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准确度及精确度评估方法

合集下载

物理实验技术使用中的实验误差与精确度评估

物理实验技术使用中的实验误差与精确度评估

物理实验技术使用中的实验误差与精确度评估引言:在物理实验中,实验误差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实验误差的存在来源于实验条件不完美,仪器精度有限,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

了解实验误差的特点和评估精确度的方法能够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并对实验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一、实验误差的分类实验误差一般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指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或仪器设备本身的缺陷所导致的误差。

例如,仪器的零点偏移、非线性和灵敏度等问题都可能引起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重复实验时误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通过校正来减小或消除。

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随机变化所引起的误差,通常呈现出无规律性。

例如,实验操作的粗糙度、测量仪器的震动以及观察记录时的视觉限制等都可能导致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来减小。

二、实验精确度的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实验结果的精确度,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重复实验:重复实验是评估实验结果精确度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多次独立进行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如果多次实验的结果相差较小,则说明实验结果较为可靠。

2.误差分析:对于测量实验,误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以通过确定每个测量值的测量不确定度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通常包括随机误差的估计、仪器误差的考虑以及各种不确定度的组合等步骤。

3.参比值对照:参比值对照方法是通过与已知参考值进行比对,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测量温度时,可以使用标准温度计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4.仪器误差的校正:系统误差可以通过仪器误差的校正来减小。

校正的方法通常是在实验前或实验过程中加以考虑,并根据实验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校正后的仪器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在物理实验技术使用中,实验误差是普遍存在的,但可以通过一系列评估精确度的方法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化学分析中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化学分析中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化学分析中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在化学分析领域中,精确度和准确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精确度指的是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而准确度则表示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在进行化学实验和分析过程中,确保精确度和准确度是保证结果可靠性和数据有效性的关键。

I. 精确度的定义和评估精确度是指在一系列重复试验或测量中,结果的接近程度。

它反映了实验的准确程度和数据的稳定性。

为了评估分析的精确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重复性:进行多次实验或测量,比较结果的变化范围。

如果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小,则说明实验的重复性较好,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2. 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计算多次实验或测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平均值反映了数据的集中趋势,而标准偏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较小的标准偏差意味着较高的精确度。

3. 控制样品:使用已知浓度的控制样品进行重复测量。

通过比较测量结果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来评估精确度。

II. 准确度的定义和评估准确度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在化学分析中,确定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十分重要,特别是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面。

准确度评估的方法包括:1. 标准品测定: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较接近真实值的结果表示准确度较高。

2. 加标回收率:向待测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再进行测定。

通过计算样品中标准品回收的百分比,评估准确度。

3. 外部验证:将分析结果与其他实验室或方法进行比较,以确定准确度。

与其他结果相一致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III. 精确度和准确度的重要性精确度和准确度是保证化学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只有进行精确度的控制,才能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而准确度的控制则保证了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准确的分析结果对于科学研究、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等领域至关重要。

它们直接影响到决策的准确性和过程的可控性。

例如,在药物研发中,仅有准确的分析结果才能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可信度评估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可信度评估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可信度评估实验对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以及产品开发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可信度评估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只有在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的基础上,才能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本文将探讨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可信度评估所涉及的方法和考虑因素。

一、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评估方法1. 重复性实验证明重复性实验是评估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基础。

通过多次独立重复实验,如果实验结果能够得到相同的结论,那么该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就较高。

重复性实验可以排除个别实验误差或突发情况对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精确度与准确度评估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是评估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精确度是指实验结果的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计算实验数据的标准差、方差等指标,可以评估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准确度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在实验中引入标准样品或参考样品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度。

二、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评估方法1. 数据来源与采集方式验证在评估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时,需要考虑数据来源和采集方式。

数据来源应该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专业报告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可信性。

同时,采集数据的方法应当科学合理、规范且可操作,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条件的统一与控制实验条件的统一与控制对于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评估至关重要。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尽可能统一实验条件,控制可能影响结果的外部因素。

例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应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同实验组的处理条件应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三、注意事项与评估策略1. 样本容量与代表性样本容量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样本容量越大,代表性越强,从而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在实验设计中应合理确定样本容量,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2. 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实验结果的解释需要基于科学原理和理论基础,并结合实验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

物理实验仪器的精度与灵敏度检测方法

物理实验仪器的精度与灵敏度检测方法

物理实验仪器的精度与灵敏度检测方法在物理实验中,仪器的精度和灵敏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仪器的精度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而灵敏度则决定了仪器对微小变化的响应能力。

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方法来检测仪器的精度和灵敏度。

一、精度检测方法1. 重复性与一致性检测:在实验中,同一台仪器测量相同物理量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重复性检测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的方式进行,理想情况下,各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应该非常小。

另外,一致性检测可以通过将同一样本分别送至不同的仪器进行测试,结果应该是相近的。

借助这两种方法,可以评估仪器的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精度评估方法:仪器的精度可以通过对比已知准确值的标准样本进行测量来评估。

如果仪器的测量结果与标准值非常接近,则说明仪器的精度很高。

3. 不确定度分析: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的范围,因为任何测量都会存在误差。

对于物理实验仪器,不确定度的分析是评估精度的重要方法。

不确定度分析可以通过计算测量结果的标准差来进行。

较小的标准差意味着仪器的精度较高。

二、灵敏度检测方法1. 小量级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有些物理量非常微小,例如微弱的电流或微小的功率。

