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共建和谐育人平台
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方案
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方案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网络教育平台作为网络教育的基础设施和载体,对于保障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建设网络教育平台,我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平台功能的设计与开发网络教育平台的功能设计要兼顾学生、教师和学校的需求。
首先,应该具备在线学习的功能,包括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料的发布与下载,以及在线作业提交和批改等。
其次,要有个性化学习的功能,比如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推荐适合的课程和学习内容。
最后,还应该提供交流与互动的功能,如在线讨论区、实时互动课堂等,方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内容资源的建设与整合网络教育平台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资源,包括课程视频、学习资料、电子书籍等。
这些资源可以通过与各大高校、培训机构和教育出版社合作获取,也可以引入专业教育机构进行内容制作。
此外,还可以开设在线公开课,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和授课,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三、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为确保教育平台的正常运行,需要有技术专家团队负责平台的开发和维护。
同时,要提供在线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解决学生和教师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保证他们能够顺利使用平台进行学习和教学。
此外,还应该建立客服热线,及时响应用户的反馈和需求。
四、学习评估与考核体系网络教育平台应该建立完善的学习评估与考核体系,包括在线作业、考试和评价等。
通过这些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加强学习。
同时,还应该提供学习报告和个人成长记录,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参考和反馈。
五、安全与隐私保护网络教育平台需要确保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首先,平台应该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防护措施,防止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感染。
其次,要建立隐私保护政策,明确规定用户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方式。
同时,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推进“六个育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推进“六个育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者:李国伟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3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学校在德育实施中应大力加强全方位育人,深入落实好网络育人、环境育人、制度育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和活动育人工作,以“六育并举”的措施,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提高德育工作绩效。
一、网络育人,提升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合力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机构,要坚持内强素质,强化全体教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职责,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落实情况与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挂钩,促进教师提高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力度;要坚持以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会议、家访等形式的活动引导家长增强重视小孩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识,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并要求家长以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自我修养来引导影响小孩;要坚持与公安、政法等部门,以及社区、村委会加强沟通、共同配合,在社会上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提高教育合力,完善全方位育人网络。
二、环境育人,营造文明、安全、健康的成长氛围一是要打造优越的校园环境。
学校要坚持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打造美丽校园。
搞好校园绿化、净化和美化工作,完善舞蹈室、美术室、图书室、体育馆(场室)等艺体和文化活动场室的建设,打造好红领巾广播站、少年宫等育阵地,以优越的办学环境,为全面对未成年人实施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以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条件保障。
二是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学校应大力组织教师成立了校园护卫队和志愿者服务队,坚持对校园周边的环境进行巡视和监察,维护好上学、放学的秩序,及时消除社会上闲散小青年以拉拢、威胁或引诱的手段使未成年人思想、行为出现偏差的现象。
应加强与公安、交警、城监等部门联系,一旦发现校园周边有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时,及时请求进行整治,及时消除校园周边对青少年成长可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潜在因素,精心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文明的环境氛围。
2023年学校共建和谐校园活动实施计划
2023年学校共建和谐校园活动实施计划一、活动宗旨共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环境,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习惯,促进学校全体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友爱关系。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自律意识,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质。
2. 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理解和沟通能力。
3. 构建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班级氛围。
4.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共同关心、相互支持的育人网络。
5. 推动学校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活动内容和计划1. 学校文化建设目标: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培养文明礼仪素养,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
计划:- 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艺术节、读书节等,让学生广泛参与。
- 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各类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 加强社团建设,提高社团活动的品质和水平。
- 定期组织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建立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计划:- 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如班级文艺晚会、班级户外拓展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 鼓励班级成员定期开展班级会议,学生代表参与班级决策管理。
- 建立班级价值观,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友爱关系。
- 对班级中冲突和困扰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引导,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3. 家庭教育与家校合作目标: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形成共同关心、相互支持的育人网络。
计划:- 组织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
- 拓宽家长的参与渠道,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家校互动。
