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课题3 水的组成【核心素养】通过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及氢气的燃烧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了解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并学会区分。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电解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景,了解传统文化和水有关的成语:水泄不通、滴水穿石【导入】二、引入新课纯净的水是无色透明的,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
这节课我们来仔细的研究水。
【活动】三、回答水的物理性质1.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自然界的水由于含有杂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2.在1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为100℃,熔点为0℃。
3.纯净的水,导电性很弱自然界的水中由于含有杂质,可以导电。
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水的导电性来说明水的纯度。
4.水的比热容较大,4.1kJ/g℃【讲授】四、演示实验:水的电解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不可再分,同学们怎么分析这一认识呢?水可以被电解强调电解实验细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向水中加入了NaOH溶液。
特别强调:电源正负极(在大约10分钟后,在来观察实验现象)。
【讲授】五、了解人类对水的认识过程1.古人认为水是一种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不可再分。
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一些科学家开始了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有了很多新的探索认识和想法,对于水的组成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
2.1766年,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将金属锌加入到硫酸中,就会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爆发出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将这种气体叫做“可燃空气”。
教师实验:锌加入稀硫酸中,观察气泡;将导气管放到洗涤剂溶液中,点燃泡泡3.同一时期,英国的科学家普里斯特利,也在研究这种“可燃空气”,这种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1/11,普里斯特利多次将这种猛烈的爆炸当作魔术在欧洲贵族的聚会上表演,直到某一次爆炸表演结束后,发现,玻璃容器的内壁有水雾,通过多次反复实验,确认生成物就是水。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眉山市东坡区金花乡初级中学汪静(2017.5)【教材分析】本课时选自人教版新课标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三。
学生已学习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及本质区别,也知道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分解反应,元素以及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构成等知识。
本节通过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电解水实验和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此外,在学习了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上,对物质进一步分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及分解反应;2、通过对水电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通过对物质元素的分析,进一步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整理出实验现象,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归纳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也让学生体会到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电解的实验和结论;由电解水实验微观解释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物质的分类。
难点:电解水实验,由电解水实验微观解释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准备】实验用品:水、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水电解器、烧杯、直流电源、火柴、小木条、酒精灯、注射器等。
【教法和学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教学基本思路:趣闻导课→新课讲授→实验探究→总结→新知应用与实践检验1、两试管中分别出现了什么现象?(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两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多少?)2、产生的是什么气体?怎样对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提示: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3、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演示电解水实验】1.教师演示电解水实验2.电解水实验动画回顾观看实验,记录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注重“过程与方法” 对形成学生良好的学 习方法是十分有好处 的。
按照知识层次结构, 循序渐进地引出新概 念,使难度降低便于 学生理解掌握。
适当练习,加深对概 念的理解。sh
布置任务:结合教材 P47 的内容,将 上边练习中的化合物简单分类。 提问:你能说出氧化物的基本要素 吗?
(1)现象:两极产生气泡(正氧,负氢)V 正:V 负=1:2
书
(2)表达式: 水 通电 氢气+氧气
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设
二 单质和化合物
1.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计
2.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
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
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
的概念。
练习:CO2 N2 KMnO4 H2O2 化合物?
