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教学随笔
《二次函数》教学与反思
《二次函数》教学与反思《《二次函数》教学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
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
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
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课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从能力和情感目标上看,结合建构主义的有关理念,确定: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本课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本课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学习者分析⒈学习准备的分析。
就一般特征而言,九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这是一个关键时期,需要由类比、归纳方法逐步向演绎方法过渡的教学方法支持。
就学生的起点水平而言,由于在八年级学习了《数量的变化》,《位置的的变化》,《一次函数》等,因此知道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的定义,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和变量的变化趋势,知道常见的公式,会求代数式的值。
⒉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析。
通过课堂、课外的观察、谈话、作业等方式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具体内容,选择“支架式”教学模式,即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通过“支架”(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知识,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二次函数复习心得体会作文
二次函数复习心得体会作文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过程中,我有很多的体会和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非常重要。
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为y=ax²+bx+c,其中a、b和c分别是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了解这些基本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判断a的正负来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通过判断b的正负来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通过判断c的正负来确定抛物线与y轴的位置关系。
而且,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可以让我们在解题过程中更加灵活和准确地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从而更好地解答问题。
其次,我发现二次函数的图像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例如,二次函数的图像一般都是抛物线,有一个开口方向和一个对称轴,并且对称轴上的点称为顶点。
通过计算公式可以知道,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b/2a, f(-b/2a)),其中f(x)为二次函数的值。
这个顶点坐标对于确定抛物线的位置非常重要,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除此之外,二次函数的图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是与x轴的交点,我们可以通过求解二次方程ax²+bx+c=0来确定这些交点的坐标,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
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如何解决与二次函数相关的一些问题。
对于一些与抛物线的性质、图像和方程相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来解答。
例如,对于给定的二次函数,我们可以通过求导数来确定函数的增减性和极值点,从而帮助我们分析函数的图像特点;对于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我们可以使用因式分解、配方法或求根公式等,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求解问题。
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解答与二次函数相关的问题,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通过学习二次函数,我认识到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和有趣的学科。
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教学反思范文
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教学反思范文前言在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中,我负责教授《二次函数》这一知识点。
通过这一章节的教学,我对于教学方法和学生态度有了一些反思和总结。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以及对于今后教学的一些建议。
教学设计与准备在开始教学《二次函数》之前,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教学资源,制定了一套教学设计和准备。
我决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结合课堂互动和实例分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与反思1. 引入阶段在引入阶段,我使用了一些引人入胜的例子,如抛物线的形状和运动轨迹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我向学生展示了该章节的学习目标和重要性,以便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的。
然而,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数学的抽象概念不太感兴趣,需要我更加生动有趣地引入这个知识点。
2. 知识讲解与实例分析在知识讲解与实例分析的阶段,我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展示了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等内容,并给出了一些实例分析的题目。
大部分学生对于知识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不太理解。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我在讲解过程中采用了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3. 练习与巩固在练习与巩固的阶段,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我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了讲解和分析。
然而,有一些学生对于解题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困惑,我应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4. 拓展与应用在拓展与应用的阶段,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些拓展作业,以提升他们对于二次函数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同时,我也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和竞赛,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然而,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拓展内容和应用题目的困难度感到有些挫败,我需要更加耐心和细心地指导他们。
