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合集下载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有什么区别? 前者是瞻仰前的心情,后者是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3)第2—10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纪念碑的位置,兴建过程,体量,纪念碑的题字、碑文、碑身造型、装饰花纹 以及十幅大浮雕等。
(4)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瞻仰纪念碑前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第2—10段):具体介绍纪念碑:位置,兴建过程,体量,
3.理清结构
(1)标题中的“瞻仰”二字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的无比崇敬之 情,那么文中哪些语句直接流露出作者对先烈们的敬意呢?请同学们 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第1自然段: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 严的纪念碑。
第11自然段: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2)这两句都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敬意但背景不太一样,说说
(3)“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 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这句话中的“中 国自古以来最大的”可不可以删去?
明确: 不可以删去。句中的“中国”表示地域范围,“自 古以来”表示时间,“最大的”表示程度。通过这 一连串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了人民 英雄纪念碑的特点、地位。
1.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找找作者使用了哪些写 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 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写出了 纪念碑的高大,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 烈的怀念:与天安门的高度进行对比,突出说明了纪念碑的雄伟。
语段二: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描写的是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 义”。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平等、经济平等、 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四大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 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儿 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说课稿一、说教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课,该课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掌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2.了解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3. 能够理解纪念碑对于激发人民爱国热情和鼓舞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课时习题包括选择填空,用“是……,而不是……”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爱国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2)了解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3)能够理解纪念碑对于激发人民爱国热情和鼓舞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辨能力;(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2)了解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2.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四、说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教育学生爱国情怀;(2)感性认识法:通过让学生观察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并结合讲解,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纪念碑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2.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红色文化殿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模拟场所。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进入课堂前,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放在黑板上。

学生进入课堂后,老师简单地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并让学生望向黑板上的图片,让学生在心里默默地感恩英雄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的生命,鼓舞学生的爱国情绪。

2.教学环节第一步: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简单而生动地向学生讲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包括建设的目的、时间、地点、设计用意等,以此激发学生对建筑物和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讲解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讲解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说明
方法及作用; 3.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预习任务
• 一、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 • 二、用自己设计的符号标出交代作者行踪的词句,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 三、在自学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请写出来。 • 四、找出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注明。 • 五、画出10幅浮雕方位示意图。 • 六、假如你是导游,请你向游客介绍一下人民英
举例子、打比方、
说 明 方 法
列数字、列图表、 下定义、作诠释、 分类别、作比较、
引用
时间顺序: 古今、早晚、春夏秋冬等。
说 (事物的发展变化) 明 空间顺序: 远近、里外、左右、前后、高 顺 低、整体局部。(事物的结构、形状) 序 逻辑顺序:总-分、主要-次要、
原因-结果、现象-本质、 性能-功用、一般-个别 (事物的内部联系)
体裁:
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说明文知识
定义:说明文是以解说事物或事理为内容,给 人以知识为目的,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手段的 文章。
分类: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三要素: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指的是说明文说明的具体事物 或抽象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这一对象与其他事物 的本质区别。
默读全文,找出作者参观路线的方 位词,试着画出参观路线图。
走 越踏 走 踏 到瞻 去 过着 到 上 了仰
东长 安街
转到
纪念碑 台阶前 最后 来到
第二层 东 平台
走下 离开
南(背面) 西 北(正面)
活动顺序:
进入广场
越过广场 踏上石道 走到碑前 踏上台阶 到了平台
2、理清文章思路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

描写“十幅浮雕”这一部分说明顺序:
1.虎门销烟1839年1851年 2.金田起义 3.武昌起义 1911年 4.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 5.五卅运动1925年 6.南昌起义 1927年 7.抗日战争时期 8.热烈支援前线 9.胜利渡长江 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10.欢迎解放军
1、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空间顺序 2、从近代再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联系碑文想一想,为什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这块浮雕“最大”?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明确指出了纪念碑所要纪念 的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 雄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 人民英雄们。“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是中 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反动统治, 结束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的标志。这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的伟大目标奠定了基础。这一浮雕代表的意义重 大,所以“最大。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 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的 革命精神,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 怀念之情。
课后作业
如果你要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增加建国以来为了国 家和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人民英雄浮雕,你认为应该增加哪 些,为什么?
谢谢观看
人民英雄纪念碑 (西)
先介绍画面,再指出 其意义。
南昌起义 1927年 抗日战争时期
先总后分地描述了画 面上的人物及其行动, 以此显示人民战争的 特点。
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
胜利渡长江 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说明北面最 大的一幅浮雕。
简略介绍左右两幅 装饰性浮雕。
热烈支援前线
欢迎解放军
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
字音字形

