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13 年修订版
2013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
(综合体系评估严重程度)
COPD诊断
• 高危因素史 • 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等 • 必备条件: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 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 FEV1/FVC<70%,排外其他疾病,可诊断 COPD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13年修订版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蒋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
(COPD)是一组持续气流受限为特 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 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 的疾病(包括肺部、肺外器官的损害) 。定义 中强调肺功能检查在诊断COPD中的 地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
初始抗素治疗建议
COPD机械通气
COPD机械通气
COPD与合并症
• 心血管疾病: 缺血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COPD与合并症
• 心血管疾病: 心房纤颤:
高血压病:
COPD与合并症
• • • • • 骨质疏松 焦虑和抑郁 肺癌 感染 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
COPD病程分期
急性加重期:
指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
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
或粘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症状;
稳定期: 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 症状轻微。
COPD稳定期治疗
一、治疗目的
☆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 ☆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 ☆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COPD综合评估
• A组患者:低风险,症状少。典型的患者其肺功能分级为GOLD 1或 GOLD 2(气流受限 属于轻或中等程度)和/或每年有0~1次急性加 重以及mMRC分级0~1或者CAT分值<10。
中国COPD诊治指南2013
鉴别诊断
慢阻肺的综合评估
症状评估(mMRC问卷)
慢阻肺的综合评估
肺功能评估
慢阻肺的综合评估
急性加重的风险评估
上一年发生≥2次急性加重史者,或上一年因急性加重住院1 次,预示以后频繁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大。
慢阻肺的综合评估
慢阻肺的综合评估
慢阻肺稳定期的管理
目标:
缓解症状
LAMA和LABA
茶碱
SABA和/或SAMA、 茶碱
LAMA和LABA
PDE-4抑制剂SABA和/
ICS+LABA 和LAMA、 或SAMA、茶碱
ICS+LABA 和PDE-4
抑制剂、 LABA 和
LAMA、 LAMA和
PDE-4抑制剂
注:SAMA :短效抗胆碱药;SABA:短效β2-受体激动剂;LAMA:长效抗胆碱药; LABA:长效β2-受体激动剂;ICS:吸入激素;PDE-4:磷酸二酯酶-4;替代方案中的药物 可单独应用或与首选方案和次选方案中的药物联合应用;各栏中药物并非按照优先顺序排 列。
病程分期
1.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症状超过日常变异范围的持续恶化, 并需改变药物治疗方案,在疾病过程中,患者常有短期内咳 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脓性或粘液脓 性痰,可伴有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2.稳定期:患者的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 病情疾病恢复到急性加重前的状态。
抗胆碱药
药名
起效时间
达峰时 间
疗效
用法
异丙托溴 较沙丁胺 30铵气雾剂 醇慢 90min
6-8h
每次1-2喷(每喷20μg), 3-4次/日
噻托溴铵
24h 以上
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慢性阻塞性肺病指南(2013更新版)解读
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慢性阻塞性肺病指南(2013更新版)解读1、有关COPD的诊断主要对临床诊断及肺功能检查操作标准作出要求。
由原来的“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并 /或有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患者应考虑诊断为COPD”更改为“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且有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患者应考虑诊断为COPD”。
理由是使用“并 /或”会将部分哮喘患者误诊为 COPD,并且除了部分由哮喘发展成的 COPD外,没有暴露史的 COPD患者罕见。
肺功能检查操作由“肺功能检查中, FVC 及 FEV1取三次测量的最大值,并且要求三次测量中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差异小于 5%或100 ml”改为“肺功能检查中, FVC及 FEV1取三次测量的最大值,并且要求三次测量中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差异小于5%或150ml”,目的与其他指南推荐相一致。
2、有关 COPD评估2.1 新增临床 COPD问卷(Clinical COPD Questionnaire,CCQ)评估 COPD症状在原 2011修订版中,推荐使用 COPD评估测试( COPD assessment test,CAT)或改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 MRC)呼吸困难指数( 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评估 COPD患者症状。
二者主要评估临床症状及对生活状态的影响以及预测日后病死的风险。
新增的 CCQ问卷主要包括 10个项目,分别对症状、功能和精神状态进行评分,有利于发现 COPD临床控制不佳的患者,也可作为追踪治疗效果的客观标准之一[2]。
根据目前的知识,将 CCQ 0~ 1分的患者归入为 A和 C组,即少症状组,将 CCQ> 1分患者归入 B和 D组。
与繁冗的圣乔治评分相比, CCQ不但有很好的一致性[3],而且临床操作性更好。
这一更新有利于更为全面、客观、有效地评估 COPD临床症状。
2.2 危险度评估评估危险度时将“有过 1次或以上需要住院治疗的急性加重”归为高危组。
慢阻肺COPD诊治指南
