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浅析农村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文章在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耕地数量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土地经营规模较小,农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意识,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等对策。
关键词:土地利用;问题;对策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农村农业生产的好坏与农民生活质量的高低都与土地利用息息相关,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促进农村土地利用具有重要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1、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 耕地数量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当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
一些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例如占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在农业保护区发展林果业,在自留地上建造坟墓等,这些行为都造成了耕地的减少。
此外,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现象日益严重,这也是耕地日趋减少的原因之一,耕地保护迫在眉睫。
农业生产技术普遍不高,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导致农村土地质量下降,提高土地质量已成为农村土地利用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维持和提升土地质量有利于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1.2 土地经营规模较小,农业生产效率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体形式有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两种。
无论是包干到户还是包产到户,土地的经营规模都比较小,机械化程度较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
我国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照家庭人口平均分配,有些土地被分割成若干块,田埂等占了不少耕地,土地浪费现象严重,这样也不利于机械化生产。
现阶段,我国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并未有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低也是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3 土地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农民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土地受益,广泛使用农药、化肥。
这些化学物品渗透到土壤中,破坏了土壤环境,对土地造成了污染。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一:土地荒漠化严重子问题一:土壤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过度利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加剧。
子问题二:自然生态系统破坏•大规模采伐森林和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乱砍滥伐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过程。
子问题三:城市扩张与农地流失•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地被占用,导致农地面积减少。
•城市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如空气和水质污染。
问题二:土地资源浪费子问题一:建设用地过多•大量土地被占用于住宅和商业用途,导致建设用地浪费。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低矮密集的建筑模式导致用地浪费。
子问题二:农地规模小且分散•农地常常被细分为小块分散的土地,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民难以获得足够的土地资源,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子问题三:工业污染土地•工业活动排放大量污染物,严重污染土壤。
•部分厂区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土地资源的永久浪费。
解决措施措施一: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1.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实施植被恢复计划,提高土壤保育水平。
2.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减轻土壤污染。
3.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资源的管理,控制滥砍滥伐,恢复植被。
措施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1.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鼓励城市向上发展,减少建设用地占用。
3.实施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提高农地规模,减少农地流转。
措施三:加强工业污染治理1.加大对工业污染土地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2.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工业废弃物的产生。
3.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措施四: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1.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大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力度。
2.完善土地利用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保护农民和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结论土地利用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以及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土地荒漠化和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我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 各项建设加大了对土地乃至耕地的需求量。1985年 全国出现耕地减少1500万亩的高峰,敲响了中国耕 地危机的警钟。面对人口将继续增长,经济建设仍 需继续占用耕地,而耕地后备资源却又十分有限的 严峻现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强 有力的措施。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土 地管理,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的通知》,全国人大颁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实行 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各级土地管理机构。1991年, 国务院确定每年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十分珍惜 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逐步得到落实,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耕地锐减的势头, 开创了依法、统一、全面、科学管理土地的新局面。
