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艺术审美方式之差异
中西审美方式的差异
![中西审美方式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8d607c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6.png)
中西审美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文化是两个非常不同的文化,所以在审美方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西审美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美标准的差异西方人注重表现个性的特点,所以他们在审美上会更为强调个性,追求个性化的发展。
而中国人则更注重整体性和共性,他们在审美上更为追求整体美和共性美,比如追求和谐、统一和平衡等方面。
在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领域,中国人的审美标准非常注重情感、意境和精神含义。
而西方人则更注重表现技巧和造型、色彩等纯学术层面。
中西审美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人的审美风格较为具有冲击性和创新性。
他们更喜欢突破传统、挑战权威,比如现代艺术,尤其是波普艺术等就展现了这种审美风格。
而中国人的审美风格则更为注重传承和坚守传统,强调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的内在精神。
他们更喜欢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内在精神,比如中国画、国乐等就是一种体现。
中西审美情趣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审美方式上。
西方人的审美情趣比较活泼,他们更注重个性的表达和展现。
而中国人则更注重静态、隐蔽和含蓄,他们在审美过程的乐趣中更注重细节和情感上的体味。
在绘画、书法等领域,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中也有很多不同的风格,比如“轻灵飞舞”、“含蓄沉静”等。
中西方之间还存在一些审美独特性的差异。
中国人审美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宗教和哲学上。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中庸之道”,中庸之美非常讲究平衡和协调,是一种和谐的美。
而西方的审美独特性则主要源于其自身的文化传统、历史和政治制度等因素。
总之,中西审美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决定了他们的审美方式不同,这也是文化交流和合作创新的一种机遇。
相互了解和交流,可以让中西之间的审美方式更加多元、高质量,使得文化艺术交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3e5a4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d.png)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历史、宗教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虽然艺术是一种全球性的语言,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也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从绘画、雕塑和建筑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艺术审美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和思想差异。
首先从绘画艺术说起,中西方在绘画审美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绘画作品更加注重形式美和逼真性。
西方画家在表现人物或者景物时,追求光影的真实效果和细节的描绘,力求让人物或者景物栩栩如生。
而在中国绘画中,更加注重的是意境和内在的美。
中国画家在作品中注重表现与自然融为一体、虚实结合的意境,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所以在中西绘画艺术中,表现手法、艺术特点以及审美取向都存在着差异。
雕塑艺术也是中西方审美差异的体现之一。
西方雕塑更加注重对人物或者动物的雕塑,追求立体感和动态感的表现。
西方雕塑家通过对材料的雕刻,展现出人物的形体和神态,追求雕塑作品的生动和逼真。
而中国雕塑作品则更加注重静态与动态、形体与意境的融合。
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通过局部的表现和表情的变化来表达深层的内涵,形成内敛、含蓄的审美特点。
建筑艺术也是中西方审美差异的体现之一。
在西方建筑中,追求对空间的理性和科学的设计,建筑物的外观更加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对称的美感,追求建筑物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而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更加注重的是对空间的层次和内在的意境的表现。
中国古建筑的美在于其注重气势和整体的设计,苍劲的檐柱、内敛的色彩、丰富的雕刻和对自然环境的融合都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审美特点。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是由于文化、历史、思想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和融合也越来越频繁,相信这种融合将会为中西方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中西方艺术审美趋向的差异与共振
![中西方艺术审美趋向的差异与共振](https://img.taocdn.com/s3/m/b724c03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7.png)
中西方艺术审美趋向的差异与共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然而,源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艺术的审美标准很可能存在差异。
在这个背景下,探讨中西方艺术审美的差异和共振,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不同艺术背景下的美学标准和艺术观念。
一、中西方艺术审美趋向的差异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很大,这也使得中西方艺术审美趋向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虽然无法穷尽所有的差异,但是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代表性地反映中西方艺术审美趋向的差异。
1. 色彩运用——鲜艳对比与自然柔和中西方对于色彩的运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西方艺术往往使用鲜艳对比的色彩来突出画面的层次和明暗关系,强调快速吸引观众眼球。
例如,蒙德里安的构成派作品,大面积单一色块的运用,强烈的黑白分明,使作品具有了非常鲜明的对比效果。
反观中国绘画,则注重色彩的和谐与自然,更多运用自然变化的柔和色彩表达情感,体现出"静中含动"、"动中见静"的审美趣味。
2. 高度与透视——平面装饰与真实再现中西方在构图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西方艺术往往注重透视、造型和精密的视觉效果,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经常呈现出逼真写实的效果,如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 与米开朗基罗的 "大卫像" 等。
而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则习惯于浓墨重彩、平面化的运用,更多体现出纹饰的装点和碎金的点缀,使得作品富有层次感和装饰性。
