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1-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12)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12)](https://img.taocdn.com/s3/m/8c32c402312b3169a551a447.png)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能准确的测定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意识到保护心脏的重要性以及坚持锻炼有益于心脏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组织学生围绕认识心脏展开研讨活动。
难点:指导学生探究心脏的功能三、教学对象分析心脏,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身体器官之一,它的有规律的跳动是一个健康生命的重要特征,可以说心跳会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
或许是太自然了,以至于很少有学生去关注心跳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知识。
孩子们对心脏也并非是一无所知,本课通过搭建介绍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多媒体平台,为他们提供了富有条理性的知识体系,让视频、图片等资料帮助孩子们将零散的点滴知识加以梳理,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本课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媒体包括:1、新闻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片《心脏和血液循环》相关片段:将身体内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
3、相关图片:使心脏等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4、文字资料:具有一定条理性的资料使学生零散的知识得到梳理,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微信新闻图片,引出了本课的主题,也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1、出示图片2、看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3、学生讨论、交流4、看来心脏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心脏的知识。
二、认识心脏1、你知道心脏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吗?2、请同学们把你的手放在你的心脏的位置。
让老师看一下,别动哦!(出示图片)3、教师小结:其实心脏位于左胸部,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你找对了吗?4、那么心脏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你觉得它长的像什么?(出示模型)5、我们的心脏有多大呢?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握紧,你的心脏差不多就有这么大。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bbec763169a4517623a347.png)
课题:心脏和血液循环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会利用模型和模拟实验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科学知识1. 知道心脏的形态。
2. 知道心脏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
2. 通过模拟实验感受心脏推动血液的过程,学会用模拟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方式。
难点:了解心脏如何推动血液单向流动。
三、教学准备演示材料:课件、脚踩式打气筒、水槽分组材料:脚踩式打气筒、水槽、气球、矿泉水瓶、吹风球模拟实验材料:心脏头饰、血液头饰、血管头饰四、课时安排:共 2课时第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听心跳,了解心脏的跳动。
(二)利用材料,设计实验,模拟心跳。
1. 先用手比,模拟心跳。
2. 利用材料,模拟心跳。
3. 学生观察实验,小结汇报心跳的方式。
(板书:收缩与舒张)(三)设计实验探究心脏跳动的秘密。
1. 学生质疑心脏跳动的原因,教师汇总问题,得出本课研究重点:心脏跳动在做什么?2. 利用之前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心跳的作用。
3. 学生汇报,小结心跳的作用在于推动血液流动。
(板书:推动血液流动)4. 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小结心脏推动的血液是同一个口进出血液,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引导认识心脏的结构。
5. 出示茶水球,让学生再次设计实验探究心脏的结构。
6. 出示打气筒,帮助学生认识心脏的结构,引导学生小结心脏收缩舒张推动血液流动,方向是单向的。
(板书:单向)7. 出示心脏结构图,再次认识心脏的结构,巩固新知。
(四)拓展活动,角色扮演,模拟心跳推动血液流动。
(五)拓展延伸1. 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流动?血液流动有什么作用?我们下节课继续来研究。
2. 总结:本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板书:心脏)六、板书设计心脏心跳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流动单向心脏怎么跳动——手比模拟心脏跳动——塑料瓶、气球、吹气球——组合模拟跳动,强调观察捏一下压下去松开后,变大变小,涨大缩小(板书),汇总汇报归纳心跳的方式——总结收缩变小舒张变大心脏跳动在做什么(提问差不多就够了,归结到一点都是在问心脏跳动在做什么?)——推动血液流动——塑料瓶、气球、吹气球、水槽心脏跳动怎样推动血液流动——小结之前实验,通过刚才的模拟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血液都是从一个口出去一个口进来,板书一口一进一出,引导看图还是用质疑的,让学生思考当只有一个口进出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引导学生推测心脏有两个口,再出示茶水球,师说现在老师给你们带有两个口的茶水球,你们会做吗?——第一次捏会同时进出,让学生质疑对吗?合理吗?怎么改,第二次堵住一边让水进入,师强调堵住一边水进去了,那如果……让学生说堵住另一边后再松开让水从另一边出去——第三次追问,如果不用手来堵住水管,你能做到单向的推动血液流动吗?——出示脚踩打气筒,示范操作——第四次追问血液是不是被心脏推动流出去了,那血液去了哪里呢?最后又会到哪里去了呢?(留着下节课再研究)——茶水球、脚踩打气筒、水槽、托盘(一)听心跳,了解心脏的跳动。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dd60bc284ac850ad024232.png)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科学》五上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第三课。
是在学习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也是本单元的结束课和总结课,将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身体。
这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认识了人体的肺等呼吸器官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的血液循环及其意义。
来认识人体的心脏、心跳;心脏的功能及血液循环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这课分为以下几部分(一) 认识心脏和心跳心脏的构造是复杂的,如果是深入的去认识和了解心脏的构造,即使是成人,也不一定能完全弄明白的。
所以在设计时就是去繁就简,仅仅让学生了解心脏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来认识心脏。
通过把拳头反复握紧、松开来模拟心跳,借助这个简单而有效的模拟活动,让学生把手上的感觉迁移到思维上,认识到心脏是由肌肉组成的,从而很容易理解心跳其实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一次心跳。
