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_政治论文
民族主义论文
摘要: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民族情感上的思想观念,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以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与忠诚为基础,围绕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展开的思想情结与政治思潮。
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呈现出积极健康的主流,但也滋生了消极片面的非主流和日益极端的反主流。
关键词:民族主义;中国形态;发展现状民族主义诚然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政治文化现象之一。
伴随冷战终结和全球化进程加深,在形形色色理论与思潮中,民族主义以其内在的强大力量,逐步成为多数国家统治的意识形态和合法性根据,成为目前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前沿。
但到底何谓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起源、功能和发展趋势又怎样? 理论争议与分歧却日渐增多。
在我国,民族主义社会现实与学术探讨也相距甚远,直到20 世纪末,与民族情绪一再高涨相呼应,理论研究才渐次突破传统束缚,然迄今仍未就民族主义与当代中国形态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必要的界定,总体水平还相对粗疏。
如何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学术成果,在日益全球化与不断现代化背景中,从具体历史差异性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建构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的理性民族主义,无疑是值得进一步研讨的重要课题。
一、民族主义基本内涵长期以来,人们尝试着从不同视角阐释民族主义。
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是一民族的绝大多数普遍表现并要求普及到它的所有成员中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承认民族国家是政治组织的理想形式,承认民族是一切文化创造力和经济福利的源泉。
因此个人对他的民族是极端忠诚的,因为在他看来民族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并为自己的幸福创造了可能性。
”厄内斯特·盖尔纳则将民族主义视作政治原则和政治合法性理论,主张“民族主义首先是一条政治原则,它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关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它在要求族裔的疆界不得跨越政治的疆界,尤其是某一个国家中,族裔的疆界不应该将掌权者与其他人分割开─这一偶然性在该原则制定时早已被正式排除了。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内容提要]9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复兴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价值根源。
民族主义内涵的维护民族权益、争取民族自决的核心话语迎合了两极格局解体后发展中国家摆脱困境的政治需求。
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实践则表现为经济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等重点有别的形式。
民族主义尽管是发展中国家基于现实做出的理性抉择,但它不能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长期主导价值。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世纪之交,回顾百年曲折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对国际格局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性事件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两极格局的崩溃,有惊人相似的是,两次事件导致了两次大规模的民族主义浪潮。
前者瓦解了殖民体系,导致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的增生;后者则使一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走向分裂,并在局部地区造成了激烈的动荡与冲突。
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7、18世纪的欧洲,已是学界不争的事实。
[1]而本世纪两次民族主义浪潮的主体却都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民族主义,还与强大的全球化趋势相逆反。
对此,人们自然会生发出这样的疑问:它正常吗?正如吉登斯洞察的那样: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必定聚集在话语意识和"活生生的经验"之间的交叉地带。
[2]那么,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民族主义的话语意识到底是如何吸引了发展中国家?又是怎样一些活生生的经验使发展中国家与民族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呢?简要考察民族主义的历史发展就可以发现,欧洲的民族主义是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而来,是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合乎逻辑的原生物;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则是在反对欧洲和其他殖民大国统治的暴力斗争中产生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前者的影响和派生物。
但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民族主义一旦在发展中国家生根,就很容易滋长蔓延,赢得政治、文化精英和大众的普遍认同。
要解释这一现象,首先必须弄清楚民族主义的核心话语,即主导的价值取向。
按照盖尔纳的说法,民族主义最基本的信念是"政治与民族的单元应该同一"[3],就是国家与民族同一。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评析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评析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在近年来呈现出一定的兴起和发展趋势。
这一思潮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但在近年来在互联网和社
交媒体的影响下,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力。
一方面,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中国的崛起和国家意识的觉醒密切相关。
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这种自豪感和国家意识在一些民众中间激发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民族主义思潮扬和扩大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使得
他们更加强烈地认同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点。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崛起也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紧张有关。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崛起感到担忧,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了保护主义举措,甚至对中国进行贸易战,这引发了一些民众的愤怒和反思。
这些外部挑战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民族主义情绪过度激化,甚至具有排外性质,对外国人和外国企业持有敌对和歧视态度。
这种情绪可能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关系。
其次,一些民族主义情绪过于情绪化,追求强硬的外交姿态,可能忽略了处理复杂国际关系的灵活性和需要。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的崛起、