这种外部性的存在,是造成土地、人口、环境 系统失调的基本动因。实行持续发展,要求将 土地资源与环境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将破坏 土地资源与环境的代价由责任人承担,从而使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成为人们的自 觉行动。 4.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 根据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自然资本变化,使 人口规模和增长率与土地人口的承载力、人均 社会福利最大化相适应。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 化,以及工业、交通和城乡建设大量占用耕地,从建 国到1983年我国失去耕地近10亿亩,同期新垦耕地 8.1亿亩,净减耕地1.9亿亩。全国人均耕地解放初 0.18公顷,80年代初为0.1公顷,减少近一半。 目前,我国耕地的有机质的含量约为1.5%,低于 欧美国家2.5~4%的水平。东北黑土带土壤有机质含 量开垦初期为8~10%,目前降为1~5%;长江和淮河 流域目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一般不足1%。其原因是农 民对耕地“用多养少”、水土流失、不懂科学施等。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以及土地资源保护的基本实践目标应当落实在科学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方案设计,通过采取现有土地资源的因地制宜配置实践思路来防止存在土地资源的粗放浪费,整合城乡建设用地以及农用耕地的土地资源。
保护土地资源的侧重点就是要严格防范破坏土壤生态体系以及污染土壤环境的后果发生,运用规范化的实践措施来维护土壤自然生态的系统良好平衡。
由此能够得知,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目前必须要采取高效利用以及规范保护的举措,旨在防范土地生态污染的安全风险因素,健全针对现有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制度。
土地资源保护的现行法规制度需要得到切实的完善,结合土地资源的使用过程需求来开展综合性的土地生态保护。
1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必要性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保护在我国当前的发展趋势下具有显著必要性,根源就是土地资源构成了城乡社会赖以实现各个行业领域发展的物质资源基础。
城乡社会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种植业的全面发展、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行等都必须依靠于现有的城乡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提供了城乡民众赖以实现正常生存以及生产发展的必要物质支撑。
当前阶段的我国土地资源整体上具有紧缺的发展趋向,土地荒漠化以及土壤生态破坏等资源粗放式利用的严重弊端正在日益突出[1]。
土地资源本身具有可再生的资源循环使用特征,但是遭到过度污染以及人为开垦的土地生态体系就会很难实现短期内的再生利用,进而造成了人类正常生活以及各个领域生产活动的阻碍影响。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我国目前针对日益稀缺的土地生态资源必须采取综合性的保护利用措施。
土地资源的利用开发工作需要按照现行法规予以严格地实行,从而做到了有效防止以及杜绝土地遭到过度开垦污染的后果。
土地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模式应当得到完善地建立,侧重于解决当前阶段时期的农用耕地土壤退化、水土资源流失、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及固废污染等安全隐患问题。
2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目前实施问题2.1 耕地流失问题耕地流失的土壤生态破坏问题长期困扰着农业生产的开展实施,并且对于城乡现有的土地资源良好分布平衡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术论坛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 冬(宽甸满族自治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丹东 118200)摘要:土地资源是指可以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土地。
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资料和劳动对象。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遭到掠夺和破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要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当前土地资源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人地矛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有效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问题;对策1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与配置现状我国现代土地资源管理形式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明显的是需要在城镇化建设中调整现有资源的比重。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调整中,也需要比较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缺陷。
从上世纪末我国大中城市数量的发展形态来看,分布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调整,这对我国城市的综合建设有很大的调整。
在重构现代土地制度的过程中,有必要对我国土地资源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调整。
我国资源配置的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1 公共土地资源配置现状从我国城市化资源配置的现状来看,其主要特点分为以下两点:一是城市化网络密度不足,交通道路比低,大部分交通城市组织不完善,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经济的作用主要在于交通干线的治理。
从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而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城镇的发展。
二是绿地面积小。
从我国现代娱乐文化用地和绿地的比例来看,全国城市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差异。
到上个世纪末,现有的城市建设面积只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
其中,全国绿化覆盖率超过城市总体建设的35%,但实际绿化面积远未达标,相关娱乐场所占用面积较大。
就我国高校分布而言,名校大多集中在京津两地,其他地区则少得多。
两地高校分布占全国三分之一之多。
从长远来看,这一局面极大地制约了全面发展的总体战略方针,需要进行全面调整。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包括:土地承载力下降、农用地面积减少、农村土地闲置浪费、土地利用方式落后、农村土地多元化利用不足等。
