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
《七律·到韶山》语文教案范文
《七律·到韶山》语文教案范文《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赞扬了人民革命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知识链接背景韶山在湖南省湘潭,是作者的故乡。
1927年1月,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_时曾回到韶山。
三个月以后,蒋介石等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当时韶山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拿着枪和梭镖,准备配合其他农民武装力量进攻长沙。
后来反动军队大举进攻韶山,农民自卫军在英勇抵抗后失败。
作者在1959年6月25日至27日重返韶山,离1927年已经32年多。
久别回乡,且又是老大还家,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
而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万中国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
这首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着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
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影响100人之一。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边出示图片,边谈话:有这样一个人,他17岁离开家乡,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七律 到韶山》长春版
毛泽东的文学创作主要表现在诗词方面,毛泽东的诗词是怀着激情,按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浪淘沙·北戴河》等。
写作背景
1911年,毛泽东第一次走出故乡韶山到长沙求学。临行时他还改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1959年,毛泽东回到久违的故乡,又写了一首诗抒发情怀,此时他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久别回乡,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我国亿万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这首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出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搜集作者相关的诗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七律到韶山
红旗
黑手
新天心理变化
稻菽
夕烟
教学反思
4.感知课文:
(1)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韶咒牺
(2)我能写好“咒、霸、牺”三个字,理解字义组词。
5.结合工具书给课文重点词作注释。
戟:古代兵器,把矛和戈结合于一体,具有刺击和钩杀双重功能。
黑手:反革命的血腥魔掌。
霸主:指蒋介石。
菽:豆类的总称。
6.思考探究:
(1)思考与交流:
A 作者回到故园,想起了当年的哪些情景?看到了今天的哪些变化?请你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七律到韶山导学案
1分钟
检查学案
了解情况
教师检查各小组导学案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存在哪些疑惑。
2分钟
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
一情境导入
二听朗诵,感知诗句内容,指导朗读。
三小组内自学古诗,理解重点词,了解古诗大意。
四组织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诗的大意。
15分钟
教师讲解、点拨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在学生共性疑难上进行指导,是学生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写法及思想感情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
《七律到韶山》教案
备课人
张凤云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班
课题名称
七律到韶山
课型
讲读课文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环节
内容
时间
分配
引课
组织教学
1韶山简介。2.介绍《到韶山》的写作背景和作者。
从而引出新课,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分钟
交代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2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3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3.阅读12页——《为革命献身的亲人》
四、
达标
检测
1默写古诗。
2诗的第二句是一句很好的对联,找出红旗对()卷起对()农奴戟对()
教 案 设 计七律到韶山
(6)学生汇报看到的画面,再谈“喜”与“咒”的对比。
三.精讲点拨,总结提升
1.从字里行间,你感悟到了什么?
2.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拓展延伸,推荐名篇
1.齐读《七律.长征》
2.说一说感悟。
3.推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
五.作业:
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七律.到韶山
想 咒 昔
回故园 继往开来 前赴后继
教案设计
学科
语文
授课内容
《七律.到韶山》第二课时
教师
张桂香
授课班级
六年二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品读、感悟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朗读中体会心中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诗句,体会心中的壮志豪情以及对中国人民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颂 谈话法
课前准备
幻灯片 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情景导入
1.播放《东方红》
2.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二.自学导学,交流总结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诗歌,想一想:诗人回到韶山后的心情怎样?他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抓住重点词语把你的体会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1)抓住重点词语“咒”感悟作者的情感。