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意识觉醒密切相关。
民族主义情绪虽然能够增强国家自豪感和凝聚力,但也需要避免过度激化和情绪化,注重文化自信和国际合作。
政治社会学论文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
政治社会学论文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在当代国际政治中,民族主义是一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深,民族主义在国际舞台上逐渐抬头,并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一、民族主义的定义与内涵民族主义是指民族自我认同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紧密联系。
它是一种基于共同民族血统、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民族集体利益的优先性。
民族主义将民族共同体作为政治行动的主体,并追求民族国家的独立、发展和进步。
二、民族主义与全球化的冲突全球化是当代国际政治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带来了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联系与交流。
然而,全球化也对民族主义提出了挑战。
在全球化进程中,民族主义面临着来自外部文化的冲击,以及传统价值观与全球规范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表现在国家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与外来文化的同化之间的矛盾上。
三、民族主义的回潮与国际政治尽管全球化的浪潮涌动,但民族主义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却出现了回潮的趋势。
民族主义在当代国际政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民族主义催生了一系列民族冲突。
在某些地区,因为民族主义的激发,民族之间的矛盾和紧张局势逐渐升级,导致了暴力冲突和战乱。
例如,乌克兰危机和中东地区的持续冲突,都与民族主义因素息息相关。
其次,民族主义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对抗。
一些国家在追求民族利益和国家权力的过程中,采取了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政策,导致国际关系紧张和不稳定。
例如,美国的"美国优先"政策和中国的"中国梦"都体现了民族主义的影响。
最后,民族主义对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产生了冲击。
随着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一些国家开始对国际组织的合作和全球治理的规则提出质疑,试图维护本土利益与主权。
这对于维护国际秩序和全球公共利益产生了不利影响,也给国际合作带来了挑战。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_政治论文
1在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并没有类似今天这样的“民族主义”的观念。
古代中国人大都是秉持一种天圆地方、“中华”居中、四面皆是低等“夷人”的“天下”观念,主要以文化上的优劣差异、而非种族或生理差异来区别“华”、“夷”。
但到晚清时候,情况大变了:首先,中国被迫向“西方”逐渐敞开门户,各种欧洲的器物、观念和人员迅速进入中国,大大改变了沿海地区和城镇居民的日常观感;从魏源、徐继畲等人编撰《海国图志》(1842)和《瀛寰志略》(1848)开始,整个社会的知识系统随之发生变化,到19世纪晚期,这个变化已经相当明显,尤其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比较年轻的文化人中间,一种新的“世界”观念――中国只是世界上许多“国”中的一个,与西欧诸国相比,至少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还居于劣势,差不多完全取代了上述那一种古老的“天下”观念。
其次,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895年的“甲午战争”,西方列强、特别是“维新”成功之后的日本对中国的不断侵犯,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中国即将被“瓜分”的严重的忧虑。
这忧虑的一个直接的思想后果,就是文化人普遍从利益冲突的角度来理解“国”与“国”的关系。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拥有极大的社会影响、自称能以手中的一枝笔“转移”国人心理的梁启超,就这样解释“国家”的起源和基本作用:“国家者,对外之名词也。
……人类自千万年以前,分孳各地,各自发达。
自言语风俗,以至思想法制,形质异,精神异,而有不得不自国其国者焉。
循物尽天择之公例,则人与人不能不冲突,国与国不能不冲突。
国家之名,立之以应他群者也。
故真爱国者,虽有外国之神圣大哲,而必不愿服从其于主权之下,宁使全国之人流血粉身靡有孓遗,而必不肯以丝毫之权力让于他人。
”其三,因为对颟顸守旧的清廷日渐失望,也因为有意借鉴西方“迅速富强”的政治经验,从1880年代开始,有意改革的文化人越来越自觉地宣扬“国家”概念,并由此推导出“国民”、“国族”等一系列派生概念。
正是这一个属于全体“国民”的“国家”,逐渐取代了“朝廷”,成为19世纪晚期多数矢志改革的文化人忠诚的对象,也成为他们动员社会、起而创建或拯救的目标。
当代民族主义的发展走向
民族主义中的极端民族主义
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 第一,危害主权国家的利益 居住在西亚四国(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以及前苏联境内的约有 1000万人口的库尔德人就是不被任何国家认可的民族,这个古老民族的生 存和独立问题长期干扰着相关国家的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在西方列强 的插手下,库尔德人为争取民族独立或自治,建立一个在西方保护下的 “库尔德国家”而展开的颇具规模的武装斗争,时断时续,已经持续了 一百多年,使所居住国的政府感到十分棘手。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
中国民族主义是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即民族,
民权,民生)诞生的。在清帝国民族压迫赤裸裸的暴 露在被奴化的汉人眼前,越来越多的汉人醒悟了。 但最后,“三民主义”变成了“新三民主义”,把民族 改成了民族共同体,这可以说是民族主义在中国消 失。
民族共同体:民族共同体指多个民族在同一地域
(既国家),同一政治经济生活下发展出的团体。
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
1900年以前 十九世纪之前,人们有乡土性、区域性、或宗教性的 效忠,但无国家观念。典型的欧洲国家为皇室所统治 的朝代国家,若高于区域性之效忠,则为由统治性家 族所有之君主制。朝代国家可由皇室联姻取得土地, 又因分割继承而失地─现今看来十分荒谬可笑。远古 时期,古希腊称所有非希腊人为蛮族,但希腊的各城 邦又经常为统治地位相互作战。民族主义引入各民族 领土范围明确的观念,并更进一步的应用于索求其他 民族的土地。原则上,民族国家并不寻求克敌取地, 然而,民族主义运动者们罕对边界之划定意见一致。 随着民族主义运动者之勃兴,也为欧洲带来了领土纷 争。
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启始了建立民族国家的新浪潮,肇因于战前出现
的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以及欧洲各殖民帝国于战后主张独立。 最戏剧化的去殖民化出现于非洲,自欧洲的殖民禁脔转变为民族 国家。其中数国合乎欧洲“单一人种,单一语言”以及固定领土 的理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符合此一准则的索马里解体了。
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形势政策论文
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形势政策论文由于现代社会已不像古希腊的雅典城邦那样小国寡民,有实行直接民主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等客观条件。
因此,现代社会更多、更主要的是实行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由选民通过选举程序把权力授予自己利益和意志的代理人,由他们代理自己行使权力,而选举民主正是代议民主在现代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形势政策论文范文: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全文如下:余英时认为,在当代中国人的意识里,民族主义和民主之间存在着紧张和不安。
但从历史上看,我们可以说:近代中国人追求民族独立是和追求个人自主同时起步的,民族主义与民主是一对双胞胎。
民主或民权的概念在十九世纪末叶已传到中国。
