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史学概论》 马工程

合集下载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史学概论》马工程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史学概论》马工程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史学概论》马工程《史学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克思恩格斯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阐述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

本文将从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历史辩证法和历史发展的规律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是指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变化为基础的。

它强调了物质基础对社会构建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社会的发展阶段,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都是受制于这一物质基础的。

因此,唯物史观强调了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其次,历史辩证法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论。

历史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斗争和矛盾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历史辩证法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对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最后,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规律。

根据历史材料和历史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社会从原始共产主义逐渐演变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这种发展规律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也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

唯物史观的提出对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研究应该从社会的物质基础出发,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客观性,摒弃了唯心主义的观点,使历史研究具备了科学性和理论性。

同时,唯物史观也促进了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丰富了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强调了物质基础对社会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斗争。

唯物史观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对于深入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但是,所交上来的40篇“观察记录报告” 中却错误百出。在这40篇“观察记录报告” 中,只有1篇在主要事实上的错误少于20%, 14篇有20%~40%的错误,而其余25篇则 有超过40%以上的错误。而且特别值得一 提的是,在这些“观察记录报告”中,有 半数以上的报告中有10%以上的情节纯属 臆造。
A E DC B
※客观过去是不变的,但史料的形成与整 理带有主观色彩,对史料的解读与综合也 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因此,历史著述通 常是两次“主观什么化是历”史的《史产学概物论》。马工程
六、讨论
请先阅读下列资料:
心理学家W.H.乔治在20世纪30年代曾 经报道过一个实际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 被之后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广泛地引用来 说明观察的易谬性。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在哥廷根的一次心理学会议上,突然从门 外冲进一个人,其后面又追着一个手里拿 着手枪的人。两人正在屋子的中央混战时 突然响了一枪,两人又一起冲了出去。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问题:
相对于客观过去而言,史料只是冰山之 一角,并且从上面的例子看,即便训练有 素的学者亲身观察记载的史料都充满错误, 而史学家又只能依靠史料来工作,因此, 历史真相是不可能得知的。请就此谈谈你 的看法。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注意: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加深认识,训练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材料6 《明史》:兴宗、睿宗虽未尝身为天 子,而尊号徽称典礼具备,其实有不容泯者。 史者所以记事也,记事必核其名与实。曰宗 曰帝者,当时已定之名,名定而实着焉矣。 爰据《元史》裕宗、睿宗列传之例,别为一 卷如右,而各以后附焉。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材料7 《明史》:近世论史者,莫过于日历, 日历者,史之根柢也。自唐长寿中,史官姚 璹奏请撰时政记,元和中,韦执谊又奏撰日 历。日历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 以时系年,犹有《春秋》遗意。至于起居注 之说,亦专以甲子起例,盖纪事之法无逾此 也。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法国乡村史》、《会魔术的国王们》、《历史 学家的技艺》等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2.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 性的科学。
教材关于“历史学”的定义是在唯物史观 指导下的定义。 ※ 此处的“历史”同样指人类史。
这同样表明,历史并非研究“过去”。 ※ “矛盾运动过程”体现了辩证法的精神。
强调过程,就意味着关注时间性变化。而 “矛盾运动”则意味着辩证法。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 “规律性” 表明历史是客观的,它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能为人们所认识,这 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原则。
讨论:
唯心主义的史学家反对历史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认为历史是思想 的产物。下面是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对意 大利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克罗齐的历史思 想的一段介绍,请先阅读,然后讨论。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什么是历史学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什么是历史学
一、历史学的对象是人类史 1.马克·布洛赫:历史是研究时间中的人 的科学。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 人们有时说,历史是一门有关过去的 科学,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很不妥当。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柯林武德(R.C. Collingwood)《历史的观 念》:历史学是一种研究或探讨。科学是要 把事物弄明白,在这种意义上,历史是一门 科学。历史学是作什么用的,我的答案是, 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二、历史学的学科特征 1.历史学的根本特征 ※以史料为基础,但史学不只是史料学。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下的世界和未来的走向。

然而,要正确地认识历史,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历史研究应该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随意篡改历史事件的事实,更不能因为个人偏好或政治需要而歪曲历史真相。

历史研究者应该严谨求实,凭借可靠的史料和证据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

历史研究应该具备多角度的视野。

历史事件往往是复杂的,涉及到各种因素和利益的交织。

我们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去看待历史,而应该多角度地分析和解读。

只有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影响。

第三,历史研究应该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历史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我们不能只看到历史的某个片段,而忽视了历史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规律。

要真正认识历史,我们需要将历史事件放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来分析,从而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趋势。

