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合集下载

2019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件[1]教育数学

2019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件[1]教育数学

课堂回顾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与生活
二、气温的变化
〈 日变化 最高气温 午后两时
最低气温 日出前后
三、气温的分布


〉 低纬度 气温高

高纬度 气温低

夏季 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 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 陆因 素
〈 年变化
最高气温 7月
山下 气温高
最低气温
( 北半球 陆地 ) 1月
16 0C 140C 月平均气温为:
(10+20+30+20+10+……+15+16+14) ÷30
1
2
3
4
5
6
7
120C 14 0C 150C 13 0C 12 0C 10 0C 11 0C
8
9
130C 160C
年平均气温为:
10
170C
1118 0C12Fra bibliotek140C
(12+14+15+13+12+10+11+13+16+17+18+14) ÷12
15℃
20
12℃
10 7℃
10
4℃
0
0
均 气 月温 平又 均是 气怎 温样 、计 年算 平的 ?
8时 14时 20时 2时
日平均气温
8时 14时 20时 2时 日平均气温(℃)
(7+15+12+4)/4=9.5
1
234
5 …… 28
10 0C 200C 300C 200C 100C…… 150C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郑明进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郑明进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厦门市大嶝中学
郑明进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目录



导入新课 气温测定与相关概念 气温曲线图的绘制与阅读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请看《晏子使楚》的故事,说说这则故事 说明了果树的种植与气候中的什么因素有 关。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 甜。可是,橘树一种 到淮北,就只能结又 小又苦的枳。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气温/℃
30
20
10
0
厦 门 1、如何据图读出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 2、计算厦门气温年较差。 2、计算厦门气温年较差。 3、描述厦门气温的年变化。 目录 上一页 3、描述厦门气温的年变化。
1
4
7
10 月份
下一页
结 束
气温 ℃ 30
气温 ℃ 30
气温 ℃ 30
20
20
20

判断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厦门月平均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3.2 12.1 14.2 18.6 22.5 25.1 27.3 28.1 26.3 23.5 19.2 15.4
用什么办法更能直观地表示厦门气温的 年变化规律,请亲自动手画一画。
3、你能说说为什么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
的果树?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小实验
1、温度计能测量什么物体的温度? 2、如何测量大气的温度? 3、气温用什么表示?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气温和气温分布

气温和气温分布
气温和气温分布
气温和气温分布
•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C )
• A.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 C.午后2时
D.午后4时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 了气温对( C )的影响
• A.饮食 B.穿衣 C.农业生产
气温和气温分布
气温和气温分布
• 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为下表,该地的日 平均气温为( B )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_最_高__月__平__均__气_温__与____ _最_低__月__平__均__气_温__的__差__。
南半球
气温和气温分布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_1_月___。 气温最低月份:_7_月___。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_2_月___。 气温最低月份:_8_月___。
活动2 气温和气温分布
冬季相反。
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
• 纬度位置 • 海陆分布 • 地形——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20
10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曲AB气地地线温越-年1弯00南较曲半差,球最气=大最冷温的高陆月年月最在较均热7差月温月(-。在最年变低1月化月),均越温大
1
4
7
10 月
气温和气温分布
北半球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__7_月__。 气温最低月份:__1_月__。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__8_月__。 气温最低月份:__2_月__。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气温/℃ 30
(1)最高月平均气温
的数值及月份:
20
7月 220C
(2)最低月平均气温
10
的数值及月份:
1月 1.50C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3. 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分析气温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2. 利用地图和图表,学会解读和分析气温分布情况;3. 运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气温影响因素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难点:1. 气温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2. 影响气温分布因素的综合分析。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气温数据和图片;2.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3.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环境。

学生:1. 预习相关知识;2.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温变化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气温的兴趣,提问:“你们觉得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讲解:讲解气温的概念、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

举例说明气温对生物、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 分析: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分布规律。

