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4篇

合集下载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日名将吉鸿昌在牺牲前以手指为笔,在刑场上写下浩然正气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在走上刑场前几个小时,吉鸿昌将军还写下了一封革命遗书和三封给亲友的家书。

在家书中,嘱咐妻子、兄弟照顾好孩子和老人,叮嘱友人保护好其父所创办的为教育地方贫穷子弟而设的学校。

一封封家书诉说着对亲人的惦念、对友人的嘱托,但这却不由是普通的家书,而是诀别的遗书。

他们真的生无可恋了吗?不,不是的。

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因为在他们心中,有着比亲情友情更重要的东西,有着比自己的小家庭团圆更重要的东西,有着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需要他们去保护、去捍卫,那就是国家的存亡、民族的荣辱。

重读抗战家书,感受故纸温情。

这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的是铁汉柔情与爱国豪情并存的真实的、鲜活的抗日英雄,他们并不是没有家、没有情的冷冰冰的英雄楷模,而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鲜活的个体。

鲁迅先生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痒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在信仰缺失的今天,重读抗战家书这样的读书活动,能让我们重温往昔热血豪情、重新感受往日的铮铮铁骨,帮助我们找回那日
渐消散的民魂。

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一:《抗战家书》读后感】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按照“老友读书会”的安排,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抗战家书》,很受教育。

书中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这些家书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革命先辈的那种抗战精神十分感人,这种抗战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伟人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我们的革命先辈在东方主战场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参加者,他们的这种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面对鬼子铁蹄对祖国的践踏,他们挺身而出,迎面抗击,保卫祖国的国土不会侵犯;他们面对最凶残的敌人,会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面对艰难困苦,百折不挠,为了坚持正义,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勇于胜利。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精神是向上的情怀,是正义的境界,是意志的超越,是人和民族血性的体现。

一个人有了精神,就会昂扬向上,为使命奋斗;一个民族有了精神,就会自强自立,兴盛不衰。

如今全党全国人民深化改革,。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_读后感_模板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_读后感_模板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_读后感_模板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一)陈亭(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审计局)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从4月1日开始播出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我有幸观看了家书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瞬间,我们的视线被带入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

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

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

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

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从戴安澜将军爱国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

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习和敬仰。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

”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的革命英烈涌现出来,为了祖国能够早日取得胜利而英勇献身,弘扬了崇高的爱国情怀,更是向人们诠释了什么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激励着祖国的一代又一代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在这些革命烈士写的32封家书中,有的是写给父母,有的是写给妻儿,有的是写给弟妹……但无一例外,都表达了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决心及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待。

张自忠,山东临清人。

他的这封家书并不普通,每逢出征前,张自忠都会留下一封类似的信。

如果战争结束,能够存活下来就把信书撕毁焚烧;如果在战争中英勇就义就把这封信作为遗书。

“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殉职后,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和彭德怀等都纷纷为张自忠题词。

青山永不老,张自忠对祖国的报国情怀永存!金方昌,山东聊城人。

15岁参加爱国运动;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被日军逮捕入狱,被施作文吧加了种种酷刑:砍掉一只胳膊、挖出一只眼球。

而金方昌却坚贞不屈,丝毫没有屈服投降的想法,而是与敌人斗智斗勇,宁死不屈。

就义的前一天晚上,金方昌借着窗外的月光写下了这封家书。

18岁,本应该踏入美好的大学生活,迈向人生的新一个台阶,而金方昌却在忍受着敌人的严刑拷打,为了自己的理想,更为了能让中国有一个更好的明天!赵一曼为人们诠释了什么是“巾帼不让须眉”。

她五四时期便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35年带领着军民与日本军队浴血厮杀,“红枪白马女政委”的声名远扬。

她给儿子留下的一封家书中,字里行间无不诉说着,对儿子未尽到教育责任的懊悔;并鼓励儿子长大后和母亲一样,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奋斗。

