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成语之学习篇
论语中的成语及其解释
![论语中的成语及其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9378510d5bbfd0a785673c1.png)
论语中的成语一:《学而》篇(16 个)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不亦乐乎: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
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虹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贝!J :就;加:加以。
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知过必改: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一定要改。
慎终蠱: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过化存神:过:经过;存:保存,具有。
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温良谦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等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切磋琢磨: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
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好了还求更好。
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二:《为政》篇(15 个)北辰劉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廿辟及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坏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也及星。
天上众星拱卫北辰。
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言以蔽之:簌: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而立之年:人到二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
后为二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岁。
从心所欲: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论语(学习篇)
![论语(学习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18e678011ca300a6c3903e.png)
序孔子非常重视学习。
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知识的关键是要发自内心地喜爱它,这是学习的真正动力。
他不希望大家一味死读书,成为一个书呆子,而是“学而时习之”,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他还说,做学问一定要虚心,要多向有知识人道德的人请教,而不必在意对方身份或地位的高低。
[原文] 一xuéér shíxízhī学而时习之zǐyuēxuéér shíxízhībùyìyuèhū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译文]孔子说:“学过之后能按时温习,不是很高兴的吗?[练习题]1请你认真把原文抄一次,不用抄拼音。
2 你觉得下面故事中的彬彬的想法对吗?如果不对,你能劝说他改正吗?彬彬是个聪明的孩子,考试成绩也还可以,于是他对同学说:“学习是很简单的事,只要课上听好就行了,作业做不做无所谓的。
”你是怎么想的呢?3.通过学习本则,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你这样做了吗?[课外拓展]1 名句欣赏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②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
——高尔基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④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更斯⑤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2 古诗欣赏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注释1)慌忙:匆匆忙忙,急于求成。
(2)涵泳:边吟诵边思考,慢慢琢磨消化。
(3)权:暂且。
(4)切身:对己有关系之处。
译文读书最忌讳的是急于求成,若能细细加以琢磨,必有无穷的兴味。
不能理解的地方不妨暂且放在一边,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却要抓紧思考。
3 故事链接孔子学琴话说孔子年轻的时候,曾向鲁国一位叫师襄子的乐官学琴,这位乐官名襄,被人尊称为襄子,师不是他的姓,而是周朝对乐官的称呼。
论语成语1---10
![论语成语1---10](https://img.taocdn.com/s3/m/d617133ff18583d04964594a.png)
7.2.学而不厌
•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成语义: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7.2.诲人不倦
•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成语义:教导人不知疲倦。形容教 导别耐心。
7.8.举一反三
•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5.23.不念旧恶
• 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 恶,怨是用希。” • 成语义:不记住或不计较别人过的 错误或个人间的仇怨。
5.26.安老怀少
• 原文: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 • 成语义:使老年人安逸,使年少者 归心。形容使人民生活安定。
5.27.计过自讼
•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 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 成语义:省查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 责。
5.10.朽木不雕
•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 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 与何诛?