土地承载力下降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长期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使用,土地出现了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造成土地承载力降低,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农用地面积不断减少也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困扰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大量农用地被征用、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农村土地面积减少,造成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农村土地闲置浪费问题严重。
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流失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村大量农田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一些单位和个人占用农村土地而不开发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农村土地利用方式落后也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的一个方面。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业生产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利用。
这导致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低下。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实现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
要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增加农田水利设施投资,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承载力。
加强土壤保护,采取科学种植、轮作休耕等措施,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农村土地的保护和管理。
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保护农用地,遏制农地非农化。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要推动农村土地多元化利用。
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旅游、农村休闲观光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加大农村农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还应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提倡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咱们的土地资源,唉,说实话,真的是既珍贵又有点儿“瘦弱”。
这两年,土地问题成了大家茶余饭后讨论的热门话题。
你看啊,咱们国家土地资源不算特别宽裕,人口又多,想想都头大。
可问题是,咱们在利用这些有限的土地时,常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啥都有,但什么都不够好,真让人觉得有点儿心塞。
每次看到一些荒废的土地,心里就想,这不都是咱的宝贝地吗?为啥这么浪费呢?不得不提的就是土地使用不合理的问题。
有的地方,工厂建在了本该种粮食的土地上,真是把“人吃马桶”的意思发挥到了极致。
有的地方为了追求所谓的“城市化”,把大片良田变成了高楼大厦,结果呢,粮食供应问题日益严重。
你想啊,大家吃饭的地方变少了,土地没了,粮食更少了,怎么能不让人着急?有些城市的土地开发,简直就是“花架子”,所谓的“高大上”小区,啥也不说了,反正买了之后,周围啥都没有,车也停不下,绿地也没几个。
这是土地资源的真正浪费,最后搞得自己辛辛苦苦换来的房子,反而成了“笼子”。
这就像你把家里的好锅卖了换钱,结果拿回来的钱啥也不买,最后连个炒菜的地方都没有,怎么能不心疼?土地过度开发也是个老大难问题。
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大肆开发,尤其是那些山坡地、湿地、水源地,明明一开始就是自然保护区,结果开发商却在上面“浑水摸鱼”。
这种开发,根本不顾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搞得大自然也气得直打喷嚏。
这种“纸上谈兵”的开发方式,直接导致了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空气质量也一天天变差。
甚至有些地方在开发之前,先让地皮“见光死”,等着房地产公司过来收拾残局。
你说这不是拿土地当“试验田”吗?再有啊,土地价格虚高也真的是让人有点儿“崩溃”。
现在,土地出让的时候,价格越来越高,开发商们不嫌贵,反正有钱。
有些地方的土地价格涨得飞起,但实际用处呢?土地拿到手,却因为价格高得离谱,搞得项目开发困难重重,最后只能搁置,浪费资源的现象不言而喻。
特别是在一些二线、三线城市,土地价格已经不接地气了,像是高不可攀的“天价地”。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果这样的一种状况不尽快改变,将会严重威胁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总体1、土地过垦,后备资源不足我国已经利用和基本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7.6%,可以说我国绝大部分可利用的较好土地已开发利用,后备资源短缺。
其中,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城市用地等都面临着开发利用粗放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2、土地资源破坏严重,肥力下降,土地环境退化关于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的退化情况,其中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化速度加快、土地盐碱化蔓延、土地次生潜育化加剧、土地污染严重等问题。
3、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拥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l/4。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工矿城建民房挤占耕地,致使耕地资源锐减。
4、用地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我国农业用地占已利用土地面积的95.68%,非农业用地仅占4.53%。
而且农用地中耕地占14.21%,牧草地占35.27%,林地占20.35%,园地占0.79%。
其中耕地、林地比重较低,牧草比重较大。
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土地结构调整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近些年来全国普遍兴起的果园热、桑园热、鱼塘热,盲目扩大规模,不仅占用许多高质量的宝贵耕地,而且个别地区由于产、运、销不配套,果运不出去.烂在地里,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的挑战城市化进程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特征更加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用地规模失控;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的外延式发展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被征用。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生态破坏、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土地利用权流转不畅导致管理混乱、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以及土地管理监管不到位导致违法违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和完善管理制度、推动土地流转和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以及加强监管执法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只有综合施策并抓住关键环节,才能有效改善我国土地利用管理的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土地利用管理问题, 生态破坏, 资源浪费, 土地管理混乱, 城乡发展不平衡, 监管不到位, 生态保护, 合理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 管理制度, 土地流转, 城乡均衡发展, 监管执法, 法律法规体系1. 