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五)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1、假借字:凡文献中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伸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
2、假借字的分类:(1)本无其字: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它,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
有两种结果:A某些词既然本无其字,于是它的假借字也就一直归它使用了。
至于假借字是否还同时用于表示本义,有两种情况:a有的假借字自从被它借用以后,它又改头换面以新的面貌来表示本义。
如“莫”本义是昏暮,后假借为否定性无定代词。
自从它被借用后,为本义又造了一个“暮”字。
“莫”的本义反而不为人所知了。
b有些假借字被借用后,它兼有表本义和假借义两种功能,如“汝”本义是水名,假借义为第二人称代词,现本义和假借义同时存在。
B本无其字的假借字使用一段时期以后,为了区别用法,人们为假借义另造新字。
如“辟”,本义是刑法,假借义是避开,为假借义造了后起本字为“避”。
(2)本有其字: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这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有三种情况:A、在某种意义上借字与本字通用。
a本字是规范字,如“早蚤”、“疲罢”、“伸信”前面一个是本字,后面是假借字。
尽管两字通用,在常人心中仍以本字为规范字。
b假借字人们习以为常,把它视同本字。
如“彼匪”。
B、平时用本字,偶尔用同音字、近音字来代替。
如“寤”借为“牾”,即写了别字。
C假借字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本字,以致最后通行的是假借字,本字反而不用或罕用了,如“亡”最初只表示没有或亡失,“无”只表示求雨的舞蹈;从西周金文开始,有无的无既用“亡”,也用“无”;先秦古书中“无”的用例已大大超过了“亡”;到后代,基本上都用“无”字了。
3、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
如“莫→暮”。
4、古今字的形体:(1)古字+形符→今字。
如“其→箕”“取→娶”“昏→婚”。
古代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
古代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摘要:通假字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古今字是指在某一个意义上相同(其他意义并不相同)而先后产生的不同形体的字。
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关键词: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联系;区别中学不少的教学参考资料和一些古籍文献关于通假字、古今字、假借字的注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分,比如通假字和古今字的注释都用“同”或“通”,使学生很难分清哪个是通假字,哪个是古今字,这就对学生的古文学习造成了不便。
本文就针对古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分析通假字、古今字、假借字的区别和联系,以弄清它们各自的用法。
具体分析如下:一、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一)通假字。
1.定义:通假字是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2.产生(1)由于古代字少,古书里使用汉字,用本字的很少,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的现象却很多。
所以,文字的通假现象相当普遍。
(2)写字工具缺乏。
古人写字是刻在龟甲兽壳或竹片上,遇到笔画多的字,就用笔画少的字代替。
写字工具发明后,古书传抄时,后人往往把前人的错字抄写下来,久而久之,别字就越来越多。
(3)作者写作时,一时忘记了本字怎么写,就只好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也就是写了一个别字(通假字)。
有时作者也可能为避免在同一文章中出现反复的字,在同一篇文章中,本字、别字兼用。
3.种类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音同(或音近)代替。
所以,我们把通假字分为两大类:音同通假和音近通假。
这里说的音同、音近,是指古音而言,并不是今音。
(1)同音通假:是指借字与本字古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
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中的“罢”通“疲”,两字的古音相同。
(2)近音通假又可分为双声通假和叠韵通假。
双声通假:是指借字与本字的声母相同,韵母和声调不同的通假。
如:“毋内诸侯”《鸿门宴》中的“内”通“纳”。
叠韵通假:指借字与本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声母不同的通假。
古代汉语-介词
二、表示原因、目的的介词
这类介词是把名词或代词介绍给动词,表示 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目的。它们是 “以、为、因、由、缘、用”等。 (一)因 ①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 ②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 史记》
(二)由 ①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左传》 ②知物由学,学乃知之,不问不识。《论衡· 实知》 ★“繇”与“由”通。即可以作时间介词,也 可以作原因目的介词。如: ①繇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汉书· 元帝纪》 ②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史记· 孝文本纪》
