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 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I目录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4.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4.2 评价工作等级4.3 评价工作程序4.4 评价的基本内容4.5 评价范围5 风险识别5.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5.2 风险识别内容6 源项分析6.1分析内容6.2分析方法6.3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7 后果计算7.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7.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8 风险计算和评价8.1风险值8.2风险评价原则8.3风险计算8.4风险评价9 风险管理II9.1 风险防范措施9.2 应急预案附录A (规范性附录)附录B (资料性附录)I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IV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概述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评价,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及其他环境因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是对评价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它有助于指导评价人员的工作安排、资源分配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
1.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文件。
根据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不同性质、规模和风险程度的项目进行分类,确定不同等级的评价工作。
2.评价对象的特征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还包括评价对象的特征。
评价对象包括评价区域、污染源、环境介质等。
评价区域涉及到区域规模、生态环境敏感性等因素;污染源涉及到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接触途径等因素;环境介质涉及到土壤、水体、大气等不同介质的受体敏感性、承载能力等因素。
评价对象的特征对划分等级起到重要影响。
3.目标受体的敏感性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还需考虑目标受体的敏感性。
目标受体包括人类和生态环境,其敏感性决定了评价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例如,市中心区域及周边居民、饮用水源地等敏感目标受体需要优先考虑。
4.研究范围和数据可获得性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还需考虑研究范围和数据可获得性。
评价工作等级可以根据研究范围的大小和数据可获得性的程度来划分,以确定评价工作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
狭小范围、数据多样且易获得的评价对象可以划分为低等级,而广泛范围、数据缺乏且难以获得的评价对象则可以划分为高等级。
5.当地社会关注度和风险意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还需考虑当地社会关注度和风险意识。
当地社会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关注程度和风险意识越高,评价工作等级越高。
这是因为社会关注度和风险意识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关注和压力,对评价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结论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评价对象的特征、目标受体的敏感性、研究范围和数据可获得性、当地社会关注度和风险意识等因素。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环境风险评价是针对特定区域或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辨别与分析,旨在预测和评估潜在的环境风险,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和划定范围的体系,用于表征和界定环境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通常分为几个不同级别,如高、中、低等。
每个等级对应着不同程度的环境风险,用于指示问题的重要程度和紧迫性。
高风险等级表示潜在的重大环境风险,并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减轻潜在影响。
中等风险等级表示可能存在一些环境风险,但不及高风险等级的严重。
低风险等级表示环境风险较小,对环境影响较低。
评价范围则是指评价所覆盖的区域或项目范围。
它包括了对环境风险评价的边界定义和范围限制。
评价范围可以基于地理位置、生态系统类型、环境介质、时间等因素进行划分。
在一些情况下,评价范围可能涵盖整个地区或国家,以全面评估环境风险。
在其他情况下,评价范围可能仅限于特定的区域、场地或项目,以针对性地评估局部的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以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评价等级和范围的划定应该符合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此外,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全面地报告给相关利益相关方,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的确定对于环境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帮助决策者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紧迫性和影响范围,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风险治理。
首先,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定是基于对环境风险的评估和分析。
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因子的类型和程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科学量化和评估,可以确定不同等级的环境风险。
