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电模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模电数电课程设计

模电数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学生能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功能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解释并分析基本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2. 学生能使用相关仪器和软件对电路进行测试、调试和优化。
3. 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路故障排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电子技术产生浓厚兴趣。
2.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3. 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树立为我国电子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高中电子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实践操作经验不足。
因此,课程目标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 放大电路: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
- 模拟信号处理:滤波器、振荡器、调制与解调等。
2.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逻辑:逻辑门、逻辑函数、逻辑代数等。
- 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等。
- 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
3. 实践操作:- 电路仿真:使用Multisim、Proteus等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
- 实际操作:搭建和测试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进行故障排查和优化。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电子元器件及放大电路基础第二周: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第三周: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第四周:数字逻辑与组合逻辑电路第五周:时序逻辑电路第六周:实践操作(电路仿真与实际操作)教材章节关联:《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章: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章: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程》:实践操作相关内容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数电模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 数字电子设计部分 (2)1.1课程设计的目的 (2)1.2设计的总体框图 (2)1.3设计过程 (2)1.4设计的逻辑电路图 (7)1.5设计的电路原理图 (8)1.6实验仪器 (8)1.7实验结论 (8)1.8参考文献 (9)2 模拟电子设计部分 (10)2.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0)2.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10)2.3电路模型的建立 (12)2.4 理论分析及计算 (14)2.5仿真结果分析 (15)2.6 设计总结和体会 (16)2.7参考文献 (16)1 数字电子设计部分1.1课程设计的目的1、了解同步计数器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
2、掌握计数器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及应用。
3、了解序列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1.2设计的总体框图CP YCPY 输入脉冲1.3设计过程(1)状态图(2)时序图(3)选择的触发器名称选用三个CP下降沿触发的边沿JK触发器(4)真值表(5)卡诺图电路次态卡诺图电路次态n1Q+的卡诺图2电路次态n1Q+的卡诺图1电路次态n1Q 的卡诺图电路次态Y的卡诺图(6)状态方程、驱动方程和输出方程n n n 1n n 02212Q Q Q Q Q +=+ n1n n 1n n n n 012012Q (Q Q )Q Q Q Q +=++ n n n n 1n n n 1100220Q (Q Q Q Q )Q Q +=++01= nn210J Q Q = n 20J Q = n nn n12021K Q Q Q Q = n n 102K Q Q = n 21K Q =n n 2Y Q Q =(7)检查能否自启动/0100 011(有效状态) 010 101(有效状态)1.6实验仪器(1)数字原理实验系统一台(2)集成电路芯片:74LS112二片 74LS08一片 74LS00二片1.7实验结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故障及产生的原因)实验中没有出现预期效果,发现主要是有复位端的导线有接触不良的情况,导致实验在接线正确的情况下出现偏差换线后能正常显示,满足时序图的变化,且可以进行自启动。
数电模电课设,沈阳理工大学专用

数电模电课设,沈阳理工大学专用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 数字电子设计部分 (1)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计数器设计的总体框图 (1)1.3计数器设计过程 (1)1.4序列信号检测器设计的总体框图 (6)1.5序列信号检测器的设计过程 (6)1.6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要求 (10)1.7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过程 (10)1.8设计的仿真电路图 (11)1.9设计的芯片原理图 (13)1.10实验仪器 (14)1.11实验结论 (15)1.12参考文献 (15)2 模拟电子设计部分 (15)2.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5)2.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15)2.3差分比例运算电路 (16)2.3.1 电路模型建立 (17)2.3.2理论分析及计算 (17)2.3.3仿真结果分析 (18)2.4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电路模型建立 (18)2.4.2理论分析及计算 (19)2.4.3 仿真结果分析 (19)2.5 反相求和电路 (21)2.5.1 电路模型建立 (21)2.5.2 理论分析及计算 (22)2.5.3 仿真结果分析 (22)2.6电容滤波电路 (23)2.6.1 电路模型建立 (23)2.6.2 理论分析及计算 (23)2.6.3仿真结果分析 (24)2.7矩形波发生电路 (25)2.7.1电路模型建立 (26)2.7.2理论分析及计算 (26)2.7.3 仿真结果分析 (26)3 总结和体会 (28)参考文献 (28)1 数字电子设计部分1.1 课程设计的目的1.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考,并通过实验设计、验证正是理论的正确性。