最早宣扬这一价值的主要是受儒家文化熏陶但同时又主张改革的知识人,像王韬、郭嵩焘、薛福成等初到欧洲,亲见西方民主制度的实际运作之后,几乎都异口同声把它和“三代之治”相提并论。
在整个二十世纪中,民族独立和民主都是中国人追求的基本价值,但两者相较,民族独立的要求却比民主的向往也不知道要强烈多少倍。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共经历了三次政权的变更:1912年满清让位于中华民国;1927至1928的北伐,建立了南京的国民党政权;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稍一追究这三次政权移转的历史,便不难发现,其原动力无不来自民族主义。
现代民族主义与尚不成熟的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二十世纪初的民族民主主义,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
当然,由于梁启超思想的博杂与多变,论及其他民主主义思想的源头时,也必然会谈到他。
一、觉悟与迷茫相对于社会民主主义和自由民主主义,民族民主主义是民主主义在中国谱系中的老大哥。
民族民主主义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人在民族与民主问题上的两大觉悟。
但这种觉悟只是初步的觉悟,一遇到挫折很容易陷入新的迷茫。
因此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又要大声疾呼“伦理的觉悟”。
民族的未来发展趋势
民族的未来发展趋势民族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话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未来几十年,世界各国的民族发展将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经济发展是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更加紧密,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将更加频繁。
随着科技进步,新兴产业的涌现以及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将成为经济的新动力。
不同民族的企业和创新力量将有机会在全球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实力。
同时,民族间的经济差距和贫富差距也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促进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目标。
其次,社会文化的发展将对民族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人们对于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需求将日益增加。
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将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保护和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不可忽视的任务。
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将丰富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将进一步促进民族的融合和共同繁荣。
政治稳定和民族自治是保障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一个多元民族存在的国家中,建立有效的政治体制和民族自治制度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利益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积极推动不同民族间的平等权益和参与机会,促进民族间的和谐与合作。
同时,各民族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培养优秀的民族领导人和干部,为民族的未来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教育的改革和提升是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优质教育的普及和提升,可以增强各民族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为民族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胸怀的人才。
最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挑战,各民族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型。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及推动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保护地球家园,促进民族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民族主义与世界现代化进程论文
民族主义与世界现代化进程论文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思潮愈发猖獗,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并对全球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民族主义与世界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分析民族主义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民族主义现象的成因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是近代国民国家形成的产物。
自然形成的民族主义,包括社会和文化的完全一致。
而当国家逐渐形成稳定的国界,民族主义也转化为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
在世界各国,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也存在着差异。
在政治层面,一些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与民族主义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使社会更容易认同国家统一的目标,但它们的发展不是均衡的,经济自由化可能导致社会的分裂,而政治民主化可能加剧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分化。
在文化层面,全球化等进程对传统文化的侵蚀可能加深民族主义的兴起。
虽然全球化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但许多地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仍保持不变。
在如此复杂的文化环境中,民族主义被视为一种文化回应,其目的是维护民族的价值和传统文化。
二、民族主义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民族主义使得国际政治关系越来越紧张。
民族主义者通常认为,只有某一民族才有资格占据国家的最高权力,这种思想会引发不同国家之间的冲突,例如民族主义者对于领土、资源和利益的争夺常常演变为国际冲突。
此外,民族主义也会使国内政治变得更加难以管理。
民族主义还影响到了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在一个世界市场化的环境下,繁荣的国际经济仍然需要国际合作。
但是,一些民族主义者可能不愿意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因为他们担心这会使自己失去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独特性,导致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民族主义还威胁到国际安全,因为很多民族主义者认为本民族被其他民族所压迫,从而发动冲突。
这发生在冷战时期,也出现在21世纪。
三、应对之策首先,政府要着力促进各民族间的平等、和谐和相互理解。
政府的声音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可以强化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
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摘要】当代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复兴的趋势,具有明显的特征,如强调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
其发展路径主要受到历史、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当代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导致民族主义情绪加剧和冲突升级。