这样一来,决策者可以根据等级分类的结果,针对高风险等级采取紧急的修复措施,对中等风险等级进行风险管控,而对低风险等级进行常规监测和管理。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 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I目录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4.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4.2 评价工作等级4.3 评价工作程序4.4 评价的基本内容4.5 评价范围5 风险识别5.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5.2 风险识别内容6 源项分析6.1分析内容6.2分析方法6.3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7 后果计算7.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7.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8 风险计算和评价8.1风险值8.2风险评价原则8.3风险计算8.4风险评价9 风险管理II9.1 风险防范措施9.2 应急预案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I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IV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环境生态风险预警与评估
环境生态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潜在性、复杂性和累积性等特点,其影响范围广 泛,持续时间长,且难以完全避免和消除。
风险的分类与来源
分类
环境生态风险可分为自然灾害风险、环境污染风险、生态破 坏风险等。
来源
环境生态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 坏、人类活动等。其中,人类活动是当前环境生态风险的主 要来源,如工业生产、城市化进程、资源开发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风险的治理与恢复
风险治理
对已经发生的环境生态风险进行治理,降低其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
风险恢复
在风险治理后,采取措施恢复受损的环境和生态,使其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风险管理的政策与法规
政策制定
制定和完善环境生态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为风险管理提供政策支持。
法规制定
制定和完善环境生态风险管理的相关法规,为风险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环境生态风险增加。同时,生物多样性 减少也会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
02
环境生态风险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的建立
确定预警目标
明确预警系统需要监测的环境生 态风险类型和范围,以及预警的 阈值和等级。
数据采集与处理
建立数据采集网络,整合多源数 据,包括环境监测数据、地理信 息数据、气象数据等,并进行数 据清洗和预处理。
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基于历史数据和相关研究,构建 风险评估模型,用于预测和评估 环境生态风险。
预警系统的运行机制
实时监测与预警
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 环境生态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发布预警信 息。
预警等级划分
根据环境生态风险的严重程度,将预警划分为不同 等级,如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等,并采取相 应的应对措施。
LECD风险评价等级
LECD风险评价等级一、背景介绍LECD风险评价等级是一种用于评估和分类风险程度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的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
该评价等级系统能够匡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对员工和环境的影响。
二、评价等级分类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概率,LECD风险评价等级将风险分为五个等级: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
1. 低风险低风险等级表示风险程度非常低,对员工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稍不计。
在此等级下,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都非常低,几乎不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营产生任何影响。
在管理上,可以采取一些基本的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2. 较低风险较低风险等级表示风险程度较低,对员工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在此等级下,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相对较低,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营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管理上,需要采取一些额外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紧急应对计划。
3. 中等风险中等风险等级表示风险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对员工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显著。
在此等级下,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相对较高,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营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管理上,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并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
4. 较高风险较高风险等级表示风险程度较高,对员工和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
在此等级下,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较高,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营产生严重的影响。
在管理上,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紧急措施来降低风险,并建立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
5. 高风险高风险等级表示风险程度非常高,对员工和环境的影响极其严重。
在此等级下,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非常高,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重大损失甚至灾难性后果。
在管理上,需要采取一系列紧急且高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并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
三、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LECD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风险概率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包括可能性、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因素。
