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行为的研究和展望
昆虫的仿生学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昆虫的仿生学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摘要:本文对昆虫的仿生学科学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从蝴蝶、蜻蜓、苍蝇、蜂类、蜘蛛(不是昆虫但与昆虫相近)、蚊子、萤火虫、拟步甲虫、家蚕这九种昆虫的仿生应用情况阐述了昆虫仿生学的部分现状,并对昆虫仿生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关键词:昆虫、仿生学、现状、前景正文:仿生学(Bionics)是生命科学与机械、材料和信息等工程技术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应用性。
仿生学的目的是研究和模拟生物体的结构、功能、行为及其调控机制,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理念、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
1.昆虫仿生学的部分现状1.1.蝴蝶仿生1.1.1.五彩的蝴蝶锦色粲然, 如重月纹凤蝶, 褐脉金斑蝶等, 尤其是萤光翼凤蝶, 其后翅在阳光下时而金黄, 时而翠绿, 有时还由紫变蓝。
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 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裨益。
二战期间,列宁格勒被德军包围,苏联昆虫家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
因此,确保了军事基地的安全,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后来的迷彩服也是根据该原理生产出来的,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
1.1.2. 科学家们们受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的启发, 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叶片正反两面辐射、散热能力相差很大的百叶窗样式, 在每扇窗的转动位置安装有对温度敏感的金属丝, 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 从而保持了人造卫内部温度的恒定, 解决了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由于位置的不断变化所引起的温度骤变,温差有时可高达两、三百度严重影响许多仪器正常工作这一航天事业中的一大难题。
1.2. 蜻蜓仿生蜻蜓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 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
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 不但可向前飞行, 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 其向前飞行速度可达72km/ 小时。
此外, 蜻蜓的飞行行为简单, 仅靠两对翅膀不停地拍打。
我国昆虫生态学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赵志模
我国昆虫生态学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赵志模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12年2月发展回顾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昆虫生态学基础薄弱,仅有一些重要农业害虫的田间调查和描述性的记载;60年代主要研究一些重要农业害虫的田间发生规律及生态习性;70年代开始进行数量动态与空间动态的研究,开展了种群大发生理论的讨论和全国性粘虫迁飞标记的研究;80年代是我国昆虫生态学空前发展的时期,随着系统学与昆虫生态学的结合,昆虫生命表的组建、昆虫抽样理论的逐步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生态学的发展,与此同时,有关群落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受到重视;90年代至今,是生态学研究的深入阶段,昆虫分子生态学、昆虫进化生态学的研究相继出现,一些新的生态学理论和新的生态学研究方法不断引入昆虫生态学研究领域,使昆虫生态学在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前进了一大步。
研究现状一、昆虫个体生态学的研究一般把环境因素对昆虫生长发育、成活、繁殖的影响列入个体生态学的范畴,实际上这些内容更多的涉及昆虫生理生态学的研究。
1,温度对昆虫作用的研究这项研究的大量工作是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存活与生殖的影响,用以计算昆虫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以及估计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参数,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昆虫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的许多数学模型。
其中王-兰-丁模型描述了从低温到高温整个温度范围内昆虫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该模型既能估计出最低、最适、最高发育温度参数,亦可估计昆虫对最低临界温度、最高临界温度的耐力幅度参数。
2,光对昆虫行为特性及滞育的作用研究应用光照长短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和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的研究,是该研究领域的重点。
例如70年代开展了从近紫外光(黑光)到近红外光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与双色光以及不同光强对夜蛾类昆虫(粘虫、棉铃虫、烟青虫等)的趋光特性进行研究,明确了每种夜蛾最敏感的波长以及双色光的不同组合与不同光强度对夜蛾趋光的行为特性。
80年代应用不同波长的光研制成各种组合的诱虫灯,同时对夜蛾的夜眼反射斑的特性,复眼转化过程中行为变异以及趋光行为的本质与导航原理进行了研究。
昆虫行业研究报告
昆虫行业研究报告昆虫行业研究报告一、简介昆虫是一类生物的总称,包括蝴蝶、蜜蜂、蚂蚁等,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种类。
昆虫行业是指利用昆虫进行各种生产活动的行业,包括农业、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
二、市场规模目前全球昆虫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00亿美元。
其中,中国市场是目前昆虫行业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每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三、发展趋势1.食品: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昆虫食品成为了食品行业的新趋势。
据统计,全球有两千多种昆虫可以作为食品,而且昆虫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目前,昆虫蜂蛹、竹虫、蚕蛹等已经成为主流的食品产品,其销售额逐年增长。
2.养殖:昆虫养殖是一种绿色、低碳、高效的养殖模式,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有限等问题。
昆虫养殖可用作饲料,可利用有机废弃物产生的能量和农产品副产品,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
目前,中国昆虫养殖规模庞大,每年产量达数千万吨。
