云B. 雕刻造就会聚风华正茂C. 砥砺锻造汇聚风华正茂D. 砥砺造就汇聚壮志凌云【答案】C【解析】(1)第一处雕刻指在雕塑中把木材、石头或其他材料切割或雕刻成预期的形状砥砺即磨炼根据语境“砥砺”更合适第二处锻造用锤击、加压等方式使在可塑状态下的金属材料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并提高它的机械性能造就培养使有成就语境中的对象是“民族力量” “民族力量”的形成并非容易达到故“锻造”更合适第三处会聚指会合聚集对象常常是人汇聚强调从各个不同的地点、方向集中到一起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有融入的意义对象常常是物根据语境“汇聚”更合适第四处壮志凌云形容理想宏伟远大风华正茂指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根据语境“风华正茂”更合适故选C【答案】A【解析】(2)根据上下文一致的原则括号内主语应该与上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为“抗美援朝精神” 所以排除C、D两项 B项强调的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的原因不符合语境故选A【答案】C【解析】(3)原文中的引号表示专指、特指A项表示反语、讽刺B项表示引用C项表示专指、特指D项表示特定称谓故选C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当今世界文化重大转折的景观是国际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 换言之那种可见的国家“硬实力”竞争已经逐渐________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此话提醒我们_________ 中国在世界上就永远只能是“提篮小卖”的农夫当今中国贸易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在不断走向世界但是 ________ 在世界文明对话的舞台上中国往往还是在人家搭建的舞台上、在人家的主场里当配角【答案】转变为文化“软实力“竞争或“文化”竞争, 如果中国文化不“走出去”(或如果中国思想不“走出去”), 中外文化交流却是“贸易逆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由“换言之”可知后面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解说再结合前面“当今世界文化重大转折的景观是国际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可知横线处所填写的关键词是“文化竞争”或“软实力竞争”第二处前面说“此话提醒我们” 可知后面内容应与前面“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这句话有关再结合后面“中国在世界上就永远只能是‘提篮小卖’的农夫”可知横线处应是假设中国思想不“走出去”第三处由“但是“可知后面情况应与前面情况相反前面“当今中国贸易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在不断走向世界”是展现优点那么后面应是说不足前面“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此处应是说中外文化交流却是“贸易逆差”。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含模块综合测试题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是要求文艺作品服从于道德伦理政治,提倡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
直到唐代中叶,都持有相似的观点。
XXX更是主张文章和诗歌要“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的兴起,打破了这个格局。
由于主张“心即是佛”,内心便是一个可以作无穷探索的宇宙,而中唐从“安史之乱”中醒来的知识分子们,不再想对人世作进取征服,而只想享受心灵的安适,便纷纷投向,于是,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
这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趋向。
XXX便是这个审美趋向的典型人物。
他身为北宋文坛的泰斗,却从未有过如XXX那种“好为人师”的不可一世;在艺术上,则用实践反对XXX的“泛政治化”的主张,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不似孤峭,也非沉郁的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韵味情趣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思想基础,依然是自然适意的生活主张,大千世界不过是心的外化物,重要的不是焚香礼佛、坐禅念经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向内心的探索。
XXX将这种理论用之于文学,便出现了“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说法。
所以,XXX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种风格的另一表现,是XXX将“平淡”说明为“绚烂之极也”,而这种平淡,还应该包含“文理天然,姿态横生”的厚实内涵。
他的两首到处颂扬的小诗,说清楚明了这种审美趣味,一是写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岂非说明最美的审美对象,正是姿态横生的天然存在。
另一首是写XXX,“不得XXX软,应惭梅萼红。
XXX有千叶,淡伫更纤秾”。
在XXX先生的眼中,纯白的XXX固然没有其他花草的绮丽色彩,却是更强烈、更浓烈地传递出春天的信息。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 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 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 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 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答案】B【解析】对联① 演员的假笑假哭反映的是当时人们的真实情况现代人穿的是古人衣装演绎的是古时生活这是昆曲的特点对联②处处设疑处处有悬念绘声绘色再现情景故事环环相扣这是评书的特点对联③ 阳春白雪高山流水传雅曲觅知音这是古琴的特点这是古琴的特点对联④ 舞台上展示的形象观众似乎认为是真的而非木偶在小小舞台上随意操纵机关这是木偶戏的特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虽然2020年我国夏粮同比增产但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①_______________ 这一消息也让一些公众做出“粮荒”的判断其实产量的增长和收购量的下降并不矛盾因为粮食确实生产出来了至于收货量的减少主要原因是农民预期收购价将继续上涨而产生惜售心理导致交粮进度较慢中国的粮食安全其实主要是长远问题而不是当前问题换句话来说②_______________ 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依旧需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和储量不成问题但细分类目中的优质大米和专用小麦数量存在缺口由此反映出一个问题在粮食安全上③_______________ 下一步要往“质”的方向发展【答案】①夏粮收购量同比减少较多, ②中国的粮食安全当前是有保障的, ③“量”的问题解决了【解析】第①空根据横线前的“2020年我国夏粮同比增产”和横线后的“这一消息也让一些公众做出‘粮荒’的判断”“产量的增长和收购量的下降”可知此处是与收购量下降相关的内容应填“夏粮收购量同比减少较多”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根据横线前的“其实主要是长远问题而不是当前问题”和横线后的“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依旧需引起高度重视”可知此处是对当前粮食安全进行判断的内容应填“中国的粮食安全当前是有保障的”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根据横线前的“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和储量不成问题”和横线后的“下一步要往‘质’的方向发展”可知此处是与“质”相对的关于“量”的内容应填“‘量’的问题解决了”之类的句子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按之发擿奸伏冤人得雪②会秦州李濬暴卒上语近臣曰“天水边要宜速得人”3.(5)张佶升为虞部员外郎的原因是什么?蜀人为什么怀念张佶?A. 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B. 