提问:“你们发现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如纬度、海陆、地形等。

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温。

5. 实践: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当地气温分布、分析气温数据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2. 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分析影响当地气温分布的因素;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作业设计方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作业设计方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气温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空气的温度,是大气环境中最基本的气象因素之一。

气温的分布受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形、气候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对于认识和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气温和气温分布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设计内容1. 理论知识进修:学生通过教材、教室讲解等方式进修气温和气温分布的基本观点、影响因素和特点。

2. 实地观察:学生分组前去校园内不同地点,记录当天的气温,并观察不同地点的气温分布情况。

3. 数据分析:学生收集各组观测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探讨气温分布的规律性。

4. 综合报告:学生撰写综合报告,总结气温和气温分布的特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三、实施步骤1. 教师介绍气温和气温分布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观点和影响因素。

2. 学生分组,制定观测计划和记录表格,确定观测地点和时间。

3. 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气温数据,并绘制气温分布图表。

4. 学生分析数据,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气温分布的规律性。

5. 学生撰写综合报告,包括实地观察过程、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思考。

6. 学生进行效果展示,分享观测数据和钻研效果,互相交流讨论。

四、评判标准1. 观察记录准确性:学生观测记录是否准确、详细。

2. 数据分析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和总结。

3. 报告表达能力:学生的综合报告是否清晰、逻辑性强。

4. 小组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是否积极参与、分工合作。

五、延伸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气温和气温分布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气象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比较分析。

3. 开展气象实验,探究气温变化与其他气象因素的干系。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气温和气温分布的理解,培养数据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观察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气温变化的规律性,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中国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中国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我国疆域辽阔,南北跨越 近50个纬度,2月份南国 的海南省已是春耕大忙时, 北国的黑龙江还是冰天雪 地,寒风呼啸。
1、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原因)
特点: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冬季等温线密集)
最冷在漠河,最热在海南岛
形成原因:
(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的影响: 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北不但太阳
主要作物2农021水/3/1稻1 天、胶然甘等橡蔗、水稻棉油、花菜冬、 等麦、冬麦棉花、花生玉、等米、春麦亚大甜、麻豆菜玉、、等米、
春麦、马铃 薯等
青稞等
25
2021/3/11
17
B 3.图中a、b两处的气温
A.a<28℃,b>16℃ B.a>28℃,b>16℃ C.a>28℃,b<16℃ D.a<28℃,b<16℃
2021/3/11
18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__南____(方向) 弯曲,说明气温比同纬度地区___低___ (高、低),
A.纬度位置
28℃
26℃
24℃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2021/3/11
15
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单位:℃),
B 1.图中显示的季节是:
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1/3/11
16
C 2.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
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
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 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温度带热带Biblioteka 中国气温带划分亚热带

【教案】晋教版七年级地理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案】晋教版七年级地理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参考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知识和能力]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

2.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4.能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5.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6.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8.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气温的年变化。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教学难点 1.有关气温的计算。

2.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3.等温线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天气)描述这种天气状况的是什么要素?(气温)那么,什么是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称为大气温度,简称气温)气温是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的重要要素之一。

现在开始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一、生活和气温1.投影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课本P50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

(2)气温的表示方法是____________。

(3)怎样观测气温?2.请2~3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评论、补充,教师评价。

然后教师出示温度计,说明其使用的方法,并让学生观测当时的气温值,读、写出来。

注意给学生说明气温在零度以下时的读法和表示方法,如-5℃。

3.投影展示课本P49图3.10“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让学生观察读出各时刻的气温值,并计算出日平均气温。

