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岩基载荷试验实施细则
地基专业作业指导书岩基载荷试验实施细则文件编号:版本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岩基载荷试验实施细则1. 目的为使测试人员在做岩基载荷试验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 适用范围岩基(不含全风化、强风化岩层)载荷试验的准备、现场实施和分析计算。
3. 引用文件对于湖北省境内的检测项目,以《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为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当该规范不明确时,参照下述规范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对于湖北省境外的检测项目,依据国标执行。
对于每次发出的检测报告中,必须明确该报告依据的技术标准,并严格按其标准执行。
4. 工作程序4.1 预期极限荷载的确定4.1.1试验采用接近岩基抗压的实际工作条件,确定其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
4.1.2 拟定的试验终止荷载一般不宜小于特征值的3倍。
预期最大加载值须取得委托方的明示。
4.2 现场准备4.2.1 测试前由项目经理或现场检测工程师前往现场踏勘,了解下述现场及试验基本情况:拟测点周围场地平整情况、道路是否通畅;委托方要求工期、检测数量、堆载所用堆重物准备情况等。
4.2.2 拟测点的压板底面应要求做防雨水浸泡措施(如挖排水沟等);拟测点应取岩基持力层样品带回公司。
4.3 试验装置、设备、材料、工具的准备主梁、副梁、堆重物、传力柱、千斤顶、压力表、油压泵、油管。
承压板:直径30cm的圆钢板。
百分表,磁性表座,基准梁(φ48mm钢管)。
4.4 现场检测实施4.4.1试验加载与观测流程加压前读稳定读数,每10min读一次,连续三次不变开始加压;第一级施加荷载为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5,以后每级1/10;每10min测读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视为稳定,加下一级荷载。
当终止加载条件出现时即终止加载,如有必要,可通报业主代表或现场监理;进行卸载与回弹观测,但如果试验加载系统有危险时除外;卸载完毕该次试验即终止。
岩基荷载试验要点
附录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
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当岩石埋藏深度
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读
加载方式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
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以后
每级为
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读数一
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
载
在沉降速率有增大的
注若限于加载能力
卸载观测如为奇数第一每级卸载后隔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
当测读到半小时回弹量小于
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对应于符
将极限荷载除以所得值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
比较取小值
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取最小值作为
附录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
岩样尺寸一般为
在压力机上以每秒直到试
标准
变异系数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为
式中
附录附加应力系数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的附加应力系数平
均附加应力系数
表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附加应力系数
续表
注基础长度基础宽度计算点离基础底面垂直距离
矩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系数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圆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中点的附加应力系数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圆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边点的附加应力系数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表。
岩基载荷试验作业指导书
岩石地基载荷试验一、适用范围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
二、检测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三、检测设备千斤顶、百分表、刚性承压板。
四、现场检测4.1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当岩石埋藏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4.2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读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4.3加载应采用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4.4加载时,第一级加载值应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5,以后每级应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10。
4.5沉降量测读应在加载后立即进行,以后每10min读数一次。
4.6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可视为达到稳定标准,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4.7加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4.7.1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4.7.2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注:若限于加载能力,荷载也应增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4.8卸载及卸载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4.8.1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为3倍;4.8.2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4.8.3全部卸载后,当测读到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时,即认为达到稳定。
五、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5.1对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
