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大寒
大寒节气的特点及传统习俗
![大寒节气的特点及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a712286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9.png)
大寒节气的特点及传统习俗教案:大寒节气的特点及传统习俗一、节气简介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月20日左右。
大寒节气标志着冬季进入最寒冷的时期,天气寒冷干燥,气温逐渐降低。
二、大寒节气的特点1. 气温骤降: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气温骤降,寒冷程度逐渐加深。
2. 干燥寒风:大寒节气的天气干燥,寒风刺骨,人们需要做好保暖措施。
3. 多雨雪天气:大寒节气常常伴随着雨雪天气,尤其是北方地区,降雪量较大。
三、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1. 食用腊八粥:腊八粥是大寒节气的传统食物,由多种杂粮和豆类熬煮而成,具有温暖身体、增强抵抗力的功效。
2. 过大寒:在大寒这天,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平安顺利。
3. 祭祀祖先:大寒节气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家人会整理祖坟,烧香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4. 冬泳:有些地区的人们会在大寒节气的寒冷天气中进行冬泳活动,认为这样可以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5. 换新衣:大寒节气过后,人们会更换厚重的冬装,穿上新衣,以迎接新的一年。
四、大寒节气的意义1. 健康养生:大寒节气的寒冷天气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注意保暖,合理饮食,增强体质。
2. 传承文化: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习俗,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
3. 调整生活节奏:大寒节气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人们备战春天的时刻,可以借此机会调整生活节奏,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
五、教学活动设计1. 观察气温变化:让学生观察大寒节气的气温变化,并记录下来,了解寒冷天气对人体的影响。
2. 制作腊八粥:让学生参与制作腊八粥,了解传统食物的制作过程,并品尝其味道。
3. 讲解传统习俗: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4. 体验冬泳活动:在适当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冬泳活动,体验冬天的寒冷,并了解冬泳对身体的好处。
廿四节气之大寒: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廿四节气之大寒: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https://img.taocdn.com/s3/m/5f4991485acfa1c7aa00cc3a.png)
廿四节气之大寒: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四个节气。
在每年的1月20日前后,视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月初寒尚小,故云。
月半则大矣。
”《历书》记载:“小寒后十五日,斗指癸为大寒,时大栗烈已极,故名大寒也。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大寒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
“小寒大寒,冰冻成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
所以,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工作,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
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廿四节气之大寒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
常年大寒节气,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
华南冬干,越冬作物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
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
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节不少年份是在大寒节气内。
节日期间,哈尔滨冰灯晶莹绮丽,广州花市万紫千红,“天府”红梅斗寒盛开。
大寒节气的来历和禁忌整理
![大寒节气的来历和禁忌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89c66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5.png)
大寒节气的来历和禁忌整理在过一段时间就是大寒了,二十四节气中后一个节气,这也说明冬天就要远去了。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了大寒节气的来历和禁忌,来观赏和学习吧,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关心。
大寒节气的由来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终一个,在每年1月20日前后。
大寒时,太阳到达黄经30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寒冷景象。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力量极强的状态中,回旋于空中处处查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挡寒冷;在一年的最终五天内,水域中的冰始终冻到水中心,且最牢固、最厚。
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殊留意及早实行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难性天气的措施。
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大寒节气的禁忌1、不损阴津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
一般在长江流域从冬至开头降水削减,经过一个月之后的大寒节气正是干燥的时期,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有时室内湿度甚至只有30%左右。
随着天地间水气的削减,人体内的阴液也会简单不足,许多呼吸系统有宿疾的人经常会有咳嗽痰多或痰液黏稠、咳痰不净的感觉。
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造成血黏度的增高。
假如由于高血压、年老等造成血管弹性功能下降,则更易诱发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急状况。
