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共18页

合集下载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知识点总结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知识点总结

中⼩学⽣认知与学习知识点总结第⼀单元认知与学习的关系知识点(⼀)认知的概念(⼆)认知的过程感知觉⼀.认知的内涵记忆思维语⾔(三)⼈类认知中的信息加⼯特点(⼀)⽪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发展(⼆) 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的社会⽂化理论(三)认知发展的信息加⼯理论(⼀)概念(⼆)类型意识⽔平学习结果知识来源理解程度知识内容(三)特点间接性三学习⽬的性系统性被动性(四)理论⾏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社会认知四学习与认知关系学习需要认知活动参与学习促进认知的发展注意依据⼀、⼆、认知的发展2、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的社会⽂化理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类的认知在本质上具有社会⽂化的特征认知发展源于历史⽂化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学习能够促进⼉童认知发展从较低层次向级较⾼层次发展。

3、认知发展的信息加⼯理论:个⼈的学习活动会促进认知⽔平的发展把⼈类认知活动与电脑的⼯作进⾏类⽐,强调信息的输⼊、编码、存储和提取的重要性。

三、学习(⼀)概念:个体通过反复经验后在⾃⾝⾏为或思维上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类型内隐学习:学习者不需要付出努⼒,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经验,但⼜不⽴即显⽰,要过⼀段时间才能显⽰出变化。

意识⽔平外显学习:学习者要付出意志去努⼒,有⽬的的学习。

语⾳信息学习:学习者⽤语⾔所表达出来的知识。

智慧技能学习:⽤概念和规则办理外界事物的能⼒。

认知策略学习:学习者⽤以控制⾃⼰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等过程的内在组织技能。

学习结果态度学习:学习者习得的对⼈,对事,对物,对⼰的反应倾向,它是⼀种内部状态。

运动技能学习:学习者通过练习获得的,按⼀定规则协调依据⾃⾝肌⾁运动的能⼒。

机械学习: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之间⽆实质性联系的学习。

理解程度意义学习;学习者把新学习的知识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起联系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

技能的学习:学习者通过学习或练习,建⽴合乎法则的活动⽅式的学习。

知识内容社会规范的学习:学习者把外在的⾏为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为要求的学习。

《认知方式与学习》课件

《认知方式与学习》课件

动觉学习者:通过运动、游戏等方式学习
听觉学习者:通过听讲座、录音、音乐等 方式学习
逻辑学习者:通过逻辑推理、数学等方式 学习
触觉学习者: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等方式 学习
社交学习者: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等方 式学习
如何根据学习需求调整认知 方式
第六章
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
明确学习目标:确定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或技能 评估现有知识:了解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分析学习障碍:找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习需求和障碍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策略: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 略,以便更好地调整认知方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适合自己的学 习计划,以便更好地调整认知方式
反馈与调整: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 效果,以便更好地调整认知方式
通过实践检验认知方式的调整效果
设定目标:明确需要调整 的认知方式
制定计划:制定具体的调 整计划和步骤
学习方式的类型
主动学习:通过主动探索、实践和反思来学习 被动学习:通过听讲、阅读、观看等方式来接受知识 合作学习:通过与他人合作、讨论和交流来学习 自主学习: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来学习 探究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验证假设来学习 实践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来学习
学习方式的特点
认知方式影响学习 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方式对认知方式的影响
学习方式影响认 知方式的形成和 发展
学习方式影响认 知方式的多样性 和灵活性
学习方式影响认 知方式的深度和 广度
学习方式影响认 知方式的创新性 和创造性
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相互作用
认知方式影响学 习方式:不同的 认知方式会影响 学生的学习方式 和效果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第四章学习的理论观点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第四章学习的理论观点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第四章学习的理论观点第四章学习的理论观点学习目标:1.了解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2.理解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于改进教学的意义;3.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一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情境2.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形成过程(二)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运用的关键是要通过条件作用原理积极建立有意义的或教师希望的条件反应,预防并消退有害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作用的前提是人先天存在的无条件作用,对于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过程的学习是不适合的。

1.消退条件反应的方法(消退律)所谓消退,是指经典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那么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减弱,甚至最后消失。

2. 经典条件作用的泛化与分化(泛化与分化律)泛化它是指经典条件作用一旦形成,学生不仅对条件刺激,也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产生情绪和生理反应的过程。