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
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所得值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
5.2每个场地荷载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最小值作为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3岩石地基承载力不进行深宽修正。
关于岩石承载力特征值取值问题的一些文章
关于岩石承载力特征值取值问题的一些文章泉州市建筑行业协会关于岩石承载力特征值如何合理取值的若干研讨意见岩石承载力特征值的合理确定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工程勘察报告往往会因为地质成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等的不同,以及新老规范、国家标准和部门以及地方标准规定的差异,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如德化某工程,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为61.5 mpa,而现场勘察鉴别描述则为较破碎中风化的凝灰溶岩,按照前者的判断,其岩层应属于硬岩,其岩石承载力特征值按地基规范可取fa =0.1×61.5 mpa=6.15 mpa=6150 kpa,但按现场鉴别,则该岩石只能是较软岩,岩石地基承载力最大也只能取0.1×30mpa=3 mpa=3000 kpa。
两者的地基承载力相差一倍以上,这样给基础设计人员带来极大的困惑,因为后者的基础截面宽度选择是前者的一倍。
类似这样的问题,勘察报告应该有一个较正确的解答,为此,协会专家委地基基础专业组及结构专业组部分委员于二OO六年四月二十九日在协会会议室再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对该问题进行研讨,经过与会专家成员的热烈讨论,就岩石地基承载力表达问题,多数与会专家达成如下几点共识,现予整理发表供勘察设计单位应用时参考:一、关于岩石的分类问题要较科学合理的确定岩石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首先要对岩石进行正确的分类。
岩石分类分为地质分类和工程分类两种。
地质分类是岩石的基本分类,主要是根据地质成因、矿物成份、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可以用地质名称和风化程度表述,如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砂岩等等。
工程分类则是在地质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岩石的坚硬程度,岩石的坚硬程度分类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等五种,只有对现场进行地质分类的准确鉴别,才有可能定性的确定岩石的坚硬程度,例如根据地基规范附录A表A.0.1的定性划分,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属于硬岩,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属于较硬岩,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属于较软岩,中风化的较软岩属于软岩等等。
土(岩)地基载荷试验规范及方法
土(岩)地基载荷试验规范及方法1 目的确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天然土质地基、岩石地基及采用换填、预压、压实、挤密、强夯、注浆处理后的人工地基的承压板下应力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3 总则3.1《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20153.2《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 10018-20183.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3.4《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3.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3.6基桩施工图3.7岩土勘察报告4 工作流程4.1 接受委托正式接手检测工作时,检测机构应获得委托方书面形式的委托函,以帮助了解工程概况,明确委托方意图即检测目的,同时也使即将开展的检测工作进入合法轨道。
4.2 调查、资料收集为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和现场实施的可行性,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尽可能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必要时检测技术人员到现场勘察,使地基检测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检测质量。
主要收集内容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地基设计施工资料、基坑平面图、现场辅助条件情况(如道路情况、水、电等)及施工工艺等等。
其中地基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地基土类别、设计标高、检测时标高、施工基坑坑底标高、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等。
4.3 制定检测方案在明确了检测目的并获得相关的技术资料后,技术人员应着手制定地基检测方案,以向委托方书面陈述检测工作的形式、方法、依据标准和技术保证。
检测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抽样方案、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试验周期等等。
检测方案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4.4 前期准备4.4.1 检测的仪器设备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组织配套、合理的检测设备,如根据最大试验荷载合理选择千斤顶和不同量程的压力表或压力(荷载)传感器(满足在量程的20%—80%范围内)。
岩基载荷检测实施细则
岩基载荷检测实施细则一、编制依据本细则依据《建设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建设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编制。
二、编制目的为正确使用静力载荷测试仪,保证岩基载荷检测静载试验操作过程的正确和结果的精确,制定本细则。
三、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应经过培训,通过专项检测考试,具有相应的资质。
四、适用范围岩基载荷检测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
五、设备仪器及其安装1、仪器设备1.1 JCQ-503D静力荷载测试仪.(设备有效期为一年)●荷载测试通道应变式测力或压力传感器1个荷载通道量程0-40000KN精度≤0.5%(含传感器)●位移测试通道.试桩沉降测试通道4个锚杆上拔测试通道4个精度≤0.1(含传感器)量程单次50mm,可多次累加测量1.2 QF型分离式油压千斤顶QF320T-20 起重量320T 2台QF320T-20 起重量320T 2台QF500T-20 起重量500T 2台QF500T-20 起重量500T 2台QF100T-20 起重量100T 1台1.3 MFX 数显千分表规格50mm 精度0.001mm 4台1.4油压传感器型号-CYB-10S 量程0-80Mpa1.5荷载传感器量程1000kN2、仪器设备的安装2.1检测加载采用油压千斤顶。