在起居方面,假如室内常开暖气或者空调,除了留意常常通风之外,好可以使用些空气加湿器之类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晚上睡觉假如用电热毯,也尽量不要开过夜或开太热。
尽可能增加饮水量,不要等口干后再喝水。
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要喝一杯温水。
洗澡前后好也各喝一点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大寒是什么意思
![大寒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a68d70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3.png)
大寒是什么意思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月20
日或21日。
在农历中,大寒往往是寒冷天气达到顶峰的时候。
大寒之
名源自中国古代的节气划分,寓意着寒冷已经达到极致。
大寒标志着冬季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春节的前奏。
在大寒之后,
阳光逐渐增多,气温也会逐渐回升,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人们会通过一系列的习俗和节庆活动来庆祝大寒。
大寒的特点是寒冷极致,大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较大,尤其是北方。
这一时期的气温极低,天空晴朗的夜晚常常出现严寒的寒冷,人们需
要采取措施来应对严寒的天气。
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通常会
增加取暖设备的使用,如炉子或暖气设备。
同时,倡导保温措施,比
如穿上厚重的羽绒服、保暖衣物和帽子等,以防止感冒和其他寒冷相
关的疾病。
由于大寒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所以这一时期人们会进行一些
准备迎接新年的活动。
春节前的大寒时期,人们通常会全家团聚,准
备年货、贴春联、做年菜等等。
这个时期也是人们最忙碌的时候之一,因为要准备过年所需要的一切。
除了在中国,大寒也是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农曆节气,如朝鲜、
越南和日本等。
尽管这些地区的气候和习俗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寒作
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仍然具有作为寒冷期的象征意义。
总的来说,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预示着寒冷的冬季即将结束,春天的脚步即将到来。
它不仅象征着辞旧迎新,还让人们在团聚和繁忙之际回顾过去一年的努力和成果。
这个时刻让人们怀着希望和期待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大寒节气来历简介
![大寒节气来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db7966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b.png)
大寒节气来历简介
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4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1月20日左右。
大寒节气标志着阳气开始复苏,寒冷的冬季即将结束,春天的曙光即将到来。
起源与传说
根据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大寒节气的来历和起源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相关。
大寒节气的命名源自古代人们对气候现象的观测和总结,认为此时寒气尤甚,已到极寒之时。
在古代中国,人们在大寒节气会举行一些特殊的庆祝活动,以祈盼新年的平安和丰收。
习俗与活动
大寒节气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最冷的时期。
在这一节气中,人
们会农家乐曲,祈祷来年农业丰收;家家户户也会祭祀祖先,祈求家庭平安和春回大地。
此外,一些地区还会有燃放烟花爆竹、赏花灯、庙会等习俗活动。
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尽管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传统节气在某种程
度上仍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大寒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仍然保留着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和习俗,人们在这一天仍会通过各种方式庆祝、缅怀和祈祷。
结语
大寒节气作为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
对生活的热爱。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在大寒节气中都能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延续,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和热爱生活,期待春天的到来。
愿大寒节气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和美好。
以上是大寒节气来历的简介,希望能够带给读者一些有趣和意义。
愿大寒节气
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和美好。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介绍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92739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6.png)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介绍大寒,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月20日前后。
它标志着冬季的终点,春天即将开始。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华夏大地上的气候和生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大寒节气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气候特征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天气异常寒冷。
在北方地区,大多数地方此时气温达到了冰点以下,寒风呼啸,积雪铺满大地。
南方地区也不例外,虽然没有北方那么严寒,但寒意仍然笼罩着整个地区。
大寒之后,冷空气逐渐减少,春天的气息逐渐涌现。
二、农事活动大寒是农事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各个层面的忙碌季节。
历史上,农民们会在这个时候忙于粮食的搬运和仓储,防止冻坏或霉变。
此外,大寒是收取农作物的时候,如收摘冬季种植的蔬菜和水果,储存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同时,农民还要做好大寒后的灭鼠、除虫等工作,以保障明年的丰收。
三、养生保健大寒节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养生保健措施也备受关注。