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C. 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D. 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答案】A【解析】(1)“要在”的意思是“关键在于” 与“得果毅之臣”形成了动宾关系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C两项“宣力西南”“勤干威惠”是并列成分中间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A【答案】D【解析】(2)D项“车驾”原指帝王乘坐的车文中借指皇帝【答案】D【解析】(3)D项“边境部族怨恨因而袭击他的军队”理解错误原文是“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 并未袭击张佶的军队【答案】(4)①曹州百姓中有人被诬陷杀人(张佶)奉诏前去查办揭发出此案中隐蔽的不法情形蒙冤百姓的冤情得以洗掉②恰逢秦州李濬突然去世皇帝对近臣说“天水是边境要地应该迅速找到恰当的人”【解析】(4)①按查办发擿亦作“发摘” 揭发举发雪洗掉(耻辱、仇恨、冤枉)②暴卒突然去世语……曰对......说边要边境要地【答案】(5)①皇帝下令讨伐王均张佶督运军需立下功劳②益州任上治理军队安抚百姓有威望和恩惠【解析】(5)①根据文中“时诏讨王均以馈饷之劳迁虞部员外郎”可知张佶因为督运军需的功劳升任虞部员外郎②根据文中“佶御军抚民甚有威惠蜀人久犹怀之”可知张佶治理军队安抚百姓很有威望和恩惠因此蜀人怀念他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概括诗中陶处士的形象特征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A. 首联从景物描写入手将触觉与视觉相结合描绘出一幅和煦宜人的春日图景B. 颔联运用典故“潘子县”与“陶公门”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陶处士的赞美之情C. 尾联在前三联写景状物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陶处士生活态度的不认同D. 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风格近于田园诗与作者为人熟知的边塞诗风差别较大【答案】C【解析】(1)C项“表达作者对陶处士生活态度的不认同”错误作者对陶处士的生活态度是认同的他不认同的是“南山车马客”的生活态度【答案】(2)①情趣高雅“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 描写出陶处士居所的优美环境衬托出主人的雅趣和闲情②闲适洒脱“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写出陶处士服药养生、持杆垂钓的自得其乐的生活情形③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与“南桥车马客”往来奔走相对比写出他远离尘嚣的安宁心境【解析】(2)赏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正面(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和侧面(他人的评价、衬托)两个方面入手然后可以从身份、精神品质、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等角度分点作答首联作者写陶处士所居住的地方风景优美颔联用“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来与陶处士的住处相比认为此地和潘子县、陶公门一样美好宜人以此衬托出陶处士情趣高雅的一面“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是说陶处士的药碗里倒映着青山的影子鱼竿上总有水的痕迹可见陶处士服药养生、持杆垂钓的悠闲洒脱尾联“南桥车马客”是写其他人为名利竞相奔走的行为及状态前后对比可见陶处士与世无争的形象特点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5.(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初入东风鱼头馆柳月芳为什么“百感交集”?请简要分析5.(3)请探究小说以“人民的鱼”为标题的深刻用意A. 小说开篇道出“鱼的末日” 与之对应恰是人的“春节临近” 在悲喜始末之间隐含着作者对生态保护的思考与追求B. 小说善用对比刻画人物例如居林生“最反感别人送年货” 但收到的鱼“腥一条街了” 柳月芳“不瞒了”终究还是瞒了C. 小说最后描写居强的女朋友“喝汤”评诗的场景既突出鱼头汤的美味也留下较为丰富的阅读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D. 小说叙述视角灵活多变既有旁观者的客观中立又有当事人的敏感与亲切叙述语言寓庄于谐机智幽默含义隽永【答案】A【解析】A【解析】“对生态保护的思考与追求”赏析错误【答案】(2)①被张慧琴的真情所打动②为自己一直拒绝的歉疚③对两个家庭今昔的感慨【解析】略【答案】(3)①“人民”是群体概念“人民的鱼”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人民”由“送鱼”到用鱼创造财富与幸福反映了时代变迁与观念革新③不同的“人民”最终因为“鱼”实现了平等寄托了作者美好的人文理想【解析】略6.(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6.(3)老张对女儿的情感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4)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A. 小说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交代“我”和主人公的关系等以新闻报道内容结尾赋予这篇小说很强的纪实性B. “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这个细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C. 小说中小玉问姥爷火车去哪里的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际不闲是为后文写三个孩子沿着铁路去郑州找妈妈做了铺垫和伏笔D. 提到女儿卖房老张“没好气” 不知女儿在哪埋怨女儿“就你中?就你能?”体现出老张觉悟不如女儿高【答案】B【解析】B.“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这一细节描写说明当时百姓生活困难【答案】C【解析】C.“有力地辅助了人物性格的塑造”是错误的有力烘托了孩子们路上的艰难【答案】①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②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不知道女儿在哪里的想念和牵挂【解析】老张对女儿的情感可以结合“1951 年8月把孩子送到托儿所”“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他也想闺女闺女在哪里不过今天这个说在新乡还有的说在武汉一个女娃出去疯啥呢就你能”概括得出【答案】小说最后一段是补叙补充交代常香玉卖车卖房丰富了常香玉舍家卫国的形象【解析】小说最后补写了一段新闻报道说明常香玉是为了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而卖车卖房突出了常香玉舍小家为大家的壮举且与历史事实相吻合7.(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3)小说以岩羊的“纹丝不动”与“他”的步步靠近为主线这样谋篇布局有何妙处?7.(4)对“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的做法你怎样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A. 小说开篇对犄角的描写、对地形位置的介绍以及对岩羊反常行为的关注都说明“他”有着丰富的山居经验B. 第④段对野猪、旱獭、狼、狐狸的描写生动再现动物无拘无束的生活场景说明禁捕后动物与人和谐相处C. 