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概说
《缀网劳蛛》
主人公尚洁原是童 养媳,后与帮助她逃 离婆家的长孙可望结 婚。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 爱、博爱与道德、人 性的冲突,表现了顺 其自然,与世无争的 观点。 对人生和命运的隐喻: 人生如网,任其而过, 与世无争,顺应天命。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 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 放出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远;可是等到粘着 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的破发。 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 再结一个好的。 ...... 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 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任自然罢了”。
艺术特点:
提问:与庐隐 小说比较
不事情节铺排,重写人 物的心理活动; 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 的温婉之心来观照生活; 风格清新、飘逸、感伤; 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 远、含蓄疑练、诗情洋 溢
二、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 笔名落华生。祖籍广 东,生于台湾,文学 研究会成员。 主要作品: 《命命鸟》、《缀网 劳蛛》、《春桃》等。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一、问题小说
周作人:提出一种问 题,借小说来研究它, 求人解决的,是问题 小说
1、时间: 1918—1920 2、代表性作家: 叶绍钧 许地山 冰心 庐隐 王统照等 3、题材: 家庭伦理、婚姻痛苦、女子地位、儿童问题、 青年问题、国民性改造等
《春桃》
标志着许地山走上了现实 主义的创作路向。 写春桃、李茂、向高之间 的情感纠葛。 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 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 春桃心中,已无男女,众 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 媳妇已非媳妇,一切皆空。 慈爱与宽容,超越世俗的 观念,已经成为了宗教的 “空”的观念。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
想,有热情
易于为表面的小成功所陶醉,又
常常为一时的挫折所吓倒
认识不到革命的曲折性、艰巨性、
长期性,也认识不到反动势力的 顽固性。
王怀庆 :《倪焕之》插图
许地山
(1893—1941) 现代著名作家,教授。 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原籍 福建龙溪,生于台湾。 幼习经史。甲午战争后,全家搬回大 陆。 1917年至1920年在燕京大学学习,积 极参加“五四”运动,毕业后留任助 教。同时与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 人发起文学研究会,从事创作。 1925年出版的早期作品散文集《空山 灵雨》、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的 不少作品都受宗教哲学和宿命论的影 响。 1941年8月4日病逝于香港。
《沉沦》
《沉沦》(1921年10月,收入《银灰色 的死》和《沉沦》、《南迁》三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它以凌厉的气势,揭起专写知识青年内 心苦闷纷扰的浪漫抒情小说的旗帜 。 《沉沦》的出版轰动一时,毁誉参半,褒 之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 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 的兴起,贬之者攻击它为“诲淫”,是不 道德、不端方的文学。
《超人》书影
.
散文集《寄小读者》和诗集
《繁星》、《春水》等。
冰心的散文语言清新流畅,
秀丽典雅,感情饱满,被称 为“冰心体”
其典雅、素洁而充盈着生命
哲理感悟的“小诗”也在新 诗坛上自成一格。
.
庐隐
(1898—1934),原名黄英,
福建闽侯人,与冰心、林徽 因并称“福建三大才女”, 是五四女作家群中最优秀的 小说家之一。她虽然名列文 学研究会,但其创作风格带 有浓郁的浪漫感伤气息,似 乎更接近创造社的郁达夫。
现代文学史第三讲20年代小说一
问题小说作家(二)庐隐(1898——1934)
1、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首批会员。创作一开始多为问题小 说,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年《小说月报》第 12卷上发表。随后又写了《两个小学生》《一封信》 《灵魂可以卖吗?》等。但都不太出色。
2、1921年以后她以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生活为蓝本,写出 了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以及中篇《海滨 故人》,才真正显示出她的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 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是表现一代青年女性 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 景。
• (3)离异。平衡再次被打破。
• “贼”入室。 “他是苦难人”,不是“贼”。 (4)“弃妇”。流落南洋。当秘书。另外给采 珠工人传播宗教。 由采珠而人生感受。 “他对前途一点都不灰心,且要更加奋勉” (5)丈夫忏悔,请求原谅。 “我的行为本不求人知道……”
• (6)归来。丈夫却无颜相见,“已经到槟榔屿 了”。 “为爱情么?为爱而离开我?”