然后思考怎样以类似的方法,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归纳写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4.投影展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和自己归纳的方法加以对照校正,加深对平均气温的理解。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需要给学生说明每日观察的次数是根据需要而确定的,但无论观察多少次,观察的时间间隔必须是相等的。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4)北半球颜色多, 且稀疏,气温差异小,主要是因为南半球的
等温线密集且弯曲度大, 海洋面积广阔。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活动指导 三
从图4.6中读出世界7月平 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辨别图例,不 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气温 值。 (3)红色曲线表示 等温线,数字表示的是气 温值。 (4)无论是南半球 还是北半球,颜色都以玫 红色和黄色为主,除南极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活动指导 一
从图4.4中读出世界年平均 气温的分布规律。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辨别图例,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 的气温值。
(3)红色曲线是 等温线,数字表示的 是气温值。
(4)年平均气温 高于20℃的地区,大
图4.4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规律总结】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地区向
等温线的绘制 .
等温线的绘制
判读等温线图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观 察
从两极到赤道,气温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 AB


A、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但温度差别很大,为什么?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 极,气温逐渐降低。
• 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 ℃ 的地区主要分布 在南北极圈以内。
在近地面温度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 温区,就像凸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 域,所形以成就城被市形热象岛地效称应为的城主市要热因岛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 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2.你知道赤道雪山(峰)吗?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汇报人:日期:•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分布•气温的影响因素目录•气候变化对气温的影响•气温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展望01气温的变化日夜气温变化白天升温,夜晚降温01这是大多数地区气温的典型变化模式。

在白天,太阳的辐射能量会导致气温上升,而在夜晚,由于缺乏太阳辐射,气温通常会下降。

最高温和最低温的时间02在一天中,最高温通常出现在下午2点至4点之间,而最低温则通常出现在凌晨4点至6点之间。

季节性变化03在夏季,白天的温度通常较高,而夜晚的温度则相对较低。

在冬季,情况正好相反。

这两个季节的气温较为温和,通常介于夏季和冬季之间。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而秋季气温则逐渐降低。

季节气温变化春季和秋季夏季的气温通常较高,尤其是在赤道地区。

在北半球的夏季,气温通常比冬季高20°C至30°C。

夏季冬季的气温通常较低,尤其是在极地地区。

在北半球的冬季,气温通常比夏季低20°C至30°C。

冬季纬度纬度对气温有显著影响。

靠近赤道的地区通常较炎热,而靠近两极的地区则较寒冷。

这是因为太阳的辐射在赤道附近最强,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弱。

海拔海拔对气温也有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通常越低。

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降低,空气能够吸收和传导的热量也减少。

地理位置与气温变化02气温的分布随着纬度的升高,气温通常会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倾斜角度使得太阳辐射在赤道地区最为集中,而高纬度地区则接收较少的太阳辐射。

纬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差异通常以摄氏度(°C)为单位。

例如,赤道地区的平均气温通常比极地地区高出约20°C。

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差异极端气温(如最高和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不同纬度地区。

例如,热带地区经常出现高温,而极地地区则经常出现低温。

极端气温的分布纬度与气温分布经度与气温分布经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经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某些地区可能会受到季风、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参考教案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参考教案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参考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知识和能力]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

2.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4.能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5.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6.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8.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气温的年变化。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教学难点 1.有关气温的计算。

2.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3.等温线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天气)描述这种天气状况的是什么要素?(气温)那么,什么是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称为大气温度,简称气温)气温是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的重要要素之一。

现在开始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一、生活和气温1.投影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课本P50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

(2)气温的表示方法是____________。

(3)怎样观测气温?2.请2~3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评论、补充,教师评价。

然后教师出示温度计,说明其使用的方法,并让学生观测当时的气温值,读、写出来。

注意给学生说明气温在零度以下时的读法和表示方法,如-5℃。

3.投影展示课本P49图3.10“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让学生观察读出各时刻的气温值,并计算出日平均气温。

然后思考怎样以类似的方法,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归纳写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1 / 84.投影展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和自己归纳的方法加以对照校正,加深对平均气温的理解。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需要给学生说明每日观察的次数是根据需要而确定的,但无论观察多少次,观察的时间间隔必须是相等的。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学会关注生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大屏幕电脑课件一套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炎热的夏天过了,我们都感到了秋天的寒意,同学们的衣着也由单薄的夏装换上了较厚的秋衣,这说明气温发生了变化。