(2)引导想一想诗人阔别家乡的三十二年可能发生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播放幻灯片,让学生了解三十二年的革命史。
(3)说一说诗人想到了什么?把相应的诗句读一读。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
(4)学习对比写法, 红旗——黑手
(5)重点感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让学生在读中悟请,在读中升华情感。”
用《七律·到韶山》教学阅读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本篇教案以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作为阅读材料,旨在通过文学欣赏来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教案分为三个部分:热身、阅读和题目。
一、热身在开始阅读之前,先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热身活动。
可以先让学生们阅读一些简单的课文或文章,找出其中的难词或短语,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这有助于学生们激活词汇储备和扩展词汇量。
二、阅读教师先向学生们简单介绍《七律·到韶山》的背景,并解释一些生僻字和词语。
让学生朗读一遍诗歌。
学生可以感受毛泽东在写作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他对祖国人民的深深爱意和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充满信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七律·到韶山》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情感和思想?3.你是否有类似的情感和思想?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三、题目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有趣的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的欣赏:1.通过朗读这首诗,你能感受到什么情感?2.“人民日报”为了表彰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卓越贡献,于1945年公布了题为《全国人民爱戴毛主席序》的一篇文章。
你认为这篇文章怎样评价了毛泽东?3.你认为毛泽东的哪些思想和观点对当今社会和国家发展有启示和指导意义?为什么?通过这些题目的讨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毛泽东的思想和创作意图,并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通过本次阅读,学生们对《七律·到韶山》一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对毛泽东的思想和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他们也提高了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这样的语文教学让学生更加有趣的学习知识,也更能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先辈的辉煌。
2021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七律·到韶山》教学课件
课堂练习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在阔别〔 〕年后又回到故土,感慨时间流逝 如此之快。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
2、“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红旗〞对〔 〕,“卷起〞对〔 〕, “高悬〞对〔 〕。
3、这首诗的作者是〔 〕,你还知道他写诗有〔 〕 、〔 〕、〔 〕。
课文讲解
主旨
诗词的主旨句是哪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两句诗饱含着作者对烈士们的深切思念,充 分肯定了先烈们献身精神的伟大意义。此外,这两 句诗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教育和启迪着当代 人:新中国是无数的先烈和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 它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离别的时间长,时光已不在以及对家乡人 民的思念。
在阔别家乡的这段光阴中或许发生了一些 什么事情,让诗人发出了无限感慨呢?
亲人逝去、时间一去不复返、哀伤32年前 牺牲的那些人们……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课文讲解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二〕学习三四句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堂小结
同学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不是一代人的英勇拼 搏,而是中华儿女代代传承的结果。作为革命的后 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历史的红色之旅完 毕了,但未来的红色之旅却才刚刚开场,我们要把 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 民族全面复兴的永久动力。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布置作业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初读课文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能够把这首读通、读准。 思考:诗人营造出来的意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可以这样说: 我从_______中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意境∕情感〕 ,所以我觉得朗读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奏∕语调∕轻 重音等〕。
长春版《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二
长春版《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二长春版《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熟悉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理解诗意。
2、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1、韶山是一块山明水秀的地方,始终到近代它都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伟人***就是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1993年12月20日,主席的铜像被运输到韶山,***主席给铜像揭幕时,红绸缓缓飘下时,奇迹消失了!天空竟消失日月共明,满山的杜鹃花也竞香开放。