• 5、艺术特征:许地山小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发生在缅甸、马来亚等地, 即使是国内也多在福建、广东,弥漫着旖旎的热 带风情及异域色彩。二、爱情线索。故事多以男 女爱情贯穿其中,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家庭扼 杀青年爱情的罪恶,写出青年的叛逆反抗,另一 方面将人世的“爱”寄托在达天知命的宗教理想 上。三、宗教氛围。许地山精通教义,作品中不 仅有多种宗教场所的展示:乞食会、教堂、礼拜 等,作品还有宗教哲学内涵。
冲破了社会伦理规范,在底层人的生活困境中突出人物的 善良。
许地山
二、作品赏析
• 1、思想内容:《缀网劳蛛》的主人公尚洁是童养媳,逃离婆家, 同曾帮助过她的可望结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尚洁 出于慈悲之心搭救受伤的盗贼,遭到丈夫的妒嫉而被刺伤。丈夫 要与她离婚,她只身到土华岛,内心坦然,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尚洁对此并不感到多大痛苦,她认为命运的偃蹇和亨通,对于生 活并没有多大关系,犹如被虫蛀伤的花朵,剩余的部分,仍会开 得很好看。丈夫在牧师的启迪下,夫妇重归于好。丈夫到海岛受 苦偿过,她也不挽留,心情依旧坦然,过着安闲宁静的生活。别 人都为她高兴,她也并不感到格外的兴奋,她对人生有自己的看 法。
第03章 20年代小说(二)
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意义: 1、社会现实对于正义感及具有合理愿望的主人公
的压迫是其“忧郁症”产生的主要原因。
2、主人公的情感苦闷和不幸遭际都与对于祖国
贫弱的哀伤紧密交织,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
思想。 3、 对主人公孤芳自赏、耽于忧郁,空有愤激、
短于行动的性格弱点的呈示,对“五四”时期及以后 的知识分子都有一定的警策作用。
教 叶圣陶纪念馆案
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在叶绍钧的全部小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他被称为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 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教案
《潘 先 生 在 难 中》:
以军阀混战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 市民习气颇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们在虚惊来了时最先张皇失措,而在 略感得安全的时候他们又是最先哈哈地笑;是 一些没有勇气和环境抗争,揉揉肚子就把他的 “理想”折扣成为零的妥协者。” ——茅盾
教案
(四)蹇先艾: 贵州遵义人。
《到家的晚上》:以抒情化语言叙写主人公 在京城求学十年后重返故乡,目睹家境的衰败荒 凉,而产生的无限感伤。 《水葬》:揭示了贵州乡间“水葬”的野蛮 习俗。
教案
(五)彭家煌:
湖南湘阴人。 代表作《怂恿》描绘了农村因宗族矛盾而 引发的一场闹剧。
教案
(六)废名: 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语丝社成员。
教案
五、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1、自叙传的性质。 郁达夫坚信法郎士所说的关于“文学作品 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断言。 2、感伤的抒情。
教案
“人生百岁,年少的时候,只有七八年光景, 这最纯最美的七八年,我就不得不在这无情的 岛国里虚度过去, 可惜我今年已经是二十一了。 槁木的二十一岁! 死灰的二十一岁! 我真不如变了矿物质的好,我大约没有开 花的日子了。 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 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 肠! 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 从同情而来的爱情! 教案 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
35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
• 乡土小说的特色
• 一,坚守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乡土小说家共同 的特色。 他们大多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善于刻画人 物性格,以坚实的笔触,叙写了家乡农村真实 的状况,揭示了现代文明的“死角”,在表现 农民的善良、纯朴的同时,不回避农民身上的 “劣根性”,并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制 度和封建文化。
.
• 二,浓郁的地域生活风貌与气息,是乡土 小说又一特色。
乡土小说家把故乡农村的生活风貌带进了中国 现代小说,特别对农村生活的封建遗俗和恶劣 民风,进行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表现和批判。
许杰
• 许杰(1901-1993), 原名许世杰,字士仁, 浙江天台县城关清溪村 人。20年代主要的代表 性乡土小说有《惨雾》、 《赌徒吉顺》和《出 嫁的前夜》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节 20年代 小说概述
20年代小说概述
• 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 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最早是以问题小说的面貌 出现的。
• 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的,是1923 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研会和未名社、 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
.
• 浪漫抒情派小说的共同美学特征:
•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这派作家多把 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传”,喜用第一人称叙事。
