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三 果酱的加工

合集下载

苹果果酱的实验报告

苹果果酱的实验报告

苹果果酱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制备苹果果酱,并分析其成分及理化性质。

2. 实验原理苹果果酱的制备主要步骤包括去皮、去核、切块、煮熟、糖化等过程。

苹果中的果胶、纤维素会被破坏,果肉内的果胶和蛋白质会有一定的水解反应,糖分的含量逐渐增加。

同时,煮制过程中苹果的天然酸度会得到调节,搭配适量的糖可以增加口感的丰富度。

3. 实验材料- 苹果- 白砂糖4. 实验步骤1. 将苹果去皮、去核,并切成小块备用;2. 在一个深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将苹果块倒入深锅中;3. 加热至沸腾后,转小火继续煮熟约30分钟,期间要时常搅拌;4. 搅拌至苹果块变为糊状后,加入糖,比例约为苹果糊和糖的重量比为1:3;5. 搅拌至糖完全溶解,并保持液体状态,再煮沸5分钟;6. 关火后,待果酱冷却后即可放入干净的罐子中保存。

5.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制备,我们获得了一瓶色泽鲜艳、质地细腻的苹果果酱。

根据实验步骤所示,我们使用了苹果和糖作为主要材料进行制作。

煮制过程中,苹果的果胶和纤维素被破坏,果肉内的果胶和蛋白质发生了一定的水解反应,使得苹果果酱的质地更加细腻。

根据实验原理,苹果果酱在制作过程中糖分的含量逐渐增加。

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苹果果酱的甜度,使之更加适合食用。

此外,煮制过程还可以调节苹果的天然酸度,增加口感的丰富度。

实验中我们使用的糖的比例为苹果糊和糖的重量比为1:3,经过煮制后,果酱的甜度和酸度得到了良好的平衡。

6.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瓶色泽鲜艳、质地细腻的苹果果酱。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制作过程中的糖化反应能够增加果酱的甜度和口感的丰富度,使之更加适合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制作苹果果酱时,应注意材料的选择和比例的控制,确保制作出的果酱质量良好。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苹果果酱的品质与不同材料比例、煮制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不同实验条件下果酱的制作,进一步优化制作工艺,提高其食用品质和商业价值。

附录实验中使用的苹果种类:红富士实验中使用的糖种类:白砂糖。

果酱加工

果酱加工

果酱的加工一、实验原理果酱是以食糖的保藏作用为基础的加工保藏法。

利用高糖溶液的高糖渗透压作用,降低水分活度作用、抗氧化作用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提高果蔬的保存率,改善制品色泽和风味。

二、实验目的明确果酱类产品浓缩的方法和苹果-胡萝卜复合酱的加工生产技术,掌握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操作技能。

二、材料、仪器与设备1、材料:苹果、胡萝卜、砂糖、柠檬酸、食盐、果胶、玻璃罐等。

2、仪器与设备:不锈钢刀具(挖核、切分)、不锈钢调羹、水果刨、台秤、天平、不锈钢锅、打浆机、温度计、手持糖计、电磁炉、高压锅、不锈钢碗、蒸盘等。

三、工艺流程→→→1.2操作步骤(1)原料选择:宜选择成熟度适宜、含果胶及酸多、芳香味浓的苹果及新鲜的胡萝卜为原料。

(2)原料处理:用清水将果面洗净后去皮、切半,去心,将苹果切成小块,称重;将胡萝卜清洗、去皮后切成0.5cm的薄片,称重;算好苹果和胡萝卜所用的比例,及时地放入1-2%的食盐水进行护色1-2min。

(3)预煮:将苹果块倒入不锈钢锅内,加苹果果重40%左右的水,加热至沸,然后保持微沸状态15~20min。

要求果肉煮透,使之软化兼防变色。

胡萝卜切成小薄片放入高压屉中(下面放水500毫升),蒸12-15min。

(4)打浆:苹果、胡萝卜肉软化后,趁热用打浆机打浆或破碎机来破碎。

(5)配料:按果肉计, 白砂糖70%,水30%, 柠檬酸0.13%,果胶0.5% 。

例如:果肉500g(苹果与胡萝卜=9:1)白砂糖350g 水150克柠檬酸0.65g 果胶2.5g砂糖:一般用水溶解成糖液备用。

(6)浓缩:先将果浆打入锅中,分2~3次加入糖液。

在浓缩过程中不断搅拌,当浓缩至酱体可溶性固形物达65%时即可出锅,出锅前依次加入果胶液、柠檬酸,搅搅拌均匀。

(7)装罐、封口:出锅后立即趁热装罐,封罐时酱体的温度不低于85ºC,装瓶不可过满,所留顶隙度以3毫米左右为宜。

瓶盖、瓶子要事先经清洗、消毒。

装瓶后及时手工拧紧瓶盖。

实验十三 果酱的加工

实验十三 果酱的加工

实验十三果酱的加工一、实验目的理解果酱制作的基本原理,掌握果酱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二、实验原理果酱是果肉加糖和酸煮制成具有较好的凝胶态、不需要保持果实或果块原来的形状的糖制品。

其制作原理是利用果实中亲水性的果胶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糖和酸结合,形成“果胶-糖-酸”凝胶。

凝胶的强度与糖含量、酸含量以及果胶物质的形态和含量等有关。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材料:香蕉、柠檬酸、白砂糖等。