慢阻肺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策略(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一、定义慢阻肺就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得可以预防与治疗得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与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得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肺外)得不良效应。
可存在多种合并症。
急性加重与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得严重程度。
肺功能检查对确定气流受限有重要意义。
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表明存在持续气流受限。
慢性咳嗽、咳痰常早于气流受限许多年存在,但非所有具有咳嗽、咳痰症状得患者均会发展为慢阻肺,部分患者可仅有持续性气流受限改变,而无慢性咳嗽、咳痰。
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密切相关。
慢性支气管炎就是指除外慢性咳嗽得其她已知原因后,患者每年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并连续2年以上者。
肺气肿就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得扩张,并伴有肺泡壁与细支气管破坏而无明显得肺纤维化。
当慢支与肺气肿患者得肺功能检查出现持续性气流受限,则能诊断为慢阻肺;如果仅有慢支与/或肺气肿,而无持续气流受限,则不能。
慢阻肺与哮喘:二者都就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但发病机制不同,临表及治疗反应性也有明显差别。
大多数哮喘患者得气流受限具显著可逆性,这就是不同于慢阻肺得一个关键特征。
但部分哮喘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较明显得气道重塑,导致气流受限得可逆性明显减小,临床很难与慢阻肺相鉴别。
慢阻肺与哮喘可以发生于同一位患者,且由于二者都就是常见病、多发病,这种概率并不低。
一些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得气流受限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均不属于慢阻肺。
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吸入有害颗粒或气体可引起肺内氧化应激、蛋白酶与抗蛋白酶失衡及肺部炎症反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crease,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病死率较高,并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我国对7个地区20 245名成年人进行调査,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
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估计,2020 年慢阻肺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
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至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 位。
为了规范慢阻肺的诊治,保证医疗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曾组织我国有关专家参照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草案)”。
在此基础上,参照200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颁布的第 1 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于2002年制定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并于2007年发布了该指南的修订版。
上述文件对提高我国慢阻肺的临床诊治水平以及促进与慢阻肺相关的临床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07年以来,我国与慢阻肺有关的临床科研工作获得了重大进展,同时,国际学术界对慢阻肺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GOLD在2011年对其技术文件进行了重要修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修订版)
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修订版)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曾组织我国有关专家参照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慢性阻寨性肺疾病诊治规范(草案)”。
在此基础上,参照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颁布的第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于年制定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并于年发布了该指南的修订版:上述文件对提高我国慢阻肺的临床诊治水平以及促进与慢阻肺相关的临床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年以来,我国与慢阻肺有关的临床科研工作获得了重大进展,同时,国际学术界对慢阻肺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年对其技术文件进行了重要修订。
为了及时反映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更好地指导我国慢阻肺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组织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年修订版)”的修订工作。
从而发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年修订版)”。
年版保持年版框架,增加合并症章节,力求简洁明了,符合我国临床实际。
年版在参考年慢阻肺全球倡议()修订版的基础上,纳入了我国近年慢阻肺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成果。
重要修改内容如下:☆修订定义:以“持续气流受限”代替“不完全的气流可逆”,该描述不仅使文字更加简洁、清晰,还体现了慢阻肺气流受限始终不能恢复至正常的本质,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维持不变,但经治疗后气流受限程度在一定时间内可有所改善。
☆增加治疗药物: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治疗药物中,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增加茚达特罗和具有抗炎作用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罗氟司特。
