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说课稿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说课稿(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它们是如何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呢?最初,人们是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对元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的。
随着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特别是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揭示,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了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通过研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通过第四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二节,主要讲述元素周期律,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3.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
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以及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了解同周期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体会元素周期律(表)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内容,“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节要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
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元素周期律课标点击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理解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原子组成、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3、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了解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区,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信息搜索和网络学习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2、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分组进行采集信息资料、展示作品,相互交流、评价,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探究能力的培养。
2、“位、构、性”的推导教学难点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教学方法元素周期律涉及的知识点有: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②元素周期律;③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讨论探究:比较适用于知识点①,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属于抽象概念,而且中学阶段无法利用实验说明电子排布的规律,笔者认为该部分内容适合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比较、讨论、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2)试验探究法:第②部分内容值得试验探究,其原因是: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正是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学生学习了金属元素Na、Mg、Al、Fe、Cu等的性质和非金属元素Cl、S、N等性质的知识后,有自己的知识基础,并有关于物质共性与个性的知识体验。
有了这样的知识体验,就需要有一个规律加以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用实践检验结论,用结论指导实践。
(3)合作交流:适合第③部分内容,有了第一节和本节的前两部分的知识基础,加上本部分内容的相关材料广泛,易于获得,适合学生查阅资料,交流,协作,讨论。
新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 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微观上理解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明确宏观上的元素性质与微观上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基本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相应的同周期元素性质的探究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元素原子结构变化与其性质变化的的微观模型,理解根据该模型进行元素性质推理的科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元素周期律的概念理解其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引入】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具有其相似性和递变性,但是这仍然不能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门捷列夫是根据什么在预言未知元素的性质?只根据同主族的递变来推断某些元素的性质还是有失偏颇的,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同周期元素的性质。
【板书】元素周期律一、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投影】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一、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思考与交流】观察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判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讲解】通过比较上面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以得到同周期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第一周期是1→2,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都是1→8)【讲解】再比较上面的元素的原子半径(稀有气体的半径没有可比性,所以不列出),可以得到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不包括稀有气体)【设疑】观察下图,判断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讲解】同主族元素由上向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H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
【设疑】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哪种元素?(Na)【讲解】再比较上面的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可以得到同周期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最高正价逐渐升高(+1→+7,O和F无最高正价);元素的最低负价由ⅣA族的-4价逐渐升高至ⅦA族的-1价【过渡】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都呈现了周期性的变化,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呢?【思考与交流】根据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推测该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具有怎样的变化规律?【讲解】第三周期元素:Na、Mg、Al、Si、P、S、Cl的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导致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4.2 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一、1~18号元素的特点1~18号元素的特点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测定与相邻非金属元素的测定依据不同,数据不具有可比性,故不列出。
1~18号元素的特点1~18号元素的特点设疑:观察下表,思考: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学价各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设疑:观察下表,思考: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学价各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变小,化合价逐渐升高。
当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数除了K层,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时,多能容纳8个电子数。
设疑: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取一小段镁条,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到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
因为镁和冷水不反应。
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液体沸腾,观察现象。
与钠和水的反应相比,镁和水的反应难易程度如何?生成了什么物质?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红色反应式:Mg + 2H2O —— Mg(OH)2 + H2↑钠的金属性要比镁大得多,所以与水反应钠比镁要剧烈得多。
所谓金属性就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失电子被氧化。
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向试管中加入2mL 1mol/L AlCl3溶液,然后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白色絮状Al (OH)3沉淀为止。
将沉淀分装在两只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2mol盐酸,向另一只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
边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Al(OH)3在酸或强碱溶液中都能溶解,表明它既能与酸发生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如下:Al(OH)3 + 3H+ —— Al3+ + 3H2OAl(OH)3 + OH- —— AlO-2 + 2H2O金属元素的氢氧化物钠、镁、铝是金属元素,都能形成氢氧化物。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设计:第4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四章元素周期律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必修一模块第四章。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要求是: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知道元素和核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构建元素周期律。
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以及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了解同周期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给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是:查阅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料,讨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元素周期律这部分内容始终是高中化学概念理论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新课程中,更加关注概念理论知识的建构过程和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
课程标准规定或建议的核心教学活动凸现了概念理论的建构过程,更注重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知道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
2、能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常见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能说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其结构。
4、能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5、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常见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说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其结构。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投影、电脑视频【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那么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它们是如何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呢?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科学史话】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提问】原子由什么构成?什么叫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板书】……【讲解】一、原子结构1.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的区域简化为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a、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
b、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低,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高。
高中化学优质课《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本节共安排三个课时,第1课时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第2课时为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为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1、教材地位和作用中学化学是从元素周期律开始,系统的研究微观世界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它帮助学生整合以往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使元素化合物知识从无序到有序,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对学习选修3的相关内容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处理将本节课设计成两个板块,板块一:探究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一部分内容由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自主学习。
板块二:探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这部分内容在课堂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碱金属、卤族元素的部分知识,具备一定记忆化学的知识基础;2、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具备一定理论基础;3、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资料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为本节的学习提供了能力基础;4、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前微课的学习,能运用符号表征元素的性质,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2)认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以及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
2、评价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元素周期律本质的认识进阶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2)通过对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的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钠、镁、铝金属性强弱五、教学思路:本节教学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课前微课:让学生自主探究原子半径、化合价、原子核外电子数周期性变化;二是课堂上探究性学习:探究元素金属、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三是课后的延续学习。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4套48页】
本套资源目录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4.1第1课时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核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4.1第2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4.2第1课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4.2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核素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