(二)认识心脏跳动的作用在学生充分讨论“为什么心脏要不停的跳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做反复挤压空塑料瓶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血液通过心脏的收缩、舒张而不停的在全身流动,进而引出脉搏这个概念。
然后指导学生去测量自己1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次数,测量脉搏和心跳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测量,记录数据,然后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一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相同的。
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1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相同的呢?”进而出示人体血管分布图,认识“脉”就是我们人体的血管,是心脏的调动,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我们感觉的脉搏。
(三)了解血液循环及其意义。
提出“血液为什么要不停的循环”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汇报,在学生回到的基础上,再去看视频资料。
以直观而形象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深切的认识血液循环系统。
(四)保护心脏在做心跳模拟实验的时候,有学生就说了模拟了20次,就觉得手很累,很酸。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7)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7)](https://img.taocdn.com/s3/m/6a0c65ab7c1cfad6185fa747.png)
3.心脏和血液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合理运动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心脏。
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
三.教学过程(一)认识心脏和心跳1.活动导入:请大家回家测量的心跳,一分钟几次?(板书在黑板边上)(铺垫)2.板题,讨论:什么叫循环?3.比赛:找出一处有血管的地方。
(比赛,能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在了解血管的基础上探索心脏,把血管和心脏有机联系起来。
这样做比教材中先介绍心脏再让学生认识血管更自然)4.讲解:血管遍布全身5.启发思考:血管里有什么?血液是静止的还是流动的,为什么这么认为?6.讨论猜测:是什么力量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动?7.讲解:心脏像个泵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不停的在血管中流动。
8.了解心脏的位置及形状。
(用手摸一摸,心脏在哪里;出示模型,认识心脏像个桃子,大小如自己的拳头)9.认识心跳。
(一手摸心跳感知,一手握拳,根据心脏跳动的节奏握紧、松开,联想心脏的跳动)(二)认识心跳的作用1. 心脏不停的跳动和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测)我们来研究一下。
2.指导实验:利用在水中挤压滴管来模拟心脏跳动。
要求:边操作边体会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并说理由。
3.课件演示:心跳和血液循环的关系。
(采用多媒体展示)4.找一找,在身体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手腕和颈脉搏位置仔细辅导)5.测量一分钟的脉搏次数,看看能发现什么?(细致指导脉搏的位置和测量方法,发现脉搏和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三)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1.看课件,讲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采用多媒体展示)2.讨论:为什么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四)保护心脏1.讲述:心脏是如此重要,如果这个泵出现毛病,那么人的生命就岌岌可危了,全世界每年由于心脏和血管出现问题而死亡的有167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9.2%。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7bf4c3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1.png)
3.心脏和血液循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会利用图片来研究心脏的功能,能准确的测定自己的脉搏。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
3.体会到利用图片和实验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4.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教学重点】测量心跳与脉搏并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路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瓶子、水槽、水、血液循环图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一课(教师贴板书)。
上节课,我们一起见识了心脏的外形、内部构造和特有的运动方式(贴出板书),请你说出它内部四个空腔的名称。
2.根据学生发言贴板书: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二、小组预测富含氧气的血液到达某处肌肉的循环路线(材料:预测学习单)1.教师出示白色预测学习单:介绍白色预测学习单,这是心脏、肺,这是腿部的一块肌肉。
2.提出任务:首先人人思考——在肺部,血液获得了丰富的氧气后将如何到达腿部这块肌肉,到达腿部后又将流向哪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白色记录单上画出你们小组认可的流动路线和方向。
3.巡视问题:遇到什么困难?血液流动时是否有固定的方向?沿途经过哪些地方?收两个有代表性的小组预测,通过投影,请学生介绍,然后调查相似预测的小组。
4.汇总各种可能的情况,开放的与封闭的;循环与不循环(有方向和无方向的);单循环和双循环。
三、认识血液是在封闭的管道内流动的(材:演示)1.谈话:先来认识要不要封闭。
询问封闭的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什么?2.演示:这里有一个不封闭的装置,瓶子就相当于心脏。
打开阀门后,仔细观察模拟血液流到哪里去了?能否流回瓶子?3.学生分享观察结果。
4.小结并进一步质疑:你们的意是要有一个环形装置,血液能出能进,是不是?这个装置行不行,哪个部分类似心脏?怎么个行法?(轻轻挤压囊时,血液会怎样流动)5.学生分组实验并分享观察结果,轻轻挤压封闭的点滴装置,能否使模拟血液沿固定方向循环流动?血液出去又回来了1不能到另一侧。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44302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f.png)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人体健康模块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篇章。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片、图表和实验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3.掌握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组成和功能;4.建立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综合认识。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2.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探究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关心健康、学习科学的意识和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组成和功能;2.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1.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2.建立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综合认识。