实验用具及设备:手持糖量计、筛孔打浆机、不锈钢电热夹层锅、酱体灌装机、电磁炉、过滤器、不锈钢刀、台秤、天平、四旋瓶或三旋瓶等。

四、实验方法(一)香蕉果酱1、主要配料香蕉,水,白砂糖,柠檬酸,果胶。

配料比例为100香蕉∶30水∶100白砂糖∶0.1柠檬酸∶0.1果胶。

2、工艺流程原料→清洗→去皮→护色→打浆→煮制浓缩→装瓶→封口→杀菌→冷却。

3、操作要点(1)原料:选用充分成熟(但不过熟)、风味色泽好、无病虫的果实。

(2)清洗:将果实用清水漂洗干净,并除去果皮。

(3)护色:将去皮后的果肉放入1%食盐水中护色。

(4)打浆:将香蕉果肉用筛板孔径为0.8-1.0mm的打浆机进行打浆1—2次,即得香蕉果泥。

(5)煮制、浓缩:按1香蕉果泥∶1白砂糖的比例,先将白砂糖配成75%的糖液,过滤备用。

然后将糖液与香蕉泥混合入夹层锅进行浓缩。

浓缩过程中需不断地搅拌。

浓缩终点可以根据以下情况判断:酱体可溶性固形物达到60%~65%(高浓度果酱为70%~75%),或终点温度为105~107℃时,即可结束煮制浓缩。

如果果酱酸度不够,可在临出锅前加些柠檬酸进行调整,产品的Ph值控制在2.8~3.0。

(6)装瓶、密封:装瓶时酱体温度保持在85℃以上趁热装瓶,装瓶不可过满,留顶隙3mm左右为宜。

.装瓶后立即封口、倒放,并检查封口是否严密,瓶口若粘附有果酱,需用灭菌的白布擦净,避免贮存期间瓶口发霉。

如采用酱体灌装机,设备管道等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灭菌。

(7)杀菌、冷却:将装满果酱的瓶子迅速在水浴中升温至100℃,保温20min进行杀菌。

实验:果酱的制作

实验:果酱的制作

实验:果酱的制作简介这份实验文档将教你如何制作自制的果酱。

果酱是一种甜蜜且浓稠的食品,通常由水果、糖和柠檬汁组成。

它可以用作面包、蛋糕、煎饼等食物的调料,也可以直接食用。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你将学会制作自己喜欢的果酱。

所需材料- 500克新鲜水果(例如草莓、樱桃、蓝莓等)- 300克砂糖- 1个柠檬的汁实验步骤1. 准备水果:将水果洗净、去皮和去核,并切成小块。

2. 加糖:将切好的水果放入一个大锅中,加入砂糖。

3. 搅拌:用中小火加热锅中的混合物,搅拌使糖完全溶解。

这个过程大约需要5分钟。

4. 加柠檬汁:挤取柠檬的汁,加入锅中。

5. 煮沸:将火开到大火,并不断搅拌混合物,直到混合物开始沸腾。

6. 炖煮:将火调至中小火,继续炖煮混合物,不断搅拌,直到果酱变浓稠。

这个过程大约需要30-45分钟。

7. 测试浓度:取一小勺果酱,放在铲子或平底锅上,在桌子上滑动。

如果果酱不会立即流动且呈现凝固状态,意味着它已经达到了理想的浓度。

如果果酱仍然过于稀薄,继续烹饪几分钟后再次测试。

8. 储存:将煮好的果酱倒入干净的玻璃瓶中。

盖子拧紧后,让果酱冷却至室温。

9. 保存:将冷却的果酱放入冰箱中保存。

果酱可以在冰箱中存放数周,当需要时拿出即可使用。

结论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你已经成功制作了自己做的果酱。

你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不同的水果以及糖的数量来调整果酱的甜度。

自制果酱不含防腐剂和人工添加物,更加健康和美味。

快来试试吧!。

果酱制作实验报告数据

果酱制作实验报告数据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酱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果酱制作的关键技术参数。

3. 通过实验验证果酱制作过程中的数据变化。

二、实验原理果酱是一种将水果或蔬菜经过破碎、煮沸、浓缩、冷却等工艺制成的甜味食品。

在制作过程中,果肉、果皮、果核等成分经过加热和浓缩,使糖分、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得以保留,同时赋予果酱独特的风味。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苹果、白糖、柠檬酸、苹果汁、食用明胶、食盐等。

2. 实验设备:电炉、锅、温度计、计时器、电子天平、玻璃棒、不锈钢筛网等。

四、实验步骤1. 水果预处理:将苹果洗净,去皮、去核、去梗,切成小块。

2. 破碎:将处理好的苹果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成泥状。

3. 煮沸:将搅拌好的苹果泥、白糖、柠檬酸、苹果汁等原料放入锅中,加热煮沸。

4. 浓缩:在保持煮沸状态的同时,不断搅拌,直至果酱体积减少到原体积的1/3左右。

5. 冷却:将浓缩好的果酱自然冷却至室温。

6. 调整口感: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食盐和食用明胶,搅拌均匀。

7. 分装:将调整好的果酱分装到消毒后的瓶中,密封保存。

五、实验数据1. 原料配比:- 苹果:500g- 白糖:300g- 柠檬酸:5g- 苹果汁:50g- 食用明胶:5g- 食盐:2g2. 制作过程数据:- 煮沸时间:20分钟- 浓缩时间:30分钟- 冷却时间:60分钟- 调整口感时间:10分钟3. 果酱成品数据:- 果酱体积:约150g- 果酱总糖含量:约60%- 果酱总酸含量:约0.5%六、实验结果分析1. 原料配比对果酱口感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整白糖和柠檬酸的用量,来调整果酱的甜度和酸度。

实验结果表明,白糖用量越多,果酱越甜;柠檬酸用量越多,果酱越酸。

根据个人口味,可以适当调整原料配比。

2. 制作过程对果酱品质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控制了煮沸、浓缩和冷却时间。

实验结果表明,煮沸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果酱的口感和品质;浓缩时间过长,果酱容易焦糊;冷却时间过短,果酱口感不细腻。