2.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1.微观探析:能从元素和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证据推理: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
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质量数(1)概念: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作质量数,常用A表示。
(2)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电子层(1)含义: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表示方法电子层数(n) 1 2 3 4 5 6 7 字母表示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由近到远能量高低――→由低到高(1)电子一般总是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2)原子核外第n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3)无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有8个(K层只有2个),次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有18个。
1.原子、分子、离子中微粒间的数量关系(1)电中性微粒(分子或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X m+: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
(3)阴离子X m-: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精选5篇)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精选5篇)《元素周期律》篇1一、说教材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新课程人教版《化学(必修II)》的第一章,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2、本节教材简析《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
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
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1-20号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为例,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根据元素周期表,以1-18号元素为例,让学生自主得出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
通过归纳1-20号元素的性质,(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二、说教法、说学法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已经从知识观认识到,知识本质上是建构性的,是认识主体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构的产品,有相对的客观性,是开放的、发展的。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元素周期律》在现代化学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为化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及其应用等方面。
1. 作用与地位: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桥梁。
它对物质的分类、元素性质预测以及化学现象的解释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基石。
2. 主要内容:- 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历程:介绍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逐步揭示了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 周期律的基本原理:阐述原子结构中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性关系,解释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详细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包括主族、副族、周期、分区等。
- 周期律的应用:探讨如何利用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元素化合价、离子半径变化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能够运用周期律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体现。
- 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 如何运用周期律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 教学重点分析: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原理,并能够通过周期表进行实际应用。
这一部分需要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图示、模型等教学手段进行深入讲解。
- 教学难点分析:难点在于使学生将抽象的原子结构理论与具体的元素性质周期性联系起来。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揭示周期律的科学内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它们是如何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呢?最初,人们是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对元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的。
随着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特别是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揭示,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了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通过研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通过第四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一节,主要讲述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3.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内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节要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习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课以问题导入,先介绍原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案4.1.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1 -4.1.2核素 ........................................................................................................................ - 4 -4.1.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 6 -4.2.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9 -4.2.2元素周期律及应用............................................................................................... - 11 -4.3化学键 ..................................................................................................................... - 14 -4.1.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能够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情境]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很早以前,人们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物质是否无限可分?在公元前5世界,希腊哲学家德谟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活动力求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念,充分的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考虑,设立学习任务和设计学习活动。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元素周期表》选自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
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如Na、Mg、Al、Fe、Cu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如C、N、Si、S、Cl、Br、I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元素的性质,从而归纳总结出它们的规律,来编写元素周期表,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可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2..教材的功能与价值在以前对化学的学习是分散的,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化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构建过程;难点:元素周期律的结构探索与发现过程。
二、学情分析1.知能储备对元素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对前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等相关知识已非常熟悉;接触并多次应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量(一般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查询;已具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理论基础;2.学习方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对图片、实物等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乐于展示自我,容易交流。
3.认知方式缺乏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建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2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 参考课件
三、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详细解析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说明X是氧元 素,则Y必然为硫元素,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则Z为磷元素; 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 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P<S<O,A项正确; S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2SO4,B项错误; 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因此X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C项错误; 根据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S>O,D项错误;
√D.单质T与NaOH溶液不反应
五、课堂检测
详细解析 短周期元素中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的元素是H、Be和Al,根据T在周 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它只能是第三周期的Al,据此可以判断出其他元素如表所示:
R(N)
T(Al) Q(Si)
W(S)
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所以NH3比SiH4稳定,A正确; 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所以H2SO4比H2SiO3的酸性强,B正确; 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Al>Si>P,同一主 族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P>N,即Al>Si>P>N,C 正确; Al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D错误;
某元素离子的最外层和次外层电子数相同,可能是周期元素,B项错误;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如Mg和He,不在同一主族,元素性质没有相似性,D项错误;
五、课堂检测
2.下列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增大的是
√A.Al、Si、P、Cl
B.C、N、O、F
C.Si、P、S、Se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一、导入新课
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表时,科学地预言了11种尚 未发现的元素,为它们在周期表中留下了空位;例如,他认 为在铝的下方有一个与铝类似的元素“类铝”,并预测了 它的性质;1875年,法国化学家发现了这种元素,将它命名 为镓;镓的性质与门捷列夫推测的一样;门捷列夫还预测在 硅和锡之间存在一种元素——“类硅”,15年后该元素被 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将其命名为 “锗”;
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元素周期律》之前,已经掌握了元素周期律,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掌握了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的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现在急切想知道同周期元素性质是否也呈现规律性变化。
此外,学生的思维、探索和评价能力尚不成熟,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探索和评价主体,探索和评价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二、教材分析①本节教材地位本节《元素周期律》是人教版《化学2》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钠为代表的碱金属和以氯为代表的卤素在同族中表现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这些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节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本节用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
②教学内容本节以第三周期Na、Mg、Al、Si、P、S、Cl为例,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比较归纳出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初步展现元素周期律。
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④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教法: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等方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实验法、合作学习法。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2套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2套一. 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 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 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它们是如何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呢?最初,人们是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对元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的。
随着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特别是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揭示,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了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通过研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通过第四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二节,主要讲述元素周期律,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3.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
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以及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了解同周期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体会元素周期律(表)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内容,“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节要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