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语文专题题库∶文言文的综合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附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题文)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小题。

(13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3分)(1)名之者谁?名:(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3)杂然而前陈者。

杂:2.(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小题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分)4.(小题4)《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5.(小题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答案】1.374.(1)取名,命名(2)消散(3)纷繁杂乱3.376.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

⑵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9】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宝典-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9】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宝典-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阅读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依然以课本篇目为主,还有可能考到课内外对比阅读。

题型难度★★★★第一步:知识点讲解文言文的主要题型有以下几种:(一)字词解释针对文言文阅读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先了解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现代汉语中的区别和联系。

准确掌握实词虚词包含的内容。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推断字词含义的四种方法:①组词法;②联系成语;③联系偏旁部首;④联系上下文。

最后记得代入原句,联系上下文检查。

(二)划分停顿断句的核心方法是理解句意,其次要学习句子基本的语法成分。

(三)翻译句子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要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

同时要注意每题都有考点,要注意通假、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

翻译时若遇到不会的字词,可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也可以运用组词法,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不要写错别字。

(四)内容理解主观题,包括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以及获得的道理启示等。

考查人物心理补白,需要根据文中人物行为反应来想象。

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复习小贴士:1.心中有课内(前提是课内文言必须熟悉)。

实词、虚词,文言现象(通假、特殊句式)要看得出。

2.读懂文章。

只要了解大意,如遇到不懂的句子可以放一放,猜测大体意思,或根据后面的意思去推测。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这一有悖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干里马须遇伯乐,才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答案】1.(1)通“饲”,喂(2)按照2.(1)只是埋没在仆役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槽枥之间。

(2)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4.示例:千里马固然需要被人发现,受到重视,才有机会展示才能成名。

如今,我们不能坐等机遇,更不能错失良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

一味地埋怨别人是不可取的,幻想一举成名是不现实的。

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也要抢抓机遇,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翻译为“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是通假字,同“饲”,意思是“喂养”。

【10】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宝典-古诗与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含解析)

【10】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宝典-古诗与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含解析)

【复习要点总结】【拓展强化练习】(一)【2020南师江宁附中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

(16分)【甲】蝉【唐】虞世南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②。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①垂緌:古时系冠的缨带,这里借喻蝉的口须下垂。

②流:发出。

疏桐:高大的梧桐。

③藉:凭借。

7.三四句中,“”与“”两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现了蝉的高洁品性。

(2分)8.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诗句“流响出疏桐”所表现的画面。

(2分)【答案】7.自,非【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字词理解。

三四两句的意思是:蝉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自然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这是以蝉自况,说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凭借外在的力量(例如权势地位或者有力者的帮助),自然能声名远播”,所以一正一反即“靠自己”和“不需靠别人”对应诗中“自”“非”两字,得出答案。

8.蝉鸣声清脆响亮,不断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像悦耳的音乐,一直在树林间回荡,振奋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

做这类题目首先需要找到要描绘的景物及其特点,此处为:响、疏桐。

第二步通过语言的修饰,如修饰词和修辞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需要加入想象和联想来完善整个画面。

此类题型强调语言的优美性,同学应多进行语言的修饰。

【乙】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

②砉(huā)然:象声词。

③阍(hūn):守门的人。

④良:很。

9.解释加点字词。

(4分)(1)城中安.得有此兽(2)童谓吴俗相传尔耳.(3)至使余惊错欲走.(4)徐.而思之10.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2020-2021全国各地备战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全国各地备战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草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节选自苏辙《东轩记》)(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2)颜子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出自《________》(作品名),后来有成语“________”形容颜回这一品质。

(3)作者举颜回的事例有何作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析/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2)论语;安贫乐道(3)用颜回的箪食瓢饮、甘居陋巷与自己的疲累现状对照,揭示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学习的道理。

【解析】【分析】(1)本题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连旁人都忍受不了那样一种愁苦,而颜回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