分化我们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与其相似的其他刺激,就可以导致条件作用的分化。

二、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饿猫开迷箱实验)主要观点:1.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2.联结的建立是一种尝试错误过程或试误的过程;3.联结的建立遵循一些学习规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学习规律: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重点)——经典实验——斯金纳箱(老鼠)(一)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基本原则相联系: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任何能够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根据这两个原则,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S─R过程相比,操作性条件作用是(s)—R─S(强化)的过程。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运用增强行为消弱行为正强化呈现式惩罚呈现想要的刺激施加厌恶刺激负强化移去式惩罚消除或中止厌恶的刺激移去满意的刺激无强化1.操作行为的增强(1)正强化——选择强化物一级强化物:食物、水、安全、温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中小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中小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为什么学习
• 学习才能强大--日本富强的原因 • 日本只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但却是发达国家,人民生 活富裕;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却相对贫穷,为什 么? • 日本从中国廉价购买原材料,使用先进的技术,把原料加 工成各种产品,再以高于原料几倍的价钱卖回中国,不富 才怪。 • 我们虽然恼恨日本人,但细想何尝不是中国的科技不够发 达,人才不够卓越,才会导致这种局面?没有学习和教育, 不掌握先进的知识,只有白白的自己受穷,让别人富裕。 而近几年中国的崛起,恰恰是由于对学习、知识、技术的 重视。
学习的本质
学习的本质
学习的问题
学习的问题
• 案例六:考试错题怎么办 • 方法一,错了就错了,我改了,其他事懒得干。 • 方法二,错题是我宝贵的财产,赶紧抄到错题本上,要不 仅抄写题目,还要分析错误原因,以免再犯。 • 说明:考试完毕,如果说有一件最重要和有价值的事,就 是整理错题本,不仅抄题,还要总结和思考,这样积累下 来,期末考试时,错题本会成为最好的复习资料,而且只 对你自己有案例 • 某位老同志说,从2000年工作到现在,一直做技术,但现 在明细感到力不从心,体力上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加班,技 术上也不能很快学会新技术,与年轻人相比没竞争力,想 换个岗位觉得什么也做不了,路越走越窄,前途渺茫。 • 原因,没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通过积极的学习让自 己的层次上一个台阶,而是只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为什么学习
• 让你有更多竞争力 • 社会上经常说某某混得好,这是说结果,说明他在社会竞 争中获得了成功,而原因必定是他比别人具备了更多的竞 争优势。 •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和别人比有更强的竞 争力。在动物界,竞争优势很简单,比如一头狮子比其他 的更强壮、更有力,则更容易捕猎和生存,而人则需要用 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同样一个职位,是留给知识多、能 力更强的人。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及特征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及特征

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及特征
知识点
01 认知方式的定义 02 认知方式的类型 03 认知方式的特征
02 认知方式的类型
场独立型与 场依存型
冲动型与 慎思型

整体型与
外倾型与
感觉型与

序列型
内倾型
直觉型
判断型与 感知型
思考型与情 感型
02 认知方式的类型
一、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场独立(filed independence)与场依 存(field dependence)这两个概念最初来 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 Witkin)对人知 觉的研究。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 外界环境描达为一个场。
02 认知方式的特征
过程 变量
特征 普遍

稳定 性
价值 中性
02 认知方式的特征
过程 变量
不是内容变量,主要描述认知活动的 倾向性,而不涉及具体的认知内容。
02 认知方式的特征
普遍 性
例如,场依存——场独立型存在于广泛 的认知操作中,一个人在RFT(Rational Functional Tester)测验中表现出场独 立型,在许多其他认知操作中会重复出 现。
02 认知方式的类型
二、冲动型与慎思型
冲动型与慎思型是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凯根(Kagan)提出来的一种认知方式。
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 中时,倾向于仔细考虑 所观察到的现象及所面 临的问题,在行动前致 力于把问题考虑清楚。
冲动型 慎思型
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中, 倾向于用自己想到的第一 个答案来回答问题
02 认知方式的类型
二、冲动型与慎思型
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信息 加工策略使用的多是整体加工方式。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及特征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及特征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及特征学生的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策略。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方式,这些方式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介绍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及其特征。

一、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1.小故事认知方式:这种方式是以小故事或者情境为基础,通过将知识融入到故事中,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种认知方式注重情感与理解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例如,讲解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个小故事来介绍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相应的认知。

2.形象认知方式:这种方式通过图像、图表、模型等形象化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形象是人们思维的一种重要媒介,特别适合用于解释抽象概念。