这种情况下,仪器的灵敏度非常重要。

为检测仪器的灵敏度,可以在实验室制造非常小的电流或功率,并使用仪器进行测量。

如果仪器能够准确地测量这些微小物理量,则说明其灵敏度较高。

2. 噪声检测方法:在实验中,仪器会受到各种干扰,例如外部电磁场或机械振动。

这些干扰产生的信号被称为噪声。

为检测仪器的灵敏度,可以将仪器安装在无干扰的环境中,并测量噪声水平。

仪器灵敏度较高时,其能够检测到低噪声水平。

3. 极限检测方法:灵敏度还可以通过测定仪器能够识别的最低或最高测量值来评估。

如果仪器能够检测到非常微小或非常大的物理量,则说明其灵敏度很高。

三、仪器精度与灵敏度的选择依据在实验设计中,选择合适的仪器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精度和灵敏度的要求取决于实验所需的测量范围和精度。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计算公式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计算公式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计算公式
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准确度和精密度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准确度指的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精密度则是指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方法来计算准确度和精密度,以确保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准确度的计算公式为:
准确度 = (测量值的平均值 - 真实值) / 真实值 × 100%
其中,测量值的平均值是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真实值是我们所期望的值。

准确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如果准确度为0,则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完全一致。

精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精密度 = (标准偏差 / 测量值的平均值) × 100%
其中,标准偏差是多次测量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度量。

精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如果精密度为0,则表示多次测量结果完全一致。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准确度和精密度。

如果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很高,则说明实验结果非常可靠。

如果实验结果的
准确度和精密度都很低,则说明实验结果不可靠。

准确度和精密度是科学研究和实验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使用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确保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准确和精确的。

分析办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分析办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分析办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要分析一种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难以获得真实值,因此准确度通常是通过与已知参考值的比较来评估的。

准确度高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非常接近,准确度低则表示相差较大。

精密度是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

换句话说,对于相同样本进行重复测量,如果结果非常接近,则意味着具有高精密度。

精密度高的方法可以得到稳定的、可重复的结果,精密度低则表示结果的波动范围较大。

为了评估一个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具体步骤:1.确定测试目标:首先需要明确要测试的目标是什么,是其中一种物理量、化学成分、数据模型等等。

2.确定参考值:如果有已知的参考值可用,可以将该值作为真实值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

如果无法获得参考值,则可以考虑与其他已发布的相似方法进行比较。

3.设计实验:选取一组样本,根据方法的要求进行测试,记录每次测试的结果。

4.分析数据: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方法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平均值反映了方法的准确度,标准偏差则用于评估方法的精密度。

5.与参考值比较:如果有参考值可用,将实验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

可以计算偏差或误差来衡量方法的准确度。

对于物理量或化学成分,还可以计算百分比误差。

6.重复性测试:对同一组样本进行多次测试,计算结果的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越小,说明方法的精密度越高。

7.讨论结果: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评估。

如果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达到要求,则可以认为该方法是可靠和精确的。

需要注意的是,仅仅通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分析来评估方法的优劣可能不够全面。

还需要考虑实际应用的要求、成本效益等因素来综合评估。

此外,在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时,还要注意排除实验误差和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总之,通过以上步骤的分析,可以评估出一个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据此判断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方法学验证的7个技术指标详解

方法学验证的7个技术指标详解

方法学验证的7个技术指标详解我们平时做了理化分析, 出来数据后如何对这场实验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有哪几个维度?这就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线性、检测限和定量限、特异性、耐变性、不确定度。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复习一下, 深度理解了这几个技术指标, 不仅对实验有了整体把握, 写学术论文也不再是难题。

一、准确度准确度是反映方法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

检验准确度可参考以下3个维度:1.使用标准参考物质进行分析测定, 比较测定值与保证值, 其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应符合方法规定的要求。

通常应完成1~2个浓度水平的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 每个浓度水平要求采用至少6份同样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 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

准确度(%)=平均检测浓度/标示浓度×100%2.在没有有证标准物质情况下, 应在样品基质中添加分析物测定回收率。

应至少选择3个添加浓度, 并且包含一定的浓度范围, 定量限或靠近定量限的浓度为必选浓度, 如果样品具有容许限, 该容许限也是必选浓度。

每个浓度水平至少平行测定6次, 计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

对于元素分析, 回收率指标应在90%~110%之间。

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一试样测定值)/添加浓度×100%3.对同一样品用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测试比对。

不同待测物浓度范围内回收率要求不同。

二、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 相互独立的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包括方法重复性和方法重现性两个分指标。

重复性: 是在重复性条件下, 相互独立的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重复性条件是指在同一实验室, 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 按相同的测试方法, 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取得相互独立测试结果的条件。

重复性表征了该方法实验室内的精密度。

制定的标准方法必须进行方法的精密度试验, 以考察其是否精确可靠。

重复性试验过程中, 选择3个不同浓度水平样品, 每个浓度水平至少6次平行测定, 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其相对标准偏差应符合表2要求。

物理实验技术的精确度与可靠性评估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的精确度与可靠性评估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的精确度与可靠性评估方法在物理研究领域中,实验技术的精确度和可靠性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精确度反映了实验结果与真实数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可靠性则指的是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本文将探讨物理实验技术的精确度与可靠性评估方法,以及相关的应用。

