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红茶生产工艺流程图
茶叶的生产制作工艺过程文件.
XXX公司XXX/-ZYZD -02-2011版本号:A/0受控状态:发放编号:持有部门:持有人:茶类作业指导书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1-8-5发布 2011-8-15实施XXX公司发布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分装工艺流程图注:标注“★1、拆包1.1工作人员首先把原料绿茶从物流口搬入原料预处理间。
将原料绿茶拆包放入原料容器中。
1.2进行原料茶预处理。
1.3工作人员在工作平台上首先对原料茶进行拣梗、挑杂操作。
(工作人员必须戴手套进行此操作)1.4并手感检验绿茶水分指标。
1.4.1绿茶手感——折断松脆,为水分合格绿茶手感——折弯不易断,为水分偏高1.5如水分偏高需用烘干箱进行烘干。
1.6烘干温度80±10℃、烘干时间<10分钟。
2、内包装2.1对预处理完的原料绿茶用容器经物流口进入内包装车间2.2称重工作人员对已经灌入原料得小包装进行称重。
2.3把小包装用电子秤进行称重。
达到本批规定包装计量要求。
2.4未达到规定计量要求货超过计量要求的包装,称重工作人员进行少量添加或减少,再用电子秤进行称重,直至达到规定本批包装计量要求。
2.4计量准确完毕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封口。
3、封口3.1上班前调试封口机,达到封口要求后,进行生产。
3.2封口工作人员,对计量准确的小包装,把小包装袋袋口折平、折齐以待封口。
3.3捏住小包装封口处两侧,平整摊再封口机—封口带入口处。
小包装封口处随封口机封口带经过封口处封口。
3.4封口前几包,检查封口质量。
如有缺陷须再调节封口机参数。
3.5封口完毕,经过物流口将内包装完毕的绿茶转入外包区,进行外包。
4、外包4.1外包工作人员取出外包装纸箱,并折合称型,待用。
4.2外包工作人员也必须清楚本批产品种类、规格、净重对比纸箱种、容量、净重。
以防净重差错及错放产品。
4.3从接料盆中取出小包装产品进行外包。
4.4小包装产品整齐放入纸箱内,达到纸箱重要要求。
4.5纸箱内整齐放置后,折好。
绿茶、红茶生产工艺流程
绿茶、红茶生产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绿茶生产工艺流程:1. 采摘:采摘新鲜的茶叶嫩芽,通常是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
特质绿茶加工及工艺流程思维导图
特质绿茶加工及工艺流程扁平形茶西湖龙井指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西湖产区范围釆摘的茶树鲜叶按照传统工艺技术在胡产区范围内加工而成。
色绿、香郁、味醇、形美①手工加工艺流程:鲜叶检收与摊放→手工青锅→摊凉回锅→青锅叶分筛→手工辉锅→干茶分筛→挺长头→复筛后归推→收灰与贮藏②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工艺流程:鲜叶分类与分级→鲜叶摊放→机械青锅→摊凉回潮→手工辉锅→干茶分筛一一挺长头→复筛后归堆→收灰与贮藏六安瓜片我国唯一不采梗、不采芽、只采叶的片茶。
色泽宝绿、大小匀整,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味鲜甘醇,叶底黄绿明亮。
①传统手工流程:鲜叶验收→生锅→熟锅→毛火→拉小火→拉老火→成品茶②机械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滚筒杀青→轻柔→理条机做形→远红外烘焙→辉锅机上霜→远红外烘焙→成品茶老竹大方外形色泽深绿褐润似铸铁,形似竹叶,称为铁色大方又叫竹叶大方。
①传统加工工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做坯→整形→辉锅②机械加工工艺:鲜叶摊放→机械杀青→摊凉→做形→整形→辉锅竹叶青采用早春独芽到一芽一叶初展原料精心制作而成。
外形扁平光直,色泽嫩绿明亮。
鲜叶→摊凉→全自动投叶杀青→微波脱水回潮→全自动分配投入→全自动理条→脱毫→筛分→微波脱水回潮→全自动分配投入→全自动压扁→初烘→辉锅→足干太平猴魁外形芽叶肥壮,扁直且自然舒展,白毫隐伏,两叶抱一芽,色泽苍绿匀润,主脉或侧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
汤色清绿,香高持久,略有花香,味醇鲜浓,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拣尖→摊放→杀青(理条)→烘焙(做形)→成品条形茶采花毛尖外形条索细秀,紧直,显毫、色泽翠绿油润、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明亮,匀齐。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炒二青→整形→初烘→复烘提香→精制包装信阳毛尖色翠、味鲜、香高。
①传统加工工艺:鲜叶分级→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毛茶整理→再复烘②机械加工工艺:鲜叶分级→摊放→杀青→揉捻→解块→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庐山云雾外形条索紧结圆直,匀整多毫,色泽绿翠,香气鲜爽持久,有豆花香,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回甜,叶底肥软嫩绿。
茶叶的生产制作工艺过程文件.