实验:果酱的制作

实验:果酱的制作

实验:果酱的制作.txt
实验:果酱的制作
简介
本实验旨在教授如何制作自制果酱。

果酱是一种可口的食品,可以作为糕点、面包或饼干的配料,也可直接涂抹在面包上食用。

实验材料
- 新鲜水果(如草莓、蓝莓、桃子等)
- 砂糖
- 柠檬汁
实验步骤
1. 将水果洗净并去皮去核,然后切成小块。

2. 将切好的水果放入一个大锅中,加入适量的砂糖。

根据水果的酸甜程度,可以酌量加糖。

3. 加入一些柠檬汁,用于帮助果酱保持颜色和防止细菌滋生。

4. 将锅放在中小火上,不断搅拌水果,直至水果变软并释放出汁液。

5. 将火调至小火,继续搅拌煮至果酱浓稠,约需30分钟至1小时。

6. 将煮好的果酱倒入干净的玻璃瓶中,待凉后盖紧瓶盖,冷藏保存。

注意事项
- 如使用酸浆果(例如草莓),建议在加糖前先将果实切片,撒上砂糖并腌制15分钟,这将有助于果实释放更多的汁液。

- 制作果酱时,要不断搅拌,以防烧焦。

同时,要保持小火煮制,以免果酱变苦。

- 在盛装果酱的玻璃瓶上,可以先用热水消毒,以确保卫生。

结论
通过本实验,您可以轻松制作出美味的自制果酱。

自制果酱不仅简单易做,而且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甜度和果粒程度,相较于市售果酱更加健康和美味。

果酱加工的实验报告

果酱加工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酱的基本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果酱加工过程中各个步骤的操作要点。

3. 通过实验,学会果酱的质量控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酱是一种以水果为原料,通过糖煮、浓缩、冷却等工艺制成的食品。

其制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糖的保水性,使水果中的水分不易蒸发,从而保持果酱的口感和风味。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材料:- 新鲜草莓 500g- 白砂糖 200g- 柠檬酸 5g- 玻璃瓶 5个- 砂锅 1个- 打浆机 1台- 温度计 1个- 灭菌器 1台2. 设备:- 搅拌器 1台- 称重器 1台- 筛网 1个四、实验步骤1. 原料处理:- 将新鲜草莓洗净,去蒂,切成小块。

- 将草莓块放入打浆机中,打浆备用。

2. 配料:- 称取白砂糖和柠檬酸,备用。

3. 糖煮:- 将草莓浆和砂糖、柠檬酸一同倒入砂锅中,搅拌均匀。

- 开小火,边煮边搅拌,直至糖完全溶解。

4. 浓缩:- 继续小火加热,不断搅拌,观察果酱的浓度变化。

- 当果酱的浓度达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5%以上时,停止加热。

5. 冷却:- 将果酱倒入玻璃瓶中,盖紧瓶盖。

- 将玻璃瓶放入冰箱中冷却。

6. 灭菌:- 将冷却后的果酱放入灭菌器中,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灭菌。

7. 检验:- 检查果酱的外观、口感和品质,确保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果酱呈红色,色泽鲜艳,无杂质。

2. 口感:果酱酸甜适中,口感细腻。

3. 品质:果酱无异味,无变质现象。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草莓果酱,通过实验过程,我们掌握了果酱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以下事项:1. 原料处理要彻底,去除杂质。

2. 糖煮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防止果酱焦糊。

3. 浓缩过程中要控制好火候,避免果酱过稠或过稀。

4. 灭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提高了对果酱加工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行业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改进建议1.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水果制作果酱,如苹果、葡萄等。

苹果酱的实验实训报告

苹果酱的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实训目的1. 了解苹果酱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苹果酱的原料选择、处理和调配方法。

3. 学习苹果酱的感官评价方法和品质分析技术。

4. 提高实验实训操作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实训环境1. 实验室:具备食品加工实验设备,如粉碎机、榨汁机、熬煮锅、容器等。

2. 实验材料:新鲜苹果、白糖、柠檬酸、食盐、食品添加剂等。

3.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PH计等。

三、实验实训原理苹果酱是一种以苹果为主要原料,经过破碎、榨汁、熬煮、调配等工艺制成的果酱。

其制作原理主要包括:1. 破碎:将苹果破碎,使果肉与果皮分离,有利于后续加工。

2. 榨汁:将破碎的苹果榨取果汁,分离出果肉。

3. 熬煮:将果汁加热熬煮,使糖分和果胶充分溶解,使酱体浓稠。

4. 调配:根据需要添加白糖、柠檬酸、食盐等调料,调整口感和品质。

5. 杀菌: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加热杀菌,确保苹果酱的安全卫生。

四、实验实训过程1. 原料选择:选用新鲜、无病虫害、成熟度适中的苹果,以保证苹果酱的品质。

2. 破碎:将苹果去核、去皮,用粉碎机破碎成小块。

3. 榨汁:将破碎的苹果放入榨汁机中榨取果汁,分离出果肉。

4. 熬煮:将果汁倒入熬煮锅中,加热至沸腾,持续熬煮30分钟,使糖分和果胶充分溶解。

5. 调配:根据需要添加白糖、柠檬酸、食盐等调料,调整口感和品质。

6. 杀菌:将调配好的苹果酱加热至75℃以上,持续15分钟,进行杀菌处理。

7. 包装:将杀菌后的苹果酱装入无菌容器中,密封保存。

五、实验实训结果1. 感官评价:经过制作的苹果酱具有酸甜适中、口感细腻、香气浓郁的特点,符合消费者的口味。

2. 品质分析:通过实验分析,苹果酱的pH值为3.5,总酸度为5.0g/1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0%,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六、实验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实训,掌握了苹果酱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提高了实验实训操作技能。

2. 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选择原料、处理原料、调配调料和进行杀菌处理,为今后的食品加工工作奠定了基础。

果酱加工实验报告

果酱加工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果酱加工工艺,学习果酱的生产流程和关键操作步骤,掌握果酱的加工技术,并了解影响果酱质量的因素,提高食品加工实践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材料与试剂:- 苹果:成熟度适宜、无病虫害- 砂糖:食品级- 柠檬酸:食品级- 琼脂:食品级- 亚硫酸氢钠:食品级2. 设备:- 洗涤槽- 不锈钢刀- 打浆机- 真空浓缩锅- 玻璃罐- 夹层锅或不锈钢锅- 温度计- 手持糖量计- 称重器三、实验原理果酱是以水果为原料,经清洗、去皮、去核、打浆、加热、浓缩、冷却、装罐、封口、杀菌等工艺制成的半固体食品。