我暗自认为,即使不想当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吏,至少可以自给自养生活,也不致于对治学有所妨碍,何必弄到这样贫穷、这样自苦的地步呢。

“颜子”做主语,此前应断开;“私以为虽不欲仕”省略主语“我”,此前应断开;“然”、“尚”、“而”,连词,引出下一话题,此前应断开。

(2)本题中,要求掌握关于《论语》的文学常识,知道“颜子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出自此书,然后根据这一句话找出相应的词语,即“安贫乐道”。

(3)本题中,作者举颜回的事例,从手法上看,是为了与下文“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相对比,从效果上看,为了揭示本段文末的道理“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即: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学习。

2020-2021全国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

2020-2021全国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奉思:思念。

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________)(2)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3)诚能如是.(________)(4)令心意不驰走.(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1)味美(2)反思,反省(3)这,这样(4)跑77.B3.(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解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及详细答案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引字叔休。

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

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

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于是与弟形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

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

顬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

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已以行义,亦复何就惧平?”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

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

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

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

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两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颜生异议。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

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

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

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

”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

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

”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B.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C.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D.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可以用名,表示谦虚;称人可以用字,表示尊敬。

2020-2021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2)

2020-2021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2)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四)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

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答案】1.C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3.(1)勤奋好学;(2)注重实地考查;(3)助学严谨;(4)学习专注。

(任意答对三点即可)【解析】1.A.①句意为:手都没放下过书(形容极爱看书,学习勤奋)。

卷:书,名词;②句意为:(仲永)立即写下了四句诗。

卷:写,动词.故两句话中的“卷”意思不同;B.①句意为: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

若:如果;②句意为:衣着神态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

若:像。

故两句话中的“若”意思不同;C.①句意为: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

止:停止;②句意为:担心他不停止(挖山)。

止:停止。

故两句话中的“若”意思相同;D.①句意为: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

(对经典的解释叫“注“或“疏“)。

据:根据;②句意为:孙权占据江东。

据:占据.故两句话中的“据”意思不同;故选C。

2.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这句话意思是“招呼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面对面开怀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

2020-2021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2)

2020-2021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2)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滕子京①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遗留)祸。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

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释)①[负]依仗。

②[贻]遗留。

③[规]劝诫。

1.解释划线的字(1)连月不开(______)(2)波澜不惊(______)(3)患无隙以规之(______)(4)故《记》中云(______)2.给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3.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或异二者之为为众忌疾B.不以物喜扶苏以数谏故《选自《陈涉世家》》C.先天下之忧而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选自《出师表》)D.子京忽以书抵文正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选自《伤仲永》)4.翻译下面各句(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5.理解填空。

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_________品质。

从乙文可以看出滕子京是一个_______的人。

6.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附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1)恐前后受其敌.。

(《狼》)(________)(2)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3)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________)(4)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5)但.微颔之。

(《卖油翁》)(________)【答案】(1)攻击,进攻(2)同“弼”,辅佐,辅弼(3)靠近,挨近(4)使……听闻(5)只,仅,只是【解析】【详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敌:攻击,进攻。

但:只,仅。

通假字词,同“弼”,辅佐,辅弼。

词类活用词,使……听闻。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

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

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

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节选自《智囊》)(注释)①: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者名廉官。

②府治:府衙。

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

④砾:小石,碎石。

⑤亟:急速,赶快。

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文卷悉.烬悉:(2)喝使归舍.舍: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1)全,都(2)房舍,住宅2.这木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3.沈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

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四)-2021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四)-2021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四)一、(2020·江苏南京)文言文阅读(8分)闽有带鱼(明)谢肇淛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

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

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人之嗜好无常如此。

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所作带鱼鲊,通间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

②啖(dàn):吃。

7.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是正确的。

(2分)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可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作进一步的确定。

画直线句的意思是:监司立刻让人前往百姓家取来已煎带鱼,送到家里来吃。

“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和“至宅啖之”是两个连动成分,中间应该有停顿。

故根据语意和语法,正确停顿为: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答案选A。

8.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3分)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答案】示例: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自是(从此),去(古今异义,离开),犹(还,仍然),置(放)”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9.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②之。