• 成语义:①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 比喻人或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 程度。②比喻人不堪造就。
5.10朽木粪土
• 原文:同上
• 成语义:比喻不堪造就的人或不可 收拾的东西。
5.10听其言而观其行
• 原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 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 原文:同上。
• 成语义: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 就怎样。多含贬义。
2.4.而立之年 • 原文:三十而立 • 成语义:指人开始成熟。
2.4.三十而立
• 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成语义:三十岁自立于世,开始成 熟。
论语中的成语(全)
![论语中的成语(全)](https://img.taocdn.com/s3/m/2afb7145c281e53a5902ff06.png)
论语中的成语(全)《论语》中的成语《学而篇第一》1- 1、【学而时习之】一一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论语学而》(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 2、【不亦乐乎】一一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 3、【犯上作乱】一一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论语学而》(1 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 4、【巧言令色】一一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论语学而》(1 3 ):巧言令色,鲜矣仁!”1- 5、【一日三省】一一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论语学而》(1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 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论语学而》(1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 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一一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论语学而》(1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1- 8、【行有余力】一一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论语学而》(1 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贤贤易色】一一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论语学而》(1 7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 ------------------------------ 1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论语学而》(17):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 11、【慎终追远】一一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学而》(1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2、【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浅探《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
![浅探《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d2ba2f5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16.png)
浅探《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摘要】《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对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中的成语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通过简练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教育理念。
《论语》中的教育理念包括以德为先、重视人际关系、注重礼仪等,成语则通过言简意赅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这些理念的理解。
成语在教育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引导其行为。
通过《论语》与现代教育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启示,成语在教育中的价值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
学习《论语》中的成语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文化,更能够对当代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论语》、教育、成语、理念、运用、学生品质、学生行为、学生学习、现代教育、价值、启示1. 引言1.1 《论语》对教育的重要性《论语》作为中国传统经典之一,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论语》被视为教育的重要经典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通过学习《论语》,可以了解到古代圣贤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对于塑造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有着重要作用。