引言1.1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生态破坏问题、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导致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土地利用权流转不畅导致土地管理混乱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问题以及土地管理监管不到位导致违法违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和完善管理制度,推动土地流转和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加强监管执法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只有通过全面有效的对策,才能实现我国土地利用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生态破坏问题及对策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生态破坏是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土地被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不仅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加剧水土流失,引发自然灾害等问题。
针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生态破坏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理念。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大量农村土地被随意开发,农田被转为工业用地、建设用地等非农用途。
这导致了大量农田的流失,极大地损害了农业生产的基础。
第二,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农业生产模式不尽合理,缺乏农田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农村土地的粗放利用造成了大量农田资源的浪费。
由于农户缺乏集约化的管理意识和技术手段,一些农田无法实现高效利用,产量较低。
第四,农村土地的流转和承包制度不健全,不能有效保护农村土地资源。
由于宅基地政策不明确,农村土地流转受到限制,土地承包权长期不明晰。
这减弱了农户对土地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完善土地使用政策和法规,明确农村土地的保护地位。
加强对农田流失的监管,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的扩张。
并对农田的使用权和流转进行明确规定,鼓励农户将闲置土地流转给有需求的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是加强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村土地资源,将农村土地用于最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
三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品质。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农田的效益。
四是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和承包制度的完善。
明确宅基地政策,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和转让,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激发农户对土地的积极性。
五是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向规模效益和效益最优的方向转变,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着诸多问题,但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土地流转和承包制度以及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农业的综合效益。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对策,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浪费严重。
在农村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存在大量的土地浪费现象。
一些村庄地块规划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大量农田荒芜,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2. 土地流转难度大。
由于土地所有权问题和土地流转政策的限制,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困难,导致了一些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3. 土地环境污染严重。
农村地区存在一些土地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比如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农田土壤的污染等,导致土地资源的质量下降,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4. 农村土地规划不科学。
一些地方在进行土地规划时,考虑不够全面,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保护,导致了一些规划不合理,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对策1.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加大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村土地的整合和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
2.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
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规划指导,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布局农田、村镇等用地,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加大对农村土地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农田土壤的保护和修复,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土地环境污染。
4. 提高农民土地利用意识。
加强对农民的土地利用意识教育,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民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
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对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村地区开展高效节约型农业生产,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成为了当今社会中最为关键的资源之一。
因此,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
但是,在实践中,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土地利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1、土地利用强度过大。
