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工业自动化网络
江苏开放大学工业自动化综合实训形考作业一

江苏开放大学工业自动化综合实训形成性考核作业一及答案*名:***课程名称:工业自动化综合实训1.CPU最多可以扩展()。
A.2个信号模块、3个通信模块B.2个信号模块、8个通信模块C.8个信号模块、3个通信模块D.8个信号模块、8个通信模块正确答案:C2.下列关于梯形图叙述错误的是()。
A.按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B.所有继电器既有线圈,又有触点C.梯形图中的继电器不是物理继电器,而是软继电器D.一般情况下,某个编号继电器线圈只能出现一次,而继电器触点可出现无数多正确答案:B3.输出字节MB2的第3位是()。
A.MB2.7B.MB2.2C.MB2.3D.MB2.6正确答案:B4.MD100由()组成。
A.MW96和MW100B.MW98和MW100C.MW100和MW102D.W100和MW104正确答案:C5.MB.0的值为2#10110110,循环左移2位后为()。
A.2#11011011B.2#11011000C.2#10101101D.2#11011010正确答案:D6.下列指令中,当前值既可以增加又可以减少的是()。
A.TONB.TONRC.CTUD.D.CTU正确答案:C7.以下哪种编程语言不能用于S7-1200编程?()DB.FBDC.SCLD.STL正确答案:D8.立即输出指令可以用于下面那个量中。
()A.IB.QC.VD.M正确答案:B9.在PLC中,用来存放用户程序的是()。
A.RAMB.ROMC.EPROMD.EEPROM正确答案:A10.S7-1200CPU的系统存储位中不包括以下哪个内容?()A.首循环标志位B.常1信号位C.常0信号位D.2Hz频率位正确答案:D11.触摸屏的两个按钮单击分别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一般选择按钮事件函数()。
A.按下按键时置位位B.取反位C.置位位D.复位位正确答案:A12.触摸屏的元素动画设置中,下列不属于移位动画的是()。
A.直接移动B.水平移动C.圆弧移动D.对角线移动正确答案:C13.以下不属于文本域的外观属性的是()。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1. 课程名称:自动化专业课程2. 课程编号:AUT1003. 学分:3学分4. 授课对象:自动化专业学生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在自动控制领域的综合能力,具备研究、设计和应用自动化系统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自动控制理论1.1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 系统建模与传递函数1.3 时域与频域分析1.4 控制器设计方法2. 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2.1 传感器分类及原理2.2 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2.3 执行器分类及原理2.4 执行器驱动电路设计3. 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1 控制系统设计流程3.2 控制系统硬件配置3.3 控制系统软件编程3.4 控制系统实时性与稳定性测试4. 自动化应用4.1 工业自动化概述4.2 工业自动化系统构成与特点4.3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优化4.4 智能控制与机器学习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四、课程组织1. 授课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2.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课堂讨论3.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实验设备、教材资料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30%考查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作者:欧冠英、梅立泉、曹润亮2. 《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导论》(第三版),作者:冯新亮、周光盛3.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第四版),作者:姜启源、张松仙七、课程评价与反馈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将填写课程评价问卷,以提供对本课程教学质量和内容的反馈。
以上为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旨在确保学生掌握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教师应根据大纲的指导,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同时,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提升自己在自动化领域的综合能力。
工业网络技术课标

工业网络技术课程标准成都市技师学院2014年2月一、课程名称《工业网络技术》二、课程管理系、部及教研室:电气与自动化系电路与电子教研室三、教材版本劳动版四、适用专业、使用范围(预备技师)修业年限一学期执笔:王文川审核:审批:内容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预备技师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从应用为目的出发,通过对网络组建,网络管理及网络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的学习,掌握企业网络拓补结构设计,网络设备选购以及IP地址的规划,掌握管理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方法及维护,理解企业网络中方便网络管理员管理企业网络,理解企业网的远程接入技术。
二、课程的任务和总要求:本着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强调理论结合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中采用板书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践教学方面,通过实验教学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掌握软件调试、硬件检测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强调理论结合实验,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学时分配表: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一)模块一网络组建准备阶段任务1、设计网络拓补结构:组建企业网,合理规划网络拓补结构式首要任务。
网络拓补结构分为三层: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
根据层次化网络设计的思想选择相应的网络设备。
任务2、IP地址规划:要进行IP地址规划,需要结合各部门计算机终端数量,互联网络设备数量等来划分子网,根据子网分的方法,选用各类内网地址。
要求:了解层次化网络的设计,掌握如何选测网络设备。
(二)模块二实施网络任务1、网络布线阶段:网络布线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了解各种网络传输介质的性能,网络接口的类型及综合布线系统的相关知识。
任务2、连接到网络设备控制台:路由器、交换机没有输入输出设备,要配置路由器、交换机需要通过控制终端设备来实现。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是指对自动化专业各门课程的关系和组织进行图形化表示的一种工具。
它能够清晰地展示自动化专业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体系。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
1. 基础课程
- 数学基础
- 物理学基础
- 电路理论基础
- 控制理论基础
- 信号与系统基础
2. 核心课程
- 电子技术与电路
-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
- 自动控制原理
- 数字信号处理
- 机器人学与控制
3. 专业选修课程
- 工业自动化
- 过程控制
-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 自动化系统设计