未来,民族主义发展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增强,但也可能受到多元化、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挑战。
民族主义的影响广泛,对未来带来启示,值得重视和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民族主义的未来走向仍是一个重要议题,需要更多深入探讨。
【关键词】当代民族主义、背景、定义、全球范围内民族主义的复兴、主要特征、发展路径、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未来走向、影响、启示、发展趋势1. 引言1.1 当代民族主义的背景当代民族主义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当时的民族主义运动是为了对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后的割据,许多国家开始出现独立运动,民族主义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政治力量。
在当代,全球范围内民族主义的复兴正处于兴起阶段。
全球化、移民潮和经济不平等等因素加剧了人们对本土文化和身份的重视,导致了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
在一些国家,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将其与排外主义和种族主义联系在一起,对特定族群进行歧视和暴力行为。
当代民族主义也在不同国家展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一些国家,民族主义表现为反对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保守主义,强调本土文化和传统的重要性。
在另一些国家,民族主义则表现为对国家主权和独立的追求,强调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当代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
它既是对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一种反应,也是对历史和传统的一种回归。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当代民族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1.2 当代民族主义的定义当代民族主义的定义是一个具有多重层面和复杂性的概念。
在当今世界,民族主义通常指的是一种基于共同历史、文化和地域认同的政治理念,强调维护和促进一个民族的独立、自主和发展。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现状及其反思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现状及其反思导言: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在近年来逐步上升,从社交媒体到现实生活,民族主义者的声音越来越高,并在特定领域引发热议。
例如:南海争议、台湾问题、历史纠纷等。
然而,中国的民族主义现状和表现并非完全一致,这种现状和表现的多样性让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和思考。
渐渐地,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疑虑问题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和争议,因此需要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情况作出反思,以期更好地促进国内和世界的和谐发展。
一、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大幅增长的原因1、经济发展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成长可以说是世界经济的奇迹,这也是中国人对未来的希望和自信来源之一。
由于经济的体现,许多中国人开始有了更强的自豪感,开始更关注国家的利益和形象,民族主义情绪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2、国际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和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外交和经贸合作上与中国展开联系和互动。
这也让中国人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更有关注,特别对于一些不尊重中国的国家,民族主义情绪愈发高涨。
3、领土和历史问题中国的领土历史问题纷繁复杂,历史上的殖民、侵略和屈辱经历的铭刻让许多中国人对领土和历史问题十分敏感和痛感。
中国政府近年来在南海、钓鱼岛等地的争端上的坚定态度和强硬措施也助长了中国民族主义情绪。
二、民族主义情绪丰富的表现形式1、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当代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之一,中国的互联网数量和用户规模虽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第一,但由于受到审查和封禁的影响,中国的互联网世界是一个不同于国际上的世界。
这让许多中国民众在新浪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愈发支持国家的政策,提高自己的民族自尊心。
2、多媒体电视、电影、出版等文化产业在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政治广播、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气息,强化了民族自尊心。
例如:中国电影产业中,热血爱国片的数量与主流地位都明显提升。
3、节日和纪念日期民族主义情绪也可以通过庆祝节日和纪念日来表现和表达。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对青年政治思想发展的影响论文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对青年政治思想发展的影响论文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对青年政治思想发展的影响全文如下:自民族主义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更是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关注的四大社会政治思潮之一。
围绕这一问题的相关研讨此起彼伏,异常激烈。
经学界同仁共同努力,在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方面,成果令人瞩目。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已经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不仅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而且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政治思想建设具有很强现实指导意义。
理论上,研究中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提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论点、新问题、新观念,进一步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容,拓展了专家学者研究的领域。
实践上,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与青年的政治思想状况结合起来认真加以研究并对青年政治观念变化情况的剖析,这对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关于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概况一国内研究述评。
国内学界诸如王小东、萧功秦、房宁等资深专家及相关学者就这一问题做了深入研讨,仅1994年《战略与管理》杂志就发表了题目中有“民族主义”的文章30余篇,研究成果可见一斑。
如:吴仲柱论文《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演化的现实导因》广西民族研究2021/4从国际格局重组、经济全球化浪潮及社会变迁与政策互动等多维视角,探讨了冷战后民族主义再度兴起的根源;王小东论文《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战略与管理2000/5从生存空间和少数人决定多数人的命运、尚武精神、精英与平等、中国所面临的挑战等几个方面论述民族主义在当下的重要性;萧功秦论文《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与前景》战略与管理1996/2从外力压迫、儒学文化、国人意识、话语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当代民族主义发展的因素;任丙强论文《中国民族主义的重新兴起:原因、特征及其影响》学海2021/1指出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路向:建构和平的民族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建设和保障公民权利、以和平的方式谋求国家利益。