3.医药:昆虫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如蚂蚁、蜜蜂的毒液,可以用于医药领域。
蚂蚁的毒液中含有多种蛋白质、肽类物质,具有抗癌、抑制病毒、镇痛等作用。
蜜蜂的毒液则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目前,昆虫毒液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潜力巨大。
四、挑战与问题尽管昆虫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1.法律法规:昆虫行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相关政策和标准尚不健全,限制了昆虫行业的发展。
2.公众认知:由于人们对昆虫的认知较为有限,对昆虫食品和其他昆虫产品存在心理障碍和接受度较低,需通过科普宣传提升公众的认知和理解。
3.食品安全:昆虫食品属于新兴产业,其安全性和质量标准尚未建立,需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五、展望与建议昆虫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1.政府:加大对昆虫行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促进昆虫行业的发展。
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1 昆虫化学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昆虫化学生态学( ) , 是 I n s e c tC h e m i c a lE c o l o g y 研究昆虫之间、 昆虫与植物或其 以昆虫为研究材料, 他生物之间的化学联系规律的科学。 昆虫化学生态 学的研究对象, 不仅包括通常意义上的模式昆虫如 家蚕、 赤拟谷盗等, 也包括农林和医学上有重 果蝇、 要价值的棉铃虫、 蝗虫、 蚜虫、 果实蝇、 小蠹虫、 蚊虫 等等。 昆虫化学生态学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 一, 应用意义: 是植物保护的理论基础之一, 对于害 虫预测预报和防治、 天敌保护、 作物抗虫机理研究及 其利用、 生物农药开发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昆虫 信息素利用更是害虫安全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 第 二, 理论意义: 昆虫化学生态学所揭示的昆虫化学感 受的分子和神经生物学机理、 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 反应和信号传导机理等, 可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 问题如脑认知、 信号传导、 免疫反应、 协同进化等提 供实验例证和探索实验方法, 而昆虫化学生态学所 研究的信息化学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为生态 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 对其他 昆虫化学生态学是一门综 学科的推动或引领作用: 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 涉及化学分析、 电生理学、 行 为学、 神经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 为这些学科的应用 提供了机遇和舞台, 同时催生一些新的学科增长点, 推动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这些年国际上化学生态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渗入, 使得化学生态学研究 进入了分子时代!特别是昆虫化学感受的相关基因 生物间化学信号物质及其传导机理、 及蛋白的鉴定、 化学感受机理、 信息化学物质在害虫防治和天敌保
) , 是生态学的一 C h e m i c a lE c o l o 化学生态学( g y 个分支学科, 属于生态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 研究生 物间的化学联系规律、 化学感受等理论问题, 解决环 境、 生态、 农林生产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随着生理 学、 遗传学、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理论和技 术的不断渗入, 化学生态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多 学科的交叉学科
天牛成虫行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Pr s ntS t a i n n o p c s o s a c s o e e iu t o s a d Pr s e t fRe e r he n Adu t S Be a i r l’ h v o o ng c r e ls fLo i o n Be te
天牛 成 虫行 为 研 究 的现 状 与展 望
嵇 保 中 , 魏
(_ 京林业大学 , 苏 L南 江 南京
勇 黄振 裕 ,
福州 300 ) 50 3
20 3 ;. 1 0 7 2 福建 省 森 林 病 虫 害 防治 检 疫 总站 . 福建
摘 要: 天牛成 虫行 为研 究的现状 进行 总 结 , 对 分析 了天牛成 虫行 为的机 制和 形 态 学基 础 , 同时 对利 用 成 虫行为 防治天 牛 的研 究工作提 出 了建议 。 美键词: 牛 ; 虫行 为 ; 制 ; 态 的林 木 昆虫 , 全世界 已知约 40 0属 、50 0种 以 上 , 国 已记 载种 类 约 27 1种 , 0 3 0 j我 0 3 估 计将 超过 30 0种 0 不 同天牛类群 幼 期 寄 主有 一 定规 律 性 , 即部 分 种类 危 害 新伐 的原 木 、 桩 ; 一 伐 另 些种类 侵 袭 衰弱木 ; 数 种类 可 以危 害健康 木。 以天 然林 为 主要 景 观 的地 区 , 害 衰弱 木 、 倒 木的 种 少 危 风 类较 为繁 盛 这些 天牛是 森林 生态 系统 的活跃 生物 因子 , 有淘 汰衰 弱木 、 具 促进 物质循 环 和林分 天然 更
昆虫行为的研究和展望
吴昊水产动物医学关键词:昆虫;行为;习性摘要昆虫行为一词有双层含意。
一层含意是指昆虫的爬行、飞翔、寻找寄主、追逐异性、以及筑巢育幼等各项简单的动作和整套的行动。
另一层含意是指涉及上述现象的自然科学。
这门科学掌握的任务是阐明昆虫对于来自体内的或体外的各种刺激,在行动上的反应。
它虽然兴起得比较早,间题又是最生动醒目的自然现象,但它的发展历史与发展深度是不相称的。
许多近代的仪器设备,在这个领域内目前尚无用武之地。
因为内容过于广泛,这篇文章只能介绍一下,对于昆虫的行为,大体上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索。
本文论述了昆虫行为学不同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昆虫取食行为、昆虫生殖行为、昆虫通讯行为、昆虫防御行为。
并对昆虫行为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昆虫;行为;习性引言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各种行为,即动物对外界环境和内在环境变化的所有反应过程的科学。
20世纪60年代以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就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欧洲的一些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动物行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有关的科研项目日益增多,动物行为学已成为生物学中极为活跃和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
论述了昆虫行为学不同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昆虫取食行为、昆虫生殖行为、昆虫通讯行为、昆虫防御行为。