- 自动化仪表与检测技术
4. 实践课程
- 实验室实践
- 项目实践
- 实习实训
5. 毕业设计
- 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 自动化工程应用案例研究
以上课程体系图仅供参考,具体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名称可能因不同学校和教学计划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的课程体系图中,还可以根据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增加或调整相关课程。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的编制有助于学生规划学习路径,了解各门课程的重要性和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动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它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指导教学的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安排课程内容。
总之,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PLC应用技术课程考核性质:考试课时数: 48学分:3适用专业:工业互联网应用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以西门子S7-200Smart和S7-1200 PLC作为控制器,以融合电机、灯、气动电磁阀、传感器等的实践项目为被控对象,将控制命令信号转化为执行机构的有序动作,从而满足装备的动作要求和设备的工艺要求。
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阅读设备的电气控制图纸、阅读控制程序、设计PLC控制电路提供良好的基础。
它需要以《电工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电机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工控网络与组态技术》、《运动控制技术》、《智能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置依据:企业中所用的自动化设备是由一些运动部件有序的运动来实现特定的功能,这些有序的运动是由控制器控制执行机构得失电来实现的,占据主流市场的PLC就是实现设备有序动作的一种控制器。
本课程作为机电类学生直接面向企业应用的一门课程,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院机电控制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是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维修员,用电管理员、机电设备的生产管理员,发展岗位有等。
《PLC 应用技术》课程的主要功能正是培养学生PLC硬件调试、软件编程、系统设计调试能力,因此本课程在机电类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知识,并培养职业能力。
本课程将从五个章节展开讲解:S7-200 PLC的应用基础、交流电动机的PLC控制、灯的PLC控制、气动设备的PLC控制、S7-1200 PLC的应用基础。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进行,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同时充分考虑村田、博世等订单企业任职要求和任务需求,并融合了维修电工、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内容。
自动化专业课程表

自动化专业课程表
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8:00-10:00
授课教师:张老师
课程内容:自动化基础理论、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执行器技术、PLC编程等。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
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10:10-12:10
授课教师:王老师
课程内容:电子电路理论、电子元器件、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课程名称:自动化系统设计
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13:30-15:30
授课教师:李老师
课程内容: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流程、控制策略的选择、系统建模与仿真、控制器选型与编程、系统调试与优化等。
课程名称:工业通信技术
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15:40-17:40
授课教师:张老师
课程内容:工业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工业以太网、CAN总线、PROFIBUS、Modbus等工业通信协议的应用与配置等。
课程名称:智能控制技术
时间:星期六至星期日,8:00-10:00
授课教师:王老师
课程内容:人工智能、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等智能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机器人技术
时间:星期六至星期日,10:10-12:10
授课教师:李老师
课程内容:机器人结构与运动学、机器人控制、机器人视觉与感知、机器人应用等。
(完整word版)工业控制网络教学大纲

《工业控制网络》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业控制网络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40 学分: 2.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制定人: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工业控制网络》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选修课程。
本大纲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专业2015年教学计划的要求制订,可作为高中后大专学生的教学参考。
课程的任务:本课程以现场总线基本技术及其节点设计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场总线通信与网络基本知识,学会阅读并理解现场总线协议/规范,能够设计一般设备的现场总线通信接口,掌握典型现场总线系统的基本应用技术,并为学生进行现场总线系统设计和现场总线分析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在西门子S700平台学会使用工业以太网络协议完成设备间数据传输。
(2)对RS232/485串行总线协议、工业以太网ethernet、控制器局域网CAN等常用工业协议有系统概念认识。
(3)初步掌握使用工业组态软件工具完成SCADA数据采集监控系统上位机监控界面设计。
2、能力目标(1)使学生具备在PLC、单片机平台掌握2-3种不同工业控制网络协议在自动化设备控制中的应用。
(2)掌握在工业现场网络通讯故障检测与判断的方法,使用特定仪器对网络性能进行测试。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与现场总线的基础知识、国际标准现场总线及其它主流现场总线协议/规范、现场总线节点设计以及现场总线系统应用技术基础。
第一章绪论现场总线的发展历程、概念、组成、技术特点与优点,标准及应用领域。
第二章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方式、通信方式等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硬件组成与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协议分层、接口和服务、服务原语等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及其优缺点,OSI 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第三章控制器局域网——CANCAN总线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CAN总线的技术特点,CAN节点的分层结构,CAN 的一些基本概念,报文传送及其帧类型,错误类型及其界定,位定时要求,CAN总线基本技术阐释与分析,CAN控制器及接口芯片:SJA1000、82C250,CAN节点设计,CAN 系统应用实例。
