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沉淀去除率计算和表面负荷率确定的新方法

合集下载

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 30~50m ,池宽多为 5~10m ,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 3m ,多为 2.5~3.0m 。

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 4:1,长深比 为 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 0.01,一般为 0.01~0.02。

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 1.2m /min ,一般为0.6~0.9m /min 。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 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 /s ;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 5mm /s 。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 L 人流一 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

使 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 6%~20%,孔口处流速为 0.15~0.2m /s ,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 0.1~0.15m 。

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 于 0.25m ,一般为 0.5~1.0m ;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 0.3~0.4m 。

进口处挡板距 进水口 0.5~1.0m ,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 0.25~0.5m 。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

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 般不能超过两排。

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 0.5m ,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 出刮泥板 0.3m 。

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 Q=0.2m /s ,设计人数 N=10 万人,沉淀时间t=1.5h 。

采用链带式机刮泥,求平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2 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 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 外。

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说明1构筑物设计说明1.1工程概况废水排放量为0.2m3/s,人数为80000人,悬浮物为350mg/l1.2设计依据及原则《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3平流式沉淀池简述平流式沉淀池的池型呈长方形,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等组成。

污水在池内按水平方向流动,从池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

污水中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进水处的底部设贮泥斗。

平流式沉淀池的主要优点是:有效沉淀区大,沉淀效果好,造价较低,对污水流量的适应性强。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排泥较困难[1]。

2平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2]2.1设计参数(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至少设置2个,按同时运行计算。

(2)初沉池沉淀时间取1-2h,表面负荷取 1.5-2.5m3/(m2·h),沉淀效率为40%-60% 。

(3)设计有效水深不大于3.0m,多介于2.5-3.0之间。

(4)池(或分格)的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采用8-12。

(5)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

(6)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

(7)泥斗坡度约为45°-60°。

(8)进口需设挡板,一般高出水面0.1-0.15m,浸没深度≥0.25m,一般取0.5-1.0m,距离进水口0.5-1.0m;出口也需设挡板,距离出水口0.25-0.5m,浸没深度0.3-0.4m,高出水面0.1-0.15m。

2.2设计计算设计采用2座沉淀池,计算尺寸如下:(1)悬浮物的去除率 η=94%%10035020350=⨯- (2)沉淀区总面积设计处理污水量 Q max =0.2 (m 3/s)=0.2⨯3600=720 (m 3/h)设表面负荷q=1.5m 3/(m 2·h ),沉淀时间t=2h A=5.1720q 3600Qmax==480(m 2)(3)沉淀池有效水深h 2=qt=2⨯1.5=3(m)(4)沉淀区有效容积v 。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平流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施,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部分有机物。

其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参数和应用场景有所差异。

以下将介绍平流沉淀池的一些基本计算公式:1.水力停留时间(HRT)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其大小会影响沉淀效果。

一般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HRT =容积/流量即V/Q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容积(m³),Q表示流量(m³/d)。

一般HRT在1-5小时范围内。

2.悬浮物去除效率(E)悬浮物去除效率是评价沉淀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可根据实际运行数据或经验公式计算:E = (初始浓度 - 最终浓度) / 初始浓度× 100%其中,初始浓度和最终浓度分别表示进入沉淀池的悬浮物浓度和出水的悬浮物浓度。

3.表面负荷率(q)表面负荷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沉淀池表面的污水流量,其大小会影响沉淀效果。

一般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q = Q/A其中,Q表示流量(m³/d),A表示沉淀池的表面积(m²)。

一般表面负荷率在1-10m³/(m²·h)范围内。

4.水深(h)水深是影响沉淀池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和经验公式计算:h = V/(A × t)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容积(m³),A表示沉淀池的表面积(m²),t表示沉淀时间(h)。

一般水深在1-3m范围内。

5.斜板间距(L)斜板间距是指平流沉淀池中斜板的间距。

其大小会影响过水负荷和排泥效果。

一般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L=√2Hh/(tanθ-tanβ) [L]。

其中,H表示斜板区高度(m),h表示水平板以下的高度(m),θ表示斜板的倾角,β表示斜板波纹的倾角。

一般情况下,斜板的倾角θ采用45°或60°,波纹的倾角β一般采用8~12°。

当已知平流沉淀池的进口流速、沉淀时间、池的平面尺寸及形状系数后,可按计算公式求得池内水流的最大深度、水位波动深度及悬浮物的去除效率等各项指标。

二沉池常用计算方法详解

二沉池常用计算方法详解

二沉池常用计算方法详解二沉池是以沉淀、去除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获得澄清的处理水为其主要目的。

二沉池有别于其它沉淀池,其作用一是泥水分离(沉淀)、二是污泥浓缩,并因水量、水质的时常变化还要暂时贮存活性污泥。

通常处理系统的建设费用是和系统处理构筑物的容积大小成正比的,所以二沉池的设计计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处理效果和建设费用的大小。

一般二沉池有辐流式、平流式、竖流式三种形式,池型有圆形、方形。

在过去多年中,对沉淀池的研究较为欠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设计单位(水处理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或方法,这些技术并不总是有明确的理论论证,常常也会发生矛盾。