第四,历史研究应该关注人类的情感和体验。

历史不仅仅是一堆事实和数据的堆砌,更是人类的记忆和体验的积累。

历史研究者应该关注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背后的真实感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情感和体验的描写,使历史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力量。

第五,历史研究应该注重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历史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和碰撞的结果,不同文化在历史中有着各自的贡献和影响。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在历史研究中进行充分的对话和交流,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历史研究应该具备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

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对历史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评价。

同时,历史研究也需要不断创新,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只有不断推动历史研究的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真实、多角度、连续性和发展性、关注情感和体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

历史研究的比较方法《史学概论》马工程

历史研究的比较方法《史学概论》马工程

历史研究的比较方法《史学概论》马工程《史学概论》是马工程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对历史研究的比较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探讨。

本文将对该书中关于历史研究的比较方法进行分析和介绍,内容涉及比较方法的引入、比较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比较方法的具体应用。

首先,马工程先生在《史学概论》中提出引入比较方法是为了拓宽历史研究的视野和深化历史研究的层次。

他指出,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把握历史的整体性和普遍性,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将一个历史事件或现象置于更大的历史背景之中,从而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理解。

最后,比较方法在历史研究中可以应用于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例如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比较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比较不同社会群体的历史经验等等。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并解释历史发展的异同,揭示不同因素对历史演进的影响,进而提高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在《史学概论》中,马工程先生还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方法的具体应用案例,例如比较研究中的问题与方法、比较历史变迁的因素和机制、比较历史经验的价值和意义等。

通过这些案例,读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比较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实际运用和效果。

总之,《史学概论》中关于历史研究的比较方法的论述和分析为历史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比较方法的引入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视野,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使历史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比较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在实际研究中加以应用和发展。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ppt课件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ppt课件
14
兰克(Leopold von Ranke)《论历史科学 的特征》:历史学区别于其他所有科学的 地方在于它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历史学是 有关收集、查寻、洞悉的一门科学。它作 为一门艺术,则是因为历史学要重现和描 绘那些已经找到和认识了的东西。作为一 门科学,历史学与哲学相关,作为一门艺 术,则与诗歌相关。
这同样表明,历史并非研究“过去”。 ※ “矛盾运动过程”体现了辩证法的精神。
强调过程,就意味着关注时间性变化。而 “矛盾运动”则意味着辩证法。
5
※ “规律性” 表明历史是客观的,它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能为人们所认识,这 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原则。
讨论: 唯心主义的史学家反对历史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认为历史是思想 的产物。下面是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对意 大利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克罗齐的历史思 想的一段介绍,请先阅读,然后讨论。
意思,不能尚未读懂就乱扣帽子,乱评一 番。
B.上次讨论是从材料的角度来看历史真 实,本次讨论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历史真 实,可与上次讨论进行一些呼应。
11
C.我们坚持唯物史观,但是只有在真正 了解唯心史观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理 解自己坚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也只有这 样才能加深对唯物史观的了解,明白唯物 史观的价值。这就是本次讨论的意义所在。
D.不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不少哲学家、 历史学家认为历史研究无法做到客观,历 史也没有规律可循。我们要批判地思考这 类观点。
12
3.其他一些关于“历史学”的定义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史者何?记 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 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 资鉴者也。
姜义华《史学概论》:历史学是对客观历 史的主观认知。
我们不起知识或思想则已。起知识或思想则 单有事不行,单有理也不行,必须把事与理 合在一起想。如果不起知识或思想,即不作 判断,我们凭什么说某事实是真底,是存在 底呢?那就根本无历史可言了。

历史认识的基本原则

历史认识的基本原则

历史认识的基本原则
历史认识的基本原则是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理念,用于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和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历史认识的基本原则:
1. 事实性原则:历史研究应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致力于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真实面貌。

历史学家应当依据可靠的史料和证据,进行严密的研究和分析。

2. 多元性原则:历史是一个多元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历史研究应注重多方面的视角和多个因素的综合分析,避免片面和单一的解释。

3. 时代性原则:历史事件和现象应该从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背景中加以理解。

历史研究需要考虑时代特点、社会文化等因素,把握历史事件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脉络。

4. 发展性原则: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历史事件和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和发展规律。

历史研究应关注历史事件的变化过程和发展动态,追求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5. 全面性原则:历史研究应当全面、综合地考虑各种因素和视角,避免偏颇和片面的认识。

历史学家需要关注不同群体和利益关系之间的互动,全面了解历史事件对各个方面的影响。

6. 批判性原则:历史研究应当具备批判精神,审视历史文献和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历史学家应避免受到个人主观意识形态和偏见的影响,进行客观、公正的历史解读。

这些基本原则帮助历史学家在研究中确立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同时,这些原则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历史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今的问题和挑战。