3. 肖像画——个性突出与多样性中西方肖像画取材和表现方式的选择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西方肖像画在表现时强调个人特色和情感,更注重人物的表情、神态和身份地位等因素,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或表达作者的感情。
因此,在西方的肖像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艺术家对于政治人物、名流、贵族等人物的刻画与赞美。
而中国传统肖像画往往注重人物的一般性和代表性,突出更多的是人物的精神层面和人物所代表的意义。
比较中西方艺术创作方法的差异与交流
![比较中西方艺术创作方法的差异与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77c2ad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9.png)
比较中西方艺术创作方法的差异与交流艺术创作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西方两个文化背景下呈现出各自独特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中西方艺术创作方法的差异源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而交流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两种文化交融、互相启迪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就中西方艺术创作方法的差异与交流展开探讨。
一、中西方艺术创作方法的差异(1)审美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的审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创作方法的不同。
中方注重传统美学,强调内涵和情感的表达,追求“气韵生动”、“意蕴深远”的艺术效果。
而西方则更加注重形式美学,追求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的完美与创新,更注重观念性和理性的表达。
这两种观念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艺术创作方式的差异。
(2)创作思维的差异中西方艺术创作思维方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方更注重集体主义思维,强调对社会、传统和历史的尊重,追求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而西方则更倾向于个体主义思维,注重个人独立思考和表达,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这种差异导致中方艺术创作更加注重意境和情感的抒发,而西方则更加追求对社会现实和个体内心的反思。
(3)艺术表达方式的差异中西方艺术表达方式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艺术创作方法的不同。
中方艺术更多地采用象征性的手法,追求隐喻和比喻的表达方式,善于运用符号、象征和意象等手法来传达艺术家的意图。
而西方艺术则更注重直接性的表达方式,倾向于更加明确和直观地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二、中西方艺术创作方法的交流(1)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全球化时代,中西方艺术创作方法的交流越来越重要。
艺术家们需要通过交流来了解和学习对方的创作方法和理念,以拓宽自身的创作思路和方式。
文化交流不仅可以促进艺术家们的成长与进步,还能够推动中西方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2)通过展览和交流平台推动交流艺术展览是中西方艺术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
通过举办中西方艺术家的个展、主题展览等方式,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深入交流。
此外,还可以借助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介,进行跨国、跨地区的艺术创作与交流。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76a616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1.png)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涉及了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种差异的根源和影响。
一、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根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中国,艺术被视为一种深厚的传统和文化底蕴的体现,而在西方,艺术更多地与现代审美、个人表达和思想解放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传统艺术注重的是情感的内敛、意境的超脱,强调的是对自然、生活的感悟和领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中国画、书法、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追求的是“气韵生动、意境深远”。
而在西方,艺术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审美趣味和个性表达。
西方艺术注重的是形式的多变、技法的创新,追求的是对外部世界的直观感知和内心情感的宣泄。
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在西方更多地呈现出个人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追求的是“形式美学”和“情感美学”。
二、审美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还表现在审美价值观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审美的标准是“雅致、含蓄、温润”,注重的是内在的修养和情感的超脱。
中国艺术强调“韵律美”和“情感美”,重视的是作品所蕴含的心灵寄托和思想情感。
相比之下,西方艺术更加注重的是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解构,以及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宣泄。
西方审美注重的是“视觉美”和“情感美”,更加关注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形式美和视觉冲击力,以及作品所能够赋予观者的直观情感体验。
三、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差异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还表现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包括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注重的是艺术形式的神韵和内在的情感表达。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技法上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表现,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
而在西方,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各种形式。
西方艺术形式在表现上更加注重立体感和现实感,追求的是对外部世界的直观感知和形式的多样性。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5c764b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a.png)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艺术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们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自然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西方国家的审美差异不仅表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上,也反映在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和美学思想上。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一、审美观念审美观念是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看法,它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追求。