第⑨段是景物描写山风劲吹秋草枯黄点明季节预示冬天的来临此时巡山表现他对这片山的由衷热爱D. “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是“他”对老岩羊顽强生命意志的咏叹“不老”指老岩羊的精神内涵【答案】D【解析】(1)D项“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并非意在咏叹老岩羊的顽强“不老”的是岁月、是天地不是指老岩羊的精神【答案】A【解析】(2)A项小说对内心的描写并没有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进而“有助于直接表达感情”的分析有误【答案】(3)①岩羊的“纹丝不动”是引发“他”步步靠近的缘由读者可从“他”步步靠近寻得答案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种种预测使小说情节富有悬念②这条主线推动了“他”情感的变化好奇、疑虑、惊讶、同情、沉重、释然③“纹丝不动”原因的揭示令人感慨老态垂死的岩羊揭示小说主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④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紧凑、简洁【解析】(3)分析小说线索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主旨、人物、读者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情节来看以岩羊的“纹丝不动”与“他”的步步靠近为主线自然而然地串联起文章内容使得小说情节更加集中、紧凑、简洁从读者感受来看他步步靠近“按说以岩羊的机警早就应该逃之夭夭” 可岩羊“纹丝不动” 事实与心理预期出现了落差能够引发读者的预测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从人物心理状态来看岩羊“纹丝不动” 他步步靠近时经历了一个先“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 再“有些迟疑”“他的心有点缩紧——太奇怪了!真是匪夷所思!” 接着“惊呆了” 知道岩羊不动的原因“心疼极了”“心情很沉重” 最后“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多少有些缓了过来”的心理历程和情感变化过程从主旨来看他步步靠近机敏的岩羊却不动是因为岩羊已经老态垂死这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综合以上分析整理作答即可【答案】(4)①“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体现了“他”对老岩羊的充分尊重对生命尊严的尊重②从文中“心疼”“不忍心”“祈祷”“将老岩羊头面朝东方”等细节可知“他”对老岩羊这种垂垂老矣、艰难等死的状态心生悲悯之情③从后面“彻悟”可知从老岩羊的垂老艰难活着到肉体回归自然引发对生命的感悟生命是一个过程最终会走向尽头但即使走向尽头也要有尊严从而深化了热爱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主题【解析】(4)回答本题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及思想主旨进行分析面对“已经痴呆的老岩羊它根本意识不到人的走近双眼蒙满了眵目糊牙也掉尽那一对毡房穹顶般的犄角尖已经深深地长进后臀皮肉里了”时他心疼极了而后又想“难道没有哪只狼来成全你么”“生命总该有个尽头” 在这样的想法之下他才割了老岩羊的首级并“将长进后臀皮肉里的犄角尖拔出面朝东方搁置好羊头依然保持着它曾经的尊严” 由此可见他割下老岩羊的首级是因为极度心疼他悲悯老岩羊的遭遇想让它有尊严地死去他的做法是对生命的尊重割下老岩羊的首级后“他看见天空中开始有秃鹫盘旋还有几只乌鸦和喜鹊捷足先登落在大圆石上开始争食老岩羊的肉” 如果不是他割下老岩羊的首级老岩羊会在其他动物的嘴下毫无尊严地死去他从眼前的景象和自己的行为中有了新的思考无论多么强大的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回归到自然当中去这就是生命的过程可即便是死亡也应该有尊严所以他的这一行为深化了热爱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主题综合以上分析整理作答即可8.(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3)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价值?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A. 中国的新冠肺炎发病率、死亡率之低和治愈率之高得益于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这也是我国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B. 对于非典、艾滋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西医往往无能为力而中医却能迅速找到有效解决方案这说明中医优于西医C. 为了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国亟须解决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D. 此次武汉保卫战国家中医药局历史上首次成建制派出国家中医医疗队中医药教治有了自己的大显身手的阵地【答案】B【解析】B.曲解文意“这说明中医优于西医”说法错误原文是“西医往往无能为力的非典、艾滋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中医凭其辨证论治特征能迅速找到有效解决方案” 说明在重大传染病上中医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能据此就说中医优于西医故选 B【答案】A【解析】A.无中生有“为我们指出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错误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故选 A【答案】(1)B(2)A(3)①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②坚持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③大力发展中医药补齐中医药短板与西医药互学互鉴、互补短长【解析】依据原文“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创新则是中医药的活力之源”可知①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依据原文“二要坚持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坚持中药质量安全有效根本要求突出质量优先不断提高中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可知②坚持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依据原文“三要坚持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彰显我国卫生健康发展显著优势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大力发展中医药补齐中医药短板与西医药互相补充擦亮公共卫生体系的中国特色既是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所需也是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之责”可知③大力发展中医药补齐中医药短板与西医药互学互鉴、互补短长答案(1)B(2)A(3)①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②坚持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③大力发展中医药补齐中医药短板与西医药互学互鉴、互补短长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红楼梦》中贾政不喜欢宝玉始于()A. 宝玉入塾后与秦钟形影不离引发风言风语B. 贾环诬告宝玉强奸母婢未遂导致金钏赌气投井C. 宝玉抓周时不取纸墨笔砚单抓脂粉钗环D. 赵姨娘串通马道婆施魇魔法贾宝玉中邪乱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C.宝玉抓周时不取纸墨笔砚单抓脂粉钗环惹得贾政大怒断言其“将来酒色之徒耳” 所以贾政不喜欢宝玉始于此故选C10.根据语境仿写句子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而重在做好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林木中挺拔的一棵 ________ ________ 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云朵中祥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 ________ ________ 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答案】见到奔腾的江河, 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 虽是一滴, 却能滋润禾苗【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本题仿照的第一个句子为“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林木中挺拔的一棵” 分析可知句子结构为“见到……你只……” 从内容上分析“林木中挺拔的一棵”是前一句“茂密的森林”的一部分考生注意把握句子结构和内容上的相似性即可第二个仿照的句子为“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 分析可知句子结构为“虽是……却能……” 从内容上分析“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 意为即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能有强大的力量考生注意把握句子结构和内容上的相似性即可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1.