在这个季节,人们要注意保暖,因为寒冷的天气容易伤及人体。
养生专家建议,多喝温热的食物和饮品,如姜茶、热牛奶等,有助于保持体温和增强免疫力。
此外,适当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四、饮食习俗大寒节气,人们注重食补,并有一系列与此相关的饮食习俗。
在北方地区,人们常吃一种名为“羊灌汤”的食物,此时正是羊所养的最好时候,吃羊有助于驱寒保暖。
除此之外,人们也喜欢食用一些热气腾腾的食物,如饺子、火锅等,以在食物中获取温暖和满足。
南方地区,人们则偏爱热煮的海鲜和鱼类,以及鸭蛋、花生等温补食材。
五、文化传承大寒节气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传统习俗。
在北方的一些地方,人们会选择在大寒时节举行婚礼,寓意着幸福和美满的婚姻。
而在南方,人们则有着独特的吃田螺和赌蛋的习俗,这被视为希望来年丰收和好运的象征。
六、诗词雅集大寒节气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诗人和文人墨客都曾为大寒而写下美丽的诗词。
他们通过描绘大寒的景象和抒发自己对冬季的情感,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这个节气的独特魅力。
大寒的节气特征
![大寒的节气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ebe7d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7.png)
大寒的节气特征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每年的1月20日前后。
大寒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温骤降: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之一,气温骤降,寒冷的天气使得人们需要加强保暖措施,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寒风刺骨,人们往往穿着厚重的衣物、戴着帽子、围巾和手套外出。
二、严寒持久:大寒期间,寒冷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往往会持续数周甚至一个月之久。
这是由于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寒冷天气的集中表现,寒潮频繁,严寒天气持续时间较长。
三、天气干燥:大寒时期,气温低,相对湿度较小,空气中的水分很少,导致空气干燥。
这种干燥的天气容易使人感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容易引发皮肤病、咳嗽等症状。
因此,大寒时期应注意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多饮水,同时加强皮肤保湿。
四、降雪频繁:大寒时节,降雪的频率相对较高。
由于气温低,水汽凝结成雪的条件得到满足。
大寒时节,北方地区经常出现降雪天气,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人们要及时清理积雪,防止滑倒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农事活动:大寒时节,正值农历腊月,这个时候农田中的农作物大多已经收获完毕,土地休耕。
农民们会进行农田的清理工作,清除杂草,整理田地。
同时,也是农民们休息的好时机,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好好歇息,准备迎接新的一年的农忙。
大寒是一年中寒冷程度最高的节气之一,气温骤降,寒冷持久,天气干燥,降雪频繁。
人们要注意保暖和防寒,同时也要注意增加室内湿度,防止干燥带来的不适。
农民们则利用这个时间进行农田清理和休息,为新的一年的农忙做好准备。
大寒时节的特征,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严寒的气息,也为新的一年的开始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为什么被称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为什么被称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https://img.taocdn.com/s3/m/baec805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4.png)
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为什么被称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冬季节气,它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
为什么大寒被称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呢?本文将从历史、天文、气候等多个角度解释这个问题。
一、历史上的大寒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的其中一个,其历史悠久。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智慧民族就开始使用节气划分时间,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等长的节气,这种划分与太阳的运行轨迹和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
二、大寒的天文意义大寒的到来与地球的运行轨迹有关。
每年的1月20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即为大寒。
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则开始逐渐接近春分。
随着大寒后太阳高度的逐渐增加,气温也会逐渐回升,标志着冬季的结束。
三、大寒的气候特征大寒是一年中寒冷程度最高的节气之一。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大寒时气温通常较低,寒冷的天气会进一步加剧。
同时,由于大寒时节地面的辐射降温作用,导致气温变化较为明显。
此时,地面上的冷空气会逐渐减弱,影响上升气流,并引发降水的缺乏,大部分地区呈干旱状态。
四、大寒与农业生产大寒作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大寒时节,气温下降,对灌溉和播种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大寒时期是农民休闲和准备来年农事的重要时间节点。
此外,大寒时节农作物进入了休眠期,需要注意保温措施,以防农作物冻害。
五、大寒与人们的生活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人们需要加强防寒保暖。
饮食上,也需要注重保暖和增强体力,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糖葫芦、炖鸡汤等,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此外,大寒也是一年中流感和传染病较为严重的时期,人们需要加强个人卫生和健康管理。
综上所述,大寒作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其命名和定位源于历史、天文和气候的因素。