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气温这个词。

气温就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师)气温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板书一、气温与生活(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50页的5则资料,看看气温与什么有关?(请生阅读后稍作讨论)(学生作答)生活(教师)这说明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那么,气温到底怎样测出来的?请同学们阅读书50页“气温的观测”。

提问:气温的观测用什么工具?(温度计,放置离地1.5米)通常一天进行观测的次数、时间?(4次。

8时14时20时2时)(教师)过渡:气温是随时都在变化的还是不变的?请学生举例,得出:“气温是变化的”板书二、气温的变化(教师)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有规律吗?举例:早晨冷,中午热。

夏天热,冬天冷。

引出习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板书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教师)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

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大屏幕出示图3.10(教师)指图提问:日常说今天的气温多少度,这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还是日均值?学生答:日均温。

日均温怎样计算呢?学生答:4次气温数相加除以4。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依次类推。

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每天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气温的分布与变化

气温的分布与变化

气温的分布与变化一、气温的空间分布指气温在全球各地区分布状况及其有规律的变化,叫气温的空间分布。

就全球而言,气温的空间分布从低纬到高纬递减分布规律。

全球最高气温绝对值出现在北纬30°大陆内部的沙漠中;北半球最低气温绝对值出现在西伯利亚;全球最低气温绝对值出现在南极大陆上。

我国最高气温出现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中,最高值达48.9℃;最低气温出现在黑龙江的漠河地区,气温达-52.3℃。

气温的垂直变化,一般规律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二、阿济济耶有世界“热极”之称,位于北非利比亚的首都黎波里以南约50~100千米处。

这里气候炎热少雨,终年高温,1月份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夏季平均气温在30℃以上。

在这里测得的世界气温最高绝对值记录为57.8℃,称为世界热极。

三、气温垂直递减率又称“气温直减率”或“垂直温度梯度”。

大气近地面这层叫对流层,对流层内的温度在正常情况下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

这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热源来自地面,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首先使地温升高,地面再以辐射的形式将热传给大气,因此,越近地面的空气获得的热量越多,温度越高。

在对流层的不同高度,气温垂直递减率并不相同,平均为0.6℃/100米,即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减小随纬度、季节、湿度等条件不同而不同。

陆地上夏季因近地面层气温升高而使气温直减率增大,冬季近地面层气温低,气温直减率减小。

同理,白天直减率要大于夜晚,干燥地区或干燥季节直减率要大于湿润地区或湿润季节,低纬气温直减率大于高纬。

利用垂直递减率计算某地的气温或高度计算方法:分三步进行:1.求两地高差 H1-H22.求两地温差 T1-T23.T1-T2=(H1-H2)×0.6℃/100米。

4个未知数中,只要知道了3个,即可求得第4个。

四、等温线弯曲的分布规律五、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等温线变化示意图解说影响因素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或纬度)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海洋影响程度不同夏季:内陆向高纬凸冬季:内陆向低纬凸A、B、C同纬度,B处内陆。

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答案及解析1.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的是()A 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 B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C 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D 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答案】A【解析】气温日较差是指某地一天之中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值,气温月较差是指某地一月中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是指某地一年之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差值,早穿皮袄,午穿纱,指的是一天之中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值,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2.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A.7月B.1月C.8月D.2月【答案】D【解析】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海洋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应该比陆地晚一个月,在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海洋出现在8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那么南半球海洋最高温出现在2月,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南半球最热月的时间。

3.有关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温线密集,温差小B.等温线稀疏,温差大C.北半球等温线较南半球平直D.等温线稀疏,温差小【答案】D【解析】等温线密集的区域,气温差别大,A错,等温线稀疏的区域,气温差别小,B错,D对,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C错,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温线的判读。

4.通常情况下,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A.正午12点前B.正午12点C.正午12点后D.午后2点【答案】D【解析】通常情况下,一天之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需要记忆的知识,需要熟练掌握,故选D【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天之中,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

