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针灸推拿及中西医临床金匮要略期末复习资料
金匮要略题库中医药大学
金匮要略选读练习题库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综合练习一、名词解释1.五常2.风气3.元真4.客气邪风5.疢难6.导引7.xx8.膏摩9.未至而至10.阳病11.阴病12.五劳13.七伤14.xx15.谷饪16.五邪17.厥阳18.卒厥19.脉脱20.四季脾王21.痼疾22.卒病二、填空题1.若,。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2.病人脉浮者在前,,浮者在后,,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3.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此为卒厥。
4.师曰:夫治未病者,,,。
5.夫肝之病,补用,助用,xx之药调之。
6.清邪,浊邪,大邪,小邪xx,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7.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xx不止,身体疼痛者,;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也。
8.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后乃治其。
9.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10.五脏病各有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为病。
三、单项选择题1.《金匮》认为杂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为()A.客气邪风侵袭B.七情C.房室竭乏D.五脏元真不足E.虫兽、金刃灾伤2.冬至之后,“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中的“至而不去”是指()A.以得甲子,天未温和B.未得甲子,天因温和C.以得甲子,天大寒不解D.以得甲子,天温和如xx五、六月时E.未得甲子,天大寒不解3.《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中的“六微”是指()A.六种疾病B.六淫C.六经D.六气E.六腑4.其性散漫,中人肌表,发病常在午前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雾露之邪E.热邪5.其性清轻上浮,易伤人上部和皮腠的病邪是()A.风邪B.湿邪C.寒邪D.雾露之邪E.热邪6.其性紧束,常在暮时发病,多中于经络之里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饪之邪E.雾露之邪7.望诊见鼻头色微黑的病机是()A.虚劳B.肝病C.肾水反侮脾土D.瘀血E.痰饮8.肝病乘脾,临床上望诊常见()A.鼻头色白B.鼻头色青C.鼻头色xxD.鼻头色赤E.鼻头色黑9.病在中焦属实者的呼吸特点为()A.其吸而微数B.其吸远C.其吸促D.呼吸动而振振摇E.喘10.病在下焦的呼吸特点为()A.其吸而微数B.其吸远C.呼吸动而振振摇D.息引胸中上气E.其吸促11.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属()A.头中病B.骨节间病C.心膈间病D.腹中痛E.肝胆病12.病人头中有病,闻诊可见()A.语声喑喑然不彻B.语声寂然,喜惊呼C.语声xxD.语声啾啾然细长E.语声低微13.春季,下列各组色脉中,何者病情最重()A.色xx石B.色xxxxC.色xxxxD.色xx弦E.色xxxx14.卒厥见身和、汗自出的病机为()A.表卫不固B.阳气涣散C.xx离决D.气血通畅E.亡阴15.早春时,出现色白,脉毛的机理是()A.肺气郁闭B.邪犯肺卫C.肺气虚D.xxE.风邪恋肺16.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的病机是()A.邪热消谷B.脏气为邪气所改变C.胃阳渐复D.邪气渐退E.虚阳浮越17.卒厥见唇口青,身冷的机理是()A.血液郁滞,阳气闭阻B.气血逆乱C.邪气闭阻,血液郁滞,阳气涣散D.阳气虚衰,阴寒xxE.气随血脱18.其性重浊,易伤人关节及下部的病邪是指()A.寒邪B.雾露之邪C.热邪D.风邪E.湿邪19.对虚劳望诊,可见()A.色白B.色黑C.色xxD.色赤E.色青四、多项选择题1.“治未病”的含义是()A.未病先防B.早期治疗C.已病防传D.适时治疗E.谨防误治2.《金匮》提出疾病的预防方法有()A.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B.保持五脏元真通畅C.无犯xx,避免禽兽灾伤D.房室勿令竭乏E.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xx3.《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提出杂病的治疗原则有()A.治未病B.虚实异治C.表里应分缓急D.新久宜有先后E.攻邪当随其所得4.根据《金匮》对阳病的与阴病的分类,下列何种病属阳病()A.头痛B.腰痛C.肠鸣D.脚挛急E.哕5.《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对面部望诊指出()A.色青为痛B.色白为亡血C.色鲜明者为有留饮D.色黄者便难E.色赤者为热6.《金匮》指出“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伤寒论复习题(2013级针灸推拿专业-可缩印版)
伤寒论一、背诵原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2)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3)4.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5.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6.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62)7.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8.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1)9.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閏,此为逆也。
(38)1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0)1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41)12.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71)13.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06)1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