中西方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有着不同的观念。
在西方文化中,美往往被定义为对称、和谐、比例等形式美。
希腊古典艺术中的“黄金分割”原则便是这一观念的典型体现,它强调形式的完美和规则的统一。
而在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中,美往往更注重“意境”和“气韵”,强调内在的精神境界和情感表达。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和写意花鸟画正是这一审美观念的典型体现,它们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可见,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差异在于注重形式美与内在意境的不同取向。
二、价值取向中西方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美观念的形成。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自由是主要价值取向,因此西方的审美追求更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西方的绘画作品中,个体形象往往被强化,个体情感和思想也更加突出。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中庸思想和道家的“无为而治”哲学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国的价值取向更偏向于内敛、含蓄和稳重。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往往通过自然景物和禽兽花鸟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而不直接以个体为中心。
这种价值取向的差异也影响了中西方的审美理念和作品表现。
三、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对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的理论总结和概括。
中西方的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美差异。
西方美学以古希腊美学为代表,重视逻辑分析和形式美的规范。
西方美学注重作品的理论探讨和规范化,它通过对艺术规律的研究来揭示美的本质和规律。
而中国传统美学则更强调对自然的感悟和对情感的表达。
中国的宋儒学者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所表达的是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中的“含蓄之美”和“雅致之美”。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0ed407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3.png)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这些历史和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情趣。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不仅体现在具体的艺术形式上,也体现在观念和情感上。
本文将就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进行全面分析。
一、艺术风格的差异中西方在艺术风格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古代,中西方艺术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
西方艺术以写实主义和透视原理为主,追求形式上的真实和立体感。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以人体解剖学和透视原理为基础的。
而中国古代绘画则更加注重表现情感,强调意境和空间感。
中国古代山水画和花鸟画重在情景的描绘和意境的渲染,通常体现出一种抽象的审美情趣。
西方有雕塑艺术,而中国则有陶瓷艺术和传统的中国式山水园林。
当代艺术中,中西方的艺术家们在表现形式上也有着巨大差异。
西方的现代艺术更加偏向于激进的表现形式,例如废铁雕塑、行为艺术等,这些表现方式更加强调对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的关注。
而中国的当代艺术则更加偏向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表达,在中国当代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传统文化符号和元素,例如中国的传统山水画、国画、水墨画等。
二、美的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的美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差异。
西方美学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个性化的表达,认为美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强调审美意识的主观性。
而中国古代美学强调整体和谐,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中国的美学观念一直注重道德伦理,儒家文化中有“礼乐尚节俭,以观德行”的观念,这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标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的传统艺术不仅注重技巧的表达,也注重内在的道德和情感的表达。
这种内在的美学追求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明显的体现,例如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意境和空间感,而西方风景画更加注重写实的绘制。
中西方文化的宗教和哲学背景也对美的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基督教文化强调个体与神的关系,因此西方艺术往往带有宗教色彩,例如基督教教堂中的壁画和雕塑。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b40b7a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8.png)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中西方艺术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形态,其中包含着非常显著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的审美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审美理论的不同中西方的审美理论不同,中西方的审美观念差异较大。
西方的审美理论从古希腊时代的《论美》开始,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审美学。
西方的审美学分为自然主义审美学、形式主义审美学、实用主义审美学、马克思主义审美学等等。
而中国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推理,不同于西方形式化的审美理论。
二、艺术形式的不同中西方的艺术形式有较大的差异。
西方艺术形式主要包括绘画、音乐、雕塑、舞蹈、戏剧等,表现方式自由多样;而中国艺术形式则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为主,强调在受众面前独立存在、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技巧。