2.学习自行设计一定难度并有用途的计数器、加法器、寄存器等。
3.检测自己的数字电子技术掌握能力。
1.2设计的总体框图下图为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示意框图图1.2.11.3设计过程十四进制同步减法计数器,无效态为:0001,0010①根据题意可画出该计数器状态图:1111→1110→1101→1100→1011→1010 →1001←0011←0100←0101←0110←0111←1000图1.3.1②选择触发器,求时钟方程,画出卡诺图。
数电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数电仿真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数字电路元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数字电路系统。
3. 学生了解数电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能运用软件进行电路搭建、仿真测试及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绘图技巧,能准确绘制电路图。
2. 学生具备运用数电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字电路产生兴趣,增强对电子技术的学习热情。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
3. 学生通过课程实践,体会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课程的一部分,侧重于数字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具备实际设计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包括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等常见数字电路元件的功能及分类。
教材章节:第1章 数字电路基础内容安排:逻辑门(1课时)、触发器(1课时)、计数器(1课时)2. 数电仿真软件操作:教授如何使用数电仿真软件进行电路搭建、仿真测试及分析。
教材章节:第2章 数电仿真软件内容安排:软件安装与界面介绍(1课时)、电路搭建与仿真(2课时)3. 数字电路设计与分析:通过实例讲解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技巧。
教材章节:第3章 数字电路设计与分析内容安排:简单电路设计(2课时)、复杂电路分析(2课时)4.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字电路设计项目。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子技术的基础,对于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通过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电子工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方法1.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以及模拟电路设计与实验实践。
2.设计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独立学习,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电路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等知识。
(2)实验实践:通过完成一系列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3)课程设计:通过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设计步骤和结果1.设计步骤(1)理论学习: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电路基本定律、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内容。
(2)实验实践:根据教学要求,完成一系列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包括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验、滤波电路的设计与实验等。
(3)课程设计:选择一个相关领域的实际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实施。
2.设计结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模拟电路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设计评价本次课程设计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并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该设计,学生在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五、总结本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实验实践和课程设计项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该设计,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电子工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报告(模电和数电)

课题一:简易三极管特性曲线测试电路一、课题名称:简易三极管特性曲线测试电路二、主要技术指标1、设计任务:设计一个简易三极管特性曲线测试电路,可在示波器上用X—Y图示功能显示其Ib的特性曲线。
2、设计要求:(1)、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可用示波器显示。
(2)、可显示至少四条特性曲线。
(3)、相邻特性曲线的间隔相同。
(4)、特性曲线的显示至下而上,且连续,无闪烁。
三、方案设计与论证: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测试电路以三角波提供扫描电压,并叠加梯形波,从而显示完整的输出特性曲线。
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是指在基极电流一定的情况下,集电极电流与电压Uce之间所对应的关系曲线。
因此,输出特性曲线是若干条曲线构成的曲线族。
要显示一条输出特性曲线,就必须给基极提供一个固定不变的电流(可转换成电压),在给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提供一个连续可变的扫描电压(即示波器的X轴输入)。
由于三极管的基极电流非常小,所以集电极电流可近似为发射极电流。
而从发射极电阻得到的发射极电位与发射极电流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
因此,再将发射极电位送至示波器的Y 输入,三极管的一条输出特性曲线就会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
而要显示一组输出特性曲线,就要在显示一条曲线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给三极管的基极提供增量相同的基极电流(阶梯信号),而且基极电流与C,E之间的电压变化必须同步。