抵当汤主之。
(124)15.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挡丸。
(126)16.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63)17.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金匮要略考试重点齐全
二、填空题1.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2.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3.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
4.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5.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6.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7.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8.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
9.夫诸病在脏欲攻之随其所得而攻之,当,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10.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11.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
12.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13.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14.湿病的发汗法当为微汗。
15.大承气汤可治疗阳明里热致痉。
16.百合病是一种心肺阴虚内热的疾病。
临床症状以神志恍惚不定,饮食、行动、起居感觉失调及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等为特征,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
17.百合病的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其治疗原则为随证治之,常用治法为养心润肺、益阴清热。
3.“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4.“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6.“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7.狐惑病是一种湿热虫毒蕴结所致疾病,临床症状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蚀烂为特征。
咽喉部蚀烂为惑;前后二阴蚀烂为狐。
8.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甘草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绪言一、选择题1 . A 型题( 1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时代谁人所著?A. 华佗B. 王叔和C. 扁鹊D. 开美E. 仲景( 2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是:A. 《经》B. 《难经》C.《金匮要略》D.《中藏经》E.《易经》( 3 ) 仲景《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A. 公元1 世纪B. 公元2 世纪C. 公元3 世_______纪D. 公元前1 世纪E. 公元4 世纪( 4 ) 仲景《伤寒杂病论》全书共有:A. 16 卷B. 18 卷C. 14 卷D. 12 卷E. 20 卷( 5 ) 仲景《伤寒杂病论》全书是:A. 10 卷论伤寒, 6 卷论杂病B. 8 卷论伤寒, 8 卷论杂病C. 9 卷论伤寒, 8 卷论杂病D. 8 卷论伤寒, 9 卷论杂病E. 12 卷论伤寒, 6 卷论杂病( 6 ) 在《金匮要略》成书过程中作过贡献的2 个人是:A. 王洙、林亿B. 王叔和、王洙C. 开美、林亿D. 修园、唐容川E. 徐忠可、尤在泾( 7 )《金匮要略》一书用药155 种, 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A. 人参B. 甘草C. 桂枝D. 生E. 大枣( 8 )《金匮要略》所载方剂, 除最后3 篇所附杂疗方外, 共有:A. 262 首B. 205 首C. 198 首D. 201 首E. 113 首( 9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记载相同的方剂共有:A. 40 首B. 44 首C. 50 首D. 52 首E. 30 首( 10) 《金匮要略》前22 篇中所载方剂, 只列方名未载药物的方剂有:A. 4 首B. 5 首C. 6 首D. 7 首E. 8 首( 11)《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相同的条文( 按五版教材统计)共有:A. 40 条B. 42 条C. 43 条D. 44 条E. 45 条( 12) 《金匮要略》原书共有篇数是:A. 22 篇B. 23 篇C. 24 篇D. 25 篇E. 26 篇( 13) 《金匮要略》( 按五版教材统计) 原书前22 篇共有条文是:A. 397 条B. 398 条C. 400 条D. 402 条E. 403 条( 14) 《金匮要略》的诊脉部位是:A. 寸口三部法B. 趺阳诊法C. 寸口与趺阳诊法并存D. 寸口与趺阳、少阴诊法并存E. 寸口、趺阳、少阴、少阳四种诊法并存( 15) 《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是:A. 卫气营血辨证B. 经络辨证C. 六经辨证D. 三焦辨证E. 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 16) 说“全篇以此病例彼病, 为启悟之捷法”者是:A. 尤在泾B. 修园C. 黄元御D. 唐容川E. 徐忠可( 17) 说“《金匮要略》, 仲景治杂病之书也, 与《伤寒论》相表里, 然学者必先读《伤寒论》, 再读此书, 方能理会⋯⋯”者是: A. 尤在泾B. 修园C. 黄元御D. 吴谦E. 徐忠可( 18) 说“仲景用药之法, 全凭乎证, 添一证则添一药, 易一证亦易一药”者是:A. 唐容川B. 修园C. 尤在泾D. 徐忠可E. 