《论语》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教育的内容,其中包括对师德的讨论、对学生行为的规范等,这些内容对于塑造学生的品行和修养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通过学习《论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古代圣贤们对于教育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成语在教育中的作用《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对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教育中,成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成语作为汉语言文字的特有形式之一,既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
成语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说是多方面的。
成语是文化传统的精髓,能够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
通过学习和运用成语,学生能够了解到古代智者的智慧和见识,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成语中蕴含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语在教育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引用成语,教师可以生动有趣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读论语学成语
![读论语学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1d0f5f7559eef8c75fbfb3d3.png)
六雍也篇1 不迁怒,不贰过2 肥马轻裘3 箪食瓢饮4 中道而废5 行不由径6 文质彬彬7 因材施教8 敬而远之先难后获 9 乐山乐水 10 从井救人 11 中庸之道 12 博施广济能近取譬1 不迁怒,不贰过bù qiān nù,bú èr guò6.3 哀公问:“弟子孰(shú)为好(hào)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qiān)怒,不贰(èr)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wú,同“无”。
),未闻好学者也。
”不迁怒,不贰过:即不将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迁:转。
贰:重复一次。
2 肥马轻裘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sù)。
子曰:“与之釜(fǔ)。
”请益(增加)。
曰:“与之庾(yǔ)。
”冉子与之粟五秉(bǐnɡ)。
子曰:“赤之适(往,去)齐也,乘肥马,衣(yì,穿)轻裘(qiú,皮衣)。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接济)富。
”肥马轻裘:乘着肥壮的骏马,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衣。
形容生活豪华奢侈(shēchǐ)。
3 箪食瓢饮dān sì piáo yǐn dān shí piáo yǐn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食,一瓢饮,在陋(lòu)巷,人不堪(kān)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zāi),回也!”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汤水。
指贫苦的生活。
也作一箪一瓢。
4 中道而废6.12 冉求曰:“非不说(yuè)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中途,半路)而废(废弃,停止)。
今女(rǔ)画。
”【释义】中道而废:比喻事情做了一半就不干了。
5 行不由径6.14 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女(rǔ)得人焉耳乎?”曰:“有澹(tán)台灭明者,行(走)不由(顺着,遵循)径(jìnɡ,小路),非公事,未尝至于偃(yǎn)之室也。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背诵版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f7343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8.png)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学而篇第一》1-1、【学而时习之】1-2、【不亦乐乎】1-3、【犯上作乱】1-4、【巧言令色】1-5、【一日三省】1-6、【三省吾身】1-7、【入孝出悌】1-8、【行有余力】1-9、【贤贤易色】1-10、【言而有信】1-11、【慎终追远】1-12、【温良恭俭让】1-13、【小大由之】1-14、【敏于事慎于言】1-15、【贫而乐道】1-16、【精益求精】1-17、【告往知来】《为政篇第二》2-1、【众星拱北】2-2、【北辰星拱】2-3、【一言以蔽之】2-4、【三十而立】2-5、【而立之年】2-6、【不惑之年】2-7、【知命之年】2-8、【耳顺之年】2-9、【从心所欲】2-10、【犬马之养】2-11、【因材施教】2-12、【温故知新】2-13、【君子不器】2-14、【周而不比】2-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16、【异端邪说】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18、【多闻阙疑】2-19、【言寡尤,行寡悔】2-20、【举直措枉】2-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2-22、【见义勇为】《八佾篇第三》3-1、【是可忍,孰不可忍】3-2、【杞宋无征】3-3、【了如指掌】【了若指掌】3-4、【告(gù)朔饩(xì)羊】3-5、【爱礼存羊】3-6、【乐而不淫】3-7、【哀而不伤】3-8、【成事不说】3-9、【既往不咎】【不咎既往】3-10、【尽美尽善】《里仁篇第四》4-1、【里仁为美】4-2、【造次颠沛】4-3、【观过知仁】4-4、【朝闻夕死】4-5、【恶衣恶食】4-6、【无适无莫】4-7、【一以贯之】4-8、【见贤思齐】4-9、【游必有方】4-10、【一则以喜,一则以惧】4-11、【讷言敏行】《公冶长篇第五》5-1、【瑚琏之器】5-2、【闻一知二】5-3、【闻一知十】5-4、【朽木不可雕】5-5、【朽木粪土】5-6、【听其言而观其行】5-7、【敏而好学】5-8、【不耻下问】5-9、【善与人交】5-10、【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5-11、【愚不可及】5-12、【斐然成章】5-13、【不念旧恶】5-14、【安老怀少】5-15、【计过自讼】《雍也篇第六》6-1、【行不贰过】6-2、【迁怒于人】6-3、【肥马轻裘】【乘肥衣轻】6-4、【周急济贫】【周贫济老】6-5、【犁生骍角】6-6、【一箪一瓢】6-7、【箪食瓢饮】6-8、【陋巷箪瓢】6-9、【不改其乐】6-10、【不堪其忧】6-11、【行不由径】6-12、【祝鮀之佞】6-13、【文质彬彬】6-14、【敬而远之】6-15、【先难后获】6-16、【乐山乐水】6-17、【从井救人】6-18、【博文约礼】6-19、【中庸之道】6-20、【博施济众】6-21、【立人达人】6-22、【能近取譬】《述而篇第七》7-1、【述而不作】7-