• 2,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 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性心理 和肉欲苦恼),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 这类小说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等。
• 前期创造社的一些小说家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 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20年代的 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 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第二章20年代小说
(二)小说代表作: 《命命鸟》 《商人妇》 《缀网劳珠》 《春桃》
(三)许地山早期小说艺术特色 总:浪漫传奇小说——异域风情、宗教氛围、 幽婉的爱情 1.南国风光及异域风情,多以闽粤及南洋一带 为背景。 2.浓厚的宗教氛围,法轮学校、礼拜等宗教景 象,乐天知命等宗教精神。 3.以爱情为主的曲折离奇的情节线索。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一、问题小说 流行于五四时期的文坛上,是典型的五四 启蒙时代的产物,代表作家有:冰心、庐隐、 王统照、叶绍钧等。问题小说的主题、题材 比较广泛,但多数问题小说“只问病源,不 开药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冰心:早期人生派问题小说代表作家
1.社会问题小说:《两个家庭》 《斯人独憔悴》《去国》 《秋风秋雨愁煞人》 2.心理问题小说:《超人》 3.现实主义小说:《分》
庐隐:哀情绵绵的问题小说作家
1.社会问题小说:《一个著作家》 《两个小学生》《灵魂可以卖 吗?》 2.心理问题小说(自叙传小说): 《海滨故人》 《或人的悲哀》 《丽石的日记》
王统照:探究社会问题时,多用象征手法
创作三个时期: 早期:表现爱与美的力量,富于 童心与诗意。《微笑》 五四落潮后:表现爱与美的毁灭。 《雪后》《沉思》 1927年后:向现实主义回归。 《湖畔儿语》《沉船》 代表作:《山雨之夜》(短篇小 说集)(1933)
第三节 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
一、生平及主要创作 (一)生平简介
(二)主要创作 前期:创作以抒情小说为主 后期:创作以游记和散文为主 一生写有50多篇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性质,小说 集有《沉沦》《寒灰集》等。 《沉沦》于1921年10月结集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包括《银灰色的死》 《沉沦》《南迁》三篇小说,被公认是惊世骇俗的 作品。 小说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迟桂花》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二章《20年代小说创作》PPT课件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2)支配人生的是“爱”和“美” ❖ 冰心(1900-1999) ❖ 《斯人独憔悴》:写父子 ❖ 代沟与矛盾; ❖ 《两个家庭》:探索妇女 ❖ 在中国社会与家庭中的 ❖ 地位与作用问题 ; ❖ 《超人》:人与人的关系;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王统照(1897-1957) ❖ 《微笑》:写一青年囚 ❖ 犯的转变,爱与美的力 ❖ 量; ❖ 《沉思》:写模特琼逸 ❖ 的悲剧,显示爱与美的 ❖ 幻灭; ❖ 《湖畔儿语》:写下层 ❖ 劳动者的家庭生活的苦难
多《<女神>之地方色彩》、王伯祥《文学的 环境》,周作人《地方与文艺》 ❖ (3)鲁迅小说的深刻影响;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A《故乡》族类:王鲁彦《童年的悲哀》:阿成哥; 废名《竹林的故事》:三姑娘;蹇先艾《老仆人的 故事》:老仆人林富;
❖ B《祝福》族类:台静农《红灯》,王鲁彦《李 妈》;蹇先艾《乡间的悲剧》:祁大娘;黎锦明 《唐寡妇》:唐寡妇;
俗);《黄金》:表现乡村原始的冷酷,如 史伯伯尘嚣的宗法社会田园牧歌 ❖ 废名:淡泊的现实主义和素雅的浪漫主义
的交融 ❖ 《浣衣母》中的李妈“善的化身” ❖ 《河上柳》中的陈老爹 ❖ 《竹林的故事》中的三姑娘“美的化身”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与堕落的半殖民地都市文化的相对立:
第二章(一) 20年代小说创作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一、“问题小说” ❖ 1、产生的原因: ❖ 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反封建传
统,探索问题,居高临下的话语方式; ❖ 五四时期小说作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 外国文学的深刻影响,俄罗斯文学,易卜生
社会问题剧;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20年代小说概述
第三章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第二节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第三节郁达夫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20年代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主要作家是文学研究会及与之相近的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
20年代人生写实派小说家直接师承了“文学革命”倡导期《新青年》、《新潮》作家群的传统。
鲁迅的一些小说,实际上表现就是深刻的社会问题,鲁迅《狂人日记》1918年5月《新青年》上发表,以深刻的反封建的内容和新颖别致的艺术形式,猛烈地震撼了当时的文坛。
它是公认的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当然,序言是用文言写成的,旧小说向新小说过渡的痕迹)。
之后,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到1926年就出版了《呐喊》和《彷徨》两部小说集。
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又是中国20年代最优秀的小说家。
胡适曾在1919年7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一篇题为《一个问题》的小说,写一位青年由于社会和长辈的压力而早婚早育,结果为家庭所累,未老先衰。