例如,在教授地理知识时,可以使用地图来解释地理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形象化的图像来获得认知。

3.结构认知方式:这种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组织与整理。

学生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将零散的知识点组织成有序的体系,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历史知识时,可以使用时间线来帮助学生整理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让学生通过结构化的方式来获得认知。

4.比较认知方式:这种方式通过对比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比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对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语言时,可以对比不同单词的词义和用法,让学生通过对比来获得认知。

5.逻辑认知方式:这种方式注重学生对逻辑关系的理解与运用。

学生通过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来建立知识的逻辑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例如,在学习语法时,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让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来获得认知。

二、学生认知方式的特征1.学生的认知方式是个体化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

不同学生在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认知方式来理解和运用知识。

2.学生的认知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特点、学习经验和环境等。

学生的认知方式可能会随着年龄和学习经验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写作大纲对课程名称的理解由于教育部对本课程未做详细说明,编者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此课程做解读。

认知与学习都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但之前从未有过将认知与学习相提并论的理论架构,因此编者感觉目前这一设计有较大问题。

从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讨论稿)对小学教育专业整体课程设置构想看,本课程实际上是传统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都开设了的“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认知学习部分(但现在的名称让人困惑,不如就叫“小学生认知学习”),除本课程外,意见中还设置了“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这一课程相当于“教育心理学”中的品德心理部分(但同样让人困惑的是:这一课程有发展的内容,而“儿童发展”本身肯定应该包括品德发展内容)为使本方案中心理学课程较好地分化,编者将本课程确定为小学生认知学习,即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认知技能学习和认知策略学习。

课程简介本课程教授有关小学生认知学习的知识,目的是使师范生掌握小学生认知学习的一般心理,了解影响认知学习的内外因素,初步建构有关认知学习的基本知识结构,为师范生学习学科课程教学法及其它相关课程起锚定作用。

本课程将认知学习分为知识学习、认知技能学习和认知策略学习三部分,分别介绍这三种学习的特点、种类、过程及影响因素。

为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另有“认知学习的测量与评价”一章。

第一章认知与学习(2学时)第一节认知与学习的涵义与特征一、认知的涵义与特征1 认知指人认识事物以获得知识、技能和策略的过程和能力。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说,指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取和应用等。

2 认知具有系统性、层次性、阶段性、发展性、序列性、表征性、约束性、建构性和个体差异性二、学习的涵义与特征1学习指由经验造成的行为和心理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从某种意义说,学习就是认知为主线的心理活动。

2 学习是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这种变化体现在行为上,也体现在心理上;由学习造成的变化与由其它因素造成的变化相比更为持久;学习是经验的过程,即学习主体与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概述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概述

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概述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的认知发展1.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整个死亡的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发展的不平衡;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相当于先学前期;(3)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4)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5)少年期(11、12~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6)青年期(14、15~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

2.认知发展的含义认知发展则是心理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指与大脑生长和知识技能有关的发展方面。

二、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是有别的。

因此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方式设计教学,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一味按照成人的想法教学,只会给儿童带来压力和挫折,让他们感到学习是痛苦而不是有趣的事,扼杀了儿童学习的欲望与好奇心。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意义建构。

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

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指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形成新图式的方式适应新刺激。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应以个体认知方式而非年龄为标准的,个体认知发展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概念与概念学习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概念与概念学习