XXX公司XXX/-ZYZD -02-2011版本号:A/0受控状态:发放编号:持有部门:持有人:茶类作业指导书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1-8-5发布 2011-8-15实施XXX公司发布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分装工艺流程图注:标注“★1、拆包1.1工作人员首先把原料绿茶从物流口搬入原料预处理间。
将原料绿茶拆包放入原料容器中。
1.2进行原料茶预处理。
1.3工作人员在工作平台上首先对原料茶进行拣梗、挑杂操作。
(工作人员必须戴手套进行此操作)1.4并手感检验绿茶水分指标。
1.4.1绿茶手感——折断松脆,为水分合格绿茶手感——折弯不易断,为水分偏高1.5如水分偏高需用烘干箱进行烘干。
1.6烘干温度80±10℃、烘干时间<10分钟。
2、内包装2.1对预处理完的原料绿茶用容器经物流口进入内包装车间2.2称重工作人员对已经灌入原料得小包装进行称重。
2.3把小包装用电子秤进行称重。
达到本批规定包装计量要求。
2.4未达到规定计量要求货超过计量要求的包装,称重工作人员进行少量添加或减少,再用电子秤进行称重,直至达到规定本批包装计量要求。
2.4计量准确完毕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封口。
3、封口3.1上班前调试封口机,达到封口要求后,进行生产。
3.2封口工作人员,对计量准确的小包装,把小包装袋袋口折平、折齐以待封口。
3.3捏住小包装封口处两侧,平整摊再封口机—封口带入口处。
小包装封口处随封口机封口带经过封口处封口。
3.4封口前几包,检查封口质量。
如有缺陷须再调节封口机参数。
3.5封口完毕,经过物流口将内包装完毕的绿茶转入外包区,进行外包。
4、外包4.1外包工作人员取出外包装纸箱,并折合称型,待用。
4.2外包工作人员也必须清楚本批产品种类、规格、净重对比纸箱种、容量、净重。
以防净重差错及错放产品。
4.3从接料盆中取出小包装产品进行外包。
4.4小包装产品整齐放入纸箱内,达到纸箱重要要求。
4.5纸箱内整齐放置后,折好。
(完整word版)茶叶工艺流程图及关键工序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新元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工艺技术规程(绿茶、红茶)编制:李*批准:李**2012年08月01日绿茶生产工艺流程图 及关键质量控制点1 绿茶生产工艺流程图:注:关键工序控图中带 为关键质量控制点. 2关键质量控制点和关键参数:红茶生产工艺流程图新鲜茶叶验干燥(80~100℃)60分包装及关键质量控制点2 生产工艺流程图:注:关键工序控图中带 为关键质量控制点。
2关键质量控制点和关键参数:生产工艺岗位操作法新鲜茶叶验干燥(80~100℃)60包装发酵一、茶青质量标准和验收规则(关键质量控制点)1 茶青验收标准茶青指用于加工茶叶的鲜叶,俗称茶青。
主要指嫩度、匀度、净度和新鲜度四个方面评判。
1.1 嫩度:嫩度是衡量鲜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制度级别的重要指标。
1.2 匀度:匀度是指同一批采摘下的茶青均匀一致程度.1。
3 净度:净度是指鲜叶中夹杂杂物的含量。
包括茶类和非茶类.凡含有非茶类夹杂物的均判定为不合格原料。
1.4 新鲜度:新鲜度是指茶青离开茶树母休后,其理化性状变化的程度.但凡有变色、发烧的的状况,均判定为不合格原料。
2 验收和分级标准2。
1 进厂的茶青由专门质检员进行验收,根据其品种、老嫩度、匀净度、新鲜度等外观进行定级,然后嗅其气味是否正常,正常的茶青气味新鲜、无异味。
然后称重、登记、归堆、分别摊放.对混入非茶类杂物或因发烧红变等状况的均不合格品处理,拒绝接收,更不能有残留农药异味。
如混杂有茶果、老叶等杂物,就地剔除。
2。