四、教学策略1.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探究的方式理解和掌握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探究和创新能力。
2. 情景式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情境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合作式教学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课文《心脏和血液循环》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情景体验(15分钟)让学生参加一个情境模拟,如扮演血液和血管,在教室中模拟血液循环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
3. 观察实验(20分钟)教师将一只小动物心脏和血管的模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对心脏和血管的认识和理解。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1)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77bd4132650e52ea5418982f.png)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孙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讲的心脏与血液循环属于生命世界这一领域。
本单元前两课已经研究了呼吸与心跳之间的关联关系,呼吸和肺之间的关系,本课重点研究血液循环系统,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在全身不停的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带给身体各部分所需的氧气和养料,带回二氧化碳和废料,明白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知道其循环不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有规则的搏动,进而认识到保护心脏的重要性和心脏保健的常识。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还不是很好,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路径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部分潜能生对科学知识无学习兴趣,不愿意探究,探究能力差,也缺乏合作意识,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其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测量心跳与脉搏并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知道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2.难点:了解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路径。
五、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教师出示“胸中有个大桃子,拳头大小差不离;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
”的谜语,请学生猜,从而引出课题。
(二)心脏的认识师:从上面的谜语中你获得哪些关于心脏的信息?(结合人体中心脏图片)预设生:心脏位于人体胸腔内,两肺之间。
略偏左,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三)心跳的作用1.提问:心脏是怎么跳动的?2.生用握紧放松拳头的方法模拟心脏的跳动。
3.总结: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4.提问:心脏不断跳动在干什么?5.生进行模拟活动二: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完成习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6)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6)](https://img.taocdn.com/s3/m/2110aa3410a6f524cdbf8522.png)
3、心脏和血液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道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及其形态和功能。
2、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
3、会利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4、教给学生保护心脏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心脏健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心脏。
难点:认识心脏和血液循环的作用。
三、教学媒体及教具准备PPT课件、心脏模型、小橡皮球、水槽、计时器或秒表、空塑料瓶、听诊器红墨水四、教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心脏1、导入: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上一堂科学课,老师心情特别激动,你们呢?老师现在心跳加速,你们能听到老师的心跳声音吗?那你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音吗?2、怎么样能听到自己或别人的心跳声音?(生:听诊器)老师手中有一个听诊器,你在哪里见过它?我们用听诊器听心跳时,要找准心脏的位置,你的心脏在哪儿呢?你知道准确位置吗?生回答后出示课件人体心脏图,师讲解:心脏位于左胸部,在胸骨后面,肋骨内侧。
3、同学们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出示心脏模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谁来说说?教师总结:心脏是由肌肉构成,心脏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约占人体重量的0.5%。
出示课件:心脏分四个腔室,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活动二、感受心脏的跳动1、同学们,我们的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生试着回答。
2、看来同学们对心跳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但这还不够。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模拟实验,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心跳。
师演示并讲解:观察老师手中的皮球,我用力握紧,然后松开,皮球变化的这个过程就可以想象成心跳的过程。
请同学们体验这个过程并互相交流一下。
3、我们也可以用拳头握紧和松开来模拟心跳,请同学们连续做这个动作,仔细体会手的变化过程。
4、通过这两组模拟实验,谁来说说,心跳到底是什么?生答5、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心跳就是心脏收缩与舒张,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6我们可以用听诊器听听我们的心跳的声音,你会用听诊器吗?教师边演示边讲解:使用听诊器听心跳的时候,要将听诊器耳塞套在耳朵里,然后再将听诊器诊头贴近胸部心脏的位置,这个时候,你就能清楚地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注意不要让听诊头膜片受到重压划伤。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3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3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79712c84868762caaed5a0.png)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4.3心脏和血液循环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重 点