目前世界范围内都要求在经济负荷下,提高出水质量标准,由此对沉淀池的作用进行了重新研究,并对过去已经承认了的参数产生了疑问。

M影响二沉池运行设计的几个主要因素二沉池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有些因素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在沉淀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1)污水:流量、水温; (2)沉淀池:表面积和出流量、池高度、溢流堰长度地点和负荷、进水形式、池型、污泥收集系统、水力条件、水波和自然风影响;(3)污泥:负荷、区域沉淀速度、污泥体积指数、硝化程度;(4)生物处理情况:活性污泥模式、BOD负荷;在浓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1)污水:混合液流量;(2)池体:池表面积、池高、污泥收集系统;(3)污泥:沉速(ZSV)、SVI、混合液浓度和负荷、回流比、污泥槽高度。

欲获得满意的二沉池运行效果,就必须适当的满足二沉池运行的诸多的条件,就目前研究的情况,设计中主要考虑因素有如下几点:1.1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在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特性,特别是污泥的沉降性能,直接影响着二沉池的工艺设计与运行。

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有二个:一是污泥指数SVl(mL∕g);二是污泥沉降比:SV%oSVl的物理意义是:曝气池出口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mL) oSV%又称30分钟沉降比,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分钟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沉降速度

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沉降速度

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沉降速度
沉淀池表面负荷是指单位面积上由颗粒物质所承受的总负荷。

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颗粒物质质量来表示,单位为kg/m2。

沉淀池表面负荷的大小与底流速、水质和颗粒物质特性等因素有关。

颗粒沉降速度是指颗粒物质在水中下沉的速度。

通常用Stokes 法则来计算颗粒沉降速度。

Stokes法则认为颗粒物质在流体中下沉的速度与颗粒物质直径、流体密度、流体粘度和重力加速度等因素有关。

计算公式为:
V = (g * (ρp - ρf) * d^2) / (18 * μ)
其中,V为颗粒沉降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ρp为颗粒物质密度,ρf为流体密度,d为颗粒物质直径,μ为流体粘度。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工程中颗粒沉降速度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颗粒物质的形状和密度分布等,因此在设计和操作沉淀池时,还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沉淀池表面负荷

沉淀池表面负荷

[应用]沉淀池表面负荷沉淀池表面负荷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国内手册与国外的标准相差很大,国内都在1.5左右,而国外都在0.6-0.8之间,我比较倾向国`外的,不过问题是表面负荷低,土建的费用就高~斜管沉淀池手册上一般是3-4,但实际上可取1.5左右,这样有利于出水SS 较小。

一般沉淀池设计手册上一般为1-1.5,但实际上往往在0.75-1之间,尽管负荷小,引起的池子体积增大,费用的增加,但比较保险,尤其是工业废水的沉淀池取得小一些,保险系数较高。

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国内手册与国外的标准相差很大,国内都在1.5左右,而国外都在0.6-0.8之间,我比较倾向国`外的,不过问题是表面负荷低,土建的费用就高~我们一般取0.6-0.8之间-0.8之间。

斜管可取1.5左右。

平流、竖流、辅流去0.6通常选用的负荷也是0.8~1.0,大家能不能探讨一下地埋式斜管沉淀的排泥方式,我觉得地埋式的排泥通常都不是很通畅我觉得常用的排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将潜污泵直接放入沉淀池的泥斗中,然后通过时间钟来控制排泥,这样排泥方便,但不容易维护,且只适用于单斗排泥。

2、通过静压排泥,在沉淀池的旁边再建一小格集泥池,然后通过阀门来控制排泥,阀门可选用自动和手动阀门,选用自动阀门则会增加工程投资,若选用手动阀门则需人工定期排泥增加劳动强度。

3、采用刮泥机先进行刮泥,然后用污泥泵进行排泥,主要是投资高,不适用中小水量处理系统。

4、通过设置地上式污泥自吸泵或气提器进行排泥,缺点是排泥不彻底。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愚见。

我们设计的斜管沉淀池表面负荷一般0.8-1.0设计规范说斜板沉淀池的负荷可以是一般沉淀池的2倍,也即是3~4,但是看大家一般实际都设得很低啊,这样相差太大了啊当然是越低越好,考虑到造价,地形取1-1.5之间合适造纸废水,我一般初沉0.5-0.6.二沉在0.7-0.8。

实际用的,效果较好。

个人认为还可以再提高一些。

但不至于高到所说1.5.现在很多人设计沉淀池只用停留时间,不科学的,还要考虑池深,然后计算表面负荷。

兰美拉沉淀池表面负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兰美拉沉淀池表面负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兰美拉沉淀池表面负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兰美拉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设备,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质。

它通常由一个大型的水体容器组成,通过引入污水流入沉淀池,并利用物理和化学作用使污水中的杂质沉淀到底部,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

表面负荷是指单位面积上进入沉淀池的污水流量。

在兰美拉沉淀池中,表面负荷的大小对沉淀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表面负荷过高时,污水流速加快,使得沉淀物无法完全沉降,导致沉淀效果下降。

反之,当表面负荷较低时,沉淀池内污水流速减慢,沉降效果较好。

因此,了解和研究兰美拉沉淀池表面负荷对其性能影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表面负荷的合理控制和调整,可以提高沉淀效果,确保污水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同时,深入研究表面负荷与沉淀效果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为兰美拉沉淀池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探讨兰美拉沉淀池表面负荷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实例和数据分析,深入剖析表面负荷对沉淀效果的作用机制,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兰美拉沉淀池表面负荷展开研究,旨在探讨表面负荷对兰美拉沉淀池的影响以及其重要性。