2、【信而好古】7-3、【爱素好古】7-4、【学而不厌】7-5、【诲人不倦】7-6、【不愤不启】7-7、【不悱不发】7-8、【举一反三】7-9、【一举三反】7-10、【一隅三反】7-11、【用行舍藏】7-12、【一虎不河】7-13、【暴虎冯河】7-14、【死而无悔】7-15、【临事而惧】7-16、【执鞭随蹬】7-17、【不知肉味】【三月不知肉味】7-18、【求仁得仁】7-19、【饮水曲肱】7-20、【饭蔬饮水】7-21、【曲肱而枕】7-22、【乐在其中】7-23、【富贵浮云】7-24、【发愤忘食】7-25、【乐以忘忧】7-26、【不知老之将至】7-27、【生而知之】7-28、【怪力乱神】7-29、【三人行必有我师】7-30、【择善而从】《泰伯篇第八》8-1、【战战兢兢】8-2、【如临深渊】8-3、【如履薄冰】8-4、【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5、【犯而不校】8-6、【六尺之孤】8-7、【托孤寄命】8-8、【任重道远】8-9、【死而后已】8-10、【笃信好学】8-1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8-1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8-13、【巍巍荡荡】8-14、【卑宫菲食】《子罕篇第九》9-1、【斯文扫地】9-2、【空空如也】9-3、【仰之弥高】9-4、【循循善诱】9-5、【欲罢不能】9-6、【韫椟而藏】9-7、【待贾而沽】【待价而沽】”9-8、【善贾而沽】9-9、【衒(zuì)玉自售】9-10、【逝者如斯】9-11、【不舍昼夜】9-12、【为山止篑】9-13、【苗而不秀】9-14、【秀而不实】9-15、【后生可畏】9-16、【年富力强】9-17、【知过必改】9-18、【不忮不求】9-19、【松柏后凋】9-20、【岁寒松柏】9-21、【岁寒知松柏】9-22、【勇者不惧】《乡党篇第十》10-1、【侃侃而谈】10-2、【侃侃訚訚(yín)】10-3、【鞠躬屏气】10-4、【敛容屏气】10-5、【屏气凝神】10-6、【屏声敛息】10-7、【食不厌精,脍不厌细】10-8、【适可而止】《先进篇第十一》11-1、【三复白圭】11-2、【三复斯言】11-3、【不得其死】11-4、【一仍旧贯】11-5、【言必有中】11-6、【登堂入室】【升堂入室】11-7、【过犹不及】11-8、【鸣鼓而攻】【鸣鼓而攻之】11-9、【理屈词穷】11-10、【一日之长】11-11、【有勇知方】11-12、【春风沂水】11-13、【沂水弦歌】11-14、【沂水舞雩(yú)】《颜渊篇第十二》12-1、【克己复礼】1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3、【内省不疚】12-4、【司马牛之叹】12-5、【死生有命,富贵在天】12-6、【恭而有礼】12-7、【四海之内皆兄弟】12-8、【浸润之谮】12-9、【足食足兵】12-10、【必不得已】12-1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12-12、【驷不及舌】12-1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12-14、【片言折狱】12-15、【成人之美】12-16、【风行草偃】12-17、【化若偃草】12-18、【察言观色】12-19、【一朝之忿】12-20、【以文会友】《子路篇第十三》13-1、【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13-2、【手足无措】【无所措手足】13-3、【鲁卫之政】13-4、【胜残去杀】13-5、【一言兴邦】13-6、【一言丧邦】13-7、【近悦远来】13-8、【悦近来远】13-9、【迩安远至】13-10、【欲速不达】【欲速则不达】—13-11、【父为子隐】13-12、【子为父隐】13-13、【言必信,行必果】13-14、【斗筲之人】13-15、【斗筲之器】13-16、【和而不同】13-17、【刚毅木讷】《宪问篇第十四》14-1、【危言危行】14-2、【没齿无怨】14-3、【见危授命】14-4、【谲而不正】14-5、【一匡天下】14-6、【披发左衽(rèn)】14-7、【匹夫匹妇】14-8、【匹夫沟渎】14-9、【匹夫小谅】14-10、【文子同升】14-11、【大言不惭】14-12、【思不出位】14-13、【夫子自道】14-14、【以德报怨】14-15、【以直报怨】14-16、【以德报德】14-17、【怨天尤人】14-18、【循序渐进】14-19、【下学上达】14-20、【知其不可而为之】14-21、【深厉浅揭】14-22、【老而不死】《卫灵公篇第十五》15-1、【在陈之厄】15-2、【君子固穷】15-3、【无为而治】15-4、【参前倚衡】15-5、【志士仁人】15-6、【求生害仁】15-7、【杀身成仁】15-8、【成仁取义】【取义成仁】15-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5-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11、【言不及义】15-12、【好行小慧】15-13、【群而不党】15-14、【以言举人】15-15、【以人废言】【因人废言】15-16、【不以人废言】15-17、【直道而行】15-18、【小不忍则乱大谋】15-19、【众好众恶】15-20、【当仁不让】15-21、【敬事后食】15-22、【有教无类】15-23、【道不相谋】15-24、【不相为谋】《季氏篇第十六》16-1、【陈力就列】16-2、【持危扶颠】16-3、【开柙出虎】16-4、【玉毁椟中】16-5、【龟玉毁椟】16-6、【既来之,则安之】16-7、【分崩离析】16-8、【大动干戈】16-9、【祸起萧墙】16-10、【事在萧墙】16-11、【直谅多闻】16-12、【在色之戒】16-13、【血气方刚】16-14、【困而不学】16-15、【隐居求志】16-16、【求志达道】16-17、【过庭之训】16-18、【诗礼之训】《阳货篇第十七》17-1、【怀宝迷邦】17-2、【岁不我与】17-3、【时不我与】17-4、【割鸡焉用牛刀】17-5、【磨而不磷】17-6、【涅而不缁】17-7、【不磷不缁】17-8、【磨而不磷,涅而不缁】17-9、【色厉内荏】17-10、【穿窬之盗】17-11、【匏(páo)瓜空悬】17-12、【道听涂说】17-13、【患得患失】17-14、【无所不至】17-15、【恶紫夺朱】17-16、【以紫乱朱】【以紫为朱】17-17、【免怀之岁】17-18、【饱食终日】17-19、【无所用心】17-20、【博弈犹贤】17-21、【居下讪上】《微子篇第十八》18-1、【枉道事人】18-2、【父母之邦】18-3、【季孟之间】18-4、【来者可追】18-5、【不敢问津】18-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18-7、【降志辱身】18-8、【无可无不可】《子张篇第十九》19-1、【见危致命】19-2、【文过饰非】19-3、【即温听厉】19-4、【小德出入】19-5、【有始有终】19-6、【有始有卒】19-7、【学而优则仕】19-8、【恶居下流】19-9、【文武之道】19-10、【学无常师】19-11、【赐墙及肩】19-12、【门墙桃李】19-13、【生荣死哀】《尧曰篇第二十》20-1、【存亡继绝】【继绝存亡】20-2、【惠而不费】20-3、【望而生畏】20-4、【不教而杀】【不教而诛】。
论语好学《论语》之《敏而好学》翻译(最新版)
![论语好学《论语》之《敏而好学》翻译(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2f29f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61.png)