中西方观众对于艺术审美有其特殊趣味。
例如,西方的观众趋向于奉为经典的类似于弗格森的绘画艺术,有着一种线条与色彩的凝练美,在中国,更加重视一个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四、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这直接影响着两种文化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在表现方式上注重表达个体的情感、内在世界以及外在社会。
中国文化注重团体、祖国和精神境界,强调文化传承、精神追求。
因而影响在学习和表现艺术时的不同倾向。
总之,中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形态。
文化背景、审美理论、艺术形式和审美趣味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由于此类差异较大,导致不同地区的受众在鉴别、接受和感受艺术时有着不同的认知和经验,也从而使得艺术品在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价值表现更加多元化。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47a9f0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5.png)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中西方之间在审美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所影响的。
西方艺术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注重个人表达和独创性,强调个体的体验和情感。
而中国艺术则更加强调整体和集体的性质,追求和谐、平衡和统一。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从理念上来说,西方艺术强调个人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西方艺术家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原创性,追求艺术作品的个性化和创新性。
个体在西方艺术中被视为独立的、有独特能力的存在,注重个体的感受和情感表达。
相比之下,中国艺术更注重整体和集体的性质。
中国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基础,追求的是整体的和谐和平衡。
中国艺术家强调个体对整体的奉献和服从,注重个体在集体中的角色。
中西方艺术在理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艺术形式上,中西方艺术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和风格。
西方艺术更加多元化和自由化。
西方艺术以绘画、雕塑、音乐等形式为主,注重艺术家的个人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西方艺术在传统的基础上经历了各种艺术运动和潮流的冲击,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相比之下,中国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中国艺术包括绘画、书法、音乐、戏曲、舞蹈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审美规范和技巧。
中国艺术强调形与神的统一,讲究画面的意境和象征意义。
中西方艺术形式上的差异也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在艺术的审美价值、形式和理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也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情感认同。
中西方艺术的差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美的多样性。
无论是中西方的艺术创作还是欣赏,我们都应该尊重并包容不同的审美观点和差异。
只有通过对比和交流,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西方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273d91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6.png)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是建立在不同文化背景基础上的,因此与观赏者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社会价值等密不可分。
在审美观的形成中,中西方由于各自文化的差异,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体系和审美观念,导致两者对视觉艺术的欣赏和评价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 艺术表现形式中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传统文化中,追求现实的写实性,注重细节刻画,日常生活是创意灵感的重要来源,西方艺术家追求自由、创新、个性、审美的强烈个人主张,在艺术创作中能够突破传统束缚,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更注重形式的象征性和意义的隐喻性,艺术家注重表达人文精神,不只是作品本身,还包括作品的神韵、灵气和内蕴。
在中式笔墨画中,注重留白和修辞手法,突出意境和意义的汇聚,极力追求“笔如行云、墨似浮云”,使作品达到象神合一的境界。
2. 艺术取向中西方在艺术创作上具有各自独特的取向。
西方艺术注重个性和创新,强调文化价值的差异与多样性。
在西方艺术中体现了人文主义和尊重人性发展的思想,崇尚自由、个性、人道主义精神,追求艺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注重道德教化和人伦关系的体现,强调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的传承,追求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境界。
在中国水墨画中,表现的不仅是物象,更是释放情感和表现心境,艺术家注重通过表达人文精神,突出作品的意境和思想内涵。
3. 对美的理解中西方的审美观念在对美的理解上也有所不同。
西方艺术追求秩序和对称,注重理性的思维方式,更在意形式和色彩的组合,提倡对美的形式理解和分析,认为艺术应该是一种通过形式展示对明确的真实性的美的表达。
而中华传统文化强调艺术家的灵魂和意境,注重重情感和表现主义,注重艺术家感性的表达和审美情趣,艺术品体现出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总之,中西方在审美观念上的差异是深层次的文化差异所决定的。
西方艺术更追求形式上的即时性和感性体验;而中华传统文化更注重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的体现。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92ba37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a.png)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中西方艺术是两种具有完全不同背景、发展模式和审美观念的文化艺术传统。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主要体现在风格、主题和艺术表现形式上。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讨论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在风格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风格是由各自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所塑造的。
中方艺术强调“内涵”,注重画面的意象、造型、色彩和构图,追求一种含蓄、朴素、内敛的审美情趣。
而西方艺术则更加注重“外在表现”,强调画面的真实、明亮、浓烈的色彩和精细的绘画技巧,追求一种直接、震撼、开放的审美效果。