虽欲率物③,亦缘其性真素。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④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⑤之常⑥,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⑦其存之⑧。

”——《世说新语》注释:①水俭:水涝歉收。

②啖:吃。

③率物:为人表率。

④豁:抛弃。

⑤士:读书人。

⑥常:常态。

⑦尔曹:你们。

⑧存之:谨记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画一处...)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赞扬了殷仲堪哪些品质?【答案】1.饭粒脱落盘席间 /辄拾以啖之2.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3.示例:殷仲堪身为荆州官员,“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以及他对子弟的教导,可以看出他具有生活俭朴、以身作则、安贫守志的良好品质。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的意思是:饭粒掉在餐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惟(只)、士(读书人)、焉(怎么)、损(抛弃)”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事件和具体的描写分析作答。

从其“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和“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可以看出,殷仲堪具有生活俭朴、以身作则、安贫守志的良好品质的官员。

2020-2021学年初高中语文真题考点衔接练习:文言文阅读(3)--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0-2021学年初高中语文真题考点衔接练习:文言文阅读(3)--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0-2021学年初高中语文真题考点衔接练习:文言文阅读(3)统编版高三总复习衔接点11文言文阅读(3)【真题衔接】一、(2020年中考江苏苏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藻[晋]祖台之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

”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

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

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

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

俯指陛下脚者,足也。

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

”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

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

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

”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

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

”“东方生知之耳。

”“君可思以吴___贻之。

”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

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注)①善芥:美丽的水草。

②暗:愚昧,不聪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拄杖偻步偻:弯腰B.斩伐其居伐:攻打C.绛衣素带素:白色D.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顾:回头2.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____贻之”的“____”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2)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4.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

5.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1.B2.宝(珍)3.(1)(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②之。

虽欲率物③,亦缘其性真素。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④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⑤之常⑥,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⑦其存之⑧。

”——《世说新语》注释:①水俭:水涝歉收。

②啖:吃。

③率物:为人表率。

④豁:抛弃。

⑤士:读书人。

⑥常:常态。

⑦尔曹:你们。

⑧存之:谨记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画一处...)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赞扬了殷仲堪哪些品质?【答案】1.饭粒脱落盘席间 /辄拾以啖之2.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3.示例:殷仲堪身为荆州官员,“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以及他对子弟的教导,可以看出他具有生活俭朴、以身作则、安贫守志的良好品质。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的意思是:饭粒掉在餐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惟(只)、士(读书人)、焉(怎么)、损(抛弃)”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事件和具体的描写分析作答。

从其“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和“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可以看出,殷仲堪具有生活俭朴、以身作则、安贫守志的良好品质的官员。

2020-2021全国各地备战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全国各地备战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信州玉山小岩记(节选)(宋)曾巩景潭年,家尊受诏为是邑宰,仆侍偕来。

至未周岁,居甚无事,思有以远览,为尘外之乐....者,得是小岩焉。

其状略曰:距寺西南隅四十步有奇,逾小桥西北至于岩下,隆①然而有门,初若隘局不可通者;入其中,辟而益广。

其道盘屈崄巇,而无光明,隆超俯降,登陟艰难甚。

乃命仆人秉烛,破其晻翳昧默②,群而入焉。

其石之异,有重碧耸翠,崛然本于下而(1)(A.列 B.起)者;有势依理合,峨然覆于空而存者;有鳞累羽缀,委其旁而(2)(A.列 B.起)者;有壁峭刃攒③,缭其隅而倚者。