史料是历史编撰的基础 《史学概论》 马工程

史料是历史编撰的基础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撰述一个历史过程,对两种时间序列的一 致、差异与矛盾作出合理诠释。
顾颉刚的例子
材料时间
所述历史之时间
西周中叶《商颂》 禹敷下土方
鲁僖公《閟宫》
缵禹之绪
战国《论语》
尧舜禹
后人补入之《尧曰》 尧舜禹之关系
《尚书》
尧舜禹之更详
细事迹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排比可见,愈到后代,知道的古史 时间愈长,顾颉刚据此描述了古史的形成过 程,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古史传说的观点。
2.搜集史料的方法
※充分利用目录工具书 ○各种百科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中国丛书综录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各种大型类书丛书的目录
四部丛刊、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 书、续修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近代中 国史料丛刊等。
养成经常到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随便翻 翻的习惯,就知道有哪些可以利用的目录工 具书了。
陈垣总结的“校法四则”
○对校 用同一种书较早的本子与其他本子 对读,遇有不同处,即注出来,其主旨在 校异同,不校是非。
○本校 以同一部书前后互证,指明其前后 文字或记载的异同,并进一步判断其正误。 ○他校 以其他有关的书籍对照本书。
○理校 凡无其他本子可以依据,或数本互 异,无所适从,就凭校者的学识,据理判 明其正误。
※无重大缺陷
如果某些重要材料无法获取,则要另外 选题。例如,要研究明清时期天主教在江 南传播的历史,如果没有条件看到外文材 料,则不能做。要做一篇关于清代蒙古的 博士论文,如果看不懂蒙古文材料,也不 能做。
※不要破坏材料的语境
○切忌断章取义
要注意材料的上下文,不能断章取义,更 不能只摘取有利于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
○正史类 包括正史、政书、实录等

道德素养 《史学概论》 马工程

道德素养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曹树基《学术批评的规范》
单是形成批评的机制是不够的,还必 须保证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一定会受到相 应的惩罚。
现在一些伪学者能够靠严重违反学术 规范的所谓“学术成果”安然无恙地在学 术界立足,这是危害学术发展与社会公平 的一大毒瘤。
必须指出,学术批评的真正涵义是 “学术评价”,它也应该承担起介绍、推 荐有价值的学术作品,交流好的方法与经 验,总结学术潮流、前瞻未来趋势的功能, 而不只是批评。只是在当今学风浮躁,许 多学者缺乏学术神圣感的情况下,批评显 得更具现实感和更为引人注目而已。
(2)要对某一领域的学术前沿有清晰的 认识,在了解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 上,明确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和契机;
(3)从学术积累和学术前沿的结合上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 环节,都很难实现学术创新。
顾炎武:
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 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 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 编。
讨论:
查阅《历史研究》上的几篇论文,看 看这些文章是如何注释的,要细看专著、 论文等怎么征引,再找几篇英文论文,看 看如何注释。大家把看的结果进行交流, 总结出中、英学术论文征引别人成果的规 范。
○表述:简洁、流畅、平实,不僵化
○尊重既有成果
○创新
如果毫无新意,就不是一篇学术论文, 而是一篇习作。
二是拼凑
在描述性、实证性的著作中,研究者往 往大量引用他人成果,且都注明资料来源, 但不对所引成果进行讨论或修正,且无自己 的创见和发明,故可视作拼凑。在理论性的 著作中,研究者大量引用他人成果,且都注 明资料来源,但分析方法无甚新意,所得结 论又与他人相似,亦可视作拼凑。
三是重复
检验一本描述性、实证性著作是否为 拼凑之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即检查在该书 所有的章节中,属于作者本人研究成果的 章节到底有多少重复。大量低水平的研究 论文或著作主要表现为对已有成果的重复。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了解历史的基本原则是理解过去、把握现在、构建未来的关键。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为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判断。

下面将对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进行全面阐述。

首先,历史的客观性是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之一。

历史是过去发生事件的真实记录,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历史,不得歪曲事实,不得随意篡改历史真相,以免对后人造成误导。

历史的客观性也要求我们在研究历史时,应以批判的眼光对待历史资料,辨别真伪,做到知史不宜偏信。

其次,历史的因果关系是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之二。

历史是由一系列事件和因果关系构成的,每一个事件都有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结果。

了解历史的因果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深入剖析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只有理解历史的因果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明白事物演变的规律。

第三,历史的多样性是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之三。

历史是多元的,每个时代、每个地区、每个社群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经验和发展道路。

我们要注重研究多样的历史现象和角度,不拘泥于单一的历史观点和解释。

只有充分体察历史的多样性,我们才能看清历史的全貌,避免刻板印象和片面的思维方式。

第四,历史的启示性是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之四。

历史是人们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提炼。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决策。