二者均在国外上市,茚达特罗已在我国上市,罗氟司特已完成注册临床研究。
☆更新慢阻肺管理、合并症等。
因年版于年底定稿,而在年初再次修订,其中对慢阻肺风险评估、茚达特罗等药物评价、慢阻肺管理以及治疗方案等进行了局部调整,此次年修订版未能及时纳入,期待下一修订版能尽快制定和及时纳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疗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疗指南【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引起全身症状。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
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应诊断为COPD。
如患者只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而无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为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常见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
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约占8.2%。
【临床表现】一、症状缓慢起病、病程长。
主要症状: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常晨间咳嗽明显,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
3.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标记性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步减轻,以致在一样平常举动甚至苏息时也感触气短。
4.喘息和胸闷部分病人特别是重度患者可出现。
5.其他晚期病人有体重下降,肌肉萎缩、无力,食欲消退等。
二、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
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体征。
1.视诊及触诊胸廓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桶状胸。
有些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缩唇呼吸等;2.叩诊心界缩小,肝浊音界下降,肺部过浊音。
3.听诊两肺呼吸音削弱,呼气耽误,有些患者可闻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此外,患者常有吸烟史,有的有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实验室搜检及特殊搜检】一、肺功能搜检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COPD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有条件者应当进行。
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XXX预计值),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其变异性较小,易于操作。
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2013COPD的评估及治疗解析
药物治疗
(1)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甲基黄嘌呤 类(茶碱) (2)糖皮质激素: 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不推荐长期口服、肌注或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3)其他药物 祛痰药: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标准 桃金娘油等 抗氧化剂:如羧甲司坦、N-乙酰半胱氨酸等可降低疾病 急性加重次数 疫苗:主要指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中医治疗:某些中药具有调理作用
COPD患者使用可有一过性PaO2下降 可发生低血钾(尤其在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时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GOLD 2006
茶碱--注意事项
较常见副作用:头痛、失眠、烧心、恶心、腹痛 较严重的副作用:心律失常、癫痫大发作
茶碱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并且受其它很多因素
影响。因此需要监测血浆茶碱浓度:安全浓度6-15ug/ml
GOLD 2013 慢阻肺稳定期初始药物治疗
推荐首选
患者
A组
B组 C组
Recommended first choice
次选
Alternative choice
备选
Other possible choices
SAMA或SABA LAMA 或 LABA或 SAMA+SABA (必要时)
LAMA或LABA ICS/LABA 或 LAMA ICS/LABA 和/或 LAMA LAMA+LABA LAMA+LABA 或 LAMA+PDE4抑制剂 或 LABA+PDE4 抑制剂
缓解症状 改善运动耐量 改善健康状况
减少症状
延缓疾病进展 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 降低病死率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或J44.101)(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COPD的常规用药者;3.通常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一般治疗:吸氧,休息;2.对症:止咳化痰、平喘;3.抗生素;4.呼吸支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编码(ICD10 J44.101 或ICD10 J44.001);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1-3天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术前免疫八项;(3)痰涂片找细菌、真菌及抗酸杆菌,痰培养+药敏试验,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军团菌抗体;(4)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肺功能(通气+支气管舒张试验)。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超声心动图;(2)肺CT;(3)腹部超声;(4)下肢超声。
(七)治疗方案。
1.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2. 控制性氧疗;3. 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4. 机械通气(病情需要时);5. 其他治疗措施。
(八)出院标准。