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高低,确定风险等级的高低。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 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 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矩阵,确定企 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 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 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1 、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 Q2 、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 与其临界量比值(Q ):Q=q 1/Q 1+S/Q 2+…+q n /Q n(1)式中:5, q 2,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 Q1, Q 2,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0当Q< 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 C 表示。
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根当K Q寸,将C值划分为:(1) K Q< 10,( 2) 10< Q< 100,( 3) Q> 100;分别以Q、Q和Q3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Q=50+45/50+5/50+5000+200= 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环境风险评价专题
附件1 环境风险评价专题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wei)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生产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者事故(普通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伤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评价重点在于对本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1、重大危(wei)险源辨识本项目危(wei)险化学品主要为汽油、柴油危(wei)险物质存储情况见表1:表1 风险物质存储量及临界量序号事故源物质名称实际存量q (t) 临界量Q (t)1 汽油罐汽油43.6 2002 柴油罐柴油83.5 5000项目中具有的爆炸性、易燃性、毒性化学品主要为易燃液体汽油和柴油。
该加油站拟设置30m3 汽油储罐2 个、50m3 液柴油储罐2 个,汽油和柴油量分别为43.6t 和83.5t。
根据《危(wei)险化学品重大危(wei)险源辨识》(GB18218-2022)中表1,汽油的临界量为200t 、柴油临界量为5000 ,本项目汽油、柴油储量43.6/200+83.5/5000=0.23<1 小,因此本项目汽油、柴油贮存量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 169-2004)规定的重大危(wei)险源。
2、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表2。
表 2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判定表项目重大危(wei)险源非重大危(可燃、易燃危(wei)险性物质爆炸危(wei)险性物质普通毒性危(wei)险物质剧毒危险性物质二二一二二一一二一一二一根据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 169-2004),项目为非重大危 险源,且处于非敏感地区,汽油、柴油属于爆炸危(wei )险性物质,因此判定项目环境 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环境风险专项评价1 评价等级和评价围1.1 评价等级依据 HJ/T169-2004,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wei)险性、功能单元重大危(wei)险源以及环境敏感程度,项目子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定为一级。
母站以及输配管线为二级。
1.2 环境风险评价围子站风险评价围为距离源点半径 5km 围。
母站风险评价围为距离源点半径3km 围。
根据国天然气输配管线的风险距离预测计算类比分析,中压管线的风险距离在管线两侧 40m 围。
2 风险识别2.1 物质危(wei)险性识别(1) CNG 的理化性质压缩天然气是天然气加压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它与管道天然气的组分相同,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份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和,此外普通还含有、、和,以及微量的,如和等。
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以上为。
CNG 的压力围普通在 20-25Mpa、温度-5-50℃、密度 0.76kg/m3 、低热值 36. 19MJ/m3 、爆炸极限 5.0%-5. 1%。
(2) CNG 的危(wei)险性天然气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
天然气公司均要遵照有关 规定添加臭剂(),以资用户嗅辨。
若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为 5%~15%的围, 遇明火即可发生爆炸,这个浓度围即为天然气的。
爆炸在瞬间产生高压、高温, 其破坏力和危(wei )险性都是很大的。
由于天然气中 90%以上的都是甲烷,对于处于高压状态下的 CH ,无论管理人员或者操作人员,都要对其性质、技术参数和特4殊要求作全面了解和掌握。
经查阅研究测试及查验的 CH 主要理化性质及燃爆4参数列于表 2. 1- 1:参 数 名称凝 固 点 熔 点 沸 点 闪 点 自 燃 点最 小 报 警 浓 度 气 体 密 度 ( 空 气 ) 液 体 密 度 (水 )临 界 温 度 临 界 压 力CH4 中 的 H2S允 许 浓 度 ( 民 用 ) CH4 中 的 H2S 允 许 浓 度 (汽 车用 )除以上重要参数外, 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的规定, CH 生产储存场所火灾爆4炸危(wei )险度为 H=(R-L)/L=(15-5)/5=2 。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第一部分:前言1.1 缘起与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为了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建设项目中,环境风险评价是为了评估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和风险,以帮助决策人员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本技术导则的编制旨在规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为保障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1.2 适用范围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