文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兰美拉沉淀池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接着,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描述文章将要涵盖的内容和章节安排,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全文的组织结构。

最后,目的部分将明确研究的目标,即通过对兰美拉沉淀池表面负荷的分析,探讨其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兰美拉沉淀池的定义和功能以及表面负荷对其的影响两个小节。

在兰美拉沉淀池的定义和功能部分,将详细介绍兰美拉沉淀池的基本概念、结构和作用机理,使读者对兰美拉沉淀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然后,在表面负荷对兰美拉沉淀池的影响部分,将探讨不同表面负荷条件下兰美拉沉淀池的性能变化,包括沉淀效果、处理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应用]沉淀池表面负荷

[应用]沉淀池表面负荷

[应用]沉淀池表面负荷沉淀池表面负荷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国内手册与国外的标准相差很大,国内都在1.5左右,而国外都在0.6-0.8之间,我比较倾向国`外的,不过问题是表面负荷低,土建的费用就高~斜管沉淀池手册上一般是3-4,但实际上可取1.5左右,这样有利于出水SS较小。

一般沉淀池设计手册上一般为1-1.5,但实际上往往在0.75-1之间,尽管负荷小,引起的池子体积增大,费用的增加,但比较保险,尤其是工业废水的沉淀池取得小一些,保险系数较高。

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国内手册与国外的标准相差很大,国内都在1.5左右,而国外都在0.6-0.8之间,我比较倾向国`外的,不过问题是表面负荷低,土建的费用就高~我们一般取0.6-0.8之间-0.8之间。

斜管可取1.5左右。

平流、竖流、辅流去0.6通常选用的负荷也是0.8~1.0,大家能不能探讨一下地埋式斜管沉淀的排泥方式,我觉得地埋式的排泥通常都不是很通畅我觉得常用的排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将潜污泵直接放入沉淀池的泥斗中,然后通过时间钟来控制排泥,这样排泥方便,但不容易维护,且只适用于单斗排泥。

2、通过静压排泥,在沉淀池的旁边再建一小格集泥池,然后通过阀门来控制排泥,阀门可选用自动和手动阀门,选用自动阀门则会增加工程投资,若选用手动阀门则需人工定期排泥增加劳动强度。

3、采用刮泥机先进行刮泥,然后用污泥泵进行排泥,主要是投资高,不适用中小水量处理系统。

4、通过设置地上式污泥自吸泵或气提器进行排泥,缺点是排泥不彻底。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愚见。

我们设计的斜管沉淀池表面负荷一般0.8-1.0设计规范说斜板沉淀池的负荷可以是一般沉淀池的2倍,也即是3~4,但是看大家一般实际都设得很低啊,这样相差太大了啊当然是越低越好,考虑到造价,地形取1-1.5之间合适造纸废水,我一般初沉0.5-0.6.二沉在0.7-0.8。

实际用的,效果较好。

个人认为还可以再提高一些。

但不至于高到所说1.5.现在很多人设计沉淀池只用停留时间,不科学的,还要考虑池深,然后计算表面负荷。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工程技术)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工程技术)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完整版)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完整版)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说明1构筑物设计说明1.1工程概况废水排放量为0.2m3/s,人数为80000人,悬浮物为350mg/l1.2设计依据及原则《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3平流式沉淀池简述平流式沉淀池的池型呈长方形,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等组成。

污水在池内按水平方向流动,从池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

污水中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进水处的底部设贮泥斗。

平流式沉淀池的主要优点是:有效沉淀区大,沉淀效果好,造价较低,对污水流量的适应性强。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排泥较困难[1]。

2平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2]2.1设计参数(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至少设置2个,按同时运行计算。

(2)初沉池沉淀时间取1-2h,表面负荷取 1.5-2.5m3/(m2·h),沉淀效率为40%-60% 。

(3)设计有效水深不大于3.0m,多介于2.5-3.0之间。

(4)池(或分格)的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采用8-12。

(5)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

(6)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

(7)泥斗坡度约为45°-60°。

(8)进口需设挡板,一般高出水面0.1-0.15m,浸没深度≥0.25m,一般取0.5-1.0m,距离进水口0.5-1.0m;出口也需设挡板,距离出水口0.25-0.5m,浸没深度0.3-0.4m,高出水面0.1-0.15m。

2.2设计计算设计采用2座沉淀池,计算尺寸如下:(1)悬浮物的去除率 η=94%%10035020350=⨯- (2)沉淀区总面积设计处理污水量 Q max =0.2 (m 3/s)=0.2⨯3600=720 (m 3/h)设表面负荷q=1.5m 3/(m 2·h ),沉淀时间t=2h A=5.1720q 3600Qmax==480(m 2)(3)沉淀池有效水深h 2=qt=2⨯1.5=3(m)(4)沉淀区有效容积v 。

沉淀池表面负荷

沉淀池表面负荷

沉淀池表面负荷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国内手册与国外的标准相差很大,国内都在1.5左右,而国外都在0.6-0.8之间,我比较倾向国`外的,不过问题是表面负荷低,土建的费用就高!斜管沉淀池手册上一般是3-4,但实际上可取1.5左右,这样有利于出水SS 较小。