5.“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答案】A【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亚欧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年多晴天,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很大,“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的生活现象是昼夜温差大,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全球变暖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 主要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
长期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高温、 干旱、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频 率和强度增加。
区域性差异
长期气温变化在不同地区表现出 差异性,受海洋、陆地、地形等 多种因素影响。
02
气温的分布
纬度与气温的关系
总结词
纬度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存在显著差异。
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差异
总结词
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大陆性气候的温差较大,而海洋性气候的温差较 小。
详细描述
大陆性气候地区由于大陆的保温作用较弱,白天和夜晚的气温变化较大,温差较大。而海洋性气候地 区由于海洋的保温作用较强,白天和夜晚的气温变化较小,温差较小。此外,大陆性气候地区的夏季 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而海洋性气候地区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
根据气温变化趋势,调整农作物 种植结构,选择耐寒或耐热的品 种,以适应气候变化。
02
改进农业技术
03
发展设施农业
采用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农业 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 的适应能力。
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创造适 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减轻气温 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城市规划与建设
优化城市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降 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系统等多种因素影响。
一年内的气温变化
季节性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太阳直射点在 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不同地区在 不同季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形成季节性气温变化。
年温差
一年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间的差 值,通常夏季高于冬季,年温差大小 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多种因素 影响。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总结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总结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大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2、气温的观测:百叶箱(人工观测在8时、14时、20时、2时各进行一次),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3、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的日较差。

(2)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陆地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2、判读:
(1)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的差异。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别大。


(3)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3、世界气温的规律
A:纬度因素: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
B:海陆因素:同纬度气温随着海陆的不同而不同。

夏季:陆高海低;冬季:海高陆低。

(陆高海低夏、海高陆低冬)
C.地形因素:同纬度的气温随着海拔的不同而不同。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6中国气温与降水(2019)

6中国气温与降水(2019)

2.温度带划分及 主要分布地区 积温: ≧10℃ 的生长期内 ,日平均气温累加 起来,得到的气温 之和。
寒温带: <1600℃,一年一熟 ,早熟的春小麦、 大麦、马铃薯; 黑、内蒙古的最北 部。
中温带: 1600-3400℃,一 年一熟,春小麦、 大豆、甜菜、亚麻 ; 吉全部和黑、辽、 内蒙古大部,北疆
“旱极”托克逊
雅鲁藏布江大 拐弯处
太 平 度 洋 洋
“雨极” 火烧寮

思考:我国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 (1)地形:火烧寮位于台湾省东北部,台湾山脉东侧,夏季 东南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2)洋流:沿岸由台湾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思考: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降水最少的原因。 (1)海陆位置:托克逊位于我国西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地形:地处吐鲁番盆地内部,焚风效应显著,气流下沉 为主,难以形成降水。
暖温带: 3400-4500℃,两 年三熟,冬小麦、 棉花等; 黄河中下游
亚热带: 4500-7500℃,一 年两到三熟,油菜 、甘蔗、水稻; 秦淮以南,青藏高 原以东
热带: >7500℃,一年三 熟,橡胶、水稻; 琼、台南部、雷州 半岛分 地区一年一熟,青稞
夏季
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小 等温线稀疏
1.气温分布特点 (1)夏季: 全国普遍高温(除青 藏高原外),南北温 差小。
最热的地方在吐鲁番(极值 49.6°C),最低温出现在青 藏高原(五道梁5.4°C )。
思考:我国夏季最高温出现在吐鲁番,最低气温出现在青 藏高原的原因。 (1)大陆性:深居内陆,荒漠广布,大陆性 强,夏季升温快 (2)太阳辐射: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日 照时间长 夏季最高温出现 (3)地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 在吐鲁番盆地的 流越过山地下沉时,产生焚风效应,增温作 原因 用强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
等温线密集 的地方,气
温差别大
等温线稀疏的 地方,气温差
别小
赤道0° 南北半球的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受纬度位置影响
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 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2)分别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的纬度范围 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10℃