在绘画风格上,中方艺术倾向于线性构图,突出一种平面化的立体效果,而西方艺术则更注重透视原理和层次感。
中西方艺术在主题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中方艺术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历史故事和宗教神话展开,表现出一种崇尚自然、尊重传统的审美观念。
中国画大量使用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然元素,强调以形秀为美的审美观念。
而西方艺术则更加注重描绘人类的实际生活和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体的思想感受。
西方经典绘画作品往往以宗教题材、历史事件和个人肖像为主题,追求一种对人性、社会和世界的深刻洞察。
中西方艺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方艺术注重意境、气韵和象征,尤其是中国画追求以少写到多、以虚到实的表现效果,以展现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而西方艺术则更加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运用,强调细节表达和写实性,通过绘画、雕塑、建筑等各种艺术形式直接传递信息和审美情感。
西方艺术更注重艺术家个人的表达和创作技巧,而中方艺术更强调艺术家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生。
中西方艺术在风格、主题和表现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审美差异。
中方艺术注重内敛、含蓄、自然的审美情趣,而西方艺术则更加直接、震撼和开放。
中方艺术强调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故事,西方艺术则更加注重人类的现实生活和个人情感。
中方艺术追求意境、气韵和象征,西方艺术则更加注重形式、技巧和真实性。
这些差异既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也反映了不同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f063b3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a.png)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一、人物塑造与人体比例
中西方艺术在人物塑造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观念。
在中国艺术中,人物通常被描述为具有“气势”的形象,尤其重视塑造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
相反,西方艺术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具体性。
此外,中国艺术中的人体比例往往不太严谨,而西方艺术在此方面则更加精确。
二、色彩运用
在色彩运用方面,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也很明显。
中国艺术往往使用深沉的色彩,强调形象的“气势”,它们的展示着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方式。
而西方艺术的色彩运用则更加注重明暗对比和光影变化,使图片更加具体。
三、表现手法
在表现手法方面,中西方艺术采用了不同的技巧。
在中国艺术中,古代的画法往往有着特殊的笔触和构图方式,贯穿着审美的和谐、自然和深广。
相反,西方艺术往往更加强调细节和具体的展现手法,如透视等。
四、审美体验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体验是不同的。
中国艺术更加注重对学者的有关性质的认识,将其自由表达出来,由观众自我体验。
但是,西方艺术,注重通过视觉效果,使观众体验艺术家要传达的意思。
西方艺术家更倾向于深入人道思考,表现出深情、浪漫、人性和整个自然界的奥秘。
综上所述,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
虽然各自都有其自身的美丽之处,但是对于观众来说,对于两种艺术都有着独特的欣赏体验和思考方式。
比较中西方艺术艺术形式的差异与交流
![比较中西方艺术艺术形式的差异与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463de10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a.png)
比较中西方艺术艺术形式的差异与交流比较中西方艺术形式的差异与交流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它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
中西方艺术在表现形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也有着丰富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将就中西方艺术形式的差异与交流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西方艺术形式的差异1. 绘画艺术在绘画艺术方面,中西方有着如实写实与写意抽象的不同倾向。
西方绘画追求逼真的形象再现,注重人物和景物的细节描绘,讲究透视与光影效果。
而中国绘画则着重于表现对象的气质和精神境界,在构图上强调整体性与留白的艺术效果。
2. 雕塑艺术雕塑艺术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积淀的不同特点。
西方雕塑具有神话、历史、神圣和英雄等主题,追求线条流畅和身体比例的准确展现;而中国雕塑注重对人物、动物或自然景象的抽象表达,尤其注重对于情感的传达和思想的抒发。
3. 建筑艺术中西方建筑艺术形式有很大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对空间和构筑物的不同理解。
西方建筑追求对称与对比,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而中国传统建筑则注重与环境的协调与融合,通常采用木结构,以内部空间的布局和庭院的构造为主要特点。
4. 戏剧艺术中西方戏剧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戏剧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深化,通过对话和表演技巧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而中国戏剧则注重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
二、中西方艺术形式的交流与融合1. 影响与启迪中西方艺术形式在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启迪。
近代以来,西方的绘画、雕塑、建筑和戏剧等艺术形式进入中国,对中国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的透视法使中国绘画受到启发,中国的传统文化又为西方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
2. 融合与创新中西方艺术形式的交流也促进了双方的融合与创新。
现代艺术的发展中,中西方艺术家都从对方的传统艺术中汲取灵感,将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3. 文化互动与交流平台在科技和全球化的推动下,中西方艺术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和紧密。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1bd4d11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6.png)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中西方文化因为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两者在艺术审美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色彩、线条、构图、主题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这种差异。
首先是色彩。
在西方文化中,黑色往往是丧礼、悲伤、死亡的象征,而在中国则是吉祥、庄重、神秘的代表。
这就导致在西方的艺术作品中黑色的运用较少,而在中国的艺术作品中却经常使用黑色。