《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是一个具有极强实践性和工程性的专业核心课程, 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
主要通过学习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达到对工业控制要求完成编程设计, 调试的能力。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于传统的顺序控制、闭环控制、运动控制、数据处理以及复杂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工厂自动化网络等。
被誉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PLC技术, 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之一。
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急迫任务。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相衔接, 与后续课程《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等相衔接, 共同培养机电一体化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三、设计思路通过教师到企业对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必备的能力和素质需求进行调查, 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为服务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岗位能力, 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 设计教学内容。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注意培养学生面向工程的思维习惯,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使学生掌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理论的精髓。
本课程设计主要应用模块以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主要应用方向分为以下四类:1.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特点、结构组成、工作原理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指令系统、编程方法、PLC系统的设计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调试和维护方法4.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网络连接等可编程序控制技术根据各模块内容的特点施教, 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
在教学过程中会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面对一个PLC控制系统的整体角度下手分析问题并解决, 引导学生能够解决应用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通过各项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四、课程培养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自动化十本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自动化专业导论课时安排:10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自动化专业的核心概念和发展趋势。
2. 通过阅读十本经典书籍,提升学生对自动化领域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自动化专业简介2. 自动化专业经典书籍推荐3. 每本书的阅读指导与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动化专业简介1. 介绍自动化专业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 分析自动化专业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自动化专业经典书籍推荐1. 推荐十本自动化领域的经典书籍,包括:- 《自动控制原理》- 《现代控制理论》- 《工业自动化系统》-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电气控制与PLC》-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嵌入式系统设计》- 《工业自动化网络》- 《智能控制系统》- 《自动化系统集成与优化》2. 阐述每本书的主要内容和适用对象。
第三课时至第十课时:每本书的阅读指导与讨论(以下为每本书的阅读指导与讨论模板,共八课时)第三课时:《自动控制原理》1. 阅读指导: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系统分类和常用控制策略。
2. 讨论内容:讨论自动控制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第四课时:《现代控制理论》1. 阅读指导: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等。
2. 讨论内容:讨论现代控制理论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以及与传统控制理论的区别。
第五课时:《工业自动化系统》1. 阅读指导:介绍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2. 讨论内容:讨论工业自动化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第六课时:《机器人技术与应用》1. 阅读指导:介绍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分类和应用领域。
2. 讨论内容:讨论机器人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七课时:《电气控制与PLC》1. 阅读指导:介绍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PLC编程和应用。
工程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学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Scie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16(包括实验、上机)适应对象:自动化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针对自动化专业所涉及到的各门课程和知识作一个系统性的论述,使得本专业学生了解自动化学科研究主要内容、发展现状与动向,为以后从事自动化方面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必要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工程教育和工业创新的基本思想。
2.了解工业控制的发展和基本知识。
3.了解当今时代的几种新兴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及动向。
三、课程内容:第一讲工程教育与工业创新1.工程教育与工业2.工业创新3.工程教育改革4..核心问题第二讲工程控制论1.现代化,技术革命与控制论2.工程控制论3.现代控制工程第三讲智能控制系统1.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2.智能控制系统和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3.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理论4.智能控制—超越世纪的目标第四讲信息时代的自动化技术1.信息时代与自动化技术2.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3.机器人,机器人化生产及机器人化机器4.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全国工厂网络第五讲现场总线技术与工厂自动化1.分层式工厂自动化网络系统2.现场总线3.现场总线技术浅释4.PROFIBUS:开放、通用、标准的现场总线5.展望第六讲计算机控制技术与仿真1.计算机控制系统2.单片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3.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 4.计算机仿真5.虚拟现实技术6.虚拟仪器第七讲运动控制1.运动控制——一门综合多学科的交叉技术2.21世纪国际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2022年高等职业教育自动化类专业介绍