2 等级标准:1级:鲜叶长度在1.5厘米,叶质柔软,叶面呈半展开状,匀齐,色绿、新鲜、净度好。
2级:鲜叶长度在2—2.5厘米之间,叶质尚柔软、叶面呈半展开状,匀齐、色绿、新鲜、净度好.3级:叶质尚柔软、叶面呈展开状,尚匀,色绿稍深、新鲜、净度尚好。
4级:叶质稍硬,驻芽稍多,尚匀,色深绿,新鲜,净度稍好,含有老叶。
5级:叶质较硬,驻芽多,单片叶多,欠匀齐,色深绿稍暗,新鲜,有老叶。
制茶工序流程审定
制茶工序流程审定
答案:
制茶的工序流程因茶叶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
以下是各种茶叶的初制和精制的基本流程:初制基本工艺流程:
绿茶:杀青(炒杀、蒸杀等)→揉捻或做形→干燥(炒干、烘干、晒干等)。
红茶:萎凋→揉切(红碎茶)或揉捻(工夫红茶)→发酵(小种红茶)→干燥。
乌龙茶:萎凋→凉青→做青→炒青→揉捻→烘焙。
黄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白茶:萎凋→干燥。
黑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精制基本工艺流程:
毛茶处理→筛分→切轧(部分名优茶除外)→风选→拣剔→干燥→匀堆装箱。
这些流程展示了从采摘到加工成可销售的茶叶的整个过程,每个步骤都对茶叶的最终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萎凋是茶叶加工中的关键步骤,它既包括物理变化也包括化学变化,对茶叶的香气和口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绿茶、红茶生产工艺流程图
绿茶加工工艺一、绿茶加工工序及品质要求绿茶生产历史久,品种花色多。
品质特点是绿叶绿汤或绿叶清汤,要求多酚类化合物基本上不氧化。
其通用制作工序是:鲜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按杀青热源的不同,分蒸汽杀气和锅炒杀青,因干燥方法的不同分为炒青、烘青和晒青。
1、炒青又因制成的毛茶外形不同,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
长炒青精制后叫眉茶,正身茶叫珍眉,分出来的团块形茶叫贡熙,细碎茶叫针眉;圆炒青精制后正身茶叫珠茶,分出来的长形茶叫雨茶。
扁炒青有龙井、旗枪和大方,以内销为主,精制较简单,毛茶与精茶名称相同。
品质要求:长炒青外形要求条索紧直、匀整、浑圆、有锋苗,色泽翠绿或灰绿,有光泽,净度好,不含梗朴片。
内质香高持久,纯正,最好有熟板栗香,味浓醇爽口,忌苦涩,汤色清澈、黄绿明亮,叶底完整嫰匀,黄绿显翠,忌红梗红叶。
2、烘青有条形,片形和尖形之分。
条形茶比较普遍,片形的如瓜片,尖形的如太平猴魁,魁尖等。
品质要求:外形要求条索紧细,匀整,芽尖白毫显露,色泽墨光润,内质香气清正,滋味醇和、不浓烈、汤色清,耐冲泡,忌红梗红叶。
3、晒青毛茶都是条形散茶;细茶称细青。
粗茶以加工紧压茶为主,成品茶有沱茶、饼茶和普洱茶等。
品质要求:外形条索粗壮肥硕,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香味浓醇,滋味高鲜,极具收敛性,耐冲泡,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厚。
二、鲜叶的要求1、嫩度:要求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
高档绿茶,要求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
2、叶色:要求叶色绿和深绿,蛋白质、叶绿素含量高,对外形色泽和叶底较好。
3、叶型:长炒青要求柳叶型,圆炒青要求椭球形。
4、品种:以小野种最好,中叶种其次,大叶种较差,但经工艺处理后仍可做,外形较粗大。
因小叶种一般嫩茎短而细,芽叶要比大叶种小,制成绿茶外形条索较为紧细美观,而且中小叶种茶多酚,咖啡碱含量相对较少,可减轻绿茶的苦涩味。