作者借这个青年的嘴提出了“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这样一个虽似抽象却又与社会发展极有关系的问题。
(喜欢研究问题)陈衡哲1917年6月,她在《留美学生季报》第四卷第二号上发表一篇白话作品《一日》。
反映美国一所女子大学学生们一天的生活,很生动,但属写生、速写一类。
自己说:“既无结构,亦无目的,所以只能算是一种白描,不能算为小说”。
1918年10月,她又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二篇现代白话小说《老夫妻》,赞咏家庭温暖。
作品比较平淡,缺乏时代精神,却是《新青年》上刊载的第二篇现代白话小说。
1920年,又在《新青年》上发表《小雨点》《波儿》。
《小雨点》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
《波儿》描写的是美国一个贫民家庭的生活艰辛,体现了作者对贫病者的深切同情。
《巫峡里的一个女子》诉说的是一个受婆婆压迫,与丈夫逃到山峡里生活,后又失去丈夫的女子的经历,写出了独处者的孤寂、恐怖和恍惚。
《西风》童话。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现代女作家:陈衡哲端庄秀丽,一股书卷气直面袭来。
20年代小说
三、中国新文学要想在世界文学之林获得应有 的地位,也应该发展乡土文学,发展具有充分 本民族特色的文学。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潘训:《乡心》,王思玷:《偏 枯》,徐玉诺:《祖父的故事》, 许杰:《惨雾》、《赌徒吉顺》等, 许钦文:《疯妇》、《石宕》,蹇 先艾:《水葬》,黎锦明:《出阁》
理论借鉴:外国文学的三个方面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庐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原名黄淑仪, 又名黄英,福建闽侯南屿人。其笔名庐隐,有隐 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1903年父亲去世,到北京 舅舅家居住。1912年考入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 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 及河南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 师范国文系。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5年出 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1926年到上海大 夏大学教书,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 长半年,几年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 梅先后逝世,悲哀情绪浸透在这个时期出版的作 品集《灵海潮汐》和《曼丽》之中。1930年与李 唯建结婚,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云欧情 书集》。婚后她们一度在东京居住,出版过《东 京小品》。36岁时因临盆难产,死于上海大华医院。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倪焕之》 :
“把一篇小说的时代安放在近十年的历 史过程中的,不能不说这是第一部,而有意 地要表示一个人——一个富有革命个性的小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地受到十年来时代的 壮潮所冲激荡,怎样地从乡镇到都市,从埋 头教育到群众运动,从而自由主义到集团主 义,这《倪焕之》不能不说是第一部” 。 (茅盾:《读〈倪焕之〉》)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叶绍钧小说思想内容: 1.表现教育界的黑暗和青年知识 分子的追求;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前期,形成了一个以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未名社青年作 家为主干的“ 乡土小说 ”作家 群。回忆、乡愁、风土、 写实,是乡土小说的突出特色。代表作家有许钦文、王鲁 彦、蹇先艾、彭家煌、徐玉诺、许杰等。
返回
15
2、作品类型与内容
写实型乡土 :真实摹写与揭示农村现实生活。
许钦文等。
抒情型乡土:宁静和谐与乡风民俗的融合。 废名等。
湖北黄梅人。语丝社成员。
19
特点:小说诗化;对乡村文明的认同.
20
吴晓东:“他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诗性 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废名堪称是中国现代‘诗化 小说’的鼻祖,从废名开始,到沈从文、何其芳、冯至、 汪曾祺,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能够梳理出一条连贯的诗化 小说的线索。而废名作为诗化小说的肇始者,为现代小 说提供了别人无法替代的’破天荒’的创作。” (吴晓东:《竹林的故事.跋》.2003年3月)
终至沉沦和自戕。
《沉沦》悲剧原因。
《沉沦》等作品中的色欲描写。
32
“生的苦闷”:中国“零余者”形象系列。(金钱—穷)。
郁达夫对文学史的最大贡献之一,是“零余者”形象的塑 造。
零余者:
“心头多恨”,“袋里无钱”,“于世无补”。
颓唐,忧郁,孤傲,酒色,变态。 感伤放荡、愤世嫉俗。
16
反映内容: 落后习俗。 械斗:彭家煌《怂恿》 典妻:许杰《赌徒吉顺》 借种:彭家煌《活鬼》 乡刑:蹇先艾《水葬》 冥婚: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乡村“衰美”。 许杰《惨雾》 废名《竹林的故事》 乡愁与感伤。 许钦文《父亲的花园》《石宕》
17
竹林的故事
18
废名,原名冯文炳(1901—1967),
12
20年代小说女性篇
单篇佳作
• 《隔绝》、《隔绝之后》 • 《旅行》
凌淑华
• 角隅中的女性世界 • 凌叔华,原名凌瑞棠,笔名叔华、
瑞唐、瑞棠、SUHOA、素心,原 籍广东省番禺县,1900年3月25日 生于文化古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 画世家,是其父第四位夫人所生, 姊妹四人,排行第三,在家里排行 第十。
主要作品
• 小说集: • 《花之寺》(1928新月书店) • 《女人》(1930商务印书馆) • 《小孩》(1930商务印书馆) • 《小哥儿俩》(1935良友图书公司)
20年代小说(1)
女作家篇
活在黑暗时代的女性
• 女子弄文诚可罪, • 那堪咏月又吟风? • 磨穿铁砚非吾事, • 绣折金鍼却有功!