并对昆虫行为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1昆虫取食行为昆虫的取食行为是指昆虫在食物上所进行的摄取食物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一般同种昆虫个体的取食行为表现出相似的和种所特有的固定模式。
1.1昆虫取食行为的特征纪录和描述对昆虫取食行为的特征的纪录和描述最终有可能揭示昆虫食性的秘密,从而为人为地干扰害虫对寄主植物种类或取食部位的选择,设计害虫综合防治的新方法提供线索。
刘芳雨闭对荔枝蜻在越冬前和产卵期的取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在荔枝蜷产卵期,分析了寄主植物不同枝叶的含水量、主要营养成分和组织结构,揭示了荔枝蜻的食性秘密,为更有效地防治这种害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幼儿园自然科学案例:昆虫观察与研究
幼儿园自然科学案例:昆虫观察与研究一、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自然科学教育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而幼儿园自然科学案例的设计,尤其是昆虫观察与研究,更是对于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自然科学案例中的昆虫观察与研究展开深入探讨,并总结我对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与理解。
二、幼儿园自然科学案例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儿童建立对世界认知的重要阶段,而科学教育则是培养他们探究、发现和探索世界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自然科学案例作为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能够帮助幼儿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构建对自然和生命的认知,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而昆虫观察与研究作为自然科学案例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昆虫的生态特征、种类和习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昆虫观察与研究案例的设计在幼儿园教育中,昆虫观察与研究案例的设计要注重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以保证幼儿的学习效果。
可以从幼儿园周边的小区花园或操场开始,引导幼儿观察蚂蚁、蝴蝶、蜜蜂等昆虫,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行为习性等。
引导幼儿逐步进入课堂实验,采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昆虫的微观结构,比如观察蝴蝶的鳞片、蚂蚁的触角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还可以组织昆虫标本展览、昆虫科普讲座等活动,拓展幼儿对昆虫的认知和理解深度。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自然科学教育的一部分,昆虫观察与研究案例的设计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
在引导幼儿观察昆虫外表特征的还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
在引导幼儿进行显微镜观察的还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实验技能。
在组织昆虫科普讲座的还应该关注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点和深度理解。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才能够真正达到培养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目的。
五、总结与回顾幼儿园自然科学案例的设计,尤其是昆虫观察与研究案例,对于幼儿探索世界、培养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实验和科普讲座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界、培养观察、实验和研究的能力,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探究昆虫奥秘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昆虫是地球上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物群体,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昆虫的奥秘,我们设计并实施了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深入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方法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3. 增进对昆虫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
4.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纲,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形态特征,如分节的身体、外骨骼、触角和复眼等。
昆虫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如头部结构、翅膀类型、足部构造等。
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识别昆虫的种类,并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
四、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放大镜、显微镜、分类检索表、记录本等。
2. 实验工具:解剖刀、镊子、剪刀、酒精、显微镜等。
五、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翅膀、足等部位,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
2. 昆虫分类:根据昆虫的分类检索表,结合观察到的形态特征,对昆虫进行分类。
3. 解剖昆虫:选取一种昆虫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4. 分析昆虫生态习性:查阅资料,了解所选昆虫的生态习性,如食性、繁殖方式、栖息地等。
5. 记录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特征、分类结果、解剖过程和生态习性等信息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昆虫外部形态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昆虫具有以下特征:分节的身体、外骨骼、触角和复眼等。
不同种类的昆虫在形态上存在差异,如头部的形状、翅膀的形状、足部的构造等。
2. 昆虫分类:根据观察到的特征,我们将昆虫分为若干类,如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
3. 昆虫解剖:通过解剖,我们了解到昆虫的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的形状、呼吸系统的构造等。
4. 昆虫生态习性分析: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昆虫的生态习性,如食性、繁殖方式、栖息地等。
昆虫研究心得体会和方法(优秀18篇)
昆虫研究心得体会和方法(优秀1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昆虫研究心得体会和方法(优秀18篇)心得体会是对独特经历的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找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我国昆虫生态学的研究与展望
