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质子理论简介
简述质子酸碱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1、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释放出质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简言之酸是质子给予体,碱是质子接受体。
2、质子理论强调酸和碱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酸给出质子后生成相应的碱,而碱结合质子后生成相应的酸。
酸与碱之间的这种依赖关系称为共轭关系,相应的一对酸和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酸给出质子后生成的碱为这种酸的共轭碱,碱得到质子后所生成的酸称为这种碱的共轭酸。
3、酸碱解离反应是质子转移的反应。
在水溶液中酸碱的电离时质子转移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盐类水解反应实际上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
4、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
5、酸碱的强度首先取决于其本身的性质,其次与溶剂的性质等有关。
酸和碱的强度是指酸给出质子和碱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
给出质子能力强的酸是强酸,接受质子能力强的碱是强碱;反之,就是弱酸和弱碱。
6、溶剂的碱性越强溶质表现出来的酸性就越强,溶剂的酸性越强溶质表现出来的碱性就越强。
酸碱电子理论和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和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和酸碱质子理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用于解释物质的酸碱性。
酸碱电子理论是一种早期的理论,它认为酸是能够捐赠电子的物质,而碱是能够获得电子的物质。
根据这个理论,酸在溶液中具有高离子浓度,因为它们捐赠了电子,而碱在溶液中具有低离子浓度,因为它们获得了电子。
然而,酸碱电子理论并不能解释所有的酸碱反应,因此已经被更加精确的酸碱质子理论所取代。
酸碱质子理论是一种更加精确的理论,它认为酸是能够捐赠质子的物质,而碱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根据这个理论,酸在溶液中具有高质子浓度,因为它们捐赠了质子,而碱在溶液中具有低质子浓度,因为它们接受了质子。
酸碱质子理论能够解释许多酸碱反应,因此被广泛使用。
总的来说,酸碱电子理论是一种粗略的理论,而酸碱质子理论是一种更加精确的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和酸碱质子理论是用来解释物质的酸碱性的两种不同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认为酸是能够捐赠电子的物质,而碱是能够获得电子的物质。
根据这个理论,酸在溶液中具有高离子浓度,而碱在溶液中具有低离子浓度。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是能够捐赠质子的物质,而碱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根据这个理论,酸在溶液中具有高质子浓度,而碱在溶液中具有低质子浓度。
酸碱质子理论能够更加精确地解释酸碱反应,因此被广泛使用。
4.1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4.1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一、酸碱理论:
1、S.Arrhenius 酸碱理论(经典酸碱理论)
28岁的瑞典科学家S.Arrhenius于1887年提出。
2、酸碱质子理论(Proton Theory of Acid and Base)
第三列
[Fe(OH2)6]3+ [Cu(NH3)4]2+ H3O+ F3BNH3 [AlCl4]– [SiF6]2– HCO3– (CH3)2COI2
配合物)
2. 路易斯酸的分类
★ 配位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例如[Fe(H2O)6]3+和
[Cu(NH3)4]2+中的Fe3+离子和Cu2+离子。
Cu2+ + 4 [NH3]
2+ NH3
NH3
Cu
NH3
NH3
★ 有些分子和离子的中心原子尽管满足了8电子结构,
仍可扩大其配位层以接纳更多的电子对。如 SiF4 是 个路易斯酸,可结合2个F–的电子对形成 [SiF6]2–。
F
Si
+
F
F F
2 ( F–)
F
F
F
S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
F
F
酸碱理论小结:
3种酸碱理论各有所长、所短,侧重的应用范围不同: 1、Arrhenius酸碱理论 无机化学,尤其是 水溶液体
溶液酸性 溶液中性 溶液碱性
pH标度
为了方便指示水溶液的酸碱性,丹麦科 学家S.P.L.Sörensen在1909年提出pH标度。
定义: pH = -lg [H+]
酸碱质子理论
共轭碱
化学式
名称
ClO4HSO4SO42H2O
OH-
高氯酸根 硫酸氢根
硫酸根 水
氢氧根
NH3 NH2Br -
氨 氨基离子
溴离子
酸碱质子理论
从表中的共轭酸碱对可以看出:
①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②有的离子在某个共轭酸碱对中是碱,但在另 一个共轭酸碱对中却是酸,如HSO4-等;
碱的强度:用接受质子的能力来量度。
强碱具有高度接受质子的能力。如OH-、PO43离子等。
• 讨论: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什 么?