本实验以苹果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适量的糖、柠檬酸和琼脂,加工成具有独特风味和品质的果酱。

1. 苹果处理:- 选择成熟度适宜、无病虫害的苹果,用清水洗净。

- 用不锈钢刀去皮,对半切开,挖去籽巢及梗蒂。

- 将处理后的苹果切成小块,加入0.25%亚硫酸氢钠溶液浸泡20-30分钟,以防止氧化变色。

2. 苦瓜处理:- 选择个大、肉厚、无病虫害、八成熟的新鲜苦瓜,放入洗涤槽中,用流动清水清洗掉表面的尘土和杂物。

- 用不锈钢刀对剖开,挖去籽、瓤,切成3厘米长的段。

- 在95-100℃的沸水中烫2分钟(烫时水中要添加0.2%的柠檬酸),用打浆机打成浆备用。

3. 配料:- 苦瓜浆35公斤,苹果浆15公斤,琼脂200克(加水溶解成液体),砂糖50公斤(配成75%的糖液),其中砂糖的20%用淀粉糖浆代替。

4. 浓缩:- 将浆糖液及苦瓜浆、苹果浆、琼脂液等逐步吸入真空浓缩锅内,在0.006兆帕以上的真空度下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65.5-66%。

- 关闭真空泵,破坏真空。

至酱温达95℃以上时停止加热,立即出锅。

- 注意真空破除后应适当搅拌,防止焦锅。

5. 装罐、封口:- 出锅后立即趁热装罐,封罐时酱体的温度不低于85℃。

6. 杀菌、冷却:- 封罐后立即投入沸水中5-15分钟,杀菌后分段冷却到38-40℃。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苦瓜果酱外观呈金黄色,具有独特的苦味和果香,口感细腻。

果酱制作的实验报告

果酱制作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酱的基本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果酱的配料比例和制作方法。

3. 学习果酱的保存和食用方法。

二、实验材料1. 主料:新鲜水果(如草莓、苹果、桃子等)2. 辅料:白糖、柠檬汁、食用色素(可选)3. 工具:水果榨汁机、锅、勺子、量杯、玻璃瓶、消毒酒精、火候计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新鲜水果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

(2)将白糖和柠檬汁准备好,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比例。

2. 水果榨汁(1)将水果块放入榨汁机中,榨取果汁。

(2)将榨好的果汁过滤,去除果肉和杂质。

3. 煮制果酱(1)将锅置于火上,倒入果汁,加入白糖和柠檬汁。

(2)用火候计监控火候,保持小火煮沸。

(3)在煮制过程中,用勺子不断搅拌,防止果酱烧焦。

(4)待果酱煮至浓稠,呈粘稠状时,关闭火源。

4. 装瓶(1)将玻璃瓶洗净,用消毒酒精消毒。

(2)将煮好的果酱倒入玻璃瓶中,盖紧瓶盖。

(3)待果酱冷却后,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成功制作出美味的果酱。

2. 结果分析(1)果酱的制作过程中,火候的控制至关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火候都会影响果酱的口感和品质。

(2)白糖的添加比例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果酱的口感。

(3)柠檬汁的添加有助于果酱的保存,防止果酱变质。

五、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作出美味的果酱,提高了我们对果酱制作的认识。

2. 在制作果酱的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配料比例和保存方法,以确保果酱的品质。

3.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果酱的基本制作原理和过程,为今后的家庭自制果酱提供了参考。

六、实验改进建议1. 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水果制作果酱,丰富口味。

2. 探索果酱的保存方法,延长果酱的保质期。

3. 研究果酱的营养成分,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果酱产品。

果酱的实验报告

果酱的实验报告

果酱的实验报告果酱的实验报告引言:果酱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不仅具有丰富的口感和美味,还有着悠久的历史。

为了了解果酱的制作过程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次果酱的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材料和方法、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果酱的制作过程,了解果酱的特点和保存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掌握制作果酱的基本技巧,并对果酱的质地和口感有所了解。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水果(我们选择了草莓和桃子作为实验材料,分别制作草莓酱和桃酱)- 白砂糖- 柠檬汁2. 实验方法:a. 准备工作:- 将水果洗净并去掉果皮和果核。

- 将水果切成小块,放入锅中。

b. 制作果酱:- 在锅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根据个人口味调整糖的用量。

- 加入适量的柠檬汁,增加果酱的酸度。

- 将锅放在炉火上,用中小火慢慢煮沸。

- 煮沸后,改用小火慢慢熬煮,期间需不断搅拌,防止果酱糊底。

- 熬煮至果酱浓稠,糖分充分溶解,即可关火。

三、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草莓酱和桃酱两种果酱。

草莓酱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具有浓郁的草莓香味;桃酱则呈现出橙黄色,散发着桃子的甜美香气。

两种果酱的质地都较为细腻,口感丰富,既有果肉的口感,又有果酱的浓郁甜味。

四、结果分析和讨论:1. 糖的用量对果酱的口感和甜度有重要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增加糖的用量可以使果酱更加甜蜜,但过多的糖会使果酱过于甜腻,影响口感。

2. 柠檬汁的添加可以增加果酱的酸度,使果酱更加爽口。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适量的柠檬汁可以使果酱的口感更加平衡,既有甜味又有酸味,增加了整体的风味。

3. 煮沸和熬煮的时间对果酱的质地和浓稠度有重要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煮沸可以使果酱的口感更加顺滑,熬煮时间过长则会使果酱过于浓稠,不易涂抹。

5. 果酱的保存方法:制作完成的果酱应放置于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可以使用干净的密封罐或瓶子储存果酱,确保密封性能良好,以防止果酱变质。

果酱的实验报告

果酱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酱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果酱的基本制作方法。