这表明毛主席的光辉与日月争辉。
2、乘势导入:同学们,看到这幅图景你心里是何感受?假如你在这样的情景中会是什么心情?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去看看毛主席的这首到韶山写了什么。
二、同学自由读诗,初步感知诗意。
(1)把诗读得正确、流利。
(2)结全自己的课前预习,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诗,品尝探究长春版《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二1、学习题目和前两句诗。
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
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
(1)读诗句:范读、个别自读。
(2)画诞生字,小组讨论学字的方法。
(3)汇报并学习生字。
(4)解释这两句诗的大意,并指导朗读。
2、学习后两句诗。
(1)指名读诗。
(2)指生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指导朗读。
四、指导读,引起共鸣在写诗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哪句诗是说诗人当时的心情的?怎样读才能读出的感情?反复诵读一下,再齐读此诗。
五、课堂练习作业收集一些关于革命气概的诗句。
板书设计:七律到韶山***日月换新天翻身求解放(豪情与壮志)。
七律 到韶山
(小组读、学生齐读“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颈联:首先,它概括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精神。此外,这两句诗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教育和启迪着当代人:新中国是无数的先烈和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它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
教学反思
教案检查要求:
1、按规定时间上交,不空项得10分。
3、目标明确具体、重难点突出,会有相应10分,8分,6分的赋分。
4、教学环节完整,条理清晰,教学设计意图要明显,流程详细,根据不同的水平给予不同的赋分。
5、反思不要写空话要有实效,针对性强。
师:此联中,因为有了什么渲染诗人描绘出来的的场面更增添了革命者们的豪情壮志?(无数人们的牺牲)是否所有死去的人的都称之为牺牲?(二者虽结局是一样,但牺牲是为革命事业、为正义战争还战,是为了韶山、乃至中国革命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毛泽东曾说:“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无数的革命者们面对血染成的红河,他们没有被吓倒。由此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出怎么样的革命精神?(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多壮志,敢教日向换新天。”)
教 学 过 程
四、深入意境,体会情感
师:仅一个“咒”字噙满了多少热爱,多少思念,多少沉痛的感慨。诗人为此(为流逝的漫长光阴)而诅咒岁月的流逝,他在痛叹光阴不在,痛叹整整32年见不到故乡的面容,他要强调他对故乡的强烈情感。
(学生齐读、指名读“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颔联:紧接上联,不但诗化、形象地概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民武装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也象征全国军民与蒋介石的斗争。
2、悟情:
诗词的主旨句是哪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七律
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七律·到韶山》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识“韶、咒、牺”三个生字,会写“咒、霸、牺”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4、培养学生学法指导下的自学能力。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古诗教学六步法,能熟练运用古诗教学六步法自学古诗,所以本课重点放在放手学生自学上。
3重点难点
1、按照古诗学习六步法每一步要求朗读古诗。
2、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
3、赏析古诗,感受这首还乡诗与众不同的基调。
4、体会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感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预习
1、古诗学习六步法的内容是什么?
2、运用学法完成下列预习任务
(1)、注意“咒、霸、牺”字的书写及“教、重、卷、为”的读音。
(2)、画出朗读这首诗时正确的节奏及韵脚的重读。
(3)、介绍诗的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理解重点词义;根据注释及工具书来理解诗意。
(4)、体会作者的情感
(5)、欣赏评价
(6)、熟练背诵。
2【导入】铺垫导入,引生入境。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教案
《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七律·到韶山》是毛主席的一首诗词。
这首诗写得大喜大悲,气势宏大豪放。
全诗以人民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
在内容上可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
它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的昔与今对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
【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理解诗意。
2.通过朗读、背诵的学习方式加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收集资源、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边出示图片,边谈话:有这样一个人,他17岁离开家乡,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的诗句表达自己雄心壮志。
他脚步匆匆,四处寻觅,肩负使命的人,总不免五味遍尝,一路艰辛的他,终于走出一个别样的人生风色,走出了辽阔的一片天地。
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说说他是谁,导入新课。
2.对,他就是毛主席,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毛泽东,学习他的诗篇《七律·到韶山》。
3.播放课件。
教师讲解《七律.到韶山》七律是诗的一种体裁,到韶山是诗名。
4.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七律·到韶山》教案