一般沉淀池设计手册上一般为1-1.5,但实际上往往在0.75-1之间,尽管负荷小,引起的池子体积增大,费用的增加,但比较保险,尤其是工业废水的沉淀池取得小一些,保险系数较高。

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国内手册与国外的标准相差很大,国内都在1.5左右,而国外都在0.6-0.8之间,我比较倾向国`外的,不过问题是表面负荷低,土建的费用就高!我们一般取0.6-0.8之间斜管可取1.5左右。

平流、竖流、辅流去0.6-0.8之间。

通常选用的负荷也是0.8~1.0,大家能不能探讨一下地埋式斜管沉淀的排泥方式,我觉得地埋式的排泥通常都不是很通畅我觉得常用的排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将潜污泵直接放入沉淀池的泥斗中,然后通过时间钟来控制排泥,这样排泥方便,但不容易维护,且只适用于单斗排泥。

2、通过静压排泥,在沉淀池的旁边再建一小格集泥池,然后通过阀门来控制排泥,阀门可选用自动和手动阀门,选用自动阀门则会增加工程投资,若选用手动阀门则需人工定期排泥增加劳动强度。

3、采用刮泥机先进行刮泥,然后用污泥泵进行排泥,主要是投资高,不适用中小水量处理系统。

4、通过设置地上式污泥自吸泵或气提器进行排泥,缺点是排泥不彻底。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愚见。

我们设计的斜管沉淀池表面负荷一般0.8-1.0设计规范说斜板沉淀池的负荷可以是一般沉淀池的2倍,也即是3~4,但是看大家一般实际都设得很低啊,这样相差太大了啊当然是越低越好,考虑到造价,地形取1-1.5之间合适造纸废水,我一般初沉0.5-0.6.二沉在0.7-0.8。

实际用的,效果较好。

个人认为还可以再提高一些。

但不至于高到所说1.5.现在很多人设计沉淀池只用停留时间,不科学的,还要考虑池深,然后计算表面负荷。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斜管结构系数(管型厚度)
P306例题:设计单池产水量为15000m3/d的斜管沉淀池,水厂 自用水量为5%,设计该斜管沉淀池。
三、机械搅拌澄清池 构造: P113 图4-15 工作原理 搅拌设备作用—— 回流量 3-5Q 导流板 适用性 设计参数 : P113-114 设计内容 例题
uo
ii .
Q A
(二)按停留时间计算 —此法在无沉淀资料时 常采用 取T(见前1-3h) V=QT V:有效容积(不包括污泥区) L=UT 根据L/H >10, 确定水深(H=3~4m)
V B HL
根据L/B ≥4确定分格 重复v-viii
P303例题
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上向流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沉淀池构造组成
穿孔墙孔口流速≤0.15-0.20m/s(定开 孔面积),开孔率6-8%(强度保证) 均匀布水,减少扰动 (核算),墙距最后一道隔板≮1-2m, 穿孔墙式栅条 孔口可做成喇叭口,泥面以上0.3-0.5m 不开孔。
进水区
设导流墙,纵向分格(以满足Fr、Re), 颗粒与水 h=3-4m,L=UT,L/B≥4,L/h>10,每 沉淀区 沉淀分离,Re ↓,Fr↑ 格宽=3-8m<15m,采用虹吸式泵排泥式 → R↓ 应按标准系列8m、10m、12m设计 出流均匀 防止将下沉泥带出 采用溢流堰、 淹没式出水孔口
出水区
溢流率≤300m3/(m·d)(用于计算溢流 堰总长) 孔口流速0.6-0.7m/s 孔径20-30mm 孔口在水面下12-15cm 孔口水流自由跌落
存泥区
集泥及排泥 斗形底排泥、穿孔管排泥(需沉泥斗) 机械排泥不需斗,但池底应设坡度——现已常用
平流沉淀池
主要控制指标: 表面负荷——理论上合理 停留时间——经验积累较多 两者兼顾,以一为设计;另一为校核

沉淀池沉淀去除率计算和表面负荷率确定的新方法

沉淀池沉淀去除率计算和表面负荷率确定的新方法

沉淀池沉淀去除率计算和表面负荷率确定的新方法概述在水处理过程中常利用沉淀池固液分离,尽管沉淀池型式各种各样,而去除水中悬浮颗粒的基本原理相同。

在沉淀池设计时,常常用经验方法,如选用较长的沉淀时间或较低的表面负荷率等。

显然,这些设计方法有可能使沉淀池相差很大。

众所周知,衡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好坏,表面负荷率是一个主要指标、是沉淀池设计的重要依据,利用简便的方法确定其值可以使计更趋合理。

按照水中悬浮物性质、含量多少分类,常分为凝聚沉淀和非凝聚沉淀,分别采用等效沉淀曲线和累计分布曲线计算沉去除率。

笔者发现这两种沉淀去除率计算方法可以统一为一种方法,大大简化了凝聚沉淀繁琐的计算过程。

2 凝聚、非凝聚沉淀去除率计算的统一1946年,甘布(Camp)针对非凝聚沉淀过程提出了单点取样积分计算去除率方法。

即从沉淀实验柱下部的取样口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次,测定水中剩余悬浮物含量,绘出颗粒累计分布曲线(如图1所示)。