- 定期进行家校联络会,分享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解决困扰和问题。
-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促进家校沟通和交流。
4. 师德建设与专业发展目标: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意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计划:- 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学校德育运动总结6篇
学校德育运动总结6篇篇1本学期,我校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校园环境。
现将本学期德育工作总结如下:一、完善德育工作体系,优化德育工作机制1. 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长、书记牵头,主管德育的副校长、政教处主任、团支部书记及年级组长组成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程监控德育工作进程,研究解决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2. 建立德育工作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家长学校,举办“学校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活动。
3.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
政教处、团支部根据学校德育总体规划,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并督促落实。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德育工作水平1. 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组织学习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结合我校实际,通过师德演讲比赛、师德案例分析、师德故事会等形式,激发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事业的热情。
2. 实行师德跟踪考核。
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档案,通过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教师互评等形式,对教师师德师风进行跟踪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3. 开展“名师工程”。
通过教学能手评选、学科带头人评选等活动,培养一批师德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优秀教师。
三、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提高德育工作实效1. 落实德育课程。
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德育课程,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
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和团队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2. 开发德育资源。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建立德育基地。
本学期,我校与市消防大队、市交警大队建立共建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3. 开展德育活动。
通过举办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
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媒体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的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成为了当前高校管理和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和育人工作的特点入手,探讨如何利用融媒体手段进行网络文化育人的有效实践。
一、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与传统的高校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更加注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融媒体在高校网络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微博、微信、手机App、网站等都是现代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高校网络文化是开放的、多元的,不再仅仅是学术和教育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娱乐、生活、时尚等方方面面。
融媒体下的高校网络文化更加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到网络文化的创造和传播中来。
这一切都使得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的宣传和育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是十分必要的。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当今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学术还是生活,网络文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高校有必要在网络文化中进行育人工作。
高校网络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也不容忽视,包括网络欺凌、暴力、低俗色情等,这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良的影响,而且这些现象通过融媒体传播的速度更加迅速。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具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接轨,引导他们在网络文化中培养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和态度,提升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融媒体下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实践方式。
1.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网络文化育人的目标和内容。
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完善的网络文化育人管理规章制度,包括网络宣传内容的审核标准、网络言行规范、网络人际关系处理机制等,旨在引导学生文化学习,增强社交媒体内容管理意识。
2. 发挥学术力量,把握网络文化育人的主动权。
以“大文化”打造育人平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作用
了紧扣主题的征文 比赛 、漫画 比赛 和 宣传 展板评 比等活动 。0 1 , 2 1 年 学院启 动了“ 院大讲 堂” 体 人文素 质讲 座系列
活动 , 先后 邀请 了周文顺 、 王北 生 、 鲁
三是 实现 了大学生综合 素质提升 和就业 率提高 的统一 。在 大文化育人 环境的熏陶下 ,学 院学 生精神文化素 养得到有效提升 , 呈现政治过硬 、 基础
开展 团 日活动 1 0 次 ,创新性地将 3余
学生成长成才 、学 院专业特色和大学
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精神风貌 。 二是实现 了大学 生思想觉悟提 升 和入党积极性提 高的统一 。学 院通 过 道德教育和感 恩教育等多种文化教 育
生主题 团 日活 动有 机结合起来 ,提 高
了青年 团员 的团员意识和思想政治 素 质, 为推动学院科学发展 、 构建 和谐 校 园注入 了强 大动力。两年来 ,学工 部 ( ) 处 充分 发挥 其在学生管理 中的主导 者优势 ,根据 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和现 实需要 , 开展 了 以“ 恩教育 ” 感 为主 题
化 发展战略 ,力争 以形 式多样 的文化
和教育活动建立“ 大文化 ” 的校 园文化 氛围 ,积极提升大学生 的思想境界和
道 德修养 , 而提 高他们融人社会 、 进 服
务社会 的能力和使命感 。
二 、 新 载 体 , 造 “ 大 教 育 创 打 四
模式”
年的优势 ,以服务 团员 青年成长成才
计大赛就是 团委积极 响应党委号召 的
优秀成果 , 至今 已连续举 办两届 。 这项
液 中心无偿献血 的呼吁 ,每年联系采 血车到学院开展义务献 血活动 ,献血 总人数达 5 3 次 , 2人 献血 总量达 1. 64 9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方案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学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地方,如何构建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方案,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1. 构建正面导向的网络价值观学校网络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正面价值观的重要性。
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网络素养和媒体素养。
例如,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教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以及如何避免网络欺凌和不良信息的侵害。