油压千斤顶的中心与承压筒或承压板中心重合,它所提供的最大力不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1.5倍。
2.2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油压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力,根据油压千斤顶校验率定值(曲线)换算荷载。
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合理选择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最大试验荷载不小于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量程的0.15倍。
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最大试验荷载不小于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量程的0.25倍。
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总括
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总括地基土载荷实验地基土载荷实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包括:载荷实验;现场浸水载荷实验;黄土湿陷实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实验等。
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少于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0.5%~1.0%,且不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
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性检测。
1.地基土载荷实验要点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1)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
应注意保持实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
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
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少于3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2.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浸水时的膨胀变形量。
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附录三“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
其操作重点:(1)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
(2)分级加荷至设计荷载,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塑限含水量时,每级荷载可按25kPa增加。
每组荷载施加后,按0.5h、1h 各观察沉降一次,以后每隔1h或更长时间观察一次,直到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
(3)连续2h的沉降量不大于0.1mm/2h 时,即可认为沉降稳定。
(4)浸水水面不应高于承压板底面,浸水期间每隔3d或3d以上观察一次膨胀变形。
连续两个观察周期内,其变形量不应大于0.1mm/3d,浸水时间不应少于两周。
(5)浸水膨胀变形达到相对稳定后,应停止浸水按规定继续加荷直至达到破坏。
(6)应取破坏荷载的一半作为地基土承载力的基本值。
3. 黄土湿陷性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湿陷起始压力、自重湿陷量、湿陷系数等。
有室内压缩试验载荷试验、试坑浸水试验。
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建筑规范》(GBJ25)附录六“黄土湿陷性试验”。
载荷试验要点
岩土载荷试验要点
• 3.4 载荷试验加荷方式应采用分级维持荷载沉降相 对稳定法(常规慢速法)。 •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加荷分级应不少于8级;深层平 板载荷试验加荷分10~15级施加;岩基载荷不少于 10级;复合地基载荷分10~12级。岩基载荷试验加 载量不少于预估设计承载力的3倍,其他不少于2 倍。荷载的量测精度不应低于最大荷载的±1%。 千斤顶压力量程与加载量基本匹配。 • 3.5 承压板的沉降可采用百分表或电测位移计量测, 其精度不应低于±0.01m.
1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应绘制竖向荷载沉降q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需要时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2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和桩底反力测定时应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录表并按本规范附录b绘制桩身轴力分布图计算不同土层的分层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值
载荷试验要点
吴炎森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
分类
•
–
用途分类:
岩土载荷试验要点
• 3.8 卸载观测 • 只有岩基载荷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进行卸 载观测。 • 3.8.1岩基载荷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 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为三倍。每级卸载后, 每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 全部卸载后,当测读到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 时,即认为稳定。 • 3.8.2复合地基载荷卸载级数可认为加载级数的 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 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 弹量。
岩土载荷试验要点
• 3.载荷试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 3.1 浅层板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 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 试井直径应等于承压板的直径;当试井直径大于 承压板直径时,紧靠承压板周围土的高度不应小 于承压板直径(0.8m)。 • 3.2 试坑或试井底的岩土应避免扰动,保持其原 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并在承压板下铺设不超过 20mm的砂垫层找平,尽快安装试验设备;螺旋板 头入土时,应按每转一圈下入一个螺距进行操作, 减少对土的扰动。