赵一曼在英勇就义前,不但不惧怕,还在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爱国豪情令人敬佩。

舍小家,为大家。

他们都是中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这些烈士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鼓励着我们,祖国的未来会更加光明!。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_读后感_模板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_读后感_模板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_读后感_模板重读抗战家书有感:大爱无疆——重读赵一曼同志的抗战家书有感最近观看了《重读抗战家书》这个短片,里面记叙了很多抗日英雄的家书,从家书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种优秀品质。

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赵一曼同志写给她儿子的家书。

或许你从电影里,书里,已经认识一位叫做赵一曼的抗联女英雄。

她曾以纤纤弱质率众抗击入侵东北的日本侵略者,被捕后又顽强不屈,直至英勇就义。

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在生命的最后,她给儿子留下了一封家书。

而这封家书,整整迟到了21年。

她在信中对自己的儿子说:”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说明赵一曼对孩子的教育是用大爱来表现,而不是用普通家庭的溺爱来证明。

其实我们可以从赵一曼的经历中就能了解到她为什么能这么大爱无疆。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学员中的一员。

今年有幸参观了广州的黄埔军校纪念馆,在得知当时赵一曼该校极少数女学员中的一员时,内心除了感叹,也只剩下敬佩了。

记得小学的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一个粗瓷大碗》,里面描写了她的一个日常的小故事,这只粗瓷大碗是她曾经使用过的,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现陈列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从侧面反应了她对身边同志的爱护,赞美她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当代,我们很多家庭对待孩子就像对待封建社会的小皇帝一员,要什么就给供着,教育就是上各种兴趣班,很少想到以身作则去给孩子做个榜样来教育他们下一代,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在一代比一代的个性更强,自私的心态却越来越严重。

在未来孩子的教育中,我们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爱,对孩子的教育要以身作则,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叫大爱无疆,这样他们才能一辈一辈的把中国的这些好传统传递下去。

(作者系赣州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钟明)篇一:幻城读后感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书,觉得很开心,自己能读到这样的小说。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4篇)_1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4篇)_1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4篇)观看了戴安澜家书: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我被信中的话语“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

……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

”深深打动,瞬间,我们的视线被带入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从戴安澜将军的信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

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发挥更大的正能量。

我父亲今年89岁,年轻时当过兵,对抗日战争那段历史记忆颇深,他一直教育我们对现在和平年代要珍惜,要勤奋工作,报效祖国,只有我们国家自己强大了,人民才能真正当家作主,国家才能不受外辱。

重读抗战家书,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而面对亲情虽难以割舍却又无可奈何,这种精神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习和敬仰。

在国际局势不稳,中日关系僵持,钓鱼岛、南海问题升温,人们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

"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家国情怀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镜子。

今天,我们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

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读《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读《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读《重读抗战家书》有感《重读抗战家书》一书收录了吉鸿昌、赵一曼、金方昌等32位抗战英烈的家书,时间跨度从1934年至1945年,按照家书写作时间先后排序。

家书作者既有八路军、新四军将士,亦有国军将领;既有高级军官,亦有普通一兵,展现了全民族抗战保家卫国的伟大历史图景。

在32位抗战英烈中,有一位叫金方昌,是山东聊城人。

金方昌于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被分配到晋察冀边区工作,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成立农救、青救、妇救等抗日团体,建立武装模范队。