它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天的来临,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了解和重视大寒的气候特征和文化内涵,对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介绍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b3f24b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3.png)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介绍大寒,是中国农历的第24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
它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的开始。
大寒是中国农历中最后一个节气,也代表着农历一年的结束。
在这一节气里,寒气逐渐加强,天气变得更加寒冷,人们开始进一步采取措施来保暖。
大寒的寒冷程度大寒是中国农历中最寒冷的节气之一,它标志着冬季的高峰时期。
在大寒这一段时间里,寒流来袭,往往伴随着大风和霜冻,天气异常寒冷。
许多地区的气温会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有些地方甚至会达到零下10摄氏度以上。
由于寒冷的天气,人们往往需要采取更多的防寒措施,如穿厚衣服、加暖气等,以保护自己免受严寒的侵袭。
大寒的气候特征大寒期间的天气多变且干燥。
由于寒冷的空气,大寒往往伴随着强劲的北风和干燥的气候。
在此期间,许多地区的湖泊和河流会结冰,人们可以在冰面上进行冰上活动,如滑冰和钓鱼。
同时,大寒也是雪灾的高发季节,不少地区会下雪,给交通和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此外,在大寒的时节里,由于气候寒冷,人们往往在家中团聚,享用丰盛的年夜饭,庆祝农历年的到来。
大寒的饮食习俗大寒时节,中国人民有一些特殊的饮食习俗,以应对寒冷的气温。
首先,人们会多吃温热的食物,如饺子、汤圆、热粥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身体保暖。
其次,人们还会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苹果、萝卜等,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和感染。
此外,大寒也是食用某些润肺食物的好时机,如梨、蜂蜜等,有助于缓解由于干燥天气导致的咳嗽和疼痛等症状。
大寒的养生方法在大寒节气中,人们注重养生保健,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适应寒冷天气的能力。
首先,保持足够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其次,注意保暖也是很关键的,人们要穿足够暖和的衣物,特别是保护好头部、手部和脚部。
此外,食用一些具有温暖作用的中药材,如姜、蒜、枸杞等,可以帮助身体保暖。
最后,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积极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放松身心。
大寒节气介绍
![大寒节气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79ebd8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1.png)
大寒节气介绍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它标志着冬季的最后阶段,也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候。
在这个节气里,寒冷的天气进一步加剧,人们需要做好保暖措施来应对寒冷的气候。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大寒节气的特点和习俗。
一、大寒的特点大寒是指太阳黄经达到300度时的节气,一般出现在公历1月20日左右。
这个时候,大多数地区的气温处于最低点,昼夜温差大,早晚寒冷,白天气温也较低。
同时,大寒期间晴天多,冷空气频繁出现,气象上常常会有雾、霾天气。
二、大寒的气候影响在大寒期间,寒冷的气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气温低,人们要加强保暖工作,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更加需要注意。
此时还需多喝水、适当按摩,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和柔软。
同时,由于气温低,大寒是感冒和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人们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疾病。
三、大寒的习俗和民俗活动1.吃饺子:大寒节气里,吃饺子的习俗非常普遍。
饺子的形状酷似古代的金元宝,寓意着财源滚滚。
人们将美味可口的饺子作为节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既能保暖又能祈求来年的好运。
2.喝汤圆汤:在南方地区,大寒节气也会有吃汤圆的习俗。
用糯米粉制成的汤圆,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愿望。
3.祭灶节:大寒节气是祭灶的日子。
人们会在灶台上焚香、献供,向灶神祈求一年平安、风调雨顺、家庭和睦。
同时,也代表了对家庭的感恩之情。
4.放寒假:对于学生来说,大寒节气也是寒假的开始。
寒假是他们放松身心、休息学习的时光,他们可以和家人一起聚会,享受温暖的气氛。
四、大寒养生保健大寒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养生的时期。
以下是一些养生保健的建议:1.合理饮食:大寒时节,应注意多吃些温热的食物,如姜、葱、蒜等,可以改善寒冷天气对身体的影响。
2.适当运动:寒冷的天气可能使人变得懒散,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预防疾病。
3.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和湿度:在家中,要保持较为稳定的室温和湿度,不要让室内过于干燥和过分寒冷。
4.注意饮食营养:大寒时节,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类、苹果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二十四节气大寒时节的由来简介
![二十四节气大寒时节的由来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d1fac2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7.png)
二十四节气大寒时节的由来简介目录▲大寒时节的由来▲大寒的历史由来▲大寒由来简介▲大寒的由来及寓意▲大寒的由来故事二十四节气大寒时节的由来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大气环流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
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
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
〈〈〈大寒的历史由来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
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日平均气温连续多日出现-5℃以下天气方可进行,这种活动一般出现在黄河以北地区)。
大寒节气寒风凛冽
![大寒节气寒风凛冽](https://img.taocdn.com/s3/m/918091c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c.png)