Ab ta t Thsp p ri ar ve o n ete oo y,wi p ca m p a i o o lwig a e so e e r h: sr c : i a e s e iw n is c c lg t s e il h e h s n fl s o n r a fr s a c is c o u ain e oo y n e tb h vo c lg n e tp p lt c lg ,is c e a ireoo y,is c h mia c lg ,is c h so o ia c lg o n e tc e c l oo y e n e tp y ilgc l oo y e a d is c lc lre oo y. n n e tmo e ua c lg Ke r s n ete oo y;p ee tr sa c i ain;d v lp n a e d n y Ch n ywo d :is c c lg r s n e e r h st t u o e eo me t l n e c ; ia t
学、 昆虫行为生态学、 昆虫化学生态学、 昆虫生理生态学和昆虫分子生态学。 关键词: 昆虫生态学; 研究现状 ; 发展趋势; 中国 中图分类号 :78 7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76 (02 0 010 10—4 1 20 )105—4
Re iw h a t n o k F r r O t eFu u eo n e tE o o y i ia ve t e P s d L o o wa d t h t r fI s c c l g n Ch n a X E S o —n . LnS ul Y A e g . Z O Hu—a l h ua h —i , U N F n e HA i n y
关于昆虫的文献
关于昆虫的文献
摘要:
一、昆虫的定义与特点
二、昆虫的分类与分布
三、昆虫对人类的意义
四、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昆虫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正文:
昆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之一,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昆虫的分类和分布广泛,涵盖了从北极到南极、从海洋到陆地的各种生态环境。
昆虫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不仅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还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源远流长。
在我国,昆虫资源的利用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随着科技的发展,昆虫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昆虫作为生物防治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昆虫提取物在医药中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昆虫在环保领域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如分解有机废物、传播花粉等。
昆虫研究的现状表明,昆虫不仅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在昆虫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昆虫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提高。
展望未来,昆虫研究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
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功能和资源利用,人们将更好地利用昆虫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昆虫研究也将为解决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提供重要支持。
总之,昆虫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昆虫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资源昆虫的开发与利用的未来
资源,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战略问题之一。
昆虫资源,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
资源昆虫是指昆虫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内含物等)或昆虫体本身可作为人类资源利用,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种群数量具有资源特征的一类昆虫。
资源昆虫与昆虫资源在内涵和外延上不同。
另外,同一种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有的昆虫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它的益害也不同。
如有些蝴蝶、蝉等,幼虫是害虫,成虫则被人类所利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昆虫资源的国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昆虫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营养、医药等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为开发昆虫资源提供了条件。
近年来我国很多科技工作者在昆虫资源开发利用上做了大量工作,昆虫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已成为许多昆虫学者关注的热点,而且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张传溪将我国昆虫资源的利用和产业化按其技术特点划分为4个层次。
资源昆虫的利用可划分为以下7个领域:工业用昆虫、药用昆虫、食用昆虫、饲用昆虫、天敌昆虫、传粉昆虫、观赏娱乐昆虫圳。
以下逐一概述研究利用状况及其前景展望。
1.1 蚕丝是指家蚕、柞蚕、蓖麻蚕、天蚕等的产物。
还有一些被称为“野蚕”的种类,如樗蚕、樟蚕、大乌桕蚕、琥珀蚕等。
养蚕业起源于中国,至今约有4 700余年历史,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发展蚕业,以中国为最多,我国生丝出口约占国际生丝贸易额的90%,丝绸占40% J。
现在蚕丝已不再限于传统的丝绸工业,在轻工、国防、医用材料等方面也得到应用。
我国对蚕业的研究也比较深入,近年除了蚕桑品种选育、养蚕技术、蚕病防治等研究外,还扩展到蚕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如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以家蚕等昆虫为反应器,生产人、畜用干扰素、疫苗、生长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养蚕业和养蜂业是我国统昆虫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对国民经济有着较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市场的影响,近几年发展缓慢,因此,迫切需要应用新技术改造这两个传统产业,培育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