03
四、样例理论
03概念学习的理论
样例理论认为,人们在掌握该概念时,并不需要 对他们遇到的所有例子都建构出一个原型,相反,人 们存储的是最能代表某一概念的典型样例。所谓样例 是指某一概念最典型的一些例子。
03
四、样例理论
03概念学习的理论
例如,麻雀比企鹅更能代表 鸟的概念,苹果比枇杷更能代表 水果的概念....
P
A
R
T
前言
什么是概念和概念学习? 如何促进中小学生的概念学习呢?
概念与概念学习
知识点
01 概念的定义 02 概念学习的定义 03 概念学习的理论
01记忆的概念
概念,是指一种可以基于共同的特征被聚集 到一起的特定的物体、事件、观点或者人,可以 用特别的名称或符号来表示。概念是对事物共 同特征的抽象,从本质来看,它只是一种心理表 征,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概念的实体,只存在概 念的个例。
01
概念与概念学习
知识点
01 概念的定义 02 概念学习的定义 03 概念学习的理论
02概念学习的定义
概念学习是指个体形成心理表征,以能够 识别某类事物的属性,并把这个属性推广到新 的样例上以区分概念的实例和非实例。
例如,我们学习到“家具”这个概念,就是 将桌子、椅子和柜子等的共同特征加以概括的 过程。
02
概念与概念学习
知识点
01 概念的定义 02 概念学习的定义 03 概念学习的理论
一、联结理论
03概念学习的理论
联结理论认为,概念是经过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 式学习历程获得的。在联结式学习中,个体对刺激的正确 反应得到酬赏,产生强化作用,以后再经过抽象化、类化 和辨别的历程,就逐渐形成了概念。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试卷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试卷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认知是指:A. 记忆能力B. 学习知识C. 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D. 情感表达2. 学习是指:A. 玩耍B. 娱乐C. 通过阅读、听讲、观察、实践等获取知识或技能的过程D. 睡觉3. 以下哪个不是学习策略:A. 制定学习计划B. 反复练习C. 看电视D. 总结归纳4.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马斯洛D. 斯金纳5. 以下哪个不是记忆的类型:A. 短期记忆B. 长期记忆C. 永久记忆D. 瞬间记忆6.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A. 外在动机B. 表面动机C. 深层动机D. 间接动机7. 以下哪个是有效的学习技巧:A. 边看电视边做作业B. 长时间连续学习不休息C. 与他人讨论学习内容D. 只依赖记忆不进行复习8.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A. 情绪B. 行为C. 心理过程D. 社会关系9. 学习风格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A. 触觉型B. 嗅觉型C. 味觉型D. 运动型10. 以下哪个不是影响学习的因素:A. 学习环境B. 个人兴趣C. 学习材料的难度D. 学习者的身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________、想象和思维。

12. 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________进行监控和调节。

13.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7到11岁之间通常处于________阶段。

14. 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通过设置________来实现。

15. 记忆的编码过程是指将外界信息转化为________的过程。

16. 学习者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可以通过________来加深理解。

17.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包括知觉、________、思维和语言等。

18. 学习风格的差异会影响学习者对信息的________和处理方式。

19. 学习者可以通过________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认知与学习的关系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认知与学习的关系

01
02
学习活动中传递的许多知识和经 验是以言语符号的形式进行的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语言对 认知活动中的所学知识进行有效 理解、转换、编码、储存和提取
01
01学习需要认知活动的参与
五、注意对学习的影响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当注意指向某一学习任务时,学习者的感知觉、 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就选择这一任务作为加 工处理的对象。
01
01学习需要认知活动的参与
一、感知觉对学习的影响 外在的信息要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就
必须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到意识系统中, 即对信息的感知。
感知觉输入外在的信息,对其作出初步 的加工整理,并把它们转化为相应的学习目 标和内容。
01
01学习需要认知活动的参与
二、记忆对学习的影响
瞬时记忆 (感觉登记)
谢谢观看!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
认知与学习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斯基(Vygotsky)关于认知与学习的关系提 出的一种假说。
它反映了儿童自身学习能力所及的范围和儿童在他人辅助下所能达到的 能力范围,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认知影响学 习接受水平,而学习反过来又会重塑认知。
02
02认知对学习的影响
二、学习对认知水平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有重要影响 维果斯基明确地提出,只要将儿童置于适当学
习条件下加以训练,儿童的认知水平就能从较低层 次向较高层次发展。
他认为教育者应该看到儿童正在发展的认知过 程和即将形成的状态,走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前面, 让儿童在两个邻近的认知发展水平间的过渡状态学 习,从而让儿童适时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 一个新的认知水平。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复习资料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复习资料

1.认知: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于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

具体而言,认知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

一般说来,认知的过程包含了感知觉、记忆、思维、语言和注意等心理活动。

2.认知中的信息加工特点:加工的能力有限、~模糊性、~主动性、~方式分为串行和并行加工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2-7、具体运7-11、形式运11-成年4.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学习:个体通过反复经验后在自身行为或思维上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6.学习的分类:内隐学习和外显;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学习和运动技能学习;发现和接受学习;机械和意义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的学习。

7.感觉: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眼、鼻)的个别属性(形色气温)的反应。

感觉的特点:延续性-感觉后效、适应性-感觉适应、对比性-感觉对比、关联性-联觉。

8.知觉: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9.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种类:无意注、有意注、有意后注意。