教学效果与总结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于《二次函数》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次函数教学体会
二次函数教学体会
在教学二次函数时,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设计生动的引入活动:对于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二次函数,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和无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设计了一些生动有趣的引入活动,例如使用逼近法展示弧线趋势、使用物体抛掷运动的例子等等。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并建立起他们的兴趣。
2. 强调实际应用:二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抛物线、电影票价的计算等等。
我强调了二次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给予一些具体的例子和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解决。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的作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会先讲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我会让学生通过解二次方程来求解某个问题,或者通过函数图像来分析问题。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
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都有所不同,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来展示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教学二次函数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次函数教学心得
二次函数教学的几点心得前段时间进行了二次函数的教学,这部分内容学生都觉得很难理解,所以总体掌握的不太好。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的教法学生容易接受,那么情况会好一些。
通过摸索,我有了以下一些粗浅的心得,现在写出来,希望对大家有一点作用。
讲的不对的欢迎大家提出意见。
一、关于抛物线的变换。
抛物线的变换其实抓住一个a值,一个顶点(或某个特殊点)即可。
1、抛物线的平移。
抛物线作平移变换时,a值是不变的,抛物线上任何一点的变换方式都是一样的,抓住了顶点或特殊点的平移,就可以解决抛物线的平移问题了。
(1)把抛物线进行平移,求平移后或平移前的抛物线解析式。
这种情况只需将顶点进行平移即可,假如求平移前的抛物线解析式,则将顶点倒回去平移,再根据a值不变,用顶点式即可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把抛物线平移后使之满足一定的条件。
这种情况需将某个点拿来平移。
根据题目的条件先确定平移的点,再将平移的点移到要求的位置即可。
例:将抛物线y=x2-2x-3向右平移几个单位,使之经过原点。
因为只能向右平移,所以只改变横坐标,那么只能移x轴上的点,而且在原点左边的点,于是可求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3,0)、(-1,0),将(-1,0)移到原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即可。
如果本题改为向上或下平移使之经过原点,则应将y轴上的点(0,-3)移到原点。
如果本题再改为经过怎样的平移使之经过原点,那答案就有无数个了,可在抛物线上任意取一点,然后将它移到原点即可。
以上两种是比较简单的解法,或将顶点(1,-4)向左平移1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就到了原点,此时抛物线顶点在原点,解析式为y=x2,这种也比较简单。
如取点(2,-3)(这点必须在抛物线上),则将它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此点就在原点了,写解析式时,可将原抛物线化为顶点式y=(x-1)2-4,顶点(1,-4)按同样的平移方法移到了(-1,-1),则解析式为y=(x+1)2-1,这种比较繁,但也要让学生了解这种解题思路。
初中数学教师随笔:二次函数复习课——课后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随笔:二次函数复习课——课后教学反思上学期我担任初三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数学是中考中容易得分也容易失分的科目,因此数学复习质量的高低,对学生来说十分关键。
是按复习指导按部就班复习下去,还是另劈稀径?是很多老师感到困惑的地方,下面就这堂——二次函数的复习课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二次函数的复习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的复习,第二部分为综合知识的复习。
基础知识的复习思路还是比较传统: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实践(方法的选择)——应用(方法的融合),基础知识的复习我没有把书上的公式再一一讲解,而是采用给出例题,在具体的题目中让学生回答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图象与x,y轴的交点,这样学习起来不枯燥。
总之,整个过程主要是采用学生做、学生讲、学生补充,注重突出学生的数学活动,变“教学”为“导学”。
综合知识的复习我放在第二课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复习,在习题的选择上我注意了广度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但深度和综合性还不够。
这两节复习课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复习,而且也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回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上完这堂课我首先感受到了集体备课的好处,可以取长补短,整堂课也具有连贯性,而不是以前的讲到哪儿算哪儿。
课前的精心备课也让我整个课堂比较流畅、紧凑容量大。
总的来说要上好一堂复习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课前精心备课,加强备课组的联系。
2、重视课本,夯实基础。
3、复习不要只讲究块,而要注意前后的联系,尤其是初三的知识要注意随时渗透。
总的来说,用好教材是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轻能力重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子,一会儿几何知识,一会儿代数知识,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浅谈我对“二次函数”教学的心得(1).doc
“二次函数”教学的心得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同样也是好多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和掌握的,如何学习和掌握这章的知识就非常重要了。
下面我将自己在“二次函数”的教学活动中的心得归纳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明确二次函数课标要求: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景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3、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二、本章知识梳理及课时安排建立二次函数模型1课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5课时二次函数的应用4课时小结与复习3课时三、重点、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之一是使学生能掌握用描点法画出抛物线的方法。