(二)“由” ①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人。《孟子· 公孙丑 上》 ②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三国志· 蜀国· 诸葛亮传》 (三)“自” ①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颜氏家训》 ②杞子自郑使告于秦。《左传》 (四)在 ①迎新在此岁。《田家》 ②时权拥军在柴桑。《三国志》
(五)向。介词“向”主要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或方向,还可以表示产生动作行为的对象。例如: ①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说菀· 贵德》 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史记· 项羽本纪 》 (六)为。“为”有时也可以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 间或处所,这时可译作“在”。例如: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春秋》 ②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岂可同哉?《 淮南子》
①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 以口舌为劳。而位居【 】我上。《史记》 ②跖之狗吠【 】尧,尧非不仁,狗固吠【 】 非其主。 ③审之也,故国霸【 】诸侯也。 ④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继承礼义,则 归之【 】庶人。《荀子· 王制》
七、介词“以”的用法及其省略 (一)介词“以”的用法 “以”字本来是动词,相当于“用或认 为”。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以”的动 词意义弱化而变成介词了。常见用法有如 下几种: 第一,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之 意,可把这种用法译为“拿、用、把、凭 、靠”等。例如: ①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②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荀子· 王制》
王力古代汉语第五讲_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3、偶尔通用:
剥-扑;蚤-早
第四节 区分通假字、古(今) 字、异体字的途径
一、直接读古书,可明显发现有些字古代的确还 没出现。 二、通过读古注和清人笔记、札记,识别通假字、 古今字等。 三、通过查《说文解字》,认识古字和异体字。 四、通过今人的注释用语识别今字。
小结
C:\Documents and Settings\xu\桌面\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五、教材中常见的古今字:
反→返 辟→避 弟→悌 孰→熟 縣→懸 知→智 畕→畺→壃→疆 竟→境 队→坠 田→畋 尸→屍 责→债 贾→價 戚→慼 说→悦
第三节 异体字
一、定义及原因
二、异体字的形体类别 1、文字结构类型的不同
泪-涙;嵩-崧; 野-埜;凭-慿
2、构字部件不同
变换形符: 睹-覩;猪-豬;歌-謌;裸-躶;暖-煖
辟→避 《说文· 辟部》:“法也。”
《诗· 小雅· 雨无止》:“辟言不信。”
采→採、彩
《史记· 项羽本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 龙虎,成五采。”
属→嘱
《说文· 尾部》:“连也。” 《冯谖客孟尝君》:“使人属孟尝君。”
赴→讣
《说文· 走部》:“趋也。”
《鲁仲连义不帝秦》:“周烈王崩,诸侯皆吊, 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
5、笔画差异
冰-氷;吊-弔;船-舩; 咒-呪;珎-珍;凡-凢 氷凍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
6、繁简字的差异:
禮-礼;曐-星;雧-集
7、封建皇帝对文字的直接干预
罪-辠;照-曌
三、非异体字 1、意义部分同,读音今同古异:
置-寘;寔-實;仇-雠
2、意义广狭不同,或通或不通,自古同音:
古书用字
(一)由词义引申产生的古今字 1.古字仍表示本义,今字表示引申 义。
2.古字表示引申义,今字表本义 。
• 例:要腰 说文:要,身中也。 墨子•兼爱: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 孝经:先王有至德要道。(重要、关键) 战国策•秦策: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 (中间) 左传•襄公三年:吴人要而击之。(中途拦截) 白居易红线毯:地不知寒人要暖。(求取)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后人谓欲曰要。(想要) • 属于这种类型的古今字还有州洲、益溢、景影等。
古书用字
• 古今字 • 假借字 • 异体字 • 同形字
一、古今字
古今字这一术语的出处
• 最早出自东汉人郑玄
• ①《礼记•曲礼》: • 君天下曰天子,朝诸 侯、分职授政任功曰 予一人。 • ②《诗经•小雅•鹿 鸣》: • 视民不恌。 • 郑玄注:余、予,古 今字。 • A、B,古今字。
• 郑玄笺:视,古示字 也。 • A,古B字。
(一)本无其字的假借 • 某一个词原来没有本字,一开始就借用另 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记录它。 我、其、夫、须 笨:《说文》:“竹里也,从竹本声。” (体:《广韵· 混韵》:“体,麤貌。又劣 也。”《正字通· 人部》“体,别作笨,义 同。清毛奇龄《越语肯綮录》:“(体) 即粗疏庸劣之称,今方言粗体、呆体,俱 是也。” 體) 难:《说文》:“鸟也。”
• 已有本字的词为什么还要用假借字呢? (1)写别字 “师以口授,弟以笔记,仓促无字,假音而 书;假借既久,习以常例,士子载笔,鲜 用本文。” (2)古代典籍在传抄、翻刻时,因音近形似 而误。 (3)分散文字的职务 何—荷(“何”是负荷之“荷”的本字。 所以要借“荷”来表示“何”的本义,大 概是为了使“何”可以主要用来表示常用 的作为疑问代词的假借义)
古书中的用字
(三)关于通假,有人把它分为两种情况,即所谓 关于通假,有人把它分为两种情况, 本无其字”的假借和“本有其字” “本无其字”的假借和“本有其字”而不用的古音 通假。也有人认为前者不属于通假, 通假。也有人认为前者不属于通假,那是六书中 依声托事”的假借,只有后者才是古音通假。 “依声托事”的假借,只有后者才是古音通假。我 们同意后者的观点。现区分如下。 们同意后者的观点。现区分如下。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古今字所表示的 词义关系来看,主要有: 词义关系来看,主要有: 为本义造今字。有些字被假借作别的意思, 1、为本义造今字。有些字被假借作别的意思,于 是又为它的本义造个所谓的今字。这种文字现象, 是又为它的本义造个所谓的今字。这种文字现象, 文字学上称为加形保义。所保的,就是该字的本义。 文字学上称为加形保义。所保的,就是该字的本义。 例如: 本义是从高处坠落下来。 例如:队,本义是从高处坠落下来。后来假借为队 列的队,于是就造坠字以保住坠落的本义。 列的队,于是就造坠字以保住坠落的本义。队是古 坠是今字。 字,坠是今字。 其他的如: 其他的如:队—坠,正—征,匡—筐,或—国, 段—锻,莫—暮,须—鬚。