(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倜傥B. 捉襟见肘C. 冰雪聪明D. 而是【答案】D【解析】【答案】A【解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黑洞”这个名称人们已经不觉得陌生了有人甚至①________ “太空中最自私的怪物”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黑洞”这个名称的第﹣一个字是“黑” 这表明它绝不向外界发射或反射任何光线因此人们绝对无法看见它②________ 任何东西只要一进人它的边界就别想再溜出来了所以它活像一个“无底洞” 那么要是用盏威力极大的探照灯去照亮黑洞它不就会原形毕露了吗?这也不行射向黑洞的光无论有多强③________ 不会有一点反射这个洞还是黑的【答案】还给它起了个不光彩的外号, “黑洞”的第二个字是“洞”, 都会被黑洞“吃掉”【解析】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②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朝廷不用请纳此敕3.(5)马绛被调往延州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A. 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B. 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C. 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D. 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答案】C【解析】(1)“王曾吕蒙正当国”句子结构完整“重”作后一句的谓语二者之间应断开排除A、B两项“从容”作“谓”的修饰语中间不能断开“直而温”“宽而栗”句式结构相同前后分别断开排除D项【解析】(2)D项“‘章’指玉带”表述有误“章”是“帽子” “服章” 古代表示官阶身份的服饰【答案】A【解析】(3)A项“专门营造一庭院”表述有误原文是“出知婺州义乌县至则開县扉凡辩讼者径造于一庭为之别白是非” 意思是“出任婺州义乌知县马绛到任后打开县衙大门凡是打官司的人都可以直接进入庭堂马绛给他们辨别是非对错” 此处“造”指“进入” 不是“营造”【答案】(4)①我的性情不合时宜与其遭受乞求接纳的污辱不如保全自己的志节②奉命举荐御史据我所知道没有能替代马绛的朝廷如果不能任用请收回这诏令【解析】(4)①资性情不适时不合时宜求容乞求接纳全保全道志节②举举荐易替代不用不能任用纳收回敕诏令【答案】(5)奉命出使的太监回奏边境的事务时为迎合讨好王钦若暗中诬陷中伤马绛马绛于是被调往延州【解析】(5)从文中“内珰乘传奏边事承河阳指阴诬中绛遂徙延州”可知马绛被调往延州是因为奉命出使的太监回奏边境的事务时为迎合讨好王钦若暗中诬陷中伤马绛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乱山深处水漂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A. 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B. “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 雨是“细雨” 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C. “不道春难管” 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惋惜和无奈之情D. 本诗为一首咏物诗仕途不顺的诗人以碧桃自喻从中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答案】B【解析】【答案】(2)⑩美丽”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②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乱山深处” 一“乱”一“深” 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③无人欣赏”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解析】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老妇人偷花”这一情节虽着墨不多但不可或缺请简要说明理由5.(3)简析小说以“时令鲜花”为题的妙处A. 开篇将吕茜尔与少妇并写相互映衬正是两人相似的性格使得艾惕安关注到这位妇人B. 小说插入艾惕安写剧本这一情节引出安多华夫人的相关经历表现出两人精神上的契合C. 对艾惕安的心理描写体现其既有对安多华夫人的爱慕又有对亡妻的愧疚心情复杂D. 小说结尾艾惕安宽慰安多华夫人的话既呼应了上文两人对亡侣的怀念也点明了小说。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文艺有独属的时代精神亦有独属的时代B. 精神有独属的时代文艺亦有独属的时代C. 时代有独属的文艺时代亦有独属的精神D. 时代有独属的精神时代亦有独属的文艺【答案】C【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2.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为得体的一组是()【情境①】有一位老师到异地学校去参加优质课赛课走进课堂首先要跟新同学交流一下就说了一段开场白【情境②】李红因家庭困难同意学校保送她上贵阳清华中学招生面试时老师问她“有些优秀学生不愿被推荐你是怕中考落榜呢还是碍于面子不好推辞呢还是……”李红诚实而又得体地进行了回答A. ①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同时合作成功谢谢大家!②都不是是因为我家庭经济困难反复权衡我觉得还是读贵阳清华中学更合适些B. ①同学们你们好!同大家相遇真是缘分啊!正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今天牵了明天牵”②都不是是因为我家庭经济困难反复权衡我觉得还是读贵阳清华中学更合适些C. ①同学们你们好!同大家相遇真是缘分啊!正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今天牵了明天牵”②关于保送我上贵阳清华中学的事学校征求过我的意见我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同意的D. ①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同时合作成功谢谢大家!②关于保送我上贵阳清华中学的事学校征求过我的意见我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同意的【答案】A【解析】老师面对学生用“千里姻缘一线牵今天牵了明天牵”不合身份和场景排除BC 回答面试老师一连串的问题“学校征求过我意见我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同意的”不得体排除D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茉莉花开放的时候会有香气释放出来特别是在夜晚时分①_______________ 茉莉花朵的香气物质是以糖苷类的前体物质存在的这些前体物质本身并没有气味只有在特殊酶的作用下②_______________ 而促使香气物质释放的酶只有在低温和黑暗状态下才会活跃起来将那些香气物质释放到空气中来③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茉莉花的香气更加浓郁, ②才会分解成有香气的物质, ③这就是茉莉花在夜晚会更香的原因(这就是茉莉花为什么在夜晚会更香)【解析】第一空从上文“特别是在夜晚时分”可以推断出此时的茉莉花的香气应是更加浓烈故①空中可以填入“茉莉花的香气更加浓郁”等类似的句子第二空从前文“只有在特殊酶的作用下”可知酶的主要作用是分解物质那么没有气味的前体物质在酶的分解作用下会发出香气故②空中可填入“才会分解成有香气的物质”等类似的句子第三空③是文段的结尾是总结性的句子以上内容都是解释茉莉花夜晚更香的原因故③空中可填入“这就是茉莉花在夜晚会更香的原因”或“这就是茉莉花为什么在夜晚会更香”等类似的句子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②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A.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B.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C.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D.