吴谦( 19) 说“其脉法, 亦皆《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的医家是: A. 徐大椿B. 尤在泾C. 修园D. 黄元御E. 吴谦( 20) 下列哪首方剂, 开后世温上制下法的先例?A. 甘草干汤B. 人参汤C. 小青龙汤D. 栝蒌瞿麦丸E. 射干麻黄汤( 21) 《金匮要略》一书的基本理论是: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运行学说D. 脏腑经络学说E. 三因学说( 22) 《金匮要略》一书的主要精神是:A. 贯彻了阴阳五行学说B. 重视天人相应, 强调整体观念C. 以脏腑病机结合八纲, 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D. 强调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的精神E. 治疗重视因势利导( 23)《金匮要略》前22 篇共398 条原文, 载方205 首, 这些经方若按目前方剂学分类, 大致可归纳为:A. 18 类B. 20 类C. 16 类D. 15 类E. 14 类( 24) 《金匮要略》遣方用药, 加减变化极为灵活, 如《痰饮咳嗽病》篇用小青龙汤治疗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变化证, 改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后有几次用药?A. 4 次B. 5 次C. 3 次D. 2 次E. 1 次( 25) 称《金匮要略方论》为“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者是: A. 东垣B. 朱丹溪C. 子和D. 吴谦E. 唐容川( 26) 注释《金匮要略方论》原著的第一作者是:A. 以德B. 吴谦C. 周扬俊D. 徐忠可E. 朱丹溪( 27) 清代注释《金匮要略》原著的有:A. 20 余家B. 30 余家C. 10 余家D. 40 余家E. 50 余家( 28) 《金匮要略五十家注》由谁所著?A. 朱丹溪B. 徐忠可C. 尤在泾D. 吴谦E. 吴考槃( 29) 《金匮要略方论集注》由谁所著?A. 黄竹斋B. 尤在泾C. 丹波元坚D. 丹波元简E. 唐容川( 30)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的作者是:A. 丹波元简B. 丹波元坚C. 徐忠可D. 尤在泾E. 吴谦( 31) 开引入西医之说的《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的作者是:A. 锡纯B. 唐宗海C. 尤在泾D. 徐忠可E. 吴谦( 32) 现结合临床较好的注本是:A. 《金匮发微》B. 《金匮要略浅注》C.《金匮要略浅注补正》D.《金匮要略五十家注》E.《金匮要略方论集注》4 . X 型题( 1 )《金匮要略》应用了以下哪些诊脉方法?A. 遍诊法B. 寸口诊法C. 趺阳诊法D. 少阴诊法E. 少阳诊法( 2 )《金匮要略》只列方名未载药物的方剂有:A. 杏子汤B. 黄连粉C. 藜芦甘草汤D. 附子汤E. 半夏生汤( 3 )《伤寒杂病论》自序里说其理论根据有:A. 《素问》B. 《九卷》C.《八十一难》D.《中藏经》E.《易经》( 4 )《金匮要略》在药物剂型方面属服药剂的有:A. 汤B. 丸C. 散D. 酒E. 膏( 5 )《金匮要略》在药物剂型方面属外治药剂的有:A. 薰B. 洗C. 坐D. 敷E. 膏药( 6 ) 下列书名, 哪些是《金匮要略》的别名?A. 《金匮玉函要略方》B. 《金匮玉函经》C.《金匮要略方论》D.《金匮方论》E.《金匮》( 7 ) 桂枝在《金匮要略》过配伍, 有以下哪几种作用?A. 调和营卫B. 宣通阳气C. 温化水饮D. 下气降逆E. 健运中气( 8 ) 附子在《金匮要略》过配伍, 有以下哪几种作用?A. 回阳救逆B. 温散寒湿C. 缓急止痛D. 峻逐阴邪·10·E. 温阳通便( 9 ) 麻黄在《金匮要略》过配伍, 有以下哪几种作用?A. 并行表里之湿B. 解表除湿, 风湿并治C. 发越水气D. 散饮降逆E. 宣肺化饮( 10) 下列方剂中, 对于药物剂量的加减, 体现了方剂的命名, 亦含有辨证论治思想的有:A. 桂枝加桂汤B. 小建中汤C. 通脉四逆汤D. 厚朴三物汤E. 小半夏汤( 11) 《金匮要略》用药的特点包括:A. 重视发挥单味药的主治功能B. 注意药物经过配伍组合后的协同作用C. 重视药物的加减变化D. 重视药物的炮制E. 重视药物的煎煮方法( 12) 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治疗以下哪些疾病?A. 脚气上入, 少腹不仁B. 虚劳腰痛,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C. 短气有微饮, 当从小便去者D. 男子消渴, 小便不多E. 妇人烦热不得卧, 但有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 13) 《金匮要略》中属泻下剂的方剂有:A. 大承气汤B. 小承气汤C. 大黄附子汤D. 麻子仁丸E. 厚朴大黄汤( 14) 据不完全统计,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有关研究《金匮》原著的有上百种, 在众多注解书籍中, 说理透彻, 通俗易懂, 联系实际的有:A. 伯未的《金匮要略简释》B. 任应秋的《金匮要略语译》C. 何任的《金匮要略新解》D. 葆荪的《金匮要略易解》E. 颖铺的《金匮发微》( 15) 近代《金匮要略》集注有:A. 《金匮要略五十家注》B.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C.《金匮玉函要略述义》D.《金匮要略浅注补正》E.《金匮发微》( 16) 汉代《伤寒杂病论》问世后, 因战乱等原因, 其杂病部分一度散失不全, 但下列哪些书中载入了原著中的条文或容?A. 《脉经》第八、九卷B. 《诸病源候论》C.《千金要方》D.《外台秘要》E. 以上都不是选择题答案1 . A 型题( 1) E ( 2) C ( 3 ) C ( 4) A ( 5 ) A ( 6 ) A ( 7 ) B ( 8 ) B ( 9) B ( 10) A ( 11) C ( 12) D ( 13) B ( 14) E ( 15) E ( 16) B ( 17) B ( 18) A ( 19) A ( 20) A ( 21) D ( 22) C ( 23) A ( 24) A ( 25) B ( 26) A ( 27) A ( 28) E ( 29) A ( 30) A ( 31) B ( 32 ) A4 . X 型题( 1) BCDE ( 2 ) ABCD ( 3 ) ABC ( 4 ) ABCD ( 5 ) ABCD( 6) ABCDE ( 7 ) ABCDE ( 8 ) ABCDE ( 9 ) ABCDE ( 10 ) ABCD( 11) ABCDE ( 12) ABCE ( 13) ABCDE ( 14) ABCD ( 15) ABCDE( 16) ABCD第二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一、选择题1 . A 型题( 1 )《金匮》认为杂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在于:A. 五脏元真不足B. 客气邪风侵袭C. 