另外,要想连续的显示输出特性曲线,基极电流和C,E之间的扫描电压就必须是周期相同且相位同步的信号。
为显示8条输出特性曲线,给三角波叠加的直流电位应该是8个间隔相同的电位即梯形波,这可以通过可编程放大器得到。
可编程放大器由八个模拟开关控制增益,再输入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增益的变化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进而的到梯形波。
模拟开关则由CC4022构成的八进制时序计数器控制。
四、系统组成框:五、单元电路设计及说明:1.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三角波产生电路可由LM324运算放大器构成,采用±12V 双电源供电。
数电模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数电模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电模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涵盖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子技术三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设计项目。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项目选题清晰:学生需要选择一个明确的电子电路设计主题,确保自己能够对该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达到独立设计和开发的水平。
2.设计思路明确: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技能,合理分析和解决电路设计中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3.设计报告规范:学生需要编写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对设计思路、参数计算、电路图纸和实验结果等方面的详细阐述,确保设计过程和结果能够得到清晰和完整的记录。
4.实验结果可靠:学生需要按照设计报告中的实验流程和步骤,精确配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和可靠性。
二、数电模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数字电路设计项目数字电路设计项目通常涵盖基本逻辑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和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设计主题,分析和解决电路设计中的问题,实现一个完整的数字电路设计方案。
例如,可以选择设计电子计数器、时钟电路、跳变电压检测器等数字电路,同时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
2.模拟电路设计项目模拟电路设计项目通常涵盖基本电路设计、放大电路设计和滤波器设计。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设计主题,结合所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模拟电路设计项目。
例如,可以选择设计放大器电路、反馈电路、滤波器等模拟电路设计项目,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3.电子技术应用设计项目电子技术应用设计项目通常涵盖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系统电路三个方面,通过综合应用不同的电子技术,实现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设计方案。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硬件调试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等电子技术应用设计项目,结合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实现电子产品的完整设计和开发。
数电模电实习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成绩:多波形发生器设计部分一、设计课题题目多波形发生器设计与实现设计说明:函数发生器(多波形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矩形波)等波形的电路或仪器装置。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电路组成可以采用分立元件构成;也可以采用运算放大器及分立元件组成。
另有使用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单片集成电路函数发生器,配以少量的运放或是分立元件就可以很方便的构成函数发生器。
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的方案有多种,最基本,最直接的是首先产生正弦波(使用文氏桥振荡器),然后经迟滞比较器变换产生方波,再使用积分电路产生三角波。
另外,也可以首先产生方波、三角波,然后通过拟合的方法将三角波变为正弦波。
本次课程设计,我采用“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这一组方案。
设计意义:函数发生器作为一种常用的信号源,是现代测试领域内用最为广泛的通用仪器之一。
在研制、生产、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件、不见以及整机设备时,都需要有信号源,由它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加到被测期间或设备上,用其他仪器观察、测量被测仪器的输出响应,以分析确定它们的性能参数。
信号发生器是电子测量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电子仪器。
它可以产生多种波形信号,如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因而广泛用于通信、雷达、导航、宇航等领域。
二、设计目的1、掌握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函数发生器的原理及设计方法2、掌握迟滞型比较器的特性参数的计算3、能够使用电路仿真软件经行电路调试三、设计内容与要求(一)设计要求1、该发生器能自动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2、以集成运放和晶体管为核心进行设计输出波形:正弦波,矩形波(方波)、三角波输出频率范围:40Hz~1.6KHz连续可调,手动调节输出波形(幅度基本稳定):正弦波>=10V矩形波>=6V(二)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正弦波——方波——三角波2、设计原理多波形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矩形波)等波形的电路或仪器装置。