此外,西方文化中,红色代表激情、爱情,而在中国则是喜庆、吉祥之色。
因此,在两种文化中红色的运用理念也不同。
因此,在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上,中西方艺术的色彩搭配和运用方式也有相应的差异。
其次是线条。
一般来说,以直线构成的几何图形在西方艺术中较为常见,而在中国艺术中则是曲线。
这是因为中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别,西方更注重理性和直觉,呈现的表现方式更为条理化,而中国注重以情感、意境表现,以此来表达画家心灵的感受。
再次是构图。
在中西方艺术中,构图方式也有所不同。
其中,在西方文化中通常采用中心对称、三分法、黄金分割等构图方式来调整结构,形成美感上的平衡与和谐。
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采用轴线构图,画家通过构图使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和意境,产生动静、虚实和悬架等感受的构图方法。
最后是主题。
在中西方文化中,艺术的主题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西方,艺术作品更多地关注人类的理性思考和精神追求,因此更多地探寻个体内心世界、人类性格、情感、自我认同等主题。
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自然景观更多地呈现出来,并体现出自然中的“道”与“性”的思想。
此外,中国艺术作品也更注重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一些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在色彩、线条、构图、主题等方面展现出了明显的审美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来自于各种文化背景和历史积淀,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相互学习和理解的宝贵资源。
近年来,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艺术元素交错融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欢迎和关注。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15584f6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3.png)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艺术是人类文明的良好体现,而且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西方艺术是世界两大文化体系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
它们的审美观和艺术表现形式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观念、题材、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进行分析。
一、观念差异中西方审美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艺术的理解与评价上。
在西方文化中,注重个性、独立、自由和多样性。
西方艺术更加突出个性化、自由化,追求创新与变革。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团体、集体、稳定和统一。
中国艺术更加强调整体性,追求和谐与平衡。
这种观念差异造就了中西方艺术审美的不同特点。
二、题材差异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在题材方面体现的尤为深刻。
在西方,艺术的题材涵盖了宗教、历史、个人生活、自然等各个方面,表现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
而在中国,艺术的题材主要是以史诗、神话、传统文学、自然景象为主题。
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西方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不同,所以塑造了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取向。
三、风格差异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还在艺术风格上有所体现。
西方美术风格以写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等为主,西方人更加注重在艺术中表现出色彩、光影、线条等的变化和对现实世界的观察。
而中国美术风格以工笔、写意、泼墨等为主,中国人更加注重在艺术中表现出意境、神韵、韵律等的表现方式,喜欢以象征性表现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四、表现手法差异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也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体现。
西方艺术追求写实、精确,在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这反映了西方文化中对于理性、科学、技术的重视。
而中国艺术追求意境、意蕴,表现为寓意丰富、理性转情感表达为主。
在文人画和书法中,常常是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这种表现手法的差异也是由中西方文化传统和历史际遇的不同造成的。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根源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的差异。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正在更加深入地交流和融合,艺术也正在呈现出更加多样的风貌。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ad4dd6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2.png)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艺术是人类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结晶,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对艺术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偏好,因此中西方的艺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西方艺术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方面的审美差异,来探讨中西方艺术的差异。
中西方艺术在绘画方面的审美差异主要体现在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上。
中西方在绘画风格上有所不同,中方注重笔墨的墨色运用,追求舒适自然的意境,强调诗韵和文字的审美效果;而西方注重线条的勾勒和色彩的运用,追求浓烈的情感表达和视觉冲击力。
中西方在绘画的表现手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方多使用传统的工笔画和水墨画技法,注重细腻和写实;而西方则注重光影与色彩的表现,追求立体感和表现力。
中西方艺术在雕塑方面的审美差异主要体现在雕塑的题材和表现方式上。
中方的雕塑多以人物和动物为主题,注重形象的表达和神态的刻画,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西方的雕塑则更加注重对人体结构和肌肉线条的研究,追求形体的力量和动感。
中方的雕塑多采用实际材料如石头、木头和陶瓷等制作,注重手工的功夫和精致的细节;而西方的雕塑则常使用金属、玻璃和塑料等现代材料,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形式的突破。
中西方艺术在建筑方面的审美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风格和建筑设计上。
中方的建筑风格多以传统建筑为主,注重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追求庄重典雅和和谐统一的美感;西方的建筑则更加注重现代化和功能性,注重设计的创新和个性化。