——朱淑真
• 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
瞎子罢了!——贾母
• 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 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 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 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 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 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 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 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 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就不可救
• 现实主义的佳作: • 《分》 • 《冬儿姑娘》 • 《张嫂》
• 社会问题小说 • 心理问题小说
• 现实主义的道路
Hale Waihona Puke 秀的文体家• 冰心体:• 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 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在行云流水般 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 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 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 快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 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 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 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 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 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三、所谓的“颓废”倾向和“色情”描 所谓的“颓废”倾向和“色情” 写
郭沫若: 郭沫若: 他的清新的笔调, “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 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 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 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 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 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 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 全是一种暴风雨似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 全是一种暴风雨似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 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 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 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乡土小说的主要特点
隐现着乡愁” A、“隐现着乡愁”——对故乡日益衰败的慨叹 对故乡日益衰败的慨叹 B、作品充满混合着泥土气息的血和泪,表现了 作品充满混合着泥土气息的血和泪, 一幕幕人间惨剧 C、致力于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 D、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大多注重情感的流泻与 具有散文化的特点, 氛围的渲染
乡土小说的艺术成就: 乡土小说的艺术成就:
五、郁达夫小说的独特风格
自我的写真, 自叙传” A、自我的写真,“自叙传”色彩 B、感伤的抒情 C、结构的散文化 流丽、 D、流丽、清新的文笔
六、郁达夫之外的抒情作家群体
A、王以仁 B、庐隐和淦女士 C、冯文炳 D、许地山
三、浪漫抒情小说
1、创作情况 前期创造社的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 前期创造社的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 倪贻德、陶晶孙、叶灵凤等,浅草——沉钟社 倪贻德、陶晶孙、叶灵凤等,浅草 沉钟社 的陈翔鹤、林如稷,弥洒社的胡山源, 的陈翔鹤、林如稷,弥洒社的胡山源,文研会 的王以仁、滕固等, 的王以仁、滕固等,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 真实再现,而侧重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 真实再现,而侧重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开拓 出浪漫抒情小说创作的新园地。 出浪漫抒情小说创作的新园地。
20年代小说(二)
第三章20年代小说(二)本章讲授6课时,主要内容为1、20年代小说概述;2、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等“问题小说”作家;3、郁达夫的生平及小说创作。
20年代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20年代人生写实派小说家直接师承了“文学革命”倡导期《新青年》、《新潮》作家群的传统。
主要作家是文学研究会及与之相近的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
他们创作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积极探索现实人生问题,尽管他们对这一问题探索的角度不同,但他们的作品都注重暴露和谴责黑暗的社会和污浊的人生,显示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文学研究会在中国所首创的现实主义美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风格,对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包括《新青年》《新潮》作家群在内的初期小说作家,有着大致相同的创作倾向,显示了“问题小说”的端倪。
问题小说初始在1918-1920年间,但问题小说的写作高潮则在1921年之后,即周作人的理论倡导,冰心、叶绍钧、许地山、庐隐、王统照等文学研究会会员的创作不可分离。
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的,是1923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的主要特征:第一、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第二、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与“为人生”小写实派小说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
(为艺术派的创作)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20年代的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第二章20年代小说
如家庭问题、婚姻问 题、妇女问题、儿童问题 、青年问题、劳工问题等 。
1919年下半年,冰心在《晨 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 悴》等,正式开创了“问题 小说”的风气。
2、问题小说来源主要有几方面:
1)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 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 一代”;
2)有“提出问题的文学”(高尔基语)之称 的俄罗斯文学和东北欧文学;
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一、20年代小说概述 20年代小说创作界,“为
人生”的现实的一些成员。
(一) 问题小说
1、问题小说题材。问题小说 非常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为人生,改造国 民性相一致。问题小说充满 了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 实派作家上下求索的创作心 态碰撞的产物。
家有冰心、王统照、庐隐、 许地山等。
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 莹,福建长乐(今属福州市)人。文 学研究会最早的为数不多的女成员。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 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 家、儿童文学家。
1921年发表的最著名的问题小 说是《超人》则标志着冰心对 种种社会问题开出的她的药方 ——这就是“爱”的哲学。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 “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 品的主旋律。“有了爱就有了 一切”是她的名言。
《超人》、《烦闷》、《悟 》构成冰心“爱的三部曲”。
冰心独特的艺术 淡化了情节,增加了小说的
抒情成分,形成了具有随笔特点 的文体。 气氛是静谧和睦的,绝无剑拔弩 张之势。语气典雅温柔,文字质 朴又很明丽,形成温文尔雅、娴 静秀美的艺术风韵。
3)五四时期作过较多介绍的挪威作家易卜生 的问题剧;
4)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哲理小说;
鲁迅20年代小说整理稿
国民性的代表:阿Q 国民性的代表:
“沉默的国民的魂灵”——鲁迅 沉默的国民的魂灵”——鲁迅 “中国人品性的结晶”——沈雁冰 中国人品性的结晶”——沈雁冰 核心:精神胜利法
孔乙己
《〈自选集 自序》 《〈自选集〉自序》 自选集〉
且落得一个“作家” 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 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 做文字,叫作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 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 一本,谓之《野草》 一本,谓之《野草》。得到较整齐的材料, 则还是做短篇小说,只因为成了游勇,部不 成阵了,所以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 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 新的战友在那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
《〈自选集 自序》 《〈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 自选集〉 南腔北调集》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 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 望,颓唐得很了。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匈牙利诗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人裴多菲) 既不是直接对于“文学革命” 既不是直接对于“文学革命”的热情,又为什么 提笔的呢?想起来,大半倒是为了对于热情者们 的
《呐喊》自序 呐喊》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 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 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如死灭,并不感到就 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 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这 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 他们么?