历史的启示性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珍惜和维护和平,重视合作和发展,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最后,历史的传承性是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之五。

历史是沿袭下来的,是我们所处时代的文化和思想基石。

我们要传承历史文化,继承历史的优秀遗产,发扬历史的精神和价值观。

历史的传承性不仅帮助我们塑造身份认同,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

总之,了解历史的基本原则是认识历史的基石。

通过遵循历史的客观性、因果关系、多样性、启示性和传承性,我们可以全面、深入地认识历史,洞察历史的规律,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以经世致用为撰述宗旨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以经世致用为撰述宗旨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教材上列举了史学能够经世的若干理由, 你更赞成教材上的观点还是上述观点?
讨论提示:
不管赞成还是反对,都必须建立在批驳 相反观点的基础之上,并努力寻找新的理 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二、历史撰述与历史经验
1.对历史经验的重视 ※历史经验可以作为现实社会活动
的借鉴。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2.揭示、总结历史经验是史学论著的重要撰 述宗旨之一。也是读史者需细心体察的。
※陶冶性情、知理明道、增益智慧,进而 积极参与现实的历史运动。
3. 史学经世作用的表现 ※史学是认识历史的基本途径。 ※史学对于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史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记录和纽 带。 ※史学还是人生修养的重要的教科书。
讨论:
有人认为史学没有经世致用功能,理由 如下:
1.现代社会变迁非常快,古今社会差别太 大,古人经验不适合现代。
以经世致用为撰述宗旨
一、经世致用是史学之社会性的必然要求 1.中国很早就有强调史学经世功能的传统 ※资鉴 《诗经》: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惩戒 《孟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明道
龚自珍《尊史》: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 道,必先为史。
※修身
《国语·楚语》:庄王使士亹傅太子 葴,……问于申叔时。叔时曰:教之春秋 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 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 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 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 疏其秽而镇其浮……
※史事中包含着“道”,即人们可以从史事中 总结出某些规律性认识,用以指导治国、事 君、谋身、用兵行师、创法立制等。
司马迁: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 镜也,未必尽同。
朱 熹: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 治乱得失。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记录,通过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然而,要正确地认识历史,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本文将探讨这些基本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

第一,客观性是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之一。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它并不随着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

因此,我们在认识历史时要尽可能客观客观地对待历史事件和事实,不要带有个人偏见和情感色彩。

只有通过客观的眼光,我们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历史的真相。

第二,全面性是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之二。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同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历史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认识历史时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全面地了解历史的方方面面,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本质。

第三,连续性是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之三。

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前因后果相连,各个历史时期相互联系。

因此,我们在认识历史时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只有通过把握历史的连续性,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第四,多元性是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之四。

历史是由各种不同的力量和因素共同推动的,没有单一的解释和观点能够完全涵盖历史的复杂性。

因此,我们在认识历史时要尊重各种不同的历史观点和解释,不要固执地坚持某一种观点。

只有通过多元的视角,我们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历史。

第五,情感性是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之五。

历史是人类的历史,它关乎人类的命运和情感。

因此,我们在认识历史时要注重历史的情感色彩,关注历史中的人物和故事,使历史更加生动有趣。

只有通过情感的共鸣,我们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历史。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全面性、连续性、多元性和情感性。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更准确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本质。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可能完全被我们所认识和理解。

因此,我们要持续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水平,为更好地理解和塑造未来做出贡献。

什么是历史观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什么是历史观 《史学概论》 马工程

3.一些类似“历史观”的概念与观点
※ 历史心性 Historicity 参考王明珂《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
史心性》,《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
※ 文化决定历史 参考黄应贵《历史与文化——历史人
类学之我见》,《历史人类学学刊》第2 卷第2期,2004年10月。
二、唯物史观产生之前的历史观
1. 中国传统的历史观 ※天命史观 ※英雄史观 ※循环史观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退化史观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是黄金时代 人心不古
什么是历史观
一、历史观是历史学的理论指导
1.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 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
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 性概括。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 心内容。
黑格尔:只有当我们能够提出一个确定 的史观时,历史才能得到一贯性。
(1770-1831)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德国著名哲学家,在逻辑学、历史哲学、美学、宗教、 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学、辩证法等方面都卓有建 树。著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 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 哲学》 等等。马克思曾深受黑格尔影响,并吸收他的 一些思想。他的唯心主义则被马克思所批判和扬弃。
2. 历史观决定着历史研究的方向
1.历史观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最初的历史观,带有朴素的、直觉 或直观的性质,因为它们只是对部分历 史现象或具体历史进程的零碎、片断的 认识和反映。
○不同的社会历史时代和不同的阶级 地位决定了人们不同的社会生活,因而 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阶级之间,会有 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历史观。
2.历史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与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和未来。