后面的学习中,经常会涉及到利用函数图像解决数学问题。
因此,快速、准确地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画图时要求科学、准确。
并且要尽量做到美观,这就要求要确定抛物线顶点的位置,与y轴、x轴交点的位置,对称轴开口方向等。
因此,利用图像或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顶点的位置成为本节的另一个重点,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遇到的较为复杂的函数,无论它的解析式,还是它的图像、性质等都比另外三种函数复杂。
在中考中,更是几乎每一年都要考察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反复地描点画图过程中,逐渐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认识到图形更直观,能帮助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
在配方的具体训练中,学生能体会到配方的思想。
本单元的难点之一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生对深刻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困难。
往往是题目要求画图了才画图,比较被动,不能形成主动画图解题的习惯。
另外,对二次函数对称轴的理解也是难点。
学生可以从图像中识别出抛物线关于哪条直线对称,但对主动应用抛物线的对称性解题却有一定的困难。
例如抛物线,对称轴方 程是X=l,学生对表示对称轴的直线方程也不太理解。
初中数学中二次函数的教学体会_张文鲜
- 4)。y=0,x2- 2x- 4=0,x=1± 姨 5 。抛物线与 x 轴 有两个交点,它们是(1+姨 5 ,0),(1- 姨 5 ,0)。
质;3.探索二次函数与相应方程的关系;4.利用 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
得到 y=-
1 2
x2- 1,再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得到
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对
最小值 - 5。
结束语 总之,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
0
-2
注意:函数最大值对应抛物线最高点 (顶 点和难点,要扎实、系统学好二次函数。除了巩
图1
图2
点) 纵坐标的大小,最小值对应抛物线最低点 固相关基础知识之外,还必须牢固掌握数形结
通过以上求二次函数变量值的方法,来确 (顶点)纵坐标的大小。
合以及函数方程相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才能
x2+2x- 3。
另一个变量 y 的值,而这一组解就是一个有序
解:系数 a=1,b=2,c=- 3。因为 a>0,所以开
例 8:如图 3,一位运动员在距篮下 4m 处
数对,即表示一个点的坐标,二次函数的图象就 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点构成的图形,形成一条抛 物线。
口向上 。因为 - b =- 2 =- 1, 4ac- b2 = 跳起投篮,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当球运行的
学
解:如图 2 所示为函数 y=-
1 2
(x+1)2-
1
与两坐标轴的交点。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将二次函数独立编排 的图象。
解:x=0,y=- 4,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为(0,
成一章,并将教学内容细化成四节:1.通过具体 实例认识二次函数;2.探索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
二次函数教后感
《二次函数》教后感通过“二次函数”这节课的教学,我尝试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努力将学生脑海中的图形变换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本节课的教与学实现我的预期目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现将我的一些收获与各位做个交流,期待您的批评指正.1.直观演示,“空想”变为现实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了与本课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动态学习资源.无论是片断一中的抛物线的运动,还是片断二中的三角形的中心对称变换,原本都应该在学生脑海中“运行”.在笔者的课堂中,通过直观演示,将这些变换过程完整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呈现出抽象图象”的直观变换.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二次函数及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得出解题的一般方法提供帮助;另一方面,由信息技术引领的直观演示,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他们今后自主探究此类问题提供了借鉴.在信息技术的指引下,原本在学生脑海中的“空想”,跃然眼前,成为现实,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益.2.适时归纳,方法“无痕”生成信息技术,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渗透数学思想以及获取数学活动经验的辅助性工具,所起的作用就是“辅助学习”.在快节奏、大容量的课堂教学中,主体依然是学生,不管技术多么先进,都无法替代学生的思维.因此,对数学知识、方法、思想、解题的一般策略等的阶段性归纳,在这样的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有些动态的演示,结论或方法的发现往往就在一瞬间,这样的机会稍纵即逝.由此可见,适时的整理归纳是必须的.在上面的两个片断中,让学生充分感知、积极互动交流之后,笔者都对此类问题的一般解法进行了认真的小结梳理,顺着学生认知的主线,方法得出水到渠成,不留“痕迹”.3.技术投入,“适生、适时、适度”新课标指出:“教学中应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资源,发挥其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本课中,二次函数图象的运动是学生认知的难点,而由二次函数引申出的其他问题更是学生认知的“盲区”.在这两个片断中,信息技术的投入,符合学情需求,顺应学生的认知,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方法归纳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使用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在这两个片断中,很好地展示了函数图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帮助学生突破了认知的难点,使用恰在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真正做到了“雪中送炭”.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后,对广大师生的教学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随笔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随笔作者:娄欣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9年第47期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而且实际应用也是难点部分。
在八年级时,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问题时,理解较困难,学习有难度,掌握不好。
所以本次在备课时,我就思考,怎样做才能利于学生的理解呢?于是本次授课我采用的是用已知去代未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课堂效果还不错。
上课之前,我知道二次函數应用是难点,何况该题目又是涨价又是降价。