七情D. 房劳E. 虫兽灾伤( 2 ) 假令时当春季, 下列各组色脉中, 提示病情最严重的是: A. 色赤脉洪B. 色白脉毛C. 色青脉石D. 色黄脉洪E. 色黑脉弦( 3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所论病症分类, 阳病是指:A. 属外表经络的病证B. 属部脏腑的病证C. 外感病证D. 邪实病证E. 热性病证( 4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所论病症分类, 阴病是指:A. 属外表经络的病证B. 属部脏腑的病证C. 外感病证D. 邪实病证E. 热性病证( 5 ) 其性散漫、多中肌表、发病常见于午前的病邪是:A. 湿邪B. 风邪C. 寒邪D. 清邪E. 燥邪( 6 ) 其性重浊、易流关节、伤及下部的病邪是: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清邪E. 火邪( 7 ) 其性紧束收敛、常中经络之里、多发病于日暮的病邪为: 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清邪E. 饪之邪( 8 ) 冬至之后,“有未至而至, 有至而不至, 有至而不去, 有至而太过”中的“未至而至”, 是指:A. 以得甲子, 天未温和B. 以得甲子, 天大寒不解C. 以得甲子, 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D. 未得甲子, 天未温和E. 未得甲子, 天因温和( 9 )“病者素不应食, 而反暴思之”, 其病机属于:A. 脏气为邪所改变B. 邪热消谷C. 邪气已退D. 肝风扰胃E. 胃阳渐复( 10) 根据《金匮要略心典》“脏邪”传变的原则, 下列脏病, 可以不传他脏的是:A. 肝郁化火B. 脾蕴湿热C. 肾阴亏虚D. 肝气郁结E. 痰热蕴肺( 11) 望诊鼻头色青, 症又见腹中痛, 其病机应考虑为:A. 肝乘脾B. 脾气虚C. 肝侮肺D. 心火盛E. 肺气虚( 12) 肾水反侮脾土, 鼻头的病理颜色应是:A. 色青B. 色微黑C. 色白D. 色黄E. 色赤( 13) 望诊面色鲜明光润, 皮纹消失, 提示为:A. 水饮停积B. 脾胃虚寒C. 心脾两虚D. 痰浊中阻E. 心火上炎( 14) 胸膈间有病, 病人语声的表现是:A. 语声细小而长B. 语声洪亮C. 语声低微不清彻D. 语声寂然喜惊呼E. 语声高亢( 15) 关于脏病相传的原则, 提出“脏病惟虚者受之, 而实者不受; 脏邪惟实则能传, 而虚则不传”的医家是:A. 徐忠可B. 黄元御C. 尤在泾D. 修园E. 念庭( 16) 下列哪一组药体现了《金匮》肝阴血虚的治疗原则?A. 白芍、五味子、酸枣仁、乌梅B. 白芍药、焦山栀、炙甘草、乌梅C. 焦山栀、黄连、黄芩、黄柏D. 炙甘草、淮小麦、大枣E. 白术、苍术、怀山( 17) 闻诊病人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 临床诊断考虑为:A. 胸膈间病B. 骨节间病C. 心中疼痛D. 肺气失宣E. 肺实不鸣( 18) 卒厥患者, 临床如果出现唇口青、身冷者, 其病理机制是:A. 气血通畅B. 血液郁滞不流, 阳气涣散C. 表卫不固D. 阴虚火旺E. 肝阳上亢( 19) 某患者感受风寒, 出现恶寒、身痛, 医误下之, 损伤脾胃阳气, 续得下利清谷不止, 治疗的最佳方案是:A. 先解表, 后温里B. 解表为主, 兼温里C. 先温里, 后解表D. 表里同治E. 重在温里, 兼解表( 20) 下列方剂哪首体现了肝病实脾的原则?A. 逍遥散B. 龙胆泻肝汤C. 黛蛤散D. 一贯煎E. 泻青丸( 21) 病者脉浮在前, 其病为:A. 心气虚B. 肺气虚C. 心肺气虚D. 病在表E. 病在里( 22) 病在下焦的呼吸特点是:A. 吸促B. 吸微数C. 吸远D. 呼吸动摇振振E. 息引胸中上气( 23) 下列何种病邪不属五邪围:A. 风B. 雾C. 湿D. 燥E. 宿食4 . X 型题( 1 )《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提出肝( 阴) 虚证的治则有:A. 补用辛B. 补用酸C. 助用焦苦D. 助用咸E. 益用甘味( 2 )《金匮》云:“非其时色脉, 皆当病。
金匮要略条文重点期末考试必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治则与预防(1)治未病未病先防:【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有病早治:【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既病防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2)虚实异治、表里分缓急【问曰,病有急当救表救里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3)新久有先后【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4)攻邪当随其所得【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第三个原则(5)根据饮食居处和五脏喜恶护理。
【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为病。
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1、湿病的治疗原则:发汗。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具去也。
】2、寒湿表实:寒湿伤表,营卫不和,麻黄加术汤。
3、风湿兼气虚:风湿在表,卫虚不固,防己黄芪汤。
益气除湿,调和营卫。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1、百合病:多因伤寒热病后,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导致心肺阴虚内热,临床表现为神志恍惚不定,口苦,便赤,脉微数。
2、百合病病因病机特征: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病机:心肺阴虚内热,百脉不合3、百合病主方:百合地黄汤。
病机:心肺阴虚内热。
治法:润肺宁心,滋阴清热。
组成:百合、生地黄汁【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4、百合病误吐:百合鸡子汤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1、中风辨证【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在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口吐涎。
】2、历节病病机:肝肾不足,水湿内侵(肝肾);阴血不足,风血相搏;气虚饮酒,汗出当风;胃有蕴热,外感风湿;过食酸咸,内伤肝肾。
3、历节病证治【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两条证及方方剂组成(1)风湿偏胜:桂枝芍药知母汤【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金匮要略期末复习资料.docx