一、误差分析与控制误差是影响实验结果精确度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仪器、环境条件、测量方法等引起的固定的偏差,而随机误差是指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实验数据的变动性和测量不确定度。

为了对误差进行评估和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重复测量: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可以减小随机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对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可以降低随机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2. 校正与校准:实验仪器可能存在固有的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和校准来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

对仪器进行校准可以消除固有误差,并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3. 环境控制: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通过控制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可以降低环境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不确定度评估与传递不确定度是对物理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程度进行量化的指标。

不确定度的评估是对实验结果精确度的判定,也是实验结果传递过程中可靠性的保障。

评估不确定度的常见方法包括:1. 通过仪器的精确度和分辨率来评估。

2. 使用统计方法,如标准偏差和方差,来评估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

3. 利用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将仪器测量误差、标准偏差等进行计算和传递。

在实际应用中,不确定度的传递非常重要。

当多个测量值相互依赖时,需要将每个测量值的不确定度传递给最终结果。

这可以通过使用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和不确定度传递规则来实现。

三、实验设计与优化实验设计是指为了获得精确度和可靠性较高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科学规划和安排。

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实验设计与优化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指标选择:确保所研究的物理量是明确、具体的,并且能够反映实验目的。

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与可靠性度量

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与可靠性度量

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与可靠性度量实验是科学研究中获取数据、验证理论的重要手段。

然而,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进行度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与可靠性度量方法。

一、重复性实验重复性实验是评估实验结果可信度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独立重复实验,可以验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如果多次实验得到类似的结果,可以认为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二、精确度和准确度精确度和准确度是度量实验结果的两个重要指标。

精确度指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即实验结果的变异程度。

通过计算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可以评估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准确度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或理论值的接近程度,可以通过与已知结果进行比较或使用精确的测量仪器进行评估。

三、信度和效度信度和效度是综合评估实验结果可信度和可靠性的指标。

信度是指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分析多次实验结果的一致性来评估。

效度是指实验结果与所要测量的概念、理论或现象的关联程度,可以通过与其他已被验证的测量工具进行比较来评估。

四、误差分析误差分析是评估实验结果可信度和可靠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源进行分析和控制,可以减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常见的误差源包括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环境误差等。

五、样本量和抽样方法样本量和抽样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也有重要影响。

样本量过小可能导致结果不具有代表性,无法推广到整个总体。

抽样方法的选择也需要考虑抽样误差和偏差,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六、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评估实验结果可信度和可靠性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从整体上评估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总结起来,通过重复性实验、精确度和准确度、信度和效度、误差分析、样本量和抽样方法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可以全面评估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和精密度是评估分析方法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在许多领域的实践中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分别从准确度和精密度两个方面对这两个指标进行详细说明,并介绍其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一、准确度准确度指的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在分析方法中,准确度可以衡量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并用于评估方法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用于评估准确度的方法:1.比较法:通过与已知结果进行对比来评估所得结果的准确度。

例如,在进行新药疗效评估时,可以将实验组的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检验所用方法的准确度。

2.标准样品法:使用已知含量的标准样品来检验方法的准确度。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可以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检验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3.重复性实验:通过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分析来评估结果的一致性。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分析方法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其中,较小的变异表示更高的准确度。

准确度的高低对于很多领域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

在科学研究中,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从而提高科学实验的可靠性。

在医学诊断中,准确度是确保诊断结果正确的关键,能够对病情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治疗建议。

二、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一系列重复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与准确度不同,精密度并不涉及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用于评估精密度的方法:1.重复性实验:通过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分析来评估结果的一致性。

重复性实验中的较小变异表示较高的精度。

2.中间精度: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多次分析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评估分析仪器的精密度,如测量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组间精度:通过对同一样品在不同实验室或由不同分析师进行多次分析来评估结果的一致性。

组间精度用于评估对分析方法进行适用性验证和结果比较的可靠性。

精密度的高低对于评估分析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非常重要。

分析性能评估资料——准确度和精密度

分析性能评估资料——准确度和精密度

分析性能评估资料——准确度和精密度1.1准确度 1.1.1设计要求回收率应在85%-115%范围内。

1.1.2试验方法将浓度约为..........(允许其浓度偏差为±20%)的待测项目样品加入到血清或其他相应的样品B 中,所加入A 的体积不宜超过总体积(A+B )的10%,平行测定3次,根据公式(1)计算结果应符合1.1.1的要求。

(13)式中:R ——回收率C ——样品B 加入A 液后的检测浓度 V 0——样品B 的体积 V ——加入A 液的体积 C 0——样品B 液的检测浓度C S ——A 液的浓度 1.1.3试验结果(单位:ng/mL )%100)(000⨯⨯⨯-+⨯=SC V V C V V C R1.1.4试验结论试验结果显示,三个生产批次的试剂盒在适用机型1、适用机型2及适用机型3三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进行准确度评价,性能均能达到设计要求。

1.2精密度本试验依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方案EP05-A3进行。

1.2.1设计要求重复性和实验室内精密度均不大于8%,实验室间精密度不大于15%。

1.2.2 试验方法(重复性和实验室内精密度)在20天的时间段内,实验室在3个适用机型上使用3个试剂盒批号分别对3个浓度水平样品(P1:8ng/ml,P2:70ng/ml,P3:240ng/ml)进行精密度的评价,每天运行2个分析批,每批每个浓度样品平行处理2份进行检测,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1.2.2.1离群值检验可通过格拉布斯(Grubbs)检验统计离群值。