今字与古字在形体方面存在比较复杂的关系。 今字与古字在形体方面存在比较复杂的关系。主要 有: 今字与古字在形体上存在相承的关系。 1、今字与古字在形体上存在相承的关系。 就是说, 就是说,今字是在所谓古字的基础上加上表义形符 而创造出来的。 本来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而创造出来的。如:竟,本来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但在古代文献里也常用来表示边境的意思, 但在古代文献里也常用来表示边境的意思,例如 左传宣公二年》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左传宣公二年》:“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 讨贼,非子而谁? 其中的竟, 讨贼,非子而谁?”其中的竟,用的就是边境的意 后来,就在竟字的左边加上个土,造了个境字, 思。后来,就在竟字的左边加上个土,造了个境字, 这就形成了一对古今字的关系。 这就形成了一对古今字的关系。这是古今字产生的 主要途径。常见的有: 主要途径。常见的有:禽—擒,责—债,要—腰, 辟—避、譬、僻,卒—猝,其—箕,莫—暮,员— 圆,韦—围,取—娶,昏—婚,州—洲,解—懈;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字典。
1974年9月—1975年,进行编写。
1976年以后,对初稿进行过一次修改。
1978年年初,编撰完成。
1979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截至2022年1月,已修订至《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和辞书学观点、方法编写的简明、通俗、实用的小型古汉语字典,在汉语辞书史上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1995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获得第一届中国辞书奖一等奖成书沿革编写背景掌握古汉语的常用字,是学习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途径。
古汉语的常用字使用频率很高,其中有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有一些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古今词义却有着显著或细微的差别。
不掌握古汉语的常用字,阅读古书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写组决定进行编写《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出版过程1974年9月—1975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进行编写。
参加编写工作的有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的师生以及北京齿轮厂、北京内燃机总厂、北京第三通用机械厂的部分工人和商务印书馆两位编辑。
编写地点先后设在工厂宿舍和商务印书馆。
字典的收字范围,字形、字音、字义的确定,都经过以王力为首的专家的逐一研究。
字典的初稿,几乎都经过王力的审订。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最初定名为《古汉语字典》,《关于古汉语字典的编写问题(节选)》—文,就是王力在这部字典的一次编写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
王力的这一发言讨论了这部字典编写的思想性问题、科学性问题和具体的做法等3个方面。
科学性问题方面,王力着重强调了语义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指出:这是这部字典的“两大特色,不同于从前的任何词典的”。
关于字典的具体编写,王力讨论了10个问题:收字的问题;词条选择问题;复音词和词组问题;义项问题;标音和标调问题;用现代语解释的问题;词义的时代性;同义词的辨别;举例问题;参考书问题。
古书用字—通假字、假借字、避讳字(古代汉语课件)
字形法
2.凭借字形,辨析通假。 由于多数通假字字形相似,其中大多是用笔画少的字 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 例3:操吴戈兮被犀甲。——屈原《国殇》 被——披 穿在身上 例4: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卒——猝 仓猝间
积累法
3.常用通假字,要尽量多记 前面讲到根据读音,寻求本字,但是文言文中字的读音 是按古音读的,与今天对某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 例5: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罢—疲(古代同读pí),而今音“罢”读bà,与“疲”pí不同。 疲惫 例6: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内——纳(古代同读nà),今“内”读nèi,与“纳”nà读音不同。接纳
汉字的发展——通假字、假借字、避讳字
一、通假字
通假字,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通假字:音同本字, 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 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 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 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通假字: 本来应该写成某个字A,但偏偏不 写,写成另一个错别字B,A和B有 同音关系。B就是个通假字。
字音法