岩基载荷试验
岩基载荷试验11.1 适用范围11.1.1岩基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
11.1.1[条文说明]岩基载荷试验不适用于全风化、强风化等破碎岩层和坚硬土层。
11.2 仪器设备11.2.1岩基载荷试验使用的荷载测量仪器、加、卸载设备、变形测量仪器应符合本规程第4.2.1- 4.2.3条的规定。
11.2.2 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
11.2.3加载反力装置可通过传力柱至地表,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力柱的中心应与承压板的中心重合且垂直支撑。
2.传力柱和承压板的材料强度和刚度,应满足载荷试验的要求,在最大荷载作用下应不变形。
3.加载反力装置的主梁、次梁应满足强度要求。
4.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5.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应保持试验岩层的天然湿度和状态。
6.11.2.4基准桩中心与传力柱中心和基准桩中心与压重平台支墩边的距离均不应小于2.0m。
11.3 现场检测11.3.1基础锚杆抗拔试验的维持荷载要求应符合4.3.3条规定,其试验程序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按预估极限承载力10%预压,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2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5.以后每级为1/10。
3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4记录的内容为即时时间、实测荷载和位移量,每级荷载施加完毕后,应立即记录位移量,以后每10min记录一次。
记录格式见附录A附表 A.0.1 静载试验记录表。
11.3.2 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
11.3.3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2.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
倍。
3最大加载量为持力层岩基承载力特征值的3.注:若限于加载能力,荷载也应增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 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施工、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地基基础工程的工程实践经验,采纳了该领域新的科研成果,并以各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施工、科研。
教学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和试设计,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后共有10 章22 个附录。
主要修订内容是:明确了地基基础设计中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使用范围和计算方法;强调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细化岩石分类和地基土的冻胀分类;增加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和回弹变形计算方法;增加岩石边坡支护设计方法;增加复合地基设计方法;增加高层建筑筏形基础设计方法;增加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增加基坑工程设计方法;增加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内容。
取消了壳体基础设计的规定。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的具体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负责。
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管理组(邮编:100013,E-mail:tyjcabr@)。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建设部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寒地建研院,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002
目次1总则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2主要符号3基本规定4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4.1岩土的分类4.2工程特性指标5地基计算5.1基础埋置深度5.2承载力计算5.3变形计算5.4稳定性计算6山区地基6.1一般规定6.2土岩组合地基6.3压实填土地基6.4滑坡防治6.5岩溶与土洞6.6土质边坡与重力式挡墙6.7岩石边坡与岩石锚杆挡墙7软弱地基7.1一般规定7.2利用与处理7.3建筑措施7.4结构措施7.5大面积地面荷载8基础8.1无筋扩展基础8.2扩展基础8.3柱下条形基础8.4高层建筑筏形基础8.5桩基础8.6岩石锚杆基础9基坑工程9.1一般规定9.2设计计算9.3地下连续墙与逆作法10检验与监测10.1检验10.2监测附录A岩石坚硬程度及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附录B碎石土野外鉴别附录C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附录E抗剪强度指标c、φ标准值附录F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附录G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及建筑基底允许残留冻土层最大厚度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要点附录J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附录K附加应力系数a、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附录L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ka附录M岩石锚杆抗拔试验要点附录N大面积地面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沉降量计算附录P冲切临界截面周长及极惯性矩计算公式附录Q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附录R桩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附录S阶梯形承台及锥形承台斜截面受剪的截面宽度附录T桩式、墙式悬臂支护结构计算要点附录U桩式、墙式锚撑支护结构计算要点附录V基坑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附录W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验算附录X土层锚杆试验要点用词和用语说明1总则1.0.1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岩基载荷试验检测方案
岩基载荷试验检测方案一、工程概况。
咱们这个工程啊,有岩基的部分,就像房子的超级坚固地基一样。
为了确保这地基能稳稳当当撑起上面的建筑,咱们得好好检测一下这岩基的承载能力,这就是咱们这个岩基载荷试验检测的重要使命啦。
二、检测目的。