1.《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
2.张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人。
3.原著原文398条,共载方剂205首(4首只有方名),用药155味。
4.辨证论治:运用四诊八纲辨清证候,针对证候而治是原著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这一原则的基本体现。
1)同一种疾病,由于体质或病机上的差异,以及病位的不同,治法就有不同。
如:同为水肿病,腰以上肿者,当发其汗;腰以下肿者,当利小便。
发汗散水者,有越婢汤以治风水之例;利尿行水者,有防己茯苓汤以治皮水之例。
2)多种不同的疾病,由于病因病机或病位相同,症状虽异,而治法相同。
如:原著用肾气丸者有五:①《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用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②《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用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③《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用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者;④《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用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⑤《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用治妇人烦热不得卧,但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
以上五病,虽症状不同,但病机皆属于肾阳亏虚,气化功能减退,故均可用肾气丸温肾化气治疗。
再如:草芾大枣泻肺汤,既可用于肺痈,又可用于支饮。
前者病因属于风热邪毒,后者病因属于饮邪留滞,两者病名虽异,但病机同为痰涎壅塞于肺,病位亦同,故均可用草芾大枣泻肺汤。
上述用法,形式上虽表现为一方可治多病,或一病可用数方,而实质上仍然反映了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论治精神。
5.治未病:1)人体脏腑经络相互关联,某一脏腑病变可传至另一脏腑。
《素问》“五脏想通,移皆有次, 五脏有病,各传其所胜。
"《金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未病方法,提示临床医生应根据疾病传变规律,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传变,阻止病位的扩大蔓延。
2)《金匮》倡导早治防变的治疗思想,即要求医生在疾病的初期就及时治疗,防止疾病的深入传变。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治疗复习题自用版【2013级针灸推拿专业】
针灸治疗(自用)[兵贵精不贵多]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叫自用,这是我自己结合好多资料整理的我们那一年针灸治疗考试的复习题,因为老师说不给划重点,班级里又没有人整理,笔者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打小抄了,被逼无奈之下只能根据手头现有的所有资料,整理了一份用来打小抄的复习资料,笔者学渣一个,这份资料一部分取材于我们这一年的某个针治老师在学生软磨硬泡之下,提供了一部分重点,另一部分取材于,当时手头现有复习资料中反复出现的一些考题,内容不多,准确率也不敢保证,发到文库里是希望给大家做一个参考,事实证明,我那一年的考试,这套资料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确切的来说,那个老师只告诉了一小部分的题,他所说的重点大部分都没考,然而……我把这个小条带进去把上面有的题抄上了,我还是及格了,卷面分63,加上平时成绩一共考了71分,可以负责任的告诉黑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的学弟学妹们,针灸治疗学基本上是不挂人的,但是前提一定要写满,不要空题,重要的事情我只说一遍。
仔仔酱写于2016年7月25日名词解释1.本经配穴法:当某一脏腑或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该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
2.项痹:指以项部经常出现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3.痫病:以猝然昏倒,强直抽搐,两目上视,口吐涎沫,醒后如常人为临床特点的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
4.月经不调:以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
5.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6.痿病:指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则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的一类病证。
7.颤证: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8.臂丛神经痛:指构成臂丛神经的C5~T1神经根、臂丛或其各周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受损所产生的其支配范围内的疼痛的总称。
9.脑性瘫痪: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害综合征,常称小儿脑瘫。
金匮要略期末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金匮要略期末试题一、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金匮要略的来源和作者。
2. 金匮要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 简述金匮要略对于中医临床实践的影响。
4. 金匮要略中提到了一些针灸治疗的要点,请列举并简要分析其中的两个。
5. 金匮要略中介绍了一些草药的应用,可否举例说明一种草药及其主要功效?二、论述题1. 金匮要略作为古代典籍,对于现代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意义是什么?2. 金匮要略所体现的中医治疗理念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是否具有借鉴意义?第二部分:金匮要略期末答案一、问答题1. 金匮要略的来源及作者:金匮要略是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编著的一本中医经典著作。