(二)怎样辨析通假字? 1.依据字音,求得本字。 阅读文言文时,遇到某个字如果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 便可从字音相同或相近方面去寻求本字。 例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唱——倡 倡导 例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倍——背 背弃
古代汉语5-异体字繁简字
4.有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第一,有些字,虽然意义相近,后代读音也相同,但不能
把它们当作异体字。例如“置”和“寘”,“寔”和“實”。 第二,有些字,它们之间的关系交错复杂,有相通之处,
“美”的甲骨 文
其字形下从“大”,“大” 是正立的人形,头上戴长了一条毛茸茸的 大尾巴。
人头上的兽角毛羽和臀后那毛茸茸的东西,不是人体的一
部分,而只是一种服饰。
认为:头饰和尾饰最先是狩猎者为靠近猎物所做的伪装, 而后成为巫术和舞蹈的道具,随着其审美价值的认可,它 们才成为一种服饰。
“羌”的甲骨 文
像一个人头上戴着羊角状 的装饰物。
于省吾解释说:“原始社会早期,人们为了猎取野兽,往
往披皮戴角,装扮成野兽的样子,以便接近于野兽而射击
之显。然,甲骨文“羌”的字形表现了远古时期一种常见的
狩猎方法-化装诱捕狩猎。
乌丙安《民俗学丛话》:“自古以来,‘哨鹿’是猎鹿的 妙法之一。发现鹿群,猎人一边举起假鹿头,一边吹起牛 角哨,学着呦呦鹿鸣,鹿群便聚来,然后射取。
“妾”的甲骨文为
“妥”的甲骨文 为
一个女子飘散着头发 跪坐着,一只手伸向 她的头部将她的头发 抓起。会意字。
一个面朝左跪着的 女子,头上有刑刀 (辛)的符号。
一只大手按 住一个跪着 的女子,表 示制服了她。
(二)“美”“尾”与远古服饰审美的演
变1、“美”“尾”与远古狩猎-巫术·舞蹈-服饰的渊源关
系
只有少数是一对二、一对三或一对四的关系。例如: 当:當当 尽:尽盡 罗:罗 羅 坛:坛壇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总结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总结一.基础知识1.《汉语大字典》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收录汉字56000个左右,分为200个部首。
2.《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全书用540个部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
3.《辞海》仍是综合性辞书,它所收录的词条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及各门学科的名词术语等。
4.《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
5.汉字排列方法(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号码排列二.古代的注音方法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例如《康熙字典》:“屯,音肫。
”“尨,音茫。
”2.反切法:用两个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例如:毛:莫袍切,东:德红切3.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
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发。
三.六书:战国末年的文字学理论象形: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
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会意: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表达一个新的意义造字。
形声: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创造汉字。
转注:同一部首且意义相同的字互训叫“转注”。
假借:依据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借原有字形,表达新的意义。
四.古书用字(一)、古今字1、定义:不同历史时期用来记录同一个词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现的为古字,后出现的为今字。
古字和今字合称为“古今字”。
如:莫——暮其——箕要——腰2.今字产生的原因:(1)词义分化:解——懈取——娶益——溢(2) 同音假借:然——燃其——箕何——荷(二)异体字1、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不同而读音相同、意义相同,任何情况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
2、异体字的分类:(1)造字法不同:泪:涙笔:筆岩:巌岳:嶽(2)造字法相同但偏旁不同:暖:煖訴:愬俯:俛略:畧群:羣杯:盃線:綫煙:烟五.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
今:与“饭”相对。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古汉语通论五、六)汉字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产物,用汉字记录的古代文献也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作品。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的人,在使用汉字记录汉语时,往往有种种不同有情况,加上汉字本身具有独自的特点,这就使得我们后人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时必然会遇到不少有关用字的问题,如果不了解古人在用字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一般规律,势必影响对作品意义的理解。
(一)古今字什么叫古今字:又叫分化字区别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叫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例如:共-供。
语汇是不断发展的,用来记录语言的字总是处于不能充分满足词汇发展的需要的。
因此,在古代,尤其是在上古时代,不少汉字身兼多职,往往一个顶几个来使用。
例如,“久”字,本是“灸”的初文,《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贼死》:“其腹有久.故瘢二所。