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课程设计课程:模电数电课程设计专业:应用电子班级:2010年学号:1050012姓名:张东指导教师:张完成日期: 2011.9目录1设计的目的及任务 (1)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1.3 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1)2 电路设计总方案及原理框图 (2)2.1 电路设计原理框图 (2)2.2 电路设计方案设计 (2)3 各部分电路设计 (3)3.1 方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3)3.2 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4)3.3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7)3.4电路的参数选择及计算 (9)3.5 总电路图 (10)4 电路仿真 (12)4.1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的仿真 (12)4.2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仿真 (12)5 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4)5.1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4)5.2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4)5.3 总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5)5.4 电路安装与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解决方法 (15)6电路的实验结果 (18)6.1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的实验结果 (18)6.2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实验结果 (18)6.3 实测电路波形、误差分析及改进方法 (18)7 收获与体会 (20)8 仪器仪表明细清单 (21)参考文献 (22)1设计的目的及任务1.1 课程设计的目的(1)掌握电子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2)掌握模拟IC器件的应用(3)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1.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1)设计、组装、调试函数发生器(2)输出波形:方波、三角波;1.3 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1)频率范围:在1900-2100Hz范围内可调;(2)输出电压:方波UP-P≤24V,三角波UP-P=8V,12 电路设计总方案及原理框图2.1 电路设计原理框图2.2 电路设计方案设计由比较器和积分器组成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比较器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器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到正弦波的变换电路主要由差分放大器来完成。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0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02.1设计任务 02.2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1)2.2.1 Multistim 10简介 (1)2.2.2 Multistim 10主页面 (2)2.2.3 Multistim 10元器件库 (2)2.2.4 Multistim 10虚拟仪器 (3)2.2.5 Multistim 10分析工具 (3)3 电路模型的建立 (3)3.1原理分析 (3)3.2函数信号发生器各单元电路的设计 (5)3.2.1方波产生电路图 (5)3.2.2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图 (5)3.2.3正弦波电路图 (6)3.2.4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整体电路图 (6)4 理论分析及计算 (7)4.1方波发生电路 (7)4.2方波—三角波 (7)4.3正弦波 (7)5 仿真结果分析 (8)5.1仿真结果 (8)5.1.1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的仿真波形如图所示 (8)5.1.2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的仿真 (10)5.1.3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仿真 (11)5.1.4方波—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仿真 (12)5.2结果分析 (13)6 设计总结和体会 (43)7 参考文献 (54)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1.巩固和加深对电子电路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电路方案的分析、论证和比较,设计计算和选取元器件;初步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电路以及元器件的工程技术规范,能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编写设计说明书,正确地反映设计与实验的成果,正确地绘制电路图等。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2.1 设计任务设计能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电路1)输出各种波形工作频率范围:10—100Hz,100—1KHz,1K—10KHz。
模电数电课程设计

模电数电课程设计合肥经济技师职业学院模数课程设计专业名称:应用电子学生班级:10应电班学生姓名:张东学生学号1015012第一章设计的目的及任务1.1 设计目的1.11掌握电子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1.12掌握模拟IC器件的应用1.13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1.14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1.15 熟悉常用仪表,了解电路调试的基本方法1.2设计任务设计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信号发生器1.3课程设计的要求及技术指标1.31设计、组装、调试函数发生器1.32输出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1.33频率范围:在100Hz-1KHz,1 KHz-10 KHz范围内可调;1.34输出电压:方波UP-P≤24V,三角波UP-P=6V,正弦波UP-P=1V;方波tr小于1uS。
第二章函数发生器的总方案及原理框图2.1 原理框图图2-12.2 函数发生器的总方案函数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及锯齿波、阶梯波等电压波形的电路或仪器。
根据用途不同,有产生三种或多种波形的函数发生器,使用的器件可以是分立器件,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
为进一步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实验调试技术,本课题采用由集成运算放大器与晶体管差分放大器共同组成的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方法。
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方案有多种,如首先产生正弦波,然后通过整形电路将正弦波变换成方波,再由积分电路将方波变成三角波;也可以首先产生三角波—方波,再将三角波变成正弦波或将方波变成正弦波等等。