2. 增强学生对网络风险的认识学校应该组织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网络风险的认识。
教学生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如何识别网络诈骗,如何避免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等。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将更加警惕,避免落入网络陷阱。
3. 打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共享正能量,传播积极的信息。
可以设置线上讨论区或社交媒体平台,供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学习心得和志愿服务经历等。
这样的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将推动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 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学校应该制定网络道德规范,明确学生在网络使用上的行为准则。
例如,不诋毁他人,不传播虚假信息,不进行网络欺凌等。
通过制定这样的规范,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并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5. 强化网络监管和管理学校应加强网络监管和管理,确保网络环境安全有序。
教师和管理员需时刻关注学生的网络行为,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
同时,建立网络投诉与举报机制,提供一个安全的渠道供学生和家长报告网络欺凌和不良信息。
6. 加大网络技术教育的力度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的网络技术教育力度。
不仅要教授学生网络使用的基本技巧和知识,还应引导他们学习更高级的网络技术,比如编程和网络安全知识。
这样,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网络世界的挑战。
7.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学校网络文化建设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网络育人”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网络育人”的路径研究作者:鄢明来源:《成才之路》2022年第03期摘要:为科学全面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实效,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的媒介作用,行之有效地给予教师正确且规范化的引导,以更好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质量。
文章分析新形势下“网络育人”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新形势下“网络育人”的合理路径,指出高校要科学构建网络育人机制,创建广泛的育人平台以及环境,发挥榜样作用实施心理育人,切实有效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成效,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网络育人;路径;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C961;G6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3-0001-03高校网络育人实质上就是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在实施网络育人的过程中,高校应要求教师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本文主要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网络育人”的路径,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媒介作用,切实有效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成效,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一、新形势下“网络育人”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应深入全面地利用网络的媒介作用,科学精准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实效,充分把握网络育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行之有效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成效,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优化以及道德素质的提升。
现阶段,网络育人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挑战。
因此,高校在实施网络育人的进程中,要深入全面地把握好网络育人的机遇和挑战,以更好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水平。
1.新形势下网络育人的机遇分析在新形势下,高校要精准把握网络育人的发展机遇,行之有效地提升网络育人的整体实效,更好地促进网络育人的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科学且高效化的网络育人,离不开良好的育人条件,更离不开科学的育人方式。
一方面,在网络育人的过程中,师生所能够获取到的信息数据非常多元化和全面化,师生所能够享受的信息共享也非常全面。
构建“四位一体”社会实践育人平台 切实推进学生成长成才工程(最新)
2017年,全系上下紧密围绕学院党委工作部署,按照学院团委工作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创新模式,丰富育人载体,通过搭建四位一体社会实践育人平台,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提升实践能力。
一、加强思想引领,构建社会实践金字塔式思想教育平台。
一是积极响应团委号召,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筑牢塔基。
各团支部根据活动主题,通过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班会、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历史遗址等开展党史国情参观学习等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接受精神和思想上的洗礼。
二是加强学生理论学习培训建设,塑好塔身。
机械系不断完善干部培训体系,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基层理论宣讲活动,引导学生践行科学理论,培养家国情怀。
三是扎实推进青年团员树标杆、立榜样,标立塔尖。
机械系通过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服务,调研思想动态,深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状况,感受十八大以来巨大成就,切实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二、传承红色基因,构建社会实践服务平台。
为庆祝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引导同学们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机械系举办了“喜迎十九大,唱响中国心”红歌会,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反响良好。
为继承红色精神,我院作为发起单位,2017暑假,组织并参加了京津冀18所高校百名师生赴河北雄安保定联合社会实践,我系红星闪闪小分队与其他高校充分融合、共享,共同完成了革命精神继承、医护志愿服务、农业推广调研、节能实践、科技体验宣传、爱心支教服务等多方位、多类型的实践任务。
为响应时代号召,加强军民融合,我系两名教师带队参加了“大学生文艺志愿者走边关”国家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师生同吃同住,与边防官兵零距离接触,零距离联欢,共话军民鱼水情深。
三、紧跟时代潮流,构建社会实践孵化器平台。
为推动全系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机械系以学校为圆心,辐射周边,积极搭建和拓展孵化器平台,并成立了以“奉献、有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小齿轮志愿者库”。
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之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之思考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展学习的重要平台,而思政教育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加强育人工作。
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通过思政教育实现协同育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多种形式和工具来进行。