论语好学《论语》之《敏而好学》翻译论语好学《论语》之《敏而好学》翻译。
论语好学篇一《《论语》之《敏而好学》翻译》《敏而好学》翻译【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许多人)不培养品德,不探讨学问,听到仁义之事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事情啊。
【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与仁人,那我怎么敢当!不过是学习和工作总不厌烦,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我可以说是如此罢了。
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们学不到的。
【原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生怕赶不上,(赶上了,)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原文】子绝四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揣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是。
【原文】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译文】孔子说:对他说了能始终不懈怠的人,大概只有颜回一个人吧!【原文】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头, 子夏又有些赶不上。
子贡说: 如此,那么子张要好一些吧?孔子说:过份和赶不上一样不好。
【原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
论语与成语
![论语与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d7caa69d915f804d2b16c1bb.png)
论语与成语论文导读:《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散文著作。
其中有许多内容被后人频繁使用,逐渐发展成成语,对后代汉语语汇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关于学习方面。
关键词:论语,成语,学习《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散文著作。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语言,因此,基本是口语,明白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说理性。
其中有许多内容被后人频繁使用,逐渐发展成成语,对后代汉语语汇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按照用途和意义对《论语》中的成语做一简单的介绍。
第一,关于学习方面。
这一类成语在《论语》中出现的比较多,现在仍在使用的也很多,大多数人也比较熟悉。
例如:①《公冶长》第十五章,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成语“不耻下问”出自此章。
其原义是:不以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后来用以表示虚心好学。
②《述而》第二十二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出处。
讲的是:即使在很少的几个人中,也有在某一方面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
后人用“三人行,必有我师”来表示应努力向别人学习其长处。
除此之外,《论语》中用于学习的成语还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朝闻夕死;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发愤忘食;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后生可畏;笃志好学;等等。
第二,关于人的修养方面。
例如: ①《述而》第十六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意思是:“吃粗粮,喝凉水,弯过手臂当枕头,也自有快乐在其中。
不仁义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漂浮的白云一样。
”成语“乐在其中”、“富贵浮云”都出自此章,这句话也成了儒家安贫乐道精神的最高境界。
②《学而》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成语“三省吾身”就出自曾参之口。
2019年《读论语学成语》500字的读后感范文
![2019年《读论语学成语》500字的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4e9e1943323968011c92e5.png)
2019年《读论语学成语》500字的读后感范文读论语学成语读后感我这几天阅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读论语学成语》,这本书上有许多生僻字,我就查字典认读、理解成语后面的背景和来历。
自己觉得很有收获,在星期六上完日语课后,爸爸妈妈带我出去吃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边吃饭,一边开始了有意思的历史、成语讨论:“爸爸,我看到书上有个成语‘千金买笑’,这个成语讲的是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她非常美却不爱笑,周幽王非常苦恼。
虢石父建议周幽王点燃烽火戏弄诸侯来搏褒姒一笑,周幽王就听信了这个话。
烽火点燃时,诸侯纷纷带兵跑来救援,却发现没有敌人。
褒姒看到诸侯狼狈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
周幽王大喜,经常点燃烽火来戏弄诸侯。
因为他把军令当儿戏,拿国家安危开玩笑,失信于民,最后就亡国了。
”爸爸吃惊地看着我说:“菲菲竟然能把成语讲得这么清楚呀!”妈妈说:“你真棒!妈妈知道‘烽火戏诸侯’,却不知道这后面的历史故事呢!”妈妈接着说:“没有原则的溺爱娇惯,属于是非不分;有句俗话‘娇子如杀子’,你成长中有错误就要及时指出,否则百害无一利。
”我笑着叫道:“老妈!你真是什么时候都不忘说教呀!”我又对爸爸说:“爸爸,我觉得姜子牙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钓鱼用直钩子而且没有鱼饵,这叫‘愿者上钩’;另外他的妻子马氏在他落魄时嫌他穷、嫌他没出息,离开了他,当姜子牙受到重用时,她又苦苦纠缠想回来。
姜子牙把水壶里的水泼到地上,让马氏收起来就允许她回来。
可是马氏趴到地上只捧起一堆泥浆,这叫‘覆水难收’。
”“你真棒!讲的很详细呢!”爸爸妈妈一起夸我。
“爸爸,我们中国朝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秦朝还是唐朝?我知道唐、宋、元、明、清呢!”我又问道。
“宝贝儿,你刚才讲的周幽王是周朝人;姜子牙是商朝人。
周朝、商朝历史比秦朝和唐朝要早得多。