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开发、工业项目、农业项目、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1.3 术语和定义(1)环境风险评价: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危害和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
(2)风险分析:指在确定环境风险的过程中,对环境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类、评价和评估的过程。
(3)环境风险因素:指可能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经济等因素。
(4)环境风险等级:指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后,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的环境风险程度。
(5)风险卡:指使用图形、表格等方式直观展示环境风险评价的一种工具。
第二部分:环境风险评价流程2.1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流程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2)收集必要的环境信息;(3)识别环境风险因素;(4)风险分析及评价;(5)预测环境风险;(6)环境风险等级评价;(7)提出环境保护和风险防控措施;(8)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2 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对象是指需要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建设项目,评价范围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环境影响、危害或风险的范围。
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的确定应当科学确定,符合实际情况。
在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的确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3 收集必要的环境信息对环境风险评价而言,信息的收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环境风险评价
第七章环境风险评价7.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根据国家环保总局(90)环管字057号《关于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价的通知》和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7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的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要求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为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点是事故对厂(场)界外环境的影响。
7.2风险识别7.2.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本项目主要环境风险来自原辅材料的运输、储存、使用过程发生意外泄漏,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及次生危害带来的环境影响。
本次评价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的要求,对本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风险识别,同时针对最大可信风险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及评价,以此提出事故应急处理计划和应急预案,以减少或控制本项目的事故发生频率,减轻事故风险对环境的危害。
7.2.2 风险识别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的要求,应从环境风险源、扩散途径、保护目标三方面识别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识别应包括生产设施和危险物质的识别,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途径的识别(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等)以及可能受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的识别。
7.2.2.1根据环境风险源识别凡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性物质,且危险性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 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I目录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4.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4.2 评价工作等级4.3 评价工作程序4.4 评价的基本内容4.5 评价范围5 风险识别5.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5.2 风险识别内容6 源项分析6.1分析内容6.2分析方法6.3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7 后果计算7.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7.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8 风险计算和评价8.1风险值8.2风险评价原则8.3风险计算8.4风险评价9 风险管理II9.1 风险防范措施9.2 应急预案附录A (规范性附录)附录B (资料性附录)I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IV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环境风险评价
1.环境风险评价概述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用R表示,即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 ×C[危害/事故]环境风险评价:广义:是指评价由于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引发的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可能造成的损失,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狭义:通常指对对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环境化学物、放射性物质等)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决策。