难 点
认识心脏。
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2)讲述: 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血液经过流动,把氧气和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二氧化碳和废物通过排泄器官输出。
(3)提问:我们在学第 1 课时就通过数据发现,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讨论、汇报。(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
学生试着回答。
(2)讲述:大家回答的都不是很准确,让我们通过心脏模型来认识心脏。(出示模型)心脏共分为 4 个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上面还布满了各种血管,它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3)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让我们来观看有关心跳的录像。你觉得心跳是什么?
2 、认识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1)讲述: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实验来看一看。
(2)演示实验 1 ,反复挤压塑料瓶,你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水被挤压到另一个瓶子里了)
(3)提问: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运输到哪里去了?(全身)
学生汇报
分组实验交流
学生汇报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d65009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7.png)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
思
一、教案
教学内容:《心脏和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体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的作用。
2. 知道心脏是一种肌肉,能够在身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3. 知道血液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作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时的内容,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体需要心脏和血液循环?
3. 演示实验:老师展示心脏和人体循环的图像,让学生观看并回答一些问题,如:心脏可以跳动多久?血液循环的路径是什么?
4. 分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用自己的简单话语阐述心脏和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
5. 配合动画:与小组讨论后,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动画来表现他们的理解。
6. 展示、讨论: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动画并进行讨论,让每个小组反思其他小组设计的动画,并且从中学习。
7. 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通过提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结合展示、讨论和动画来进行教学,更加生动,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但是,在教学设计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在课堂中有一些学生不仅仅是被引导着,
而是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探究。
我们教师需要适度地在教学中做指导,并且与学
生进行讨论,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点。
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注意课堂学习的安排,使每一份资料可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教案中分组讨论和配合动画的时间分配略微过短,下次可以考虑更为具体地掌握时间分配问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2)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6dfff86cbe1e650e53ea992f.png)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教材分析:《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里的一课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有:一、主要解决“心跳是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和了解心脏的跳动。
二、主要解决“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在干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的功能。
三、讨论血液为什么要不停地流动,即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由于认识对象处于人体内部,认识起来增加了难度,所以,本课教学应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顺序,借助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等手段来认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借助模型、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本来无法直接看到的事物。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有一定了解,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呼吸次数、心跳速度以及呼吸和心跳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心脏的构造、血液是如何循环的、脉搏和心跳有什么规律、心脏和血液循环各自又有什么作用,它们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等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
尤其是对心脏与血液循环这一过程,无法获得客观的感受。
三、预期目标:1、通过观察鸡心,借助模型换水器,知道心脏的位置、大小、形状、结构及功能。
2、借助自制教具“心脏和血液循环”模型,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3、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心脏的位置、大小、形状、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五、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换水器、水桶、鸡心、一次性手套、听诊器等。
教师准备:自制教具、心脏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一、聚焦话题,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放一段录音,大家认真听听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心跳声。
)2.交流:那你们知道心脏为什么要不停的跳动吗?3.总结:没错,心脏的跳动是我们生命存在的特征,但它是如何工作的?有什么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