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__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__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5. [2023泰州民兴实验中学期中]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 有误的一项是( D ) A. 泰州市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古人的纳凉“神器”——绿釉 如意形蕉叶纹枕。 B. 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 有泉则灵”。 【点拨】书名号全部改为双引号。 C. 新时代新召唤,中国教育应该肩负怎样的时代使命呢? D. 学生代表以《言语传祝福》《歌声颂真情》《童心送贺 卡》三个活动版块讲述了师生之间最真挚的情谊。 返回
六时十一分,伴随着【D】振聋发聩的升旗口令,护 旗队员和礼兵行礼,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 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大家随着伴奏,慷慨

激昂地唱响国歌,国旗在歌声中徐徐升至旗杆顶端。 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 应)。这份记忆将深深地镌刻在我的生命里,我由(忠 衷)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永垂不朽• (xiǔ)
重幔(màn)

镶嵌(qiàn)

窖坑(jiào)

【点拨】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B 项,“上朔”中的“朔”
应写作“溯”;C 项,“旌旗”中的“旌”应读作 “jīng”;D 项,“镏金”中的“镏”应读作“liú”, “挺拨”中的“拨”应写作“拔”。
返回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 继承和发挥中华传统文化。 B. 元旦晚会上,我们班表演的舞蹈,赢得了观众们 的一致好评。 C. 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 生意外。 D.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 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点拨】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 项,搭配不当,“发挥”
应改为“发扬”;B 项,正确;C 项,不合逻辑,可 去掉“不要”;D 项,成分残缺,在“思想道德”后 加上“教育”。故选B。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读后感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读后感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景与意义三、文章主题与结构分析四、对人民英雄的敬佩与感慨五、结尾正文:【引言】在中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矗立着一座庄严宏伟的建筑,那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近日,我阅读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敬意和对国家历史的感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篇文章,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景与意义】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斗争、献身的英雄们而建造的。

纪念碑始建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由毛泽东同志题写碑名,周恩来同志题写碑文。

这座纪念碑既是对英雄们的崇高敬意,也是对新中国的美好祝愿。

【文章主题与结构分析】文章以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为线索,通过对纪念碑的描述,引出对英雄们的敬意。

文章主题鲜明,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作者首先介绍了纪念碑的背景与意义,接着描绘了纪念碑的雄伟景象,随后表达了自己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最后呼吁广大人民群众永远铭记英雄们的事迹,发扬他们的精神。

【对人民英雄的敬佩与感慨】在文章中,作者对人民英雄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付出生命和鲜血,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载史册。

当我们瞻仰这座纪念碑,不禁为英雄们的英勇精神所感动。

作者感慨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他们的精神永存于我们心中。

”【结尾】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伟大意义。

让我们永远铭记英雄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全文总结】这篇文章以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为背景,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敬意和对国家历史的感慨。

通过对纪念碑的描述,文章展现了英雄们的英勇形象,传递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主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文示例文章篇一:《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当我第一次站在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哇,那种感觉就像一股电流穿过我的全身。

我就那么呆呆地站着,仰望着那高高的纪念碑,心里想呀,这可不只是一块大石头呢。

我身边的爷爷,他的眼睛里好像有星星在闪烁。

爷爷说:“娃呀,你知道这纪念碑背后的故事吗?”我摇摇头,眼睛里满是好奇。

爷爷就开始讲起来啦。

爷爷说:“这纪念碑呀,就像是一本超级厚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英雄们的故事。

你看这碑座上的浮雕,那就是英雄们事迹的图画版呢。

”我走近一看,哇,那些浮雕可真是栩栩如生。

有一群人拿着枪在冲锋,就好像我在电视里看到的打仗场面一样。

我就问爷爷:“爷爷,这些人不怕死吗?”爷爷笑了笑说:“娃呀,他们要是怕死,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啦。

他们就像那熊熊燃烧的火把,在黑暗里给大家照亮前行的路。

”我又看到浮雕上有老百姓推着小车的画面。

爷爷说:“这就是老百姓在支持战士们呢。

你想啊,如果战士们没有吃的,没有穿的,还怎么打仗?这就像一个大机器,战士们是齿轮,老百姓就是润滑油,缺了谁都不行。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想,原来大家都这么重要呢。