3. 探讨不同水果制作果酱的优缺点。

二、实验材料1. 水果:草莓、苹果、桃子等。

2. 白糖:根据水果的甜度适量添加。

3. 食用柠檬酸:适量。

4. 食用色素(可选):适量。

5. 玻璃锅、搅拌棒、电子秤、果酱瓶等。

三、实验步骤1. 水果处理(1)将水果洗净,去核,切成小块。

(2)将切好的水果放入玻璃锅中,加入适量的白糖。

2. 煮沸(1)将玻璃锅置于炉火上,用中小火煮沸。

(2)在煮沸过程中,用搅拌棒不断搅拌,防止水果烧焦。

3. 添加柠檬酸(1)在煮沸过程中,根据水果的酸度适量添加食用柠檬酸。

(2)继续煮沸,使柠檬酸与水果充分融合。

4. 煮至浓稠(1)继续煮沸,待水果煮至浓稠状。

(2)用搅拌棒不断搅拌,防止果酱粘锅。

5. 添加食用色素(可选)(1)根据个人喜好,适量添加食用色素。

(2)搅拌均匀,使果酱颜色均匀。

6. 装瓶(1)将煮好的果酱倒入提前准备好的果酱瓶中。

(2)密封瓶盖,确保果酱不会变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出了草莓、苹果、桃子等多种水果的果酱。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果制作的果酱具有不同的口感和风味。

2. 实验分析(1)水果选择:选择不同水果制作果酱,可以丰富果酱的种类和口感。

例如,草莓果酱口感酸甜,苹果果酱口感醇厚,桃子果酱口感清香。

(2)白糖添加:适量添加白糖可以使果酱更加甜美。

但过多的白糖会降低果酱的保存期限。

(3)柠檬酸添加:柠檬酸可以增加果酱的酸度,使果酱口感更加丰富。

但过多添加会影响果酱的口感。

(4)食用色素(可选):添加食用色素可以使果酱更加美观。

但过多添加会影响果酱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作了多种水果的果酱,让我们对果酱的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果酱的基本制作方法,了解了不同水果制作果酱的优缺点。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出美味的果酱,为家人和朋友带来美味与健康。

杨梅果酱制备实验报告(3篇)

杨梅果酱制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杨梅果酱的制备方法。

2. 了解果酱的配方及制作工艺。

3. 掌握果酱的杀菌、冷却和装罐技术。

4. 学习果酱品质评价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酱是一种将水果与糖按一定比例混合,经加热浓缩、冷却后得到的半固体食品。

其制作过程中,糖作为防腐剂和调味剂,同时使果酱具有甜味和独特的风味。

加热过程中,果胶物质溶解,果酱的粘度增加,口感更加浓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杨梅:新鲜、成熟、无病虫害的杨梅。

- 白砂糖:优质白砂糖。

- 柠檬酸:食品级柠檬酸。

仪器:- 电子秤:用于称量。

- 温度计:用于测量加热温度。

- 烹饪锅:用于加热和搅拌。

- 烧杯:用于盛装原料和加热。

- 搅拌器:用于搅拌。

- 罐头瓶:用于装罐。

- 灭菌器:用于消毒。

四、实验步骤1. 原料处理:- 将杨梅洗净,去蒂,去核。

- 将杨梅果肉与白砂糖以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2. 加热浓缩:- 将混合好的杨梅果肉和糖放入烹饪锅中,加热。

- 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搅拌,防止果肉粘锅。

- 加热至果肉开始融化,继续加热至糖完全溶解。

3. 浓缩:- 继续加热,使果肉浓缩至所需浓度。

- 浓缩过程中,观察果肉的变化,防止烧焦。

4. 调整酸度:- 在临出锅前,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柠檬酸,调整酸度。

5. 冷却:- 将浓缩好的果酱冷却至室温。

6. 装罐:- 将消毒后的罐头瓶清洗干净,沥干水分。

- 将冷却后的果酱装入罐头瓶中,留出一定的空间。

7. 封盖:- 用消毒后的瓶盖封好罐头瓶,拧紧。

8. 杀菌:- 将封好的罐头瓶放入消毒器中,进行杀菌处理。

9. 冷却:- 将杀菌后的罐头瓶取出,冷却至室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酱色泽:- 杨梅果酱呈鲜红色,色泽鲜艳。

2. 果酱口感:- 果酱质地细腻,口感酸甜适中。

3. 果酱香气:- 果酱具有浓郁的杨梅香气。

4. 果酱酸度:- 果酱酸度适中,具有开胃作用。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杨梅果酱。

苹果酱制作实验

苹果酱制作实验

苹果酱的制作一、实验目的掌握果酱的制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高度水化的果胶束在糖、酸作用下由溶胶变成凝胶。

三、主要原料及设备和用具苹果、白糖、柠檬酸、小刀、不锈钢锅、勺、四旋玻璃瓶。

四、工艺流程原料→去皮→切分去核→预煮→打浆→浓缩→装罐→封盖→杀菌和冷却→成品五、操作要点1)原料选择;2)清洗;3)去皮、切分、挖核;4)预煮、打浆:在不锈钢锅中加上相当于果肉重50%的水煮沸,倒入果肉,煮沸5-10分钟,进行软化,预煮软化升温要快,然后捞出来打浆,用勺或打浆板捣烂果肉。

5)浓缩苹果浆和白砂糖为1:(0.8~1)的质量比,并添加0.1%左右的柠檬酸。

先将白砂糖配成70-75%的浓糖液煮沸后过滤备用。

将果浆、白砂糖液放入不锈钢锅中,在常压下迅速加热浓缩,并不断搅拌;浓缩时间以25-50min为宜,温度为106~110℃时,便可起锅装罐。

出锅前,加入柠檬酸并搅匀。

(或10斤果肉加糖8~10斤,加热浓缩,用测糖仪测定直至固形物含量60~75,即可出锅。

或用温度计测定沸点温度。

))装罐、封盖将瓶盖、玻璃瓶先用清水洗干净,然后用沸水消毒3-5min,沥于水分,装罐时保持罐温40℃以上。

果酱出锅后,迅速装罐,须在20mins内完成,装瓶时酱体温度保持在85℃以上,装瓶后迅速拧紧瓶盖。

即趁热装瓶、立即封罐、于沸水中杀菌,取出冷却。

7)杀菌、冷却采用水浴杀菌,升温时间5min,沸腾下保温15min;然后产品分别在75℃、55℃水中逐步冷却至37℃左右,得成品六、质量要求酱体红褐色或琥珀色,均匀一致,风味良好,无焦糊味以及其他异味,无果皮、果梗及籽巢,保留部分小果块,酱体置于水平面上呈胶粘状,不流散,不分泌汁液,无糖的结晶,可溶性固形物不低于65,含量65%--70%;总含糖量不低于50%;含酸量以pH计在2.8以上,3.1左右为好。