我国的朝代有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爸爸给我耐心地讲着。
论语学习的成语
![论语学习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31d1f9c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0.png)
读过《论语》的人,都能随口说出其中的一些成语来。
以下是店铺带来论语关于学习的成语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关于学习的成语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同“汝”,你;爰,何。
)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3 诲人不倦诲:教导。
教人时不嫌疲劳。
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4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5 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
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
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6 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7循序渐进循:依照,沿着。
依照次序逐步地向前。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自修,循序渐进耳。
”8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论语中学习的句子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中的成语整理
![《论语》中的成语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fce762cfab069dc51220173.png)
一、《学而》篇1不亦乐乎释义:乎: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即“不是”,表示反问的副词,解释时不要加上“也”字也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2犯上作乱释义: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3巧言令色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其实这个成语最早不是出自《论语》,而是出自《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释义: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4行有余力原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释义:指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5贤贤易色原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释义: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
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6言而有信原文:“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释义: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7慎终追远或追远慎终原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释义:现多采用宋儒释义即: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8温良恭俭让原“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释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9小大由之原“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释义:指用途可大可小10食无求饱原“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11敏于事,慎于言原“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富而好礼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释”义:贫而无谄:指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而无骄: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富而好礼:虽很富有但不骄纵无礼。
13告往知来原“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释义: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14千乘之国;节用爱民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读论语--学成语--八佾篇---教学ppt课件
![读论语--学成语--八佾篇---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2b232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15.png)
了如指掌:对情况的了解,就像 把手掌上的东西指给别人看一样。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也 作了若指掌。了:明白,明了。 指掌:指着手掌。
如指诸掌:比喻事情极其容易办 到。也指对事情非常了解。
9
如何看祭礼?
10
告朔饩羊 爱礼存羊
子贡欲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朔(shuò,每月 初一)之饩( x ì ,活的牲口)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 其礼。”
读论语 学成语 1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了如指掌 如指诸掌 告朔饩羊 爱礼存羊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成事不说 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
2
是可忍,孰不可忍
孔子谓季氏:“八佾( y ì ) 舞于庭,是可忍也,孰(shú) 不可忍也?”
3
孔子谈论季氏时说:“他竟敢在 自己的家庙庭院中用八佾奏乐舞蹈, 对这样的事情如果能容忍的话,那 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