1939年冬,组织调金方昌到抗日工作基础薄弱的城关区任区委书记,次年11月23日,金方昌在顺利完成督送公粮任务后,被敌探告密,遭二百多名敌军包围,不幸被捕。

1940年12月3日,金方昌英勇就义,时年19岁。

金方昌烈士于1940年12月2日在狱中给哥哥们写下最后的家书,家书中描述了自己被捕时的情形和思想,他说“我于二十九年十一月廿三号,在大西庄村被敌捕。

临捕时以手枪向敌射击,弹尽将枪埋藏后拼命北跑,敌有骑兵追上被捉。

我高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并向敌伪讲演。

我在敌人的牢狱里、法庭上、拷打中、利诱中,始终没有半点屈服、惧怕。

我在被捕后,没有丝毫悲伤,我只有仇恨和斗争。

我知道我是为了民族的解放、全人类的解放而牺牲。

我在牢狱是向这些罪人工作着,我没有想过我再会活,也决不会活,我只有死。

不过,我在死前一分钟,都要为无产阶级工作。

”同时,还在家书中向哥哥们提出要求“一、能坚决为无产阶级革命奋斗到最后胜利的时候。

这不仅是你们要有这种人生观,能为这种事业干,并且得把自己锻炼成像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一样会运用马列主义到实际中去,这样才能使自己坚持到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时候。

这里边还有这样希望,就是希望你们,能在快乐的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里生活,最后希望到那时候你们还存在。

二、要求哥哥们能把咱们弟弟、侄侄们都能培养成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尤其是把七弟(尔昌)能培养成坚强的革命伟大人物。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曾使多少人感动不已,而“家书抵万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家书是古往今来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它在沟通思想、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不可否认,任何一封家书都带有时代的特征,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写就的家书,其时代感就更加突出和鲜明。

当我们翻开《抗战家书》的书稿时,立即感到战争的硝烟扑面而来。

从那些家书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体会到那时的人们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而遭受的伤痛,体会到因伤痛而产生的愤怒,从而理解了因愤怒而进行的坚决的抗争,进而理解了由抗争而生出的必胜信念和在伟大的实践中的心路历程。

有哪种文献比这些家书更能如此深刻地反映战争中人们的体验与情感呢?赵一曼政委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戴安澜给妻子写道:“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读着赵一曼政委、戴安澜将军给自己的亲人写的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止不住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这些家书,它记载一个母亲,一个丈夫,对儿女深沉的爱和对家庭的无限眷恋,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

他们没有沉浸在儿女情长之中,而是义无返顾、选择了血洒战场。

读后感重读这些家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家书所饱含的思念和牵挂、硝烟和苦难,更加能感受到当年抗日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千变万化总在根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千变万化总在根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千变万化总在根《重读抗战家书》最为感人肺腑的就是英烈们的拳拳爱国情怀。

爱国,说到底就是爱中华文化,因为中国之所以是中国、源在中华文化,所谓中国人说到底就是由中华文化哺育和造就出的人,中华文化实乃中华之根本道统、特色之根本所在、建设之根本基石、荡世界之根本法宝,她能定国家、安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得之那么治安存,失之那么乱危亡。

抗战的实质就是英烈们在以血肉之躯拱卫中华文化。

今天,缅怀抗战英烈、传承抗战精神,最根本的就是弘扬中华文化――今天我们要建设、不仅是经济建设且更在文化建设,因为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21世纪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之争,没有文化品味者断难在21世纪与人平等对话、又遑论尽领风骚。

但建设不能在一张白纸上进行,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在中国,这个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华文化。

今天我们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语系社会主义四个字,而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恰并行不悖――前者讲大一统,天下一家、万众一人,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家无二尊,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执要、四方来效;后者讲一党领导、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全国一盘棋,发轫于西土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黄天厚土扎下根,中国之所以不能走、也走不通资本主义道路,究其真正秘密就在这儿,结合是将外来的东西结合在外乡之中并以外乡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非相反。

今天我们正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人生代代无穷矣、但见长江送流水,千古风流浪淘尽、万古长青是文化,各种时髦口号千变万化转瞬即逝,中华文化与炎黄子孙长相左右参天地之化育,因为中华文化是历经悠悠岁月而挺拔屹立起的一棵人类文明参天大树,只要人类万古、她就玉树长青。

前进须有定盘针、千变万化总在根,根者、中华文化也,中国走向世界说到底就是令中华文化策马扬鞭荡世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说到底就是中华文化凤凰涅槃再辉煌。

抗战家书读后感500字

抗战家书读后感500字

抗战家书读后感500字
【篇一: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一封简短的家书,一段漫长的硝烟岁月。