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导致一些地区土地资源的匮乏和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同时,一些地区甚至存在土地浪费现象。
2、土地流转难度较大。
土地的流转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产权不清晰等问题,使得土地流转难度较大,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进程。
3、土地违法用途比例较高。
由于部分地区对土地的管理不到位,一些土地出现了非法的用途。
比如,一些地区存在违法占地、私人批地等问题,这会导致土地的浪费和破坏。
4、土地利用规划不够科学。
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评估有待完善,一些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过于简单和粗略,没有充分考虑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等因素,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
5、土地市场不完善。
尽管我国已经实行了土地出让市场化的政策,但土地市场一直存在滞涨、假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土地利用的效率,还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对策1、加强土地利用管理。
通过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监管力度,严格限制非法用地和恶性开发行为,加强对各地土地开发的监查和审核。
对滥用、恶意挪用、强占土地资源的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降低违法成本,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和科学利用。
2、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加强土地权属、流转及规划的管控,减少土地流转成本,提高资金性、流转性、创新性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运行。
3、优化土地规划管理。
加大对土地使用计划、用地批准管理以及土地利用评估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使土地规划更加科学、系统,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4、健全土地市场。
通过拓宽土地市场交易渠道,打击虚假交易行为,保证土地市场的公正和透明,进一步提高土地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土地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土地利用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土地过度开发。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地过度开发。
这种开发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限制土地开发的规模和范围,鼓励土地的多功能利用等。
其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土地污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地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土地污染不仅影响着土地的利用价值,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加强土地污染监测和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循环经济等。
第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土地扰动。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土地扰动问题越来越严重。
土地扰动不仅影响着土地的利用价值,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限制土地扰动的规模和范围,鼓励土地的生态修复等。
最后,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之四是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却不合理。
这种利用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土地的多功能利用等。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可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土地的多功能利用等,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存在改革不彻底、创新不够和政策不稳定等问题。
农民对土地的权益保护不够,土地流转不畅,导致农村土地资源无法充分利用起来。
2. 农村土地流转困难:由于承包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不畅,导致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
国家对土地流转管理不够,导致土地流转交易不规范,增加了农民的风险。
3.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由于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数量有限,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大量土地闲置、荒废的现象。
部分土地利用效率低,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4. 土地利用规划缺乏科学性:部分地方在土地利用规划上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
导致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过度开发、过度消耗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确立农民对土地的权益保护机制,增强农民对土地的使用和流转的信心,推动土地流转有序进行。
2.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促进土地交易规范化和流转合同的明确化,提高流转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增加农民参与和获益的机会。
3.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避免土地闲置和荒废现象。
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向高效农业生产、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方向发展。
4.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科学规划农村土地利用,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制定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推动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和综合效益。
5. 支持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对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6. 加强农民培训与技术支持:提供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7. 加大对农村土地利用的投入:增加对农村土地利用的投入,加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保障和相关政策的推动,提高农民的土地收益。
