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心理和医患关系
第六章医患关系与病人心理

“医生教会 医生占主导地位, 充分发挥医患 急性病病人 病人做什么” 医患双方为微弱 双方的主动性、 的心理差位关系 积极性 “医生帮助 病人自我恢 复” 医患双方为平等 地位 进一步提高患 慢性病病人 者主动性,提 高诊疗效果
第二节 病人心理
了解什么 样的人得了病, 比了解一个人 得了什么病更 为重要。
(三)、医患间的交往障碍
在医务人员方面:缺德;功利;实利;自怜 在病人方面:由于疾病的折磨而变得情绪不稳, 容易激惹,反应敏感,对医务人员过分挑剔, 期望和要求过高,因脱离实际情况而产生失望 及沮丧,影响了病人与医务人员沟通的主动性。 (并非有意作对)
三、医患交往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四)、医患交往的信息量过少的问题
下次课预习要点
临床心理评估的性质和本质。
常用心理量表的使用条件、测试方法。
合理、正确看待心理评估结果。
4.孤独感
孤单寂寞
安排亲人探访或陪伴,
组织病友间交谈,
多与病人沟通等。
5.依赖心理
医护人员尽量发
挥病人在疾病过 程中的积极主动 性,对严重依赖 者应采用必要的 心理治疗方法。
6.退化心理
主要特征有: ①高度的自我中心 ②兴趣狭窄 ③依赖别人 ④对自身状况的全 神贯注
7.猜疑与怀疑
二、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和两个水平
(一)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 1、言语交往形式; 2、非言语交往形式,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 势、眼神与手势等。 (二)医患交往的两个水平 1.技术水平 治疗效果=医生的临床知 2.非技术水平 识与技能*病人的依从性
三、医患交往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医学心理学 第十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ESC键回总目录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 医患关系的作用及意义
良好医患关系是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新医学模式 要求医疗活动从生理、心理、社会考虑健康和疾病的问 题。 良好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可增强 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的采集病 史资料,还可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争取患者在医 疗活动中的配合。 良好医患关系可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健康恢 复:可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调节情绪状态,并通过 心理-生理反应提高抗病力。
ESC键回总目录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的交往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的实质 是医护人员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摆脱病痛, 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过程。 医患关系有以下特征:以医疗活动为中心,以维护 病人建康为目的;是一种帮助性的人际关系;是以患者 为中心的人际关系。
ESC键回总目录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第二节 医患关系
•
人际关系及相关概念
人际关系就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
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关系, 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在心理上的亲疏远近距离。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 机和意向做出的理性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包括感知、判 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人们通过对自己 的认知形成自我概念和自尊,即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医学心理学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PPT课件

医护人员心理调适方法探讨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
医护人员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来源,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积极的心态面对
工作中的挑战。
寻求社会支持
通过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来缓解紧张 情绪;掌握一些有效的应对技巧,如积极应
对问题、改变不良认知等。
放松训练与应对技巧
与家人、朋友、同事等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 网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压力,获得情感上 的支持和理解。
医患沟通技巧与策略
01
倾听技巧
医生应积极倾听患者的诉求和 感受,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注 。
02
表达技巧
医生应清晰、准确地表达诊疗 意见和建议,避免使用过于专 业或晦涩的术语。
03
情感支持
医生应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 和鼓励,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 恐惧情绪。
04
建立信任
医生应通过诚信、专业和负责 任的态度,与患者建立起良好 的信任关系。
关注特殊人群
未来医学心理学将更加关注儿童、老年人、残障 人士等特殊人群的心理问题,为他们提供更专业 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对个人成长启示
提升自我认知
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知识,个人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特 点和情绪变化,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培养同理心
医学心理学强调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这有助于个人在日常生活中 培养同理心,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
医学心理学病人心理与医 患关系PPT课件
目录
• 医学心理学概述 • 病人心理 • 医患关系 • 心理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 •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调适 • 总结与展望
01
医学心理学概述
医学心理学定义与发展
医学心理学的定义
医患关系和病人心理

非技术水平的交往 主要是指医患之间情感和思想上的交往。
这种交往应成为医患交往的基本方面。
医患交往的形式和水平
病人的依从性
病人执行医嘱和受此影响的治疗效果.