大寒节气寒风凛冽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在农历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这一天往往是冬季最寒冷的时期。
在大寒节气中,寒风吹过,带来了一片凛冽的寒意。
本文将从气候特点、节气习俗、健康养生等角度,为大家全面介绍大寒节气。
一、气候特点大寒节气中的气候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 强烈的寒风: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寒风经常呼啸而过,给人们带来冷峻的感觉。
2. 气温骤降:大寒节气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逐渐下降,最低温度出现的次数增多,冷空气的影响使得人们感到寒冷。
3. 干燥的天气:寒风吹过,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减少,天气变得干燥,人们需要保持水分补充,防止皮肤干燥裂痕。
二、节气习俗大寒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气之一,在每年的大寒节气,人们会有一些特定的习俗和活动:1. 食用“四季饺子”:在大寒节气这一天,人们喜欢包饺子来庆祝。
而在南方,人们还会食用花椒油拌面,寓意岁岁平安。
2. 温补食物:大寒节气是很重视养生的节气,人们喜欢食用一些温补食物,如羊肉、糯米饭、姜茶等,以保暖身体。
3. 养鱼养虾:有些地方会在大寒节气放养一些鱼和虾,寓意着在来年能够丰收和兴旺。
三、健康养生在寒冷的大寒节气中,保持健康养生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养生的建议:1. 保暖措施:要加强保暖,合理搭配衣物,外出时要注意多穿一些衣物,尤其是保护头部、颈部、脚部等易受寒风侵袭的部位。
2. 注意健康饮食:大寒节气是身体最需要热量的时期,可以适量增加热能的摄入量,多吃富含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要保持膳食均衡。
3. 动态保健:大寒节气气温较低,但也不可完全静止不动,适当参加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循环功能。
综上所述,大寒节气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气候寒冷,寒风凛冽,人们通过食用温补食物、加强保暖和适当运动等方式来养生。
在大寒节气中,我们要加强防寒保暖,注重饮食调节和适度运动,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舒适。
二十四节气大寒节气介绍ppt
![二十四节气大寒节气介绍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9a2dd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6.png)
民间有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 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节气介绍
大寒的诗词
大寒的诗词
大寒吟
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 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
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最冷 是在大寒节气。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节气介绍
大寒的三候
大寒的三候
一候鸡乳
二候征鸟厉疾
三候水泽腹坚
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 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桃继续做好深翻改土、幼龄树整形 和成龄树冬季修剪工作。继续进行 新果园土地平整和定植。
大寒的农事
1、继续做好栏舍保暖工作。
3、家畜饮水不能温度过低, 有条件的最好喂给温水。
2、加强动物冬季防疫工作。
4、加强水管保温,防治畜禽 缺水。
5、草食动物继续要给予人工补饲,必要时 增加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
大寒的养生
桩"(2-3寸带2-3个芽的枝条)短截;
喷药施肥
喷药消灭越冬病害虫,施重肥,利用果园间种绿肥,开穴深施, 同时树盘松土、培土。
大寒的农事
杨梅做好抗寒、防冻和抗雪害工作, 确保安全过冬,是杨梅的重点工作。
枇杷以花穗套袋或用花穗下部的叶 片束捆花穗等方法,预防枇杷幼果 冻害;做好培土护根、主干涂白。
葡萄、梨仍以冬季修剪、清园为重 点,做好发展新葡萄园的定植工作。
糊窗:用新纸 裱糊窗户
大寒节气自然笔记
![大寒节气自然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1218e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a.png)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于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交节。
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可以观察到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
1. 冰冻三尺:在大寒时节,气温极低,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会结冰,冰层变得很厚,人们可以行走在冰面上。
2. 银装素裹:大寒时节,气温降低,地面上的积雪不易融化,整个世界都被白雪覆盖,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
3. 寒风刺骨:大寒时节的风非常寒冷,人们走在外面会感到刺骨的冷。
4. 动物冬眠:大寒时节,许多动物开始冬眠,不再活动。
5. 日照时间短:大寒时节,由于太阳的角度倾斜,每天的日照时间变短,天气变得阴冷。
大寒虽然寒冷,但也是一年中最有韵味的时候。
在这样的季节里,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感受到冰冷的刺激,体验到冬天的独特魅力。
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进补等方式来增强体质,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大寒节气的特点与习俗
![大寒节气的特点与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2a0d230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a.png)
大寒节气的特点与习俗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月20日左右。
在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300°,这意味着此时位于北半球的天空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的位置。
大寒节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寒冷严峻:大寒时节,寒气逐渐达到最强烈的时期,寒冷的气温使得人们需要采取更多的防寒措施,如多穿衣物、保持室内温暖等。
2. 天气多变:大寒过后,我国多地进入了冰冻期,气温波动剧烈,早晚温差大。
有时气温会骤然降低,降雪或冻雨也时有发生。
3. 农事活动减少:由于严寒的天气,农田里的农作物大多处于休眠期,因此农民们通常会放下农活,集中精力修整农具或从事其他手工活动。