这时候旁边有个大哥哥也在看浮雕,他就对我们说:“爷爷,小朋友,你们看这浮雕,就感觉像是历史在我们眼前重现一样。

这些英雄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我们民族的天空中永远闪耀。

”我眼睛亮晶晶地说:“大哥哥,那我们也要成为星星吗?”大哥哥摸摸我的头说:“当然啦,小朋友。

虽然我们现在不用拿着枪去打仗,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战斗呢。

比如说努力学习,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这也是在为英雄们守护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成果呀。

”我又看向那高高的碑身,上面的字好像在对我诉说着什么。

我想,那些牺牲的英雄们,他们就像大树的根,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像树上结的果子。

没有根拼命地吸收养分,哪来的果子呢?如果没有英雄们在前面披荆斩棘,哪有我们现在在这么好的环境里玩耍、学习呢?我在纪念碑前站了好久好久,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那些英雄们的时代。

9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9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的特点。
课文分析(2—5)
5.第五小节介绍碑身两侧,小碑座和碑 顶的 装饰 与造型,揭示它的象征意义
点明纪念碑造型体现的 民族风格 和 时代精神
读第四小节完成下列各题
1.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和作比较2 文中第一句的表达方法是 记叙 。
这句话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由 远处 到 近处 的顺序。
2.从远处来看(2、3两节)写了纪念碑的哪 些内容?
位置 环境 兴建过程 规模 质料
3.从近处来看(4、5两节)写了纪念 碑哪些内容?
结构 碑心石上题字 碑文
课文分析(2—5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 广场南部。
体裁:
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说明
方法及作用; 3.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整体感知
一、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 齐读课文第一小节,找出体现作者
对纪念碑总印象、概括总特征的词。
巍峨 雄伟
庄严
2.“落成”一词表明工程胜利结束,内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大巍峨的特点。
(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 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 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 4.24米。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具体准确、突出强调地说明了
人民英雄纪念碑雄伟的特点。
(3)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 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 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 对先烈的怀念。
含“ 庄重、庆贺

初中语文八上第五单元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初中语文八上第五单元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一层,看起来浅显,却是不易读出来的最基本的东西。 读书往往要读注释,才能读得懂。读碑也需要注释。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 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现在完全读懂了么? 不敢说。但起码,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 感;起码不会因为人生道路的漫长,口袋里的什么东西丢了,也发现不了;起码 不会在某一天,摔了跤,眼镜也打碎了,抬头望望,说天安门广场的那个环绕着 浮雕的高大建筑,只是一个美丽的装饰。
(2)青年学生怀着爱国之心反抗。下列诗句没.有.写到爱国的一项是( B ) A.家祭无忘告乃翁
B.烟波江上使人愁
C.赢得生前身后名
D.报君黄金台上意
(3)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慷慨激昂”相同的一项是( C ) A.小庑殿顶 B.旌旗招展
C.巍峨雄伟 D.挑衅失败 【解析】A.偏正短语;B.主谓短语;C.并列短语,与“慷慨激昂”短语类型
(3)请你结合下则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学习这些卫国戍边英雄身上的哪些品质? 2021年2月19日,《解放军报》刊发了反映中印边境任务部队官兵卫国戍边
先进事迹的综合性报道。2020年6月15日在加勒万河谷,外军越过实际控制线, 挑衅我方而引发冲突。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 榕、战士肖思远、战士王焯冉壮烈牺牲。 示例一:忠于职守、矢志报国的爱国情怀。 示例二:敢打硬拼、舍生取义的英 雄气概。 示例三:不畏艰险、勇于日敌后游击战”画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半 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碑的正 面是“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显示的是旌旗招展中,人民解放军胜 利地渡过被国民党认为无法逾越的天qiàn长江的画面。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瞻.( zhān )仰 镏.( liú )金 镶qiàn( 嵌 ) 天qiàn( 堑 )