2. 金匮要略的主要内容包括:该书主要分为三篇,包括内经篇、伤寒篇和杂病篇。
其中,内经篇介绍了中医基本理论和体制;伤寒篇主要是关于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杂病篇则包括了各种其他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方药。
3. 金匮要略对于中医临床实践的影响:金匮要略在经典中医著作中地位重要,对临床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
其系统整合了古代医家的经验与理论,对于中医诊断、治疗和方药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4. 针灸治疗要点:金匮要略中提到的针灸治疗要点包括:辨证施治、选择穴位、运针技巧等。
其中,辨证施治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相应的针灸方法;选择穴位则是根据具体病症和治疗目的来确定针刺部位。
5. 草药应用举例:金匮要略中介绍的一种草药是黄连。
黄连有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痢疾等病症。
二、论述题1. 金匮要略对现代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意义:金匮要略作为古代中医经典著作,编纂精细、思想独特。
其系统总结了古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对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金匮要略,可以加深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理解,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2. 金匮要略对现代医学的借鉴意义:金匮要略所体现的中医治疗理念,注重辨证施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对于现代医学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金匮要略题库中医药大学
金匮要略选读练习题库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综合练习一、名词解释1.五常2.风气3.元真4.客气邪风5.疢难6.导引7.xx8.膏摩9.未至而至10.阳病11.阴病12.五劳13.七伤14.xx15.谷饪16.五邪17.厥阳18.卒厥19.脉脱20.四季脾王21.痼疾22.卒病二、填空题1.若,。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2.病人脉浮者在前,,浮者在后,,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3.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此为卒厥。
4.师曰:夫治未病者,,,。
5.夫肝之病,补用,助用,xx之药调之。
6.清邪,浊邪,大邪,小邪xx,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7.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xx不止,身体疼痛者,;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也。
8.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后乃治其。
9.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10.五脏病各有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为病。
三、单项选择题1.《金匮》认为杂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为()A.客气邪风侵袭B.七情C.房室竭乏D.五脏元真不足E.虫兽、金刃灾伤2.冬至之后,“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中的“至而不去”是指()A.以得甲子,天未温和B.未得甲子,天因温和C.以得甲子,天大寒不解D.以得甲子,天温和如xx五、六月时E.未得甲子,天大寒不解3.《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中的“六微”是指()A.六种疾病B.六淫C.六经D.六气E.六腑4.其性散漫,中人肌表,发病常在午前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雾露之邪E.热邪5.其性清轻上浮,易伤人上部和皮腠的病邪是()A.风邪B.湿邪C.寒邪D.雾露之邪E.热邪6.其性紧束,常在暮时发病,多中于经络之里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饪之邪E.雾露之邪7.望诊见鼻头色微黑的病机是()A.虚劳B.肝病C.肾水反侮脾土D.瘀血E.痰饮8.肝病乘脾,临床上望诊常见()A.鼻头色白B.鼻头色青C.鼻头色xxD.鼻头色赤E.鼻头色黑9.病在中焦属实者的呼吸特点为()A.其吸而微数B.其吸远C.其吸促D.呼吸动而振振摇E.喘10.病在下焦的呼吸特点为()A.其吸而微数B.其吸远C.呼吸动而振振摇D.息引胸中上气E.其吸促11.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属()A.头中病B.骨节间病C.心膈间病D.腹中痛E.肝胆病12.病人头中有病,闻诊可见()A.语声喑喑然不彻B.语声寂然,喜惊呼C.语声xxD.语声啾啾然细长E.语声低微13.春季,下列各组色脉中,何者病情最重()A.色xx石B.色xxxxC.色xxxxD.色xx弦E.色xxxx14.卒厥见身和、汗自出的病机为()A.表卫不固B.阳气涣散C.xx离决D.气血通畅E.亡阴15.早春时,出现色白,脉毛的机理是()A.肺气郁闭B.邪犯肺卫C.肺气虚D.xxE.风邪恋肺16.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的病机是()A.邪热消谷B.脏气为邪气所改变C.胃阳渐复D.邪气渐退E.虚阳浮越17.卒厥见唇口青,身冷的机理是()A.血液郁滞,阳气闭阻B.气血逆乱C.邪气闭阻,血液郁滞,阳气涣散D.阳气虚衰,阴寒xxE.气随血脱18.其性重浊,易伤人关节及下部的病邪是指()A.寒邪B.雾露之邪C.热邪D.风邪E.湿邪19.对虚劳望诊,可见()A.色白B.色黑C.色xxD.色赤E.色青四、多项选择题1.“治未病”的含义是()A.未病先防B.早期治疗C.已病防传D.适时治疗E.谨防误治2.《金匮》提出疾病的预防方法有()A.