P2O5 KClO3 Fe 指出它们是单质还是
学生观察:气泡快慢、正 负极气体体积、检验氢 气、氧气的现象。
根据现象总结,并写出文 字表达式。属分解反应。
课题
教学媒 体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 3 水的组成
多媒体、实验器材
课型
新授
知识 技能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能判断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 点
教学难 点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文《水的组成》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课文《水的组成》教学反思课文《水的组成》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文《水的组成》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水的组成》教学反思篇1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
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
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课文《水的组成》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总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三维目标,完成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发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教师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注意采用体验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
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习,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
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习不能更好的体验。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作出假设、制订计划、使用工具和搜集证据、处理数据 和解释问题、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增强学 生的参与和体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精神,逐步形成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探究 式的教学要适时适度,循序渐进,不能盲目追求科学探 究的完整过程。
4.营造合作、民主的科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 围,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分工合作、乐于倾听、善于表 达、敢于质疑,并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要精心设计紧 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要创 设足够多的师生交流和学生间交流的机会,留足时间给 学生思考、讨论、实践、表达,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倾听 的习惯、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5.从社会、生活和教学过程中挖掘育人资源 教师要及时关注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生活中和化 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化学教学紧 密结合,既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培养学生从化学视 角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等 社会资源,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提供学生参观、体验的 机会:要善于捕捉和利用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通过仔 细观察和分析学生在回答、讨论、实验、作业等方面的
爆炸,所以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4)氢气名称的来源可能与它的密度有关,因为
“轻”“氢”谐音。 看来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得还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
来介绍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 (五)拓展视野 水体污染示意图;水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浅谈健康
饮水;探究活动一;探究活动二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设想,如果缺少了水,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水的组成》
称
1、教材内容: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课题3 水的组成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用化学符号表示为H2O。
4.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概念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氢气燃烧实验和水电解实验,初步了解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思维。
3.使学生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1.对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概念的理解。
2.研究化合物组成的基本方法。
情境导入如图,水是生命的源泉,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
对于我们熟悉的水,你知道它的组成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氢气的性质提出问题氢气球可以升上天空,还可以燃烧爆炸,为什么呢?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1)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并生成水。
(2)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3)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点燃水。
3.验纯: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倒立着移近火焰,如发生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探究点二水的组成提出问题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可以推测水可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水的组成。
归纳总结1.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流、酒精灯。
2.实验药品:水、氢氧化钠(或稀硫酸)。
3.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接通电源。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理解水的化学式,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水资源的珍贵认识,养成勤俭用水的良好习惯,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理解水的化学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理解水的分子结构。
3. 教学关键:注重实验安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烧杯、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等。
2. 实验药品:纯净水、盐酸、氢氧化钠、酚酞试液等。
3. 教学PPT: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图片、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4. 视频资料:有关水的纪录片或科普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和资源状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图片:清澈的湖水、浑浊的河水、海边的浪花。
提出问题:这些水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引出水的净化、水的循环等课题。
2. 展示电解水实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出本节课课题。
(二)水的电解实验1. 教师介绍实验器械并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2.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电解水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3. 讨论并总结实验现象:两极均产生气泡,负极产生气体较多,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正极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三)水的组成分析1. 提出问题:这些气体是什么?如何证明它们的组成?2. 学生讨论并尝试提出各种假设。
3. 教师介绍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检验方法。
4.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所学知识,分析水的组成。
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四)拓展延伸1. 讨论: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合理性。