1. 主要就是想知道这岩基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就像测试一个大力士能举起多重的东西一样。
这样我们就能确定在这岩基上盖房子或者建其他东西的时候,不会因为压力太大把岩基压垮。
2. 看看岩基在不同压力下的变形情况。
要是岩基一受压就变形得厉害,像个软脚虾似的,那可不行,我们得提前知道这些情况,好做出应对措施。
三、检测依据。
1. 首先得按照国家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来,这就好比玩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一样,这些规范可是经过很多专家研究制定的,是咱们检测的基本准则。
2. 工程设计单位给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咱们也得考虑进去。
毕竟每个工程都有自己的小个性,得满足人家的特殊需求。
四、试验设备。
1. 承压板。
这可是直接和岩基接触,传递压力的家伙。
咱们得根据岩基的大小和试验要求,选择合适尺寸的承压板。
就像给脚选合适的鞋子一样,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一般来说,圆形承压板的直径会在0.3 1.0米之间,具体的还得看岩基的情况。
2. 加荷装置。
这个装置就像一个压力制造机,要能稳定地给岩基增加压力。
我们可以用液压千斤顶之类的设备,它能够精确地控制加荷的大小,就像你能精确控制水龙头的水流大小一样。
3. 测量仪表。
沉降测量仪:用来测量岩基在压力作用下下沉的距离。
这个仪器得非常灵敏,哪怕岩基只下沉一点点,它也能准确地测出来。
就像一个超级敏锐的小侦探,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
压力传感器:它负责检测加在岩基上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这个传感器就像一个秤,精确地称出压力的“重量”。
五、试验点的布置。
1. 咱们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做试验,得有计划。
一般是在岩基的不同区域选择试验点,就像在一块大蛋糕上不同的地方切一块尝尝味道一样。
2. 根据岩基的面积大小、地质条件的均匀性等因素来确定试验点的数量。
超高层项目二三期工程基岩载荷试验方案
1、概况1.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片区,北邻嘉宾路,南接嘉陵路,东邻嘉华大桥,西侧为重庆天地的高档住宅区。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686420m2,地上建筑面积533885m2,地下建筑面积152565m2,二期塔楼为超高层办公楼和酒店,三期塔楼为公寓式酒店,地下室均为三层,为车库及机电用房。
其中二期塔楼地上99层,落成后总高度为468米,为西部最高楼。
1.2、地质概况杂填土:松散。
粉质粘土和砂泥岩碎块石等组成,多为人工堆积。
卵石:松散~密实,主要分布于北侧靠近嘉滨路附近一线区域,厚度1~12m。
泥岩、砂岩:含强风化、中等风化二个亚层。
地下水:填土内为上层滞水,卵石层中为孔隙潜水,基岩为裂隙水,裂隙水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连通性控制。
含水层与相邻嘉陵江互为补给,水量丰富。
卵石层渗透系数k=27.32m/d。
2、基岩载荷试验检测2.1、岩基载荷检测所用的仪器(1)液压千斤顶(5000kN),配套电动油泵,型号:QF320/200;(2)数显测力计(6000kN),型号:CLY-600/6000kN,编号:69501、69502、(253)。
(3)数显仪,型号:HT-1000。
(4)数码位移传感器(电子千分表),型号HY-65050F;(5)Φ300钢质刚性承压板一只。
(6)厚度为10mm~30mm、边长为250mm~400mm的钢板若干。
上述仪器仪表均在校准周期内,处于正常状态,其测量精度满足本项目的检测要求。
2.2、岩基载荷检测的基本资料根据设计文件设计微风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4900kPa。
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附录H第H.0.10条规定,岩石检测荷载值可以计算。
故正常加载情况下取大于或等于21.3MPa为岩石荷载检测的终止载荷值。
2.3、岩基载荷检测试验方法及步骤2.3.1检测方法:缓慢分级加载法。
2.3.2检测步骤(1)桩底基岩载荷试验:采用岩体自身作为反力系统,在桩基持力层试验标高上平开挖平硐,施工安装、试验装置。
附录H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H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第附录H.0.1条本附录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
第附录H.0.2条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
当岩石埋藏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第附录H.0.3条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第附录H.0.4条加载方式: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第附录H.0.5条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5,以后每级为1/10。
第附录H.0.6条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10min 读数一次。
第附录H.0.7条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
第附录H.0.8条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2.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
注:若限于加载能力,荷载也应增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第附录H.0.9条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分为三倍。
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
全部卸载后,当测读支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时,即认为稳定。
第附录H.0.10条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1.对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
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
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
所得值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
2.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最小值作为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岩石地基承载力不进行深宽修正。
附录J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第附录J.0.1条试料可用钻孔的岩心或坑,槽探中采取的岩块。
第附录J.0.2条岩样尺寸一般为∮50mm×100mm,数量不应少于六个,进行饱和处理。
第附录J.0.3条在压力机上以每秒500-800kPa的加载速度加载,直到试样破坏为止,记下最大加载,做好试验前后的试样描述。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A.0.1 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A.0.2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