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B.保持五脏元真通畅C.无犯xx,避免禽兽灾伤D.房室勿令竭乏E.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xx3.《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提出杂病的治疗原则有()A.治未病B.虚实异治C.表里应分缓急D.新久宜有先后E.攻邪当随其所得4.根据《金匮》对阳病的与阴病的分类,下列何种病属阳病()A.头痛B.腰痛C.肠鸣D.脚挛急E.哕5.《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对面部望诊指出()A.色青为痛B.色白为亡血C.色鲜明者为有留饮D.色黄者便难E.色赤者为热6.《金匮》指出“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期末复习资料(以下资料集副三一〇一寝室所有脑细胞整理,望大家……)1.试述湿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试说明其机制。
湿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
外湿常兼风邪,而成风湿之邪,宜用微汗法;内湿宜用利小便法,此为《金匮》对湿病提出的治疗原则。
治外湿之发汗法,必须遵循微汗法的原则。
因为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
如果发大汗,则风气虽去,而湿邪仍在,不仅病未愈,还易伤卫阳及阴津。
故取微汗,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在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营卫通畅,可使风湿之邪一并宣泄而俱去;内湿宜利小便法。
因病人素有内湿,又招致外湿,形成内外合邪,且内湿重于外湿,表现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
必须治以利小便法,小便得利,则里湿去,阳气通,湿痹自除。
可见,湿病治法虽有发汗和利小便之不同,但除湿必须通阳,阳气宣畅,湿邪方可尽除。
禁忌大汗,火攻和下法。
2.百合病的命名,历代医家有何见解?对百合病的命名,历代医家有三种说法:一是药物命名说,以魏荔彤为代表,认为百合病是以百合为主药而命名;二是以病机命名说,以尤怡为代表,认为百合病是以“百脉一宗,悉致其病”的病机高度概括而命名;三是以病证命名说,以黄坤载为代表,认为百合病是以百病之合,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而命名。
3.百合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为什么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病因:多由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所致。
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百脉失和。
百合色白入肺,养阴而不滋腻,既能养阴润肺,又能清心安神,尚能益气,故为百合病之主药;生地黄益心营而清血分热,用其汁则滋而不腻;泉水下热气、利小便。
三药相合养心肺之阴,清心肺之热,且不滋腻,故百合病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
4.请结合原文说明百合病常见哪些误治法,为何易被误治。
1)误汗:百合病本来心肺阴虚,内有燥热,是禁用汗法的。
若将阴虚内热、气血不行所致的“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误认为表证就会误用汗法。
2)误下:百合病本为阴虚内热,理当清润为治,若以为“意欲食,复不能食”是邪热入里的实证,就会误用攻下法。
3)误吐:百合病本属阴不足之证,不能用吐法。
若将“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误认为是痰涎壅滞,就会用吐法。
5.血痹病如何辨证论治?血痹的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血行凝滞,痹于肌肤。
临床以肌肤麻木不仁或轻微疼痛为主症。
轻症仅见肌肤轻微麻木不仁,治以针刺引动阳气;重者除肌肤麻木不仁外,甚则可见轻微疼痛,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和营行痹。
6.何谓“缓中补虚”?是结合原文说明之。
“缓中补虚”即缓消瘀血,瘀血去,新血生,寓有补虚之意。
是虚劳干血的治法。
原文“五劳虚极羸痩,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缓中补虚,大黄蛰(zhé的正确写法为上庶下虫)虫丸主之。
”虚劳日久不愈,营卫气血运行受损,瘀血内停,日久而成“干血”。
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症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此证由虚致瘀,治当攻补兼施,方用大黄蛰虫丸祛瘀生新,峻药丸服,扶正而不留瘀,祛瘀而不伤正,即“缓中补虚”之意。
7.虚寒肺痿的主症、治法和方药是什么?主症为咳吐涎沫清稀量多,不渴,遗尿,小便数,头眩,舌淡苔白,脉虚弱;治法为温肺复气;方药为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其中炙甘草补中益气,干姜温复脾肾之阳,两药辛甘合化,重在温中焦之阳以暖肺。
8.为什么“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既能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又能用橘枳姜汤治疗?以“胸痹气塞,短气”为主症的胸痹轻证。
其病机为饮阻气滞。
茯苓杏仁甘草汤以茯苓利水除饮,杏仁利气,甘草调中健脾,全方具有利气化饮之效;而橘枳姜汤桔皮理气和胃,枳实泄满散结,生姜温胃化饮,全方具有温胃理气化饮作用。
二方均有理气除饮的功效,但茯苓杏仁甘草汤宣肺利气化饮,宜治饮邪偏盛者;橘枳姜汤温胃散结化饮,宜治气滞偏重者。
10.大建中汤证属虚寒,为何‘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其证候特点是什么?腹满病的辨证一般以“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而大建中汤所见“上下痛而不可触近”,有似于实证,然本证实属严重的虚寒证。
因大建中汤证是由于脾胃阳虚,中焦寒甚所致,寒气充斥上下内外、脏腑经络,不按已痛,若按更有碍于脏腑经络之运行,故痛甚,且拒按不可触近。
“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虽貌似实证,但疼痛游走而无定处,腹满时增时减,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这与实证之满痛、固定不移、无减轻时是截然不同的。