酸碱质子理论
3、酸碱反应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两个 共轭酸碱对之间质子传递的反应。例如:
HCl 酸1
+
N碱H2 3
===
N酸H24+
+Cl碱1
NH3和HCl的反应,无论在水溶液中或气相中, 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即HCl是酸,放出质子给NH3,然后转变为它的 共轭碱Cl-;NH3是碱,接受质子后转变为它的共轭酸 NH4+。
强酸和强碱之间质子转移,转化为较弱的共轭碱 和共轭酸的过程。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不仅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还可 以把电离理论中的电离作用、中和作用及水解作用, 统统包括在酸碱反应的范围之内,都是可以看作是 质子传递的酸碱中和反应。
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如HPO42-等。
酸和碱可以是分子或离子。
主要内容
二、酸碱质子理论
2、共轭酸碱的定义
如:HCl→ H+ + Cl-
这样的一对酸碱,它们依赖获得或给出质子互相 依存这样的酸碱对叫做共轭酸碱对,这里Cl-离子是 HCl的共轭碱,而HCl是Cl-离子的共轭酸。即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酸碱质子理论是一种科学理论,它是由法国化学家约里奥-居里夫人提出的。
约里奥-居里夫人年轻时曾认真研究过酸碱质子理论。
有一天,她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突然从她面前的废纸篓里掉出来一本旧书,一看,原来是一本讲化学史的书。
她拿起这本书随便翻了翻,上面写着:“科学是在自己不断战胜自己中发展的,要取得进步就必须与自己作斗争。
一个人如果在某一方面失败了,只能说明他在另一方面还没有成功。
”她读完这段话以后深受启发,并且还结合自身的体会,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你在科学研究上所花的力气越大,你取得的成绩就会越多,就像一个人如果在物理研究上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那么在化学研究上也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因此,她就把自己从科学研究中得到的结论,写成了一篇论文。
这篇论文的标题就是:《论酸碱质子理论》。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都认为“酸性体质”是不好的,容易使人得各种疾病,而“碱性体质”却能够使人健康长寿,百毒不侵。
于是,许多人就想尽办法去改变自己的体质,想让自己的身体成为碱性体质。
但事实上,改变自己的体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人虽然想通过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保持充足睡眠等方式达到“碱性体质”的目的,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究其原因,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科学的知识,对“酸碱质子理论”没有足够的重视。
“酸性体质”的人,容易引发身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的退化;“碱性体质”的人,往往呈现出“亚健康”状态。
当人的身体出现问题时,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看医生,以期解除身体上的痛苦。
可是医院里又有几个是“碱性体质”的呢?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人体的疾病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机体内外环境的不平衡造成的。
因此,要想拥有健康的体魄,预防疾病,除了加强营养,注意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运动之外,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纠正偏颇的体液环境,即酸性或碱性的体质。
那么我们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居里夫人指出:“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会使人类更加接近梦寐以求的真理,而每一次的错误都会使人类离真理更远些。
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的定义
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
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酸和碱可以是分子或离子。如HCl、NH4+、HSO4-是酸; Cl-、NH3、HSO4-是碱。