当沉淀时间为t o 时,所对应的颗粒沉速为u o ,沉淀总去率: E按下式计算式中p o ——沉速<u o 的颗粒占所有颗粒的重量比u o ——沉淀颗粒的临界沉速u i ——沉速<u o 的某一颗粒沉速dp i ——具有沉速为u i 的颗粒占所有颗粒重量比的颗粒去除率等u o ,所以沉速≥u i /u o =1的颗粒去除比u o 求出总去除率。

由于沉速≥1时,可用图u o 在已知沉淀池截留速度还可以1。

由图1-p o ,其值等于u o 阴影①的面积除以.}式中p i ——沉速<u i 的颗粒占所有颗粒重量比1958年埃肯非尔德(Eckenfelder)根据凝聚沉淀过程提出了多点取样图解配线积分计算法。

即在沉淀柱上设置多个取样口,每隔一定间取样一次,测定各水样悬浮物含量,绘出若干条等效沉淀曲线。

为便于说明问题,现仅绘出两条等效沉淀曲线(见图2),于是可′,出沉淀时间为t 0 时的沉淀总去除率E式中p n 、p n+1 ——悬浮物去除百分数h 1 、h 2 ——曲线间的中点高度我国大多数教科书普遍采用了该计算方法。

沉淀池沉淀去除率计算和表面负荷率确定的新方法

沉淀池沉淀去除率计算和表面负荷率确定的新方法

沉淀池沉淀去除率计算和表面负荷率确定的新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计算沉淀池的沉淀去除率和确定表
面负荷率。

传统方法中,沉淀去除率和表面负荷率都是通过实验室测试和模拟计算得到的,费时费力且存在误差。

本文提出的方法利用了沉淀池内部的水流动情况,结合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能够更准确地计算沉淀去除率和表面负荷率。

具体而言,我们对沉淀池内的水流进行了建模,利用计算机模拟得到了水流速度和流量的分布情况,然后结合实际数据计算出了沉淀去除率和表面负荷率。

通过与传统方法的比较,我们发现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减少误差和提高计算准确度,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1 -。

水处理不同沉淀池水力负荷确定

水处理不同沉淀池水力负荷确定

水处理不同沉淀池水力负荷确定表面水力负荷,表示单位沉淀池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水量,又称表面负荷或过流率,单位为m3/(m2·h),它是沉淀池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1)对于普通市政污水,初沉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应取大值,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无机物,以免沉淀有机物降低污水的可生化性。

水力负荷不宜小于2.5-3.0m3/(m2·h) (根据来水浓度和下游工艺要求调整),但负荷过大会影响沉淀效果,以不超过3.5-4.0m3/(m2·h)为宜。

初沉池宜按旱流污水量设计,用合流设计流量校核,峰值校核的沉淀时间不宜小于30min。

(2)对于工业废水的初沉处理,由于水质差别大,初沉的水力负荷取值不可一概而论,有以下几种情况:a.对于沉降性相对好的废水,若来水SS浓度高需回收沉淀物,可选用脱水压滤回收固体( 如酒糟废水)。

b.如含难降解成分宜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混凝反应可提高某些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率,同时去除SS和COD,有利于下游生化处理。

c.来水SS浓度高且沉降性能好无需回收沉淀物,可采用分级沉淀。

对于高悬浮物废水采用分级沉淀时,一级初沉去除率可为70%以上,水力负荷1.8-3.0m3/(m2·h),二级初沉的去除率要低于一级初沉,可为50%以上,水力负荷1.5-2.5m3/(m2·h)。

水力负荷高低根据SS可沉淀性选取,沉淀性好的水力负荷可以取高点,但去除率要求高些,水力负荷也不能取高。

(3)二沉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受池型、来水特点、出水要求、污泥沉降性和上游生化设计参数等因素制约,经验值也比较重要。

有以下情况:a.中进周出辐流沉淀池对于普通市政污水曝气时间长(根据经验15-24h以上时)的生化池后二沉池,平均流量时水力负荷不宜高于0.6-0.7m3/(m2·h)(不计算污泥回流量的情况),峰值校核时水力负荷不宜高于0.9m3/(m2·h)。

沉淀池表面负荷

沉淀池表面负荷

沉淀池表面负荷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它通过重力沉淀的方式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浮油分离出来。

在沉淀池的运行中,表面负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本文将从表面负荷的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表面负荷的定义表面负荷,又称为水面负荷或表面载荷,是指沉淀池单位水面积上的处理能力,通常用单位面积内处理水量的体积或单位时间内处理水量的流量来表示。

表面负荷的单位通常为m/(m·d)或m/h·m。

二、表面负荷的计算方法1、按处理水量计算表面负荷按处理水量计算的公式为:Qs=Ss×H×n其中,Qs为沉淀池的表面负荷,m/(m·d);Ss为污水中悬浮物的平均浓度,mg/L;H为沉淀池水深,m;n为沉淀池的运行天数,d。

2、按处理水流量计算表面负荷按处理水流量计算的公式为:Qs=Q/H其中,Qs为沉淀池的表面负荷,m/h·m;Q为进入沉淀池的污水流量,m/h;H为沉淀池水深,m。

三、影响表面负荷的因素1、污水质量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与污水中悬浮物和浮油的含量有直接关系。