叶质方面,要求鲜叶叶质柔软。
炒青绿茶初制一、杀青杀青是绿茶初制的关键性工序,绿茶绿不绿,会不会产生红梗红叶,由杀青来决定,技术掌握好,品质就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茶加工工艺一、绿茶加工工序及品质要求绿茶生产历史久,品种花色多。
品质特点是绿叶绿汤或绿叶清汤,要求多酚类化合物基本上不氧化。
其通用制作工序是:鲜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按杀青热源的不同,分蒸汽杀气和锅炒杀青,因干燥方法的不同分为炒青、烘青和晒青。
1、炒青又因制成的毛茶外形不同,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
长炒青精制后叫眉茶,正身茶叫珍眉,分出来的团块形茶叫贡熙,细碎茶叫针眉;圆炒青精制后正身茶叫珠茶,分出来的长形茶叫雨茶。
扁炒青有龙井、旗枪和大方,以内销为主,精制较简单,毛茶与精茶名称相同。
品质要求:长炒青外形要求条索紧直、匀整、浑圆、有锋苗,色泽翠绿或灰绿,有光泽,净度好,不含梗朴片。
内质香高持久,纯正,最好有熟板栗香,味浓醇爽口,忌苦涩,汤色清澈、黄绿明亮,叶底完整嫰匀,黄绿显翠,忌红梗红叶。
2、烘青有条形,片形和尖形之分。
条形茶比较普遍,片形的如瓜片,尖形的如太平猴魁,魁尖等。
品质要求:外形要求条索紧细,匀整,芽尖白毫显露,色泽墨光润,内质香气清正,滋味醇和、不浓烈、汤色清,耐冲泡,忌红梗红叶。
3、晒青毛茶都是条形散茶;细茶称细青。
粗茶以加工紧压茶为主,成品茶有沱茶、饼茶和普洱茶等。
品质要求:外形条索粗壮肥硕,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香味浓醇,滋味高鲜,极具收敛性,耐冲泡,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厚。
二、鲜叶的要求1、嫩度:要求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
高档绿茶,要求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
2、叶色:要求叶色绿和深绿,蛋白质、叶绿素含量高,对外形色泽和叶底较好。
3、叶型:长炒青要求柳叶型,圆炒青要求椭球形。
4、品种:以小野种最好,中叶种其次,大叶种较差,但经工艺处理后仍可做,外形较粗大。
因小叶种一般嫩茎短而细,芽叶要比大叶种小,制成绿茶外形条索较为紧细美观,而且中小叶种茶多酚,咖啡碱含量相对较少,可减轻绿茶的苦涩味。
叶质方面,要求鲜叶叶质柔软。
炒青绿茶初制一、杀青杀青是绿茶初制的关键性工序,绿茶绿不绿,会不会产生红梗红叶,由杀青来决定,技术掌握好,品质就好。
杀青的目的:1、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防治叶子红变,为保持绿茶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奠定基础。
2、蒸发业内一部分水分,从而降低细胞的膨压,增强韧性,使叶质变软,为揉捻成条创造条件。
3、随着叶内水分蒸发,使叶内具青臭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会发,高沸点芳香物质显露,增进茶香。
杀青的原则:1、高温杀青,先高温后低温杀青的主要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防治叶子变红,鲜叶在一般室温下,叶温在20~30℃,要防止产生红梗红叶,必须在最初的二、三分钟内,使叶温升到75℃以上,才能钝化酶的活性,制止酶促氧化作用。
所以杀青必须高温下锅,大生产上,通常杀青锅温必须在220℃以上才下叶。