§1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的概念 医患关系的三种模式 医患交往的形式和水平 病人的配合性及其影响因素 医患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面部表情 辅助语言的提示
医患交往的形式和水平
医患语言形式的交往(晤谈)
晤谈
语言形式的交往是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方 式,主要指以口头语的交往方式即交谈或称晤 谈(interview),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也 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
医患交往的形式和水平
语言形式的交往(晤谈)
交谈技巧 善于引导病人谈话 进行开放式谈话 重视信息的反馈
求医行为指当个体感到自己身 体不适,有了疾病感或出现某种症 状时,主动请求医护人员诊治护理 的过程。
求医行为
求医行为
什么是求医行为
求医行为指当个体感到自己身 体不适,有了疾病感或出现某种症 状时,主动请求医护人员诊治护理 的过程。
求医行为
求医行为
求医行为分为三个阶段
自助阶段(第一阶段) 求助阶段(第二阶段) 求医阶段(第三阶段)
按照治疗效果进行判断
按照血液药物浓度进行判断 按照剩余药品进行判断 按照复诊时的询问和病人的口 头报告进行判断
病人的配合性及其影响因素
病人不遵医嘱的原因 病人方面的原因 对病情的认知差异 医嘱不符合病人的社会需要 医嘱过于复杂,病人不能理解 医疗措施或药物治疗的痛苦和不良反应
医患关系模式
关系模式
病人心理和医患关系(A1型题)

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
正确答案:E
18.关于儿童期的家教,哪项正确
A.采取强制一被动式
B.采取民主协商式
C.采取主动一被动式
D.采取自由式
E.以上都不对
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
正确答案:B
A.注意观察生活
B.注意学习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知识
C.注意学习心理学知识
D.积累生活经验
E.以上都对
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
正确答案:E
6.在医患交往的非技术因素中,其中较为重要的是
A.医生的态度
B.医患间的沟通
C.病人的态度
D.病人家属的体贴与关心
E.互相的尊重
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
正确答案:E
15.根据求医的决定权,可将求医行为分为
A.主动型、强制型、参与型
B.主动型、被动型、参与型
C.主动型、被动型、强制型
D.强制型、合作型、指导型
E.被动型、指导型、合作型
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
正确答案:C
16.病人心理问题的干预对策不包括
C.共同参与型
D.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E.以上都不是
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
正确答案:D
12.不影响病人遵从医嘱行为的因素是
A.病人的经济状况
B.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特点
C.医患关系
D.疾病严重程度
E.治疗计划特点
显示答案收藏本题错题反馈
正确答案:A
13.医务人员称呼病人的姓名而不是叫床号,这是为了满足病人的
A.尊重病人的个性
B.尊重病人的人格
医患关系中的病人心理需求

医患关系中的病人心理需求在医患关系中,病人的心理需求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医生给予专业治疗,更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因此,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是医生们必须要重视并具备的能力。
首先,病人在医患关系中对于信息的需求非常重要。
在面对疾病或诊断结果时,病人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他们渴望获得准确和详尽的医疗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医生在面对病人时,应该尽可能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向病人解释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
适度使用术语和图表,加强沟通,以便病人能够更好地参与决策和治疗过程。
其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对于满足病人心理需求也至关重要。
医生应该以关怀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病人。
当病人陈述病情或诉说不适时,医生应该倾听并表达对病人感受的理解和同情。
适时地给予鼓励和安慰,让病人感受到关怀与支持。
此外,在医患交流中,医生应该适度调整自己的语言和口吻,避免使用太过冷漠或专业术语密集的语言,以确保病人能够理解和接受所传递的信息。
病人在面对疾病时,往往会有种种的恐惧和焦虑。
因此,对病人提供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供支持。
首先,医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询问或聊天了解病人的痛苦和困惑,以便更好地给予心理疏导和建议。
其次,医生可以引导病人参加相关的心理辅导或支持小组,以便更好地与其他病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此外,医生还可以鼓励病人与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保持密切联系,以便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鼓励。
在医生的协助下,病人也可以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和康复过程。
医生可以帮助病人制定个人的康复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病人在医患关系中的心理需求也包括自主决策和知情同意。
医生应该尊重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意见和选择,并提供充足的信息,使病人能够做出理性和明智的决策。
病人在医患关系中的心理需求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任务,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找答案四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找答案四1、单选对于文化水平低的病人,为了提高其遵医行为,应()A.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B.医嘱要切实可行并符合安全、经济、有效的原则C.医务人员要努力提高(江南博哥)医疗技术和操作技巧D.医务人员指导病人执行医嘱时要力求解释充分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2、单选某内科医生,常常运用医患关系传统模式进行医疗活动,这医生不关心的问题是()A.疾病的诊断B.科学知识的解释C.标准技术的应用D.疾病的处理E.病人的满意程度正确答案:E3、单选某早期胃癌病人,毫无症状,照常工作和从事日常活动。