本课题采用先产生方波—三角波,再将三角波变换成正弦波的电路设计方法,本课题中函数发生器电路组成如下所示:由比较器和积分器组成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比较器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器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到正弦波的变换电路主要由差分放大器来完成。
差分放大器具有工作点稳定,输入阻抗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等优点。
特别是作为直流放大器时,可以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因此可将频率很低的三角波变换成正弦波。
模电课程设计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模电课程设计实训,使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本次实训首先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学习,包括放大器、振荡器、滤波器、整流器等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 电路设计及仿真根据实训要求,设计并仿真以下电路:(1)运算放大器电路:设计一个具有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增益的运算放大器电路,并进行仿真验证。
(2)滤波器电路: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对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滤波,并进行仿真验证。
(3)振荡器电路: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并进行仿真验证。
3. 电路板制作与调试根据仿真结果,制作电路板,并进行实际调试。
调试过程中,对电路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确保电路满足设计要求。
4. 电路性能测试对制作完成的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包括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增益、滤波特性等,以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方法。
(2)熟悉实验室设备,包括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多用表等。
(3)分组讨论,明确各组成员分工,制定实训计划。
2. 电路设计及仿真(1)根据实训要求,设计运算放大器电路,选择合适的运算放大器和元器件,绘制电路原理图。
(2)使用Multisim等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
(3)根据仿真结果,对电路进行优化,提高电路性能。
3. 电路板制作与调试(1)根据电路原理图,绘制电路板图,选择合适的电路板和元器件。
(2)制作电路板,包括钻孔、焊接、检查等步骤。
(3)将电路板安装到实验设备上,进行调试。
4. 电路性能测试(1)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多用表等设备,对电路进行性能测试。
(2)记录测试数据,分析电路性能,对电路进行优化。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1.对学生设计的放大电路进行测试与性能评估,确保电路满足预定的技术指标;
2.分析测试数据,识别电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3.介绍放大电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其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
4.强调电路设计中遵循的工程规范和标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质量意识;
8.结合实验,对放大电路进行调试与优化,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教学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续
继前两章节内容,本节教学重点继续深化如下:
1.研究反馈电路的稳定性分析,包括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的概念;
2.探讨不同类型的滤波器设计,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原理与应用;
3.学习模拟信号运算电路的设计,如模拟乘法器、除法器和模拟开关;
4.分析电压控制振荡器(VCO)的原理,了解其频率稳定性和调谐方法;
5.研究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内部结构,理解其重要参数,如输入偏置电流、输入失调电压等;
6.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放大电路在信号处理、通信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7.强调电路设计中电源去耦、地线处理、信号完整性等工程实践问题;
8.实施课程设计项目,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模拟放大电路系统,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应用。
2.介绍运算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符号表示及理想运算放大器特性;
3.分析反相、同相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输入输出电阻的计算;
4.学习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包括比例、求和、积分和微分电路;
5.探讨运算放大器非线性应用,如比较器、方波发生器等;
6.研究放大电路中的噪声来源、噪声特性和噪声系数的计算;
7.通过实例分析,学习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方法与注意事项;
模电课设报告【范本模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频率—电压变换器)学生姓名:田恬学号: 031520302班级: 0315203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017年6月目录第一章:设计指标第二章:系统概述第三章: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第四章:电路调试过程第五章:结束语附件1:器件表附件2:参考文献附件3:总图第一章设计指标试设计一个频率—电压变换器,要求:在200Hz-2kHz范围内变化时,对应输出的直流电(1)当正弦波信号的频率fi压Vo在2—10V范围内线性变化,误差在5%左右。
(2)正弦波信号源采用函数波形发生器.(3)采用±12V电源供电。
第二章系统概述一、设计思想函数波形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经比较器变换成方波。
方波经频率变换成直流电压。
直流正电压经反相器变成负电压,再与参考电压V R通过反相加法器得到符合技术要求的Vo.二、各功能的组成(1)本次使用741运放设计三角波发生器作为设计函数波形发生器。
调节范围为200Hz-2000Hz,在调试过程中,挑选中间的几个值进行测试。
(2)电压比较器采用LM311.(3)F/V变换采用集成块LM331构成的典型电路。