森然巍然,瑰玮奇怪,与珉瑊④甚远。

探其穴,犬牙交峙;视其形,若圭璧联植。

若瞻浮云,枝偃叶丽,错置旁列乎空旷。

行十馀步上下有水声潺然若急鸣玉而趋者非丝竹也。

而听之者,心平气舒,訏⑤乎《韶》之奏,有忘形绝累之趣。

益知轩冕⑥而荣者为其外,恬静而居者为其内。

(选文有删减)(注释)①隆:山地中央高起的地方。

②晻翳昧默:形容光线阴暗不明。

③攒:聚拢。

④珉瑊(mín jiān):像玉的石头,一种美玉。

⑤同“吁”,表示感慨。

⑥轩冕:原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引申为借指官位爵禄,国君或显贵者,泛指为官。

1.请按要求填空。

(1)(积累迁移法)我们由《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的积累迁移可知,“犬牙交峙”中的“犬牙”是______之意。

(2)(查阅词典法)遇到疑难字“累”,查阅《古汉语词典》发现有如下义项:①léi捆绑。

②lěi堆叠,积累。

③lèi带累,牵累,劳累。

文中“有鳞累羽缀”的“累”是______(填序号)(3)(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进行推断,“有忘形绝累之趣”中“绝”是______之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道盘屈险巇其.真无马耶(《马说》)B.乃.命仆人秉烛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C.峨然覆于空而.存者转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北冥有鱼》)D.益知轩冕而荣者为.其外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3.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附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澄渊博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陆澄。

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

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千条,皆俭所未睹,俭乃敬服。

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①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夺物将去。

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澄曰:“此名服匿②,单于以与苏武。

”子良后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九》)(注释)①隶事:引用典故。

②服匿:盛酒器。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自.非亭午夜分B.俭乃.敬服/乃.不知有汉C.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兴复.汉室D.如澄所言./卿言.多务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陆澄的“渊博”体现在哪里。

【答案】1.D371.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3.①陆澄补充谈论了几百甚至上千条策略,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

②能说出许多别人所不知道的典故。

③识别器皿并能够说出其来历。

【解析】1.A.自己/如果;B.于是,就/竟然;C.再,又/恢复;D.都是“说”。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根据句意:拿出衣箱、几案并夹杂着各种服饰,让学士们引用典故,谁引用典故多,就把这些物品赠送他,这些人各得一两件物品。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2020-2021沈阳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

2020-2021沈阳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______(2)神弗福.也______(3)望其旗靡.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面对原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刿作为平民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国事、深谋远虑、充满自信的人。

B.本文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

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文章中心突出,情节紧凑。

C.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不专衣食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

D.文章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既把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也把曹刿与庄公进行对比,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答案】1.(1)目光短浅(2)赐福,保佑(3)倒下2.(1)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枯竭。

2020-20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题试题含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题试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古代文学作品,回答各题。

(甲)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简要赏析(甲)文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体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头两句中的“接”“连”两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B.(甲)文抒发了作者李清照渴望追求自由与幸福,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之情。

C.“破阵子”是(乙)文的词牌名,其文中的“吹角连营”与“霹雳弦惊”生动地展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也蕴含了作者辛弃疾杀敌报国的豪迈高昂之气。

D.(乙)文“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翻”的意思是“奏”,这个词形象地描绘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

【答案】1.“九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句子,境界宏阔。

表示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体现词人胆气之豪,境界之高(意思对即可) 。

2.C【解析】1.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

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风名。

“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

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2.C错误,“吹角连营”是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是虚写,不是实写。

2020-20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题试题附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题试题附详细答案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作者人在江南、神驰故乡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颔联描写了在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江面,上扬帆乘船顺风疾行的景象,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的象征意义。
2.考查对诗歌词语的鉴赏。“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3.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日晚”指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寒鸦”句是望中所见,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江水悠悠,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或寓情于景),表达作者的悠悠的思念之情。
(2)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读懂诗句大意的作答的基础。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
C.颈联描绘出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的景象,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哲理,凸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尾联与首联呼应,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据此,“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的理解是错误的。

2020-2021中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含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仲淹作墓志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

”明日以示尹。

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诚.为清佳(2)赖.以示予(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4)先.天下之忧而忧2.翻译下列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4.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什么?【答案】1.(1)诚然(2)依靠(3)探求(4)在……之前2.(1)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2)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3.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4.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诚.为清佳”翻译为“诚然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诚”意思是“诚然”。