如:HCl H+ + Cl-
酸 质子 + 碱
这样的一对酸碱,它们依赖获得或给出质子互相依存这样
的酸碱对叫做共轭酸碱对,这里Cl-离子是HCl的共轭碱,而
(1)电离作用: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的观点,电离作用就是水与分 子酸碱的质子传递反应。 在水溶液中,酸电离时放出质子给水,并产生共 轭碱。
酸碱质子理论
强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很强,其共轭碱则较弱,几 乎不能结合质子,因此反应几乎完全进行(相当于 电离理论的全部电离)。
HCl + H2O H3O++Cl-
纯水有微弱的导电能力
H2O + H2O H3O++OHor H2O H++OH-
实验测得295K时1升纯水仅有10-7mol水分子电离, 所以[H+]=[OH-]=10-7mol/L
由平衡原理
Kw=[H+][OH-]=10-14 Kw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w的意义为:一定温度时,水溶液中[H+]和[OH-] 之积为一常数。
HCl + NH3 === NH4+ +Cl-
酸1 碱2
酸2 碱1
NH3和HCl的反应,无论在水溶液中或气相中, 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即HCl是酸,放出质子给NH3,然后转变为它的 共轭碱Cl-;
NH3是碱,接受质子后转变为它的共轭酸NH4+。 强酸放出的质子,转化为较弱的共轭碱。
酸碱质子理论
电离理论(1887年Arrhenius)
酸碱理论
质子理论(1923年Brö nsted J N )
一、酸碱的定义
Arrhenius的电离理论把酸碱反应只限于 水溶液中,把酸碱范围也限制在能解离出 H+或OH-r 的物质。这种局限性就必然产 生 许多与化学事实相矛盾的现象。
有些物质如NH4C1水溶液呈酸性, Na2CO3、Na3PO4等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 但前者自身并不含H+,后者也不含有OH-, 为此,又提出了许多酸碱理论。酸碱的质 子理论就是其中的一种。二、酸 Nhomakorabea 反 应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 是质子的传递,酸碱反应是两对共轭 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HAc溶 液呈酸性是由于HAc与H2O分子之间 发生了质子的传递;NH3的水溶液呈 碱性是由于NH3与H2O分子之间发生 了质子的传递。
HAc H2O⇌H3O Ac
酸1 碱2 酸2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 酸: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 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酸和碱既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阴离子或阳 离子。当一种酸给出1个质子后则变成了碱, 而碱得到1个质子则变成了酸,酸和碱之间 的关系可表示为:
酸
H 2 CO 3 ⇌ H HCO3 HCO3
H ⇌ 碱
⇌ H CO3 HCI ⇌ H CI H 3 P O4 ⇌ H H 2 P O4 H 2 P O4 ⇌ H HP O42 HAc ⇌ H Ac
碱1
NH3 H2O ⇌OH NH4
碱1 酸2 碱2 碱1
反应方向:总是由较强的酸或是较强的碱 作用向着生成较弱的酸或较弱 的碱的方向进行。
酸碱质子理论
子,因此酸和碱会成对出现。
酸碱质子理论可以用以下反应式说明:酸 + 碱
共轭碱 + 共轭酸
酸在失去一个氢离子后,变成共轭碱;而碱得到失去的一个氢离子后,变成共轭酸。
以上反应可能以正反应或逆反应的方式来进行,不过不论是正反应或逆反应,均维持以下的原则:酸将一个氢离子转移给碱。
目录
而在水和氨的反应中,水扮演酸的角色,其反应式如下:H2O + NH3
Al(H2O)63+ + H2O
易士酸,可和六个水分子结合为水合镁离子
B(OH)4− + H3O+
硼酸在反应中为路易士酸,从一个水分子接收电子对,再提供一个氢离子给另一个水分子,因此也是布朗斯特酸。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酸鹼質子理論)跳转至:导航、搜索酸碱质子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是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汤马士·马丁·劳里于1923年各自独立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1][2]。
该理论认为:凡是可以释放质子(氢离子,H+)的分子或离子为酸(布朗斯特酸),凡是能接受氢离子的分子或离子则为碱(布朗斯特碱)。
当一个分子或离子释放氢离子,同时一定有另一个分子或离子接受氢离子,因此酸和碱会成对出现。
酸碱质子理论可以用以下反应式说明:酸 + 碱共轭碱 + 共轭酸酸在失去一个氢离子后,变成共轭碱;而碱得到失去的一个氢离子后,变成共轭酸。
以上反应可能以正反应或逆反应的方式来进行,不过不论是正反应或逆反应,均维持以下的原则:酸将一个氢离子转移给碱。