10.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

11.注意转移的影响因素: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注意新对象的吸引力、明确的信号提示、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12.注意的意义:注意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注意影响学习效果、注意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作用:有利于学生选择学习活动的对象、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保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13.注意力的培养方法:A 注意的外部表现及判断表现:适应性运动出现、无关动作停止、呼吸运动变化;判断:集中性、疑惑、活跃、顿悟、厌倦、松散 B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A 合理组织教学秩序,建立良好的学习准备 B 正确应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内容新颖、丰富、难易适中;方法灵活多样,富于启发学生思维;环境尽量避免分散儿童注意的因素 C 充分应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克服内外因素的干扰; D 善于应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14.记忆:是一个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信息处理系统。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复习资料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复习资料

1.认知发展:指个体获得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其涉及人在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问题解决、语言等方便种种功能的发展变化。

2.有关个体是如何发展的,有多种理论可以进行解释,以皮亚杰的个人建构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论以及信息加工论为典型代表3.中学生认知与学习的关系①中学生认知的发展通过学习得以实现,学习对于个体的认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②个体学习受个体认知发展已有水平的制约,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学习准备的重要因素,将直接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水平③中学生的学习必须要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同时通过个体的学习来促进认知发展4.认知与学习的研究的基本问题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②认知(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③认知发展的阶段性④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致性和差异性⑤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5.个体的认知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的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6.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一生中,大脑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是持续发展的。

这种适应环境的学习能力对个体的认知发展有这重要的帮助7.最近发展区(ZPD):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和在成人知道下或者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8.接受支架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即引导他们关注重要信息,辅助他们整理信息、筛选有用信息、记录重要信息和组织信息的辅助手段。

具体形式包括观察向导、采访向导、词汇表等9.支架式教学的环节①确定ZPD②搭建支架③进入情景④合作学习⑤效果评价10.案例分析p41、p60、p20511.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12.强化是可以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刺激或事件,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发生频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者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例如:回答问题受到表扬属于正强化,轿车中的滴滴声直道人们挤上安全带才停止属于负强化13.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第九章 认知方式与学习

第九章 认知方式与学习

• 感觉型: • 可能在你进行指导的时候突然打断,问一些你稍 后会主动告诉他们的事情 • 对于研究计划,很难给出一些想法 • 可能会要求老师多举几个例子,讨厌目标不明确 • 比起单纯的课本学习,他们似乎从实践中能学到 更多东西 • 可能会问:“真是那样的吗?”
直觉型: • 可能都不看指导语,在你还没进行完口头指导时,他们 可能就开始着手进行了 • 可能会提出一些对他们而言过于复杂,无法实施的研究 想法 • 可能因粗心大意而犯错 • 可能会问他们是否可以自己选择要做的作业 • 可能喜欢“不现实的”、虚构的话题
如果学校教育不起作用,你会看到的 ·逃避学习,或者对他们不肯做的事情进行尖锐而又贴切的批评 ·拒绝为他们认为无能的或者虚伪的老师做事情 ·公然违法老师制定的规则或要求
• • • • • • • • •
外倾和情感 哪些方法有助于外倾情感型学生的学习 ·友好、合作的氛围 ·强调知识将有助于他们帮助别人 ·明确的期望和目标,使他们能够计划好自己的学习,并使老师高兴 ·与同学交流、合作的机会 ·帮助别人的机会 ·积极的反馈,确保学生能够接受 ·组织和领导技能的运用
外倾者 (E)
主要的方向性,反映了被测者从何处获得心理能量,并将心理 能量定向于外部世界,倾向于把它们的知觉和判断集中于人 和事上,他们是活动定向的,具有易沟通,好交际的特点。 主要定向于内部世界,倾向于把知觉和判断集中于观念 和思想上,这种人的兴趣在于观念与思想的清晰性上, 他们更多地依赖于持久的观念而不是暂时的外部事件, 富于思想、好沉思、好独处。
第九单元 认知方式与学习
• 主题一 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及特征 主题二 对学生认知方式的评估方法和教学对策 学习目标:1.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组织活动 2.会简单的评估学生的认知方式 3.正确理解每种认知方式的特征 4.了解认知方式与学习的关系表现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中学⽣认知发展与学习——中学⽣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第三章中学⽣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上)第⼀节注意的发展与教育⼀、注意概念⼆、注意的品质三、中学⽣注意的发展特点四、课堂上如何组织中学⽣的注意⼒第⼆节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感知觉和观察⼒⼆、中学⽣观察的发展特点三、中学⽣观察⼒的培养第三节记忆的发展与教育⼀、记忆系统及其特点⼆、遗忘及其进程三、运⽤记忆规律促进知识识记与保持第⼀节注意⼀、注意概述(⼀)什么是注意在⽇常⽣活中,我们⼤部分时间都在注意着什么。