“赖.以示予”翻译为“多亏请你看了”,“赖”意思是“依靠”。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翻译为“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求”意思是“探求”。

“先.天下之忧而忧”翻译为“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先”意思是“在……之前”。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

同里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

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

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

苦下县寡陋,复游学长沙,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

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墨子、杜诗等莫不手抄。

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①,然不多作。

尝曰:“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注)①半山老泉:“半山”“老泉”分别是王安石、苏洵的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媵人持汤.沃灌(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请借不许.(4)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B.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C.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D.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2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4.甲乙两文都表现人物的勤奋好学,但写法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1)热水(2)破(3)答应,同意(4)肩负,扛2.B3.(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2)十年以内正应该读书,四十年后才考虑写文章罢了。

4.甲文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与同舍生对比,衬托作者的勤奋好学;乙文则通过阎正衡借书记诵、以薪换书、亲手抄书等具体事例,直接表现他的勤学品质。

【解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汤.”,热水;“许.”,答应,同意;“荷.”,肩负,扛。

2.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翻译为:那个老年人生活上缺少柴草,正好阎正衡家有山场,他就向请求那个老年人允许他每天馈赠一担柴草。

故可断句为: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选B。

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以”,因为;“口体之奉”,吃的穿的;“方”,正好;“谋”,考虑。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文本内容即可。

甲文“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写物质条件的匮乏,与同舍生对比,衬托作者的勤奋好学;乙文则通过“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

”借书记诵;“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以薪换书;“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墨子、杜诗等莫不手抄。

”亲手抄书等具体事例,直接表现他的勤学品质。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译文:(甲)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乙)石门的阎正衡,字季蓉,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他所居住的地方偏僻简陋,不能得到书,(他就)从朋友那里借到《文选》和及其注解。

读了几个月,都能够记诵。

同村有一个老年人,家里有《史记》这本书,他去借阅(那个老年人)却不答应,请求到他家里读也不答应。

那个老年人生活上缺少柴草,正好阎正衡家有山场,他就向请求那个老年人允许他每天馈赠一担柴草(以换取《史记》的借阅权),老年人才答应他。

阎正衡就吃完早饭担着柴草携带着笔墨前往阅读,边读边写,几个月才完成。

后来(他)被补为贡生,参加省试,更卖掉田产购买上千卷图书,日夜阅读,他的学问更加充实。

阎正衡喜欢抄书,九经、三史、老、庄、管、荀、韩非、墨子、韩文、杜诗没有不被抄写的。

他做的文章峭劲雄悍,风格和半山老泉类似,可是从不多写。

他曾经说过:“文章用来传达道理的,道理不充足,那么文气就不充实,只用修辞怎么能达到呢?我学问未达到,十年之内应当多读书,四十年后才打算写作。

”2.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节)(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

②畚(běn)锸,畚箕铁锹。

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翳:阴暗B.苍颜..白发苍颜:苍白的颜色C.颓然..乎其间颓然:颓废的样子D.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放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语段(一)中,描绘滁人游乐的作用是什么?472.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谈谈欧阳修和苏轼在对待民众的态度上有什么相似点?【答案】1.B2.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或:自有他的乐趣。

意对即可)3.①描写众人游乐的热闹景象,反映出滁州百姓生活安宁,从而表现作者政绩卓著。

②写游人之乐是为了表现作者的与民同乐。

4.两人在做官上都以民本,关心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B项有误,“苍颜”的意思是“脸色苍老”。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从”“乐其乐”是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及结构安排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滁人可以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都是太守励精图治的结果。

先描述滁人的游乐,一方面是为了突出太守的治理有方,另一方面是为下文写太守“醉能同其乐”做铺垫。

4.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从“醉能同其乐”“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可知,欧阳修和苏轼都体恤百姓,深得人心。

(一)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二)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参考译文:(一)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

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

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

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