(新)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精美课件

(新)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精美课件

作比较:突出了汉白玉栏杆的美观洁白,表现 了纪念碑的庄严、雄伟。
碑文中三个年代的含义
三年以来:
三十年以来:
解放战争
五四以来,新民主主义阶段
一千八百四十年: 鸦片战争,旧民主主义革命 三段碑文分开写,由近溯远,层次清晰,表达 了人民对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阅读课文6—10段,说说这一部分介绍了
阅读第三部分,说说建造纪念碑的意义。
“人们从这里可以
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历
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
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
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
出的巨大代价。”
联系开头和结尾两段文字,说说作者瞻 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作者瞻仰纪念碑的心情: “万分崇敬”
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瞻仰后的感受: “再一次默默致敬”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划分层次,理清结构。 2.学习运用时间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领悟说
明方法的运用。(难点)
3.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 培养奋勇向前的精神。(重点)
新课导入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
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 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 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 国军47.2万余人,东北 全境宣告解放。
(6)“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以革 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 (7)“抗日敌后游击战”抗战时期
打击日本侵略者。
(8)人民解放军“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1949年5月30日 (9)渡江前夕,人民支援前线 解放全中国
(10)战争胜利,人民慰劳解放军
具体准确地描述了纪念碑和浮雕的高大壮观。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第1课时)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第1课时)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文本研读
5.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后心情产 生了怎样的变化?
怀着万分崇 敬的心情
再一次向牺 牲的英雄们 默默致敬
这篇说明文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 间顺序为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了全面且具体 的介绍,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英雄的无限崇 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3.阅读第6~10段,说说这一部分作者是按什 么顺序介绍的。
(解放战争时期)




(1927年、抗日战争时期) 西



(1839 年— 1851年)
时 间

(1911年 — 1925年)

文本研读
4.阅读第11段,说说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
人们从纪念碑中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经历过的艰苦道 路,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 出的沉重代价。
正音释义
读准字音。 瞻仰( zhān) 奠定( diàn) 天堑( qiàn ) 髻( jì )
巍峨( wēi ) 镏金( liú ) 挑衅( xìn ) 庑( wǔ )
矗立( chù ) 重幔( màn ) 旌旗( jīng )
正音释义
解释词语。
〔瞻仰〕 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 〔矗立〕 高耸地立着。 〔上溯〕 从现在往以前推。 〔挑衅〕 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天堑〕 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
第三部分(第11段):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文本研读 1.阅读第1段,找出描写作者瞻仰纪念碑心情
和可以概括纪念碑总体特征的词句。
作者瞻仰纪念碑心情: 万分崇敬。 纪念碑总体特征: 巍峨、雄伟、庄严。
文本研读
2.阅读第2~5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语,并说说这部分 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帮课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解析版)

【帮课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解析版)

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学习目标中考导航 1.学习按照空间顺序、方位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了解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懂得中国人民为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3. 缅怀先烈,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树立奋勇向前的信心。

1.“瞻仰”“上溯”“挑衅”“逾越”“天堑”等是中考易考词语。

2.分析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考点。

3.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是中考的易考点。

知识点01 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语言风格分为平实性和生动性两种。

(1)准确、严密(严谨)、科学是说明文的基本特点;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严谨科学。

(2)一般科普类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说明文语言还有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特点。

【微点拨】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30日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前后长达5年零8个月,可见时间之长工程之浩大: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可见用料之多石料之优良;本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的第二天,可见人们对人民英雄的缅怀和崇仰。

作者对纪念碑的介绍内涵丰富,情感深厚,既介绍了纪念碑建筑上的特征,更突出了纪念碑的纪念意义。

知识点02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1、作者简介周定舫,1931年生,浙江省海淀县人。

1953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后来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

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

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30日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件PPT文档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件PPT文档

作者行踪:
进入 广场
越过 广场 踏上 石道 走到 碑前 踏上 台阶 到了 平台
天安门
东长安街
人 民
纪念碑台阶前

政 协


会 堂
西 纪念碑 东 第二层平台


天安门
东长安街

人 民

纪念碑台阶前

政 协


会 堂
西 纪念碑 东 第二层平台

南 按照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
正面
背面
说明 顺序
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 百四十年”的含义各是什么?
“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年 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 “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这一年第一次鸦片 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课文分析(2—5)
1.总体来看这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由 远处 到 近处 的顺序。
2.从远处来看(2、3两节)写了纪念碑的哪 些内容?
位置 环境 兴建过程 规模 质料

