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教学设计课
(提问若干学生,无需回答非常准确,目的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的事物是客观的,不是神、上帝创造的。)
教师再问:我们日月星辰、高山流水,是上帝用一个星期制造出来的吗?是不是盘古用巨斧抡开了地球才有了天和地?
物质的定义例证分析法讨论法谈话法前面我们从一般层面上学习了哲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哲学的概念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哲学的基本阵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哲学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只有那些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它们对社会变革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题世界的物质性
李玉红
教学设计(一)
1、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是客观的,任何一代人、一个社会,都只能在前一代人、前一个社会形成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展。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问的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任何社会的生产关系都只能由社会生产力来决定。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又不平衡,既有一部分现代化工业,也有大量落后于现代化水平的工业;既有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又有广大的不发达地区;既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又表现出科学技术水平普遍不高。
生: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这些要素都是客观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劳动者,各时代具有各自代表性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每一代人面对的都是业已形成的生产力水平,都只能在原有生产力水平上起步,且原有生产力水平总是限制着下一步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幅度,这同时也说明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制定每年经济增长速度为20%,明天就要使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能行吗?它是客观的。无论是从生产力的构成,还是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看,都是客观的。
探究万物本质——小班科学教案
探究万物本质——小班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感知、模拟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万物本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探究物质的本质:通过让学生观察、摸索、探究各种物质的外观、形状、性质、组成等因素,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周围,它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且每一种物质都由不同的分子或原子所构成。
”2.探究动物的本质:通过让学生观察、感知、了解各种动物的生长特点、行为特点、喜欢的食物、运动能力等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在于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它们都有自己的需求和特性,因此要保护好动物,让它们能够生长繁衍。
”3.探究植物的本质:通过让学生观察、感知、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形状、花果等因素,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本质不仅仅在于它们的外表,还在于它们对环境的依存和自身的生命特征。
”4.探究自然界的本质:通过让学生观察、感知、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天气现象和地球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和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应当尊重自然,活在和谐的环境中。
”三、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通过呈现几个常见的事物或图形,问学生认识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引导学生对本课主题的了解。
2.学习和复习:老师用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包括课堂讲解、图像呈现、实物模型演示等,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有所认识和回顾。
3.整合学习:教师通过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整合”已有知识去认识思考一个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探究本质的思考能力。
4.互动探究:老师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活动式的探索,通过自主观察、感知、模拟,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并自行组织内容,探究各种事物的本质。
5.总结回顾:老师通过引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题、内容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创设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学生答题、课上互动、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
2.评价内容既要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探究人类社会的本质教案
教案名称:探究人类社会的本质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人类社会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够针对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认识社会问题的本质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以及如何发掘社会问题的本质原因。
教学方法:教学法采用讲解式授课、案例引入、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过程:第一步:铺垫环节教师引入本课的主题,即探究人类社会的本质,并以一个小故事引发学生对话:有个人问老师:“老师,您觉得人类最大的本领是什么?”老师答:“人类的最大本领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建设社会吧。
”那人接着问:“可是,老师,人类社会建设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是存在这么多问题呢?”老师笑着说:“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社会的本质。
”此时,老师的话引发了全场学生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
第二步:讲解社会本质通过引入上述故事,教师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一个宏观的层面了解到社会的本质,接下来老师可以对社会本质做一个详细的讲解,这里主要介绍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的本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需。
2、社会是一种强调人际交往关系与组织化协作的人群组织。
3、社会是一种人类协作行为的产物。
第三步:案例引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社会的本质,教师通过案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了解社会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村庄里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来告诉学生: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某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与发展状况等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
第四步:分组讨论在学生通过案例理解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些话题指引,如:1、什么是人类社会的本质?2、人类社会存在哪些问题?3、如何应对社会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并防止讨论过程中出现争执和冲突。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5篇)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5篇)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即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七年级数学下册《透过现象看本质》教案、教学设计
4.设想四: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教学策略: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小组活动中的贡献。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已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仍存在以下特点与需求:
1.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往往容易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挖掘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从多角度、多维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3.熟练运用数据分析、逻辑推理和证明等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的相关问题,如数列、比例、概率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培养自己的能力:
1.探究与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从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认识到数学在揭示事物本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3.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形成独立见解。
4.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5.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5.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克服困难,培养他们面对挑战的信心。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精品源自中考试题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分析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五、【课文导语】: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共84页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第二课 1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观点和世界的物质性,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和教室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物质的。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的观点,掌握世界的物质性。
2. 教学难点:区分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案例和相关知识点。
2. 搜集一些涉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现实案例,以便在教室上讨论。
3. 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木块、石头等,用于实物演示。
4. 安排教室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室活动。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许多关键步骤,如导入、讲解、实践、讨论、反馈等。
在课前,教师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会详细诠释观点、理论或技能,并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接下来,学生会有机缘通过实践来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技能。
教师还会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有机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能从同伴那里学到新的东西。
最后,教师会进行反馈,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出建设性的建议,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也能从教学过程中获得反馈,以便不息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观点及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掌握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都根植于物质的原理;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识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一切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2章第1节 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设计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2)了解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重要作用。
(3)了解人脑的出现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
(4)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科学精神】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公共参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指导实践活动。
1.教学重点: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2.教学难点: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引入新课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我们学习世界的物质性。
(二)讲授新课世界的物质性(板书)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板书)阅读与思考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
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
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阅读与思考《周易》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尚书》提出“五行”说,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作为“天所以命万物”的根本。
__探究世界的本质__复习与检测
课堂练习现场讲评,加深记忆,反馈课堂学习效果,有针对性的加较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板书设计含义
物质人与自然
探究物质与运动世界运动运动与静止本质含义