4603自动化类专业代码460301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修业年限三年职业面向面向机械设计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修、改造与升级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机电设备与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故障处理、运行维护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装配、调试、维护、技改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修、改造与升级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1. 具有识读机械图、电气工程图及计算机绘图的能力;2. 具有机械产品、机电设备常用机械结构的设计、制造与装配能力;3. 具有机电设备机械安装与调试,电气系统选型、安装与调试能力;4. 具有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维护能力;5. 具有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运行维护和一般性故障识别与维修能力;6. 具有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整机调试、故障处理、简单编程能力;7. 具有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程序开发、通信与网络连接、技术改造能力;8. 具有安全防护、质量管理意识,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能力;9.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机电设备装配与调试、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与应用、运动控制技术与应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集成与应用、自325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机械加工、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与应用、机电设备装配与调试、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等实训。
13工业控制网络与组态技术教学大纲

《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132053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 and HMI 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2.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技术是当今工业控制系统的主流组网技术,是控制向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技术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的网络通讯基本原理,面向底层PLC控制,构建控制网络,人机交互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实现远程监视及优化控制,并以工程实践为例,从整体上掌握现代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实施过程。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掌握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网络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实施方法。
2.掌握HMI的设计方法。
3.结合S7-300 PLC工程实例,达到一定运用能力。
(三)实施说明本课程应重点讲授工业控制网络原理、设计方法、结合PLC系统,以实例为主线,以作业、讲解等互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有:计算机基础、机电传动控制、电工及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习题要求:习题应促进学生消化、巩固所学内容。
习题要密切配合教师的讲授内容,注意要使概念类、分析类和设计类习题并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教师通过习题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同时习题也是考核学生的依据之一。
2.实验要求:根据课时较短,同时仿真系统在脱离实验设备亦能进行的实际情况,实验环节以作业形式安排在课后,以实例、作业、互动来完成实践过程,不单独设置实验课。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课程大作业。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控制网络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自动化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401课程中文名称:自动化专业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Automation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0.5学分课程学时数:8学时授课对象:自动化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高中物理》等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
开设这门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尽早了解自动化专业知识研究的范畴、历史起源和应用领域,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该课程后,让学生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和组成、基本控制方法、控制与自动化技术应用范畴,从而初步达到了解自动化专业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1 .自动化的概念和发展简史课程教学内容:控制和自动化的概念,我国古代自动装置和自动化水平以及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简史。
课程的重点、难点:控制和自动化定义,我国古代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简史。
理解我国古代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熟悉控制和自动化的定义。
2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和组成课程教学内容:恒值自动调节系统,程序自动控制系统,随动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控制,自动控制等。
课程的重点、难点:恒值自动调节系统、程序自动控制系统和随动系统的特征和定义,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控制的概念。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恒值自动调节系统、程序自动控制系统和随动系统的特征和定义。
理解恒值自动调节系统、程序自动控制系统和随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计算机控制和自动控制的概念。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知识。