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将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线上化,形成大学的“网络思政教育”,将思政课程内容通过网络视频等途径传播给学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利用社交平台,可以进行交流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促进学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互联网环境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丰富的资源,为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协同育人是当前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协同育人是指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在互联网环境下,协同育人更是非常重要,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也带来了更多的诱惑和挑战,如何通过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成为当前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需要探索出一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互联网化路径。
要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形成个性化的育人方案,为学生提供精准化的思政教育服务。
要建立有效的网络平台和资源库,整合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要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保证思政教育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杜绝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个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回答,以提供一个全面且有效的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方案。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可以简要介绍学校网络文化的重要性和目的。
网络文化正快速渗透到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方案应当注重培养良好网络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和道德意识。
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学校应当积极建设和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渠道和学习途径。
建立学校自己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各类优质课程资源。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优质教育机构合作,引进高品质的网络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网络上能够接触到更多更好的学习材料。
三、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是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当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举办网络诈骗防范讲座、制作网络安全宣传海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网络攻击的常见手段和防范方法。
此外,还可以加强师生互动,提供真实案例,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四、健康网络使用指导学校应当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
制定具体的上网时间规定,明确禁止观看不良信息和访问不健康网站。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校园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分享和传播信息,提倡网络友善交流。
五、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学校可以建设自己的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学生在线学习和交流的空间。
平台上可以开设讨论区、问答区等功能,让学生能够分享学习经验、解答问题。
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的学习互动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网络素养培养学校应当把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纳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师应当进行网络素养培训,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学生。
同时,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评估和信息创造能力。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素养教育方案实施方案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素养教育方案实施方案XXX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素养教育实施方案随着网络的普及,校园网络文化逐渐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教学和学生,我们需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素养教育。
下面是我们的实施方案。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为媒介,以文化为内核,在虚拟空间中自由实现多元文化信息。
校园网络文化则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校园文化的延伸和拓展。
二、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素养教育为了创造一个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学校网络文化环境,我们需要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倡绿色上网,建设绿色网吧网络素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我们应该在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网络素养教育。
这包括让学生懂得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利用网络来帮助自己的研究、如何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等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提倡绿色上网,并建设绿色网吧。
2.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队伍建设教师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社会阅历和正确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支持和鼓励教师采取继续教育、自我研究、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道德、学识、能力修养,确保教师具有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校园网络文化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培养教师使用计算机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意识,使他们既精通学科教学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进行教育改革。
为了搞好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我们还需要培养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
为了打造绿色网络校园,学校需要注重治理工作队伍,采取多种形式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遵守网络管理系统,消除网络中的色情暴力信息,确保网络安全和环境的净化。
同时,学校也需要注重社会发展与校园网络的结合,建立真实全面介绍社会发展的校园网络平台,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通报给学生,并介绍那些淡泊名利、埋头苦干的先进典型,培养学生踏实做事、诚实做人的优良品格。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XXXXXX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
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
特别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活动中,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课改工作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将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
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
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做为XXX我校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生命化的校园环境氛围1、校园文化环境的重建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成低估的。