在杀青过程中,鲜叶水分随着蒸发而逐渐减少,因此锅温并不是越高越好,一直高温下去,到杀青后期,在酶活性已被破坏的情况下,锅温则应降低,否则易导致叶温过高而炒焦叶子,影响内含物的转化,降低茶叶品质。
2、抛闷结合,多抛少闷主要是抛闷的作用不同,抛是为了散发水分,散发青草气,保持香气,保持叶色青绿,闷是为了提高叶温,促使叶片受热,便于逊色破坏酶的活性。
因为芽叶各部位的水分含量和酶的活性是不同的,顶芽和嫰茎含水量较高,酶活性也较强,在杀青时顶芽水分蒸发快,容易炒焦,而嫰茎的水分蒸发慢,最容易出现红变。
因为叶片受热面积大,叶梗受热面积小。
而梗子本身含水分高,散发水分速度慢,剩余水分也高。
因此,抛闷结合的方法就是利用闷炒形成的高温蒸气穿透力,使顶芽和嫰茎内部迅速升温,是防止顶芽炒焦断碎和产生红梗红叶的有效措施。
但闷杀时间不易太长,由于水热作用,内含物产生一系列变化;部分多酚类变成有色物质,脱酶叶绿素含量增加,致使茶汤深带黄,叶底也会趋向黄色,还易产生水闷味,对成茶的色、香、味均受影响。
所以应该多抛少闷。
3、嫩叶老杀,老叶嫰杀所谓嫰杀与老杀,主要是指杀青程度问题,因为嫩叶含水量较多,表皮角质层较薄,酶的活性较强,在杀青中所需的热量较多,受热的时间也相应的相应的要长,若不老杀,不仅容易产生泛红现象,而且在揉捻中汁液易六十。
老叶之所以要嫰杀,则是因为水分含量较少,若是杀得过老,不仅易产生烧边和焦斑,且条索也不易揉紧。
杀青的方法:1.手工杀青取鲜叶2~3斤,投入倾斜的杀青锅里,锅温要掌握先高后低,一般锅温在200℃左右,以手背平锅口感到灼手时即可。
炒青时要炒得快,翻得均匀,抖得散,捞得头,做到高温快炒,多抖少闷。
炒两分钟左右,叶子水分已大量散发时,应降低锅温,再炒一分钟左右,待叶子市区原有的鲜绿色泽,叶色带暗绿,叶片叶梗柔软,具有黏手感觉,青草气小时,清香产生,即为杀青适度。
2.机械杀青杀青机械又分锅式杀青机,滚筒式杀青机,槽式连续杀青机。
机械杀青生产量较手工杀青大,杀青程度应根据投叶量、机器转速、杀青温度来控制,杀青原理与手工杀青一样。
杀青的程度:生产上坚定杀青程度的方法通产是通过感官来判定的。
适度标准是:叶质柔软,略带黏性,手握成团,松手不易弹散,粗梗折而不脆断,细梗折而不断。
叶色由鲜绿变为暗色,表面光泽消失,嗅无青草气,略有清香。
过度的特征是:叶边焦枯,叶质硬脆,叶片上呈现焦斑并产生焦屑。
不足的特征是:叶色似鲜绿深浅不一,梗子易折断,叶片欠萎软,青草气重。
鉴定杀青程度时,应同时注意有无红梗,红叶,焦边,焦叶,干湿不匀,生熟不匀,叶色发黄等现象。
二、揉捻(做形)揉捻的目的:1、塑造茶叶外形,营造产品特色2、破坏细胞膜结构1)要求嫩叶成条率在85%以上,粗老叶成条率在60%以上。
2)细胞破损率要求在45~65%。
如高于70%则芽叶断碎严重,滋味苦涩,茶汤浑浊,不耐冲泡。
低于40%,虽耐冲泡,但茶汤淡薄,条索不紧结揉捻叶下机后,应立即进行解块筛分,降低叶温,解块后的茶坯,必须及时进行干燥,以免叶色变黄,尤其是杀青不足的叶子,更要及时高温干燥,防止叶子继续红变。
三、干燥干燥的目的1、彻底破坏揉叶残余酶活性,制止多酚类物质的氧化2、进一步散发叶中的青草气,巩固和发展茶香,增进滋味醇浓。
3、进一步紧结茶条,塑造外形。
4、蒸发茶叶中的水分,固定品质,便于贮运。
干燥的方法1、手工干燥手制绿茶又分锅炒和烘焙两种,锅炒二青的投叶量约5~6斤(即2~3锅杀青叶合并一锅炒),下锅温度120~140℃,炒时茶叶发出轻微的爆声,约炒5分钟左右,温度逐步下降,直到茶叶不太烫手时为适度。
温度太高易产生泡点,太低叶子易闷黄,叶底也暗。
炒二青的方法是手心向下,手掌贴着茶叶沿着锅壁向上推起翻炒,轻抖轻炒,但用力不可太大,否则易压成扁条,并注意随炒随解散团块,随着水分逐步散失,茶条开始由软变硬,用力也逐步加重以炒紧茶条。
炒至6~8成干时,即可出锅摊凉,以便辉锅干燥。
烘二青的方法是,用焙笼或土灶炉烘焙,烘炉以烧木炭最好,待烟头全部烧尽后,上盖一层灰,改成中间厚四周薄,使火温从四周上升,焙心受热均匀。
烘茶前要把焙心烧热。
初烘时焙心温度达到90℃是开始上茶,上茶时焙笼应移到托盘内,摊叶要中间厚四周薄,每笼摊揉捻叶1.5~2.0斤。