将所有结果按大小升序排列成X(i),计算格拉布斯统计量Gp: (14)式中:X(p):最大观测值;X:所有结果的算术平均值;s:标准差;当检验最小观测值X(1)是否为离群值,则计算检验统计量G1: (15)如果检验统计量Gp或G1大于1%临界值,则该结果视为统计离群值。

查临界值表(见GB/T4883-2008 附录 A.2),可得临界值3.673。

如何进行精确度评估和误差控制

如何进行精确度评估和误差控制

如何进行精确度评估和误差控制在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测量或计算,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很难获得完全准确的数据或计算结果。

因此,评估精确度并控制误差是非常重要的。

一、精确度评估方法1. 重复测量法重复测量法是一种常见的评估精确度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并计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重复测量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对比法对比法是通过与已知准确结果进行比较来评估测量或计算的精确度。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标准设备进行对比,对所测量的物理量进行校准。

在计算中,我们可以使用公式或计算机程序提供的期望结果作为参考。

3. 不确定度分析不确定度分析是一种通过量化误差来评估精确度的方法。

它考虑到了各种因素的贡献和相关性,并通过使用数学统计方法计算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二、误差控制方法1. 系统性误差控制系统性误差是与测量或计算系统相关的固定偏差。

为了控制系统性误差,我们可以使用校准技术来纠正仪器的偏差。

此外,确保测量或计算系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是控制系统性误差的重要手段。

2. 随机误差控制随机误差是由于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导致的随机波动。

为了控制随机误差,我们可以采用增加样本容量、重复测量、平均值计算等方法来减少误差的影响。

此外,合理地设计实验或计算方案,选择适当的数据处理技术也可以帮助我们降低随机误差。

三、精确度评估和误差控制的应用精确度评估和误差控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我们需要准确地测量物理量,以验证理论模型。

在工程项目中,我们需要控制计算模型的误差,以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数据分析和预测中,精确度评估和误差控制也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们需要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并控制误差以提高模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精确度评估和误差控制是科学和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物理学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准确度与精确度讨论

物理学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准确度与精确度讨论

物理学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准确度与精确度讨论在物理学实验中,准确度和精确度是两个关键概念。

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精确度则是指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在实验数据处理中,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实验的可靠性和结果的可信度。

下面将对准确度和精确度进行详细探讨。

一、准确度的评估在物理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测量某个物理量,并希望获得与真实值尽可能接近的结果。

然而,由于测量过程中存在各种误差,测量结果往往会与真实值有一定的偏差。

准确度用于评估测量结果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的评估可以通过比较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差异来进行。

平均值的计算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然后对测量结果取平均得到。

理想情况下,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应该与真实值非常接近,这就说明测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然而,要评估准确度,还需要考虑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指测量结果的范围,当真实值位于该范围内时,我们可以说测量结果是准确的。

准确度的评估需要考虑到测量仪器的精度、人为误差等因素,并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二、精确度的评估与准确度不同,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或重复性。

在物理学实验中,我们通常进行多次测量,并希望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

精确度用于评估多次测量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精确度的评估可以通过计算数据的离散度来进行。

离散度可以使用标准偏差或者相对标准偏差来度量,标准偏差越小,表明测量结果越一致,精确度越高。

除了离散度,重复性也是评估精确度的重要指标。

重复性指的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

如果多次测量的结果非常接近,则表明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三、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关系准确度和精确度在物理学实验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并不完全相同。

准确度关注的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精确度关注的是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希望实验的结果既准确又精确。

如果实验结果准确但不精确,说明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接近,但由于多次测量结果不一致,其可信度较低。

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误差分析与结果可靠性评估方法

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误差分析与结果可靠性评估方法

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误差分析与结果可靠性评估方法误差分析与结果可靠性评估是科学实验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无论是实验室内的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还是田野调查和实地观察,都会受到各种误差的干扰。

因此,正确的误差分析和结果可靠性评估方法对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误差分析与结果可靠性评估方法。

一、误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表征了实验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大类。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或仪器设备等因素引起的,其方向有规律或者存在常数偏差。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调整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等方式进行减小。

例如,仪器的灵敏度不稳定、环境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等都属于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于一系列随机因素引起的,其方向和大小都是随机的,无法完全避免。

随机误差是实验结果的波动部分,通常可以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来减小。

例如,由于仪器的读数误差、操作人员的不确定因素等都属于随机误差。

二、误差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误差分析是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统计,确定各种误差的来源和大小,从而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下:1. 数据处理和整理: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排除明显错误的数据异常值。

2. 求平均值:对实验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3. 计算标准差:标准差是衡量实验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估随机误差的大小。

4. 确定系统误差:通过对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进行校正和调整,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

5. 误差传递和合成:在实验过程中,各种误差会相互传递和合成,通过误差传递和合成的方法,可以评估实验结果的总误差。

6. 结果可靠性评估:根据误差的大小和来源,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结果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和标准结果可靠性评估是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科学原理和实验要求的重要环节。

结果可靠性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和标准进行:1. 误差分析:根据误差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确定实验结果的误差范围和可靠性。