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
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A.0.3 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
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
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
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试坑之外。
A.0.4 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扰动,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A.0.5 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
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A.0.6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
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 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A.0.7 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1 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2 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3 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子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 倍。
A.0.8 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A.0.9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1 当压力一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 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2 当压力一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1)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 / b 或s / d 等于0.015所对应的压力(s 为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 和d 分别为承压板宽度和直径,当其值大于2m 时,按2m 计算);当以粉土或砂上为主的地基,可取s / d 或s / d 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一般要求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一般要求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1)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一般要求1)一般情况下应加载至复合地基或桩体(竖向增强体)出现破坏或达到终止加载条件,也可按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加载。
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复合地基或单桩(竖向增强体)承载力设计值的2倍。
2)承压板边缘(或试桩)与基准桩之间的距离,以及承压板(或试桩)与基准桩、压重平台支墩之间的距离均不得小于2m,基准梁应有足够的刚度,基准桩打入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m。
3)加荷装置宜采用压重平台装置,量测仪器应有遮挡设备,严禁日光直射基准梁。
每个单体建筑在同一设计参数和施工条件下的测试数量不宜少于3组,并不小于总桩数的%~1%;试验间歇时间不应少于28d;所有荷载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加荷计量装置均应每年送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进行率定,并出具合格证。
(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如下:1)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采用方形(矩形)或圆形的刚性承压板,其压板面积应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通常取一根桩或多根桩所承担的处理面积,其计算方法见复合地基参数计算。
承压板的中心位置应与一根桩或多根桩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的中心位置(形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重合。
当同一工程的面积置换率为多种时,对于重要工程,应分别对几种置换率取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检测,对于一般工程可选择面积置换率相对较低,作用荷载相对较大的位置进行测试。
3)承压板底面高程应与基础底面设计高程相同。
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载荷板相应尺寸的3倍。
基准梁支点应设在试坑之外。
载荷板底面下宜铺设中、粗砂或砂石、碎石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
承压板安装前后都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应防止试验基坑开挖后受雨水浸泡或对压板下试验土层的扰动,必要时压板周围基土复盖3Ocm的保护土层。
岩基荷载平板试验方法
岩基荷载平板试验方法《岩基荷载平板试验秘籍大公开》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唠唠这个岩基荷载平板试验方法,这可是我的独家秘籍哦!听我慢慢道来,保证让你轻松搞懂。
首先呢,咱得找个合适的地方来搞这个试验。
就好比你找对象,得找个对眼的地方不是?这个地方的岩基得比较平整,别找那种坑坑洼洼像月球表面似的。
不然到时候数据出来,那可就像乱麻一样,让你头疼死啦!然后呢,咱要把那个平板给放上去。
这个平板就像是一个大煎饼,得稳稳地贴在岩基上。
你可别给我放歪了,不然就像那不倒翁似的,摇摇晃晃的,还做啥试验呀!放好平板后,咱就开始加载啦!这加载就像是给平板吃大餐,一点点地加重量,看看它能承受多少。
这时候你就得瞪大眼睛看着,就像看你最喜欢的电视剧一样专注。
注意观察平板的变形情况,要是它突然“嘎吱”一声,你可别吓得跳起来哦!哈哈哈哈!在加载的过程中,一定要慢慢来,别像猴子一样急吼吼的。
要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稳稳地来。
要是你一下子加太多,那平板可能就会“抗议”,直接给你罢工啦!还有哦,记录数据也很重要!这就好比你记账,每一笔都得清楚明白。
可别马马虎虎的,到时候数据对不上,你就只能干瞪眼啦!我给你们说个我以前的奇葩经历啊。
有一次我做这个试验,结果做到一半突然下雨了,我那个着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赶紧找东西去遮那个平板,生怕雨水把数据给搞乱了。