这说明该患者()A.有疾病、无病感、无社会功能障碍B.有疾病、有病感、无社会功能障碍C.有疾病、无病感、有社会功能障碍D.无疾病、有病感、无社会功能障碍E.无疾病、有病感、有社会功能障碍正确答案:A4、单选为了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及外显行为的微小变化,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主要依据,医务工作者应具备()A.坚强的意志品质B.敏锐的观察力C.深刻的思维能力D.较强的专业能力E.良好的记忆力正确答案:B5、单选影响患者对症状认识评价的主要心理社会特征有()A.A型行为者对自身症状较为关注B.处于高度专注和激情状态的人对症状不敏感C.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对疾病症状的认识不存在差异D.焦虑状态下患者会忽视自身症状E.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B6、单选医患交谈中,病人说话速度慢往往提示()A.抑郁B.愉快C.恐惧D.激动E.焦虑正确答案:A7、判断题中年病人主要心理特征有忘我心理()正确答案:对8、单选对病人来说,最重要最优先需要的常常是()A.良好就医环境B.经济保证C.生理需要D.家人的理解E.爱与回归的需要正确答案:C9、名词解释医患关系正确答案: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交往过程。
10、单选病人角色行为变化主要有()A.角色行为缺如B.角色行为冲突C.角色行为减退D.角色行为强化E.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E11、单选患者住院后的哪些方面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A.与熟悉的环境脱离B.自主权丧失C.缺少有效地沟通D.自我认同感的消失E.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E12、问答题简述残疾者的心理状态。
病人心理特点及管理

病人心理特点及管理病人心理特点及管理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疾病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病人的心理状况又会进一步影响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因此,了解病人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一、病人心理特点1.焦虑和恐惧:面对疾病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风险,病人常常感到焦虑和恐惧。
他们担心自己的病情会恶化,担心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副作用,担心对家庭和工作的影响等。
2.沮丧和绝望:疾病给病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痛苦,病人常常感到沮丧和绝望。
他们可能失去对生活的兴趣,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
3.自卑和失落:疾病使病人的身体机能受到限制,可能导致病人感到自卑和失落。
他们觉得自己与健康人存在差距,无法像以前那样自由地生活和工作。
4.依赖和无助:疾病使病人的身体能力受到限制,他们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进行日常生活和治疗。
这会使病人产生无助感,觉得自己无法独立应对疾病。
二、病人心理管理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应与病人建立互信和尊重的关系,理解并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
及时与病人沟通,解答病人的疑虑,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2.提供正确的信息:医生应向病人提供准确、详细的疾病信息,包括病因、病程、治疗方案和预后等。
这样可以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的真实情况,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
3.心理疏导和支持:医生可以采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恐惧,如放松训练、呼吸法等。
同时,医生还可以提供心理支持,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的信心。
4.倾听和共情:医生应倾听病人的倾诉,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给予回应。
通过共情,医生能够与病人建立更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病人更好地应对疾病。
5.提供社会支持:病人除了医生的关心和支持外,还需要得到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
医生可以引导病人与他人分享病情和感受,寻求社会支持,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6.心理治疗:对于严重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问题的病人,可以考虑进行心理治疗。
针对病人心理 实施医患沟通

针对病人心理实施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
针对病人心理,运用心理学技巧,有效实施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标签::病人心理;医患沟通;心理学技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的青睐,实施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1]。
1明确病人的角色特点,摆正医患之间的位置病人是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是“求助者”,看病求医是他们的权利,对医护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他们的求医心态,摆正自己“救助者”的位置,在医患关系处理中应该注意帮助病人解决因患病所带来的担忧和困难。
医患、护患关系是在医院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交往关系,其主要内容是治疗性的,并非其他感情性或商业性。