”后“久”表示假借义,又造区别字“灸”。
田地的“田”,又可以表示耕种田地(引申义)、打猎(假借义)的意思,后来人们为了使不同意义能够在字形上有所区别,让汉字表义分工明确,就给“田”字加上意符“亻”,写作“佃”,表示“耕种田地”这个意义;加上意符“攴”,写作“畋”,表示“打猎”这个意思。
古今字跟用字的“假借”和词义的引申有密切关系,古今字构形模式大多数是原字基础上加上(或改换)意符。
因此,除了少数在形体上没有相承关系的古今字,如“身”与“娠”、“罢”与“疲”、“不”与“柎”、“吕”与“膂”等以外,那么,古今字就是指产生于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在形体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组字。
从表义的特点来看,古字兼表多个义项,而今字只分担古字的一个义项;除了今字分担的义项以外,其它义项仍然由古字承担。
并且,在今字产生之后,后世的古文家写作时往往仍用古字。
古字和今字,绝大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但也有少数古字兼义较多,与它对应的今字也往往就不止一个,例如“奉”与“捧”、“俸”,“采”与“採”、“彩”。
古代汉语古书的用字
ⅲ繁簡字
少數是一對二、一對三或一對四的關係: 当:當噹 尽:盡儘 坛:壇罎
干:干幹乾
台:台臺檯颱
ⅲ繁簡字
⑵有些簡化字是可以從古書中找出根據來 的。其中有些是本字,有些是異體字或通 用字。例如: 舍:捨 古今字。 踊:踴 古通用。 启:啟 開啟的啟本作启。 网:網 网是網的本字。 气:氣 氣本作气,餼本作氣。 礼:禮 異體字。 粮:糧 異體字。
寫時寫作“剥”,《詩經·豳風·七月》:“八 月剥棗。”“剥”是“攴”的假借字。
ⅳ假借字
第二種是本無其字,從一開始就借用一個 同音字來表示。
第一人稱代詞沒有一個本字,從一開始就 借用本義是一種鋸類工具的“我”來表示, 後來一直沿用,並沒有為它再造字,也沒 有為表示“我”字本義的那個詞造字。
ⅳ假借字
余餘 “余”是第一人稱代詞,“餘”是剩 餘的意思。杜甫“隔籬呼取盡餘杯”的詩 句,如果把“餘”換作“余”,那就成了 “盡我的杯”了。
ⅲ繁簡字
臘,本义指国君在年终用猎品祭祀祖先鬼 神,即臘祭,因而年终的月份也叫做臘月。 腊(xī),干肉。如《捕蛇者说》有“然 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腕”, “腊”(xī)指把捕获的毒蛇制成肉干。 臘(là)简化为“腊”后,就和“腊” 換聲音相近的聲符 如“綫”從戔得聲,而“線”卻是從泉得聲。 4.變換各成分的位置 改變聲符和意符的位置:“峰峯”“够夠”“胸
胷”“鞍鞌”“期朞”“群羣”“慚慙”、“和 咊”、“鵝騀鵞”。 改變了聲符或意符的寫法,“花芲” “朵 朶”“污汙”。
ⅱ异體字
炮砲礮 咱偺喒
ⅱ异體字
ⅲ繁簡字
我們學習古代漢語,只有懂得了簡體字與 繁體字之間的這種分合關係,才能有效地 掌握它們,才能正確地理解古代作品。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古汉语通论五、六)汉字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产物,用汉字记录的古代文献也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作品。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的人,在使用汉字记录汉语时,往往有种种不同有情况,加上汉字本身具有独自的特点,这就使得我们后人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时必然会遇到不少有关用字的问题,如果不了解古人在用字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一般规律,势必影响对作品意义的理解。
(一)古今字什么叫古今字:又叫分化字区别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叫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例如:共-供。
语汇是不断发展的,用来记录语言的字总是处于不能充分满足词汇发展的需要的。
因此,在古代,尤其是在上古时代,不少汉字身兼多职,往往一个顶几个来使用。
例如,“久”字,本是“灸”的初文,《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贼死》:“其腹有久.故瘢二所。
”后“久”表示假借义,又造区别字“灸”。
田地的“田”,又可以表示耕种田地(引申义)、打猎(假借义)的意思,后来人们为了使不同意义能够在字形上有所区别,让汉字表义分工明确,就给“田”字加上意符“亻”,写作“佃”,表示“耕种田地”这个意义;加上意符“攴”,写作“畋”,表示“打猎”这个意思。
古今字跟用字的“假借”和词义的引申有密切关系,古今字构形模式大多数是原字基础上加上(或改换)意符。
因此,除了少数在形体上没有相承关系的古今字,如“身”与“娠”、“罢”与“疲”、“不”与“柎”、“吕”与“膂”等以外,那么,古今字就是指产生于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在形体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组字。
从表义的特点来看,古字兼表多个义项,而今字只分担古字的一个义项;除了今字分担的义项以外,其它义项仍然由古字承担。
并且,在今字产生之后,后世的古文家写作时往往仍用古字。
古字和今字,绝大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但也有少数古字兼义较多,与它对应的今字也往往就不止一个,例如“奉”与“捧”、“俸”,“采”与“採”、“彩”。
自考《古代汉语》听课笔记第三课古书的用字二
自考《古代汉语》听课笔记第三课古书的用字二3、分化借义本来本义与借义共用一字,后来为了区别,用新的字形将借义分化出去。
例:象——像,辟——避、譬、僻,采——彩,牟——眸。
4、分化广义源字的表义很广,后来这个意义的一部分由分化字承担,源字和分化字的意义都变得更具体。
例:受——授,祝——咒。
文选:网上的文字和标点,很多地方和课本不同,我已经按照课本内容一一改过,并别离附上繁体原文。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先人者謂之教,以善和人者謂之順;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傷良曰讒,害良曰賊。
是謂是、非謂非曰直。
竊貨曰盜,匿行曰詐,易言曰誕,趣舍無定謂之無常,保利棄義謂之至賊。
多聞曰博,少聞曰淺。
多見曰閑,少見曰陋。
難進曰偍,易忘曰漏。
少而理曰治,多而亂曰秏。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伤良曰谗,害良曰贼。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多闻曰博,少闻曰浅。