1.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不超过4h一次;2. 患者能进食和睡眠,睡眠不因呼吸困难而唤醒;3. 患者能在室内活动;4. 低氧血症稳定,高碳酸血症得到改善或稳定,动脉血气稳定12-24h;5. 患者临床稳定12-24h;6. 患者能理解吸入药物的规范使用。
全球慢阻肺防治创议2013年修改的说明
全球慢阻肺防治创议2013年修改的说明全球慢阻肺防治创议(GOLD)在2011年发布了全新版本,之后委员会根据检索2011年7月1日-2012年12月中旬在Pubmed发表的文献,对2011年版本进行了修改,并发布在GOLD网站上,为GOLD2013年修订版。
本文简要介绍GOLD2013年修改的说明。
一、第2章“诊断与评价”第1个关键点“凡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或咳痰症状,和/或有危险因素接触者,均应考虑到COPD可能”,GOLD2013版把其中的“和/或”改为“和”,之所以这么修改,是因为如果用“和/或”会增加与哮喘的重叠,仅有呼吸困难、喘息、固定性气流受限的患者也满足这些标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没有相关的危险因素暴露就发生COPD是很罕见的,除非是有些慢性哮喘患者出现不可逆性气流受限。
危险因素的暴露最常见的是吸烟,其它包括生物燃料燃烧、职业暴露或既往结核史。
既往认为哮喘会出现症状变异,COPD症状不会发生变异,近些年文献报道COPD会出现症状变异,因此GOLD2013版增加COPD症状“会出现日间变异”,认识这些症状变异,而不要诊断为急性加重,并调整相应的治疗对策。
在肺功能检查表2.3中,对于FEV1和FVC的质控建议应该从3次满意曲线中取最大值,重复性判断根据文献推荐GOLD2013版把“100ml改为150ml”。
GOLD2011版对COPD症状评价采用mMRC或CA T问卷,在GOLD2013版的症状评价中增加了“COPD临床问卷(CCQ)。
CCQ主要是用来评价COPD患者的临床控制情况,有资料证明了这个问卷的效度、信度及反应性,并且该问卷简单易用。
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验证它在日常实践中区分COPD急性加重中的价值和意义。
根据现有的研究,A组和C组CCQ的界值为0-1,B组和D组CCQ³1”。
GOLD2011版建议对COPD进行综合评估,在评价风险时,根据GOLD分级或加重史选择风险最高的,急性加重频率2次以上为高风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疗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疗指南【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引起全身症状。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
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应诊断为COPD。
如患者只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而无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为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常见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
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约占8.2%。
【临床表现】一、症状缓慢起病、病程长。
主要症状: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常晨间咳嗽明显,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
3.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标志性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
4.喘息和胸闷部分病人特别是重度患者可出现。
5.其他晚期病人有体重下降,肌肉萎缩、无力,食欲减退等。
二、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
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体征。
1.视诊及触诊胸廓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桶状胸。
有些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缩唇呼吸等;2.叩诊心界缩小,肝浊音界下降,肺部过清音。
3.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有些患者可闻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此外,患者常有吸烟史,有的有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一、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COPD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有条件者应当进行。
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预计值),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其变异性较小,易于操作。
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6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 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 量,病死率较高,并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 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对 7 个地区 20 245 名成年 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40 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 患病率高达 8.2%。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估计,2020 年慢 阻肺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 3 位。世界银行和世 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至 2020 年,慢阻肺将位 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 5 位。为了规范慢阻肺的 诊治,保证医疗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水平,从而更 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病死 率,减轻疾病负担,1997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 分会曾组织我国有关专家参照国际经验,并结合 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 规范(草案)”。在此基础上,参照 2001 年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 颁 布 的 第 1 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于 2002 年制定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并 于 2007 年发布了该指南的修订版。上述文件对提 高我国慢阻肺的临床诊治水平以及促进与慢阻肺相 关的临床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慢阻肺的进展,外周气道阻塞、肺实质破 坏和肺血管异常等降低了肺气体交换能力,产生低 氧血症,并可出现高碳酸血症。长期慢性缺氧可导 致肺血管广泛收缩和肺动脉高压,常伴有血管内膜 增生,某些血管发生纤维化和闭塞,导致肺循环的 结构重组。慢阻肺晚期出现肺动脉高压,进而产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右心衰竭,提示预后不良。