中方的建筑设计常以宏伟壮丽的建筑群和庭院为特色,注重空间布局和景观的营造;而西方的建筑则更加注重建筑的尺度和比例,注重空间的流程和景观的开放性。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方面。
中方注重传统与自然,注重细腻和写实;而西方注重现代与个性,注重创新和冲击力。
这些差异来源于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反映了不同审美标准和审美偏好。
通过了解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
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的差异与相通
![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的差异与相通](https://img.taocdn.com/s3/m/30d6f18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d.png)
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的差异与相通艺术是一种审美的表现方式,始终是人们探讨的话题。
然而,随着文明的发展和资源的交流,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的差异和相通渐渐凸显出来。
本文从创作背景、形式美学以及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讨论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的差异与相通。
一、创作背景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因其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存在差异。
中式艺术是以自然地景和神话传说为主要创作背景,强调自然表现和意境抒发。
而西方艺术则较为注重对社会现实和心理状态的表现,创作背景更加广泛且具有时代性。
这种差异呈现在作品表现的主题上。
二、形式美学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的差异体现在作品的形式美学上。
中式艺术传承源远流长,始终注重“气韵生动,神韵天成”的艺术特点。
作品注重“形神兼备”,强调表现主体的精神感受和情感,而非精确的物象描绘。
在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中,以线条、墨色为主要手段,充分表现创作者的情感、精神和气度。
西式艺术则更加注重形态的准确和细节的表现。
绝大部分西方绘画都表现了客观的物体,艺术家通常使用透视、颜色、光影等艺术手法将作品表现得更加真实。
在雕塑、建筑、摄影等艺术形式中,以材料、三维空间等技巧为主要手段,表现出精密、准确和形态确定的艺术效果。
三、价值观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的差异还体现在艺术价值观念上。
中式艺术强调“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体现,注重审美的人文内涵,具有“心灵之美”的美学特点。
西方艺术强调“人文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概念,注重艺术本身的创造力和可能性,具有“美学制度”的价值观念。
这种差异也为创作者和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在中式艺术中,可以看到创作者自己的精神内涵;在西方艺术中,则往往强调视觉表现和技巧的成果。
结论: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的差异和相通有其各自的特点。
在世界多元化的当下,艺术家的创作也越来越涉及到多元文化要素,需要更加灵活地转化艺术观念和创作风格。
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多样性的文化背景,借助全球化的优势,推动不同艺术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110617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7.png)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是由于两种文化背景和观念的差异所导致的。
中西方艺术审美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艺术风格、表达方式和观察角度等。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中西方艺术审美差异进行探讨。
中西方艺术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产生的。
西方艺术倾向于通过直接表达思想和情感来传达信息,注重个人的自由表达。
而中方艺术则更注重隐喻、象征和寓意,善于用非直接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
中西方艺术在审美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艺术注重形式和创新,追求新颖独特的审美体验,追求个人的独立审美感受。
而中方艺术则强调审美的内涵和意境,追求平衡与和谐的审美体验,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中西方艺术在观察角度上有所不同。
西方艺术更加注重个体和个人经验的表达,强调艺术家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视角。
而中方艺术则更加注重整体和社会的影响,强调艺术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联,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
中西方艺术在审美标准上存在一定差异。
在西方艺术中,众多不同的审美标准被承认并被广泛接受。
个体的独立判断和主观感受被重视,追求不同于主流审美观念的艺术风格也被尊重。
而在中方艺术中,传统美学观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强调“古雅之道”,对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价值的传承和继承持有较高的重视。
中西方艺术在审美体验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艺术强调观众的个体审美感受,注重艺术作品的直观性和娱乐性,追求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沟通。
而中方艺术注重审美的理性思考,强调观众通过深入理解和思考艺术作品来获得审美体验。
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的差异与共鸣
![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的差异与共鸣](https://img.taocdn.com/s3/m/5fe2857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5.png)
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的差异与共鸣在全球化的今天,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艺术作品也成为了两个文化体系的重要表达形式。
然而,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的差异也导致了不同文化间审美共鸣的困难。
本文将分析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的差异,并探讨共鸣的可能性。
一、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的差异1. 整体观与细节观中西方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角度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方艺术审美中,强调整体观的重要性。
中式山水画或古典舞蹈等艺术形式重点展现整体的和谐与平衡,追求意境的凝练与气韵的流动。
而在西方艺术审美中,更注重细节观。
绘画作品中的肖像画、静物画等都非常关注物象的写实与细腻,舞台艺术作品中的服装、灯光等细节都在强调精致与呈现的真实感。