浅议全球化下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前景
一、民族主义的概念“民族主义”(nationalism)一词,由于对其内涵理解不同,使用时容易造成混乱。
英国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
”[1]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表现的是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这种意识或愿望不仅可以加强对本民族的认同,同时也可以形成一套维系和丰富自己的民族价值观体系。
而美国学者安德森曾赋予民族主义新的含义———“想象的共同体”,不仅仅把民族主义当作一种单纯的政治现象来看待,而且还将其与人类深层次的意识与世界观的变化结合起来,把民族主义放在比政治史更广阔的“文化史”和“社会史”的范畴里。
这时它不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政治运动,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不过安德森也直言,与其他意识形态相比,民族主义具有哲学上的贫困和不一致的特征,在这一领域没有产生伟大的思想家,没有它们的霍布斯、托克维尔、马克思或韦伯。
[2]有国内学者把民族主义的基本含义概括为三种说法:一是心理情感说;二是阶级思想说;三是民族国家目标说。
[3]然而,这些说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心理说”过分强调族群认同,而忽视了深层的民族理论表述。
“阶级说”则难免有把民族主义思想简单化,而把阶级斗争理论泛化之嫌。
更有甚者,要么认为它是一种集体性自私主义,要么界定它是一种集体性扩张主义,[4]两种提法似乎将“民族主义”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与令人肃然起敬的“爱国主义”一词形成鲜明对照。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民族主义无论作为一种思潮,还是作为一种政治运动,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各式各样的民族主义现象和表现形式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这个在两极时代曾一度被认为是已经或趋于消失的现象,现在不仅重回人们的视野中,而且愈来愈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重大问题之一。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新发展及影响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新发展及影响[论文关键词]民族民族主义国家[论文内容摘要】冷战以后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是当今国际政治领域的一1、热点问题,它对世界的发展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和罩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其消极作用显而易见.危害极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民族主义必将走向衰落.被保存各民族特色又促使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国际主义所代替。
一、民族主义的历史由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是一个相对现代的现象。
在人类文明社会之初,就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在许多古老文明丬也逐渐孕育出了一种对民族历史文化及其丬蕴含的精神的认同和归属感,但是这种归属感一是集丬于这些社会的上流阶级之丬,并没有深人民族群体丬;二是在封闭隔绝的传统文明丬,没有对外交流和大规模的流动迁徒,就不会培养出真正的民族意识,民族主义也就无从谈起。
民族主义的真正形成是在欧洲,可以追溯到九世纪,随着查理曼帝国的分裂,使得一度以拉丁语为精英层书面语的西欧地区各种不同文化开始自我发现,从九世纪丬期开始,随着民族语言形成,民族意识和祖国意识逐渐凸现出来。
欧洲民族主义兴起是和民族国家兴起密不可分的。
英王亨利八世摆脱罗马天主教会丬央神权的干涉,而建立由国王领导的英国圣公会国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它在向神权权威挑战的同时,也使民族主义思想深人人心。
民族主义最早采取的是王权对抗神权方式,宣扬民族国家的王权至高无上,不容侵犯。
正像莎士比亚在其名著咤查理二世》丬表现的那样:“上帝和亨利国王统治着英格兰”。
这一期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的注意力从天国转移到尘世,追求物质幸福和精神自由,逐渐发现了个人的幸福是和民族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的。
对国王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合二为一了。
而随着15,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以及大规模海外殖民活动,国家、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在这种经济文化政治交流和碰撞丬使民族意识觉醒成为可能。
在民族主义发展过程丬,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将民族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从“君权神授”转移到“主权在民”上。
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
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民族主义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当代民族主义有各种形式和表现,其中一些是积极的,一些则是消极的。
在全球化的时代,民族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当代民族主义的表现1.文化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文化为核心的民族主义,也是当代最普遍和最广泛的民族主义形式之一。
文化民族主义主张维护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权利和尊严,反对其他文化的侵蚀和摧毁。
文化民族主义主张走“本土化”道路,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强调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同质化和一体化。
2.经济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民族主义,也是当代极为重要的民族主义形式之一。
经济民族主义主张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强调本国经济独立性和自主权,反对外来企业和资本对本国经济的控制和剥削。
经济民族主义主张本土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倡本土技术和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反对外来技术和人才的大规模引进。
3.政治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民族主义,也是当代较为极端和危险的民族主义形式之一。
政治民族主义主张通过政治手段实现本民族的权利和利益,甚至动员本民族进行武力斗争,反对其他民族的存在和发展。
政治民族主义多由极端组织、政治势力或极端分子发起,对社会稳定和和平造成极大威胁。
二、当代民族主义的原因1.社会经济变迁引起的不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迁,一些人感到社会的不安定和不公平,民族主义是他们对此不安的一种应对方式。
2.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一些人将自己的身份、命运和文化传统与特定的民族相关联,他们认为民族是一种独特的认同和价值观的体现。
3.国际政治角逐的影响在国际政治角逐中,民族主义可以被一些政治势力用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这些势力可能会利用民族主义来掩盖自己的失败、强化国家团结、粉饰自己的形象或分化他国内部。