慢性咳嗽和咳痰的症状。常见症状 :①呼吸困难 : 这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症状,也是患者体能丧失和焦 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患者常描述为气短、气喘和呼 吸费力等。早期仅在劳力时出现,之后逐渐加重, 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②慢性咳嗽: 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 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 少数病例咳嗽不伴有咳痰,也有少数病例虽有明显 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③咳痰 :咳嗽后通常咳少 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 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④喘息和胸闷 :这不是慢阻 肺的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有明显 的喘息,听诊有广泛的吸气相或呼气相哮鸣音,胸 部紧闷感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和肋间肌收 缩有关。临床上如果听诊未闻及哮鸣音,并不能排 除慢阻肺的诊断,也不能由于存在上述症状而确定 哮喘的诊断 ;⑤其他症状 :在慢阻肺的临床过程中, 特别是程度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 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 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长时间的剧烈咳嗽可导 致咳嗽性晕厥,合并感染时可咯血痰。 6.2 病史 ①危险因素 :吸烟中、职业性或环境 有害物质接触史 ;②既往史 :包括哮喘史、过敏史、 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③家族 史 :慢阻肺有家族聚集倾向 ;④发病年龄和好发季 节:多于中年以后发病,症状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 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加重史,随着病情进展, 急性加重愈渐频繁 ;⑤并发症 :心脏病、骨质疏松、 骨骼肌肉疾病和肺癌等 ;⑥慢阻肺对患者生命质量 的影响 :多为活动能力受限、劳动力丧失、抑郁和 焦虑等 ;⑦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史 :慢阻肺后期出现 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可合并慢性肺源性 心脏病和右心衰竭。 6.3 体征 慢阻肺的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着疾 病讲展,常出现以下体征 :①视诊及触诊 :胸廓形 态异常,如胸部过度膨胀、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 骨下角(腹上角)增宽和腹部膨凸等,常见呼吸变 浅、频率增快、辅助呼吸肌(如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参加呼吸运动,重症患者可见胸腹矛盾运动,患者
慢阻肺可以导致全身不良效应,包括全身炎性 反应和骨骼肌功能不良,并促进或加重并发症的发 生等。全身炎症表现有全身氧化负荷异常增高、循 环血液中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异常增高及炎性细胞 异常活化等,骨骼肌功能不良表现为骨骼肌重量逐 渐减轻等。慢阻肺的全身不良效应可使患者的活动 能力受限加剧,生命质量下降,预后变差,因此具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 危险因素
虽然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与慢阻肺都是慢 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但二者的发病机制不同,临床 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性也有明显差别。大多数哮喘 患者的气流受限具有显著的可逆性,这是其不同于 慢阻肺的一个关键特征。但是,部分哮喘患者随着 病程延长,可出现较明显的气道重塑,导致气流受 限的可逆性明显减小,临床很难与慢阻肺相鉴别。 慢阻肺和哮喘可以发生于同一位患者,且由于二者 都是常见病、多发病,这种概率并不低。
一些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征性病理表现的气流受 限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弥漫性泛细支 气管炎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均不属于慢阻肺。 2 发病机制
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吸入有害颗 粒或气体可引起肺内氧化应激、蛋白酶和抗蛋白酶 失衡及肺部炎性反应。慢阻肺患者肺内炎性细胞以 肺泡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 CD8 + T 细胞为主, 激活的炎性细胞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包括白三烯 B4、IL-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等,这些炎 性介质能够破坏肺的结构和(或)促进中性粒细胞 炎性反应。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胆碱能神经 受体分布异常)等也在慢阻肺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3 病理学表现
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技术转化研究”(2012BAI05B01) 通讯作者 :姚婉贞 E-mail :yaowanz电子版)》2014 年第 6 卷第 2 期