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Agriculture,三农问题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张毅小城镇建设2003/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一次历史性重大变革,但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土地承包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在某些方面逐渐暴露出其不利于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一面,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一、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土地经营行为的短期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对土地的经营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已成为一种低收入产业。
同时由于农村中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对土地的经济联系和感情日益淡漠,对土地的投资减少,粗放经营乃至弃耕撂荒等现象在所难免。
其最主要的表现和造成的后果有以下几方面:1、对土地长期投资得不够,导致土地生产条件恶化,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由于农业投资回收期长、见效慢、效益低,因而缺乏对土地长期投入的动力和信心,即使有一定投入,也只是从关心近期经济效益出发,而不注重长期的目标。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械化水平下降;二是土地基础设施老化,目前全国8万多座水库中有1/5是危险库,240万眼机井中大半已到更新年限,全国每年净减少灌溉面积300万亩左右;三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全国水、旱、虫灾等受灾面积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对土地的活劳动投入减少,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对土地活劳动投入减少最直接的表现是化肥投入量增加而有机肥使用量减少。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仅为1.5%,东北地区近年来土壤有机质含量由5~8%下降到1~2%左右,对土地的活劳动投入在数量减少的同时,质量也在下降,大批年轻的和素质相对较高的农业劳动力纷纷转向农外就业,导致从业劳动者素质降低,一些先进科学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3、粗放经营和浪费耕地的现象严重,导致耕地利用效率偏低农村改革之后,我国耕地主要实行的是按人均包的方式,一部分劳弱户经营不了或经营不好耕地,就只好走粗放经营的道路。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问题(精选5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问题(精选5篇)第一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问题一、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几点不足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三个层次组成,形成了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
它的主要特点是层次性强,结构严谨,赋有明显的行政色彩,非常便于实施与落实。
但由于受到整个国家经济体制的影响,再加上其规划本身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难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各级规划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规划体系不够灵活,规划协调与衔接性差等。
(一)各级规划分工不够明确我国现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地)、县(市)、乡五级,从国家的角度看,国家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越细,规划的适用性越低。
县、乡一级的规划应当是具体落实的规划,县级土地利用规划主要应注重用途的分区,而乡级规划应注重落实。
事实上,在我们审批用地时,主要依靠的是县乡级规划。
其实,对于面广量大的用地项目,全国和省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能实现数量控制,而不能在图上进行具体控制。
目前,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明显存在宏观过细、中观流于形式、微观过粗的现象,各级规划的核心职责分工及编制内容不够明确,不利于规划的实施。
(二)规划的协调与衔接性较差在我国规划体系中,客观上存在着既相互依赖又各有侧重的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两大系列。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同属于不同地域层次的综合性的空间规划系列,在不同地域层次的空间规划之间,也有一个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反复协调与衔接的问题。
当前,核心问题是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与衔接明显不够,尤其是两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和总体规划的图件比例尺、图件现实性与用地规模指标及用地界线等,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矛盾较大。
同时,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内部协调性也较差,各级总体规划与其相应的专项规划之间的定位、定量、定性、定序四个方面的协调明显不够,尤其是总体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之间的协调,在许多方面图、数与实地相矛盾,不便于规划的实施。
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基础。
要解决好当前与长远土地利用问题,就必须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三分规划,七分治理”,要真正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是关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各行各业,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协调与配合,需要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多种手段,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机制,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
一、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实施缺乏相应配套政策。
地质灾害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专项规划滞后,缺少统一建设用地标准,缺乏规划实施的奖励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规划实施管理中碰到困难和问题难以解决。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规划协调性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村庄、集镇等规划由不同的部门各自进行,无协作关系,编制时间不同步,规划地类分类、使用的基础数据、规划思路等方面存在差异,不能很好的衔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难度。
3、规划执法监督制度还不健全。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要保证规划实施落到实处,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执法监督制度,对规划实施进行动态检测,但目前这方面还不完善。