《七律·到韶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意义。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对诗句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不仅领导了革命战争,缔造了新中国,而且还写出了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千古绝唱。
《七律·到韶山》就是其中的一首,是一首赞美故乡韶山的抒情诗,也是缅怀革命先驱毛泽东的革命史诗。
(二)配乐朗读,学生自学生字词,读通诗句。
(三)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
注意读准“湘赣”等词的韵母,注意区别“拂”与“佛”、“临”与“监”等形近字的写法。
2.解释词语:湘赣、拂拭、湘赣边区。
(四)结合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1.提问:结合课前阅读提示,说说本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回到故乡湖南湘潭,重游韶山,无限感慨地回顾自己的革命历程。
2.提问:“别梦依稀咒逝川”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作者咒的是什么?为什么咒?这句诗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讨论明确: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告别梦境中我诅咒那流逝的江水。
作者诅咒从前那阶级社会和旧的生活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梦醒后而仍感到无限怅惘与怀念,因此诗人用“咒”这个词。
从这首诗整体上看,首联由“到韶山”和“咒逝川”两个颇为费解的警句领起,已经给全诗安上了怀念往事的情思。
下面几联或写当年革命斗争历史,或写今日亲睹亲历的事实,或写韶山的巨变,或抒发自己的情怀,都是对往事回忆的一个方面来说的,这就为追忆,而不是对已逝岁月的全部“咒骂”。
首联“领起”,不仅统领全篇,而且立下一条清晰的抒情线索。
对全诗思想内容做简要分析:第一联追忆往昔的艰苦斗争,通过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歌颂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一代一代的老英雄和新人物也正如毛主席所赞美的黄继光一样,在革命的烈火中身先士卒,英勇斗争,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联歌颂毛主席带领人民群众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七律 到韶山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师: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字眼是哪个?(咒)这表现出来诗人怎样的情思?边讲边板书:咒:哀叹。(在这里用来表示对岁月如流的怅恨。“咒”字是对时间流逝之快的感叹,这个动词炼得极好,十分新颖)在朗读过程中,这份近似痛叹、哀伤的情感来源于什么?(离别的时间长,时光已不在以及对家乡人民的思念。)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能够把这首读通、读准。(让学生自由地读3分钟)学生自由指出有疑问的字词,合作交流。
2、听朗诵,感知诗句内容,指导朗读:
听读之时,思考:诗人营造出来的意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可以这样说:
我从_______中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意境∕情感),所以我觉得朗读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奏∕语调∕轻重音等)。
5、反思不要写空话要有实效,针对性强。
6、整体排版美观,正文5号字宋体填写,行间距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密,如果一页不够,可以另加一页。教案杜绝从网上下载。
师:在阔别家乡的这段光阴中或许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让诗人发出了无限感叹呢?
教学反思
教案检查要求:
1、按规定时间上交得10分,晚交得8分,多次催促才交得6分。
2、项目填写齐全,不空项得10分。
3、目标明确具体、重难点突出,会有相应10分,8分,6分的赋分。
4、教学环节完整,条理清晰,教学设计意图要明显,流程详细,根据不同的水平给予不同的赋分。
六_____年级___语文__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七律到韶山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源自掌握重点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三篇《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赞扬了人民革命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知识链接背景韶山在湖南省湘潭,是作者的故乡。
1927年1月,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动时曾回到韶山。
三个月以后,蒋介石等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当时韶山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拿着枪和梭镖,准备配合其他农民武装力量进攻长沙。
后来反动军队大举进攻韶山,农民自卫军在英勇抵抗后失败。
作者在1959年6月25日至27日重返韶山,离1927年已经32年多。
久别回乡,且又是老大还家,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
而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万中国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
这首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着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
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影响100人之一。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边出示图片,边谈话:有这样一个人,他17岁离开家乡,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七律 到韶山》教学课件(新版)
指导:背诵这首诗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诗歌的重点词语,如“红旗、黑手、卷起、高 悬”等来帮助记忆。
思考与交流。
1.作者回到故园,想起了当年的哪些情景? 看到了今天的哪些变化?请你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烟”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赞颂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 革命精神和豪迈气概。
说一说:作者回到故乡,想起了当年的哪些情 景?看到了今天的哪些变化?