(板书:心脏和血液循环)二、认识心脏,了解心跳1.了解心脏的位置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心脏在哪吗?你可以用手在自己身上找一找。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3 心脏和血液循环》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3 心脏和血液循环》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df43844b35eefdc8d333b5.png)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材分析人为什么有心跳呢?心脏的跳动跟血液循环又有什么关系呢?要解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探究心脏的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身的生理现象,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和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
2.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科学知识1、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认识血液循环及其作用。
3、能准确的测定自己的脉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难点: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常识解答,导入新课 1、感受心脏的跳动教师:同学们,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并将感受到的现象在交流中分享。
) 2、教师引入本节内容,并板书课题:心脏和血液循环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一)认识心脏 1、教师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们思考过吗?(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试着回答)下面,我们利用心脏模型一起来认识心脏。
(出示心脏模型,请学生仔细观察)提问:现在,你能说说心脏的形状像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心脏的形状近似一颗桃子,这颗桃子的尖端称作心尖,如把手掌放在左侧乳头附近,可以清楚地触到心脏的搏动。
心脏重约300克,约占人体重量的0.5%,其大小相当于人的拳头。
2、教师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实验:反复的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20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4)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4)](https://img.taocdn.com/s3/m/cfe49a2252ea551811a68722.png)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与《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共同组成了《呼吸和血液循环》这一单元。
这是学生认识心跳和呼吸、认识自己身体、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
课时安排:1课时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解决“心跳是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和了解心脏的跳动。
第二部分,主要解决“心脏不停的跳动是在干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的功能。
第三部分,讨论血液为什么要不停地流动,即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第四部分: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心脏,即进行保护心脏的教育。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及教学策略抽象的人体内部结构,会阻碍学生对于概念的理会和知识的建构;拟以具象的模型和情境演绎,体验“看得见的过程”、纠偏学生“前概念”。
“解释和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训练暗贯全课,作足“一英里深”文章,内化学生科学素养。
(如:通过观察相关现象,解释浸在水中的塑料瓶里的水的变化,迁移到解释“心脏在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的‘泵’的功能”)三、教学目标1、了解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功能。
2、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3、了解呼吸和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
4、意识到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要保护好心脏。
四、重点与难点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了解呼吸和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
五、课前准备心脏和血液循环图片、视频、模型、胶头滴管、烧杯、红墨水、吸耳球、Y 型管、橡胶管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出示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你们猜猜这是什么?2、提问: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你们对心脏了解多少?3、学生自由发言(二)认识心脏的位置和形状1、谈话:心脏在哪?用手摸一摸,感受到了吗?2、谈话:老师发现你们指出心脏的位置略有不同,怎样更准确找出心脏的位置?3、提问:哪个同学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怎么使用听诊器。
(出示听诊器)4、学生演示说明5、出示实验注意事项,进行找心脏实验6、交流汇报找到心脏的位置7、播放心脏视频,介绍科学家发现的心脏位置、大小、形状(二)认识心跳1、谈话:同学们刚才听到“噗噗”声是什么声音?2、提问:我们有办法看到心脏跳吗?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感受心跳。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10)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10)](https://img.taocdn.com/s3/m/83de3393f121dd36a22d8222.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知道心脏的形状和功能。
2、科学探究: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心脏难点:认识心脏功能及血液循环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具准备人体半身模型、小皮球、小烧杯、滴管、红墨水、听诊器、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
它有多重要呢?它如果不工作了,那么人就要死掉了。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对,心脏。
(板书)你见过心脏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二)认识心脏和心跳1、认识心脏(1)心脏在我们的体内,很难观察到它。
你们想不想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半身模型。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人体半身模型,请同学们仔细看,想一想,心脏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学生回答。
(2)现在老师把它放回原位,结合着大屏幕上的图片,说一说,心脏在身体的什么位置?学生回答。
同学们说得很好,心脏在胸骨后面、肋骨的内侧、胸部偏左的位置。
请同学们将手放到自己的左胸口,摸一摸,你感觉到它了吗?学生回答。