自然科学实验中的测量方法选择与准确度评估

自然科学实验中的测量方法选择与准确度评估

自然科学实验中的测量方法选择与准确度评估在自然科学实验中,测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步骤。

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学领域,测量都是获取数据和验证理论的基础。

然而,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评估其准确度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首先,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是确保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实验要求不同的测量方法。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可以使用尺子或千分尺,而测量重量则需要使用天平。

在化学实验中,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滴定法或分光光度法来测量。

因此,了解不同测量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对于选择合适的方法至关重要。

其次,评估测量方法的准确度是确保实验结果可信度的必要步骤。

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然而,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几乎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测量物理量。

因此,评估测量方法的准确度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测量结果或与已知标准值进行比较来实现。

在评估准确度时,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精确度和精密度。

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接近程度,而精密度是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重复性。

一个准确但不精密的测量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可靠的实验结果,因为它无法提供一致和可重复的数据。

因此,评估测量方法的准确度需要考虑这两个因素。

另一个评估测量方法准确度的方法是通过不确定度分析。

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的范围,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限制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而引起的,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和统计分析来评估。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本身的缺陷引起的,可以通过与已知标准值进行比较来评估。

通过分析不确定度,可以更好地了解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和误差来源,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此外,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也是确保测量准确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测量仪器具有不同的精度和灵敏度。

选择适合实验需求的仪器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此外,正确使用和校准测量仪器也是确保准确度的重要步骤。

定期校准测量仪器可以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在实验中,还需要注意环境条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可信度评估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可信度评估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可信度评估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假设、推断因果关系、获取数据等,以支持理论或得出结论。

然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需要关注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评估,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本文将探讨实验结果可靠性的来源和评估方法。

一、实验结果可靠性的来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实验重复多次得到的结果的一致性。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1 实验设备和环境实验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如果设备存在故障或误差,则实验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

因此,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试。

此外,实验环境的稳定性也是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因此需要控制实验环境的稳定性,保持恒定的环境条件。

1.2 实验样本选择和处理实验样本的选择和处理也会对实验结果可靠性产生影响。

样本的选择和采样方法应具有代表性,并且要尽量避免选择偏差。

在实验过程中,样本的处理和保存应符合科学标准,并确保实验样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1.3 实验操作和操作者技能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操作者的技能水平对实验结果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操作过程中应遵循实验流程和操作规范,减少操作误差。

操作者应受过专业培训,掌握实验技能,并具备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实验结果可靠性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2.1 重复实验重复实验是评估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多次重复实验,观察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

如果多次实验结果一致,说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较高;反之,如果实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2 置换实验置换实验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或方法,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在实验中改变参数设置、样本处理方法或操作流程,并对比得到的结果。

如果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一致,说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较高。

准确度测定方法

准确度测定方法

准确度测定方法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准确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各个领域的实验或测量中,我们常常需要对所得数据的准确度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准确度测定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误差与准确度在进行实验或测量时,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所得到的数据往往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误差。

准确度则是评估所得数据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我们希望所得数据的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二、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所得数据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的绝对值。

绝对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绝对误差 = |所得数据 - 真实值|三、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的绝对值。

相对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相对误差 = |绝对误差 / 真实值| * 100%四、精确度和重复性精确度是指在多次测量中所得数据的一致性。

对于重复性较好的测量,其数据的精确度较高。

可以通过计算多次测量的标准偏差来评估数据的精确度。

五、置信区间在实验或测量中,我们通常无法得到完全准确的结果。

为了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可以使用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是指真实值落在一定范围内的概率。

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统计学原理而有所不同。

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在实验或测量中,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设备、操作方法等固有的偏差导致的误差,可以通过校正或改进实验方法来减小。

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的不确定性或偶然因素导致的误差,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来减小。

七、校准和标定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我们可以进行校准和标定。

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测量仪器的误差,并进行调整。

标定是指确定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并给出相应的测量范围和不确定度。

八、不确定度在准确度测定中,不确定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的范围,可以通过计算标准偏差、置信区间等来评估。

不确定度越小,表示测量结果越准确。

准确度(Accuracy)和精确度(Precision)的区别--以Coatmaster为例

准确度(Accuracy)和精确度(Precision)的区别--以Coatmaster为例

准确度(Accuracy)和精确度(Precision)的区别--以Coatmaster为例摘要:本文将对准确度(Accuracy)和精确度(Precision)进行详细概述,并简单介绍对测量设备性能的评估方法,同时附上使用Coatmaster涂魔师Flex对电泳漆涂层进行非接触测厚测试,证明涂魔师的精确度是足够高的。

前言准确度(Accuracy)和精确度(Precision)都是表征某个测量设备性能的关键参数。

人们常误认为它们是同义词,但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参数,且具有明确定义。

本文将对准确度(Accuracy)和精确度(Precision)进行详细概述,并简单介绍对测量设备性能的评估方法。

准确度(Accuracy) & 精确度(Precision)准确度(Accuracy)是描述测量值与真实值或期望值的接近程度,而精确度(Precision)是描述两个或多个测量值的重复一致性,即各个测量值的吻合程度。