除了以上特点,大寒节气也伴随着一系列的习俗和民间活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大寒习俗:1. 吃腊八粥:大寒节气的前一天是腊八节,很多地方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一般由大米、杂豆、花生、莲子、红枣等食材熬制而成,寓意着家庭的祥和和幸福。
2. 食用食物保暖:大寒时节,人们通常选择进食具有保暖作用的食物,如麻油鸡、炖汤等。
这些食物不仅美味可口,还能提供热量和补充身体所需的养分,帮助人们御寒保暖。
3. 冰灯展览:在一些北方的城市,大寒节气正值冰雪盛行的时候,人们会举办各种冰灯节、冰雪节等活动。
利用寒冷的气候条件和冰雪资源,制作出各种形状精美的冰灯,为寒冷的冬季增添了一抹璀璨的色彩。
4. 运动健身:大寒时节,虽然寒冷严峻,但也有人喜欢在户外进行一些运动,如滑冰、滑雪、冰球等。
这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享受到冬季运动带来的乐趣。
总之,大寒节气是中国传统节气中一个重要的时刻,不仅反映了气候的特点,也有各种丰富多彩的习俗流传至今。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暖、祈福,同时也欣赏冰雪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魅力。
尽管大寒节气寒冷,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凝聚力和温暖的感觉,增添了冬日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大寒节气 大寒节气的含义
![大寒节气 大寒节气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051f700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0.png)
大寒节气大寒节气的含义大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出现于公历的1月20日左右,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大寒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文意义。
一、大寒节气的含义大寒是指天气最为寒冷的时节,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而不是圆形,因此地球到离太阳最远的地方时,即发生了“冬至”。
而大寒节气则更准确地描述了这个时期,因为此时气温最低,体感最为寒冷。
大寒节气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它标志着一整个冬季的结束,同时也是春天的开始,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天气开始逐渐变暖,尤其是在我国南方,春天的预兆就随处可见。
大寒节气还意味着人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生活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往往会重温过去的冬天,回忆过去的收获和成就,并为未来的春天做出准备和计划。
二、大寒节气的文化内涵大寒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人们非常重视冬季,特别是大寒节气,因为这个时期是养生的最佳时期之一。
按照古代医学理论,大寒时期应该做到“冬季进补,捂暖防寒”。
因此,人们在大寒节气期间注重保暖、养生,以强身健体、迎接新年的到来。
此外,大寒节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前的最后一个节气,因此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准备过年的事情,如买年货、贴春联、预定年夜饭等。
三、大寒节气的智慧与精神大寒节气给人们带来的智慧和精神是不可忽视的。
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因此也象征着结束、终结和再生。
在我国古代,人们相信冬至后每天太阳都会升高一分,天气也会逐渐变暖,因此大寒节气也成为了春天最初的信号。
这一点表达了人们希望在生命的最后一步取得巨大成就的愿望。
此外,大寒节气也教导了人们养生的智慧。
在这个时期,人们应该多吃温热食物,增强抵抗力,以应对寒冷的天气。
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防微杜渐”的精神,这是一种稳定、持久的力量,能够帮助人们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总的来说,大寒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具有文化内涵,又是智慧和精神的载体。
24节气大寒节气特点
![24节气大寒节气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e184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4.png)
24节气大寒节气特点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1月20日左右。
大寒一词是描述寒冷天气的意思,这是因为这个时期气温最低,寒冷程度进一步加深。
下面将为您介绍大寒节气的特点。
1. 寒冷严寒: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之一,天气非常严寒。
在北方地区,气温通常达到零下10摄氏度甚至更低,南方地区也会出现寒冷的天气,气温下降到零下5摄氏度左右。
这使得人们需要加强保暖措施,穿暖和的衣物,注意保持室内的温暖。
2. 多雨少雪:大寒节气的降水量相对较多,但由于天气寒冷,雨水往往以雪的形式降落。
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寒冷程度更高,所以北方地区的降雪量较多,南方地区则较少。
降雪给人们的生活以及交通出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但也增添了冬季的美丽与喜庆气氛。
3. 防寒保健:饮食方面,大寒节气是寒冷季节的最后一个节点,此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保持体温,因此应当多摄取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如山药、核桃、糯米等,同时应适当增加动物蛋白的摄入来保持身体的热量供给。
此外,大寒期间,人们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并做好皮肤和手部的保湿护理,以防止干裂和冻伤。
4. 农耕活动:大寒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最后一段时间,农村地区的一些农耕活动逐渐开始,如大部分地区开始安排小麦播种,以及肥料的施用等。
大寒时期,农民们也会根据地方气候的特点,进行土地的整理和准备,为来年的丰收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天气严寒,雨雪增多。
在这个时期,人们要加强保暖措施,合理调节饮食,注意健康,同时农耕活动也逐渐开始。
通过合理的准备和应对,我们可以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
大寒之寒冰冷之极
![大寒之寒冰冷之极](https://img.taocdn.com/s3/m/f685aa8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d.png)
大寒之寒冰冷之极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在这个时候,大地冰封,百花凋零,人们不禁感叹寒冷之极。