苹果酱的制作2

苹果酱的制作2

四、感官评定
优级 品 色泽
一级 品
等级
判定指标
滋味、 气味
合格 品
组织形 态
五、知识拓展
1
果酱是水果生命的延续
果酱的营养价值 果酱的食用方法 果酱制作的一般工艺
2
3
4
实验一:苹果酱的制作
主要内容
1
一、原料 二、工艺流程 三、注意事项 四、感官评定 五、知识拓展
2
3 4 5
一、原料
苹果 125g 纯净水 盐水50g/L 柠檬酸50%
约125g即可 根据需要自行量取
已经准备好
预先配制好 记得预先配成糖水 用约50g水预先煮沸溶解
糖 50g
6
琼脂 0.5g
二、工艺流程
前处理 软化、抑制酶活
清洗、去皮、核、果柄、切块 125苹果+50g水→预煮(煮开) 捣碎机捣碎 合适的糖酸比 50%柠檬酸调pH至2.5~3.0
比例可调整
1-3min即可
可适当调节
掌握好出锅时间
熬煮→出锅入罐
三、注意拌加热,使苹果充分软化
将配制好的糖液倒入果酱中,边倒边搅拌, 加热浓缩,适时出锅

果酱制作_实验报告

果酱制作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索制作果酱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流程。

2. 学习果胶在果酱制作中的作用。

3. 了解柠檬汁对果酱色泽和保质期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新鲜草莓:500克2. 砂糖:200克3. 柠檬:1个4. 玻璃锅:1个5. 玻璃瓶:5个(500毫升)6. 砂糖秤:1个7. 柠檬汁挤压器:1个8. 量杯:1个9. 筛网:1个三、实验方法1. 草莓预处理:将新鲜草莓洗净,去蒂,切成小块,备用。

2. 配制糖浆:将砂糖称量后放入玻璃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小火加热至砂糖完全溶解,形成糖浆。

3. 草莓腌制:将切好的草莓块和糖浆混合,放入冰箱中腌制至少4小时。

4. 果酱制作:a. 将腌制好的草莓和糖浆倒入玻璃锅中,中火加热,煮至出现泡沫,撇去泡沫。

b. 继续加热草莓,煮至草莓变软,取出大颗草莓备用。

c. 将汁液煮至粘稠,加入草莓颗粒,煮五分钟。

d. 挤入柠檬汁,小火煮十分钟。

5. 装瓶:将煮好的果酱倒入玻璃瓶中,紧盖并倒置,使其密闭。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胶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草莓作为原料,草莓中含有丰富的果胶。

果胶在果酱制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能使果酱在加热过程中迅速变浓稠,同时还能提高果酱的稳定性,使果酱不易分层。

2. 柠檬汁的作用:在实验中,我们加入了柠檬汁,柠檬汁中的果胶含量较高,能够使果酱更快地变浓稠。

此外,柠檬汁还具有天然的防腐作用,可以延长果酱的保质时间。

3. 果酱色泽: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加入柠檬汁的果酱色泽更加鲜艳,这是因为柠檬汁中的维生素C和柠檬酸等成分能够使果酱呈现出更加诱人的金黄色。

4. 保质期: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加入柠檬汁的果酱保质期较长。

这是因为柠檬汁具有天然的防腐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延长果酱的保存时间。

五、实验结论1. 在制作果酱时,加入柠檬汁可以使果酱更快地变浓稠,同时延长果酱的保质期。

2. 使用草莓作为原料,草莓中的果胶成分能够使果酱更加稳定,不易分层。

制作果酱的实验报告

制作果酱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果酱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掌握果酱的保存方法。

3. 了解果酱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酱是由水果、糖、酸等原料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等工艺制成的食品。

制作果酱时,水果中的果胶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凝固,使果酱具有粘稠的口感。

同时,糖分和酸分有助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果酱的保质期。

三、实验材料1. 水果:苹果、梨、桃等(根据个人喜好选择)2. 白糖:适量3. 食醋:适量4. 玻璃锅:1个5. 砂糖:适量6. 烹饪工具:勺子、搅拌棒、漏网等7. 瓶子:密封性好的玻璃瓶或塑料瓶四、实验步骤1. 水果处理:将水果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或条状。

2. 加热水果:将水果块放入玻璃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中火煮至水果变软。

3. 添加糖分:待水果煮至变软后,加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均匀。

4. 煮沸浓缩:将锅中的水果和糖分煮沸,不断搅拌,煮至果酱开始变得粘稠。

5. 添加酸分:在果酱开始变得粘稠时,加入适量的食醋,搅拌均匀。

6. 冷却:将煮沸的果酱离火,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

7. 过滤:将冷却后的果酱用漏网过滤,去除杂质。

8. 装瓶:将过滤后的果酱倒入提前准备好的瓶子中,密封。

9. 保存:将装好的果酱放在阴凉通风处,冷藏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作成功的果酱应具有鲜艳的颜色、浓郁的果香、甜酸适口、粘稠度适中。

2. 制作过程中,火候控制至关重要。

若火候过大,果酱会过于浓稠,口感不佳;若火候过小,果酱不易煮烂,影响口感。

3. 在添加糖分和酸分时,应根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果酱的口感。

4. 制作果酱时,注意保持锅具和烹饪工具的清洁,避免细菌污染。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制作果酱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火候控制、糖分和酸分的添加,以及保持清洁卫生。

制作成功的果酱不仅口感鲜美,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适合日常食用。

七、实验心得1.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苹果酱的制作(食品生化课堂讲果胶知识点可用)