下文我们将使用步枪射击图来区别准确度和精确度。

如图1所示,这是四种可能受不同因素影响的射击结果,如:步枪质量、使用弹药、风速和射手技术等。

从上图可见:1、从左边数起的第一幅图中,准确度和精确度都是最好的,所有的目标都靠近中心,离散程度很低。

2、在精确但不准确的情况下,所有目标都集中在一起,但远离中心。

3、在准确但不精确的情况下,目标都分布在中心附近,但不集中。

4、第四幅图是最坏情况:不精确又不准确,目标都分散在远离中心区域。

测量设备性能的评估方法有效监控生产工艺往往要求使用准确度和精确度足够高的测量设备。

考虑到测量设备的技术参数包括:平均值、标准偏差和容差范围(合格范围的上限值-下限值)。

证明该测量设备是准确的判断标准——在重复性测试中,测量值的平均值与校正值的平均值一致。

证明该测量设备的精确度足够高的判断标准——测量设备的标准偏差小于容差范围(合格范围的上限值-下限值)的1/40。

例如,某涂层厚度合格范围是60微米~100微米,则容差范围为40微米,那么测量设备的标准偏差应小于1微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roductionThis document is designed to help our clients understand the quality control requirements and limitations of data reporting. There are three sections to this document. The first section will help to determine data usability. The second section will discuss the regulatory and methodology limitations. The final section deals with hold time and preservation requirements. Click on the bookmarks to the left for more information.The following definitions may help you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mponents of the data report.The Quality Control Section of ESS Laboratory's analytical report is located after the Sample Results. It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data usability of the samples.The Method Blank is an analyte free matrix, (reagent water, clean sand, sodium sulfate), which is carried through the complete pr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procedure. The Method Blank is used to evaluate contamin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complete pr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procedure.The Blank Spike (LCS) is an interference free matrix (same used for the Method Blank) spiked with known concentrations of the analytes of interest. It is analyzed to determine, without sample matrix, if the procedure is working within established control limits. Like the Method Blank it is carried through the complete pr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procedure. It is routinely performed in duplicate as the BSD (LCSD). The recoveries of the spiked analytes are evaluated to determine accuracy. Comparison of the BS to the BSD will yield a precision measurement.The Matrix Spike is a separate aliquot of the sample spiked with known concentrations of the analytes of interest. It is analyzed to determine, including the matrix interferences, if the procedure is working within established control limits. Like the Blank Spike it is carried through the complete pr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procedure. It is routinely performed in duplicate as the MSD. The recoveries of the spiked analytes are evaluated to determine accuracy in a given matrix. Comparison of the MS to the MSD will yield a precision measurement in a given matrix.The Duplicate is a separate aliquot of the sample carried through the complete pr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procedure. Comparison of the Sample to the Duplicate will yield a precision measurement in a given matrix.See Blank Spike/Matrix Spike for Blank Spike Duplicate and Matrix Spike Duplicate definitions. The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is a third party standard with known concentrations in matrix similar to the sample.Surrogate Standards are analytes added to a sample at a known concentration in order to determine extraction efficiency. Surrogate Standards are analytes chemically similar to those being extracted.An Internal Standard is an analyte or group of analytes added to a sample at a constant concentration, for calibration and quantitation. The internal standard is an analyte chemically similar to those being evaluated. It is typically added in GC/MS methods to correct analyte concentrations during analysis.The Continuing Calibration Verification is a check standard used to determine if the sample analysis is within control limits.Quality Control SectionThe quality control section of the report is separated by analysis and then batches within the analysis. A batch of samples consists of samples that were prepared at the same time using the same preparation method. A batch can consist of up to 20 field samples prepared with a Method Blank (BLK), Blank Spike (BS), Blank Spike Duplicate (BSD), Matrix Spike (MS) and Duplicate (DUP)/Matrix Spike Duplicate (MSD). These samples are designated as Batch#-Abbreviation (ie BG92407-BLK1). A sheet is attached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tch numbers and samples.Method BlankThe Method Blank can show contamination that may have occurred during the preparation step. If the level of the blank is less than 10% of the sample or the sample is significantly below the regulatory limit, sample will be flagged appropriately. This level of contamination would not be considered significant and would not affect data usability.Blank SpikeThe Blank Spike is a measure of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procedure. If an analyte for any Blank spikes is outside of criteria, that particular analyte needs to be evaluated. If Blank Spikes are above criteria, there is possibility of a high bias; below criteria,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a low bias for the analytes being evaluated. High bias would not be of concern for samples under a regulatory limit. Low bias would be of concern for samples that are under a regulatory limit depending on proximity to the limit. Extrapolation based on percent recovery would be advisable, however extremely low recoveries would affect data usability.Matrix SpikeThe Matrix Spike is a measure of accuracy with regards to matrix effect. It is evaluated in the same way as the Blank Spike. The difference being that analytes that are outside of criteria in the Matrix Spike and not in the Blank Spike are showing matrix effects. Again extrapolation can be used however extremely low recoveries affect data usability.Blank Spike Duplicate, Duplicate andMatrix Spike DuplicateThe Blank Spike Duplicate, Duplicate and Matrix Spike Duplicate are measures of precision. The Blank Spike Duplicate tests the precision of the procedure; the other two test the precision in regards to matrix. If the Duplicate and/or Matrix Spike Duplicate are outside of criteria, while the Blank Spike Duplicate is acceptable, it is assumed that the sample is non-homogeneous. This data would represent a range more than a finite point.