通过参考书和报告上的指导书确定相关参数,测定输出的电压范围在0.2—2V。
(4)反相器采用比例为—1,通过集成芯片OP07实现.(5)反相加法器同样用芯片OP07实现,通过调节V R的大小.使输出的电压在2—10V。
三、总体工作过程第三章 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一、三角波发生器电路如图所示,它由运放A1、A2,电阻R1、R2组成的同相迟滞比较器,运放A2以及R 、C 构成的反相有源积分电路组成。
其输出信号周期为124R R RCT Vo=2-5V参考电压V R-0.2- -2V Vo3直流 Vo2方波 Vo1f i =200-2oooHz正弦波 函数波形发生器比较器F/V/变换反相器反相加法器0.1μF二、电压比较器LM311是一种电压比较器,它能将一个模拟电压信号和一个参考固定电压相比较,在二者幅度相等的附近,输出电压将产生跃变,相应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
大学课程设计-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大学课程设计-模电课程设计报告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三端稳压集成器的制作班级: 08电子信息工程(1)班学生姓名:吴兴全学号: 200840703101指导老师:龙允聪日期: 2010/06/28~2010/07/02目录一、设计的目的 (2)二、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2)三、方案的选择 (3)四、系统工作原理 (4)五、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6)六、实验数据及处理 (9)七、收获体会 (10)八、参考文献 (12)一、设计目的: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简易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调试的过程;能进一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实际技术工作的训练。
二、设计的任务与要求1)课程设计任务;✓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个电子电路的设计、调试的过程。
✓能进一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
✓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
✓熟悉常用三端集成稳压器件,掌握其典型的应用方法。
✓了解并掌握三端集成稳压电源特性的测试方法。
2)课程设计要求;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掌握一个较为复杂的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制作的方法;理解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1.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特点和作用。
2.掌握基本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的原理、分析、设计。
3.掌握稳压电源的原理和设计。
4.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以及振荡电路的分析和应用。
要求学生认真查阅资料、遵守课程设计时间安排、按时到实验室完成作品制作、并认真书写报告。
报告中要求有完整的电路图,详细的电路元件列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元器件说明,最后进行设计总结。
报告格式要求按《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题目进行设计、制作、调试,最后写出设计报告。
3) 课程设计题目;集成稳压电源的制作要求:用三端稳压器、二极管、电阻、电容制作一套稳压电源。
✧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在5~10V 范围内可调节。
模电课设报告

目录第一章课题介绍1.1 课程设计目的1.2 课程设计要求第二章Multisim软件应用2.1 Multisim软件介绍2.2 Multisim软件安装2.3 课题设计仿真2.4 Multisim软件使用心得第三章课题设计实现思路3.1 课题设计电路图3.2 课题设计电路图元器件清单3.3 重要元器件介绍3.4 部分电路图设计原理第四章课程设计总结第五章课程设计体会第六章致谢参考文献第一章课题介绍1.1 课程设计目的本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一个集中实践环节,通过完成双音频电话振铃电路的设计与实物电路连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本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要达到的目的有:1、训练学生了解常用的集成电路,了解电子仪器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电子专业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电子电路的掌握,达到创新的目的;3、通过实践设计制作一个双音频电话振铃电路设计,学会合理的利用集成电子器件制作电路,进一步加强对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4、让同学了解简易电话机的振铃的原理,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个实用的双音频电话振铃电路图;5、了解电路板和电子线路的装配,掌握电路板的连接原理和连接方法,以达到锻炼自我理论了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上的能力;6、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分析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电子元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与电子电路的安装和调试技能。
1.2 课程设计要求本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课题是双音频电话振铃电路设计。
所谓双音频就是两个音频信号,在振铃时交替出现,产生悦耳的电话铃声。
本课题的设计要求如下:1、设计和制作一个模拟电话双音频振铃的电路;2、振铃电路能够交替产生约600Hz和800Hz的交变信号,信号的交替速率约为10Hz;3、输出的铃声响亮悦耳。
数电模电课程设计

2.2设计过程
2.2.1根据设计要求画出状态图
/0/0 /0
/1/0
实际接线结果:
符合设计要求,能够顺利的完成计数功能并实现循环计数
2.6设计结果评估:
1.模拟仿真计数成功
2.实际接线计数成功
3二百零七进制计数器(选用两片74LS161芯片)
3.1相关原理
获得N进制计数器常用的两种方法:一是用时钟触发器和门电路进行设计,其方法在时序电路基本设计步骤中已经做过比较详细的介绍,在十进制计数器里讲得更具体;二是用集成计数器构成。由于集成计数器是厂家生产的定型产品,其函数关系已被固化在芯片中了,状态分配即编码是不可能改变的,而且多为纯自然态序编码,因此仅是利用清零端或置数控制端,让电路跳过某些状态而获得N进制计数器
2.2.5根据次态卡诺图可得出状态方程
Q0n+1=Q0+Q2Q1=(Q2Q1+1)Q0+Q2Q1Q0=Q0+Q2Q1Q0
Q1n+1=Q1Q0+Q1Q0+Q2Q1=(Q2+Q0)Q1+Q0Q1=Q2Q0Q1+Q0Q1
Q2n+1=Q2Q1Q0=Q0Q1Q2+0*Q2
输出方程:Y=Q2Q1
2.2.6选用JK触发器对照JK触发器的特征方程得到特征方程
011
100