然而,要准确地认识历史并非易事,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一、多方面来源的证据要准确地认识历史,必须依据多方面的来源证据。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史料、文献、考古发现等来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这些来源证据可以包括官方文件、私人信件、日记、报纸、遗迹等多种形式。

通过多方面来源的证据,可以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的影响,使历史认识更加全面和客观。

二、历史背景的考量准确认识历史需要将历史事件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考量。

历史事件往往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只有了解并分析当时的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避免对历史事件的片面解读和误解。

三、多元视角的反思人类社会是多元的,历史也是多元的。

为了准确地认识历史,我们需要从多种角度来审视历史事件。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国家可能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有不同的解读和评价。

通过多元视角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避免陷入单一视角的误区。

四、历史的客观性和相对性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却是主观的。

因此,历史的认识具有相对性。

不同的历史学家、研究者可能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有不同的解释和评价。

这并不意味着历史是主观的,而是历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相对性。

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要保持怀疑的态度,进行自主思考和判断。

五、历史的连续性和变革性历史是连续变化的,同时也是有阶段性变革的。

在认识历史时,我们要注意历史的连续性和变革性。

历史的连续性意味着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和联系,历史的变革性则意味着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事件之间也存在着割裂和转折。

我们要通过研究历史的连续性和变革性,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过程。

六、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要准确地认识历史,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

历史研究的比较方法 《史学概论》 马工程

历史研究的比较方法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比较方法在中、西史学中都有着久远的传统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世俗所称师旅, 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 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 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 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 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司马迁《史记》
倍尔西阿尼的歌唱不能与青蛙的鸣叫相比, 虽然在这里也可以比较,但只是人与一般青蛙 之间的比较,而不是倍尔西阿尼与某只唯一的 青蛙之间的比较。只有在第一种情况下才谈得 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较,在第二种情况下, 只是他们的种特性或类特性的比较。
陈寅恪论比较研究
70多年前,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在《与刘叔雅论国 文试题书》就比较研究作过一段非常精辟深刻的论述, 至今仍然可供比较研究者借鉴:
——《金明馆丛稿二编》
陈寅恪的这段话, 虽然原是针对比较文 学的研究方法,但 “必须具有历史演变 及系统异同之观念”, 对于史学比较研究同 样如此。
运用历史比较方法,有助于克服历史研究中的 公式化、概念化倾向,有可能发现一些不应有 的偏见。
周谷城:“古典时期”一词,原来只是适用 于希腊、罗马。但学者们为着完成一个以欧洲 为中心的历史体系, 便不得不把印度、中国、 波斯等也纳入古典时期之下。如基督教时代, 本只适用于欧洲,但为着完成以欧洲为中心的 历史体系,便不得不把日耳曼人、波斯人、阿 拉伯人等一律纳入一个过渡时期, 即由古典 到基督教的过渡时期。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德国 1525 年革命和1848—1849年革命之间的 类似之处异常明显,以致当时不能完全 对它置之不理。
我们将会看到,1848年和1849年到处 叛变的那些阶级和那些阶级中的某些集 团,其实早在1525年就已经是叛徒了。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史学概论》马工程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史学概论》马工程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史学概论》马工程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史观,也称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强调历史研究应该以物质经济基础为中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所驱动的。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史观的定义、核心观点以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探讨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历史观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史观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史观,即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领域的理论指导。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形成鲜明对比,它从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解释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社会历史是由物质经济基础决定的。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演进。

物质经济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它决定着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

2.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演进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

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为社会提供了物质财富和技术手段,推动了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的变革。

3.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

而这种适应关系不断变化,促使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的演进。

4.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的动力。

唯物史观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变革。

三、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在以下几个方面起着指导作用:1. 解读历史变革的规律。

唯物史观为研究历史变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它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剖析,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历史变革的动力和本质。