三、当代民族主义的未来趋势1.多元化当代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都市化和流动化现象,正在导致世界各国的多元化趋势。
探析当代中国民族主义
探析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众多学者所预言的“民族主义时代的终结”时至今日依旧遥遥无期。
20世纪90年代初,《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闻迪)和《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何新)两篇文章的发表曾引发中国青年学者对“蔚蓝色文明”的反思。
1993年8月的“银河号”事件尤使中国青年愤慨,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也将中国民族主义由幕后推向前台。
以此为标志,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逐渐形成一股巨大的潜流,产生着日益广泛的社会影响。
2010年9月7日中日“钓鱼岛渔船撞击事件”,再次刺激了国人紧绷的神经,同时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推到了学术研究的前沿。
然而,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犹如一面多棱镜,不同的群体基于不同侧面作出了自己的回应。
认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巨大而虚空的符号”有之,是没落、腐朽的资产阶级的东西有之,是民族粘合剂的助推器有之。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究其为何,又将怎样?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审视历史,正视现实,着眼未来。
一、历史审视: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追根寻因中国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有巨大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在当代再度泛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西方霸权国家的威胁与压迫、封锁与遏制激活了中华民族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实践的急剧变化又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提供了孳生的土壤,对国家、民族历史道路及现实选择的困惑与重新思考又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萌发开辟了新路。
(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激活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记忆在数千年封建社会演进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而走在世界其他民族的前列。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相继建立和大工业的发展,西方列强纷纷东侵,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将中华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面对濒临衰亡的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拼死奋斗,历经百余年的努力,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国家完全独立和人民彻底解放,重新确立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各民族梦寐以求的愿望得以实现。
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试析论文
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试析论文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民族主义思潮在这些国家日益兴起。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领袖都将民族主义作为一种令人信服的国家建设理念。
本文将对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进行试析。
1. 民族主义的定义民族主义是指一种立足于民族认同和民族利益之上的政治思潮。
它认为每个民族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政治和文化领域,而不受其他民族的影响。
民族主义通常与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强调国家独立和自主。
2. 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在发展中国家中,民族主义常常与反殖民主义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建国初期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和控制,所以民族主义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的议题。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领袖不断强调归属感和自尊心,并将民族主义作为其政治经济发展议程的一部分。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领袖认为,只有通过加强国家的民族认同和自主性,才能实现真正的国家崛起。
他们强调保护本国文化和经济领域,以便确保没有外国势力干扰。
例如,中国政府打出的“中国梦”就是一种民族主义意识,强调中国民族自立和繁荣兴旺。
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正在导致国际贸易和国别之间的紧张局势。
另外,有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领袖将民族主义与宗教观念结合在一起,导致一些宗教冲突和极端主义。
3. 总结民族主义在发展中国家中日益普及,成为这些国家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然而,民族主义并不一定总是带来积极的变革。
当民族主义与其他意识形态、政治利益结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带来威胁和冲突。
因此,政治领袖需要关注维护和平、增进合作,避免民族主义在国家建设中起到消极作用。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对青年政治思想发展的影响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对青年政治思想发展的影响【摘要】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对青年政治思想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系统探讨了民族主义对青年政治思想的塑造、引发的爱国热情、对青年身份认同的影响、对青年政治行为的影响以及对青年参与国家建设的意义。
通过研究发现,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对青年政治思想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激励青年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结论部分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呼吁在推动民族主义发展的加强对青年政治思想的引导,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国家建设者。
【关键词】关键词: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青年、政治思想、爱国热情、身份认同、政治行为、国家建设、积极作用、发展方向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意识形态,它在塑造青年政治思想和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青年一代在民族主义的熏陶下,更加注重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与归属感,这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民族主义也对青年的身份认同和政治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对青年政治思想发展的影响,分析民族主义对青年的塑造作用、爱国热情的引发、身份认同的影响、政治行为的影响以及参与国家建设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影响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族主义在塑造青年政治思想方面的作用,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通过探讨民族主义对青年政治思想的塑造、引发的爱国热情、对青年身份认同的影响、对青年政治行为的影响以及对青年参与国家建设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青年群体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