子曰:“《关雎j ū 》乐而不 淫( y í n ,放纵),哀而不伤。 ”
15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描写 爱情,欢乐而不流于放荡,悲哀但 不伤痛。”
16
乐而不淫:快乐而不放纵,后多 形容文艺作品表现爱情的欢乐而不 流于淫荡。 哀而不伤:感情适度,悲哀而不 过度,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有中 和之美,也比喻处事适中,没有过 与不及之处。哀:悲哀。伤:损害。
,大伙
跟我一起去打鬼子。
36
读论语 学成语
7 小提琴曲《梁祝》优美动人,
。
8 既然他已经改正了错误,我们就
。
9 他做事向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非
不可。
10 奇怪,他怎么对你的情况
?
11 尽管老师说犯过的错误
,但我们还
是要做深刻的反省。
《论语》中的成语系列:笃信好学
![《论语》中的成语系列:笃信好学](https://img.taocdn.com/s3/m/d522b82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9.png)
《论语》中的成语系列:笃信好学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学而篇》)——坚持不断地学习,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人。
2.“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书学篇》)——在学习礼仪的过程中,要注重协调和谐。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颜渊篇》)——成为一名好学生,要在家中孝顺父母,出门要遵守各种规矩,对人待人要诚实正直,尽可能地关爱身边的人,与真正的仁人相处。
4.“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述而篇》)——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和事。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学而篇》)——要有敏锐的学习能力,不怕向比自己低想的人学习。
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就会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里仁篇》)——好学的人应该开阔大度,不卑不亢,而不是像小人那样经常担心和纠结。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里仁篇》)——知道和理解某件事情的人不如投入学习并热爱学习的人,热爱学习的人不如享受学习的人。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篇》)——学习某件事物,可以反复练习,就会变得得心应手,非常开心。
9.“诗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篇》)——诗歌中说:“放下那些雕虫小技,专注于品德和良好的品行,追随仁爱之道,享受学习和创造的快乐。
”10.“学不可以已,气不可以已。
”(《论语·阳货篇》)——学习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永远都不能停滞不前。
换言之,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力量。
源自《论语》的成语研究
![源自《论语》的成语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aae1c006bd97f192279e9c6.png)
8 5 ・
举1 I , 中 学 语 文 ・ 语 言 学 习
完美无缺 感 , 不仅仅是指音乐的形式和 内容 了。 不贤而内 自省也。 ” ’ 夫子 自道 : 《 论语 ・ 宪 问》 : “ 子 日: ‘ 君子道者三 , 我 色厉 内荏 : 《 论语・ 阳货》 : “ 子日: ‘ 色 厉而 内荏 , 譬 无能焉 : 仁 者不忧 , 知者不 惑 , 勇者不惧 。 ’ 子贡日 : ‘ 夫 诸小人 , 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 察言观色 : 《 论语 ・ 颜渊》 : “ 夫达也者 , 质直而好义 , 子 自道也 。 ” ’ 原意指说别人而实际上却在说 自己, 现在
中就 以韩 愈和柳 宗元为代表。 韩 愈认 为老师 的职 责是 “ 传道 受业解 惑” , 但 他又 说“ 授 之书而 习其句读 者 , 非 吾所谓 传 其道解 其惑 者 也” 。也就 是说 , 他认可 的“ 师” 教授 的不是“ 句读 ” 之类 的小学 , 而是孔 孟大道 , 是儒 家思想 。因此 , 在 此背景 下写成 的《 师说》 , 其 实是韩 愈力图重振 儒学 的一次宣 言 。韩愈 感慨 “ 师道之 不传 也久 矣 , 欲 人之 无惑 也难
人 尤其 是士 大夫权贵对 儒家 道统 的冷淡 与背离 , 失去 了正确 的指导思想 。 中学 生对文 言文 的学 习主要是依 托课本 的注 释 , 因此 , 课 本 的注解 对于 学生正确 理解全 文具 有举足轻 重 的作 用 。苏 教版 对 “ 师道” 一词 的解 释显 得不 够严 谨, 容易引发读者的误解 。 ★ 作者单位 : 浙江德清 县高级 中学。
中学 语 文 ・ 语 言 学 习
I 举
匀《 论话》 的成语研 宽
画 单 长梅
《 论 语》 是儒家学派 的经典典 籍之一 。全书共二 十 《 论语 ・ 子路 》 : “ 曰: ‘ 今之从政 者何如 ? ’ 子日: ‘ 噫 !斗 篇, 近一万 六干字 。其以语 录体的新颖 的体例 记载 了 筲之人 , 何足算也 ! ’ ’ 孔子 所开 创 的典 型儒 家思 想 , 包 括政 治主 张 、 论 理思 工欲 善其事 , 必 先利其 器 : 摘 自《 论语 ・ 卫灵 公》 : 想、 道德观念及教 育原 则等 , 对 中国传 统文化产生了深 “ 子曰 : ‘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 。 ” 远 的影 响 。不仅如 此 , 其含蓄 隽永的词汇 也吸 引后代 述 而不作 : 摘 自《 论语・ 述而》 : “ 子日 : ‘ 述而 不作 , 人争相 赏析它 , 研究 它。其 中有些语汇还 发展成 了今 信而好 古 , 窃比我于老彭 。 ” ’ 天的成语 , 在 当今 的语 言运用 和 日常交 流中起 着重要 血气方 刚 : 摘 自《 论语・ 季 氏》 : “ 及其壮 也 , 血气方 的作用。 刚, 戒之在斗 。 ” 《 现 代汉 语》 ( 黄 伯荣 、 廖 序 东主编 , 增订 三版 , 高 志士仁 人 : 摘 自《 论语・ 卫灵公 》 : “ 志士仁 人 , 无求 等 教育 出版社 , 2 0 0 2 年版) 认 为成 语是 一种相 沿 习用 生以害仁 , 有杀 身以成仁 。 ” 具 有 书面语 色彩 的 固定短 语 。成 语 是词 的组 合形 式 ( 2 ) 部分摘 取 : 部分摘 取指摘 取句 子的一 部分 , 这 的一种 , 是词 汇 系统 中 的一 种固定 结构 体 , 具 有结 构 部分能够单独使 用 , 意义完整 , 从而构成 形式稳定的成 上 的定 型 性 , 意 义上 的融 合 性 , 形 式 上 的 民 族性 特 语 。如 : 征 。在 这里 , 我们持 一 种较 为宽泛 的成 语观 , 将某 些 克 己复 礼 : 摘 自《 论语 ・ 颜 渊》 : “ 颜 渊 问仁 。