2. 分析社会矛盾和冲突。

唯物史观关注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阶级斗争的作用。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讨论:教材一方面说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存在,历史研究要“正确地和准 确地描绘现实的历史过程”,历史研究可以 发现历史规律;一方面又说即使是同一信仰, 有相同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历史学家,也会因 时代不同,条件不同,写出内容不同的历史 作品。
你认为教材这种观点有矛盾吗?
○唯物史观是探究历史规律的科学原则, 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
(1896—1950)
傅斯年,字孟真,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著有《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证》、《民 族与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学史》等等。除著述外,他 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长期任所长,以其出色 的学术领导与组织能力,为中国史学、考古学发展做出了 较大贡献。
傅斯年强调近世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
兰克(Leopold von Ranke)《论历史科学 的特征》:历史学区别于其他所有科学的 地方在于它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历史学是 有关收集、查寻、洞悉的一门科学。它作 为一门艺术,则是因为历史学要重现和描 绘那些已经找到和认识了的东西。作为一 门科学,历史学与哲学相关,作为一门艺 术,则与诗歌相关。
可参考资料库中《〈历史学家的技艺〉导 读》
(1886-1944)
法国乡村史(法文版)
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法国著名历史学
家,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著有《封建社会》、
《法国乡村史》、《会魔术的国王们》、《历史
学家的技艺》等。
2.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 性的科学。
教材关于“历史学”的定义是在唯物史观 指导下的定义。
(1866—1952 )
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 历史学家。著有《美学》、《逻辑学》》、《实 践活动的哲学》、《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等。其“一切真历史都 是当代史”的论段广为人知。

史学概论马工程笔记

史学概论马工程笔记

史学概论马工程笔记提起史学概论马工程这门课,那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

还记得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的时候,我满心期待,以为会是一场充满趣味和惊喜的知识之旅。

然而,真正深入其中,我才发现,这简直是一片“知识的汪洋”,深不见底,一不小心就容易“溺水”。

每次上课,我都早早地坐在教室里,准备好笔记本和笔,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从史学的基本概念到研究方法,从历史的客观性到主观性,那一个个复杂的理论和观点就像密集的子弹一样向我射来。

我拼命地想要接住每一颗“子弹”,把它们都记录在我的笔记本上。

有一次,老师讲到了历史的因果关系。

他说:“历史的发展不是偶然的,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有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然后,他列举了一堆历史事件来解释这个观点,什么工业革命的爆发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啦,什么法国大革命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冲击啦。

我一边听,一边疯狂地写,手都快写断了。

结果下课一看,自己写的字龙飞凤舞,连我自己都快认不出来了。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的内容,我课后可没少下功夫。

我泡在图书馆里,一本一本地翻阅相关的书籍。

有一次,我找到了一本特别厚的史学著作,满心欢喜地以为能从中找到“宝藏”。

结果翻开一看,密密麻麻的小字,晦涩难懂的语句,让我瞬间头大。

我硬着头皮看了几页,感觉自己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出路。

做笔记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

我总想把老师讲的每一个重点都记下来,可有时候老师讲得太快,我根本来不及写。

于是,我就练就了一身“速记”的本领,各种缩写、符号都用上了。

有一次,我自己看笔记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地方写着“历#主#客”,我愣是想了半天都没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最后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历史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还有一次,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对一个历史观点争论不休。

有人说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有人说英雄人物在历史进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在旁边听得云里雾里,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最后,只能默默地听着别人激烈的讨论,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门课学好,下次也能在讨论中“大展身手”。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和当前任务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和当前任务 《史学概论》 马工程

3、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干扰, 大力振奋民 族精神, 推进史学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历史的规律性, 强调支流 而否定主流, 透过个别现象而否定本质, 孤立地分析历史中的阶段性错误而否定整体 过程, 其实质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突出危害,是民族自信 心、民族精神的腐蚀剂, 也是中华民族通过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而走向伟大复兴过程中 的绊脚石。
民 战 争
文 中 ,
处 理 若
翦”强干
老。调历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当前任务
1、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历史使命和重要 作用,进一步认识历史学在哲学社会科学 全局中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历史学的新发 展。
2、积极推进历史学领域的创新性研究, 尤其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创新,提高 历史学研究在整体上的学术水平。
2、“文化大革命” 中, 史学的名义被林彪、 江青等阴谋集团所利用, 大搞所谓“影射史 学”, 玷污了历史学的名誉, 更是一个值得 永远记取的沉痛历史教训
1961
的这“史
“篇要问
罪 行 ”
针 砭 时
历 史 主
题 的 初
年 , 翦
之弊义步伯