110
101
0
1
次态2n+1Q1n+1Q0n+1的卡诺图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范本模板】

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0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02。
1设计任务 02。
2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1)2。
2.1 Multistim 10简介 (1)2.2.2 Multistim 10主页面 (2)2。
2。
3 Multistim 10元器件库 (2)2。
2。
4 Multistim 10虚拟仪器 (3)2。
2。
5 Multistim 10分析工具 (3)3 电路模型的建立 (3)3.1原理分析 (3)3。
2函数信号发生器各单元电路的设计 (5)3.2。
1方波产生电路图 (5)3.2。
2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图 (5)3.2。
3正弦波电路图 (6)3。
2。
4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整体电路图 (6)4 理论分析及计算 (7)4。
1方波发生电路 (7)4。
2方波—三角波 (7)4。
3正弦波 (7)5 仿真结果分析 (8)5.1仿真结果 (8)5.1.1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的仿真波形如图所示 (8)5。
1。
2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的仿真 (10)5。
1.3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仿真 (11)5.1。
4方波—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仿真 (12)5.2结果分析 (13)6 设计总结和体会 (123)7 参考文献 (134)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1.巩固和加深对电子电路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2.培养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电路方案的分析、论证和比较,设计计算和选取元器件;初步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4.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电路以及元器件的工程技术规范,能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编写设计说明书,正确地反映设计与实验的成果,正确地绘制电路图等。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2。
模电数电电子课设报告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模电数电电子课设报告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电子课程设计第7题FET场效应管输出特性图示仪姓名:董文亮学号:3160503013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6011.设计要求1.1基本要求1.1.1设计一可控恒压源电路,可输出0~5V电压。
1.1.2设计一手动控制电路,每按一次键恒压源逐个循环输出不同等级的电压:0V - 0.5V – 1V – 1.5V – 2V –2.5V – 3V –3.5V – 4V -4.5V - 5V – 0V1.1.3设计一自动控制电路,使电路自动循环输出上述电压等级,每10ms 改变一次电压输出;1.1.4设计一三角波振荡电路,频率100Hz;1.2提高要求1.2.1增加电压输出的等级;1.2.2利用阶梯电压作为Ugs,三角波为Uds,保证两信号同步,利用运放构成流压变换电路,为FET的源极提供虚地,并将Is变为输出电压,用软件提供的示波器为显示,构成FET输出特性图示仪。
1.3限制1.3.1不得使用理想运放、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1.3.2不得使用继电器;1.3.3负载电阻一端接地;2.总体方案设计2.1方案选择方案一:矩形波发生电路,它由反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和RC电路组成。
因为方波电压只有两种状态,不是高电平,就是低电平,所以电压比较器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产生振荡,就是要求输出的两种状态自动地相互转换,所以电路中必须引入反馈。
RC回路既作为延迟环节,又作为反馈网络,通过RC充放电实现输出状态的自动转换。
对方波进行积分即可得到三角波,因为不需要负的三角波所以用一个加法电路,将三角波上移至约等于0V方案二:第一级采用的RC自激谐振回路生成一个正弦波,第二级采用稳压管将正弦波变换成方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 数字电子设计部分 (2)1.1课程设计的目的 (2)1.2设计的总体框图 (2)1.3设计过程 (2)1.4设计的逻辑电路图 (7)1.5设计的电路原理图 (8)1.6实验仪器 (8)1.7实验结论 (8)1.8参考文献 (9)2 模拟电子设计部分 (10)2.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0)2.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10)2.3电路模型的建立 (12)2.4 理论分析及计算 (14)2.5仿真结果分析 (15)2.6 设计总结和体会 (16)2.7参考文献 (16)1 数字电子设计部分1.1课程设计的目的1、了解同步计数器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
2、掌握计数器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及应用。
3、了解序列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1.2设计的总体框图CP Y输入脉冲串行序列输出1.3设计过程(1)状态图(2)时序图(3)选择的触发器名称选用三个CP下降沿触发的边沿JK触发器(4)真值表真值表111 110 101 011 001 000 /0 /1 /0 /1 /1/1(5)卡诺图电路次态卡诺图Q 的卡诺图电路次态n12Q+的卡诺图电路次态n11Q+的卡诺图电路次态n1电路次态Y 的卡诺图(6)状态方程、驱动方程和输出方程n n n 1n n 02212Q Q Q Q Q +=+ n1n n 1n n n n 012012Q (Q Q )Q Q Q Q +=++ n n n n 1n n n 1100220Q (Q Q Q Q )Q Q +=++0J 1= nn 210J Q Q = n20J Q = nnn n 12021K Q Q Q Q = n n 102K Q Q = n 21K Q =n n 2Y Q Q(7)检查能否自启动/0 100 011(有效状态) 010 101(有效状态)1.4设计的逻辑电路图1.5设计的电路原理图1.6实验仪器(1)数字原理实验系统一台(2)集成电路芯片:74LS112二片 74LS08一片 74LS00二片1.7实验结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故障及产生的原因)实验中没有出现预期效果,发现主要是有复位端的导线有接触不良的情况,导致实验在接线正确的情况下出现偏差换线后能正常显示,满足时序图的变化,且可以进行自启动。