某些学者从经济学和数学的角度定义风险为“用事故可能性与损失或损伤的幅度来表达经济的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度量”或者“不确定危害的度量”一般意义上的风险具有发生或出现人们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
这些后果被称为危害事件,例如广西河池市龙江流域的镉污染事件,日本大地震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等。
风险最大的特征就是不确定性。
危险事件是否发生、发生时间等都是不确定的。
但是在一定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风险是可以预测的,也就有了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是由自然原因或人类的生产生活引起的,并通过环境介质传播能对人类社会及生态环境产生损害、破坏甚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幸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
2.环境风险评价的分类自然灾害环境风险评价,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价,生产过程与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3.环境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环境风险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确定各种政策法规或生态环境的风险大小,以及确定什么样的风险水平是社会和公众可接受的,如何将无法接受的风险水平降至社会可接受的最低限度。
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管理的科学基础和重要依据。
环境风险评价主要评价人为环境风险,即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危害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在不同概率下时间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采取适宜的对策。
它能增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切实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的等级划分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对象的特性,评价对象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环境风险,如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等。
不同类型的环境风险可能具有不同的评价难度和风险程度,因此需要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进行等级划分。
2. 评价方法的复杂程度,环境风险评价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模型模拟等。
评价方法的复杂程度不同,对评价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也不同,因此可以根据评价方法的复杂程度划分等级。
3. 评价结果的影响范围,环境风险评价的结果可能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公众等。
评价结果的影响范围越广,对评价人员的责任和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的影响范围划分等级。
4. 评价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环境风险评价可以针对不同规模和复杂程度的项目进行,包括小区环境风险评价、工业园区环境
风险评价、城市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等。
评价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同,对评价人员的工作量和技术要求也不同,因此可以根据评价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划分等级。
5. 评价人员的资质和经验,评价人员的资质和经验是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因素。
具有较高资质和丰富经验的评价人员可以进行更高级别的评价工作,而缺乏相关资质和经验的评价人员则可能只能从事较低级别的评价工作。
综上所述,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的等级划分依据包括评价对象的特性、评价方法的复杂程度、评价结果的影响范围、评价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以及评价人员的资质和经验等因素。
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等级划分标准,以便对环境风险评价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组织。
环境风险评估的原则与一般要求及环境风险评估与表征
环境风险评估的原则与一般要求及环境风险评估与表征
5.1环境风险评估原则
环境风险等级按照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数量、可能影响的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等因素进行评估,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
对同级别的重大、较大环境风险源,根据风险源环境受体敏感程度的大小、距敏感受体的距离、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及环境风险物质量进行综合比较,依次排序。
环境风险源安全生产及设备质量管理评估时,赋分因子(项目内容)存在交叉的,按高分值计分一次。
5.2环境风险的一般要求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及时划定或重新划定本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编制或修订本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1)环境风险未划定等级或环境风险等级划定已满三年的;
2)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或数量、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或周边可能受影响的环境风险受体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变化的;
3)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并造成环境污染的;
4)环境风险评估标准或规范性文件发生变化的。
(2)新、改、扩建相关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内容(时效期内),可作为所属企业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组成内容。
1.环境风险评估与表征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按照资料准备、环境风险源现场核查、环境风险识别与分析、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划定环境风险等级、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六个步骤实施。