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陶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
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共同的校园文化的陶冶下,会构成一定的代价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1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
在重建学校文化的今天,做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就需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精心创设学生的研究、生活的各种场所,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
为此,我校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花坛,配合学校门口电动门,给人第一印象是良好,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
学校门口东边宣传栏内容广泛,涉及教育教学、安全、健康卫生等各个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动态。
运用新媒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运用新媒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运用新媒体,可以更好地传播校园文化,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新媒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新媒体促进校园文化传播1.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校园文化学校可以创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发布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学生事迹、校园风景等信息,吸引更多学生和老师关注和参与。
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将校园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群体中,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组织话题讨论、线上直播、线下演讲等形式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3.建设校园文化网站学校可以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网站,展示学校的文化传统、历史沿革、学术研究成果等内容,为师生提供一个了解学校文化的平台。
通过网站的运营,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学校的文化底蕴,增强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1.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容易造成不真实的信息在校园中传播。
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审核机制,加强对信息的监控和管理,规范信息发布的流程,确保传播的信息真实、准确、规范。
2.新媒体传播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新媒体传播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过度依赖新媒体也可能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新媒体,培养对校园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新媒体平台运营的专业性新媒体平台的运营需要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管理和维护,但学校内部可能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
学校可以考虑引进外部专业机构或人员来进行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确保运营的专业性和效果。
1.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与运营团队建设学校可以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团队的建设,培养具备新媒体运营技能的专业人才。
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湘西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院覃远化【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追求,“文化的力量”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巨大动力。
而校园网络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种新型载体,对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产生重大的影响。
学生、教师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学生与教师的培养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关键。
利用校园网,努力培育人文环境,组织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让校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和文明的校园环境,从而推动整个校园文明程度的明显提高。
【关键词】:网络文化校园文化探究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风貌,蕴含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具有无声教育的感染作用。
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
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使我们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健康成长;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园环境的建设,二是校园精神的培育,三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才的制度环境的形成,四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校园网络建设,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必然选择。
网上学习、网络教学、网上办公和网上交流已越来越普遍,在不少学校,网络已成为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学习、教学、教研;学生学习与沟通必不可少的工具,也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向网络的延伸,是校园网络化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它和校园文化互相交错互相渗透并互为补充。
不良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成长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但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现代人类文明标志的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这当代中小学生,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如果先进的、主流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学生思想这块阵地,那么,学生就会被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吸引。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五育融合路径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1]作为类型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凸显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特色,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体现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五育融合”。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高校充分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通过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2-3]。
“三全育人、五育融合”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作为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核心组成部分,并深度契合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方法论层面生动体现唯物辩证法[4]。