2、认识心跳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呢?假设这个小球就是我们的心脏,你能让它像心脏一样跳动起来吗?一会儿,大家分小组模拟心跳,同时讨论,是什么让心脏跳动起来的?怎样算作一次心跳?好,同学们开始吧。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
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三)认识心脏跳动的意义1、一个成年人每分钟心跳大约60-85次,一个人一生心脏大约要跳动30亿次。
那么,同学们,心脏为什么要不停的跳动呢?学生回答2、心脏不停的跳究竟有什么作用?我们来研究一下,在水中反复挤压滴管,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滴管模拟了谁的作用?红色的液体又模拟了什么?玻璃管呢?好,开始吧。
心脏就像一个“泵”,它不停跳动是为了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3 心脏和血液循环》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3 心脏和血液循环》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5f47b13169a4517723a39e.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心脏。
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模型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心脏的知识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心脏和心跳1、阅读课文2、教师讲解:那么是什么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3、学生猜测,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血液要想在血管里不停流动,必须有一个动力源,这个动力源就是心脏。
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5、学生回答。
6、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心脏模型,向学生介绍心脏的形状和大小: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
7、提问:心脏大致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请你找找看。
8、学生找后汇报。
9、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找到心脏的位置的?10、根据学生回答再问:你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1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课件并小结: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
的确,只要还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
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
二、认识心跳的作用1、心脏不停的跳动和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测)我们来研究一下。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对照课件试着说心脏跳动与血液流动的关系。
教师讲解: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借助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来压出血液,同时又抽进血液,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血管中。
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脉搏。
血液就是这样在全身不停的流动。
三、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1、血液为什么要不停的流动呢?你能联系前几课所学的知识推测一下吗?2、结合猜想,教师出示课件讲解。
3、小组讨论:为什么运动之后,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4、汇报讨论结果。
四、讨论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心脏1、心脏是如此重要,如果这个泵出现毛病,那么人的生命就岌岌可危了,全世界每年由于心脏和血管出现问题而死亡的有167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9.2%。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18b02bdd3383c4ba4cd205.png)
心脏和血液循环1教学目标1、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认识心脏跳动的意义和血液循环3、能准确的测定自己的脉搏。
4、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
2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共38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浓厚。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难点:认识心脏跳动的意义和血液循环。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心脏和血液循环师:上好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用心,更要用我们的眼睛看,用耳朵听,上课前,我们先来锻炼一下我们的耳朵和眼睛吧!PPT播放心脏跳动的声音(请大家安静下来,闭上眼睛,仔细听听这个声音,听听它是由谁发出来的?)学生汇报2、小游戏找一找:在身体上找出一处有血管的地方。
(耳朵得到了锻炼,下面我们再来练练我们的眼睛吧!)教师讲解: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却很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血管里装满了血液,那么血液在血管里是静止的吗?学生答问:是什么推动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呢?(学生猜测是心脏)导入新课同时板书活动2【讲授】心脏和血液循环二:认识心脏和心跳师: 心脏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它长在我们的身体内部,我们摸不到它,又看不到它,对于这颗神奇的心脏同学们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生:大胆质疑,提问师:谁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或大胆的猜测一下刚刚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呢?生汇报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图片等具体的介绍心脏教师小结:心脏的形状像个桃子,心脏位于左胸部,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
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请你握紧拳头,你的心脏大概这么大。
教师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动,知道了心脏的位置,现在安静下来,用手找到心脏的位置,认真感受自己的心跳,谁能把你的感觉描述给大家听?(生汇报)师:什么是心跳呢?为了直观的认识心跳,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请看实验要求:实验:有节奏的反复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20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心脏在不断地跳动是在干什么呢?
三,血液是怎样流动的(血液循环)1.心脏的跳动会停止吗?它不断跳动是在
干什么?
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吧!
把心脏模型的这一端放入红色的血液中后,
模拟心脏跳动,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导
收缩的时候,血液从心脏流出去。
舒张
的时候,血液又流进心脏里来了。
那么,如果心脏在不断地跳动,血液就
会怎么样?
那血液在人体中到底是怎样流动的呢?