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答案】C【解析】(1)画线句中“呜呼”为语气词表叹息单独成句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D两项“尚功利”“崇邪说”句式结构相同应在两句中间断开排除B项故选C【答案】D【解析】(2)D项《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答案】D【解析】(3)D项“亲手在稽山书院后面修尊经阁”错误应是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命山阴县令吴君瀛修造的【答案】(4)①它在天称为“命” 授予人称为“性” 作为人身的主宰称为“心”②打算把圣贤之道重新引进书院于是命山阴县令吴君瀛扩大书院使之一新【解析】(4)①注意此句为判断句赋授予给予宰主宰②“将进之以圣贤之道”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将以圣贤之道进之” 进入进入在此译为“引进” 新使……新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本词的结尾“笑江头、明月更多情今宵缺”非常精妙请简要分析A. 汤朝美被贬十年风雨蹉跎词人劝慰他这不过是一场梦还是淡忘好B. 桃李花开儿女泣拜、社里庆贺想象汤朝美归来所带来的普遍喜悦C. 舌头在、牙齿牢、心如铁词人进一步劝慰汤朝美新州之贬也没有大害D. 汤朝美虽然仕途坎坷却可做了不起的功业足可以载入史书【答案】C【解析】(1)C项“词人进一步劝慰汤朝美新州之贬也没有大害”错误应是赞美汤朝美有操守有气节被贬依然意志刚强【答案】(2)①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浓郁的惜别之情②“笑”字表现了作者矛盾的情感强化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③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解析】(2)赏析“笑江头、明月更多情今宵缺” 可以从表达技巧、炼字等角度进行分析其中表达技巧重在解读拟人、情景交融的手法炼字则重在解读动词“笑”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江头明月伤别而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拟人化使明月浸染了人的情感暗含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愁苦与不舍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的真挚的感情表达了浓郁的惜别之情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看以景作结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从炼字的角度来看作者过去常常祝愿汤朝美早日归家如今真的面临离别却难掩不舍一个“笑”字表现了作者矛盾的情感强化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6.(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6.(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6.(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运河区域社会研究范畴的一项是()6.(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5)请依据材料二简要阐述建立运河学的文化意义A. 开挖运河的直接目的是便于交通运输但在客观上对运河区域的水文改变、自然水系变化、湖泊形成与消长等产生了影响B. 运河区域社会的研究不是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而是注入了运河因素的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综合研究C. 目前人们对运河的正面作用了解较多对其负面影响则知之甚少因此运河学应主要研究运河带来的历史教训D. 通过加强对现存运河遗产资源的摸底调查整合优化大运河优质文化资源可以弥补大运河文化还没有总结归纳的不足【答案】A【解析】(1)B项“不是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错误材料一第二段的表述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C项“运河学应主要研究运河带来的历史教训”错误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都是运河学的社会功能没有主次之分D项“还没有总结归纳”错误材料二的表述为“并没有被系统地总结归纳”故选A【答案】C【解析】(2)C项选项内容强加因果“运河学研究能够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彰显运河的文化功能”与“中国大运河是一条文化之河”无因果关系【答案】B【解析】(3)B项“对运河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属于“运河与区域自然环境”研究不属于运河区域社会研究范畴【答案】(4)首先指明了运河学的研究内容(对象)接着论述了运河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最后揭示了运河学的研究功能【解析】(4)材料一的第一段首先介绍了“运河与区域自然环境的研究” 第二段介绍了“运河区域社会的研究” 这两段指明了运河学的研究内容接着第三至五段又详细论述了运河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指出“运河学的研究是一项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研究所以它的理论和方法是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汇集与综合” 最后第六、七段分别揭示了运河学研究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答案】(5)①可以总结、整合、优化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呈现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②可以挖掘运河的优质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传播运河文化③可以利用运河文化发展运河文化产业振兴运河经济④可以输出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解析】(5)阅读材料二找到相关语句简要阐述建立运河学的文化意义①由“运河学的建立可以整合优化这些优质文化资源形成一批论文、丛书等研究成果创造一批反映运河文化的文学影视作品打造一批运河文化展示馆”可知建立运河学可以总结、整合、优化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呈现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②由“通过加强对现存运河遗产资源的摸底调查让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呈现在世人面前”可知建立运河学可以挖掘运河的优质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传播运河文化③由“可以推出一批文化项目、出版项目、产业项目来振兴运河文化建设一批运河文化旅游小镇打造一批运河文化产业园区来发展运河经济”可知建立运河学可以利用运河文化发展运河文化产业振兴运河经济④由“可以凭借大运河这一世界公认的文化资源对外输出文化产品宣传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讲好中国大运河文化故事可以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进一步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运河文化推进科学发展和永续发展的集体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可知建立运河学可以输出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7.(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3)小说一至三自然段花了大量笔墨写看似与主体事件无关的内容请分析其用意7.(4)住户微笑问候“你好你辛苦啦!”竟引起保安的疑惑和警惕对保安的反应你如何理解?A. “我依然没有记住一张面孔更叫不出一个人的名字”表现了保安身份卑微、人们职业与地位的悬殊问题B. 那天在经过传达室门口时“我”对值班保安微笑着问好其实并非出于尊重只是因为“我”心情好C. 对“我”的警惕与盘问表现了保安憨厚较真、敬业负责但他理直气壮的判断中也带有世故和偏见D. 