本文将探讨大寒时节的冰冷现象,并探索寒冷背后的奥秘。
一、大寒的由来大寒是指太阳黄经达到300度时的节气。
此时正值我国北方冬季的后期,大部分地区已经积雪铺地,气温也急速下降。
这是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原理,使得太阳直射点逐渐移向南方,北半球的阳光照射角度越来越小,导致冬季寒冷的加剧。
二、冰冷的象征大寒之寒,表现在天空灰蒙蒙的,阳光稀薄,寒风刺骨,寒气透骨的景象上。
此时人们穿上厚厚的冬衣,躲在被窝里也难以抵挡寒冷。
尤其是北方的冰雪地区,冰川融化的速度缓慢,形成了壮丽的冰川风光,冰川留下的冰冷足迹让人叹为观止。
三、冰冷背后的奥秘虽然大寒给人以冰冷的感觉,但冷空气造成的寒冷并非完全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远近所致。
大气运动、海洋流动、地理位置等都会影响寒冷程度的不同。
此外,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暖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气温的波动,使得大寒时节的寒冷加深。
四、对策应对寒冷面对大寒的冰冷,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己。
首先,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加强室内的保暖设施,避免寒冷空气的侵入。
其次,饮食方面应多摄入富含热量的食物,如姜、辣椒等,以增加体内的热量。
此外,注意保暖服饰的选择,合理搭配衣物,避免寒风侵袭。
最后,注意保持身体的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寒冷的能力。
五、大寒之后的希望尽管大寒的寒冷让人感到瑟瑟发抖,但大寒之后,春天即将到来,寒冷的冬季即将过去。
每到大寒时节,人们在寒冷中更加珍惜温暖,更加期待春天的到来。
大寒是冬季的尾声,也是让人期待春天的开端。
总结:大寒时节的寒冷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与思考。
冰冷背后的奥秘,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寒冷的冬日里,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同时对春天的到来充满希望。
让我们在大寒的冰冷中,感受生命的坚韧与温暖,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二十四节气大寒节气PPT
![二十四节气大寒节气PPT](https://img.taocdn.com/s3/m/63c35e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0.png)
PART
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
1. 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 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 安”,求得新年好口彩。
2. 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PART
大寒期间,农历腊月廿三为祭灶日,自然就少不了祭灶的习俗。
气
PART
大寒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 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和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因为中国人 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除旧饰新
腌制年肴
准备年货:“小寒大寒,无风自寒。”
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 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 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 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 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则有大寒炸春 卷的习俗。
华南冬干,越冬作物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 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
PART
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 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春作物生长无疑是 大有好处的。
03
大寒习俗
大/寒/小/寒/无/风/自/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于每 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
PART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 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1. 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 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大寒节气知识
![大寒节气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a0fe72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e.png)
大寒节气知识大寒节气是指中国传统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代称“太寒”,位于冬至和小寒之间,也是冬季最冷的一天。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节》的记载,大寒节气在每年的1月19日或20日,这两天的太阳直射高度差别最小,所以气温达到一年之中的最低,此时全国各地几乎都处于零下的极寒之中,物质形态由水转液、液转固,就是这一天。
大寒节气是中国古代节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大寒节气前后,农夫们要把冬季最后一次的耕作结束,开始进行春耕的准备工作,去开垦新田,修整灌溉渠道,等待春天的到来。
大寒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时期,古人会在大寒节气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祖先的保佑,祈求来年的丰收。
此外,大寒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以及家庭团聚的好时机,古人会在大寒节气期间,大家团聚一堂,互相拜年,分享喜庆,增进感情。
这一天,也是一个适合赏雪的好日子,古人会诗意地赞美大寒节气的雪景,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大寒节气的名称来源于古代的天文历法,大寒节气的时间与冬至和小寒有关,农历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到二十四日,是一个冬至,而农历每年正月初十四日到十五日,则是小寒。
大寒节气是在这两个节气之间,具体的时间点上命名的,为了突出冬至和小寒之间的温度差异。