当污水中悬浮物和浮油含量高时,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就会降低。

2、水深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与水深有关。

当水深增加时,沉淀池的表面积增大,表面负荷就会降低。

因此,在设计沉淀池时,应根据污水的水质和处理要求合理设置水深。

3、沉淀时间沉淀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

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与沉淀时间有关,一般来说,沉淀时间越长,表面负荷就越低。

4、污泥浓度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与污泥浓度有关。

当污泥浓度高时,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就会降低。

5、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是指污水在沉淀池内的流速。

当水流速度过大时,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浮油就会难以沉淀,表面负荷就会降低。

四、优化措施1、加强前处理在进入沉淀池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前处理,如格栅、砂池、沉淀池等,以减少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浮油含量,提高沉淀池的表面负荷。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平流式沉淀池是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处理。

它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使污水得到清洁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平流式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是衡量其工艺效果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在污水处理设备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原理平流式沉淀池的主要原理是,依靠重力沉降作用,将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通过沉淀剂、流量、水深等因素的影响下,从水中沉淀下来。

沉淀物与水在沉淀池中形成上下两层,上层是清水区,下层是淤泥区。

污水自然流动入池,在两层界面形成沉淀,清水区的污水经过自然的上升、自由液面的分离,通过管道最终排放。

二、平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表面负荷是指平流式沉淀池处理单位面积水流过程中,沉淀池表面接触到的颗粒物重量。

表面负荷可以用来衡量沉淀池的净化效果和稳定性。

表面负荷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实测值和理论计算值。

1、实测值采用实际取样方法,对沉淀池的入口和出口水样进行检测分析,测算出一定时间内处理的污水水量以及颗粒物的重量。

2、理论计算值理论计算值主要是依靠沉淀池中有机负荷和污泥稳定性等参数进行计算。

根据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污泥和水中的不同物质浓度和流量,确定处理单位面积沉淀池降解颗粒物的能力。

三、平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的影响因素1、污水流量污水流量的大小与沉淀池表面负荷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污水流量过大时,会使废水在池中停留时间短,颗粒物不能被充分沉淀,造成池中浊度升高,效果不佳。

2、沉淀剂种类和投加量沉淀剂一般用铁盐类和铝盐类,投加量应根据污水水质和流量来进行合理调配。

沉淀剂的种类和投加量对平流式污水处理设备出水的水质影响重大,比较影响表面负荷。

3、污水中的沉淀物质和颗粒物的大小和浓度颗粒物越小,悬浮时间越长,沉淀剂的作用效果越好。

污水中有机质和细菌的含量会影响平流式沉淀池的净化效果。

4、沉淀池水深水深越大,表面积越小,单位面积所容纳的处理量就越大,表面负荷也就越高。

沉淀池表面负荷

沉淀池表面负荷

沉淀池表面负荷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污水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重力沉淀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沉淀到底部,从而实现净化污水的目的。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沉淀池表面的负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沉淀效果和设备的运行效率。

因此,本文将从沉淀池表面负荷的概念、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和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沉淀池表面负荷的概念沉淀池表面负荷指的是单位面积内污水的处理量,通常用m3/m2·d来表示。

它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直接关系到沉淀池的处理能力和设备的大小。

一般来说,沉淀池表面负荷越大,处理能力也就越大,但同时也会对沉淀效果和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产生影响。

二、沉淀池表面负荷的影响因素沉淀池表面负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污水水质、水力负荷、沉淀池尺寸和污泥回流比等。

具体分析如下:1、污水水质: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质的浓度都会对沉淀池表面负荷产生影响。

当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浓度较高时,沉淀池表面负荷应该适当降低,以保证沉淀效果。

2、水力负荷:水力负荷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流入沉淀池的污水量,通常用m3/h来表示。

水力负荷越大,沉淀池表面负荷也就越大,但同时也会影响沉淀效果和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3、沉淀池尺寸:沉淀池的尺寸也会对表面负荷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沉淀池面积越大,表面负荷也就越小,处理能力也就越大。

但同时,沉淀池的尺寸也会影响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4、污泥回流比:污泥回流比是指从沉淀池底部回流到进水口的污泥量与进水污水量之比。

适当的污泥回流比可以提高沉淀效果和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但过高或过低的污泥回流比都会对表面负荷产生影响。

三、沉淀池表面负荷的计算方法沉淀池表面负荷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污水水质、水力负荷、沉淀池尺寸和污泥回流比等因素进行综合计算。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K×C×A其中,Q为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单位为m3/m2·d;K为系数,一般取0.25~0.35;C为污水中悬浮物浓度,单位为mg/L;A为沉淀池的有效面积,单位为m2。

最新沉淀池表面负荷

最新沉淀池表面负荷

沉淀池表面负荷沉淀池表面负荷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国内手册与国外的标准相差很大,国内都在1.5左右,而国外都在0.6-0.8之间,我比较倾向国`外的,不过问题是表面负荷低,土建的费用就高!斜管沉淀池手册上一般是3-4,但实际上可取1.5左右,这样有利于出水SS较小。

一般沉淀池设计手册上一般为1-1.5,但实际上往往在0.75-1之间,尽管负荷小,引起的池子体积增大,费用的增加,但比较保险,尤其是工业废水的沉淀池取得小一些,保险系数较高。