的 论 文
地 对 待
意 见 》
赞 在 《
后农一对
来 成 为
2文化大革命中史学的名义被林彪江青等阴谋集团所利用大搞所谓影射史学玷污了历史学的名誉更是一个值得永远记取的沉痛历史教训1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历史学在哲学社会科学全局中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历史学的新发2积极推进历史学领域的创新性研究尤其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创新提高历史学研究在整体上的学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整体研究原则是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 于普遍联系的观点相一致的。
2.就时间序列而言,整体研究原则就是 要把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看成一个有 内在脉络的连续的过程,不因为后来的偏 见而割裂历史。
※不能把历史剪切成为零散的“例证和 插图”,不能因为后来的政治好恶而限制 历史学家的视野,不能有意的割断历史, 不人文学科
历史主义意味着对特殊性的关注,同 时叙述的表达方法也成为不言而喻的事情。 而一般所认为的科学,则是要把个别经验 同理论结构联系起来,将杂乱无章和五花 八门的感觉经验去对应一种逻辑上统一的 思想体系。这需要建构概念和理论模式, 解释普遍性的现象,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另外,因为历史主义认为历史学研究的 对象是曾经活着的个人和集团,他们的独特 个性只有用历史学家的直觉来理解才可捕捉。
3.在分析历史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 题时,要遵循历史主义的原则,历史地看 待历史上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注意把 某一时代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置于其所 存在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考察,得出更加 接近历史实际的结论。
对各个阶级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要有贴近其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历史场景的 评价,既不能苛求古人,也要防止缺乏学 术批判精神的片面“弘扬”。
4.还要注意“阶级意识”如何产生和是 否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而划分的阶 级,就是所谓“自在之阶级”,这一范畴 描述的是阶级的客观生活。
※ “自为之阶级”是指因为从主观上对 本阶级的成员分享一种共同的经济地位和 利益,具有自觉的认识,产生了本阶级 “阶级意识”,从而达致的共同的阶级意 识和阶级组织的结合。
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
巴勒克拉夫认为:当历史主义(就其唯 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词义上说)困于本身 的内部问题而丧失早期生命力时,马克思 主义为取代历史主义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体 系。
但马克思主义并非否定了历史主义, 而是从传统历史主义中吸取了养分,重新 发展了历史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认为:
※一切历史事物都处于永恒发展的人 类历史的某一具体阶段上,都是特定的历 史环境的产物。因此,要从具体的历史事 件发生的时代条件出发,分析其特殊的历 史联系。
尽管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 律的认识总是要打上自己主观意识的烙印, 总要受到阶级的、时代的局限,但随着人们 的历史实践活动的发展和历史过程本身的发 展,人类对自己历史的认识能力也不断提高, 对客观存在的历史真相及其规律的认识也会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
讨论:
1.什么是规律? 2.历史中如果存在规律的话,它是 怎样表现的?
※ 历史分期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任 何分期都有不合理的一面,某个时段的研 究者必须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做到“瞻前 顾后”,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所要研究的时 代。
有人说,任何历史分期都是错误的,历史 本身是不分古代、近代、现代的,例如,强调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很大程度上忽 略了战争前后中国历史的延续性。无论国家的 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经济生活,还是百姓的 生活习惯、谋生方式、风俗礼仪等,战争过后 的数十年间,中国都没有多大变化,很多省份 的大多数百姓甚至连发生鸦片战争的事都不知 道,因为我们只是把目光集中在皇帝和沿海官 员、沿海地区,才产生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根 本性变化的错觉。
现状研究者的处境也好不了多少。
布洛赫又指出,有时历史学家的观察 也不那么“间接”,比如我们通过考古发 掘,看到许多完好的遗迹和遗物(我们还 可以补充一些例子,比如古人定居地的地 形、地貌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如果运气好 的话生态环境可能变化也不大,古人的建 筑很多保存完好,一些仪式活动今天也还 在延续)。
假如我是一位经济学家,就会通过统 计资料来掌握本月或本周的贸易状况,而 这些资料并不是我个人亲手编制的。
假如我是个研究现状的人就会致力于 试探公众对当今致要问题的看法,我会提 问和记录,然后将人们的回答加以比较和 统计。
我所掌握的仅仅是他们结结巴巴表述 出来的观点,这些观点为他们所相信也是 他们所愿意透露出来的。这些观点都是我 的研究对象,我只能通过他们所愿意提供 的信息来了解公众的情绪。……因此,无 论在何时,所有个人的认识总是大部分得 于他人。在这一点上,和历史学家相比,
3.它同自然界中的规律有何差异?
二、历史主义观点
1.传统的历史主义 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论思想,历史主义形成于19世 纪初期。
※核心
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 ) 《当代史学主要 趋势》:历史主义思想的核心在于区别自然与精神, 特别是区别所谓自然的世界和所谓历史的世界,即区 别自然科学所研究的世界和历史学所研究的世界。据 称,自然科学所关心的是不变性和永恒性的反复,是 为了发现一般原则,而历史学所关心的却是独特的、 精神的和变化的领域。
——《历史学家的技艺》第二章第一节
讨论:
1.比较并评论教材与布洛赫的观点; 2.如果说历史是可认识的话,为什么当 事人甚至历史学家往往会对同一个历史事 件众说纷纭?