上课后我先让学生读题,并逐字分析,弄明白题意,最后让学生讨论并完成学习单上的前2个问题。
完成学习单后,由学生展示讲解。
副板书采用列表的方式。
分析过程如下:教师:设获得利润为y元,商品定价为x元时,你能列出他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特点,发现是二次函数)。
教师进一步提问这个二次函数有最大值或最小值吗?怎样求呢?这样就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最后,由教师总结,求最大利润问题,设个未知的量,引导学生发现该题目中有两个变量——定价和利润,符合函数定义,从而想到用函数知识来解决——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进而解决其他问题。
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初中阶段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通过本节课的授课,让我体会到:授课的内容很难,但是教室应该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多思考,怎样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怎样讲解才能易于学生理解呢?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一直思考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努力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
二次函数教学的几点体会
二次函数教学的几点体会“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更为突出。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研讨。
一、重视对二次函数y=ax 2图象的观察学习函数离不开观察图象,因为函数性质都是通过观察图象特点而得出的。
因此,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例如:人教版四年制初中教材《代数》三册13.7节中,在讲了函数y=ax 2的画法后,给出了抛物线及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最高点、最低点等概念,使学生对抛物线y=ax 2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那么在归纳抛物线的性质时,在保证全体学生能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就不必拘于一格,应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除所列出的性质外,还可就y 随x的变化的规律,函数y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图象的开口大小与|a|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函数y=ax 2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为下一节学习做好准备。
二、明确抛物线y=ax 2+bx+c的形状、位置与a、b、c之间的关系教材13.8节中,通过对抛物线y=a(x-h) 2+k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抛物线y=a(x-h) 2+k与y=ax 2形状相同,位置不同。
教学中还应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在抛物线y=a(x-h) 2+k中,二次项系数a确定其形状,对称轴h确定左右位置,顶点纵坐标k确定上下位置,抛物线y=a(x-h) 2+k可由y=ax 2平移而得到。
其规律是:左、右平移看h,“正右负左”,上下平移看k,“正上负下”。
例如,抛物线y=-〖SX(〗1〖〗2〖SX)〗(x+1) 2-1中,h=-1,k=-1,它可以由y=-〖SX(〗1〖〗2〖SX)〗x 2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向下平移一个单位而得。
理解h与k的“正右负左,正上负下”这八字诀,对掌握抛物线的平移规律有独到之处。
【二次函数中考题型】初中二年级思想品德教学随笔
【二次函数中考题型】初中二年级思想品德教学随笔本学期我负责八年级四个班思品教学工作。
一学期来,我谦虚谨慎,严谨治学,勤学上进,为搞好政治教研教学工作坚持不懈地努力。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反思和总结。
一、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教学常规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
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
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效果较好。
虚心学习,多听课,钻研教材,丰富自身专业理论。
认真及时写好计划,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成果达到预期目标。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3、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鼓励优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差生。
做好个别差生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4、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
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
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政治科,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5、立足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要求学生不但要认真听教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在听中想、听中记,以想促听,以听助记。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看板书、投影,这些手段展示出一节课的重点、难点。
学生只要认真观看就会一目了然。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时,必须拿笔,或圈或点或画或批注、记录课堂上重要的知识要点。
即议论、讨论、争论,这是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
我们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大胆提问,讨论争论。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质疑、争论,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
每课结束我要求学生按我掌握的观点,我懂得的道理,我还存在的疑问的思路进行总结,达到知行的统一。
关于二次函数的作文
关于二次函数的作文
“哎呀,这二次函数也太难了吧!”我忍不住跟同桌抱怨道。
今天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就一直在讲二次函数,那些抛物线啊,顶点啊,对称轴啊,听得我脑袋都大了。
这不,一下课我就开始跟同桌倒苦水。
同桌笑着说:“哈哈,我一开始也觉得难,不过多琢磨琢磨就好啦。
”我皱着眉头说:“哪有那么容易啊,我感觉我都要被绕晕了。
”
正在这时,学霸走了过来,听到我们的对话,说:“二次函数其实挺有趣的呀,你们别光觉得难嘛。
”我一脸怀疑地看着他:“有趣?哪里有趣了?”学霸认真地说:“你们看啊,二次函数的图像就像一个会变魔术的曲线,它能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多有意思啊!”我和同桌对视了一眼,好像有点道理哦。
学霸接着说:“而且等你们学会了,就能用它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呢,就像我们可以通过二次函数来计算球抛出去的轨迹呀。
”我惊讶地说:“哇,还能这样啊!”学霸笑着点头:“对啊,你们再仔细想想。
”
我开始回忆老师上课讲的内容,那些原本让我头疼的知识点好像也没那么讨厌了。
我对同桌说:“好像是哦,要是我们学会了,说不定还能自己编题目考别人呢!”同桌也来了兴致:“哈哈,对呀对呀!”