医患、护患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应该是平等、互助、合作和共同参与,而非“施舍”与“受惠”、“命令”与“服从”这样的不平等关系。
当然,平等关系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实际工作中需要医护人员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理解病人角色的前提下,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治疗性的医患关系,了解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认识到不同年龄(老年、儿童、成人)、性别以及不同个性心理特征、患不同类型疾病病人的心理需求,医护人员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同时,通过采集病史与日常沟通,努力寻找其社会心理因素,并予说服疏导,使之配合治疗,这将有助于疗效的改善。
2研究病人的心理表现,掌握沟通的主动权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病人与健康人的心理活动既相同又不相同,健康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适应社会生活,而病人则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健康人的心理活动多指向于外界客观环境,而病人则更多地指向于自身与疾病。
及时了解与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实施行为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掌握与病人沟通的主动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理)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主讲人:王志艳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为重要——希波克拉底无争议的医学并不一定是理想的医学,重要的是要充满人性地对待病人。
---------詹.沃西克:目的:学习病人角色与病人心理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把握病人心理活动,并能采用适当的交往方式,形成良好医患关系一、基本概念病人:因疾病或病感而寻求医疗帮助的人。
或者说:有躯体或心理上偏离正常,被本人或他人所察觉,到医院求医的人。
病人心理:指个体在生病或产生病感以后伴随着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心理反应或心理变化。
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同时存在病感和疾病疾病:是一种影响人体器官和组织的生物学过程,它以结构的、功能的和生化变化为特征,以体征和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用科学的手段验证,但不一定有主观痛苦感。
病感:是一种有病的主观体验,以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不能直接加以验证。
它包括躯体的和心理的体验(焦虑症、疑病症等),通常是人们求医的原因。
基本概念角色:人们期待参与社会交往的个体所表现的行为模式,享受某种特征性的权力,承担一定的义务。
一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总和。
社会角色:是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学生、老师、父母、领导等)二、病人角色角色:人们期待参与社会交往的个体所表现的行为模式,享受某种特征性的权力,承担一定的义务。
一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总和。
社会角色:指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不同角色,一个人就是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的总和。
角色期待:人们对占有特定位置的人的行为所持有的期望。
担当某一角色的人应该符合他人和群体对该角色的期待,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合适、不恰当的。
角色适应:一个人在所扮演的多种角色中能随角色的变化调整行为,符合角色要求,就是角色适应,反之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应及时进行心理调节。
角色互相转换:医师角色与病人角色,父母与儿女,学生与老师等角色冲突:角色转换过程中,如果角色的变化改变行为不符合角色要求时。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小测2

1某病人在体检中发现其身体存在异常需进一步检查,但患者自觉无不适,不愿接受治疗,其所存在的角色适应问题属于()。
EA角色行为冲突B角色行为恐惧C角色行为减退D角色行为强化E角色行为缺如2个体在适应病人角色过程中,与其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而引起其行为的不协调,这种病人角色问题我们称之为()。
BA角色行为缺如B角色行为冲突C角色行为异常D角色行为减退E角色行为强化3在医患关系模式中,()模式中病人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BA指导-合作型B共同参与型C主动-被动型D支配-服从型E沟通-交流型4疾病会给病人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器官摘除,截瘫,毁容等疾病对个体影响重大,甚至可导致病人发生()。
DA情绪的改变B意志的改变C气质的改变D个性的改变E能力的改变5以于严重危害公众安全的传染性疾病病人和精神病病人,通常采取的求医行为是:BE选择一项或多项:A主动求医B被动求医C强迫性求医D消极性求医E强制性求医6患者以下的一般心理特征表现会受到疾病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不包括:AA对医护人员态度的变化B个性的改变C认知活动的变化D情绪特征的变化E意志行为特点变化7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在医患关系模式中属于以下哪种模式:D A自我管理型B主动-被动型C生理-心理型D指导-合作型E共同参与型8Parsons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病人角色的要素,但不包括以下哪条?EA病人可免除其原有的责任和义务B有恢复健康的责任C有寻求医疗协助的责任D可从常规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E病人对其陷入疾病状态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9以下对医患关系特征描述错误的是:BA是一种帮助性的人际关系B以医务人员为中心C是一种工作关系,以医疗活动为中心D以患者为中心E以维护病人健康为目的10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很多,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A医院的规模和大小B家庭经济状况C病人的年龄D文化教育程度E对疾病的认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学第六单元病人心理和医患关系