法布尔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昆虫行为观察实验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的昆虫行为,了解昆虫的生存习性、繁殖方式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0日实验地点:学校生物实验室实验对象: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昆虫,如蚂蚁、蜜蜂、蝴蝶等。
实验器材:1. 麦苗、蔬菜、水果等食物2. 实验盆、实验箱、放大镜3. 记录本、笔、相机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麦苗、蔬菜、水果等食物放入实验盆中。
2. 将实验盆放置在实验箱内,确保昆虫有适宜的生存环境。
3. 将昆虫引入实验箱,观察其行为,如觅食、筑巢、繁殖等。
4. 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细节,记录观察结果。
5. 拍摄昆虫的行为照片,作为实验资料的补充。
6. 每日观察并记录昆虫的行为变化,持续观察一周。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蚂蚁行为观察1. 觅食行为:蚂蚁在实验盆中寻找食物,通过触角感知食物的位置,然后将食物搬运回巢穴。
2. 筑巢行为:蚂蚁在实验箱中挖掘土壤,构建巢穴,为族群提供栖息地。
3. 繁殖行为:观察发现,蚂蚁在实验箱中繁殖后代,新生的蚂蚁逐渐增多。
二、蜜蜂行为观察1. 觅食行为:蜜蜂在实验盆中采集花蜜,将花蜜带回巢穴。
2. 建巢行为:蜜蜂在实验箱中用蜡筑巢,形成蜂巢。
3. 繁殖行为:观察发现,蜜蜂在实验箱中繁殖后代,新生的蜜蜂逐渐增多。
三、蝴蝶行为观察1. 觅食行为:蝴蝶在实验盆中吸食花蜜,补充能量。
2. 繁殖行为:观察发现,蝴蝶在实验箱中交配,产卵。
3. 变态行为:蝴蝶在实验箱中完成变态过程,从幼虫变为成虫。
实验结论:1. 通过观察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昆虫行为,我们发现昆虫具有丰富的生存习性和繁殖方式。
2. 昆虫的行为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食物、栖息地等。
3. 昆虫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传粉、分解有机物等。
实验感悟: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体会到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发现昆虫的奇妙之处。
昆虫记主要研究方法
昆虫记主要研究方法《昆虫记》主要的研究方法一、引言有这么一个故事。
曾经有个人特别喜欢昆虫,想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他看到一只蚂蚁在搬运食物,就好奇蚂蚁的家在哪,蚂蚁是怎么找到食物的,可他只是单纯地观察了一会儿,没有深入研究,最后只得到了一些很表面的东西,比如蚂蚁力气很大。
这时候《昆虫记》里的研究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啦。
《昆虫记》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它在昆虫学这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觅食等各个方面,在昆虫学研究、生物学教学等领域都被广泛应用。
二、核心理论依据观察法的核心就是仔细地看,认真地记录。
这就好比我们看一场精彩的球赛,要关注每个球员的动作、球的走向等。
对于昆虫来说,研究者要观察昆虫的外形,像蝴蝶翅膀的颜色和花纹,这可能暗示着它的种类或者生存策略。
再就是观察昆虫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它怎么找到花,怎么采集花粉,又怎么飞回蜂巢。
这其中涉及到昆虫的感觉器官、导航能力等很多知识。
观察法就是要把昆虫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然后把这些细节整理记录下来,从而分析出昆虫的习性等信息。
比如说蝉,研究者通过观察发现蝉在地下生活很多年才会破土而出。
这不是随便看一眼就能知道的,得长时间地观察蝉的生命周期,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整个过程。
这就体现了观察法在研究昆虫时的重要性。
三、构建清晰的写作框架(一)观察环境的选择要研究昆虫,首先得选对地方。
如果想研究水生昆虫,那就得去池塘、河流这些地方。
像蜻蜓的幼虫生活在水里,只有在水边才能观察到蜻蜓从幼虫到成虫的转变过程。
这里要注意的是,环境要尽可能保持自然状态。
有个研究者想观察蝗虫的生活习性,他把蝗虫放到了一个人工搭建的小笼子里,结果蝗虫的行为就变得很奇怪,和在野外不太一样。
所以,尽量不要去破坏昆虫原本的生存环境,这样观察到的结果才更真实可靠。
(二)观察时间的确定昆虫的活动时间是有规律的。
有的昆虫喜欢白天活动,像蝴蝶在白天花丛中飞舞。
昆虫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意义和展望
昆虫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意义和展望昆虫在自然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食物链的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
昆虫群落是由多种不同种类的昆虫组成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昆虫群落生态学是研究昆虫群体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适应过程的学问,了解昆虫群落的生态学特点和行为特性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昆虫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意义和展望进行探讨。
一、昆虫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按照饲料、授粉和种苗繁殖来分类,昆虫被广泛地利用。
例如,蜜蜂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花粉媒介器,它们在有机农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蜜蜂能够进行授粉工作,因此草地生态系统中的植被数量就得以持续增长。
2.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控制害虫和拥有人工的作用。
由于昆虫种类众多,不同种类之间具有各自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因此不同类型的昆虫之间经常存在着天敌和猎物的关系。
一些昆虫能够控制某些害虫的数量,从而减轻了植物的受害程度。
3. 昆虫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维持生态平衡的一个因素。
生态系统需要具有各种强大的生物可持续发展方式,而昆虫群落则是生态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着扮演重要角色的作用。
4. 昆虫能够作为一种优良的环境指示器。
昆虫群落种类丰富,许多昆虫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非常强,因此,研究昆虫群落可以有效地推断出某一稳定的生境以及生态系统的总体状态。
二、昆虫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意义1. 把生态学思想推广到经济领域。
只有了解昆虫群落生态学的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与社会生产力之间建立了怎样的关联,并扩展一些工作的研究领域。
2. 探索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形式和原因。
研究昆虫群落是了解生物群落的基本形式以及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理论基础。
其间的关系和状态说明了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3. 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生态学学科中,昆虫群体对于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因此,了解昆虫群体的习性和行动特点有助于生态教育的推广。