经过学霸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二次函数好像也不是那么可怕了,它就像是一个等待我去探索的神秘世界。
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把这个神秘世界给弄清楚。
我对学霸说:“谢谢你啊,让我对二次函数有了新的认识。
”学霸摆摆手:“不用谢啦,大家一起进步嘛。
”
我知道,学习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攻克二次函数这个难关,就像我克服了那么多其他的难题一样。
二次函数,我来啦!。
“二次函数”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二次函数”教学中的一点思考“二次函數”在各地的中考中都是重头戏,当然它也是教师和学生心中的“大boss”,是最难掌握的初中数学知识之一。
克服“二次函数”这个问题,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加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质量。
标签:“二次函数”;数学学习;教学思考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结合目前学生学习情况,讲一讲教学经验和思考,希望能和各同行一道找出“二次函数”的有效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一、“二次函数”教学中的“拦路虎”1.学生的恐惧心理。
“二次函数很难学”似乎在学生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其实,不光是学生,家长和一些教师心中也有这样的观念。
所以,还没有学到的时候,“二次函数”对学生来说就已“如雷贯耳”,再加上家长、教师的持续“灌输”它难学程度,造成学生对学习二次函数又惧又怕。
等到教师真正讲授函数知识时,学生如果感觉有一点困难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而且还会想“大家说得没错,二次函数是真难!”,学生一旦产生这样的想法,再想学好就难上加难了。
有了前车之鉴,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要“恐吓”学生,而是帮助他们树立“只要认真学,函数不难学”的观念,激起学生的斗志克服难题,提高“二次函数”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学生的计算问题。
按说起来,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应对初中的计算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讲到“二次函数”时,很多教师就会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让人很头疼的问题。
很多学生出现能够列对方程但是解不出结果的问题,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做对题目。
有的学生解方程的方法掌握得也不是很牢靠,而二次函数应用中出现的计算数值又比较大,更加大了学生解题的难度,结果弄得一团糟。
笔者多次发现,学生在解二次函数的时候涂抹严重,明显在计算方面出了问题,一些学生直接在试卷上或作业本上勾画,最后不能在要求的答题位置作答,不仅严重影响了卷面观感,也影响了成绩。
所以,在教授“二次函数”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计算问题,有意识地增加计算练习,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以防学生频繁出现知道解题方法但是解不出题的情况。
2019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方法日志分析
2019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方法日志分析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方法日志分析二次函数是必考的重点章节,里面主要涉及了五大学习目标:1会求函数解析式;2会作函数图像;3会说图像性质;4会平移图像;5会把一般式配方成顶点式,更涉及了许多思想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好二次函数,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学好二次函数。
一、理解二次函数的内涵及本质二次函数y=ax2+bx+c(a=?0,a、b、c是常数)中含有两个变量x、y,我们只要先确定其中一个变量,就可利用解析式求出另一个变量,即得到一组解;而一组解就是一个点的坐标,实际上二次函数的图像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点构成的图形.特别地,若图像上某一点的横坐标为m(字母),那纵坐标可表示成am?2+bm+c。
二、熟悉几个特殊型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1.通过描点,观察y=ax2、y=ax2+k、y=a(x+h)2图像的形状及位置,熟悉各自图像的基本特征.反之,根据图像的特征能迅速判定它是哪一种解析式.2.理解图像的平移口诀“括号内加减左右移,括号外加减上下移”.y=ax2→y=a(x+h)2+k“括号外加减上下移”是针对k而言的,“括号内加减左右移”是针对h而言的。
3.通过描点画图、图像平移,理解并明确解析式的特征与图像的特征是完全相对应的,我们在解题时要做到胸中有图,看到函数就能在头脑中构画出它的图像的基本特征,这才真正意义上做到数形结合。
4.在熟悉函数图像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抛物线的特征,来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极值等性质;利用图像来判别二次函数的系数a、b、c、△以及由系数组成的代数式的符号等。
在遇到比较复杂的代数式的符号判断时,可采用特殊值法处理。
三、要充分利用抛物线“顶点”的作用1.要能准确灵活地求出“顶点”.形如y=a(x+h)2+k→顶点(-h,k),对于其他形式的二次函数,我们可化为顶点式而求出顶点。