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The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is a measure of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procedure for a particular matrix. If an analyte for any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is outside of criteria, that particular analyte needs to be evaluated. If any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analytes are above criteria, there is possibility of a high bias; below criteria,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a low bias for the analytes being evaluated. High bias would not be of concern for samples under a regulatory limit. Low bias would be of concern for samples that are under a regulatory limit depending on proximity to the limit. Extrapolation based on percent recovery would be advisable, however extremely low recoveries would affect data usability.Surrogate RecoveriesSurrogate recoveries represent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for groups of analytes within a sample. Each surrogate represents a group of analytes. If surrogate recoveries are above criteria, a high bias is assumed for that group of analytes; below criteria, a low bias is assumed. High bias would not be of concern for analytes that are under a regulatory limit. Low bias would be of concern for analytes that are under a regulatory limit depending on proximity to the limit. Extrapolation based on percent recovery would be advisable, however extremely low recoveries would affect data usability. See Table for relationship between analytes and the surrogates.SVOA Surrogate Information VOA Surrogate Information EPH Surrogate InformationUCM/CoelutionIt may not be possible to calculate Surrogate Recoveries due to unresolved complex mixture (UCM/Coelution). The surrogate peak can not be distinguished or separated from the mixture of components that are present in the sample.Internal Standards (IS)Internal Standards (IS) are used to quantify a group of analytes. If Internal Standard recoveries are outside of criteria, the analytes represented by that particular Internal Standard need to be evaluated. If the matrix has coeluted with the Internal Standard to create a higher result, the data would have a low bias. Otherwise Internal Standards outside of criteria have caused the data to be adjusted more than the method allows for but does not necessarily create a bias one way or the other. This data is suspect and should not be used for important decision making. See Table for relationship between analytes and the internal standards.SVOA Internal Information VOA Internal InformationContinuing Calibration Verifications (CCVs) Continuing Calibration Verifications (CCVs) are used for analyses that do not require a daily calibration. If CCV recoveries are above criteria, a high bias is assumed for that analyte; below criteria, a low bias is assumed. High bias would not be of concern for analytes that are under a regulatory limit. Low bias would be of concern for analytes that are under a regulatory limit depending on proximity to the limit. Extrapolation based on percent recovery would be advisable, however extremely low recoveries would affect data usability.Elevated Method Reporting Limits Samples are diluted when an analyte exceeds the highest level calibration standard. If the level of the analyte does not cause the run to be unusable, the original run and diluted run can be reported. If the level of the analyte causes the run to be unusable (saturates the detector), only the diluted run will be reported and flagged for Elevated Method Reporting Limits.Matrix InterferencesSamples are also diluted when there is a large matrix interference that cannot be cleaned up prior to running the sample. The sample must be diluted so that the interference does not mask the analyte(s). Once the interference has been negated, the analyte(s) can be reported. This may cause the Method Reporting Limit to exceed the regulatory limit. In this case, the sample will be flagged accordingly.Diluted BelowIt is not always possible to evaluate surrogate and matrix spike recoveries in a diluted sample. If the dilution is large enough, the concentrations will be diluted below the Method Reporting Limits. These samples will be flagged accordingly.Matrix Masked/CoelutionSamples with high target values or matrix interferences can mask the recovery of the analytes or co-elute with the analytes. The analytes can not be accurately distinguished or separated from the existing concentrations of target analytes or other unknown components that are present in the sample. These samples will be flagged accordingly.Quadratic RegressionsQuadratic Regressions are an allowable form of calibration for organic compounds. This calibration should be kept to a minimum. A large number of quadratic regressions indicate that the instrument is not running properly. Analytes using quadratic regression should not be evaluated outside of the calibration range (no “E” flags or “J” flags should be used).Dual Column ConfirmationSome organic analysis using GC (Pesticides, PCBs, etc) requires dual column confirmation of all reportable results. Samples are run on two different columns and results should agree to within 40%. Results outside of 40% are reviewed by analysts for interference or coelution and flagged accordingly. The result reported is the value considered to have the best chromatography.Benzidine/Pentachlorophenol