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国内手册与国外的标准相差很大,国内都在1.5左右,而国外都在0.6-0.8之间,我比较倾向国`外的,不过问题是表面负荷低,土建的费用就高!我们一般取0.6-0.8之间斜管可取1.5左右。

平流、竖流、辅流去0.6-0.8之间。

通常选用的负荷也是0.8~1.0,大家能不能探讨一下地埋式斜管沉淀的排泥方式,我觉得地埋式的排泥通常都不是很通畅我觉得常用的排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将潜污泵直接放入沉淀池的泥斗中,然后通过时间钟来控制排泥,这样排泥方便,但不容易维护,且只适用于单斗排泥。

2、通过静压排泥,在沉淀池的旁边再建一小格集泥池,然后通过阀门来控制排泥,阀门可选用自动和手动阀门,选用自动阀门则会增加工程投资,若选用手动阀门则需人工定期排泥增加劳动强度。

3、采用刮泥机先进行刮泥,然后用污泥泵进行排泥,主要是投资高,不适用中小水量处理系统。

4、通过设置地上式污泥自吸泵或气提器进行排泥,缺点是排泥不彻底。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愚见。

我们设计的斜管沉淀池表面负荷一般0.8-1.0设计规范说斜板沉淀池的负荷可以是一般沉淀池的2倍,也即是3~4,但是看大家一般实际都设得很低啊,这样相差太大了啊当然是越低越好,考虑到造价,地形取1-1.5之间合适造纸废水,我一般初沉0.5-0.6.二沉在0.7-0.8。

实际用的,效果较好。

个人认为还可以再提高一些。

但不至于高到所说1.5.现在很多人设计沉淀池只用停留时间,不科学的,还要考虑池深,然后计算表面负荷。

高效沉淀池表面负荷

高效沉淀池表面负荷

高效沉淀池表面负荷引言:高效沉淀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重要的处理单元之一,其作用是通过沉淀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悬浮有机物去除,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而表面负荷是评价高效沉淀池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效沉淀池表面负荷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

一、高效沉淀池表面负荷的意义高效沉淀池表面负荷是指单位面积内污水通过高效沉淀池的流量,通常以m³/(m²·h)为单位。

表面负荷的大小直接影响沉淀池的处理能力和效果。

合理的表面负荷可以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并且节约占地面积。

因此,准确计算和控制高效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二、高效沉淀池表面负荷的计算方法高效沉淀池表面负荷的计算需要考虑到污水的流量、沉淀池的有效面积以及所需的处理效果。

一般可以采用以下的计算公式:表面负荷 = 污水流量 / 沉淀池有效面积其中,污水流量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或根据设计要求获得,单位为m³/h;沉淀池的有效面积可以根据设计参数或实际情况确定,单位为m²。

三、影响高效沉淀池表面负荷的因素1. 沉淀池结构和设计参数:沉淀池的结构形式和设计参数会直接影响其表面负荷。

例如,沉淀池的深度、倾斜角度、沉淀区长度等参数会影响污水在沉淀池内的停留时间和沉降效果,从而影响表面负荷的大小。

2. 污水水质和浓度:污水中悬浮物和悬浮有机物的浓度越高,表面负荷就越大。

因此,在设计高效沉淀池时需要充分考虑污水的水质特性,合理确定表面负荷的大小。

3. 污水流量变化: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流量变化对高效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也会产生影响。

当污水流量突然增大时,表面负荷可能会超过设计值,导致沉淀效果下降。

因此,在设计高效沉淀池时应考虑到污水流量的变化范围,合理确定表面负荷的上限。

4. 沉淀池的清洁和维护:沉淀池的长期运行会导致污泥的积累和沉淀效果的下降。

因此,定期清洁和维护沉淀池是确保表面负荷稳定的重要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淀池沉淀去除率计算和表面负荷率确定的新方法
概述
在水处理过程中常利用沉淀池固液分离,尽管沉淀池型式各种各样,而去除水中悬浮颗粒的基本原理相同。

在沉淀池设计时,常常用经验方法,如选用较长的沉淀时间或较低的表面负荷率等。

显然,这些设计方法有可能使沉淀池相差很大。

众所周知,衡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好坏,表面负荷率是一个主要指标、是沉淀池设计的重要依据,利用简便的方法确定其值可以使计更趋合理。

按照水中悬浮物性质、含量多少分类,常分为凝聚沉淀和非凝聚沉淀,分别采用等效沉淀曲线和累计分布曲线计算沉去除率。

笔者发现这两种沉淀去除率计算方法可以统一为一种方法,大大简化了凝聚沉淀繁琐的计算过程。

2 凝聚、非凝聚沉淀去除率计算的统一
1946年,甘布(Camp)针对非凝聚沉淀过程提出了单点取样积分计算去除率方法。

即从沉淀实验柱下部的取样口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次,测定水中剩余悬浮物含量,绘出颗粒累计分布曲线(如图1所示)。

当沉淀时间为t o 时,所对应的颗粒沉速为u o ,沉淀总去率E按下式计算:
式中p o ——沉速<u o 的颗粒占所有颗粒的重量比
u o ——沉淀颗粒的临界沉速
u i ——沉速<u o 的某一颗粒沉速
dp i ——具有沉速为u i 的颗粒占所有颗粒重量比
在已知沉淀池截留速度u o 时,可用图1求出总去除率。