2. 舞台表演与观众互动中西方对舞台艺术表演的期待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身着华丽的戏装,在舞台上展现角色的情感、个性和身份,而观众则是静坐欣赏,思考与感受。
而在西方的戏剧演出中,演员通常以自然的方式与观众直接互动,传递情感与内容。
这种互动促使观众更主动的参与其中,成为表演的一部分。
3. 艺术创作的目的和表达方式中西方艺术作品的创作目的和表达方式也存在区别。
在中式绘画中,艺术家的目标是通过意境的描绘传递情感和思想,追求超越现实的精神抽象。
而在西方绘画中,艺术家追求的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或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反思。
这种差异也体现在音乐、戏剧、雕塑等艺术形式中。
二、中西方艺术审美标准的共鸣尽管中西方在艺术审美标准上存在差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一些共鸣点。
1. 美的追求中西方文化都对美的追求存在共通之处。
无论是中方古典文化中的美学理念,还是西方现代艺术中的美学探求,都植根于人类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中西方艺术作品中的美,可能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对于审美本质的追求是相通的。
2. 艺术表达的情感共鸣艺术作为情感的表达形式,可以超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触动人们内心深处共同的情感。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通过对艺术作品情感的共鸣,建立起跨文化的交流桥梁。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fc56a3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9.png)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本文将从画风、主题、表现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艺术在画风上存在较大差异。
中方绘画注重写实,讲究物件的形象、细节、色彩的真实再现。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形式、表现力和感觉上的艺术创作。
中方画家注重将所绘画作品与自然相一致,力求达到对现实的再现。
而西方画家则更加追求自由、个性化的创作,强调对主题的主观表达和感情色彩的突出。
中西方艺术在主题上也存在差异。
中方艺术主题多与传统文化、历史人物、风景等相关,注重传统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
而西方艺术则更加关注人性、自然、社会问题等多元化的主题,充分展现思想、情感和创造力的多样性。
中西方艺术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
中方绘画注重平面性和线描的构图,强调用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来营造整体的美感。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构图的立体感、透视法等技法的运用,通过光影和细腻的层次来展示作品的艺术魅力。
中西方艺术在价值观上也存在差异。
中方艺术注重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强调对社会的有益作用和对人类良好品格的追求。
而西方艺术则更加注重个体的表达和自由,更加强调对个人情感和独立思考的尊重。
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是由于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导致的。
虽然存在差异,但是中西方艺术在交流和取长补短的过程中也可以相互借鉴和融合,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
谈
中
西
方
艺
术
审
美
形
态
之
异
同
姓名:陈昊
学号:20114150302
班级:111503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诸多文化各自都是相对独立的体系,每一个体系都有其普遍的事实基础,在世界诸文化中,只有西方文化从一开始起就产生了民主制度,并以大起大落,重心不断转移的旋律突飞猛进,成为人类前进的火车头;在世界诸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数千年来毫不间断地延续了下来,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一个不变的宇宙观,不变的政治制度,不变的伦理信条,不变的人生理想中毫不间断地延续下来。
而中西方人艺术审美方式的差异也正是由于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艺术审美也就具有了个不同的特色。
中国人面对艺术的审美对象运用的是散点观察与体悟,而西方人用的是焦点透视与认识的方法。
1、散点透视与中国艺术审美何为散点透视,即是中国人在审美时采取的仰观俯察,远近往还的散点观照方式。
中国人审美不是固定在某一点进行审美,而是在来回走动中进行审美,在人走动的同时,视觉也在移动,在人游动中进行审美,即所谓的“步步移”、“面面看”,如中国的山水画。
散点透视在根本上确立了中国画的审美造型格局、从而将画家从精确描绘客观对象的追求,拉到了写心的自由王国。
画家从“如实描绘”的圈子中走出,是没有更多选择的一只能走到“写意”的领域,精神的表现提到了第一位,这是合乎逻辑的进程。
中国画走向了这么一条路,完全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必然归宿。
玄学精神的浩盛与科学精神的不足。
使文人以‘道”心看待世界,艺术美学的精神受哲学思想的制约,形成了与西方焦点透视不同的中国散点透视的艺术审美方式。
2、焦点透视与西方艺术审美西方实体的宇宙观决定了西方人认识世界的方法,从而也就决定了西方人的艺术审美方式。
中国人认识事物,只有上升到了天道,才算从根本上把握了该事物,由此产中了远近俯仰的审美方式;而西方人认识事物必须将这一事物独立出来进行明晰的观察,这种思维方式终于导致了在文艺复兴时期实验科学的产生,在艺术审美领域就形成了焦点透视。
中国人用散点透视的远近俯仰来寻找客观对象的气韵,而西方人以寻找最佳的视点来认识和表现事物最美的方面。
3、体悟与中国艺术审美在对艺术审美的问题上,远近俯仰仅仅讲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传统的艺术审美还有一个由外而内的审美方式。
中国画来讲,中国画的传统是直追玄理,它不是以科学的知识培养艺术家对于“物”的结构的把握,而是以玄理陶冶画家的主观“悟性”,画家将主观的精神与客观的现象混融一体,与其说是画山水、花鸟,倒不如说是画心。
中国的传统哲学,是将宇宙看成一个有机的生命,画家每以皮、肉、骨、血论画,天地万物与画家的心灵是息息相通的。
这种世界观注定要强调悟性的培养,因而.艺术审美必然是“神会”、“会心’、“迁想”、“得意”,这就是体悟的功夫,“悟”的必然结果是“忘形”、“忘形”才能“得意”,所谓“得意充象”,“得意忘形”。
4、认识与西方艺术美西方文化是实体的文化,中国艺术审美是要具体悟出艺术的神韵。
而西方艺术审美则是要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
因而西方艺术审美首先要求对对象定性,以理性的精神反映自
然,反映社会,表现人性,人们通过艺术的审美得到的是理性的认识。
第一,西方古典主义的审美方式明确地规定了美的法则。
第二,要对西方艺术进行审美,必须了艺术品的作者,只要了懈作者的具体情况,就可以对作品进行定性。
第三,要对西方艺术进行审美,还必须了解艺术作品产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总之,由于西方艺术的审美方式是在认识和定性,而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因而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历史线索,对达.芬奇的画《蒙娜丽莎》到现在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而中国艺术则不同,通过体悟的方式一旦悟出就成定论,万古不变,难以推翻,如儒家的“错采镂金”和道家的“出水芙蓉”,已成定论,你没法否定它,如果你要对它定性否定,那么,你就有被否定的危险,因为中国文化是模糊的,而西方艺术则不司,它不断否定,不断超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