在上式中,酸和其对应的共轭碱为一组共轭酸碱对。
而碱和其对应的共轭酸也是一组共轭酸碱对。
目录[隐藏]∙ 1 简介∙ 2 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的关系∙ 3 参见∙ 4 资料来源简介 [编辑]水是两性物质,因此依反应物的不同,水可能是酸(释放质子),也可能是碱(接受质子)。
例如在水和乙酸的反应中,水扮演碱的角色:CH3COOH + H2O CH3COO− + H3O+生成物之一的乙酸根离子 CH3COO−是乙酸的共轭碱,而水合氢离子 H3O+则是水的共轭酸。
而在水和氨的反应中,水扮演酸的角色,其反应式如下:H 2O + NH3OH− + NH4+水提供一个氢离子给氨,而氢氧根离子则是水的共轭碱。
强酸(如盐酸)会完全解离,而弱酸(如乙酸)只会部份解离。
酸度系数 p K a是酸解离程度的指标,也可用来判断酸的强弱。
许多的化合物均可以依酸碱质子理论的方式,依其和水反应的情形,分类为酸或碱:如无机酸以及其衍生物(如磺酸、膦酸)、羧酸、胺、碳负离子、 1,3-二酮(如乙酰丙酮、乙酰乙酸乙酯、米氏酸)……等。
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的关系 [编辑]路易士碱可以提供电子对,若此电子对可以和氢离子键结,则此路易士碱也是布朗斯特碱。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Lewis G N 美国物理化学家
1. 定义
路 易 斯 酸 ( Lewis acid) 是 指 能 作 为 电 子 对 接 受 体
(Electron pair acceptor)的原子、分子或离子;
路 易 斯 碱 ( Lewis base) 则 指能 作 为 电子 对 给 予体
(Electron pair donor)的原子、分子或离子;
弱酸 弱碱
象,称为“区分效应”。
2、同一酸(或碱),在不同溶剂中可表现出不 同的酸性(或碱性)
例1,液氨中,HAc变为强酸: 而HCl也是强酸:
HAc + NH3(l) = Ac- + NH4+ HCl + NH3(l) = Cl- + NH4+
强酸 强碱
强酸 强碱
结果,NH3(l)把HAc和HCl的酸性“拉平” 。 原因是NH3(l)碱性强,它是HAc和HCl酸性的“拉 平试剂”。这种现象称为“拉平效应”。
3 .酸碱电子理论 (Lewis酸碱电子理论 ):
(1)酸碱定义 凡是可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
子团称为 “碱”。;凡是可接受电子对的 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称为“酸” 。 ∴酸——电子接受体(Electron acceptor) 碱——电子给予体(Electron donor)
布朗斯特酸碱概念的核心系于 分子或离子间的质子转移,显然无 法对不涉及质子转移、但却具有酸 碱特征的反应做解释。这一不足在 布朗斯特概念提出的同年由美国化 学家路易斯提出的另一个更广的酸 碱概念所弥补,但后者直到20世纪 30年代才开始在化学界产生影响。
第三列
[Fe(OH2)6]3+ [Cu(NH3)4]2+ H3O+ F3BNH3 [AlCl4]– [SiF6]2– HCO3– (CH3)2COI2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酸碱质子理论(Theory of acid-base proton):
酸:凡是能释放质子H+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的物种,即质子的给予体(Proton donor)。
碱:任何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的物种。
即质子的接受体(Proton acceptor)。
共轭酸碱对:酸给出质子生成相应的碱,而碱结合质子后又生成相应的酸;酸与碱之间的这种依赖关系称共轭关系。
相应的一对酸碱被称为共轭酸碱对(Conjugate acid-base Pair)。
例如:HAc的共轭碱碱是Ac-,Ac- 的共轭酸是HAc,HAc 和Ac- 是一对共轭酸碱对。
通式表示如下:
酸= 质子+ 共轭碱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为两性物质,例如:HPO42-,H2PO42,H2O,[Fe(OH)(H2O)5]2+等。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可知酸碱解离反应实质是质子转移反应。
例如:HF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反应是由给出的质子的半反应和接受质子的半反应组成的。
HF(aq)H+(aq)+F-(aq)
H2O(l)+H+(aq)H3O+(aq)
HF(aq)+H2O(l)H3O+(aq)+F-(aq)
水是两性物质,它的自身解离反应也是质子转移反应。
盐类水解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
例如:NaAc的分解:
NH4+的分解:
酸碱中和反应(包括非水溶剂中的反应)也是质子转移反应。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碱。
如:HCl 为酸,-
Cl 为碱。