幼儿园观察小昆虫的实践案例分析
幼儿园观察小昆虫的实践案例分析幼儿园观察小昆虫的实践案例分析在幼儿园教育中,观察小昆虫是一种很常见的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本文将分析一则幼儿园观察小昆虫的实践案例,以探讨这种活动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
1. 活动背景在某幼儿园,老师发现幼儿对小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组织了一次观察小昆虫的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观察不同种类的小昆虫,并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活动过程在这次活动中,老师首先向幼儿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小昆虫,如蚂蚁、蜜蜂、蝴蝶等。
老师带领幼儿们到校园内的花园或草地上,让他们自由观察和捕捉小昆虫。
在观察的老师引导他们观察小昆虫的外形、行为和生活环境,并鼓励他们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发现。
3. 活动效果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不仅对小昆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活动后的讨论中,幼儿们积极共享他们的观察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锻炼。
4. 观点和理解从这次实践活动来看,观察小昆虫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活动中的互动讨论,幼儿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总结回顾观察小昆虫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可以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未来的教育中,可以通过类似的实践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学会理解,这将是他们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以上是对幼儿园观察小昆虫的实践案例的分析和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观察小昆虫的实践案例分析的第二部分:5. 活动延伸在观察小昆虫的活动之后,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延伸活动的内容。
老师可以带领幼儿们进行小昆虫的分类和比较,让他们了解不同种类小昆虫的特点和生态功能;或者组织幼儿们设计小昆虫的家园,让他们深入思考小昆虫的生活环境和依赖关系。
蚊子飞行规律
蚊子飞行规律蚊子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昆虫,其飞行规律的研究对于防控蚊媒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对蚊子的飞行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蚊子飞行的主要规律及其特点。
一、蚊子飞行规律的研究背景蚊子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了解蚊子的飞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控蚊媒疾病。
蚊子飞行规律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蚊子飞行的主要规律及其特点1.垂直飞行:蚊子在寻找食物和寻找伴侣时,会进行垂直飞行。
垂直飞行时,蚊子的翅膀振幅较小,飞行速度较慢。
2.水平飞行:蚊子在寻找适宜的繁殖场所时,会进行水平飞行。
水平飞行时,蚊子的翅膀振幅较大,飞行速度较快。
3.螺旋飞行:当蚊子受到惊吓或遇到障碍物时,会采取螺旋飞行的方式避开危险。
螺旋飞行时,蚊子的翅膀振幅和飞行速度会发生变化。
4.快速振翅与慢速振翅:蚊子在飞行过程中,会根据需要进行快速振翅和慢速振翅。
快速振翅时,蚊子的飞行速度较快;慢速振翅时,蚊子的飞行速度较慢。
三、影响蚊子飞行的因素蚊子的飞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
研究发现,温度对蚊子飞行能力的影响最大,温度升高可以提高蚊子的飞行速度和飞行距离。
四、如何利用蚊子飞行规律进行防蚊措施1.清除孳生源:清理积水,防止蚊子繁殖。
2.加强蚊虫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人们对蚊子飞行规律的认识,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蚊措施。
3.使用驱蚊产品:驱蚊产品可以干扰蚊子的嗅觉,降低蚊子对人类的攻击性。
4.安装蚊帐:睡觉时使用蚊帐,可以有效阻挡蚊子进入室内。
五、结论与展望蚊子飞行规律的研究为防控蚊媒疾病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幼儿园自然科学探索教育案例:昆虫观察活动
幼儿园自然科学探索教育案例:昆虫观察活动1、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自然科学的最佳时机,其中的自然科学探索教育案例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而昆虫观察活动作为一种充满乐趣同时又可以深入理解自然现象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了解昆虫结构、功能、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机会,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细致观察和动手能力,是典型的自然科学探索教育案例之一。
2、昆虫观察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在幼儿园幼儿自然科学课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昆虫观察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观察真实的昆虫,感受昆虫的生命力,理解昆虫的生存现象,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具体活动可以包括将昆虫引入课堂,进行昆虫的观察、抓捕、观察放生等环节。
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寓教于乐。
3、昆虫观察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在昆虫观察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昆虫的外形、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表面现象,同时也可以启发孩子们探究昆虫的内部结构、功能、生命活动等深层次问题。
通过这样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孩子们可以真正理解和领悟自然界的奥秘,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4、案例分析以某幼儿园的昆虫观察活动为例,幼儿园老师在活动中引入了蚂蚁、蜗牛、蜘蛛等多种昆虫,通过显微镜等工具让孩子们观察昆虫的细小结构,提问引导他们思考昆虫的生活习性等问题。
在活动后,孩子们不仅对昆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深入观察和探究的活动对幼儿们的自然科学兴趣和认知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总结与展望幼儿园自然科学探索教育案例中的昆虫观察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展望未来,相信这样的自然科学探索教育案例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幼儿园教育中,为孩子们打开更广阔的认知天地。