《呐喊》自序 呐喊》
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 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 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 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 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 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 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 十余篇。
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许钦文小说集《故乡》 许杰
台静农
第一节 、 20年代小说概述
2.浪漫抒情的小说: 张资平:《冲击期化石》; 倪贻德:《玄武湖之秋》; 陶晶孙《木犀》; 叶灵凤《鸠绿媚》; 冯沅君《菤葹》;
3、浪漫抒情小说美学特征:
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在艺 术表现上有一些共同的美学特征,形成 了独特的小说文体,为中国现代小说提 供了崭新的写法: a、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前期的作品既有批判封建主义的积极因素, 又有受宗教观念制约的消极因素。这种复杂 性,与许受佛教、道教、基督教的影响,同 时也有投身过“五四”运动的经历有关。如: 《命命鸟》
许地山小说特色
(1)多数都以东南亚风物为 背景,荡漾着异域之情趣。
(2)取材奇特,情节曲折, 富于想象。
(3) 注重以情感人,但又追 求含蓄隽永,常以新颍的象 征或隐喻来表达某种哲理。
3、浪漫抒情小说美学特征:
b、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 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 (特别是变态性心理和肉欲苦恼),以 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这类小说 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等。
4、浪漫抒情派小说与外国文艺 思潮的关系:
a、浪漫抒情派小说是“五四”文学 中最明显受西方文学影响的文学现象。 b、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又兼采现代 主义艺术。 c、“融合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 来主义等现代主义思潮。” 。
创作方法具有二重性: 以浪漫主义为基调,又 竭力推动浪漫主义向现 实主义靠扰。
2、许地山
许的传奇小说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 对人生的理解既有虚玄和悲观的一面,
也有坚韧和达观的一面 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多都能坚韧地承
受面临的厄运,达观地消释世间的种 种烦恼
20年代小说概述
第三章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第二节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第三节郁达夫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20年代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主要作家是文学研究会及与之相近的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
20年代人生写实派小说家直接师承了“文学革命”倡导期《新青年》、《新潮》作家群的传统。
鲁迅的一些小说,实际上表现就是深刻的社会问题,鲁迅《狂人日记》1918年5月《新青年》上发表,以深刻的反封建的内容和新颖别致的艺术形式,猛烈地震撼了当时的文坛。
它是公认的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当然,序言是用文言写成的,旧小说向新小说过渡的痕迹)。
之后,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到1926年就出版了《呐喊》和《彷徨》两部小说集。
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又是中国20年代最优秀的小说家。
胡适曾在1919年7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一篇题为《一个问题》的小说,写一位青年由于社会和长辈的压力而早婚早育,结果为家庭所累,未老先衰。
作者借这个青年的嘴提出了“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这样一个虽似抽象却又与社会发展极有关系的问题。
(喜欢研究问题)陈衡哲1917年6月,她在《留美学生季报》第四卷第二号上发表一篇白话作品《一日》。
反映美国一所女子大学学生们一天的生活,很生动,但属写生、速写一类。
自己说:“既无结构,亦无目的,所以只能算是一种白描,不能算为小说”。
1918年10月,她又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二篇现代白话小说《老夫妻》,赞咏家庭温暖。
作品比较平淡,缺乏时代精神,却是《新青年》上刊载的第二篇现代白话小说。
1920年,又在《新青年》上发表《小雨点》《波儿》。
《小雨点》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
《波儿》描写的是美国一个贫民家庭的生活艰辛,体现了作者对贫病者的深切同情。
《巫峡里的一个女子》诉说的是一个受婆婆压迫,与丈夫逃到山峡里生活,后又失去丈夫的女子的经历,写出了独处者的孤寂、恐怖和恍惚。
《西风》童话。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现代女作家:陈衡哲端庄秀丽,一股书卷气直面袭来。
2二十年代小说(一)
庐隐的小说充满感伤、厌世 的情绪,主人公由愤世嫉俗、追 求个性解放到厌世甚至自杀,其 原因既源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 大反差,也来自这些貌似独立的 现代女性心灵深处的传统道德重 负。
王统照(1897—1957) ,字剑三,山东诸城人。1918 年到北京就读于中国大学英国 文学系,并开始发表作品。其 作品多用象征手法,执著地追 求“爱”与“美”。《沉思》 《山雨》等。
问题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 气息。追求一些哲理色彩,是 一种特殊形态的“为人生”的 文学风尚。
(二)乡土小说 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 是描写故乡农村(或小城镇)的 生活,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地 方色彩的小说。它主要是针对“ 问题小说”的思想大于形象的通 病而产生的。
乡土小说作家:许杰、许钦文、 鼓家煌、冯文炳、台静农、鲁 彦等。
四、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名文,浙 江富阳人,出生在一个衰败的书香世家 ,父亲早逝。他自小身体羸弱,家中只 有母亲和一个丫环照料。落寞的家境培 养了郁达夫内心忧郁的性格和同情弱者 的倾向。中学时在杭州府中学与徐志摩 同班。自幼好学,古典文学,旧体诗。