规律特征及要求框架式板书清晰,直观,使同学看了一目了然,且富于连贯性,还能创造一种美感,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本课总体来说教学比较成功,本课的设计坚持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并穿插学生各种活动在其中,激发了学
生的兴趣及参与活动的热情,效果比较好,但是在问题设置上还有需要再完善,争取让课堂上
的45分钟时间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教学设计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地位作用】本单元开始真正涉及哲学基本问题,它对学好以下几个单元起了基础性作用。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人的意识有能动作用。
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四课分为两个框题: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由“上帝创世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论证得出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目从人的起源开始探究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易传》里的一段话引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第二目通过元素的发现经历探究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同学们了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五课分为两个框题: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第一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论证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目从意识的生理基础讲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三目是从意识反映的.对象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人与动物的比较,重点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目通过“面对石头与电脑”的问题探究,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三目实际上是讲了方法论的运用,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观点,理解物质是世界的本质,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坚定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观点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理解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案例和相关观点的诠释。
2. 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或模型。
3.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前思考一些相关的问题。
4. 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如卡片或小贴纸,用于教室互动。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本质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讲解物质的观点和基本属性,介绍物质的属性和基本形态,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干系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3.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
探究活动可以包括一些常见的物质现象分析、实验观察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4.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等基本观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作业安置:安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如写一篇关于世界本质的短文、组织一次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反思:教师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和认识的辩证干系,理解物质决定认识的基本原理。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二)教学难点
1.哲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哲学概念、范畴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
2.文化问题的深入剖析:文化现象复杂多样,学生难以把握其本质和规律。
3.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4.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容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实例导入,引发学生对哲学与文化的好奇心。
-通过展示一组反映社会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哲学原理和文化因素。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令人困惑的现象?这些现象背后是否存在一定的哲学原理和文化背景?”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形式: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等。
-练习内容:涵盖哲学基本概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文化基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鼓励学生发言,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2.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
-作业形式:如研究性学习报告、读书笔记等。
-作业内容:围绕本节课的哲学原理和文化问题展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探讨哲学与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4.1 世界的物质性 1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识记物质的含义2.能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法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培养学生准确理解世界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从世界本质问题上理解有神论的荒谬性,鲜明地反对神创说,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三教学难点物质的含义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分析事例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1、导入:三亚真是被上帝宠坏了的地方。
上帝把最宜人的气候、最清新的空气、最和煦的阳光、最湛蓝的海水、最柔和的沙滩、最美味的海鲜…….都赐予了这座海南岛最南端的海滨旅游城市。
那么同学们思考,我们这么美丽的三亚真的是上帝赐予的吗?我们这天地万物真的是上帝创造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世界的本质。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进入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交流讨论、成果展示:交流讨论一:谈谈我们身边的物质,这些与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一回事吗?同学们列举:桌椅、土壤、老师、大海……设疑:这些与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一回事吗?(一)物质的概念:解释:(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它不为我们所动,不管你是否感受到,是否喜欢,它就客观存有在那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强调物质的客观性。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能被人们所理解。
强调物质的可知性。
(3)客观实在指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有着。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所以,同学们刚刚列举的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而非我们哲学上讲的物质的概念。
比方同学们列举的苹果、芒果的共同点是什么?是水果,这就是我们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抽象出共性的。
总结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它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能够被改造,有生有灭。
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它并不独立存有,而是存有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精品源自中考试题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分析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五、【课文导语】: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第一框题世界的物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
◇课堂探究: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探究提示: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尘云形成的。
地球在约47亿年前生,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创世说”是站不住脚的。
不仅是地球,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的。
2.什么是物质。
教材先列举了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看法,引导我们探究物质的科学含义。
◇课堂探究: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探究提示: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从哲学上说,那就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根据以上探究,我们体会到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同于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具体事物,要从哲学上揭示世界的本质,我们就必须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撇开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把握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性。
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出哲学上的物质,是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与具体事物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劭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教材引用列宁名言高度概括了哲学上所讲的物质的本质含义:第一,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第二,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第三,物质具有可知性。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思维拓展: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的联系:第一,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
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第二,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就绝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有生有灭。
第三,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课堂练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据此回答1~2题。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R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答案:解析:第1题,客观实在是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故选D;第2题,②④⑥都是主观的,①③⑤符合题意。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课堂探究: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nb精品源自中考试题精品源自中考试题sp;◇探究提示:人类社会形成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包括必要的生存空间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特定的生产方式。
在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课堂练习: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①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②③④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
构成人类社会的人口是客观的、物质性的,因为人类是在自然界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决定性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
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它们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
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思维拓展: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
生产力是客观的,任何一代人、一个社会,都只能在前一代人、前一个社会形成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展。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问的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任何社会的生产关系都只能由社会生产力来决定。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又不平衡,既有一部分现代化工业,也有大量落后于现代化水平的工业;既有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又有广大的不发达地区;既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又表现出科学技术水平普遍不高。
可见,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课堂练习: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据此回答1~2题。
.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这说明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c、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2.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这一事实说明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答案:解析:第1题,A、B、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第2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