4、队伍建设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政策性都比较强的工作,没有一支具备相当业务素质的规划队伍,很难做好这一工作。
但目前规划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整体不高,不能准确理解和有效实施规划。
二、相关对策与建议。
1、增强规划意识,提高全民按规划管地用地自觉性。
大力宣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重要意义,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使全社会了解、遵守和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同时,要建立健全土地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土地利用特点及问题1

1城关镇第一条. 土地利用特点1、城关镇是偃师市中心城区所在地,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较高,达到55.49%,分布也较为集中,充分发挥了中心城区的辐射及带动作用。
2、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合理,城镇工矿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比重达78.18%,农村居民点用地仅为21.82%。
3、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140.2平方米,随着城镇空间的不断拓展,人口将进一步向中心城区转移,有限的土地要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二条.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建设占用耕地与保护耕地矛盾突出。
城关镇土地垦殖率仅为24.50%,远低于全市55.08%的平均水平。
作为偃师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社会经济发展快,外来人口流入不断增长,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量大,使本区域的基本农田保护及耕地占补平衡任务更为艰巨。
2、林地、园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较低。
城关镇林地、园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分别为0.33%和0.29%,远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生态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3、城乡用地空间混杂交错,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不合理。
中心城区边缘用地复杂,城市中混杂大片农民居住区,既增加了城乡矛盾、恶化了社区环境,又为今后的改造建设留下了隐患。
第二章. 规划目标第三条. 土地利用规划发展方向和重点城关镇是偃师市中心城区所在地,也是郑洛工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镇,综合经济实力居偃师市第一位。
城关镇应借助中心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等优势资源,建立以能源电力、建材、机械制造、轻纺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工贸城市,偃师市域旅游服务基地。
本轮规划应重点保障中心城区的用地需求。
规划期内城关镇北部丘陵地区重点发展无公害农业,南部中心城区以向南、向东发展为主,南至洛河,东至山化乡。
2 大口乡第四条. 土地利用特点1、大口乡是农工型乡镇,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较高,达到79.32%,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乡域北部地区,南部山区主要是林地。
2、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存在问题㈠土地利用特点⒈建设用地增加较快。
与1989年土地详查资料相比,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了12371.4亩,增长1.74倍;交通用地增加了1719.8亩,增长1.08倍。
上2类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增加2013亩。
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国家、省、市建设用地不少,如东深三期供水工程,广深准高速铁路、东深公路和莞惠公路改扩建等,先后征用土地约1300多亩;二是港澳台同胞及外商在本地投资办厂、置业等十分涌跃,已成为投资热点之一;三是本地房地产十分红火,经批准房地产项目120多个,已建在建80多个,已销售3万多套商品房,大部分已为香港居民购买,每逢周末、节假日,大量香港人回来短住、访亲、度假等,又促进了本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自身各项建设用地等。
由于地形狭窄,中心区城镇建设已到了见针插缝的地步,同时高层建筑不少,已建成10层以上多层商住楼有93座,最高商住楼为43层,这对于镇级城镇建设来说是少见的。
⒉园地大量增加。
本地种果历史悠久,加上荔枝经济效益较可观,近年来农民上山种以荔枝为主的果树热情高涨,园地面积大量增加。
与1989年详查比较,新增加园地1万亩,增幅66.1%左右,新增园地基本上为荔枝园地。
㈡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⒈耕地减少过速。
1989年土地详查耕地面积为8949亩,至199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则为2971.9亩,减幅很大。
1989年人均耕地为0.6亩左右,现只为0.15亩。
80年代初耕地种植以水稻为主,粮食可自给;现在耕地以种菜为主,所需粮食大部外购,变化巨大。
1989年以来减少的耕地面积约1200亩用于挖鱼塘、耕地种果、退耕还林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约4800亩用于城乡居民点、工业、道路、房地产开发及水利水工设施建设等。
⒉土地开发随意性较大,土地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滞后,土地宏观管理缺乏科学依据,同时过去对外商、国内投资方等用地选址过于迁就,造成土地开发随意性较大、布局不够合理等现象,不利土地利用与保护协调工作。
1992年前后经济过热时平整了大量土地,以及石场到处开采废石渣大量堆填形成的平整地等,至1996年底止,土地利用中,存在少征多用,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现象,全镇闲置地尚有3500多亩,有的已闲置多年,造成资金积压浪费且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土地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km2,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仅次于前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最新统计结果表明,我国1995年有耕地面积94970.9千hm2,占国土面积不足10%,概括起来,我国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1.类型多样我国北起寒温带,南至热带,南北长约5 500kin,跨越49个纬度。
其中,中温带至热带的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2%,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占28%,热量条件良好。
东起太平洋沿岸,西达欧亚大陆中部,东西长达5200km,跨越62个经度。
其中,湿润、半湿润区土地面积占52.6%,干旱、半干旱区占47.4%。
由于水热条件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组合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生物资源很丰富。
2.山地面积大国是个多山国家,丘陵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仅占34%,按海拔高程统计,低于500m的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7%,500~1000m的约占16%,1000~1 500m 的约占18%,1 500~3000m,约占14%,超过3000m的约占25%,广大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复杂,自然资源丰富,据粗略统计,全国耕地面积的40%,有林地的90%,天然草场的一半分布在丘陵山区。