最后一段写“我”隐约听到保安的絮叨是作者借保安的疑惑不解展示自己对职业贵贱等观念的反思【答案】B【解析】(1)B项“其实并非出于尊重只是因为‘我’心情好”错误由上下文可推断“我”对值班保安微笑着问好有“我”对保安认真负责敬业工作的肯定和尊重而不只是因为“心情好”【解析】(2)B项“主要为了凸显保安作为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良好职业素养”错误传达室保安对“我”和老公的态度前后变化形成对比主要是引发人们对职业贵贱、身份高低以及人与人平等关系的思考【答案】(3)①情节角度为后文写“我”被保安质疑的情节作铺垫为保安阻止“我”进小区的“误会”埋下伏笔②人物角度通过“我”对小区保安工作习惯性漠视、无聊的好奇以及感慨概述了保安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内容枯燥重复、收入微薄的生存现状突出了保安这一类小人物的身份与职业地位的卑微③主旨角度通过叙述小区居民对保安这一身份职业不尊重的习惯态度与行为表现从而引发人们对职业贵贱、身份高低以及人与人平等关系等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解析】(3)解答本题可从情节、人物、主旨及读者感受等角度来分析从情节上看结合“就算迎面撞上也形同陌路有时候步行路过小区传达室我也习惯面无表情地飘过”分析可知该信息为后文写“我”被保安质疑的情节作铺垫为后文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从人物角度看结合“重复同样枯燥的开门、关门”“每月只能拿一千多元的薪水”“不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都呆在那个小小的房子里既无空调又无暖气”“饱经沧桑的面孔统一的制服有点卑微的笑容”等内容可知通过“我”的视野写出了保安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内容枯燥重复、收入微薄的生存现状突出了保安这一类小人物的身份与职业地位的卑微从主旨角度分析“稍微动作慢一点还可能挨骂”“习惯性地摇下车窗对保安挥挥手点点头”等内容写出了小区居民对保安的不尊重从而引发人们对职业贵贱、身份高低以及人与人平等关系等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答案】(4)①人物心理角度保安的警惕和疑惑主要是因为平时很少有小区住户向他恭敬热情地问候他的职业习惯和工作职责使然“前车之鉴”让他对微笑问候提高了警惕②小说主旨/创作意图角度面对突如其来的善意与尊重保安强烈地不适应突出了保安这类小人物在物质、精神生活双重挤压下习惯性的卑微、谨慎的心理这是造成“我”和保安之间误会的直接原因引发了人与人之间关于平等关系、职业地位悬殊、国民素质提高等诸多问题的思考【解析】(4)解答本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从人物心理方面分析根据原文“好久没有人这样跟我打招呼啦更别说笑了你这一笑当时就把我给笑懵了”可知在保安的观念里住户不必对他这么客气、恭敬同时为到访人员按程序登记相关信息是保安的工作职责保安疑惑和警惕还因为上次有小偷用类似“招数”骗过他住户因此被偷、他因此受罚所以他对微笑问候提高了警惕从小说主旨角度分析面对小区住户善意的笑容和友好的问候保安的反应是“警惕地瞪眼” 是对住户疑心和诘问误会解除后还不解地絮叨“为什么要对我笑” 保安面对突如其来的善意与尊重强烈地不适应突出了保安这类小人物在物质、精神生活双重挤压下习惯性的卑微、谨慎的心理种种事情连起来引发了读者对人与人之间关于平等关系、职业地位悬殊、国民素质提高等诸多问题的思考8.(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8.(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8.(3)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不属于纪录片特性的一项是()8.(4)如将《我们诞生在中国》作为案例插入材料二你认为插在第几段比较合适为什么?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将三个动物角色置于家庭背景中呈现出金丝猴淘淘嫉妒父母对妹妹的爱、熊猫丫丫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给人强烈的代入感8.(5)阅读材料三中关于纪录片《做客中国遇见美好生活》的新闻报道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析这部纪录片在国内外广受好评的原因A.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创作者在革新中国新闻报道僵化的背景下走上创作之路的B. 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人的边缘人身份特征使他们无法被所在国主流社会所包容C. 纪录片《林疯狂》以西方视角审视东方题材将东方式的人伦亲情融入到来自西方的体育纪录片中D. 中国纪录片要从全球视野选择主题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故事以“合作式”的制播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传播语境【答案】A【解析】(1)B项因果颠倒根据材料一可知是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人“既游离于国内主流媒体又无法被所在国主流社会所包容” 构成了他们“边缘人身份特征”C项“以西方视角审视东方题材”有误根据材料一可知应为“东方视角审视西方题材”D项偷换概念材料二原文为“全球视角” “视角”强调的是角度“视野”突出的是广度故选A【答案】D【解析】(2)D项“只要改变……就能……”错误材料二原文是“在这种互动结构中中国纪录片应改变‘高高在上’或‘沉默寡言’的姿态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开发全球化的合作项目搭建持续有效的国际共享平台”【答案】B【解析】(3)据材料一“在地性是当代艺术中的一个词语”可知中国的纪录片也具有在地性的艺术性特点据材料二“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可知纪录片具有故事性的特点据材料二“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可知纪录片具有全球性的特点故选B【答案】(4)我认为应该插入第3段中原因案例的内容是讲述人类视角下金丝猴、熊猫的日常生活将它们人性化这和第3段中“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或“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观点相呼应“给人强烈的代入感” 引导观众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进而引发对人类终极命题的思考【解析】(4)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材料二的论点是“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 “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中“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 而《我们诞生在中国》“将三个动物角色置于家庭背景中呈现出金丝猴淘淘嫉妒父母对妹妹的爱、熊猫丫丫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 在这个纪录片中动物被放在了人类家庭的背景下生活具有了人性化的特点比如金丝猴的“嫉妒”和熊猫的“保护” 其实动物的这些表现和情感让人类看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影子让人类去思考因此插入材料二的第三段作为事例论据较为合适【答案】(5)①具有“在地性” 展现了中国农村地区在“精准扶贫”政策下翻天覆地的变化②创作手法的革新由国际主持人深入中国农村以第一视角观察、体验和讲述中国脱贫故事③采用合作式制播方式由五洲传播中心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优酷视频联合制播深④搭建了“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的平台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实现了有效的国际共享【解析】(5)材料三的《做客中国——遇见美好生活》纪录片是用国际视角讲述中国精准扶贫的发展成就“本片是首部由国际主持人全程在线体验的、讲述中国脱贫故事的纪录片” 这体现了材料一的观点艺术具有“在地性”特点展现了中国农村地区在“精准扶贫”政策下翻天覆地的变化材料三“节目邀请了热爱生活与艺术的 Kimi、喜爱探索新鲜事物与不同文化的 Chris 和综艺节目主持人 Dennis 一同深入广袤的中国农村地区成为一名‘寄宿生’做客当地人家与‘寄宿家庭的亲人们’一同吃住劳动以第一视角观察与体验‘精准扶贫’政策带给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体现了材料一创作手法的革新由国际主持人深入中国农村以第一视角观察、体验和讲述中国脱贫故事由“由五洲传播中心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优酷视频联合制作已通过国家地理频道在海外播出并在优酷视频网络同步上线”可知采用合作式制播方式由五洲传播中心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优酷视频联合制播深度融合体现了材料二“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 同时这也是论证材料二“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观点的具体事例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实现了有效的国际共享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下列台词分别出自《茶馆》中哪个人物之口?