近日,中宣部宣教局组织编辑的《重读抗战家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重读抗战家书,我深切地体会到爱国诗人杜甫“烽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的情感。

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在抵御外敌的峥嵘岁月里,多少中华儿女背井离乡,只身上战场从容赴死,仅仅依靠着一封简短的家书联系远方的亲人。

在这些为了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中,有“为国而战,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有“为时代而死”的吉鸿昌将领……为了国家兴亡,他们放下儿女情长,以满清热血保家卫国。

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读完戴安澜将军的家书,我泪眼婆娑。

这是戴安澜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在敌人的炮火下,他孤军奋战,视死如归。

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铮铮男儿的满腔柔情化作了一封简短的家书,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儿子对年迈母亲的想念,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

《抗战家书》读后感:碧血丹心照千秋(推荐5篇)

《抗战家书》读后感:碧血丹心照千秋(推荐5篇)

《抗战家书》读后感:碧血丹心照千秋(推荐5篇)第一篇:《抗战家书》读后感:碧血丹心照千秋碧血丹心照千秋——《抗战家书》读后感文/王栋梁春风化雨,飘落在烈士的墓碑上,甘甜美酒,倒满了烈士陵园的一寸一土。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烈士的墓碑前,呼唤着儿子的名字:“您的影子已模糊不清,我还在寻觅当初的笑容。

”儿子告诉她“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藏在泥土中,千年以后,我还将守卫在祖国的南疆……”儿子牵挂着母亲,母亲思念着儿子,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把我带进了“祖国河山沦丧,生灵遭到涂炭”的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上炮声隆隆,硝烟滚滚,日本帝国主义在半封建半殖民的土地上,发动了全面侵华的法西斯战争。

从北国到南疆,从城市到村庄,弥漫的硝烟席卷全中国。

一滴滴铿锵的血,在悲怆中流尚,一腔腔的沸腾的血,在仇情中激荡。

腥风血雨唤醒了抗日民众,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家弃子,背井离乡,拿起刀枪,奔赴战场,与日寇浴血奋战,以“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双手擎”的英勇气概,把青春和一腔热血,熔铸成永远的丰碑,铁血扣响东方,吹响了中华军魂的荣光。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抗战家书》中,收集了抗日将军左权、吉鸿昌、张自忠、赵一曼、戴安澜、蔡炳炎、谢鲁元等抗战先辈近100封家书及背后的动人故事,图文并茂、鲜活灵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心灵史,留给亿万中华儿女抹不去的阴影。

静悄悄的夜晚,月光透过窗户,我孜孜不倦地阅读着《抗战家书》,“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时相聚,念,念,念,念。

”“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了,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这是左权将领写给妻儿的家书。

“家书抵万金,句句重千斤,字字吐真情”,女中豪杰赵一曼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清明节《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清明节《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清明节《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我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却是不敢想象在战争年代的苦楚,每每在电视上看到西方国家的混战,看着那些人为了生存而奔波,那些孩子无辜的眼神,便是心酸。

这是一个和平中国,是一个人心齐德的时代,是由无数先烈奉献自己打造的繁华盛世,今天重读了由中宣部编纂的《重读抗战家书》,想着无数先人用血写下的家书,眼睛便湿润了,心里便掏空了。

八年抗战,神州大地满目疮痍,四万万人,众志一心抵御外敌,“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真正加入了战争,哪还记得生死,更顾不得安危,只有一个信念,驱除外敌,复我中华,“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是为时代而牺牲,国之不存,家和附焉,烽火连天家国情,愿拼热血卫吾华。