环境风险源等级可表示为“级别(Q/R值代码+Q/R值+环境风险控制水平代码+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环境风险受体类型代码)”,例如:Q值为5,范围为1≤Q<10,环境风险受体为类型1(E1),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值为50,M3类水平的环境风险源等级可表示为“重大(Q1(5)M3(50)E1)”。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
评估程序见图1。
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列表说明下列内容: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在正常使用和事故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急性和慢性危害、伴生/次生物质,以及基本应急处置方法等,对照附录B标明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1)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表1 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值生产工艺20分安全生产控制(8分)消防验收2分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2分安全生产许可2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2分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40分)截流措施8分事故排水收集措施8分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8分雨水系统防控措施8分生产废水系统防控措施8分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12分)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8分生产区域或厂界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系统4分环评及批复的其他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10分废水排放去向10分表2 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25M1类水平25≤M<45M2类水平45≤M<60M3类水平M≥60M4类水平2.1生产工艺列表说明企业生产工艺及其特征:生产工艺名称,反应条件(包括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是否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或国家规定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等。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2.4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2.4.1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2。
4.2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Q=q1/Q1+q2/Q2+…+qn/Qn(1)式中:q1, q2, .。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 Qn——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Q=0。
7/50+45/50+5/50+0.3/50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风险专项评价1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1.1评价等级依据HJ/T169-2004,依照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以及环境敏感程度,项目子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定为一级。
母站以及输配管线为二级。
1.2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子站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半径5km范围内。
母站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半径3km范围内。
依照国内天然气输配管线的风险距离预测计算类比分析,中压管线的风险距离在管线两侧40m范围内。
2 风险识不2.1 物质危险性识不(1)CNG的理化性质压缩天然气是天然气加压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它与管道天然气的组分相同,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要紧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和,此外一般还含有、、和,以及微量的,如和等。
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以上为。
CNG的压力范围一般在20-25Mpa、温度-5-50℃、密度0.76kg/m3、低热值36.19MJ/m3、爆炸极限5.0%-5.1%。
(2)CNG的危险性天然气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
天然气公司均要遵照有关规定添加臭剂(),以资用户嗅辨。
若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为5%~15%的范围内,遇明火即可发生爆炸,那个浓度范围即为天然气的。
爆炸在瞬间产生高压、高温,其破坏力和危险性差不多上专门大的。
由于天然气中90%以上的差不多上甲烷,关于处于高压状态下的CH4,不管治理人员或操作人员,都要对其性质、技术参数和专门要求作全面了解和掌握。
经查阅研究测试及查验的CH4要紧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列于表2.1-1:表2.1-1 CH4要紧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除以上重要参数外,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CH4生产储存场所火灾爆炸危险度为H=(R-L)/L=(15-5)/5=2。
火灾危险性确定为甲类,一级易燃气体。
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燃烧速度快,燃烧热值高(平均热值为33440kJ/m3),对空气的比重为0.55,极易燃烧、爆炸,同时扩散能力强,火势蔓延迅速,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
2.2 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不依照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不,将项目功能系统分为管线输送、子站或母站、槽车运输三类要紧功能单元。
这三类功能单元均属于潜在的危险单元。
2.2.1 管线输送管道输送的是管道天然气,且管道输送压力较高,管道运行期间因为各种事故因素导致管道破裂发生气体泄漏,遇明火将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2.2 子、母站站内工艺过程处于高压状态,工艺设备容易造成泄漏,气体外泄可能发生地点专门多,管道焊缝、阀门,法兰盘、压缩机、干燥器、回收罐,过滤罐等都有可能发生泄漏;当压缩天然气管道被拉脱或加气车辆意外失控而撞毁加气机时会造成天然气管道被脱或加气车辆意外失操纵而撞毁加气机时会造成天然气大量泄漏。