多见曰闲,少见曰陋。
难进曰偍,易忘曰漏。
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曰秏。
[译文]用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教导,用善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顺应;用不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阿谀。
以是为是、以非为非的叫做明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的叫做愚蠢。
中伤贤良叫做谗毁,陷害贤良叫做残害。
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做正直。
偷窃财物叫做盗窃,隐瞒本身的行为叫做欺诈,轻易乱说叫做荒诞,进取或退止没有个定规叫做反复不定,为了保住利益而背约弃义的叫做大贼。
听到的东西多叫做渊博,听到的东西少叫做浅薄。
见到的东西多叫做开阔,见到的东西少叫做鄙陋。
难以进展叫做迟缓,容易忘记叫做遗漏。
办法简少而有条理叫做政治清明,办法繁多而混乱叫做昏乱不明。
士君子之勇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盜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庯嬍常瑹o廉恥,不知是非,不辟死傷,不畏眾強(该处“強”字在书上是:“疆”的弓里去掉“士”,我在电脑上打不出该字),牟牟然唯利飲食之見,是狗彘之勇也。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第一章绪论和工具书第一节绪论讲授主要容:明确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掌握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要求。
一、古代汉语的概念1、广义的古代汉语:广义的古代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是指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大致说来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以先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是唐宋以来以北白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2、狭义的古代汉语:狭义的古代汉语即指“文言”。
是古代汉语课学习的主要对象,即上古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模仿它的典作品。
重点是先的典作品。
二、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和目的1、工具性古代汉语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获得打开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2、基础性古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乃传统国学,又被称为“小学”、“朴学”,也是就其基础地位而言的。
3、综合性古代汉语课以古代文献典籍为学习对象,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面面。
三、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1、是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2、是提高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能力的需要。
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博古通今、古为今用”四、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为了研究的需要,罗常培先生把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上古汉语(两汉)2、中古汉语(唐宋)3、近古汉语(明清)五、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面)的能力。
2、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没有今人注释和标点的文言作品,并且能解决中学文言作品中的语言文字面的问题。
本课程主要由文选及通论两部分组成,文选以先两汉散文为主,适当兼顾唐宋散文,常用词不单讲,要结合文选学习。
六、古代汉语的学习法1、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结合;2、系统掌握通论知识,精读文选,积累常用词;3、大量阅读古代文献典籍,记诵、熟读一定数量的文选。
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古代汉语?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2、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要什么?第二节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1、编排式:(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部首的概念,部首的数目);(2)按音序排列:平水韵106韵,古汉语声母,注音字母与拼音字母;(3)按排列:通常使用的是四角。
古籍中的特殊用字
础——礎
92
58
6.改换简易形旁 猫——貓 狸——貍 粘——黏 肮——骯
92
59
7.同时改换简易形旁和声旁 响——響 护——護 惊——驚 8.新造会意字 尘——塵 双——雙 体——體
92
60
9.合并同音字。 (1)后——后後 (2)干——干乾幹 干:盾牌、干支。 乾: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幹:指器物、事物的主干。
练习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公赐之食。食舍肉。 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 人是征。 5.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 1. 2. 3. 4.