3 .基本的控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自动控制系统的行为描述,PID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系统辨识,网络化控制系统。
课程的重点、难点:PID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和系统辨识概念和定义。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PID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和系统辨识概念。
理解PID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和系统辨识的实质。
自动化导论教学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自动化导论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日期和时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动化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掌握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4. 了解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挑战。
教学内容:一、引言1. 自动化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自动化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二、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1. 自动化系统的组成2. 自动化系统的分类3. 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三、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1. 工业自动化2. 交通运输自动化3. 服务业自动化4. 农业自动化四、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1. 人工智能在自动化中的应用2. 云计算与大数据在自动化中的应用3. 物联网与自动化技术的融合五、自动化技术的挑战与展望1. 自动化技术面临的挑战2. 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挑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对未来的影响。
4. 视频演示法:播放自动化技术的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自动化技术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介绍课程内容,让学生对自动化导论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基本概念讲解1. 讲解自动化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
2. 介绍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分类和特点。
三、应用领域介绍1. 介绍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四、最新发展讲解1. 讲解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在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
2. 介绍物联网与自动化技术的融合。
五、讨论与展望1. 组织学生讨论自动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动化技术对未来的影响。
工业自动化网络03答案

试卷编号 (A)
2、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节点的互连形式,常见拓扑为环形、星形、总线形、树形(1 分) 。 在环形拓扑中,每个设备通过网络节点只与逻辑或空间上与它相连的设备实现点对点的连接,构成 一个封闭的环路。 分) (1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30 分) 1、标准 CPU 系列、集成型 CPU 系列、紧凑型 CPU 系列、故障安全型 CPU 系列
2、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构成更大规模的网络系统以实现互联网的 资源共享。
在星形拓扑,每个节点通过点对点链接到中央节点,任何两节点间的通信均由中央节点控制。 (1 分) 在总线型拓扑中,由一条主干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各网络节点通过分支与总线相连。 分) (1 在树形拓扑中,多个总线型或星形网通过不封闭的分支电缆连接在一起。 分) (1
9、令牌、轮询 10、S5T#4M22S 11、全开放的自由化编程、集成的数据库 12、动态对话框、变量
物理层是设备间的物理接口,它提供用于建立、保持和断开物理连接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 程特性。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访问的基础上,用以建立、维持和拆除相邻节 点间的数据链路,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传等机制对高层协议屏蔽传输介质的物理特性,以实现 两节点间的无差错传输,为上层提供无错的信道服务。 3、√ 6、√ 9、× OSI 是指开放式系统互联。 (每部分 0.5 分)
二、判断题 (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4、√ 7、√ 10、√ 2、× 5、× 8、×
四、分析完善题 (每空 1 分,共 10 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BYTE a,b,c; 序号 模式 匹配方 DP 地址 匹配方地址 1 MS 2 I50 2 MS 2 O50 a=GetTagByte("dispvalue"); //Return-Type: BYTE SetTagByte("num1",0); //Return-Type: BOOL SetTagByte("num2",0); //Return-Type: BOOL 本机地址 O50 I50 数据长度 1BYTE 1BYTE 一致性校验 Unit Uni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122105 课程名称:工业自动化网络一、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工业自动化网络》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实验是学好该课程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基本理论并获得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课程实验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WINCC的结构与组成以及利用它开发简单的工业监控软件;掌握PROFIBUS-DP硬件组态和软件组态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设备构建简单的工业控制网络模型,能够利用WINCC开发出简单的工业控制界面并能和PROFIBUS-DP组成简单的工业控制网络监控系统模型。
二、课程容提要
1.本课程容
1)工业控制网络基础;
2)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PROFIBUS、CANBUS现场总线、WINCC组成与应用;
5)设计简单的工业控制画面和网络通信程序。
2.本课程实验容
1)熟悉WINCC的结构与组成,掌握使用WINCC和PLC通信进行简单的动态控制的画面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2) 巩固、加深对WINCC工业组态软件和PLC进行工业监控的理解;
3)掌握使用WINCC和PROFIBUS-DP构建一主一从站点和一主多从站点组成简单的工业控制网络监控系统模型,包括:工业控制画面设计和网络组态以及系统调试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THSMS-C网络型可编程控制器高级实验装置 21套
计算机 21台
网络通信电缆 1套
PLC控制对象多个
四、实验项目与提要
五、说明
六、本大纲修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