子 日 : 简短 的格 言 警句 , 比如 “ 三 人行 必有 我师焉 ” “ 温 良俭 ‘ 克 己复礼 为仁 。 ” ’ 恭让 ” “ 名 不正 , 言不顺 ” “ 君子坦荡 荡 , 小人常戚戚 ” 等 秀而 不 实 : 摘 自《 论语 ・ 子 罕》 : “ 苗而 不 秀者 有矣 均被 视为成语 。 夫 !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 基于 此 , 源 自《 论语 》 的成语不仅 具有特殊 的形 成 分崩离析 : 摘 自《 论语 ・ 季 氏》 : “ 远 人不服 , 而 不能 形式 , 还在意义演变上显示出独特的形成轨迹 。 来也 ; 邦分 崩离析 , 而不能守也 。 ” 在形式形成上 , 源 自《 论 语》 的成语概括 来讲 主 2 . 节缩式 所谓节 缩式 , 是 指不直 接摘取 原子 句或 原结 构形 要 有以下 几种形成方式 : 式 , 而 是把 句子加以节缩 , 缩去掉相对次要 的实词或虚 1 . 摘取 式 组成 一个意义相对完整 、 形式简缩 的成语 。也就是 所谓 摘取 式 , 是 指从 《 论语 》 句子 中直接 摘取 有关 词 , 的部 分 , 不改动原 有的词语 , 再根据原 句所 表达 的完整 抽 取句 子中有 代表性 的词或语 素 , 形成 一个或 几个成 而特 殊的意义 , 兼顾成 语比较稳 固的形式 , 构成 一个固 语。通过这种途径演变成的成语又可细 分为两种 : ( 1 ) 单 句的节缩 : 单句的节缩指 的是把 原句中的次 定组合。根据这种途径所演变成的成语的又可分为整 要的连词 、 助词 、 代词 、 语气词等 缩减 掉 , 或者节缩掉某 体摘取和 部分摘取 两种 。 ( 1 ) 整体摘取 : 整体摘取是指从比较复 杂的长 句中 些实词或语素而形成成语 。例如 : 摘取其中的一个分旬 , 或者摘取一个单旬 的整个句子 , 道听途 说 : 《 论语・ 阳货 》 : “ 子日: ‘ 道听而 途说 , 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厌烦的情绪。诲:教导。 倦:厌倦。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yān),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
一块走路,一定有我可以 效法的人在其中。我选择 他们的优点去 不耻下问,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 的。指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看释义背古文
孔子说:“仲由啊,我来教你怎 样求知,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 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聪明的态度 呀!”
小明是个特别爱学习的孩子,遇到不会的
问题,他总是虚心地请教别人,别人问他为
什么还要请教不如他的人时,他总是说:“
”。每天他都要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预习
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妈妈笑着说他:“ 这
就是
”他这种
的精神,真值得我
们好好学习。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本节内容结束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温故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所
学过的知识,能有新的 体会、新的发现,领悟 新的道理,这样便可以 做老师了!”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 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回忆 过去,认识现在。
看释义背古文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走路, 一定有我可以效法的人在其中。我选 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不好的地方便 改正。”
看释义背古文
孔子说:“温习所学过的知识, 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领悟新的 道理,这样便可以做老师了!”
看释义背古文
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的 记下来,努力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 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 呢?”
3、___: 专心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 时候。形容勤奋好学。
4、___:指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5、___: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6、___:懂就说懂,不懂就说不懂。指实事求是,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____ 不厌其烦:____ 学无常师:____ 手不释卷:____
无心向学:____ 好为人师:____
温故知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子曰:“由,诲(huì)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zhì)也”。
孔子说:“仲由啊,
我来教你怎样求知,知 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 的就是不知道,这才是 真正聪明的态度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 就说懂,不懂就说不懂。指实事 求是,老老实实。
择善而从:选取好的而学习、追随之。 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 以实行。择:选择,挑选。从:听从。
择善而从
补充成语
__ 不倦 学而__ 温故__ 择善 __ 三人行, ____ 知之为知之,____
1、___:耐心地教导别人,没有厌烦的 情绪。
2、___:温习旧的知识,能得到新的认 识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实事求是 or 弄虚作假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juàn),何有于我 哉?”
孔子说:“把所学的
东西默默地记下来,努力 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 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 到了哪些呢?”
学而不厌:专心学习,没有厌
倦、满足的时候。形容勤奋好 学。厌:厌倦,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