3.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按现在技术经济条件,可以被农林牧渔各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资源仅627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5%。
其他的1/3的土地是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高寒荒原等,在可被农业利用的土地中,耕地和林地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其中耕地约1.35 亿hm2,林地约1.67亿hm2,天然草地约2.8亿hm2,淡水水面约0.18亿hm2,建设用地约0.27亿hm2。
4.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据统计,我国尚有疏林地、灌木林地与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地约1.23亿hm2,其中,适宜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果者约3 530万hm2,仅占国土面积的3.7%,而质量较好的一等地仅有310万hm2,质量中等的二等地有800万hm2,质量差的三等地有2430万hm2,可见,数量少、质量差是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主要特点。
同时,这些后备土地资源又大多数分布在边远地区,开垦难度大。
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
许多基建项目用地不报请批准或先用后报,宽打宽用,少征多用,早征晚用,多征少用,甚至征而不用,可以用劣地、空地、荒地的占用良田现象普遍。
1998年仅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就有三起严重违法滥占土地事件,并揭露了一些地区为了赶在国务院冻结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规定之前抢征、虚征甚至弄虚作假,许多良田被占用。
2.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括动破坏植被,就会引起水力对土壤的侵蚀,随即引起水土流失,这是当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问题。
我国解放初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20世纪90年代初已增至15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土壤流失量每年达50亿t,居世界第一位,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最为突出,年侵蚀模数5000~15000t/km2,长江流域由于上游森林砍伐,水土流失也很严重,目前其泥沙量已接近黄河,1998年长江流量特大洪水同时也是一次特大范围、集中性的水土流失,对土地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
我国水上流失造成土壤肥力的损失量每年相当于4000万t化肥,价值340亿元。
水土流失区使江河湖库淤积,内河通航里程缩短,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增加。
3.土地沙化在扩展盲目开垦、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加上自然风力对土地的侵蚀,使土地沙化不断扩展。
据分析,目前沙化面积的95%是由各种人为活动引起的,我国三北地区目前沙化土地面积为17.6万km2,其中历史上形成的有12万km2,近年形成的有5万~6万km2。
现有15.8万km2的土地面临沙化的危险,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来,沙化土地每年扩展约1 500km2,受沙化危害的有11个省区的212个县,人口约3 500万,耕地400万hm2,草场500万hm2,2000年我国北方沙尘暴频频发生,说明土地沙化已非常严重。
4.土地次生盐渍化面积较大次生盐渍化是不合理灌溉形成的,我国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北方,面积约800万hm2。
在干旱区、半干旱区次生盐渍化的危害尤为严重,在新疆、甘肃受次生盐渍化威胁的耕地占耕地面积的30%一40%,内蒙古河套平原耕地中,盐渍化耕地占50%左右。
5.次生潜育化水稻土面积在扩大潜育化水稻土的特点是在稻田土层的50~60cm深处形成一个清灰色还原层,通称青泥层,不利于水稻生长,由于管理不善或排灌不当产生的潜育化叫次生潜育化。
水稻土次生潜育化纯属人为造成的稻田质量退化,它是稻田提高单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次生潜育化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小丘间沟谷、河流沿岸、水库周围及渠系附近。
我国次生潜育化稻田的数量相当可观,南方约有420万hm2,湖南省洞庭湖周围潜育化水稻土为20%,江西全省稻田面积的20%为潜育化水稻土。
6.耕地肥力下降由于水土流失和对土地重用轻养、施用有机肥过低,使土地养分减少,地力普遍下降。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403个县的资料统计显示,土壤无障碍因素的耕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15.3%,土壤有机质低于0.6%的耕地占10.6%,耕地总面积的59%缺磷、23%缺钾、14%钾磷俱缺;耕层浅的占26%,土壤板结的占12%,东北地区的黑土开垦初期有机质含量为7%~10%,开垦不到100年降至3%~4%,严重的甚至降到了2%。
7.土地污染与破坏末得到有效控制不合理的化肥和农药施用也会造成土壤污染,由于利用率低,大部分化肥、农药散失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直接间接地污染土壤,进而使动、植物和各种农产晶中有毒物大量积累,危害人、畜健康,影响农产晶出口。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水果、粮食、肉食出口因有害物质超标退货现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开采矿产不及时复垦,尾矿不合理堆积,也会破坏大量的土地,地下矿藏如煤炭,地下水等开采,会引起地面下沉或塌陷,此类现象屡见不鲜。
8.农用土地结构调整缺少规范化管理目前,农用土地结构调整是造成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用地鲒植调整除了少部分属于25o以上的坡耕地,根据7ki保持的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正常调整外,绝大部分的调整是受利益的驱动,将大面积耕地改为果园或鱼塘,据1995年国家土地局《全国土地管理统计资料》的数据分析:1995年耕地减少了79.8万hm2,其构成是:国家建设用地(城镇建设、交通、水利等)占12.5%,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乡镇企业、个人建房等)占7.6%,农业结构调整用地(变园地、林地、草地、鱼塘等)占64.1%,灾害损失占15.8%,因此,急需解决对农业用地结构调整的规范化管理问题。
9.城镇发展建设用地失控近年来,一些城市发展规模失控,占用耕地面积过多问题较为突出。
有关专家利用遥感卫星资料测算结果表明,1986--1995年全国31个特大城市的主城区占地规模扩大了50.2%,城市用地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比为1.12:1是合理的,而我国目前已高达2.29:1。
个别城市1980--1995年人均占地从76.9m2增至158.1m2,增加了一倍多,更为严重的是城市扩建占用的土地绝大多数都是城郊菜地或良田沃土。
开发区建设占地失控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非法建的开发区占很大比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93年全国有各类不同级别的开发区2 800个,其中经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批准只有757个,只占27%,二是开发区用地严重失控,据统计,仅开发区的起步区就占用了73万多hm2的土地,而且大多数都是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