1.8参考文献[1] 余孟尝《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高等教育2007年12月[2] 利萍,王向磊《数字逻辑实验指导书》信息学院数字逻辑实验室[3] 素行主编高等教育《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2 模拟电子设计部分2.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1、了解并掌握Multisim软件,并能熟练的使用其进行仿真;2、加深理解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和电压并联负反馈的组成及性能;;3、进一步学习放大电路基本参数的测试方法;通过自己动手亲自设计和用Multisim软件来仿真电路,不仅能使我们对书上说涉及到得程序软件有着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用计算机仿真,避免了实际动手操作时机器带来的误差,使我们对上课所学到的知识也有跟深刻的了解。
2.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一)设计任务⑴设计一个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和一个电压并联负反馈,使其能够实现一定的放大电路的功能,电路由自己独自设计完成,在实验过自己动手调试电路,能够真正掌握实验原理,即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并在实验后总结出心得体会。
⑵正确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实际要求在放大电路中引入适当的反馈。
⑶正确理解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二)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及使用Multisim是加拿大图像交互技术公司(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igics简称IIT 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
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
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
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第一节 Multisim概貌软件以图形界面为主,采用菜单、工具栏和热键相结合的方式,具有一般Windows应用软件的界面风格,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熟悉程度自如使用。
1、Multisim的主窗口界面。
启动Multisim 11.0后,将出现如图所示的界面。
界面由多个区域构成:菜单栏,各种工具栏,电路输入窗口,状态条,列表框等。
通过对各部分的操作可以实现电路图的输入、编辑,并根据需要对电路进行相应的观测和分析。
用户可以通过菜单或工具栏改变主窗口的视图容。
2、菜单栏菜单栏位于界面的上方,通过菜单可以对Multisim的所有功能进行操作。
3、工具栏Multisim 11.0提供了多种工具栏,并以层次化的模式加以管理,用户可以通过View 菜单中的选项方便地将顶层的工具栏打开或关闭。
第二节输入并编辑电路输入电路图是分析和设计工作的第一步,用户从元器件库中选择需要的元器件放置在电路图中并连接起来,为分析和仿真做准备。
2.3 电路模型的建立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倍数降低,但能在很多方面改善放大电路的工作性能。
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改善波形失真和展宽通频带等。
因此,几乎所有的使用放大电路都带有负反馈。
(1)、电流串联负反馈实际电路图如下:上图是开关闭合时的输入输出的波形图,可以看出输入,输出的波形是相反的。
电压并联负反馈实际电路图如下:上图是开关闭合时的输入输出的波形图,可以看出输入,输出的波形是相反的。
(2)、实验步骤:①利用Multisim的直流工作点分析功能,测量反馈时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②加入正弦输入电压,利用虚拟示波器可观察到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
可知输出波形无明显的非线性失真。
且波形反向③。
当电流串联负反馈时设U i=9.998mV.电压并联负反馈时设U i=999.848mV2.4 理论分析及计算1.电流串联负反馈(1)静态工作点如下:U BQ= R b1/(R b1+R b2)*V CC=2VU EQ=U BQ-U BEQ=1.3VI EQ=U EQ/(R e1+R e2)= I CQ=1mAU CQ=V CC-I EQ(R C+ R e1+ R e2)=7.7V(2)动态分析r be=r bb′+(1+β)26mA/I EQ=2.9kΩA U=-βR C∥R L/r be+(1+β)R e1=-4.512.电压并联负反馈Auf=U0/ U i=-R f/R1= -10kΩ/2kΩ=-52.5 仿真结果分析利用Multisim的直流工作点分析功能,测量反馈时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如下:可见U BQ=1.98461V,U EQ=1.24925V,U CQ=9.14565V,加入正弦输入电压,利用虚拟示波器可观察到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反相。
输出波形均无明显的非线性失真。
当U i=9.998mV时,利用虚拟表可测得U o=45.008mV.可见,无级间反馈时,两级放大电路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A u=U o/U i=-4.512.6 设计总结和体会调试的过程中,发现输出的波形图无法显示且输出电压接近为0 进检验是电流表连接问题经过调试和整定得到的正确的输出电压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理论加上实践,使我对反馈放大电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对电路的原理的理解,各元器件功能,特性的认识,也纠正了自己以前很多不对的看法,当然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在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之后,对这次设计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作出了初步的原理图,然后经过反复的调试后,逐步修改,尽量使其性能达到完美。
这个过程是最困难的过程,也是我收获最大的过程,使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这次设计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以后的工作学习有了更大的信心。
另外通过自己动手操作Multisim软件,使我对此软件有了透彻的了解,能够熟练的操作和使用此软件进行仿真,画电路图等功能。
并且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就是心里想老着这样的接法可以行得通,但实际接上电路,总是实现不了,因此耗费在这上面的时间用去很多。
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
2.7 参考文献[1]. 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2].马东丁《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3].聂典丁伟 Multisim10 计算仿真在电子电路中的应[4].黄智伟主编电子工业 2003年10月第三版《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