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

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 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 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 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 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 垂不朽!
①这三个历史年代分别是解放战争、五四运动、鸦片战争 ②三段碑文分开写,由近溯远,层次清晰,表达了人民对 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2.本文为什么三次提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 垂不朽”八个大字,两次提到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 亲笔书写的碑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纪念碑的主题。反 复强调对人民英雄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 突出了本文的中心。而两次提到的毛主席亲 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既是对“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的重要说明 ,又是对十幅大浮雕的内容的高度概括。
5.阅读课文6-10段,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 座浮雕,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销毁鸦片烟 1839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东)
金田起义 1851年
武昌起义 1911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
(南)
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 五卅运动 1925年
南昌起义 1927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
(西)
抗日敌后游击战
渡江战役
瞻仰
liú
sù chóng màn
镏金 上溯 重 幔

庑殿
xìn yú
qiàn
挑衅 逾越 天堑
积累词语
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 远流传,不会磨灭。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 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挡。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学课件(统编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学课件(统编版)

活动一:找一找,理一理(理清说明对象、说明顺 序,结构) 活动二:画一画,讲一讲(抓住说明特征)
1.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 特征:巍峨、雄伟、庄严
2.阅读开头和结尾两段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 瞻仰后的感受。
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 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无声的回答”
邓稼先因长期遭受核辐射影响罹患直肠癌,1986年,在生命快到尽头的时候, 他坚持要去看看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纪念碑下,他问警卫员,“几十年后,还有 人会记得我吗?”警卫员泣不成声。纪念碑的碑身文字无声回答了邓老的问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为什么邓稼先在垂危之际,坚持要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3、据地质专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800年到1000年之久。 “至少’强调了最低限度,说明保存的时间可能更久,暗含人民英 雄永垂不朽之意。
4、"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敬仰的心情,瞻了 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落成"换成"建成""造好 "行不行,为什么?“瞻仰"换成"参观"行不行,为什么?
拓展探究
➢ 烈士们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作为新时 期的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
➢ 挑一个你喜欢的建筑物,写一段导游词。
(1段) 点题总领正文 总 (2—10段) 详写碑身浮雕 分
(11段) 抒写瞻仰感受 总
➢ 阅读第2、3、4、5段,找出体现作者行踪 的词语。画出作者的行踪图,找说明顺序。
➢ 阅读第6—10段分组讨论作者介绍了哪些浮 雕,这些浮雕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画一 画。为什么选择些历史事件作为浮雕内容?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考点精讲版】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考点精讲版】

生动描绘第一幅浮雕 “销毁鸦片烟”的画 面内容,表现了中国 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愤 恨和反抗帝国主义的 坚定决心。
往南转到碑身的记后叙面,看到的是1911年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深夜, 描写
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
介绍第三幅浮雕“武
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
昌起义”的画面内容,
运用列数字与作比较的 说明方法,说明了纪念碑的 高度、建筑材料,表现了纪 念碑的巍峨、雄伟、庄严。 在“纪念碑”前用“中国” 表示范围,用“自古以来” 表示时间,用“最大”表示 程度,通过这一连串表示修 饰、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 明了这座纪念碑的特点。
本文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就是采用“瞻仰记”的形式 进行说明,试简要说说其好处。
碑文由近溯远,层次清晰,表达了对各个历史阶段的人民英雄 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纪念碑的大致结构图。
碑顶
碑 身
第二层平台
小碑座 大碑座
汉白玉栏杆
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瞻仰。 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 片战争记前叙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 销毁鸦片的事迹。浮描雕写上,愤怒的群众正 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 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窖坑里销毁,一股股浓 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 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 主义的议挑论衅。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 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
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
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 史意义。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议论
南面的第三幅是“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1)