Tailing Factor Tailing factor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VOA Mass Spec instrument. When the tailing factor is >2, the columns are showing some signs of deterioration which will occur with continual use. The tailing factor must be narrated and instrument maintenance will be performed as necessary. This may affect the chromatography of all analytes, however, it does not add bias to the data reported.Cartridge ContaminationUnrelated cartridge contamination occurs during the fractionation step of the EPH procedure. The cartridge that the laboratory uses contains plasticizers which extract into the F2 Fraction. The method allows for contaminant subtraction as long as the laboratory identifies and quantifies the contamination by Mass Spec. The laboratory must narrate this subtraction. The results reported have already been corrected for the contamination.Initial Calibration VerificationThe Initial Calibration Verification is a second source standard used to verify the calibration curve. While the CAM allows for some failures, the analytes that fail may have a low or high data bias.Estimated ValueWhen an analyte is reported above the high point of the calibration curve, the analyte is considered an Estimated value and qualified accordingly.Potential Presence of PCBsThe PP Qualifier is used when the chromatogram shows the potential presence of PCBs in a sample. While the peaks and patterns may not be exact, the analyst has determined that the PCB may be present in a weathered state.Reducing ConditionsThe eH-pH data is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Chromium could exist in the Hexavalent state in a particular sample. The R qualifier is used to explain the low matrix spike recoveries in a sample when it is not possible for Hexavalent Chromium to exist.Serial DilutionThe Serial Dilution is used to determine matrix interference in Metals samples. For samples containing analytes greater then 50 times the reporting limit, the serial dilution should be within 10%. Results greater then 10% would indicate a low bias for that analyte.CAM Method Limitations8260 Aqueous1,2-Dibromoethane (EDB) – must use 8011 to achieve GW1 and RCGW1 limits.1,4-Dioxane – must use 8270 with isotope dilution to achieve GW1 and RCGW1 limits.8260 SoilMust use Low Level method to achieve S1GW1, S2GW2 and RCS1 limits for:1,1,2,2-Tetrachloroethane1,4-Dioxane4-Methyl-2-Pentanonecis-1,3-DichloropropeneDibromochloromethaneChlorideMethylenetrans-1,3-DichloropropeneIn addition, must use Low Level method to achieve S1GW2, S2GW2, S2GW3 and RCS2 limits for:1,1,2,2-TetrachloroethaneDibromochloromethaneMeeting required limits will also be affected by sample size, dilution and percent solids. The laboratory will make the best effort to compensate and meet all limits. However, some samples will not be able to be reported below required limits. Use the Data Checker EDD to review limit exceedances.RCP Method Limitations8260 Aqueous1,2-Dibromoethane (EDB) – must use 8011 to achieve GA GWPC criteria.8260 SoilMust use Low Level method to achieve Residential:(EDB)1,2-DibromoethaneMust use Low Level Method to achieve GA and GAA Mobility:1,1,1,2-Tetrachloroethane1,1,2,2-Tetrachloroethane(EDB)1,2-Dibromoethane1,2-DichloroethaneAcrylonitrileBenzeneBromodichloromethaneChloromethanecis-1,3-DichloropropeneDibromochloromethaneChlorideMethyleneTrans-1,3-DichloropropeneChlorideVinylMust use Low Level Method to achieve GB Mobility:Acrylonitrile8081 Pesticides AqueousThe laboratory can not achieve the Dieldrin limit in Groundwater. Meeting required limits will also be affected by sample size, dilution and percent solids. The laboratory will make the best effort to compensate and meet all limits. However, some samples will not be able to be reported below required limits. Use the Data Checker EDD to review limit exceedances.ESS Laboratory’s Guide to Sample Handling and PreparationPreservative Hold Time Vol pH AnalysisAqueous Soil Water Soil ml checkChlorine (TRC) Dissolved Oxygen pH Sulfite4oC 50 300 50 N/ATemperature N/A Immediate N/A NO24 hrs 28 d Chromium (VI) Coliform Iodide Odor Plate Count 4o C 24 hours 50 100100100100NO BOD – 5 dayColorNitrateNitrite OrthophosphateSettleable SolidsSurfactants (MBAS)Turbidity4oC 48 hours200 50 25 25 25 1000 250 50 NO Sulfide TOX (VOA vial) Zn Ace/NaOH - 4o C H 2SO 4 or HCl - 4o C 4oC4oCFlash/Reactivity NP - 4o C NP - 4o CTDS/TS/TSS/TVS 4o C 4oC 7 days 50 40 100 NO 4oC 4oC NO4o C 4oC ***Acidity/Alkalinity TX (VOA vial)Cyanide (Amenable) Cyanide (Total)NaOH - 4o C NaOH - 4o C NP - 4o C NP - 4oC 14 days 100 400 100 100 NP - 4oC 6 months100Yes4oCMetals* (Total/Diss.)-Except Cr(VI) and Mercury Mercury* (Total/Diss.) HNO 3 - 4oC4o CHNO 3 - 4oCNP - 4oC 28 days 50 YesAmmonia CODKjeldahl Nitrogen (Total) Nitrate-Nitrite4oCOil & Grease/TPH Glass only Phenol Glass onlyPhosphorous (Tot/Hyde) TOC (VOA vial) H 2SO 4 NP 250 25 250 251000 2505040 YesPaint Filter Asbestos None Required Bromide Chloride Fluoride 4oCSalinity SilicaSpec. Conductivity Sulfate 4oC SiloxaneNP - 4o C MeOH - 4o C 28 daysN/AN/A N/A25 255050 50501000 NO Yes SVOA (625/8270/PAH) DRO/TPH-GC (8100M) EPHHerbicides (8151) PCB (608, 8082) Pesticide (608, 8081)NP - 4o C HCl - 4o C HCl - 4o C NP - 4o C NP - 4o C 5-9 pH - 4o C NP - 4oC NP - 4oC NP - 4oC NP - 4oC NP - 4oC NP - 4oC 7 d 7 d 14 d 7 d 7 d 7 d 14 d 14 d 7 d 14 d 14 d 14 d 2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Volatile Organics (524.1, 601, 624, 5035, 8260) EDB & DBCP GRO 4o C Na 2S 2O 3 - 4o C HCL - 4o C MeOH** - 4o CNP - 4oC NP - 4oC14 d 14 d 3 vial YesVPH HCL - 4o C MeOH** - 4oC 14 d 28 d 3 vial* Dissolved metals must be field filtered before preservation or brought to lab unpreserved and filtered in lab within 24 hours. ** Samples are to be preserved in the field with methanol.***These parameters must be tested in sample receiving for pH – Cyanide, Pesticide (6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