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探讨民族主义对青年政治思想的积极作用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有助于指导和推动青年群体更加积极地参与国家建设,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
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民族主义是预测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尽管有学者预言“当20世纪末临近的时刻,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是‘好的共同体’这样一个现代的正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注:G.莫德利斯基:《世界政治学原理》(George Modelski,Precinple of World Politics),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56页。
),但冷战后民族主义浪潮的重新泛起,却使人们觉得这样乐观的预测未免太早,与此同时,对民族主义这种随着资本主义而产生,并随着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而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冲击的意识形态,它在未来一个世纪中将会有何种走向,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民族主义的定义与分类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定义都涉及到极为广泛的层面,民族主义也不例外。
在预测民族主义的未来趋势时,回顾对民族主义的性质的争论是十分有益的。
欧内斯特?盖尔纳认为,“民族主义主要是一种政治原则,它坚持政治与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并断言,没有现代的国家政权,就没有民族主义问题(注:欧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Ernest Gellner,Nations and Nationalism),康乃尔大学1983年版,第1―5页。
)。
汉斯?科恩则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心理状态,即个人对民族政权的忠诚高于一切。
这种心理状态是同生养他的土地、本地的传统以及在这块土地上建立起来的权威等等在一起的(注:汉斯?科恩:《民族主义:它的含义与历史》(Hans Kohn,Nationalism:Its Meaning and History),纽约1961年版,第1-8页。
)。
哈维丁?凯却认为,民族主义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创造出来的东西,是现代国家政权在近代初期欧洲西部地区的特殊的环境下长期行使权力而产生的(注:哈维丁?凯:《历史、阶级与民族国家》(Harey Kaye,History,Classes & N-ation-state),伦敦1988年版,第138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主义是预测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尽管有学者预言“当20世纪末临近的时刻,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是‘好的共同体’这样一个现代的正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注:G.莫德利斯基:《世界政治学原理》(GeorgeModelski,PrecinpleofWorldPolitics),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56页。
),但冷战后民族主义浪潮的重新泛起,却使人们觉得这样乐观的预测未免太早,与此同时,对民族主义这种随着资本主义而产生,并随着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而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冲击的意识形态,它在未来一个世纪中将会有何种走向,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民族主义的定义与分类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定义都涉及到极为广泛的层面,民族主义也不例外。
在预测民族主义的未来趋势时,回顾对民族主义的性质的争论是十分有益的。
欧内斯特·盖尔纳认为,“民族主义主要是一种政治原则,它坚持政治与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并断言,没有现代的国家政权,就没有民族主义问题(注:欧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ErnestGellner,NationsandNationalism),康乃尔大学1983年版,第1—5页。
)。
汉斯·科恩则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心理状态,即个人对民族政权的忠诚高于一切。
这种心理状态是同生养他的土地、本地的传统以及在这块土地上建立起来的权威等等联系在一起的(注:汉斯·科恩:《民族主义:它的含义与历史》(HansKohn,Nationalism:ItsMeaningandHistory),纽约1961年版,第1-8页。
)。
哈维丁·凯却认为,民族主义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创造出来的东西,是现代国家政权在近代初期欧洲西部地区的特殊的环境下长期行使权力而产生的(注:哈维丁·凯:《历史、阶级与民族国家》(HareyKaye,History,Classes&N-ation-state),伦敦1988年版,第138页。
)。
汉亭·昂格的看法是,民族的概念就如同自由的概念一样,是一个光辉的字眼,并指出那些不合乎自由原则的所谓民族主义根本不是真正的民族主义。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虽然民族主义情绪早就?嬖冢 皇堑?8-19世纪才发展成为要求每个民族都《民族主义》(ElieKedourie,Nationalism),建立本民族的政权的政治原则(注:伊利·凯多尔:纽约1961年版,第1、15-18页。
)。
而按照马克思和列宁等人的论述,民族主义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意识,是一种对自己民族的偏爱。
民族主义是可以分为进步与反动的两种类型的,但从本质上讲,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因而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逐步消亡(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70页;《列宁全集》第22卷,第319页。
)。
可见,民族主义是一个外延和内涵都相当复杂的概念。
正因如此,如果对民族主义的含义缺乏基本的共同理解,就无法对民族主义的未来走向进行有意义的预测。
事实上,每一个学者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剖析民族主义的本质,强调民族主义的某一重要特征,因而,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客观上已经分为了几个大类,而在研究中,人们总是习惯于将各种含义不同的“民族主义”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和论述,这就使人很难在一个共同的基点上相互理解对方的观点。
为避免这种语焉不详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按各个学者强调的不同重点而将民族主义大致地分为以下几类。
(一)政治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就是把强调民族主义的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这是民族主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分类,实际上也是民族主义兴起的最显著的特征,其基本目标就是要求建立一个属于本民族的国家和政府,它与“追求国家身份”的政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多学者实际上也是将民族主义的这种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来进行论证的。