1.不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有何规律?
2.元旦期间,广州鲜花盛开,哈尔滨举办冰灯展,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是:
A.两地人民风俗不同 B.两地海拔高度不同
C.两地纬度不同
D.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3.冬季我们长江以北有取暖期,以南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决定的?
A.纬度因素 B.人为因素 C.地形因素
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请用地理学观点加以解释.
四月里别处的春花都凋谢了, 大林寺的桃花却刚刚开放。 人们常说春天走了再也没地方寻找, 却没料到春天却悄悄地转移到这里来。
规律三: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思考: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还是弯曲? 平直;南半球海洋广阔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AB
A、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但温度差别很大A 0℃、B 15℃,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1.同一纬度地区海洋温度低于陆地,这种说法对吗? 2.我国南方气温比北方高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势高低的影响 D.季风的影响
3.青藏高原4000米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接近于海平面,请问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温差大 致为: ∨ A.16 B.20 ℃ C.24℃ D.28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气温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气温的描述常用到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等词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出现在 出现在
气温日变化
气温日(年) 较差
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14时左右
日出前后 1月
气 北半球 温 大陆 年 北半球 变 海洋 化 南半球 大陆
7月
8月
2月
最高月平均气温 - 最低月平均气温
1月
7月
30 20 10 0 -10 -20 -30 1 4
30 20
10
0 -10 -20
7
10 (月)
1
4
A
B
c
7
10 (月)
思考: 1.何地气温年较差最小?( B ) 2.何处四季分明?( A )何处终年高温?( )何处终年 寒冷?( C ) 3.何地与我们学校所在地气温年变化规律最接近?( A ) 4.三地各在哪个温度带?(北温带 热带 北寒带 )
均 气 温 又 是 怎 样 计 算 的 ?
8时
14时
20时
2时
日平均气温(℃)
(7+15+12+4)/4=9.5
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多次观测值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 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 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气温 ℃
30 15 0 15 30 45 60
北半球某陆地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北半球某海洋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1997年)
月份 气温 (℃)
1
2
3
4
5
6
7
8
9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12
10.2 10.7 13.4 18.2 22.1 25.5 28.8 28.2 26.0 21.7 17.5 13.1
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一天当中最高 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气温℃
33 31 29 27 25 23 21
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 曰出前后 14时左右
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2、气温年变化
根椐生活经验,说说一年当中最高 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各出现在 什么月份?
甲地
气温/℃ 30
乙地
20
20
10
10
1
4
7
10 月份
1
4
7
10 月份
1、甲地最热月是 1 月;最冷月是 7 月。
2、乙地最热月是 7 月;最冷月是 1 月。
3、甲、乙两地, 乙 地是在北半球; 甲 地是在南半球。
气温(℃)
气温(℃)
气温(℃)
30 20 10 0 -10 -20 -30 1 4 7 10 (月)
气温和气温 的分布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一课时 气温的变化
人们为什么那么关心气温?
答:气温对人们的衣、食、住、行、 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气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 联系
30


30
20
15℃ 7℃
20
12℃
10
10
4℃
0 14时 20时 2时 日平均气温
月 平 均 气 温 、 年 平
0 8时
请同学们分小组,经讨论后,根据所给 数据,每人均绘制一幅泉州1997年气温 变化曲线图。
气温/℃
30
月份
气温 (℃)
(1997年)
1
2
3
4
5
6
10.2 10.7 13.4 18.2 22.1 25.5
20
7
8
9
10
11
12
28.8 28.2 26.0 21.7 17.5 13.1
10
要领:
定点要准确
1 4 7 10 月份
泉州气温年变化图
连线过中心
曲线要平滑
气温/℃ 30
28.8℃
20
28.8-10.2=18.6℃
10.2℃
10
1、月平均气温最高值 为 、出现在 7 月。 ___ 2、月平均气温最低值 为 、出现在 1 月。 ___ 3、该地气温年较差 为 。
1
4
7
10 月份
泉州气温年变化图
气温/℃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