2.理解顶点、对称轴、函数最值三者的关系.若顶点为(-h,k),则对称轴为x=-h,y最大(小)=k;反之,若对称轴为x=m,y最值=n,则顶点为(m,n);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函数教学随笔
最初,“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这一相关性质复习设计中安排了3个训练题目,其中第(2)小题侧重在抛
物线的对称性与增减性,备课后我进一步认识了课标要求中考命题
评价方向,在复习侧重方向上作了调整:加强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
一般式化顶点式、判断抛物线对称轴、借图象分析函数增减性等的
训练,另外还预想借图象识别2a与b的关系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自从事教学以来,我还是第一次参与集体单元备课,而且还是复习课,作为主备与主讲之一的我,立足于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函数
教学中的地位,着眼于2007年河北省中考方向,根据学生对二次函
数的学习及掌握的情况,从梳理知识点出发采用以习题带知识点的
形式,精心地准备了《二次函数》的第一节复习课,教学重点为二
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为a、b、c与二次函数的图象
的关系。
最初,“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这一相关性质复习设计中安排了3个训练题目,其中第(2)小题侧重在抛
物线的对称性与增减性,集体备课后我进一步认识了课标要求河北
省中考命题评价方向,在复习侧重方向上作了调整:加强利用配方法
将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判断抛物线对称轴、借图象分析函数
增减性等的训练,从而删去原例(2)增加新例(2)(见复备),另外还
预想借图象识别2a与b的关系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拉开了序幕,通过建立函数体系回忆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其图象与性质及与一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综合
应用,相继进行,但此环节中“2a与b的关系”学生没有提到,迫
于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观察课例图象,并进一步引导观察对称轴
的具体位置后,仅有十几个学生准确理解、掌握,于是我进一步的
分析“2a与b的关系”由对称轴的具体位置决定,并说明由a>0与b>0能推导出2a+b>0的方法仅适于此题,但效果不尽人意,仍有一
部分学生应用此法解决相关问题。
本知识点预设6分钟完成而实际
用了15分钟。
如此导致处理二、2、(2)题时间紧张,使得重点不凸现。
将第(3)题留为课后作业,来了个将错就错,为下一节课复习
“二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巧作铺垫。
在这次活动中,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在如何备复习课,准确
把握一个单元及一节课的重点及突破难点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巧妙
驾驭课堂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在如何与他人相处方面有了更好的认识,踏踏实实地做人。
总之,在实践中获得灵感,在交流中撞出智慧,
在反思中调整思路,在坚持中取得进步。
我的优点主要包括:
2、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培养和小组
合作学习的落实。
3、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尤其是能用几何画板等软件
突破重难点。
我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2、作图的过程没必要放到课堂上来。
可以事先在前置作业中让
学生作图,在课堂上让学生汇报作图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教师再去
订正,效果要好很多。
有时候就是要让学生经历“错误”的过程,
这样他们才会懂。
正所谓“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见到的,我会记住;我做过的,我会理解
3、课堂上讲的太多。
有些过程,让学生自主观察总结是完全能
收到好的效果的,但是我都替学生总结了,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
其实这还是思想的问题,说明我没有真的放开手。
真正让学生有了
空间,他们也会给我们很大的惊喜。
4、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老是打断学生。
提问一个问题,
学生说了一半,我就迫不及待地引导他说出下一半,有的时候是我
替学生说了,这样学生的思路就被我打断了。
破坏学生的思路是我
们教师最大的毛病,此顽疾不除,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5、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够。
其实在演示几何画板的过程中,学
生在a>0的情况下能得到a越大开口越小,a<0的情况下a越小开
口越大。
但是综合起来学生就困难的多了。
这个时候不妨让大家小组讨论完成知识的总结。
有这样一种说法:你我各一个苹果,交换之后,你我还是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你我却有了两种思想。
这很形象地说出了合作学习的好处。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共同解决。
正所谓:“水本无波,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只有真正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学生成为既有创新能力,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