“民族主义并不是简单地指民族情感,而是指旨在促进社会生活的一体化,并通过群众动员来决定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
”(注:C.梯利:《欧洲革命(1492-1992)》(C.Tilly,EuropenRevelution1492-1992),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7页。
)民族主义是“那种认为民族—国家具有伟大价值的群体意识,这一群体意识保证完全效忠于民族—国家。
这一群体赞同民族—国家保持统一、独立和主权,以及追求某种广泛的相互可以接受的目标。
”(注:E.B.伯恩斯:《简明拉丁美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50页。
)这些观点,都反映了将民族主义的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而将其他的属性放在其次来考虑的倾向。
由于政治民族主义追求着具体的建立主权国家的目标,所以很自然地带有分裂和暴力的倾向,在各类民族主义中,政治民族主义也是最有破坏力的一种。
(二)经济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是与政治民族主义相对而言的,一般认为,经济民族主义是指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在50-60年代倡导的以经济独立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
“那些尚未取得‘现代化’或发达地位的国家,对于控制本国自然资源和经济命运的企图越来越警觉,并认识到这种必要性。
这一现象的特点就是经济民族主义,它直接反映了这些国家经常抱怨的那种看法:它们虽然取得了政治主权与独立,但在经济上仍然是殖民地。
”(注:S.坦塞:《拉丁美洲的经济民族主义》,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页。
)更为偏激的观点则是,经济民族主义是“某一政治制度对其地理疆界范围内的经济资源的开发,实行国家或私人控制的过程。
它是国内资源由本国经济控制取代外国或多国经济控制的过程”(注:詹姆斯·帕崔斯:《拉丁美洲从依附到革命》,纽约1973年版,第197页。
)。
实际上,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在发展阶段上各个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必然产生的结果,即一个民族在完成自己取得独立的历史任务后,必须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经济才能使自己真正地站起来。
由于迄今为止,从宏观上看,现代民族主权国家仍是世界各国公民各种资源和财富分配的基本单位,因此,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方面的民族主义也仍然十分?苛摇5 胝 蚊褡逯饕迓杂胁煌 氖牵 话悴换嵋 ⒈┝ 驼秸 嗍 悦骋渍交蚓 媚Σ林 嗟男问匠鱿帧?BR>(三)文化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是指民族主义中那些强调要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因素,它主张以同质性的文化传统为纽带,力图建立民族认同的文化空间单位,并进而达到巩固或分解政治实体的结果。
一些学者认为文化民族主义有如下三个特征:文化民族以文化整合、文化标志而显形;文化民族是一种非暴力非军事扩张的民族;文化民族具有“推崇文化”的内涵。
由此而衍生的文化民族主义“反映了一种认为本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精神高于优于别人的居高临下的态度”(注: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7页。
)。
文化民族主义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中往往有不同的反映。
一般而言,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的文化民族主义,往往带有很强烈的防卫心理,由于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无法与更为发达的国家进行比较,只能以一种文化方面的“优越感”来保持或恢复民族自尊心。
所以,落后国家的文化民族主义在脆弱的心理防线后面掩盖着的往往是一种自卑,是一种无法在其他方面与发达国家进行较量的自卑。
相反,发达国家的文化民族主义则是以另一种方式出现,那就是利用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优势进行各种形式的文化“输出”,即所谓的“文化殖民”。
因此,文化民族主义在不同国家的表现形式与前两?掷嘈偷拿褡逯饕逑啾龋 哂泻艽蟮那 稹5 艿睦唇玻 幕 褡逯饕逡话阋膊换嵋 ⒈┝ 驼秸 V挥械彼 胝 蚊褡逯饕褰岷显谝黄鹗保 呕峋哂衅苹敌缘耐 Α?BR>当然,无论何种民族主义,都具有民族主义最基本的一些特性,但由于所强调的层面不同,因而其产生的社会和政治后果也有很大的不同。
也可以这样认为,一个民族的民族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重点,而围绕着这些重点,民族主义也就往往强调自己不同的层面。
也正因如此,我们在分析和预测民族主义的发展前景时,把握各类民族主义的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特点,就十分必要了。
二各类民族主义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的不同表现在对民族主义进行了这样简要的分类后,我们就可以对民族主义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表现进行归类和分析了。
首先,从政治民族主义的层次分析,它是发展起步阶段所产生的一种主要的社会现象,它所追求的民族国家实体的建立,往往带来剧烈的震荡。
按西方学者的观点,民族与国家是两个相互交错但并不相同的概念。
民族主要强调种族、心理和文化的特征,而后者则纯粹是一个法律和政治的概念。
要使这两者完全吻合,即在一个法律和政治实体的国家中,只能有同一种族、文化、语言乃至宗教都完全一致的国家公民,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是日本这样一个被认为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也仍然存在着一些数量极少的少数民族。
然而,建立现代独立的民族国家,又是一个民族在迈向现代社会过程中的一个几乎无法回避的问题。
于是,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各个民族为了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而引发了一次次激烈的冲突。
最初为欧美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地扩展到了整个世界。
因而,一些学者认为民族主义与国家增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注:时殷弘:《民族主义的国家增生效应和暴力冲突倾向》,载《南京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专题简报》第三号,第9-10页。
)。
在建立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可以说政治民族主义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当然并不排除其他种类的民族主义所起的作用),同时,在世界各地能引发最激烈冲突的事件也几乎都与政治民族主义有关。
所以,在谈到民族主义的暴力倾向时,应该说主要是指政治民族主义。
实际上,只要民族主义没有发展到要求建立独立的主权国家这一步,矛盾就不会激化到使用暴力的程度。
也就是说,引发各地暴力冲突乃至战争,使得国际社会动荡不安的,主要是政治民族主义。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民族国家创建的过程,并且其政治经济发展逐渐出现趋同的趋势,所以政治民族主义的色彩已经淡化。
与世界其余地区相比,这一地区不仅没有因为民族主义问题引发激烈的冲突,相反倒是开始出现了区域性联合的趋势,如欧共体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里,民族主义并没有消亡,但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文化上的民族主义,也就是说民族主义主要体现为一种文化上的特色与自豪感,这种文化民族主义并不过多地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甚至还有利于社会向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比如法国近年来为了振兴法语在世界法语区的影响,就大量地投资资助各地举办各类的法语学校。
不管其主观用意如何,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在文化上的相互沟通和了解。
当然,欧共体中的经济民族主义倾向仍然十分强烈,但这也主要体现在贸易和其他纯经济的领域内,如欧共体内部关于对英国疯牛肉的进口问题以及美国与欧共体的贸易争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