想到的情景是“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 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看到 的变化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板书设计
七 律 到 韶 山
别梦 故园 红旗
壮志
概述回忆 黑手
新天
具体追溯
回忆过去 讴歌现实
喜看
遍地——现实
拓展延伸
毛泽东的名言
1.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 太久,只争朝夕。 2.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3.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 为的。
课后习题 朗读、背诵。
第七八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句子品析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喜”字和首句中“咒”字 形成鲜明的对比。 “遍地英雄”是昔日农奴的 后代,也是革命者的后代。 毛泽东看到革命事业兴 旺发达,后继有人,感到无 比激动。
诗句释义: 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
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
暮色中收工归来。
思 考 从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有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
春长春版语文六下《七律·到韶山》课件
诗歌·艺术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七 律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到
为有牺牲多壮志,
韶
敢教日月换新天。
山
喜看稻菽千重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遍地英雄下夕烟
•
• 1911年,毛泽东第一次走出故乡韶山到长
写 沙求学。临行时他还改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 作 己的雄心壮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 背 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 景 山。”这一年他只有十七岁。
• 1959年,毛泽东回到久违的故乡,又写了 一首诗抒发·情怀,此时他已是六十六岁的 老人了。久别回乡,且有是老大还家,人世 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 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 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
七 律 到韶山 毛泽东 1959年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教学设计】《七律·到韶山》(长春版)
《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育才学校陈海莲老师《七律·到韶山》是毛主席的一首诗词。
这首诗写得大喜大悲,气势宏大豪放。
全诗以人民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
在内容上可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
它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的昔与今对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
【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理解诗意。
2.通过朗读、背诵的学习方式加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收集资源、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边出示图片,边谈话:有这样一个人,他17岁离开家乡,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的诗句表达自己雄心壮志。
他脚步匆匆,四处寻觅,肩负使命的人,总不免五味遍尝,一路艰辛的他,终于走出一个别样的人生风色,走出了辽阔的一片天地。
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说说他是谁,导入新课。
2.对,他就是毛主席,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毛泽东,学习他的诗篇《七律·到韶山》。
3.播放课件。
教师讲解《七律.到韶山》七律是诗的一种体裁,到韶山是诗名。
4.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长春版《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
长春版《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读中感悟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背景,检查预习,落实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教学过程:一、出示韶山图片,情景引入。
二、解题,走近作者。
学生介绍写诗的背景,以及有关韶山和作者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读通古诗,做到正确流利。
2、基础知识:(1)正音字:川(chuān)戟(jǐ)菽(shū)(2)区别字:咒()皱()霸()靶()3、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范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诗)四、小组内自学古诗,理解重点词,了解古诗大意。
五、组织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诗的大意。
1、理解重点词:菽:豆类的总称。
牺牲: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2、参考:【译诗】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一、迁移引入。
二、默读诗,细细感悟,作者回到故园,想起了当年的哪些情景?看到了今天的哪些变化?结合具体诗句理解。
三、师生交流。
四、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读出作者表达的情感 4、背诵古诗。
五、升华总结。
《七律·到韶山》语文教案范文
《七律·到韶山》语文教案范文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经典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知识链接背景韶山在湖南省湘潭,是作者的故乡。
1927年1月,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_时曾回到韶山。
三个月以后,蒋介石等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当时韶山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拿着枪和梭镖,准备配合其他农民武装力量进攻长沙。
后来反动军队大举进攻韶山,农民自卫军在英勇抵抗后失败。
作者在1959年6月25日至27日重返韶山,离1927年已经32年多。
久别回乡,且又是老大还家,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
而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万中国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
这首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着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
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影响100人之一。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边出示图片,边谈话:有这样一个人,他17岁离开家乡,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的诗句表达自己雄心壮志。
他脚步匆匆,四处寻觅,肩负使命的人,总不免五味遍尝,一路艰辛的他,终于走出一个别样的人生风色,走出了辽阔的一片天地。
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说说他是谁,导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版《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读中感悟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背景,检查预习,落实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教学过程:
一、出示韶山图片,情景引入。
二、解题,走近作者。
学生介绍写诗的背景,以及有关韶山和作者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读通古诗,做到正确流利。
2、基础知识:(1)正音字:川(chuān)戟(jǐ)菽(shū)(2)区别字:咒()皱()霸()靶()3、多
种形式朗读古诗。
(范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诗)四、小组内自学古诗,理解重点词,了解古诗大意。
五、组织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诗的大意。
1、理解重点词:菽:豆类的总称。
牺牲: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2、参考:【译诗】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一、迁移引入。
二、默读诗,细细感悟,作者回到故园,想起了当年的哪些情景?看到了今天的哪些变化?结合具体诗句理解。
三、师生交流。
四、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读出作者表达的情感4、背诵古诗。
五、升华总结。
六、作业:1.默写古诗。
2.查找毛泽东的诗词,进行积累。
板书设计:回韶山七律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概述回忆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具体追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回到现实讴歌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