①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②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③我从亡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到而今……抢去我的工厂好我的势力小干不过他们!④“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⑤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你说对不对?⑥“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的着特意给你送来了!”9.(2)请结合对剧本主题的理解谈谈以“雷雨”为题的作用【答案】(1)①松二爷, ②庞太监, ③秦仲义, ④王利发, ⑤唐铁嘴, ⑥常四爷【解析】(1)老舍的《茶馆》通过对几个典型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入木三分的揭示和批判了封建清末、民国军阀混战、抗争后国民党统治三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历史风貌作者匠心独运的将这三个历史时期的描写和刻画集中在北京城一个小小的没落茶馆里进行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浓缩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茶馆是独属于中国人的存在一个小小的茶馆便可云集这社会中的三教九流各式人种将不同性格不同地位的人都云集在这里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熟读作品充分了解几个典型人物的性格结合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台词的判断这几个人分别是①松二爷②庞太监③秦仲义④王利发⑤唐铁嘴⑥常四爷【答案】(2)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作者以“雷雨”象征作品的社会环境告诉人们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雷雨即将来临作者通过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将进酒测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示例将进酒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奔.流(bèn)朝.暮(zhāo)烹.羊宰牛(pēng)B.金樽.(zūn) 寂.寞(jì) 钟鼓馔.玉(zhuàn)C.欢谑.(nüě) 恣.意(zì) 相.时而动(xiàng)D.沽酒(kū) 颓.废(tuí) 得鱼忘筌.(quán)解析:A项,“奔”应读“bēn”;C项,“谑”应读“xuè”;D项,“沽”应读“gū”。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坚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让自己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人生辉煌!B.如果说法国菜是风姿卓约的贵妇,日本料理是久居海上的渔夫,中餐是花样百出的魔术师,那么韩式烤肉则是似李白一般不拘小节的豪客,有着“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豪气。
C.李白最嬗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
李白的七言歌行采用大开大合、跳跃跌宕的结构。
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D.李白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殚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解析:B项,“卓”应为“绰”;C项,“嬗”应为“擅”;D项,“殚”应为“惮”。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须.一饮三百杯须:必须。
B.斗酒十千恣欢谑.谑:玩笑。
C.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即、就。
D.呼儿将.出换美酒将:拿。
项,“须”意为“应当”。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全唐诗》是清初编修的唐代诗歌总集,共收录四万多首诗歌,洋洋大观,波澜壮阔....,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B.现在许多人一提起知识经济,就以为只要有了知识,经济就能发展起来。
事实上,知识经济并非海市蜃楼....,还要以资本为基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单元测评试卷(共4套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单元测评试卷(共4套含答案)单元测评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指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高中人教版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妖:妖艳)C.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平民)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答案:B(妖:不正)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B(没有使用明显的修辞手法)...(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_。
答案:屈原2.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下一句是_______。
答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情出众,聪明机智,但同时也有些孤傲和敏感。
2.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领导风格。
答案:宋江的领导风格以仁义为先,善于团结人心,能够凝聚梁山好汉,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权谋和妥协。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略)(1)文章中“他”为什么会感到迷茫?(2)“他”最终是如何找到生活的方向的?答案:(1)“他”感到迷茫是因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多种选择,不知道哪一条是正确的道路。
(2)“他”通过自我反思和他人的指导,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此处省略其他阅读理解题)五、作文题(30分)请以“成长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作文参考答案:(略)结束语:本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高中人教版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文学常识、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以及写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边城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
④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道:“翠翠,我就来,我就
来!”