大寒节气是中国古代节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大寒节气不仅是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时期和节日,古人会在大寒节气期间,进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的丰收,也是家庭团聚的好时机。
此外,大寒节气也是一个适合赏雪的好日子,古人会诗意地赞美大寒节气的雪景,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大寒节气的温度极低,冬季差不多到了最冷的时候,虽然现代的居住环境,穿上厚衣服,还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但是大寒节气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记录着农耕文明的历史,也提醒着人们对生活的本真,对大自然的敬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它与小寒一样,都是反映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其时太阳到达黄经30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二月中,解见前(小
寒)。
”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
疾,三候水泽腹坚。
”
这是说到大寒
节气便可以孵小鸡
了;鹰隼之类的征鸟,
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
强的状态中,盘旋于
空中到处寻找食物,
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
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农谚】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
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春节)。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农历)。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五十九、六九,沿河看柳。
【节气养生】
——睡前洗脚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
“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
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
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
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
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
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食材进补
1 月在一年中最冷,饮食上应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这类食物包括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还有羊肉。
中医专家认为在温热食物中,羊肉性价比最高,可以用山药、当归、胡萝卜、芡实搭配,佐以生姜、大葱等调料,每周吃一次,这样更有利于安度寒冬。
另外,冬季进补重在补肾,肾的机能强健,可以调节身体应对各种侵扰,但补肾的方法要因人而异。
如果经常冒虚汗、精神疲乏,应该多吃红参、红枣、淮山补肾气;如果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要用当归、阿胶、首乌补肾血;如果经常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比较多,宜用冬虫夏草、银耳补肾阴;如果经常手足冰凉、怕冷,可用鹿茸、肉苁蓉补肾阳。
八宝饭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莲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圆肉20克、大枣50克。
将赤小豆、薏米、莲子用清水洗净,浸泡2小时,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适量食用。
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芪杞炖子鸡童子鸡1只(约500克)、黄芪
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调料适量。
将
童子鸡洗净,切为小块,加入诸补益中药和葱姜
蒜盐酒等调料,用文火慢炖1小时,食肉喝汤。
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
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者。
发散风寒汤鸡蛋1个、香菜10克、葱白5克、生姜5克,盐味精等调料适量。
鸡蛋搅拌均匀,香菜、葱白、生姜洗净后切为碎末。
将清水在锅中烧开,加入少许水淀粉,使水略稠后,将搅拌好的鸡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状。
再加入香菜、葱姜及盐味精等调料,出锅前加入香油少许。
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
红枣山药汤红枣10粒,山药300
克左右,桂圆肉若干,白砂糖。
将洗干净的红枣提前泡软,山药去皮
后切成小块,然后把二者一起放进水
中烧开,直到煮的软烂为止。
这时,
再向锅中加入桂圆肉和半勺砂糖。
煮
开,待桂圆肉软烂后即可关火食用。
红枣补血益气,山药健脾保胃,是冬天的美容滋补好靓汤。
炒双菇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水烧滚;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补益肠胃,化痰散寒。
这道菜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诗中大寒】
大寒
(宋)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
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
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
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和仲蒙夜坐
(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题浮光丘家山寺
(宋)王之道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游慈云
(宋)陈著
老怀不与世情更,才说閒行兴翼然。
微湿易乾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寻梅山自妍。
笑问松边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宋)方回
极目无穷六合宽,仰天如以浑仪观。
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
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
来年七十身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
永乐沽酒
(宋)方回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