(或)“肺气肿”,而无持续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 为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 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 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 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慢阻肺主要累及肺脏,但 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慢阻肺可 存在多种并发症。急性加重和并发症影响患者整体 疾病的严重程度。肺功能检查对确定气流受限有重 要意义。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 < 70% 表明存在持续气流受限。慢性咳嗽、咳痰常早于气 流受限许多年存在,但非所有具有咳嗽、咳痰症状 的患者均会发展为慢阻肺,部分患者可仅有持续气 流受限改变,而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通 常,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在除外慢性咳嗽的其他已知 原因后,患者每年咳嗽、咳痰 3 个月以上,并连续 2 年以上者。肺气肿则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 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气泡壁和细支 气管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当慢性支气管炎和 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出现持续气流受限时,则 能诊断为慢阻肺 ;如患者仅有“慢性支气管炎”和
COPD 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存在于气道、肺实 质和肺血管。在中央气道,炎性细胞侵润表层上皮, 黏液分泌腺增大和杯状细胞增多使黏液分泌增加。 在外周气道内,慢性炎性反应导致气道壁损伤和修 复的过程反复发生。修复过程导致气道壁结构重塑, 胶原含量增加及瘢痕组织形成,这些病理改变造成 气道狭窄,引起固定性气道阻塞。
2007 年以来,我国与慢阻肺有关的临床科研
工作获得了重大进展,同时,国际学术界对慢阻肺 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GOLD 在 2011 年对其 技术文件进行了重要修订。为了及时反映国内外的 研究进展,更好地指导我国慢阻肺的临床诊治和研 究工作,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学组组织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 年修订版)”的修订工作。 1 定义
引起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包括个体易感因素和环 境因素,两者相互影响。 5.1 个体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慢阻肺发病 的危险性,即慢阻肺有遗传易感性。已知的遗传因 素为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重度 α1- 抗胰蛋白酶缺 乏与非吸烟者的肺气肿形成有关,迄今我国尚未见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引起的肺气肿正式报道。哮喘 和气道高反应性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气道高反应 性可能与机体某些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 5.2 环境因素 5.2.1 吸烟 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
增厚。慢阻肺晚期继发肺心病,部分患者可见于多 发性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 4 病理生理学改变
在慢阻肺的肺部病理学改变基础上,出现相应 的慢阻肺特征性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黏液高分泌、 纤毛功能失调、小气道炎症、纤维化及管腔内渗出、 气流受限和气体陷闭引起的肺过度充气、气体交换 异常、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以及全身的不良效应。 黏液高分泌和纤毛功能失调导致慢性咳嗽和多痰, 这些症状可出现在其他症状和病理生理异常发生之 前。肺泡附着的破坏使小气道维持开放能力受损, 这在气流受限的发生中也有一定作用。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 年第 6 卷第 2 期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69
素。吸烟者的肺功能异常率较高,FEV1 年下降率 较快,吸烟者死于慢阻肺的人数多于非吸烟者。被 动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及慢阻肺的发生。孕 妇吸烟可能会影响胎儿肺脏的生长及其在子宫内的 发育,并对胎儿的免疫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 5.2.2 空气污染 化学气体(氯、氧化氮和二氧化 硫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空气 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明显增加时,慢阻肺急性发作 显著增多。其他粉尘也刺激支气管黏膜,使气道清 除功能遭受损害,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大气中直 径 2.5 ~ 10 μm 的颗粒物,即 PM2.5 和 PM10 可能与 慢阻肺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5.2.3 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当职业性粉尘(二 氧化硅、煤尘、棉尘和蔗尘等)及化学物质(烟雾、 讨敏原、工业废气和室内空气污染等)的浓度过大 或接触时间过久,均可导致慢阻肺的发生。接触某 些特殊物质、刺激性物质、有机粉尘及过敏原也可 使气道反应性增加。 5.2.4 生物燃料烟雾 生物燃料是指柴草、木头、 木炭、庄稼杆和动物粪便等,其烟雾的主要有害成 分包括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未燃烧完 全的碳氢化合物颗粒与多环有机化合物等。使用生 物燃料烹饪时产生的大量烟雾可能是不吸烟妇女发 生慢阻肺的重要原因。生物燃料所产生的室内空气 污染与吸烟具有协同作用。 5.2.5 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发病和加剧的另 一个重要因素,病毒和(或)细菌感染是慢阻肺急 性加重的常见原因。儿童期重度下呼吸道感染与成 年时肺功能降低及呼吸系统症状的发生有关。 5.2.6 社会经济地位 慢阻肺的发病与患者的社会 经济地位相关,室内外空气污染程度不同、营养状 况等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也许有一定内在联系 ; 低体重指数也与慢阻肺的发病有关,体重指数越低, 慢阻肺的患病率越高。吸烟和体重指数对慢阻肺存 在交互作用。 6 临床表现 6.1 症状 慢阻肺的特征性症状是慢性和进行性 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慢性咳嗽和咳痰常 先于气流受限多年而存在,然而有些患者也可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