苹果酱的制作(食品生化课堂讲果胶知识点可用)
1)瓶和盖准备:先将干净的新瓶清洗干净, 并有煮沸的开水消毒,淋干备用; 2)果酱熬煮完成后,应趁热尽快装瓶,封 盖,要求品温不低于800C;
注意:若想长期存放,需再经灭菌冷却。
2、熬煮
2)将果核、果皮用一绢布袋装好扎紧,放进锅内与果肉 同煮; 3)待果块煮软后,将装有果皮、果核的袋子取出并将汁 液挤净后扔掉;
4)这时将糖(2.5~3 kg)加入,并搅拌直至溶化,再放 在火上熬制;
5)见果酱成为橙黄色半透明糊状体,勺子舀起下倒时, 果酱成片状而不是滴状,说明已完成。
3、装瓶
苹果酱的制作
果胶形成的条件

含糖量在60%~65%
pH在2.5~3.5
果胶含量为0.3~0.7%时便能形成凝胶。
苹果酱制作
1.处理
苹果(3 kg)洗净→去皮→盐水(约50 g盐) 中清洗→剖开、去果核、再切成小块。
2.熬煮 1)切成小块的果肉放锅中,加水1 kg 和食用柠 檬酸8~10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三果酱的加工一、实验目的理解果酱制作的基本原理,掌握果酱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二、实验原理果酱是果肉加糖和酸煮制成具有较好的凝胶态、不需要保持果实或果块原来的形状的糖制品。

其制作原理是利用果实中亲水性的果胶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糖和酸结合,形成“果胶-糖-酸”凝胶。

凝胶的强度与糖含量、酸含量以及果胶物质的形态和含量等有关。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材料:香蕉、柠檬酸、白砂糖等。