烘焙过程中,每隔3~4分钟翻一次,大约经过5~7次,达到6~8成干时,即可下焙摊凉。
摊凉目的使初干后的茶坯内外干湿一致,有利于复干时干燥程度均匀,摊凉至室温时,即可进行辉锅。
辉锅时以合并2~3锅二青叶做一锅为好,辉锅温度以80~90℃为宜,茶坯下锅后无炸响声,当茶条开始转为灰绿时,锅温下降至70℃左右,这时炒的速度应加快,用力宜轻,每分钟抖炒翻动约40~50次,当炒到茶香外溢时,手碾成粉末状,色泽灰绿而起霜,即为辉锅完毕。
辉锅时间一般为30~45分钟,干毛茶含水率为4~6%。
炒茶中产生的茶末,应分次从锅中扫出,以免茶末烧焦,成茶产生焦味。
2.机械干燥方法当前,绿茶干燥方法,由于各地使用的机具不同,干燥的方法也不同,我们认为,绿茶干燥方法采用先烘后炒较好。
即二青采用烘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很多优点。
烘二青在生产上用自动烘干机或手拉百叶式烘干机,采取一次干燥法。
温度控制在100~110℃,摊叶厚度1.5~2CM。
当烘至6~8成干时即出烘摊凉散热。
辉锅(足干)辉锅温度以掌握100℃左右为宜,当茶条回软,内外叶温一致时,也可适当提高叶温,在辉锅过程掌握温度也是由高到低,最低60℃左右即可,出锅时锅温以50~60为好,辉锅好的茶叶其外形色泽灰润有光泽,茶条完整度好,香气高爽,干茶含水分在5%左右。
干燥的程度1.三次干燥烘二青含水在50%左右,手捏不粘手,手握成团,松手弹散。
三青含水分在20%左右,手握有触手感觉,手碾叶成碎片。
足干含水分在5%以下,手碾茶成粉末2.二次干燥烘二青水分在20~25%,手握茶有触手感。
辉锅水分在5%一下,手碾茶成粉末。
毛茶起锅后,应立即摊凉散热,即行密闭贮藏,以防止茶叶吸湿回潮,影响茶叶品质。
烘青绿茶初制:烘青绿茶杀青与炒青绿茶无异,但烘青绿茶要求耐泡、保毫、条索完整,因此,揉捻程度要比炒青绿茶轻些。
为了保证条索完整又紧结,揉捻中最好采用筛分复揉,尤其是老嫰混杂叶效果更加显著。
干燥方法采用烘焙方法,分毛火和足火。
1.人工烘焙打毛火采用高温快速薄摊烘干法,采用工具一般为焙笼,方法与上述炒青绿茶手工干燥方法相同。
打足火采用低温慢烘,温度掌握由70~80℃逐渐下降到60℃左右。
每笼摊叶4~5斤,每隔5~8分钟翻焙一次,待手碾茶叶成粉末状,即可下烘。
2.机器烘干常用手拉百页式烘干机和自动烘干机两种采用手拉百页式烘干机干燥,方法同上述炒青绿茶的烘二青。
采用自动烘干机,茶坯由输送带自动送入烘箱,每分钟上叶6~8斤,摊叶厚度掌握在1~1.5厘米,烘焙时间快速约10分钟,中速约15分钟,慢速约20分钟,生产上一般采用快速或中速。
打毛火风温可高些,110~120℃,烘至8成干,茶条有刺手感,水分20%左右。
毛火后的茶坯要及时摊凉,烘箱地步的脚茶应经常清理,分开摊放。
打足火时,温度要较打毛火时低,一般80~90℃适宜打中速或慢速。
毛茶含水分在5%以下,手捏成粉末状,足火后的毛茶要摊精品文库凉后才入库贮藏。
绿茶生产工艺流程图带“★”号的工序为关键质量控制点1、鲜叶验收技术要求:根据级别进行筛选,特级(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二级(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三级(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四级(一芽三叶)验收时发现不符合相应级别的鲜叶退回采摘工重新剔选。
2、杀青设备:6CST-50、6CSF-80型滚筒杀青机技术参数:杀青量:50~75kg/h时间:1~2min220~230℃。
3、烘干提香设备:6CTH-3.0提香机。
技术参数:投料量:0.5~2.5kg/次温度:120~130℃时间:10~15min。
4、分级筛选、预包装、入库设备:1000-Ⅱ连续式油墨印码封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