最后我找了个大破伞,撑在那平板上面,那场面,简直太搞笑了,我自己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再强调一下哈,加载的时候要注意力度,别太轻也别太重,就像挠痒痒一样,得恰到好处。
而且要随时观察平板的反应,它要是有点不对劲,你就得赶紧调整。
哎呀呀,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选好地方放平板,慢慢加载别着急,数据记录要仔细,观察反应要及时。
这样,你就能顺利完成这个岩基荷载平板试验啦!怎么样,朋友们?我讲得够清楚吧!这可是我的独门秘籍哦,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
现在你们都知道怎么做了吧,赶紧去试试吧!祝你们试验成功,个个都成为岩基荷载平板试验的大师!哈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H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第附录H.0.1条本附录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
第附录H.0.2条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
当岩石埋藏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第附录H.0.3条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第附录H.0.4条加载方式: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第附录H.0.5条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5,以后每级为1/10。
第附录H.0.6条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10min 读数一次。
第附录H.0.7条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
第附录H.0.8条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2.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
注:若限于加载能力,荷载也应增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第附录H.0.9条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分为三倍。
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
全部卸载后,当测读支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时,即认为稳定。
第附录H.0.10条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1.对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
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
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
所得值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
2.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最小值作为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岩石地基承载力不进行深宽修正。
附录J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第附录J.0.1条试料可用钻孔的岩心或坑,槽探中采取的岩块。
第附录J.0.2条岩样尺寸一般为∮50mm×100mm,数量不应少于六个,进行饱和处理。
第附录J.0.3条在压力机上以每秒500-800kPa的加载速度加载,直到试样破坏为止,记下最大加载,做好试验前后的试样描述。
第附录J.0.4条根据参加统计的一组试样的试验值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为:f rk=ψ.f rm(J.0.4-1)ψ=1-(1.704/√n+4.678/n2)δ(J.0.4-2)式中f rm---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f 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ψ---统计修正系数;n---试样个数;δ---变异系数。
七、深层平板试验载荷试验1、适用范围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深部地基土层及大直径桩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由于设计荷载较大,受场地条件和施工周期的影响,采用单桩静荷载试验为场地提供承载力指标的做法很难普及,作为变通的方法是在孔底进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按规范要求,承压板采用直径为0.8m的刚性板,在一般情况下,试验荷载普通在1000~3000KN 之间,靠孔壁支撑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且极不安全。
通常的做法是采用特殊加工的钢管分节连结,引至孔口再施加反力设备。
作为深基础的模拟,尽量达到原位测试的最佳效果,紧靠承压板周围外侧的土层高度不少于80cm。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特征值取值与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相同。
五、岩基载荷试验1、试验设备岩基载荷试验利用锚杆支撑提供反力,加载系统由工字型钢、支撑锚杆及井壁构成横梁反力装置。
加载采用一台QW50型2000kN油压千斤顶,通过油泵驱动加载,千斤顶输出轴力通过底板中心。
压力值由经过标定的压力表给出,再由千斤顶的标定曲线换算成荷载值,压力表精度为0.4级。
试验用千斤顶、油泵、高压油管的容许压力分别大于最大加载时压力的1.2倍。
岩石地基的沉降观测,通过2只对称布置于底板的量程为10mm百分表测量,其分辨为0.01mm。
所有百分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基准梁上,基准梁具有一定刚度。
2、技术方法本次载荷试验方法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有关规定执行。
试验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
试验地层开挖后保持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在拟试压表面用厚度不超过20mm中粗沙层找平。
在底板上对称安装两只百分表观测沉降数据,压力表监测试验荷载。
加、卸载方法及标准如下:(1)加载方式:本次试验采用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至预计最大加荷量,然后分级卸载。
(2)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加荷量的1/5,以后每级为1/10。
(3)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10min读数一次。
(4)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可加下一级。
(5)终止加载条件:按照规范,当试验过程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①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②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