2. 介绍水资源的现状和珍爱水资源的措施。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水电解器改进为家庭可用的简易装置?(五)小结作业1.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课题3 水的组成课题分析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目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1)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2)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难点:(1)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不吃一月,无水一周”,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
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水的组成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1.现象:(负氢——父亲)(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2)与是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
(3)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
讨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2.结论: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说明电解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课题3水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掌握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的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理解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证明水的组成难点是做好电解水的实验三、教学用具水电解器简易装置、电源、火柴、烧杯、插座、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而且生命的孕育和维续都离不开水。
那么我们对水又了解多少?比如水有三态的变化,那么在变化过程中水有没有变成其它物质呢?生:没有。
师:水的物态变化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变化呢?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物理变化。
师:对,那么水是否真的不能变成其它的物质了呢?实验探究:水真的不能变成别的物质了吗?师: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利用法国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堆已经发现了实验结果。
今天我们将踏着前人走过的足迹去感受科学研究后成功的喜悦。
(二)新课教学师:我们先来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氢气有什么用途?氧气有什么用途?学生分组讨论。
师: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今天是讲水的组成,跟这个有什么联系了?慢慢看,等会你就明白。
1.简单介绍实验装置,并提出问题师: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电解水,但纯水是不易导电的,因该怎么办呢?生:加入能增强导电性的物质。
师:对,所以我们还要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2.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探究3、验证推导:水的组成(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的组成一、氢气(H2)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3.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若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
4.爆炸极限:4%~74.2%。
二、电解水实验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 3 水的组成
教学媒体 多媒体、实验器材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知识 技能
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和氢气燃烧的产物,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了解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产物,并学会判断和验证生成物。 3.了解水的元素组成和化学式。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1.学会通过探究氢气燃烧实验和水电解实验中总结实验现象。
欣赏图片 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 成的
观看并总结,了解科学家们探 究水组成的过程
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 问题并回答 讨论、交流、发言。 通过自学了解氢气的性质及其 验纯方法。 回答:1、无色、无臭,难溶 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 知学习对象,易激发学 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 学家的眼睛来探视水的 未知和魅力。
按照知识层次结构,循 序渐进地引出新概念, 使难度降低便于学生理 解掌握。
体。现象:①玻璃管 1 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②玻璃管 2 中产生的气体可以 学生整理探究过程
从微观角度探究化学反 应的本质。
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总结现象】实验现象可以总结为八个字:正 氧负氢,氧一氢二 【写出文字表达式】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判断属于什么反应类 型。
讨论、积极发表见解有 助于培养学生周密的思 考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 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 能力
1
【实验操作并讲解】让学生听氢气纯与不纯是 声音的区别,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轻轻的 “噗”声说明纯。 【观看氢气燃烧的实验视频】观察实验现象并 描述 【实验结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证 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氢气的燃烧实验 (课堂实录:10 分 29 秒处)
学生汇报氢气的化 学性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初步结论并质疑
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
图片展示 (卡文迪许)
思考: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水,氢气 燃烧有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 (同桌交流想法,课堂实录:12 分 03 秒处) 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实验,确认所 得液滴是水,说明氢气燃烧氧气参 加了反应。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 生体会“你有一个苹 果,我有一个苹果, 而彼此交换仍各有一 个苹果,若你有一种 思想,我有一种思 想,而彼此交流,则 各有两种思想”
课堂练习
提问(被偷拍 视频中的同 学) 自我检测 (PPT 呈现)
得出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此刻有 什么想法? 30 秒时间分析,教师说 “开始”后 方可抢答
学情分析
物理性质有一定得了解,但对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通过水的生成和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
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认识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认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电解水实验现象的观察,确定水的组成 研究纯净物组成的基本方法
三、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习的必要知识基础,也是模拟水组成研究的开端。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分析,认识水组 教材内容分析
成已是水到渠成,整个过程将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
涵丰富,学习情景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生活中经验的积累及物理课的学习,不仅知道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
一、基本信息
教学设计 第 4 单元 课题 3 水的组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1.水中加入少量新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2.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 3.实验时要注意哪些细节?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面(有什么好处?)
重要性能 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等
3.水既普通又宝贵。那么你知道,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AB
知识点 1:水的组成
知识点 2:化合物、氧化物、单质
【交流讨论】 1.从上面的实验和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见,水是由氢(H)、氧(0)两种元素组
成。那么二氧化碳(CO2)、高锰酸钾(KMn04)、五氧化二磷(P2O5)、氢气(H2)、氧 化铁(Fe2O3)、氮气(N2)和氧气(O2)分别由几种元素组成的?
根本区别 举例
2.氧化物:有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 元素。
【思考】1.由同种元素能否组成混合物?
2.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有什么区别?