郁达夫小说的主要内容: 1、以日本留学生的生活作为题材。 《银灰色的死》、《沉沦》和《南 迁》。一九二一年结集为《沉沦》 。这个集子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 短篇小说集。
如家庭问题、婚姻问 题、妇女问题、儿童问题 、青年问题、劳工问题等 。
1919年下半年,冰心在《晨 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 悴》等,正式开创了“问题 小说”的风气。
2、问题小说来源主要有几方面: 1)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 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 一代”; 2)有“提出问题的文学”(高尔基语)之称 的俄罗斯文学和东北欧文学; 3)五四时期作过较多介绍的挪威作家易卜生 的问题剧; 4)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哲理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心概况
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5岁时,随父母迁 居烟台,度过了七年多与海为伴的生活。这些 童年时代留下的关于海的回忆,为冰心以后走 上文学道路、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冰心是20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 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七十 五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写作历程, 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 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她开创了多种“冰 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 实实的实践。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 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 译家。
冰心的情感表达方式——婉约的倾诉
一、“满蕴着温柔”——爱的主题 (母爱、童真、自然)《超人》 《春水105》。 二、“略带着忧愁”——伤感情调 (爱在合理的制度下才有效,否 则就是一种悲剧)《去国》表现 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三、“欲语又停留”——委婉的叙述。受传统诗词的影 响。 冰心的小说形成了她独特的个人风格,是现代小说领 域里,继鲁迅之后,稍早于郁达夫出现的出色的文体 家。
庐隐(1898——1934) 1、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首批会员。创作一开始多 为问题小说,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 年《小说月报》第12卷上发表。随后又写了 《两个小学生》《一封信》《灵魂可以卖吗?》 等。但都不太出色。 2、1921年以后她以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生活为蓝 本,写出了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 以及中篇《海滨故人》,才真正显示出她的个 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 情世界,尤其是表现一代青年女性追求民主解 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景。
20年代的小说
概述: 从《狂人日记》发表到1919年夏,只有鲁迅和《新 潮》作者少数几人创作现代白话小说。不久,北京、 上海等地的很多报刊陆续刊载现代白话小说,创作 空气开始浓厚。特别是1921年以后,文学研究会和 创造社先后成立并展开活动,更多的专门性新文学 刊物相继创办,小说创作趋于兴盛,并接连形成 “问题小说”、“自叙传小说 ” 和乡土小说等创作潮 流,标志着中国现代中、短篇小说的初步丰收和成 熟。
• 叶绍钧的小说创作 • 叶绍钧(1894—1988)又名叶圣陶,江苏苏州人。 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小说的思想内容:表现教育 界的黑暗和青年知识分子的追求,表现小市民知识 分子的灰色人生;表现下层百姓的苦难生活。艺术 成就:冷峻的现实主义,描写客观,风格自然,结 构严谨,语言平白、确切,富有表现力。 • 小说的独特性: 1、善于写下层小市民化的知识分子形象。缺少文化 精英意识,多写平庸世俗的“灰色知识分子”。用 冷静批判的笔揭露了小市民的精神病态。这方面以 《潘先生在难中》为代表。 2、冷静的写实风格。
问题小说
概念及内涵 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 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 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作 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最早给问题 小说命名的是周作人,1919.2《中国小说中 的男女问题》对“问题小说”的阐述。
风格特征 1、以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思想主题,提出人生 和社会的诸多问题。 2、以现实人生为题材、以理想主义为基调,作品 具有一定哲理色彩。 3、通常是“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4、是一种社会功利性小说,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 的弊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审美价 值被削弱。
王统照
王统照的创作是社会与思想历程的再现。 他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 的观点,但与冰心不同的是,他的思想 是理性形成的是受过教育与训练的。他 主张“美育”。短篇小说《沉思》《微 笑》是“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品。
理想:1919年第一篇小说《微笑》(阿根)是其抽 象的朦胧的爱 与美理想的再现。 怀疑:1922、1《沉思》(琼逸) 设计:1922、8《湖畔儿语》(陈小顺),作者所设 计的不幸。 现实:1923年《生与死的一行列》(老魏) 谴责:1928年《司令》