当真是中华好儿女,铁血铮铮,不畏一切,他们都是共产主义战士,他们心中都饱含信念,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牺牲我一个,还有后来人,想必便是他们当时的想法吧,我辈不敢揣测,只有敬仰!我的姥爷今年八十有三,身体硬朗,仍可下地干活上树摘枣,这都是在抗战时候历练出来的,我听姥爷说,他恰好生活在日军侵华的年代,四处炮火连天,姥爷的小村也成立了巡逻队伍,每天负责村落的安全,所幸的是并没有日军侵入到这么一个荒僻的小村,但是每天仍是人人自危,杯弓蛇影,最怕的是村里被报上去参加战争的人来的书信,那时候,村里没有几个读过书的,大多不认识字,大家便是约定若有信寄来,基本上就是为国捐躯,那时候的信像是死亡呼叫一样,寄过来就是悲丧,但是大家却是懂的一个道理,为国捐躯的死是大道理的死,是荣幸,是为了国家的存亡。

现在爷爷仍不喜欢我们提起日本人,哪怕是用了日本生产的电器,他便会向我们发脾气,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倔强,这是时代的烙印,日本无论怎样美化侵华战争的目的,怎么对战争的诡辩都无法更改侵华的事实,都无法改变给当时的人造成的心里阴影。

我粗略了读了10篇家书,感触最深的便是两个字:信念,信念,信念。

每个人都有信念,不管是不是人生最后的时刻,都有一股信念支撑着自己的行动,因为有了信念,自己便显的不那么重要,因为有了信念,便可以舍弃了一切,因为有了强大的信念,中国最后取得了胜利,赶走了日军,驱除外敌,复我中华。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篇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抗战时期,枪林弹雨中,革命英雄们浴血奋战,决战沙场,殊死拼搏视死如归的背后,支撑着他们的是人民最终可以当家作主还有小家的温馨,想象着经过了一天奋勇杀敌的战争,空闲的时间他们最大的快乐莫不是写封家书,聊以寄慰。

家书的价值在战争的时候是无以计量的,远在万里的家人唯有通过珍贵的家书才能知晓彼此的生死安康,将命在身,即便亲人离去,奈何心中悲痛无比,痛惜未能尽孝床前,也只能凭借一封书信寄去哀思,思儿心切,望见证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儿女绕膝,尽享天伦,也敌不过时局有变,只能在信中以一句"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左权家书》作结,其间的思念在几句"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21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敌人又自本区开始扫荡,明日准备搬家了。

"《左权家书》,虽只寥寥几句,但情深意切,"别时容易见时难"道出了革命英雄对妻子的遥远相思,"念念念念"言有尽而意无穷,漫漫相思穿越千里,一封家书承载起了太多的温馨、不舍、浓情与坚定。

《戴安澜家书》中一句"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又是怎样的决绝与坚毅,面对风雨漂泊中的国家,危难时刻,英模们挺身而出,《蔡炳炎家书》中的一句"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铿锵几字道出了匹夫的责任与担当,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张自忠决战之前,掩去了对小家的眷恋,以军中战士为"家人",写出了鼓舞了士气的"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的豪言壮语。

今天,英模们奋战过的土地,早已日新月异,飞速发展。

我们的国家政治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在国际中总量已达到了世界排名第二,文化上中西交流、博采众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已经以新的姿态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作为一个90后的学生,看完《重读抗战家书》,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的无穷拼搏,英勇斗争,及其团结一心,不畏艰苦坚守信仰的深情正义。

书中详细描述了当时艰苦卓绝的战场情况,普通战士们在毫无保障、坚守信念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英勇表现将英雄主义推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度;抗战期间,普通百姓在无尽磨难中仍屹立不倒,古今中外无数勇士的英勇表现让人肃然起敬;党的支持也是当时的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全心全意支持抗战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中国共同的家园献出了滔滔不绝的热血和辛勤劳动。

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英雄壮举,更让我们对历史告戒,深刻认识到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种团结一心的精神,才能改变民族的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4
篇)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

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

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

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

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从戴安澜将军爱国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

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
正地进步。

"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习和敬仰。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

"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

今天,我们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家国情怀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镜子,都应对照审视自己,照亮前进的方向。

在灵魂深处有所触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到学习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同时,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要担当起应有的爱国责任义不容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