2.历史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所有的历史活动都是有意 识的活动
※历史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活动,但这并不意味 着历史无规律可循。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们的社会行为不 能仅从活动者的主观动机去理解,相反,必须从人 们的社会存在解释他们的思想动机。历史学家要从 各个时代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们的物质生活中,探 寻各种社会意识产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揭示各种 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演变的规律。
三、阶级分析原则
1.阶级是根据经济标准划分的,因此, 要重视研究历史上阶级和阶级斗争赖以存 在的经济关系,揭示隐藏在政治思想斗争 背后的、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阶级的物质利 益。
2.要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 总体,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组织和经 济组织、经济运作的实际过程,以及各种 复杂的经济关系等,具有合乎历史实际且 具深度的把握。
让我们想一想,作为一位在战火指挥部 队的司令员,究竟最需要什么样的情报呢? 是他用望远镜看到的混乱战况还是由通讯 员和副官送来的火线急件呢?何况司令员也 不能观察他自己。可见即便是这般圆满的 假说,所谓直接的观察也不过如此罢了。 尽管“直接”的观察对于研究现状具有得 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只要观察者稍微扩展一下他的 视野,就可能造成错觉。我们已知的绝大部 分东西都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了解的。
这必然强调对人的尊重和理解。正是在 上述两个意义上,历史学不被认为是社会科 学,而是典型的人文学科。
上述观点不管你是否认同,但你都必 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许多经济学、社会 学等社会科学的学者,也包括许多历史学 学者,是把历史学同社会科学分开来看 的——即便历史学已经同经济学、社会学、 人类学有较多互动与交流的今天,也仍然 如此。
※历史认识是一种间接认识
教材上说,历史过程不能被直接感知和 观察,不能人为地复制,也不能搬进实验室, 这一点不同于自然科学或某些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的研究对象。历史认识是一种间接认识, 必须以人类历史活动所遗留的痕迹 (即史料) 为中介才能实现。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则有自己独到的分析:有 人肯定地说,历史学家绝对不可能直接观察到他所研究的事 实。
历史学的研究 方法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在历史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了解历史的真 相,二是要揭示历史发展的内部联系。
由于历史学本身所具的许多特点,如 何在史学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就成 为一个必须全面辩证地理解的问题。
1.历史研究的一个特点是其研究对象的既 逝性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把对历史 现象个别性、独特性的研究与历史规律性 的思想统一起来,从历史发展的、上升的 趋势去理解和评判历史,从而避免把历史 事物的独特性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对立起 来的偏向。
※要重视基本的历史联系,既要把问 题放到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中考察其前因 后果,还要注意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特 别是与一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 制度的联系,同时,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的态度,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历史文化 遗产。而这一切,又一定要建基于对历史 发展的总体趋势的辩证的、宏观的把握之 上。
一个是“研究普遍规律”,另一个是“研究 个别事实”,这个根本差别决定各自要求 不同的研究方法。自然科学的抽象和分类 方法不适用于历史学研究,因为历史学研 究的对象是曾经活着的个人和集团,他们 的独特个性只有用历史学家的直觉来理解 才可捕捉。
(1908—1984)
巴勒克拉夫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曾任英国历史学会主席,治史贯通 古今,著述等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历史研究的主流和趋势作了系统的介绍 和分析。
○认为自然科学“研究普遍规律”,历史学 “研究个别事实”,前者讲究抽象,后者讲 究直觉。
※对传统历史主义的一些批评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历史主义学派坚 持历史学所研究的是人类全部活动的独特性, 从而葬送了历史学家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有关 人性的问题,或人类的历史意识或方向上作 出真正贡献的可能性。
崇尚特殊性而造成了历史学的单一性, 崇尚“为研究过去而研究过去”,割断了历 史学与生活的联系,否认从过去的经验中进 行概括的可能性并且强调事件的独特性,不 仅割断了历史学与科学的联系,也割断了历 史学与哲学的联系。
二是学界实际的情况,总结出人类普遍 性规律的,基本上都不是历史学家,例如, 社会进化论的提出与历史学家无关,总结 出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也不是历史学家,甚 至用来分析整个历史进程的概念如阶级, 都是社会学家的成果。这就说明,历史学 的基本取向并非关注普遍性。
结合巴勒克拉夫的评论以及上面的论述, 说说你是否同意历史主义是历史学的基础。
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后果是它(历史主义) 否认客观实在。
讨论:
有人认为,历史主义就是历史学的基础。 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人类天生的兴 趣。例如,我们对秦皇汉武的具体事情感 兴趣,如果有人告诉我们秦皇汉武唐宗宋 祖做事遵循几条规律,记住这几条规律就 行了,相信大部分人对这几条干巴巴的规 律没兴趣。所以,古今中外的历史著作, 绝大部分都主要记载具体的事、具体的人、 具体的制度和具体的历史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