③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0.06(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当加载能力有限时而不能压至岩基破坏时,荷载应加到不低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6)卸载观测:每级卸荷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为三倍。
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全部卸载完后,当测读到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时即认为稳定。
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①对于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
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
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所得值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
②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度修正。
基桩低应变检测作业指导书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为了确保现场低应变动力检测的正常进行,取得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使低应变动力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特制定基桩低应变检测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检测各类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质量,推定缺陷类型、性质及其部位。
2、引用标准浙江省标准《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规程》DBJ 10-4-98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3、抽样方法和数量由建设单位委托检测,双方签定委托合同。
检测数量一般由建设、监理、设计三方根据检测规程和工程实际、施工状况确定桩数和桩号。
4、检测项目和方法所测桩的桩身结构完整性。
用反射波法,对每一根被检测的单桩均应进行二次以上重复测试;对同一根基桩,三次锤击所形成的三条波形曲线在形态、振幅及相位上应基本一致,采集数据方算合格。
5、检测仪器仪器设备由传感器、放大器、模拟滤波器、数据采集器、波形显示记录器以及激振设备和其它专用附件组成。
1.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宽于10Hz-300Hz;加速度传感器的上限频率宜不小于2kHz;2.数据采集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且可调;频率范围宜宽于10Hz-2kHz;3.记录采样频率:不宜小于100kHz;4.整机信噪比大于3。
6、检测系统框图7、检测前后,对被测样品和检测仪器的检查项目7.1 检测前,应进行现场调查,要求对被测的基桩应凿去浮浆至砼硬层,桩头基本平整无积水,并核对桩号。
7.2 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性能正常方可使用。
8、对测量用仪器的安装要求传感器应稳固地安置在桩头上,激振点宜选择在桩头中心部位。
9、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检测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潮性能,并应在-10~50℃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在现场检测时,对仪器屏幕应采取防晒措施。
当仪器长期不用时,应按要求定期通电。
10、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时的处理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波形时,应在现场及时研究,排除影响测试的不良因素后再重复测试。
重复测试的波形与原波形应具有相似性。
11、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处理方法11.1 正在检测过程因外界干扰和其它不可预见的事故时,应即关机停止检测。
若发生干扰影响测试结果,则应重新检测;若干扰消除后不影响试验结果,则可继续测试。
11.2 因检测仪器、设备发生意外损坏而中断试验,可用备用仪器重新检测,若无备用仪器,则须将损坏的仪器设备进行修复,经检定合格后,再重新检测。
12、检测结果判断方法12.1根据波列图中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来推断单桩完整性。
(1)反射波波形规则,波列清晰,桩底反射波明显,易于读取反射波到达时间,及桩身混凝土平均波速较高的桩为完整性好的单桩;(2)反射波到达时间晚于桩底反射波到达时间,且波幅较大,往往出现多次反射,难以观测到桩底反射波的桩,系桩身断裂;(3)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时,其波速较低,反射波幅减小,频率降低;(4)缩径与扩径的部位可按反射历时进行估算,类型可按相位特征进行判别。
(5)当有多次缺陷时,将记录到多个相互干涉的反射波组,形成复杂波列。
此时应结合工程地质资料、施工原始记录进行综合分析。
1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和浙江省标准《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规程》DBJ 10-4-98的规定,将桩身质量等级划分为四类,即:Ⅰ类桩:无缺陷;桩身混凝土波速正常;Ⅱ类桩:有轻微缺陷;桩身混凝土波速正常,基本不影响正常使用;Ⅲ类桩:有明显缺陷;桩身混凝土波速明显偏低,已影响正常使用;Ⅳ类桩:有严重缺陷;桩身混凝土波速很低,已无法正常使用。
13、检测报告要求13.1检测报告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和浙江省标准《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规程》DBJ 10-4-98要求格式进行编制。
13.2 对测试中间成果资料和正式报告的提交按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按时提交。
13.3检测报告须按照我公司《质量管理手册》要求程序进行签发和存档。
桩基质量检测作业指导书(2009-07-13 14:44:05)转载标签:分类:桩基质量检测作业指导书房产声波管预埋设要点1、声测管内径宜为50-60mm。
2、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滑过渡,管口应高出桩顶5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宜一致。
3、应采取适宜方法固定声测管,使之成桩后声测管相互平行、垂直。
4、声测管埋设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D≤800mm,2根管。
(2)800mm<D≤2000mm,不少于3根管。
(3)D>2000mm,不少于4根管。
式中D——受检桩设计桩径。
5、声测管应沿桩截面外侧呈对称形状布置,按下图所示的箭头方向顺时针旋转依次编号。
检测剖面编组分别为:1-2;1-2,1-3,2-3;1-2,1-3,1-4,2-3,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