• 乡土小说又被称为“流寓者的文学”,是指二十年代 一些流寓都市的作家在鲁迅的影响下,以家乡农村生 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乡土小说兴起于1923年前后, 主要作者有废名、许杰、许钦文、鲁彦、徐玉诺、蹇 先艾、台静农、彭家煌、黎锦明等。关于乡土小说,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序》中说:“凡在 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 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 侨寓文学的作者。”又说,他们的作品大都是“回忆 故乡的”,“因此也只见隐现着乡愁。”所谓“乡土 小说”,主要就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 (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 彩的小说。回忆、乡愁、风土、写实,是乡土小说的 突出特色。
• 许地山的小说创作 • 许地山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资质清纯, 独立不群。作品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 • 早期小说风格: 1、浓郁的异域色彩和传奇性。五四唯一以传奇 著称的作家,是人生的传奇。《命命鸟》《商 人妇》《换巢鸾凤》等。 2、明显的佛教色彩和宗教氛围。宗教的环境和 具有宗教情怀的小说人物。 3、在情节上,贯穿着一条爱情的线索,男女主 人公的悲欢离合都相当曲折离奇。《命命鸟》 中加陵与敏明、《商人妇》中林荫乔与惜官、 《缀网劳蛛》中的长孙可望与尚洁等。
4、对人生苦难的坚韧对抗。认为生本无 乐,苦海无边,主张冷静坦然地面对人 生的悲剧。《商人妇》中惜官,外表柔 和内里坚韧,“柔弱的强者,不争的斗 士”。《缀网劳蛛》中的尚洁。 • 不足:是一种类宗教小说,重在阐述一 种生活理念,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的代 言人。
• 后期小说发生了变化: 1、由哲学阐述而转为生活显示。 2、批判性增强。 3、宗教、哲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 1934年许地山发表了他的力作《春桃》。 • 《春桃》: 1、仍具有传奇性,但已经转化为生活的传奇。 2、平民意识与宗教意识的结合。在冲突中表现 一种亲和性,冲破了社会伦理规范,在低层人 的生活困境中突出人物的善良。
1922年王统照出版了《一叶》,这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最早的长篇之一。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是1933 年出版的《山雨》,被认为是描写北方农村的第一 部坚实的长篇,有人甚至把它与同年出版的茅盾的 《子夜》相提并论。
乡土小说
• 鲁迅、叶绍钧之后,文学研究会以及语丝社、 未名社还涌现了一批写乡土文学的青年作者。 他们都是进入大城市、接受新文化洗礼后,带 着复杂的感情来回顾故乡农村的。其中来自浙 东者居多,也有原籍湖南、贵州、安徽等地的 作者。在鲁迅小说的示范和周作人“乡土艺术” 理论的倡导之下,他们创作了一批乡土小说, 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这些小说不再热衷于人生 问题的玄想,而是切实地写出作者熟悉的乡间 村镇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 乡土文学的蔚然成风,标志着20年代中期现实 小说创作的初步成熟。
冰心的文学创作 从1919年9月发表处女作《两个家庭》到1925 年,写了二十多篇“问题小说”。其中《斯人 独 憔悴》《去国》《超人》等作品获得广泛的影
响。还有一些诗歌、杂感,是新文学初期最副 盛名的女作家。1921年发表的《超人》是冰心心理问题小说的 代表作。提出了“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是冰心宣扬“万 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
《新潮》和《晨报· 副刊》上的小说,目 的几乎都在于提出问题,进行思想启蒙。 汪敬熙的《一个勤学的学生》,俞平伯 的《花匠》,杨振声的《渔家》、《贞 女》,叶绍钧的 《这也是一个人 ?》 (即《一生》),以及《晨报· 副刊》上 冰心的小说,都显示了一定的现实针对 性。它们都是“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的兴盛,是新的文学思潮的产物。 这是借鉴外国问题文学的结果(如俄国的问 题小说,泰戈尔的哲理小说,易卜生的“问 题剧”等),同时也与周作人、胡适的理论 倡导有关。 叶绍钧、许地山、冰心都是问题小说作家。 庐隐也是问题小说作家,但观察点与答案则 和冰心不同。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 日记》和中篇《海滨故人》。哀伤与苦闷的 基调。
•
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童话创作《稻草人》与 稍后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 叶绍钧小说的创作风格:朴实、冷峻、自然。 特征是:不刻意追求情节的新奇,致力于再现 生活实貌和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有较多的乡 土味;描写细致真切,很少主观感兴,把见解 “寄托在不著文字的处所”;短篇结构严谨, 讲究点题、布局和含蓄;语言洗练朴素,善于 使用确切而富有表现力的方言俗语。
3、1931年创作了以好友石评梅 与高君宇恋情为题材的凄绝哀 艳长篇小说《象牙戒指》。 4、庐隐的小说叙述不事雕饰, 激切直露,同时也嫌单调, 少含蓄。叹号的大量运用 增强了叙事的情感容量,相 对削弱了小说语言的雕塑功能。 她喜穿插日记、书信, 重视哀切动人的环境气氛烘托,甚于对人 物性格的刻画,结构上往往失于散漫拖沓。
爱、童心、自然是冰心“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往事 七》)
冰心的创作——理想人生的诉求
• 初期的问题小说,一方面有着鲜明、强烈的时代气息; 另一方面“爱的哲学”的宣扬也在探究社会、家庭、 青年问题的小说中留下了感伤、忧郁的印痕,淡淡的 忧愁,温柔的抒情和委婉有致的叙述语气,使冰心区 别于同时期的其他问题小说家,显示出独特的格调。 一、冰心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见长,也没有激烈冲突 的渲染夸饰,结构单纯,常用对比的方法,耐人咀嚼 回味。 二、“冰心体”的文学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远。 她以白话为主,杂糅古今中外,努力实践“白话文言 化’。“中文西文化”,把率真的自我和童真的个性, 自然地渗入流利、凝练的文字之中,呈现出诗情洋溢、 含蓄不露的闺秀风范。
Hale Waihona Puke • •冰心的小说创作 冰心是问题小说的重要作家。《两个家庭》提出 妇女受教育问题。《斯人独憔悴》提出封建家庭 父子两代冲突问题。《去国》在当时即被作为 “研究人才问题的一个引子”。《超人》提出了 “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通过“冷心肠”青 年何彬的转变,倡导“爱的哲学”。冰心早期小 说的特点与局限。《相片》是冰心转向现实生活 发掘内在意蕴后创作的优秀短篇。抗战期间署名 “男士”发表于重庆《星期评论》的小说散文集 《关于女人》,以中年男性的视角察人论世,探 究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妇女的地位及命运,文 笔简劲诙谐,诚实地刻画了人物多层次的性格构 成和复杂化的思想感情,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重要 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