游踪交代按空间顺序 浮雕说史凭时间顺序 详略分配为突出中心 段落穿插要助力情怀
小结:本文的魅力在于通过“我”的行 踪,渗入个人体验,使人身临其境。文章找 准了切入点,不仅是一篇详略得当的说明文, 也是崇敬英雄的经典篇章,演奏着敬佩先烈、 介绍说明对象与缅怀历史这三者交错而成的 交响乐曲。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人们深切缅怀伟大革命先 烈的情感寄托。从修建位置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重视,从碑文内容可以看出中 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以及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现 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青年一辈,我们要 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吃苦耐劳、勇往直前 的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虽然说明内容纷杂,但整体安排井然有序,说明 顺序是否合理?
文章从整体上来看是空间顺序,是按照作者的行踪 来介绍的。在大浮雕的主体部分,又用的是时间顺 序,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写到建国。在具体的细 节上,有时候还是逻辑顺序。比如介绍碑体,就先 介绍正面,再介绍背面。因为正面是碑文,是主要 内容,从主到次。
全文2700多字,三分之二在介绍十块大浮雕,详略安排是否恰当?
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这篇说明文的中心就是题目“人民英 雄永垂不朽”,为了表达这种感情,就需要对重要的历史事 件进行说明,所以,作者就用很多篇幅来介绍大浮雕。
第三自然段其实可以放在其他地方,放在此处是否最佳?
为第四自然段的详细视察和参观打下了基础, 也能更好地酝酿感情。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学习目标 1、能快速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和课文的结构。
2、借助方位词,根据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 理清按照空间和时间顺序写作的行文思路。
意境导入
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推翻了一座又一座压迫的 大山,树立起一座又一座丰碑。历史渐行渐远,那 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段充满汗血与牺牲的岁 月。回顾那段历史,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培 养民族自信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并继续开辟这来 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将要走近一座巍峨、 雄伟、庄重的建筑,与它一同歌颂为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它就是首都 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阐述,此单元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单元。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此单元的学习,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卓越成就,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人文主题主要指向“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

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以“文明的印迹”为人文主题。

五篇课文内容不同,各有特色,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建筑、园林和绘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和杰出的创造能力。

其中有关动物的课文,可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的奥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了解说明方法,让学生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与严密性。

此单元的课文,可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三、单元学情分析此单元是说明文单元,也是学生初中阶段首次遇到说明文,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说明文知识,为以后的说明文学习打下基础。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分析和概括能力还较弱,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课文,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同时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逻辑思维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单元学习目标1.感受说明文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激发对自然与社会的探索兴趣。

2.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3.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与严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依据方位词语,把握说明对象的空间关系。

2.学习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顺序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方法,了解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方法。

3.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一些常识,如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作用。

参考《阅读空间》说明文阅读技巧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解释事理为主要内容的问题。

它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成因、结构、关系等,还解释事物的变化规律,目的在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可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引资料、作诠释等
五、教学过程
(一)解题
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积累生字词
瞻仰(zhāngyǎng)矗(chù)立五卅(sà)奠(diàn)基砌(qì)墙上溯(s ù)伟绩(jì)镏(liú)金挑衅(tiǎoxìn)逾越(yúyuè)天堑(qiàn)重幔(chóngmàn)不朽(xiǔ)横幅(fǘ)发髻(jì)镶嵌(xiāngqiàn)销毁践踏徒手熊熊火焰峻峭老巢搀扶(chānfú)矗立永垂
不朽慷慨激昂勇往直前丰功伟绩遥遥相对怒形于色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

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

2.快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提示:作者按“点题-------瞻仰纪念碑-------抒瞻仰感受”的顺序组织材料。

整体感知课文(速读),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1段):点题总领全文。

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段):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

(也可以具体一点)
第三段(11段):抒写瞻仰感受。

渗透着:无限崇敬深切怀念
3.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4.思考问题: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到我们面前来?
(阅读2、4节,行踪变化的词语。


作者的行踪(瞻仰过程)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

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5.指名读第二层(4-6节),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

(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提问: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归纳: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

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6.请大家思考:既然按照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为什么不按“台阶”——“大碑座”——“小碑座”——“碑身”的顺序,而是先介绍“碑身”而后才介绍“小碑座”“大碑座”呢?
7.课文分析(6—10节)
(1)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1.阅读2-5段思考,从总体上看,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介绍到读者面前来的?到了平台仔细瞻仰,作者又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纪念碑结构的题词和造型的?
明确: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2-5节)。

先四周后中间,由正面到背面。

2.阅读6-10段,学生标出十幅浮雕的具体位置并分析说明顺序。

明确: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空间顺序与从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相结合(6-10节)
二、分析第四段的碑文,思考人民英雄纪念碑要纪念的英雄究竟是哪些人?“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
“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这一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段碑文内容由近及远,层次清晰,充分表达了人民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三、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准确而富于变化,小组合作找出文中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并体会这些词语或句子的精妙之处。

(1)找出记叙性、描写性的语言,体会其生动性
(2)一些议论性的语言,体会其严密性
(3)大量说明性的语言(列数字、作比较等),体会它们的准确、具体、生动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特征是巍峨、雄伟、庄严,为了把它完整的介绍给读者,作者按照自己瞻仰的顺序,一步步把我们带到纪念碑前,采用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顺序,有条不紊的给我们介绍了十幅浮雕的内容,突出了中国革命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