92
30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子之兄弟事之數十年,师死而遂倍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10.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6. 7. 8. 9.
A.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离而纵横。(汉
司马相如《长门赋》)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欧阳修《蝶恋花》词) (2)迹——跡 A.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庄 子· 天运》) B.姜原出野,见巨人跡,心忻然说。(史 记· 周本纪)
35
92
(二)异体字产生的原因
1.造字方法不同
92 47
三、繁简字
92
48
主要內容
1. 繁简字的概念 2. 繁简字之间的关系 3. 关于繁简字的几个问题
92
49
(一)繁简字的概念
繁简字是指一个字的笔画繁简不同的 两种写法,笔画多的叫繁体,笔画少 的叫简体。
92
50
字形繁简自古有之
弃——棄
古代汉语自学考试005
古代汉语——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古代汉语属于历史语言,分成四期:(一)上古汉语,秦汉以前的汉语。
(二)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代的汉语(三)近古汉语,宋代至民国(四)现代汉语,民国以来(确切定为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古代汉语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称作文言。
(二)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称作古白话。
文言的两大特点:(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注:书中这一段话挺有意思的,我把它抄在后边:要想把一种距今久远,脱离当代生活的历史语言长期使用下去,就势必要着力模仿,而且,按照古代正统文学和文章学的评论标准,越是模仿得惟妙惟肖的,就越被认为是语言修养高。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应以先秦两汉作品中为主,兼及唐宋以后的仿古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即属基础理论课,又属工具课。
提高古代汉语也就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是学一点理论就能解决问题的,还必须阅读足够量的文言作品,以积累语言材料和产生语感。
三、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和意义1、文言文阅读与历史遗产的继承这段课本内容写得极好,能够激励学子们。
2、学习古代汉语是深入瞭解现代汉语的需要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汉语的句式,大部分来自古代汉语。
有些古代汉语的特殊短语和句式,虽然在现代汉语句法中不存在了,但在构词法中还有所保留。
文言与白话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决定了学习现代汉语不能一点也不涉及文言。
有没有文言知识,直接影响到对现代汉语理解的深入程度和应用的准确程度。
四、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1、处理好语感与语理的关系自由阅读古书是一个较高的目标,这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形成的。
2、处理好分解与综合,微观与积累的关系在阅读时,要通过每一篇短文的学习,积累词汇,词义和句式,最终达到熟练和形成语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
本义是成年男子, 假借为指示代词、句首语气词、句末语
气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战,勇气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借而又还,为假借义另造新字。
辟 本义是刑法,假借为避开。假借 之后假借义用后起字“避”来表示。 乌 本义是鸟名,假借为感叹词。假
借之后假借义用后起字“呜”来表示。 采 本义是采摘,假借为文采、色彩。
3、识别条件
音同或音近
4、假借字的分类
1)本无其字的假借。许慎所说的: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①借而不还,本义另造新字。
莫-暮 本义是黄昏、傍晚, 假借为代词、副词。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庄子· 秋水》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魏风· 硕鼠》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
鉴》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5、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①古人的一种习惯,一种时尚。
②唐· 颜师古 “仓猝无其字”而用了个同 音字代替。 ③汉代大多数的书籍是靠老年人将脑子里 所记忆的背诵出来,重新“著之竹帛” 。 ④认识上的原因 “训诂之要,在声音不 在文字。” (《经义述闻》)
(二)古今字
1、定义 不同的时代记录同一个词(或语 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 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汉字形体演变的必然结果。