酸碱质子理论只能局限于包含质子的放出和质子的接受。
各类溶液pH 值的求算:
在弱酸(碱)溶液中,若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一种强电解质时,常时酸碱平衡移向生成分子的一方,是电离度大大下降。
另外,溶液浓度的变化和盐效应等对酸碱平衡也有一定的影响。
缓冲溶液的组成:由弱酸与共轭碱(或弱碱与共轭酸)构成的体系,具有缓冲溶液的性质。
缓冲原理:由于缓冲体系中存在着弱酸(或弱碱)的离解平衡,且共轭酸碱的浓度都是
较大的,因此加入H +或OH -
时,只是使平衡放生了移动,当重新建立平衡时,体系中的H +量并无明显变化。
从而保持体系的pH 值相对稳定。
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缓冲体系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当外加酸(或碱)的量相当大时,会使共轭酸碱对的某一方消耗尽而失却缓冲能力。
缓冲溶液的酸碱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对弱酸和其盐体系:盐
酸c c K a
=+
][H 或盐
酸c c K lg
p pH -=
对弱碱和其盐体系:盐
碱c c K b
=-
][OH 或盐
碱c c K b lg
p pOH -=
溶度积表示式如下:A m B n A n+ + n B m-
=sp K n
m m n ][B ]A [-+
n m m
n ][B ]A [-+>sp K 有沉淀析出 n m m
n ][B ]A [-+=sp K 平衡 n m m
n ][B ]A [-+<sp K 沉淀溶解。
酸碱质子理论
B
13
酸碱质子理论
在水溶液中,酸电离时放出质子给水,并产生 共轭碱。
HAc + H2O 酸1 碱2
H3O++Ac酸2 碱1
氨的水溶液中,NH3接受质子 ,并产生共轭酸。 (相当于NH3在水中的电离过程)。
H2O + NH3
碱的强度:用接受质子的能力来量度。
强碱具有高度接受质子的能力。如OH-、PO43-
离子等。
B
10
• 讨论: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什 么?
B
11
酸碱质子理论
3、酸碱反应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两个 共轭酸碱对之间质子传递的反应。例如:
HCl 酸1
+
N碱H2 3
===
N酸H24+
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如HPO42-等。
酸和碱可以是分子或离B子。
4
主要内容
二、酸碱质子理论
2、共轭酸碱的定义
如:HCl→ H+ + Cl-
这样的一对酸碱,它们依赖获得或给出质子互相 依存这样的酸碱对叫做共轭酸碱对,这里Cl-离子是 HCl的共轭碱,而HCl是Cl-离子的共轭酸。即
但是,酸碱质子理论只限于质子的放出和接受, 所以必须含有氢,这就不能解释不含氢的一类的反应。
B
17
2
思考
2、HCl的水溶液呈酸性,那HCl的乙醇溶液 也呈酸性吗?
• 酸碱电离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在非水溶 剂和无水的情况下,电离理论又无法适应。
B
3
主要内容
酸碱质子理论名词解释
酸碱质子理论名词解释酸碱质子理论,也称作布拉格原理,是一种现代元素化学中最重要的思想和理论。
它是一种由德国化学家叶夫根尼布拉格于1884年提出的理论,它提出了原子间及分子间的酸碱关系。
布拉格原理表述的是酸质与碱质的关系:酸质能够换取碱质中的H+离子,而碱质能够换取酸质中的OH-离子。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质子”是什么概念。
质子是指一种原子的正电荷的粒子,称为质子,能够与一个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可以将其它原子或分子的电子吸收走。
有了这个概念之后,布拉格继续用它来表达酸碱关系,指出当酸质受到碱质的控制时,它会换取H+离子;而当碱质受到酸质的控制时,它会换取OH-离子。
质子是指一种原子的正电荷。
这种电荷被称为正电荷,因为它们具有正的电荷,当酸性物质接触碱性物质时,正电荷的离子会从酸性物质被换取,而负电荷的离子则从碱性物质被换取。
因此,当酸性物质接触碱性物质时,H+离子会从酸性物质被换取,而OH-离子则从碱性物质被换取,这就是酸碱质子理论。
布拉格原理非常重要,它不仅用于研究多种化学反应,也被用于评价某些物质的酸碱性质,如盐酸、硫酸和碳酸等。
在一些化学实验中,布拉格原理也被用于探究被实验的物质的酸碱性质。
布拉格原理认为,任何物质都会产生H+离子或OH-离子,改变其pH值,从而影响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和反应产物,从而揭示出该物质的酸碱性质。
除此之外,布拉格原理还被用来解释电解和室温水溶液的取向,以及盐在水中由失义离子重组形成盐析出。
在水溶液中,由于水分子具有弱酸弱碱性,它们参与来自供体分子或者接收体分子的取向,使水溶液的pH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的产物。
布拉格原理对今天的元素化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推导反应的规律,从而得出更好的化学分析和结果。