6、个人观点和理解我深信,幼儿园自然科学探索教育案例中的昆虫观察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昆虫记课题研究报告
生态工程中的应用
• 昆虫记课题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了有益的技术和方法
• 如生物防治、生态工程等方法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昆虫记课题在教育科普中的应用案例
青少年科普教育
教师教学资源
• 昆虫记课题为青少年提供了有趣的科普知识
• 昆虫记课题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 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 提高了生物教学质量
05
昆虫记课题的研究创新与展望
昆虫记课题的研究创新点与突破
研究方法的创新
• 昆虫记课题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数学建模法等综合研究方法
• 为昆虫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内容的创新
• 昆虫记课题拓展了昆虫研究的内容,涵盖了昆虫的形态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
• 为昆虫研究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和理论体系
• 昆虫记课题揭示了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
• 昆虫记课题研究了有益昆虫对农作物的积极作用
•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益的生物资源和技术支持
•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益的生物资源和方法指导
昆虫记课题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案例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昆虫记课题研究了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为生态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昆虫记课题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
面临的挑战
• 昆虫记课题将继续拓展研究内容和方法
• 昆虫记课题的研究将面临多学科交叉的挑战
• 为生物学、生态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发展做出贡
• 需要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提高研究水平
献
昆虫记课题的研究如何推动学科发展与社会进步
推动学科发展
• 昆虫记课题的研究为生物学、生态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提供了有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昊水产动物医学关键词:昆虫;行为;习性摘要昆虫行为一词有双层含意。
一层含意是指昆虫的爬行、飞翔、寻找寄主、追逐异性、以及筑巢育幼等各项简单的动作和整套的行动。
另一层含意是指涉及上述现象的自然科学。
这门科学掌握的任务是阐明昆虫对于来自体内的或体外的各种刺激,在行动上的反应。
它虽然兴起得比较早,间题又是最生动醒目的自然现象,但它的发展历史与发展深度是不相称的。
许多近代的仪器设备,在这个领域内目前尚无用武之地。
因为内容过于广泛,这篇文章只能介绍一下,对于昆虫的行为,大体上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索。
本文论述了昆虫行为学不同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昆虫取食行为、昆虫生殖行为、昆虫通讯行为、昆虫防御行为。
并对昆虫行为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昆虫;行为;习性引言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各种行为,即动物对外界环境和内在环境变化的所有反应过程的科学。
20世纪60年代以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就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欧洲的一些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动物行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有关的科研项目日益增多,动物行为学已成为生物学中极为活跃和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
论述了昆虫行为学不同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昆虫取食行为、昆虫生殖行为、昆虫通讯行为、昆虫防御行为。
并对昆虫行为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1昆虫取食行为昆虫的取食行为是指昆虫在食物上所进行的摄取食物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一般同种昆虫个体的取食行为表现出相似的和种所特有的固定模式。
1.1昆虫取食行为的特征纪录和描述对昆虫取食行为的特征的纪录和描述最终有可能揭示昆虫食性的秘密,从而为人为地干扰害虫对寄主植物种类或取食部位的选择,设计害虫综合防治的新方法提供线索。
刘芳雨闭对荔枝蜻在越冬前和产卵期的取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在荔枝蜷产卵期,分析了寄主植物不同枝叶的含水量、主要营养成分和组织结构,揭示了荔枝蜻的食性秘密,为更有效地防治这种害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吴佳教圈对美洲斑潜蝇幼虫取食行为开展研究,探讨取食道长度与幼虫分龄的关系,为美洲斑潜蝇的测报调查和防治适期研究提供了依据。
周荣困研究了椰心叶甲幼虫、成虫的取食行为、危害状以及对几种主要寄主的危害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取食面积与椰心叶甲幼虫龄期间关系的模型。
1.2影响昆虫取食行为的因素昆虫在对寄主定向及回避不适宜植物过程中,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次生物质起了主导作用,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依赖于灵敏的感觉作用,对不同种类植物所含的次生代谢产物能准确识别,并借助这种信号刺激来完成其对寄主的选择,一种昆虫如对某种植物所形成的次生物质不能适应,便不能以这种植物为食,更不会产卵于这种植物上,因此,利用非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来干扰、迷惑害虫对其寄主植物及产卵场所的选择,可成为害虫控制的一种新手段.赵辉川应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黄曲条跳甲成虫对5种非寄主植物挥发油的嗅觉反应,并进一步探讨了5种植物挥发油对其取食和产卵行为的影响,在该害虫生态控制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其非化学防治寻找到了理论依据。
刘云寿应用时间系列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拒食剂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目的在于采用取食活动或取食间隔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作为指标来评价拒食剂对昆虫的作用效果,为探索快速筛选拒食性化合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曾晓慧闭证明了甜菜叶蛾幼虫对苏云金杆菌CrylC毒素具有探测和拒食能力,这种能力的强弱与饲料中所含有毒素浓度呈正比关系。