“三全育人”理念能够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进行有机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优良的环境[5]。
从教育行动研究的角度看,其具有实践理性的理论基础。
实践理性能够创新和拓展行动研究的实践范式。
马克思的实践理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理性是实践的理性,理性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来源于实践;二是实践是理性的实践,实践活动需要理性的指导。
马克思实践理性可以理解为社会实践主体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科学认识,正确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指引和规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实践行为,使实践活动合理化的能力,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6]。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将“三全育人”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突出“五育融合”,实现“五育”之间相互渗透和融会贯通,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高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宁江区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品牌。
健康的校园文化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启迪师生心智,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形成,而和谐校园的形成有利于校园文化的提升。
为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宁江区实验中学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并将之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中实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一、倡导遵章守制的管理文化,形成和谐高效的运行机制和谐高效的运行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的保障性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决策、执行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连续性、畅通性和落实情况。
1、建立民主和谐的管理机制,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顺畅进行。
宁江区实验中学以校长负总责,各部门密切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运行机制,使校园文化建设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力资源保障。
校长李作奎亲自带领教职员工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式和主要途径,在学习和探索实践中,形成了“民主决策”“商量策略”“和谐统一”的引领学校发展的“组织运行文化”。
这种文化特质延展到其他方面的工作,助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2、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秩运行。
管理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品位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和人文性。
宁江区实验中学在合理规划、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了《宁江区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文明班级评选方案》、《创建平安校园实施方案》等10多项制度,并全面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并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
3、有效融入的精神引领,保障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引领功能,建设什么性质的校园文化,就会起到什么样的引领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
校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的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各方面。
探索新时期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积极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
那么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呢?笔者认为应在实践中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校园文化与德育相结合,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
优化的校园文化能显示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每个师生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构成校园文化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物质方面的,又称“硬件”部分;另一类属于精神方面的,又称“软件”部分。
校园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显性或隐性的教育功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定向发展。
行为科学家罗杰·巴克认为:环境对于激发和形成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当今社会现象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不定向的,只有优化了的校园文化气氛对学生才是正向、有效的影响。
学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控制消极因素。
例如,学校有明确的校风、学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人物的图像和事迹布置得抬头可见。
另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价值观念、意识,特别是那些传播黄色、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报纸、网吧不仅进入我们国家的文化市场,也冲击着校园文化阵地。
针对这一情况,应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等特点,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学生的精力、兴趣爱好引导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
如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并在国旗下讲话;学校黑板报和班级黑板报每两周换一次;宣传橱窗和学习园地定期更换,所设计的内容大到国内外大事、天文地理,小到班级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学生作品等,都包含其中,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得到教育。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网络育人平台,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工程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网络育人平台,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工程摘要: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家庭美德,是时刻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之中,融入在中国人的血脉中的,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家书文化在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真善美品质,增强学生家国情怀等方面发挥出的独特作用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能否将家书文化这一优秀民族文化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载体,是学生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家书、家庭、文明建设【课题结项】本文系商丘工学院学生工作“一院一品”精品项目-《家书寄语·纸短情长—网络育人平台,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工程》(编号:2021JPXM03)结项成果。
一、项目主题与思路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重要精神,落实“三全育人”实现载体,发挥“网络育人”实效,加强阵地建设,优化网络资源,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开展“家书寄语·纸短情长”家书征集活动。