它使我们能够准确预测某种物质的酸碱性质,从而更好地控制反应的结果,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研究酸碱反应,更好地控制物质的指向性和水溶液的性质。
酸碱质子理论名词解释
酸碱质子理论名词解释酸碱质子理论是化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是研究加工溶液中物质的形成和变化的重要理论基础。
这个理论最初的发现者是威廉福朗,他在1806年首先阐述了这个理论。
福朗认为,所有的化学溶液都是由微量的原子、分子、离子等构成的,溶液中的离子可以与水结合,形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物质,这就是离子的构成。
以HCl(氯化氢)来举例,HCl溶液中的HCl分子会分解成氢离子H +氯离子Cl - 。
这些氢离子和氯离子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因此溶液中有两种电荷类型的离子,分别称为酸性离子和碱性离子。
酸性离子是指溶液中的正电荷的离子,即带有正电荷的离子。
它们会和水结合生成酸,如H +表示HCl分子被水分解时,会生成氢离子,它带有正电荷,所以它是酸性离子。
碱性离子也会和水结合,但是它们带有负电荷,如Cl - 。
因此,碱性离子是指溶液中的负电荷的离子,也就是带有负电荷的离子。
此外,酸碱质子理论还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来预测溶解性和离子交换反应。
由于酸碱质子理论表明,溶液中的离子是带有正电荷的酸性离子和带有负电荷的碱性离子,因此溶液中的酸性离子和碱性离子会影响溶解性。
如,大多数酸性物质都容易溶解在酸性离子较多的溶液中,而大多数碱性物质则容易溶解在碱性离子较多的溶液中。
另外,溶液中的离子也会影响离子交换反应,因为不同电荷类型的离子在溶液中会形成反应伙伴,如H +OH - 会形成水分子,而Cl -H + 会形成盐。
总之,酸碱质子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化学理论,它的发现为研究溶液中物质的形成和变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它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来预测溶解性和离子交换反应,可以深入研究有关溶液中物质的变化特征。
酸碱质子理论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强
酸碱质子理论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强:
酸碱质子理论是一种著名的酸碱基理论,它认为,酸的强度和共轭碱的强度是
成正比的,也就是说,酸的强度越强,共轭碱的强度也越强。
因此,当一种化合物含有碱性基时,它就会形成一种酸-碱双重性,使其稳定性增加。
酸碱质子理论是基于理论物理学中的这一概念。
在水溶液中,水分子可以被部
分分解,有质子和质子互换作用。
当质子离子在水溶液中以一定的比例水解的时候,它们就会形成一种叫做"质子协调复合物"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溶液中的物质
实现最大的活性,从而构成酸碱质子理论的基础。
从分子层面上看,例如一种碱性溶液中,如果含有某种酸性分子,则此种分子
会在质子交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氢离子,因此会对溶液中原有的离子构成诱导,使溶液中质子离子的浓度越来越大,这可以使溶液中碱性分子活性增强,甚至有可能形成新的离子组合,使其具有更为稳定的结构。
由此可见,酸碱质子理论所提出的,酸的强度与共轭碱的强度是成正比的这一
概念,对于理解化学的微观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和控制物质科学的概念。
4.1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N aO H N a O H
HAc
H Ac
离子氛:由于带不同电荷离子之间以及离子和溶 液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每一个离子的周围都吸 引着一定数量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了离子氛。
NaCl溶液中离子氛示意图
强电解质在水中是全部解离的 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相互作用, 每一个离子都被周围电荷相反的 离子包围,形成“离子氛” 离子自由活动能力降低
活度(activity)
由于离子氛的存在而使得离子参加化学反
应的有效浓度要比实际浓度低,这种离子在化
学反应中起作用的有效浓度称为活度。
a c
c
a 活度 γ 活度系数 c 浓度
离子强度(I):反映离子间牵制作用强弱的物理量。
I 1
2
c
i
z
2 i
在强电解质溶液中,应该用活度代替浓度,但当
H
2
PO
4
Kb2
c(OH )c(H2PO4 ) c(HPO24 )
1.6107
H
2
PO
4
H2O
OH H3PO4
Kb3
c(OH )c(H3PO4 ) c(H2PO4 )
1.31012
Kb1 Kb2 Kb3
? Ka1Kb1 Ka2Kb2 Ka3Kb3 Kw