(三) 异体字
1、定义 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可以 通用的形体不同的字。
2、异体字的构成情况
1)结构方式不同
泪 -涙 岳 -嶽 岩 -巗 淼 -渺
2)偏旁位置不同
和- 咊 群- 羣 秋- 秌 期- 朞 峰- 峯 鞍- 鞌
3)声符不同 綫 -缐 裤 - 袴 掩 -揜 猿 - 猨 4)意符不同 睹 - 覩 暖 -煖 辉 -煇 嘆 -歎
《石钟山记》
注:莫—暮 古今字
然-燃 本义是燃烧, 假借为代词、连词或者词尾。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 劝 学》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战国策· 赵策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若火之使然,泉之始达。《孟子· 公孙丑上》
洩 -泄
粮 -糧
瓶 -缾 绔 -袴
(四) 繁简字
1、定义
繁简字是从笔画的多少来区分一个 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笔画多者叫繁体, 笔画少者叫简体。
注意: 现代的简化字并不是正式简化时才临 时创制的。
2、汉字简化的主要原则
① 把繁难的偏旁改成简单的。如: 燈—灯 機—机 憐—怜 遷—迁 膚—肤 ② 删去原字的一部分。如: 務—务 條—条 習—习 雖—虽 開—开
③ 草书楷化。例如: 會—会 東—东 書—书 韋—韦 當—当
④ 采用笔划简单的古字。如: 禮—礼 啟—启 薦—荐
誇—夸 雲—云 捨—舍 ⑤ 同音替代。如: 穀—谷 醜—丑 後—后
徵—征 餘—余
注意:
1、同形字。如: 術—术 蟲—虫 適—适 2、同音替代字。如: 徵—征 榖—谷 後—后 醜—丑 里—裏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难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古书用字情况复杂,即同一个 词常有不止一个的字形来记录它。 本节介绍的假借字、古今字、 异体字和繁简字,就是古书常见 的四类用字现象。
(一) 假借字
1、定义
古书里的用字,如果所记录词义不是 该字的本义或引申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 2、产生原因
在古籍中不用其义,只用其音。
3、古今字的分类
第一类是字义完全相同,今字的产生不 涉及汉字的孳乳分化,古今字属同字异 形,是异体字的一类。如:• 塊/块、灋• / 法、埜/野、飮 字在 发展上孳乳分化的结果。又可以分为三 种情况:
1)今字是由古字的本义产生的; 莫--暮 “莫”的本义是“傍晚”, 《说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 中” 《礼记· 聘义》:“日莫人倦” 要--腰 “要”的本义是身腰的 “腰”,《说文》:“要,身中也,象 人要(腰)自臼之形,从臼。” 《说文》未收“腰”字,《玉篇》收有 “腰”,解释说:“本作要”。
2)今字是古字的引申义产生的;
贾---價(价) 《说文》:“贾,市 也。”引申之,买卖有价,引申出价义。 竟----境 《说文》:“竟,乐曲尽 为竟。”引申之凡事之所止、土地之所 止皆曰竟。《左传· 宣公二年》“亡不越 竟,反不计贼。”
3)今字是由古字的假借产生的。
采--彩 《说文》:“采,捋取也。”
隹--唯
“唯”。
表示鸟义。后来假借为语气词
“辟”这个字,《说文》:“法也。从卩, 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原来, “辟”是个会意字,由“卩、“辛”、“口”
三部分组成。本义是“法”,如《诗经· 大
雅· 板》:“民之多辟,无自立辟。”但在古
代、特别是先秦著作中,“辟”经常借作他用:
①《左传· 宣公二年》:“晋灵公不 君。……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②《孟子· 梁惠王上》:“然则王之所大欲 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治理、 统治)中国,而抚四夷也。” ③《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 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④《论语· 季氏》:“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
其-箕 本义是畚箕,
假借为代词或者语气助词。
皋之相马,相其神,不相其形。《伯乐荐 九方皋》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亦可使。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列子· 汤问》
②兼表本义与假借义,没有新造 字。
耳 本义是耳朵,假借为句末语气助词。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 记· 项羽本纪》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假借之后假借义用后起字“彩”来表示。
④一字被借,本义消失,借义独存。
难 本义为鸟名,借为难易之难。
骗 本义为跃而上马,借为欺骗之骗。 即 本义为就食,借为即使,表未然
义。
奚 本义奴隶,借为疑问代词。
2)本有其字的通假。本有其字,临时 代替。
畔---叛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史 记· 鲁周公世家》 要---邀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诗 经· 桑中》 归---馈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 子豚。《论语· 阳货》 信---伸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周 易· 系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