1.实验
让我们继续模拟实验。
你觉得要做成这
个模拟实验,还缺什么?【板书】
血液是在血管里流动的,老师为大家准
备了乳胶管,把它当做血管,血管a和血管
b。
还有一个用来连接血管和心脏的金属接
口(这两样东西就在桌肚里,组长可以拿出
来)
应该怎么做这个实验呢?认真看步骤。
看懂了吗?有疑问可以提出来,或者你有提
醒大家注意的地方也可以说一说。
1).先将这个金属端口连接上(图1)
2).将血管a和金属端连接,血管b与
蓝色端连接(图2)
3).再拔出金属端,吸入部分血液,再
重新安装上。
(图3)
4).请注意,为了防止大家用力过猛导
致蓝色端飞出去,我们可以稍稍用力,像这
样,抵住它。
(图4)
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肌肉的收缩和舒
张引起了心脏的跳动,所以,待会儿大家模
拟心脏跳动的时候,既要让它收缩,又要让
学生实验
水就会不断地流
出心脏,又流回心
脏。
血管
组长拿出乳胶
管和金属接口。
它舒张,慢慢地用力。
否则蓝色端容易飞出
去的。
我们可以捏住这里,抵住。
一边做一边仔细观察,血液在a、b管之间是怎样流动的。
PPT 请你画下来。
PPT 教师指导
2.交流
快好时,叫一组画得比较好的一组上黑板画箭头: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
心跳时,血液是怎样流动的呢?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交流
那一次又一次的心跳来临的时候呢?
就这样,血液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这样一个封闭的管道中,沿着同一个,固定的方向,不断地循环流动着。
【板书】心脏血液循环
总是通过血管a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出去,总是通过血管b负责把血液运送回心脏,那么,血管a我们就叫它:动脉血管,:血管b叫静脉血管。
【板书:动脉血管静脉血管】
3.当然,人体血管的分布比较复杂的,
出示图,看!为了更好的区分,特地给血管涂上了颜色,红色的代表动脉血管,蓝色的代表静脉血管。
仔细看!人体的血管真的是遍布全身啊!你能看着图,说一说,血液在人体内是怎么循环流动的吗?
你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谁能上来说说?
还有谁能说得更好吗?
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有关血液循环的视频。
4.血液循环的意义
那血液为什么要不断地循环流动呢?
查阅资料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查一下书上的资料看看呢!
书上第54页的第2段,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教师适当小结:学生实验
收缩的时候,血液从心脏流到血管a,舒张的时候,从血管b流回心脏
血液就不断地从心脏流到血管a,从血管b流回心脏。
学生交流
你补充得很好,学生回答
阅读
按特长评语
1. 优秀的成绩,娟秀的书法,逼真的绘画,优美的舞姿,娓娓动听的播音,
落落大方的小小主持人,博得师生的好评,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这都是你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愿你获得新成绩。
2. 你是个受老师与同学们喜欢的好班长,也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上课时你聚精会神的听讲,下课时你的眼睛总是关注着班集体。
同学们遇到困难都找你,你总是乐意帮助解决。
每次评选三好学生时,你总是全班同学全体举手通过。
你的上进心很强,我曾经说你要是字再写的好一些就好了,你就暗下功夫练字很快就大有进步了。
要是你发言讲话,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
3. 如果我们班的每位同学都是夜空的繁星,那么你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看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推举你当班长;看着你俨然一位小老师,热心地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看着你犹如一匹活泼的小马驹,奔驰在操场上……我真为你而感到高兴,但老师要提醒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谦虚谨慎永远是成功的法宝。
4. 你是个文静的女孩。
默默地学习,作业本上那工整的字迹,是你文静开出
的花朵。
课间活动,体育场上,你文静有余而活动不足。
愿你多一些活泼,多一些微笑。
5.你是个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的女孩,每天都可以看到你为净化校园弯腰扫地
的身影。
桌椅歪了,你主动摆好,字纸篓满了,你主动到掉。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你不怕困难,勤奋学习,你也能把学习搞好。
6.你是一个聪明漂亮、文静可爱的小姑娘。
你能坚持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学画画能吃苦,多次为班为校争光;你能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表现堪为同学表率,作为班干部你能积极主动搞好本职工作,得到同学的信任和支持,本学期被光荣地评为武昌区优秀少先队员。
望你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