同理,弱碱也可以按 Kb的大小进行分类。
(2) 解离度(degree of dissociation)
已解离的分子数
溶液中原有该弱电解质分子总数 100%
例如:0.10molL1HAc的解离度是1.32%,则溶液的
c(H+)=0.10 molL11.32 % = 0.00132 molL1pH = 2.88。
酸碱质子论
酸碱质子论是一种化学理论,描述酸和碱在反应中如何互相转化。
酸是能将水中的氢离子(H+)释放出来的物质,而碱则是能将水中的氢离子吸收的物质。
在反应中,酸和碱可以互相转化,产生水和盐。
酸碱质子论是基于酸和碱中质子(H+)和水离子(OH-)的数量关系。
在纯净的水中,水分解成H+和OH-,它们的浓度是相等的,这个状态称为中性状态。
当酸加入水中时,会增加H+的浓度,酸性增强;碱加入水中时,会增加OH-的浓度,碱性增强。
酸和碱反应时,会使H+和OH-的浓度变为相等,返回中性状态。
酸碱质子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食物加工、医疗保健、环境污染等。
根据酸碱度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例如,酸性土壤对作物的生长不利,需要进行碱化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HSO
4
,
[Al(OH)(H
2O)5
]2+,
HCO 3-,H 2O,HS -等。
4.1.2 质子转移反应
① 酸碱解离反应是质子转移反应。
HF(aq) H+ + F-(aq)
H+ + H2O(l) H3O+(aq)
HF(aq) + H2O(l) 酸(1) 碱(2)
§ 4.1 酸碱质子理论简介
4.1.1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4.1.2 质子转移反应
4.1.1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酸:凡是能释放出质子(H+)的任何 分子或离子。
(质子的给予体) 碱:凡是能与质子(H+)结合的分子 或离子。 (质子的接受体)
酸
HAc
H
2
PO
4
HPO
24
NH
+ 4
[Al(H 2O) 6] 3+
H3O+(aq) + F-(aq) 酸(2) 碱(1)
② 水是两性物质,它的自身解离反应 也是质子转移反应。
H+
H2O(l)+H2O(l) 酸(1) 碱(2)
H3O+(aq) +OH-(aq) 酸(2) 碱(1)
③ 盐类水解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 转移反应。例如NaAc水解:
H+
Ac-+H2O OH- + HAc 碱(1) 酸(2) 碱(2) 酸(1)
[Al(OH)(H 2O) 5 ]2+
H+ +碱
H + + Ac -
H+
+
HPO
24
H+
+
PO
34
H + + NH 3
H + + [Al(OH)(H 2O) 5]2+
H + + [Al(OH) 2 (H 2O) 4]+
酸
H+ + 碱
例:HAc的共轭碱是Ac- ,
Ac-的共轭酸是HAc,
HAc和Ac-为一对共轭酸碱。 两性物质:
水对强酸起不到区分作用,水能够同 等程度地将HClO4,HCl,HNO3等强酸的 质子全部夺取过来。
选取比水的碱性弱的碱,如冰醋酸为 溶剂对水中的强酸可体现出区分效应。例 如上述强酸在冰醋酸中不完全解离,酸性 强度依次为:
HI>HClO4>HCl>H2SO4>HNO3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 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
NH4Cl水解:
H+
NH
+ 4
+
H2O
H3O+ + NH3
酸(1) 碱(2) 酸(2) 碱(1)
④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也是离子 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例如NH4Cl的生成:
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Cl + NH 3
酸(1) 碱(2)
NH
+ 4
+
Cl -
酸(2) 碱(1)
液氨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H+
NH 4Cl + NaNH 2
2NH 3 + NaCl
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酸和碱的强度是指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和 碱接受质子的能力的强弱。
HCl > HAc >HCN
区分效应:用一个溶剂能把酸或碱的相 对强弱区分开来,称为溶剂的“区分效应”。 例如:H2O可以区分HAc,HCN酸性的强弱。
拉平效应:溶剂将酸或碱的强度拉平的 作用,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
酸性:HClO 4 H2SO4 H3PO4
HAc
H 2 CO 3
NH
+ 4
H2O
碱性:ClO
4
HSO
4
H
2
PO
4
Ac -
HCO
3
NH3
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