由此提出在田间交叉种植一些毒素表达量不同的转基因品种来防止这种具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害虫。
1.3昆虫取食行为产生的机理昆虫的取食活动是生理代谢中的第一个环节,它和各种生理代谢活动组成了一个反馈链,故取食不仅是一个行为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理过程。
昆虫的取食行为取决于从化学感受器来的感觉信号的输入,只有阻断对取食刺激物有反应的感受器的信号输入或者刺激特异性的抑制型感觉细胞,才能使取食行为受到抑制。
在大多数鳞翅目幼虫下鄂的中间或侧边栓锥感觉器上,有的感受细胞对蔗糖有反应性,而有的对印谏素和川辣素有反应性(抑制型感受细胞)。
Margosano对大菜粉蝶幼虫中间栓锥感觉器上的抑制型感受细胞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从而抑制其取食行为。
一些多食性的昆虫,海灰翅夜蛾、粘虫、棉铃虫、美洲烟夜蛾和沙漠蝗等,它们都存在一些对印棣素有反应性的感受器。
廖春燕等应用电生理技术研究了川糠素对粘虫幼虫的拒食作用与杀虫眯类似,它作用于颗须栓锥感管器。
2昆虫生殖行为昆虫的生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行为和交配后的雌虫产卵行为。
2.1昆虫生殖行为记录和描述对昆虫生殖行为的记录和描述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该种昆虫,更有利于这些昆虫的生物防治。
付新华研究了条背萤的求偶行为,发现该种昆虫发出单脉冲周期性特异闪光信号进行求偶,雄萤闪光信号脉冲闪光持续时间为0.525,间隔时间为285,闪光信号的最大亮度为0.6lx;雄萤发出求偶信号0.22。
后,雌萤发出两个连续的回应信号,第一个回应信号为0.495,第二个为0.415,两个回应信号的间隔时间为0.115。
陆剑峰〕研究发现视觉对雄啮小蜂起重要作用,对雌蜂则不显著;触角在啮小蜂求偶识别和接受中起重要的作用,雄蜂柄节具有一分泌小孔,求偶的雄蜂遇到雌蜂后柄节能分泌大量的膏状渗出物,雌蜂是靠接触雄蜂触角来识别和接受雄蜂。
()mkar发现CheilomeneSsexmaeulatah和CoeeinellatransversaliS两种食蚜瓢虫雄虫的求偶行为表现出五个阶段,即靠近、观察、检查、伪装及交配尝试。
性不成熟的、近期交配过且正在产卵的两种雌蛾会拒绝雄蛾的进一步行为。
化学的和视觉的行为似乎在配偶识别中扮演一个角色。
2.2影响昆虫生殖行为的因素昆虫在求偶交配和产卵过程中,需要接受来自多方面的刺激。
这些刺激大都具有种的特异性对于雌雄识别及是否接受交配起重要作用。
刘晓辉田三研究发现光肩星天牛的精子在羽化后10一14d发育成熟并在精巢中开始活动。
一个有核精子和一个无核精子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正常的成熟精子,其中无核精子的功能是帮助有核精子游动。
辐射对精子传导没有影响,然而对精子活力影响很大。
王兹冕研究温度对甜菜夜蛾生殖行为、交配节律和生殖力等有显著影响。
甜菜夜蛾成虫交配高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延迟,交配持续时间也逐渐缩短·在40C下交配行为明显受到抑制,在25一30℃下,可以获得最大的生殖力;15‘C处理主要抑制了卵的形成。
王香萍呻〕指出鳞翅目雌虫延迟交配降低雌虫的生殖力、卵的孵化率及与雄虫成功交配率,但可以延长雌虫寿命。
雄虫延迟交配降低雌虫的生殖力、卵的孵化率、产卵时间,雄虫的精子质量下降但寿命有所增加。
并发现延迟交配在迷向法中控制害虫起着重要的作用。
2.3昆虫生殖行为机制对昆虫的生殖行为机制的研究能够找到昆虫生殖时信号化合物,在此基础上能够开拓出新的防治方法。
李德家汕三研究了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对两性个体气味、味迹的感应趋性和行为反应,成虫的自然交配行为表现等方面。
认为光肩星天牛成虫在配偶寻找过程中,非接触性的嗅觉识别判断不起主导作用;成虫的交配行为一般是在雌虫对雄虫的视觉刺激作用下起动的;雌性成虫的性信息素为接触性信息素,雄虫依靠触角、下唇须和下领须上化感器的接触感应来接收这种信号的刺激。
魏辉脚口研究认为小菜蛾成虫附节上分布着大量化学感觉器,这些感觉器对小菜蛾成虫产卵行为的调节将起到重要作用。
去除触角和附节上的感觉器对产卵选择有明显影响。
3昆虫通讯行为昆虫之间特别是同种个体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个体间相互传递信息即通讯手段而得以实现的。
昆虫的通讯包括视觉的、听觉的和化学的三种方式旧。
3.1昆虫的视觉通讯昆虫的视觉通讯是通过昆虫头部感觉器官单眼和复眼来完成的,昆虫能利用视觉识别太阳偏振光,并能利用偏振光来定位、导航和测量时间。
膜翅目昆虫蜜蜂则以舞蹈的方式来传递消息,侦察蜂发现蜜源后回巢报告,当蜜源离巢60m 以内时,侦察蜂以“圆舞”向同伴报告;当蜜源距蜂房超过84m时,侦察蜂则改跳,“8字舞”,并以一定时间间隔内飞行“8”字的次数多少,表示蜜源的距离远近。
蜜蜂之间的这种舞蹈行为是通过昆虫的视觉通讯来完成的。
3.2昆虫的听觉通讯昆虫的听觉通讯十分普遍,而且可越过一定的障碍物。
蝗虫、蟋蟀、蝉、蜂、蚊等都存在听觉通讯系统。
蟋蟀雄性个体利用鞘翅摩擦发出声音吸引雌性;伊蚊婚飞时常借一定频率的音调寻找配偶,即使两个体相隔36m之遥也能被另一蚊子听到,且可同时探测几个目标。
鳞翅日夜蛾科昆虫对超声波有感觉作用,在夜间飞行时能借助听觉来觉察并躲避正在捕食的蝙蝠,有的还更加巧妙地用自己的超声波发生器产生和蝙蝠的侦察波相同强度和频率的应答波来欺骗对方使自己能够逃脱。
另外,在发声昆虫如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等昆虫中,听觉行为对它们的生殖活动、防御天敌、地域性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联系也起重要作用。
3.3昆虫的化学通讯昆虫的化学通讯是指昆虫利用化学物质信息素进行通讯的行为。
也是昆虫通讯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一类行为。
自然界中每年到一定季节蝴蝶会从四面八方飞到某一固定的地点来“聚会”配偶,蜜蜂受惊动时群体的“蜂反现象”,苍蝇、蚂蚁、蜜蜂的食物追踪,蚁王分泌物质抑制工蜂卵巢发育,甲虫召集其他个体共同取食,蜻蜓吸引其他雌虫到某固定地点产卵等等现象都是利用各类信息素进行气味通讯行为的结果。
这些信息素包括性信息素、追踪信息素、报警信息素和社会性昆虫的行为调节素等等。
信息素主要通过昆虫的嗅觉器官(触角、口器的触须)来完成,并直接通过昆虫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起作用,胡祖庆等,昆虫行为学的研究与展望在同种昆虫间传递信息起着类似人类“语言”的交流作用。
所以在化学通讯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各类信息素也常被人们称为昆虫的“气味语言”。
此外,昆虫中还存在种间信息素如利它信息素和利己信息素等,在不同种昆虫之间可传递信息并引起各种行为反应。
综上所述,昆虫研究工作者在昆虫行为学方面所作的工作,多属经典描述性质的研究,当前动物行为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突破,产生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方法,如进化稳定对策(ESS理论),比较研究法,动物行为存活值和适合度的定量测定法,动物行为分析的经济观和行为分析的基因观,行为、生态、遗传、进化的综合分析方法等等。
可以预见,未来昆虫行为学的研究必将深入微观机制,在基因水平上探讨昆虫行为学机制,特别重视研究昆虫行为、生态和进化的关系。
另一个发展趋势是经济学思想和方法日益渗透到行为生态学的研究之中,特别是“投资一收益分析”作为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已开始应用于研究昆虫行为的诸多方面。
参考文献:[1]胡祖庆,亢菊侠,赵惠燕,时卫东,昆虫行为学的研究和展望[J],陕西农业科学,2005, 6:61~63.[2]谢寿安,吕淑,杰袁锋,赵惠燕,我国昆虫生态学的研究与展望[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17(1):51~54.[3]鲁玉杰,张孝羲,信息化合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J],昆虫知识,2001,38( 4):26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