“一封家书”活动,主要是通过书写家书,家长将自己想要对孩子说的话以书信的形式传达给孩子,结合自身经历,给孩子讲述故事的同时,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良苦用心,让孩子明白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关爱,从而引导孩子多关心家长,理解家长的行为和思想,与家长一起共同传承好优秀家风;孩子给家长写信,向家长讲述自己在大学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让家长感受到自己孩子的成长,自己孩子规划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让家长明白孩子不再是小孩子,他们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已经可以去面对未来,承担责任和使命;总之,通过书信,家长和孩子之间增强交流,增进理解,让孩子更加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让家长更加相信自己的孩子,以欣赏的眼光及时鼓励孩子,引导孩子走好生命的每一步,朝着美好生活奋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共建和谐育人平台
作者:汪淳朴
来源:《江苏教育·班主任》2018年第02期
【摘要】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建设与网络文化建设应同步思考,整体规划,才能最终确定学校发展方向。
网络文化建设能够在德育战线形成学生管理自主化、民主化的特色。
网络文化促进了网络德育,通过利用网络学习平台,高效率利用课外时间,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和自助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品质。
【关键词】学校;网络文化;网络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5-0025-02
【作者简介】汪淳朴,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江苏南通,226001)教师,一级教师,南通市青年岗位能手。
一、制定网络文化建设纲要,规划未来发展新方向
学校是一种文化组织,是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场所。
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所建成不久的新学校,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网络文化建设同步思考,整体规划,最终确定学校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确定了学校精神、校训、校风、学风以及校徽、校旗、校歌等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形成了《学校文化纲要》和《学校网络文化纲要》。
学校充分运用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通过微格教室、网络直播室、家校通平台、校园网平台,为网络学习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高效的网络保障、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助学习提供服务。
1.以网络文化建设为契机,构建数字德育工作体系,提高育人水平。
数字德育工作体系,是在传统德育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雅正品格提升工程,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和现代化教学设备联系、整合优质的德育教学资源(含案例和学生档案),并将各项优质德育教学资源数字化的德育综合平台。
它是以网络环境为基础,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课件、音像等)到活动(包括学、教、服务、管理、办公等),通过数字化传递、展现与交流、处理,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德育工作开展和管理的效率。
2.转变教师德育工作方式,提高教师德育专业素质。
传统的“一张口、一支笔”的德育教学模式,滞后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网络德育教学的深入开展,能够帮助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丰富多样地利用德育教学资源,即时进行互动,即时获得学生评价。
教师在应用中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在实践中更深刻理解数字化教育的重大作用,提高自身现代信息科技素养,把教育现代化发展落在实处。
3.变革学生德育活动开展方式,提高网络文化建设含金量。
德育课程网络化、校本化,不仅是对传统德育方式的变革,还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样的交流,促进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地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基于德育课程网络化的多元学习方式,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心理,结合原有的学生成长信息,沟通课内外主题,贯通校内外课程,使网络德育平台真正成为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环境平台,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德育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依托数字化校园,创设德育网络平台资源库
学校结合课程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一体化数字教学中心,积极开发网络德育学习资源。
学校分三个模块创立自己的网络平台资源库:一是开发个性化的网络德育课程资源,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网络化整合,将学科选修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组织框架化、融合化,积极开放网络心理测试云平台;二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德育辅导资料,建立名师德育教学视频库和学生德育素材库,全方位、立体化地优化学习途径和方式;三是开发师生网络互动资源平台,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举措,当网络问答系统、师生交流档案库、自我分析系统和心理调适系统四大辅助系统全面完善后,不仅可以服务本校学生,还可以辐射地区、回馈社会。
如学校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和需求,将经典诵读、网络读书活动、网络英语口语大赛、英语课本剧表演、网络作文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的资料转化为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经历和感受中获取知识,在兴趣中产生求知欲望,在自主和自助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凝聚家校合力,提升学生网络素养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好的平台、好的系统、好的硬件,更需要好的引导和管理。
如我校在高一新生入学军训时就强调不可携带手机进校,并利用宣传片形象地阐述了网络游戏的危害性。
学校首先通过家校互动网络平台,对学生在家和在校的手机和网络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新生开学后将收到一份手机(网络)使用调查表,家长和学生均需如实填写。
接着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将信息整合、筛选,出具一份个性化、公平性的手机(网络)使用报告分享给每一个孩子及家长,并附上严谨的分析和诚挚的建议;同时将每个班的网络使用情况分析包发送给每个班主任,作为进一步调控的依据。
最后,学校邀请知名网络安全专家,通过博雅讲坛,用真实案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化对网络游戏过度危害性的认识;同时对家长的网络安全意识进行培训,让每一位家长成为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的先行者,为提升学生网络素养做好家庭保障。
学校德育战线结合每年的各项专题活动,开展网络征文、网络宪法竞赛、网络摄影大赛、文艺会演网络直播等等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让学生自己筹划、自己组织、自己制作,将校园网络文化向清新健康的方向推进。
活动层层推进,打造了一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净化立体平台,借助多方力量,在合理有效管理学生手机及网络使用上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四、加大学校网络文化宣传力度,构建立体德育辐射平台
学校网络文化的推进不能局限于学校德育层面,也需要提高家庭和社会对学校教育行为的认可度。
因此学校实施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一是及时更新校园网新闻、《通大附中报》电子版,加大通大附中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力度,让学校的各项教育新举措能及时被大家了解。
这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网络文化的建设。
二是切实加强与网络媒体的合作,主动开展对外宣传,加强与网络媒体的联络沟通,争取校外各级媒体对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支持。
如通过网络媒体报道了“国学达人”张元元的事迹。
学校力求在更大范围,让更多的声音,以更生动的形式展现学校的育人形象,从而构建立体的德育辐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