A.①②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
沈从文
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
第 3页 共 30页
◎
第 4页 共 30页
B.小说中有多处关于弋江险要、狂放等自然环境描写,这样的描写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空间,也为 后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C.文中“翠翠能看到吗?”的突然发问,揭示出当年的翠翠事件成了岩爷隐藏颇深的心结,多年反 刍,岩爷内心留下了复杂的感情沉淀。 D.岩爷对美院大学生请求的接受和对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头头的拒绝,使小说于对比中揭示出岩爷对 大学生审美观的理解和对世俗的不屑。 5.说说你对文章中划线句“可岩爷的一生和梦境都须臾离不开弋江啊”的理解。 6.小说以“最后的苍鹰”为题,含蓄蕴藉,请简要分析。
弋江像一条猛力的鞭子,从千山万壑间打出一条百转千回的水道,一路奔泻,一路狂呼,势不可 挡,直扑扬子江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 24分,每题 3 分,共 8题)1 .下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绮( qí)丽 桑乾( gān ) 戕( qiāng )害 休戚( qi è)相关B. 翘( qi áo )首 愀然( qiǎo ) 静谧( mì) 熠熠( y ì)闪光C. 不啻( chì) 炽( zhì)热 饿殍( piāo ) 锲( qiè)而不舍D. 慰藉( ji è) 脊(j ǐ)梁 烙( lào )印 铩( shà)羽而归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B .花草是废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花草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 而种一院子花。
C .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D .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澜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 情不自禁地掂念它。
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懂得什么?B. 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C.做好一件事情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
D. 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 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 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让人瞠目结舌。
B.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我们的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以为一切生灵, 归元的倾向。
少数人仍。
这 都有返本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D.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短短九个月时间里,该书便重印了九次。
B.圣诞节前夜,美国一男子在夏威夷海中游泳时遭到鲨鱼袭击,虽然鲨鱼咬穿了他的左手,但终于获救。
C.超微型电脑已经展现了巨大的魅力,但研究人员认为,其微型特点还可发展到更高水平。
D.两千多年来,失意的文人,他们的心灵在庄子那里找到了精神的慰藉;文人们进则思儒家的治国平天下,退则思道家的归隐自然。
6.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店庆期间,凡购物满300 元者,本店将价值50 元的礼品券一张。
②某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伤人事件发生了100 起。
③现场的情况非常的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太主观了。
A.惠赠不止不免B.赠送不止未免C.惠赠不只未免D. 赠送不只不免7. 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赫尔曼·黑塞是瑞士籍德国人,1946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B.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作家。
作品《沉沦》、《屐痕处处》。
C.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其词开豪放一派。
8.对课文的解读错误的一项()A.《乡土情结》多处引用古诗,引用古诗的作用:引导读者想像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及体现乡土之思的具体行为表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思乡情结的久远。
B.《前方》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
这种新的文体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的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
C.《江南的冬景》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淳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
D.《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作者以“始得”的惊奇反衬出“未得”的遗憾。
二、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 分,共4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其破荆州(当)东望武昌(现在湖北鄂城,不是现在的武昌)B.徘徊于斗牛之间(星宿名,指斗宿、牛宿)举匏尊以相属(葫芦)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知不可乎骤得(轻易得到。
骤,突然)D.酾酒临江(斟酒)固一世之雄也(固然)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 舞幽壑之潜蛟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侣鱼虾而友麋鹿D.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1.下列句中与其他各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 而今安在哉?B. 何为其然也?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2.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驾一叶之扁舟⑥渺沧海之一粟⑦哀吾生之须臾⑧羡长江之无穷A. ①②⑦⑧ /③④⑥ /⑤B.②⑦⑧ /①③⑤⑥ /④C.①③④⑥ /②⑦⑧ /⑤ D.②④⑥ /①③⑦⑧ /⑤三、(14 分)13.翻译句子。
(共4 分,每句2 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 分)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注]宋之问被贬到泷(shuāng)州(今广东罗定),因为不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没有得到皇帝赦令的情况下就擅自逃离泷州。
在回故乡的路上,经过汉江,写下这首诗。
汉江,指湖北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
(1)请分析一二句中“断”与“复”两字的妙用。
2 分)(2)按照常情,三四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而作者却完全出乎常情地写成“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你认为这样写合情理吗?为什么?(3 分)15.默写。
(每空格1 分,共5 分,错一字,多一字,少一字均不得分)(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 __ 。
(2)_________ ,而不知其所止, _____________ ,羽化而登仙。
(3) ____ ,岂因祸福避趋之。
(4)羁鸟恋旧林,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 题。
(12 分)生命的暗示欧阳斌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
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
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又一列火车隆隆驶过——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遣弃么?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②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
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
③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
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
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诚然,有时,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
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这样,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④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
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它本来的刻度。
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
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
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1)请分析一二句中“断”与“复”两字的妙用。
2 分)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⑤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
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
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
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 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
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
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⑥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16.从全文看,生命隐逸着哪些暗示?请分点概括。
(4 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