12.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即“上焦阳虚,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为本虚标实之证,它主要包括正虚与邪实两个方面。
由于上焦阳虚则阴邪逆而上乘,闭塞胸中清旷之区,阳气不通,导致胸痹心痛。
阳虚与阴邪上乘在胸痹心痛发病上,两者缺一不可,即如原文所言,“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13.试述血分、水分的区别。
其中何证易治?为什么?血分、水分之别,与妇人患水气病过程中,月经的异常有关。
凡先病闭经而后水肿者,称为血分,是因血行不利,影响到水液输布,水湿停留而致;而先病水肿,后致经闭不行者,称为水分,此因水湿阻滞血脉而成。
水分易治,血分难医,因为水分病属轻浅,治疗水分必先治水肿,水去经自通,故曰易治;血分病深而难通,医治血分必先治血病,宜祛瘀通经,待经血通畅后,再治水病,此因“血不利则为水”,故曰难治。
14.如何理解“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是对黄疸病机的高度概括,一是强调了黄疸的发生与脾病的密切关系。
从临床表现看,黄疸除见身黄、目黄、小便黄外,多以纳差、腹胀、便溏等脾胃症状为主,可见黄疸与脾病关系密切。
此与现代医家论黄疸病机多胆汁外溢有所不同。
二是认为黄疸发病与血分有关。
唐容川曰:“一个瘀字,便见黄皆发于血分,……脾为太阴湿土,主统血,热陷血分,脾湿郁遏,乃发为黄。
”近代医家治疗黄疸病,酌情加入凉血活血之品,常可提高疗效,可见仲景有关理论之重要。
脾主运化,为四运之轴,脾属土,其色黄,若脾蕴湿热,陷于血分,溢于肌表,就必然发生黄疸,所以说:“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15.请列举出五个《金匮》所用外治法及其所主病证?1)苦参汤外洗:主治狐惑病蚀于前阴;2)雄黄外熏:主治狐惑病蚀于后阴;3)矾石汤外洗:主治脚气冲心;4)针引阳气:主治血痹轻症,仅有肌肤麻木不仁;5)头风摩散摩头:主治头风6)纳药鼻中:主治头中寒湿。
16.请列举出五个《金匮》煎煮药物的特殊溶媒及其相应方剂?泉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甘澜水――桂枝甘草大枣汤;井花水――荆沥汤;浆水――枳实栀子豉汤;泔水――化痞反正膏、珠珀救苦散、如圣散;清酒――炙甘草汤。
论述:1.请结合原文论述《金匮》治未病理论的具体含义及临床意义?“治未病”的含义包括:未病防病、已病防传、有病早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存在生克乘侮的紧密联系,疾病在人体中的传变往往按五脏乘克的规律,一脏有病会影响到其他所克之脏,但还应该注意虚证与实证的传变规律有不同。
根据疾病的脏腑间的传变规律,上工除治疗已病的脏腑外还应调治未病的脏腑,虚实异治,使之正气充足,抗邪有力,才能防止疾病的传变,促机体痊愈。
以肝病实脾为例,说明“治未病”的具体运用。
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这里的肝病传脾,是指在肝实脾虚的情况下,肝病可能传变到脾。
因此必须依据“治未病”的原则预防疾病的传变,对肝实脾虚证,医生在治疗肝脏的同时,应注意调补脾脏,这样就可以防止肝病传脾,否则,肝病未愈,脾病又起,导致病情发展、蔓延。
如脾气不虚,则不需实脾,所以对“治未病”中“肝病实脾”的原则,临床应用还应灵活掌握。
2.狐惑病的病因病机如何?临床表现有何特点?如何辨证施治?狐惑病由湿热虫毒蕴结所致,临床症状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蚀烂为特征,伴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等症。
治法是清热解毒除湿,狐惑病发病未久,尚未成脓,用甘草泻心汤清热化湿、安中解毒;蚀于前阴者用苦参汤外洗;蚀于后阴者用雄黄外熏;狐惑病酿脓者,用赤小豆当归散清热利湿、解脓排毒。
3.如何理解“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男子”非指虚劳全是男子为病,而是重视房劳伤肾、肾虚精亏的病因病机。
“平人”并非指健康人,是指从外形来看,好像无病,其实内脏气血已虚。
脉大是大而无力,为有余于外、不足于内的脉象。
凡真阴不足、虚阳外浮者,脉多大或浮大或芤。
极虚,是轻按则软,重按极无力,为精气内损的脉象。
脉大与极虚虽形态不同,但都是虚劳病的脉象。
4.大建中汤与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体现了仲景何种治法?试比较异同。
体现了仲景的建中法。
相同点为三方均用饴糖益脾胃,生气血。
不同点:①大建中汤证属脾胃阳虚,阴寒内盛,寒气充斥上下内外。
症见自腹部至心胸部位剧烈疼痛,腹部见如头足样块状物起伏,痛势上下走窜,不可触近,近之则痛剧,呕不能饮食,手足逆冷。
故治用大建中汤。
方中蜀椒、干姜温中散寒;人参、饴糖温补脾胃。
共奏温中散寒,建中立气之效;②小建中汤证属阴阳两虚偏于阳虚。
症见腹痛、里急、悸、衄、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故治用小建中汤。
方中饴糖、甘草、大枣建中缓急;桂枝、生姜助阳;芍药益阴止痛。
诸药相合,既能酸甘化阴,又能辛甘化阳。
共奏建中立气,调和阴阳之效;③黄芪建中汤证属气血阴阳俱虚而偏于气虚。
其症在小建中汤症基础上,又见少气、身重或不仁、自汗、恶风等症。
治宜黄芪建中汤。
方中小建中汤调和阴阳,黄芪甘温补气,共奏补气和阴阳之效。
5.仲景用具有栝蒌、薤白的方剂有哪些?其异同点是什么?有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称为“栝蒌薤白三方”。
栝蒌薤白白酒汤由栝蒌、薤白、白酒三味药组成,其效为宣痹通阳、豁痰利气。
主治证为胸痹典型证,症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病机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虚,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栝蒌薤白半夏汤是在栝蒌薤白白酒汤的基础上加半夏、加大白酒用量而成。
其效为宣痹通阳,降逆逐饮。
主治证为胸痹较重证,在胸痹典型证基础上又见“不得卧,心痛彻背”,病情进一步加重,病机为痰浊雍盛;枳实薤白桂枝汤是在栝蒌薤白白酒汤的基础上去白酒加桂枝、枳实、厚朴而成,其功效为宣痹通阳,泄满降逆。
主治证为胸痹病气滞之实证,症见胸痹心中痞,胸满,胁下逆抢心及腹胀、苔厚腻等,病机为阴寒内盛,气滞不通。
6.同为胸痹,为什么可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也可用人参汤治疗?在胸痹主症的基础上又见心中痞闷,胸满,胁下逆抢心,说明病势由胸膺部向下扩展至胃脘两胁之间。
证属虚实夹杂,阳虚阴盛。
“气结在胸”仍为“阳微阴弦”之病机,但又有偏实偏虚之异。
偏实者多为阴寒痰浊偏盛,气滞不通,病势较急,尚有腹胀,大便不畅,苔厚腻,脉弦紧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