泄漏气体一旦遇引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1)储气井本项目母站及子站贮存量均为易燃物质压缩天然气,项目母站CNG储存量3000Nm3,子站CNG储存量60000Nm3。
依照《重大危险源识不》(GB18218-2000),天然气贮存区的贮存量大于10t 属于重大风险源。
天然气(甲烷)的密度在0℃,101.352Kpa时为0.7174Kg/Nm3,则母站的贮存量为 2.2t,子站的贮存量为43.044t。
可见子站储气井属于重大风险源。
储气井结构见图1.21。
(2)压缩机房压缩机是子母站的心脏,压缩机出口压力最大可达25Mpa,压缩系统连接部位较多,压缩机的震动易造成这些部位松动,从而造成天然气的泄漏,一旦压缩机房通风不良,会造成天然气的积聚,极易形成爆炸性蒸气云。
子母站压缩系统具有压力高、压力变化频繁、易发生泄漏和火灾爆炸事故等特点。
(3)加气机加气机应具有充装与计量功能,加气机额定工作压力应为20MPa。
当加气安全限压装置失灵、加气软管拉断、加气机及管道发生防撞事故、加气软管及软管接头发生腐蚀时可能发生事故泄漏,并引发泄露和火灾爆炸。
2.2.3 CNG槽车运输风险CNG槽车额定充装量为4500 Nm3,CNG属于危险品,其运输过程中出现运输事故要紧是翻车和路途泄漏等。
2.3 风险评价因子通过类比调查站场及输配管线潜在的各种环境风险(事故隐患)因素大体分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工艺设计的合理性、选用设备及材质的可靠性、设备和管路的施工质量、运行操作和日常维护等人为因素和工程内部因素。
依照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环境风险分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依照本项目的物质危险性识不、生产设施风险性识不、类比事故调查及项目周边的环境敏感特征分析,事故状况下本项目对环境要素的污染与破坏要紧是火灾爆炸、火灾时次生大气污染、事故处理中的伴生/次生污染(如消防水和事故初期雨水)。
项目使用物料为天然气,一般燃烧爆炸后可不能产生对外环境有直接的显著的不良阻碍的物质,火灾处理时,由于天然气常温常压下属于气态物质,消防水中也可不能大量的污染物质。
故而项目的要紧风险特性表现为火灾爆炸性。
3 源项识不3.1 最大可信事故类型和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确定3.1.1输配管线据统计,美国长输管线1970-1978年发生3609次严峻泄漏事故,平均0.89次/1000km·a;假如按照不同使用年限统计为0.45-5次/1000km·a,使用年限越长,事故率越大;假如按照不同管径统计,当管径≥500mm时候为0.1-0.5次/1000km·a,管径越大,事故率越小。
其发生事故的缘故要紧为:管道金属缺陷和焊缝缺陷18.6%,施工安装不合格4.1%,破坏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48.8%,腐蚀14.9%,其他缘故13.6%。
我国四川省1970-1990年间,随建随用的管线近1500km,共发生事故108次,其中焊缝开裂72%,母材断裂11%,腐蚀穿孔10%,洪水冲断4%,平均事故率3.73次/1000km·a,曾有几次引起火灾,并有人员财务受损。
美国长输管线的事故率0.74次/1000km·a,俄罗斯长输管线的事故率0.24次/1000km·a,德国长输管线的事故率0.35次/1000km·a。
依照国内天然气管线事故发生统计结果,类比北京环科院陕甘宁天然气进京项目环境阻碍评价,可能本项目中压管线输送系统的事故概率为5次/1000km·a。
3.1.2子、母站在生产和运行过程中,站场储运系统一旦泄漏就有可能发生跑气,存在较大的潜在火灾爆炸事故风险。
储气井发生的常见危险和事故分析情况有:(1)没有紧急切断装置按照安全工程的要求,CNG储气井必须装有紧急切断装置,当地上设施因自然灾难、火灾、机械损伤等各种缘故造成损坏而发生泄漏时,能自动切断地下储气井与地上设施的通道, 以幸免井内25MPa高压天然气剧烈喷发,引发重大事故。
(2)没有安全监测装置按照安全工程的要求,CNG储气井必须装有安全监测装置,通过传感器检测地下井体的腐蚀、泄漏等情况,以便及时发觉和排除险情,以幸免井壁爆裂、井管拔地而起冲出地表的严峻事故。
(3)没有气质检测严格执行GB 18047规定,保证天然气标准状态下的硫化氢含量不大于15mg/Nm3,是幸免井体材料发生“氢脆”的前提条件,为此,配备微量含水检测仪及硫化氢检测仪,同时严格按照周期在线进行检测是必需的;假如没有配备微量含水检测仪及硫化氢检测仪,或者尽管配备了这些仪器,但不能严格按照周期在线进行检测,都意味着形成了严峻的事故隐患。
(4)井体窜动依照文献“加气站安全技术问题的探讨”(作者为四川石油治理局朱清澄和西华大学黄海波),在一次调研中,在34个加气站收集近年共发生的100起安全事故资料, CNG储气井事故18起,其中储气井体串动、水泥裂口共发生8次,涉及80个井。
储气井体串动是固井施工工艺失败所导致的结果,而且固井施工造成的质量缺陷难以发觉。
储气井体串动直接导致地上设施的机械损伤,由此引发高压天然气喷发、火灾、爆炸等严峻事故。
由近年井体窜动事故比较高的发生频率能够断定,此是CNG储气井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重大事故隐患,不可不防。
类比国内外储罐事故概率分析,确定储罐及储存物质发生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的概率为8.7×10-5次/年。
3.1.2 CNG槽车依照“中国高速公路事故调查(2002.12,交通报)”,运输中的事故多发生在路况极差或较好、司机疲劳驾驶、酒后驾车、违章搭载等情形。
一般来讲,化工生产的原辅材料、产品运输都由通过专职考核的司机和运输部门承运,可有效防止司机疲劳驾驶、酒后驾车、违章搭载的情形发生。
而且依照该调查,发生事故的车辆通常差不多上客运车辆和一般货运车辆,运输化学原料、产品的车辆事故发生概率低于0.01‰。
4 阻碍后果分析4.1 计算方法4.1.1管线火灾和爆炸计算(1)喷射火焰首先,进行喷射轴线上各点辐射热量计算:Q h=ηQH cQ h—辐射热量,kw;η—辐射系数,取保守值0.35;Q—燃烧速率,kg/s;Hc—燃烧热,KJ/kg。
其次,同意点处的热辐射强度计算公式:I=X g Qh/4πr2I—热辐射强度,kw/m2,(热辐射强度与危害程度见表9-3);Xg—传导系数,一般取0.2;r—同意点处到释放源的距离,m。
表4.1-1 热辐射危害程度评价中热辐射强度取12.5 kw/m2(1分钟内10%人死亡,10秒钟内1度烧伤)求证火灾阻碍范围。
(2)爆炸假如天然气没有直接点燃,依照荷兰应用科学研究中心(TNO)1979年提出的扩散模式,泄漏液体蒸发的蒸气的气团呈半球形向外扩散。
按R=Cs[(η×E)1/3]预测蒸汽爆炸的冲击波的损害半径。
式中:R为损害半径,m;E为爆炸能量,kJ,可按下式取E=V×Hc;V为参与反应的可燃气体体积,m3;Hc为可燃气体的高燃烧热值,kJ/m3;η为效率因子,其值与燃料浓度持续展开所造成损耗的比例和燃料燃烧所得能量的数据有关,一般取η=10%;Cs为经验常数,取决于损害等级,Cs和损害程度的关系见表4.1-2。
表4.1-2 Cs和损害程度的关系蒸汽爆炸的冲击波取Cs0.06,相当于冲击波压力为0.1bar 的损害程度求证爆炸阻碍范围。
4.2 储气井的火灾和爆炸评价对储气井发生爆炸的后果采纳蒸汽云爆炸灾难的评价方法(当泄漏到空气中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云状混合物的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遇到点火源发生的爆炸现象称为蒸汽云爆炸)损伤估算。
(1)蒸汽云爆炸的TNT 当量计算爆炸能量是用TNT 当量来表示的,如某次事故造成的破坏程度相当于X 千克TNT 炸药爆炸造成的破坏程度,就称此次爆炸的威力为X 千克TNT 当量。
/ 1.8TNT f f TNT W aW Q Q =⨯W TNT ——蒸汽云的TNT 当量(Kg );W f ——蒸汽云的TNT 当量系数,取0.04;a ——蒸汽云爆炸中烧掉的总质量(Kg );Qf ——燃料的燃烧热(MJ/Kg );Q TNT ——TNT 的爆热(MJ/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