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如:KClO3、MnO2 等。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如:
2.实验操作中试管 A、B 两试管的气体体积比常大于 2:1 原因可能是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预习】
3.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可见氢气是一种_________的气体,试管 A 内既有氢气又
1.你知道水与人的生理、生活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吗?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文县城关中学导学案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能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2.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能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学习活动预设学习方法与策略课题导入:情景设置(实验):水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我们可不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研究氢气的燃烧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激活学生:教师演示氢气燃烧实验认知问题(一级)(一)认识氢气问题串(二级):实验4-5:问题:(1)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2)发生了什么变化?(3)是否有水滴生成?自学对学、展示评价:1、观察实验现象2、总结归纳:氢气具有____________性,在点燃的条件下,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____________地燃烧,产生__________火焰,燃烧产物是________,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就有可能_____________,所以点燃氢气前要____________。
现象:认真观察水的电解实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加以分析思考。
现象1.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2.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
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试管B中的气体看到在空气中发出________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收获与困惑。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课题3 水的组成学归纳总结知识巩固老师投影正确答案,并进行点评通电水—→氢气+ 氧气H2O H2O2播放实验视频(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证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在分,原子不能再分。
探讨教材中的“讨论”栏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指导学生自学老师总结: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在分,原子不能再分创设情景:给出一些纯净物的化学式,请同学们按元素组成(老师强调分类原则:元素种类)如:O2、H2O、NaCl、P2O5、N2、KClO3、CO2、Fe3O4、C、HCl等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2.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的体积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小结)本节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组成。
通学习同学们不仅要了解这些知识,更重要的要从学习中体会到要想掌握一门科学知识,须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实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氧气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并分别在纸上书写分析、讨论、交流、发言讨论、发言、归纳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要求学生每类物质自己再举出1~2个例子。
练习,反馈纠正让学生记忆一些化学式,分散化学式记忆难点。
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将已经接触过的纯净物进行分类。
练习并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课题3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1)现象:出现气泡,V 正极∶V 负极=1∶2(体积比)(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通电氢气+氧气 H 2O H 2 O 2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如O 2、H 2、N 22.化合物:如H 2O 、CO 2、Fe 3O 4、Al 2O 3、P 2O 5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任何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教学反思水的组成探究是本单元最重要的知识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的良好素材。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3.了解电解水实验,并通过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重点难点】1.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水的组成。
2.通过电解水实验推出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3. 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教学准备】【教具】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用氧气饱和的5%~15%的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稀硫酸)等。
【导入新课】教师: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单一的物质,那么水这种物质里究竟含有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水的组成。
学生:认真听讲。
【探究新知】【过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曾被看作一种元素。
直到18世纪末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的开始。
学生:阅读教材P81的“资料卡片”(水的组成揭秘)。
【提问】大家对氢气了解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回答:①可以燃烧;②密度小,名称为“氢(轻)气”。
【过渡】先一起来了解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
【提问】应该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对于学生描述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纠正并补充)学生:阅读教材P79,结合图4-23进行描述。
【提问】氢气具有可燃性,你认为氢气有何用途?学生:讨论并回答:可用作燃料。
【讲解】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是未来世纪的主要能源,希望大家努力学习,为氢气的普遍使用作出贡献。
【过渡】人们发现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水之后,又研究了水的分解实验,并揭开了水的组成秘密。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水的组成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的组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1本节课总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三维目标,完成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发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教师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注意采用体验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
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习,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
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习不能更好的体验。
现在,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从探究的活动中学到化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是终身难忘的。
3、教师能够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了学习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1、就是在时间上没有把握的太好,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改动。
2、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水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已经学习的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和氧气的性质的一些内容,从而从氧气的学习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水的知识。
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组成的.知识的缺乏,并且对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方法还不了解,有待改进。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2这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水的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从宏观到微观,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进行教学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作为公开课进行的,通过课前的准备、实际的课堂情况、课后的学生和同行教师反馈以及自己对这节课整体效果的感知,我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课前准备的反思
1.教师准备
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我首先确定了课堂环节(导入——水的物理性质——验证水组成的方法——水的电解实验及结论——练习——小结),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出验证水组成的方法。
在实验的方式选择上,我选择采取模拟动画演示实验的方式。
练习题分别从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电解实验、物质组成的探究方法这三个方面选题。
我认为从课堂内容的角度来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还得考虑进去。
2.学生准备
关于这节课,我只是告诉学生要好好预习,但是没有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或者问题。
因此学生的预习情况不理想,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没有想象中的高。
二、课后效果的反思
通过同行教师的反馈,我认识到自己一方面在备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自顾自的设计教学过程,如在设计验证水的组成实验时,由于学生缺乏实验经验,很难得出我预设的答案;另一方面,课堂语言的组织不够精炼,过渡不自然。
但从同事那里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值得肯定的地方,即能够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的能力,而且我的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想这也与我自己坚持的教学理念有关,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脑,用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用化学的
思维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做笔记,背知识点。
三、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1.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在备完课以后,自己首先从学生的角度过一遍,并反思哪里可能是学生认知的难点,并且将难点坡度化呈现出来。
2.语言组织不精炼——在日常生活中,我就会出现语言表述不清的问题,但是课堂与生活不同,因此,应在备好课后多次预演,关键的地方可以写出讲稿进行推敲删减,尽量用浅显而精准的语言一次把知识表述清楚。
武圣宫中学戴杰
2016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