由于沉速≥u o 的颗粒去除比u i /u o =1,所以沉速≥u o 的颗粒去除率等阴影①的面积除以u o ,其值等于1-p o 。

由图1还可以
}
式中p i ——沉速<u i 的颗粒占所有颗粒重量比
1958年埃肯非尔德(Eckenfelder)根据凝聚沉淀过程提出了多点取样图解配线积分计算法。

即在沉淀柱上设置多个取样口,每隔一定间取样一次,测定各水样悬浮物含量,绘出若干条等效沉淀曲线。

为便于说明问题,现仅绘出两条等效沉淀曲线(见图2),于是可出沉淀时间为t 0 时的沉淀总去除率E′,
式中p n 、p n+1 ——悬浮物去除百分数
h 1 、h 2 ——曲线间的中点高度
我国大多数教科书普遍采用了该计算方法。

上述凝聚沉淀和非凝聚沉淀去除率计算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方法的两种形式,均可采用式
(1)进行计算,证明如下:
现设两条等效曲线间距为△h,两条相邻等效曲线平均值为p I ,则有
p I1 =1/2(p n +p n+1 )
p I2 =1/2(p n+1 +1)
变化式(3)得
由此证明E=E′。

故说明凝聚沉淀和非凝聚沉淀均可按照非凝聚沉淀计算去除率,即均可采用单点取样试验方法分析计算。

在图2
如果把等效沉降曲线首尾连成直线,完全变成了非凝聚颗粒的等效直线,总去除率计算结果不变。

于是,可使凝聚沉淀试验步骤简计算方便,误差减小。

3 沉淀池表面负荷率的确定
沉淀池面积的大小决定于沉淀颗粒的临界沉速,也即是所选用的表面负荷率的大小。

众多的研究提出了去除率与沉速、沉淀时间的系式。

Eckenfelder提出p 1 =f(h/t m ),p 2 =f(u/t n );苏联学者Ю·M费尔采提出t 1 /t 2 =(h 1 /h 2 ) k 等。

很明显,这些计算方法必求出不同沉速的去除率及m、n、k值,实际上是按多点取样试验后计算回归成p=f(h/t)的关系式,计算繁琐。

如果按照沉降颗粒累分布曲线确定临界沉速,则计算更为简便。

现引入沉降颗粒经沉淀后未被去除部分占所有颗粒重量比概念——沉淀剩余率p s 进行析。

在设计沉淀池时,已知悬浮物含量为c o ,设计要求出水悬浮物含量为c i ,则沉淀池对这种
如图4所示,p o u o 等于曲线上下两块面积之和,即
因p s 为已知,只要在累计曲线图上作图使S 2 =S 1 ,便可确定u o 和p o 值,也就确定了沉淀池的面积。

但是,这种等面积作图法并非能直观简单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累积分布曲线p=f(u)光滑,单调增值,且f(u)的一阶导数、二阶导数都不为零。

经对多种水样沉淀试验分析,p<50%时,其累积分布曲线都可近似回归为如下方程式:
p=Au n (9)
式中A为系数>0,n为指数,于是得:
因为p s =c i /c o 为已知数,在累计分布曲线图上很容易求出u s 。

这样只要在图4中求出Op s Mu s 曲线上下任一小块面积S 1 或勿需求出累积分布曲线方程就可确定p o 值,也就确定了u o 值。

4 沉淀池计算实例分析
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按照沉淀时间或水平流速设计计算;
②按照临界沉速计算式进行设计计算;
③按原水水质不同选定沉淀池表面负荷率设计计算;
④按多点取样试验求出E~u曲线确定临界沉速计算。

这四种方法中①、③方法计算多凭经验选定设计参数,②、④两种方法计算复杂。

[例]现有原水分析资料:
进水平均悬浮物浓度C o =430mg/L,流量4500m 3 /d,经沉淀后出水悬浮物含量C i =150mg/L,沉淀池有效水深取1.8m,试计算沉池面积。

①按选定沉淀时间计算,取沉淀时间1h,则沉淀池面积为A=Q/24×1/1.8=4500/24×1/1.8=104.2m 2 ,
②按选定临界沉速计算,临界沉速计算式为
式中 B 1 ——沉速为1.2mm/s时的去除率
B 2 ——沉速为0.2mm/s时的去除率
E——设计去除率,E= =65%
经计算,B 1 =0.49,B 2 =0.85,得u o =0.64mm/s;沉淀池面积为A= 81.4m 2 。

③按选定表面负荷率计算,原水悬浮物含量>250mg/L时,取表面负荷率u o =0.5mm/s,于是得沉淀池面积为A= =104.2m 2
④按等效沉淀曲线计算,当E=65%时求得u o =0.6mm/s,则沉淀池面积A=K =108.5m 2 ,其中K取1.25(通常K取1.25~1.7结果表明,各计算方法求出的沉淀池面积不同,有的留有较大余地,有的达不到出水要求。

如果按照沉淀颗粒累积分布曲线计算,则E= =0.65沉淀剩余率p s =0.35得颗粒临界沉速u o =0.55mm/s,沉淀面积A=94m 鉴于实际沉淀池受紊动作用影响,将发生进一步絮凝作用,沉淀效果一般均高于计算结果,故该沉淀池面积设计成94m 2 足以满沉淀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