实验用具及设备:手持糖量计、筛孔打浆机、不锈钢电热夹层锅、酱体灌装机、电磁炉、过滤器、不锈钢刀、台秤、天平、四旋瓶或三旋瓶等。

四、实验方法(一)香蕉果酱1、主要配料香蕉,水,白砂糖,柠檬酸,果胶。

配料比例为100香蕉∶30水∶100白砂糖∶0.1柠檬酸∶0.1果胶。

2、工艺流程原料→清洗→去皮→护色→打浆→煮制浓缩→装瓶→封口→杀菌→冷却。

3、操作要点(1)原料:选用充分成熟(但不过熟)、风味色泽好、无病虫的果实。

(2)清洗:将果实用清水漂洗干净,并除去果皮。

(3)护色:将去皮后的果肉放入1%食盐水中护色。

(4)打浆:将香蕉果肉用筛板孔径为0.8-1.0mm的打浆机进行打浆1—2次,即得香蕉果泥。

(5)煮制、浓缩:按1香蕉果泥∶1白砂糖的比例,先将白砂糖配成75%的糖液,过滤备用。

然后将糖液与香蕉泥混合入夹层锅进行浓缩。

浓缩过程中需不断地搅拌。

浓缩终点可以根据以下情况判断:酱体可溶性固形物达到60%~65%(高浓度果酱为70%~75%),或终点温度为105~107℃时,即可结束煮制浓缩。

如果果酱酸度不够,可在临出锅前加些柠檬酸进行调整,产品的Ph值控制在2.8~3.0。

(6)装瓶、密封:装瓶时酱体温度保持在85℃以上趁热装瓶,装瓶不可过满,留顶隙3mm左右为宜。

.装瓶后立即封口、倒放,并检查封口是否严密,瓶口若粘附有果酱,需用灭菌的白布擦净,避免贮存期间瓶口发霉。

如采用酱体灌装机,设备管道等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灭菌。

(7)杀菌、冷却:将装满果酱的瓶子迅速在水浴中升温至100℃,保温20min进行杀菌。

杀菌后,分别在65℃、45℃和常温水中分段冷却至37℃以下,以迅速降低酱体温度。

冷却后,擦干瓶外水珠。

如果装果酱的瓶子、瓶盖等已经过严格消毒,香蕉果酱的糖分又不低于65%,装瓶时的酱体温度不低于85℃,则装瓶后可不必杀菌。

4、产品质量标准(1)感官指标色泽:酱体呈金黄色、黄色或红黄色。

组织状态:均匀一致,酱体呈胶粘状,不流散,不析水,无砂糖晶析。

无杂质。

风味:具有香蕉果酱应有的酸甜风味,无异味。

(2)理化指标总糖含量不低于60%,可溶性固形物68%~75%,铜≤10mg/kg,铅≤2mg/kg,锡≤200mg/kg。

(3)微生物指标大肠菌群近似值≤6个/100g,菌群总数≤100个/g,致病菌不得检出。

(二)芒果果酱1、主要配料芒果,水,白砂糖,柠檬酸,果胶。

配料比例为∶100芒果∶30水∶100白砂糖∶0.1柠檬酸∶0.1果胶。

2、工艺流程原料→去皮、去核→护色→打浆→煮制浓缩→装瓶→封口→杀菌→冷却。

3、操作要点(1)原料:选用新鲜、7~8成熟、风味良好、无虫、无病的果实,或罐头加工中的新鲜碎果块。

(2)去皮、去核、护色:用不锈钢刀手工将芒果去皮、去核,然后用1%食盐水护色。

(3)打浆:用筛孔打浆机打浆,获得芒果浆,同时去除粗纤维。

(4)煮制:按配方在芒果浆中分次加入白砂糖煮制、浓缩。

也可先将白砂糖配成75%的浓糖浆煮沸过滤备用。

当煮制、浓缩至酱体可溶性固形物达60~65%(高浓度果酱为70%~75%),或终点温度为105~107℃时,即可出锅、装瓶。

出锅前约5分钟再按配方加入柠檬酸。

(5)装瓶:装瓶容器为四旋瓶或三旋瓶等。

瓶体、瓶盖、胶圈均应预先清洗、消毒和干燥。

装瓶时酱体温度保持在85℃以上,并注意不要让果酱污沾染瓶口。

如采用酱体灌装机,设备管道等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灭菌。

(6)封口:装瓶后及时拧紧瓶盖,倒放,并逐瓶检查封口是否严密。

(7)杀菌、冷却:将装满果酱的瓶子迅速在水浴中升温至100℃,保温20min进行杀菌。

之后,将果将瓶分别在65℃、45℃和常温水中分段冷却到37℃以下。

如瓶子、瓶盖等已经过严格消毒,果酱的糖分不低于65%,装瓶时的酱体温度不低于85℃,则装瓶后可不必杀菌。

4、产品质量标准(1)感官指标色泽:黄红色或褐红色。

组织状态:均匀一致,酱体呈胶粘状,不流散,不析水,无砂糖晶析。

无杂质。

风味:酸甜适口,具有芒果风味,无异味。

(2)理化指标总糖含量不低于60%,可溶性固形物68%~75%。

铜≤10mg/kg,铅≤2mg/kg,锡≤200mg/kg。

(3)微生物指标大肠菌群近似值≤6个/100g,菌群总数≤100个/g,致病菌不得检出。

(三)苹果果酱1、配料苹果2000g,水600g,白砂糖2080—2600g,柠檬酸5g,果胶5g。

2、工艺流程原料→去皮→切半去心→预煮→打浆→浓缩→装瓶→封口→杀菌→冷却。

3、操作要点(1)原料:选用新鲜饱满、成熟度适中,风味良好,无虫、无病的果实,罐头加工中的碎果块也可使用。

(2)去皮、切半、去心:用不锈钢刀手工去皮,切半,挖净果心.果实去皮后用1%食盐水护色。

(3)预煮:在不锈钢锅内加适量水,加热软化15-20min,以便于打浆为准。

(4)打浆:用筛板孔径0.70~1.0mm的打浆机打浆。

(5)浓缩:果泥和白砂糖比例为1∶0.8~1.0(重量),并添加0.1%左右的柠檬酸。

先将白砂糖配成75%的浓糖浆煮沸过滤备用。

按配方将果泥、白砂糖置于锅内,迅速加热浓缩。

在浓缩过程中不断搅拌,当浓缩至酱体可溶性固形物达60~65%时即可出锅,出锅前加入柠檬酸,搅匀。

(6)装瓶:以250g容量的四旋瓶作容器,瓶应预先清洗干净并消毒。

装瓶时酱体温度保持在85℃以上,并注意果酱污沾染瓶口.(7)封口:装瓶后及时手工拧紧瓶盖。

瓶盖、胶圈均经清洗、消毒。

封口后应逐瓶检查封口是否严密。

(8)杀菌、冷却:采用水杀菌,升温时间5min,沸腾下(100℃)保温15min之后,产品分别在65℃、45℃和凉水中逐步冷却到37℃以下。

4、产品质量标准(1)感官指标色泽:酱红色或琥珀色。

组织状态:均匀一致,酱体呈胶粘状,不流散,不分泌汁液,无糖晶析。

风味:酸甜适口,具有适宜的苹果风味,无异味。

(2)理化指标总糖含量不低于50%,可溶性固形物不低于65%。

铜≤10mg/kg。

铅≤2mg/kg。

锡≤200mg/kg。

(3)微生物指标大肠菌群近似值≤6个/100g。

菌群总数≤100个/g。

致病菌不得检出。

(四)山楂果酱1、配料山楂2000g,水1000g,白砂糖3000g。

2、工艺流程原料→清洗→软化→打浆→浓缩→装瓶→封口→杀菌→冷却。

3、操作要点(1)原料:选用充分成熟、色泽好、无病虫的果实。

一些残次山楂果实、罐头生产中的破碎果块以及山楂汁生产中的果渣(应搭配部分新鲜山楂果实)等均可用于生产山楂酱。

(2)清洗:对果实用清水漂洗干净,并除去果实中夹带的杂物。

(3)软化、打浆:将山楂果实和水置于锅中加热至沸,然后保持微沸状态20—30分钟,将果肉煮软而易于打浆为止。

果实软化后,趁热用筛板孔径为0.8-1.0毫米的打浆机进行打浆1—2次,除去果梗、核、皮等杂质,即得山楂泥。

山楂核较坚硬,打浆时加料要均匀,并调节好刮板与筛网之间的距离,防止损坏筛网。

(4)加糖浓缩:按1山楂泥∶1白砂糖的比例配料。

先将白砂糖配成75%的糖液并过滤,然后糖液与山楂泥混合入锅。

浓缩中要不断地搅拌,防止焦糊。

浓缩终点可以根据以下情况判断:浓缩至果酱的可溶性固形物达65%以上,或用木板挑起果酱呈片状下落时,或果酱中心温度达105¬~106℃时即可出锅。

如果果酱酸度不够时,可在临出锅前加些柠檬酸进行调整。

(5)装瓶、密封:要趁热装瓶,保持酱体温度在85℃以上,装瓶不可过满,所留顶隙度以3毫米左右为宜。

装瓶后立即封口,并检查封口是否严密,瓶口若粘附有山楂酱,应用干净的布擦净,避免贮存期间瓶口发霉。

(6)杀菌、冷却:5min内升温至100℃,保温20min,杀菌后,分别在65℃,45℃和凉水中逐步冷却至37℃以下,尽快降低酱温。

冷却后擦干瓶外水珠。

4、产品质量标准(1)感官指标色泽:酱体呈红色或红褐色。

组织状态:均匀一致,酱体呈胶粘状,不流散,不分泌汁液,无糖晶析。

风味:具有山楂酱应有的酸甜风味,无异味,无杂质。

(2)理化指标总糖含量不低于50%,可溶性固形物不低于65%。

铜≤10mg/kg。

铅≤2mg/kg。

锡≤200mg/kg。

(3)微生物指标大肠菌群近似值≤6个/100g。

菌群总数≤100个/g。

致病菌不得检出。

五、讨论1、为什么柠檬酸要在接近煮制终点时才加入?2、影响果酱产品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