一、A1
1、病人角色的特点不包括
A、有寻求医疗帮助的责任
B、有恢复健康的责任
C、有接受帮助的义务
D、减免平日“正常”的社会责任
E、提供诊疗信息的责任
2、病人的心理需要不包括
A、尊重的需要
B、接纳的需要
C、恢复健康的需要
D、提供诊疗信息的需要
E、安全的需要
3、下列属于住院病人心理特点的是
A、希望能及时就诊,并得到良好的医护对待
B、期盼明确的诊断,以妥善治疗
C、求生的欲望使他们对医务人员产生依赖心理
D、环境突变增加了病人的负性心理
E、病人的心理负担很大、很重
4、不属于语言交流技巧的是
A、同感反应
C、控制谈话方向
D、及时恰当反应
E、倾听
5、语言交流的要领是
A、倾听
B、及时恰当反应
C、及时反馈
D、控制谈话方向
E、同感反应
6、以下关于主动-被动型医患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患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B、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自己治疗
C、患者与医师有同等权力和主动性
D、医生的作用占优势,同时有限度地调动病人的主动性
E、医生是主动的,处权威地位,病人完全按医生的要求去做
7、以下关于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完全按医生的要求去做,听从医生的支配
B、患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C、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自己治疗
D、医生的作用占优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病人的主动性
E、患者与医师有同等权力和主动性
8、“帮助病人进行自疗”的医患关系类型是
B、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
C、亲密-疏远型医患关系
D、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
E、以上都不对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病人角色有以下特点:减免平日“正常”的社会责任;有接受帮助的义务;有恢复健康的责任;有寻求医疗帮助的责任。
【该题针对“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099,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病人除了具有一般人所共有的多种心理需要外,还具有在疾病状态下的特殊心理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接纳的需要;(2)尊重的需要;(3)提供诊疗信息的需要;(4)安全的需要。
【该题针对“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100,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住院无疑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会带来好处,然而住院又是疾病较为严重的标志,它会让病人产生心理-社会应激。
(1)环境突变增加了病人的负性心理。
(2)生活方式的不适应。
(3)工作及家庭生活中断易产生自我认同迷失,带来心理压力。
门诊病人的心理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1)希望能及时就诊,并得到良好的医护对待。
(2)期盼明确的诊断,以妥善治疗。
(3)急诊病人较普通门诊病人心理反应更强烈。
C和E选项属于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
【该题针对“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101,点击提问】
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语言交流的要领是:尊重患者、遵循一定社会语言规范、及时反馈。
语言交流的技巧有:倾听、同感反应、控制谈话方向、及时恰当反应、沉默技巧。
【该题针对“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102,点击提问】
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语言交流的要领是:尊重患者、遵循一定社会语言规范、及时反馈。
语言交流的技巧有:倾听、同感反应、控制谈话方向、及时恰当反应、沉默技巧。
【该题针对“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主动-被动型: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医患关系模型。
医务人员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患者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这种模式在现代医学实践中普遍存在。
【该题针对“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104,点击提问】
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指导-合作型:这是一种构成现代医疗实践医患关系基础的模型,医患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在这种关系中,虽然患者有一定的地位和主动性,但在总体上医患的权利是不平等的。
按照这个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医生的作用占优势,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患者的主动性。
在这种模式中,医生是主角,患者是配角。
目前临床上的医患关系多属于此种模式。
【该题针对“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105,点击提问】
8、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共同参与型:在这种模式的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和患者有近似相等的权利和地位,医生帮助患者进行自疗。
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均属于这种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医生和患者都是主动的,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该题针对“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