例如,在⾛路时,我们会注意着⾝边的⾏⼈和车辆;在说话时,我们会注意着对⽅的表情等等。

那么,什么是注意呢?注意是⼼理活动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

指向性是指⼼理活动在某⼀时刻总是有选择地朝向⼀定对象。

因为⼈即使能眼观六路,⽿听⼋⽅,也不可能在某⼀时刻同时注意到所有的事物,接收到所有的信息,只能选择⼀定对象加以反应。

就像⾯对⼀桌⼦的美味佳肴,你每次也只能挑选⼀两种菜来吃,⽽不能⼀⼝吞了所有的菜肴。

集中性是指⼼理活动停留在⼀定对象上的深⼊加⼯过程。

注意集中时⼼理活动只关注所指向的事物,抑制了与当前注意对象⽆关的活动。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两⽿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的境界了。

(⼆)注意的功能注意主要有三种功能。

(1)选择功能。

⼈脑的信息加⼯能⼒是有限的,在同⼀时刻,只能加⼯部分信息。

注意的选择功能使⼤脑选择那些认为重要的信息进⾏加⼯,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扰作⽤。

(2)维持功能。

所谓维持,就是将⼼理活动确定在⼀定的对象上,并保持⼀定的强度。

这是⼈脑进⾏信息加⼯的必要条件。

(3)调节功能。

当⼈脑的信息加⼯从⼀个对象转移到另⼀个对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能够顺利完成,这就是注意的调节功能。

(三)注意的种类注意可以分为⽆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意注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的注意,⼜称不随意注意。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ppt课件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ppt课件
7
(二)中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的特点
1. 我国青少年情感能力的总体趋向是正向积极的 2. 男女青少年情感能力存在结构性差异 3. 师生关系对青少年情感能力有重要影响 4. 教师有情施教对青少年情感能力有重要影响 5. 独生子女在情绪智力总分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8
二、中小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对中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 同伴因素
3
(二)情绪智力是一种情感认知能力 Goleman(1995) 《情绪智力》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
情绪、管理情绪、自我动机、认知他人情绪、处理关系的 能力。 结合了Richard Boyatzis等人的研究把这5个因素25种能 力精炼成4个因素20种能力,它们分别是:
1.自我觉知(包括情绪觉知能力、正确的自我评估、自信), 2.自我管理(包括自控能力、信用度、责任心、适应能力、 成就动机、主动性), 3.社会觉知(包括移情、对团体情绪的觉知、服务倾向性) 4.社交技巧(包括帮助他人发展、领导能力、影响力、沟通 能力、革新能力、协调能力、凝聚力、协作能力)。
11
三、中小学生情绪智力常见的的测量工具
(一)小学生中学生情绪智力测验工具 在中国台湾,关于小学生情绪智力的量表比较多,如学者 王春展编制的 儿童情绪思维自称量表 ;赖怡君编制的 《国小学童情绪智力量表》;罗品欣编制的《情绪智力量 表》,邱雅芳编制的《国小学童情绪智力量表》等。在大 陆地区,主要是对国外的情绪智力量表进行翻译和修改, 如刘玉娟编制的《小学生特质情绪智力的发展研究》,所 采用的量表就是翻译并修改了Petrids所编制的特质性情绪智 力问卷7~14岁版。 (二)中学生情绪智力测验工具 中学生情绪智力测验常用的版本通常改编自三个问卷:梅 沙卡情感能力测验(MS-CEIT),巴昂的情感调查问卷 (EQ-i) 和舒特的自陈式情感能力调查(SREIT)。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什么是认知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什么是认知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
什么是认知
P
A
R
T
前言
看到一个石膏大卫,有人看到的是一个“僵硬 的物体”,有人看到的是"硫酸钙(CaSO4) ”,有 人看到的是文艺复兴,有人看到的则是人体的肌肉 结构。面对同一物体,不同人的认知为什么会呈现 出如此大的差异呢?
P
A
R
T
前言
什么是认知? 认知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顺应
平衡
同化
03
03认知发展阶段论
平衡是指儿童获得 的世界的经验与自 己已有的认知结构
(图式)一致。
A
顺应就是儿童改 变已有的认知结 构来适应新获得
的经验的过程
B
同化就是儿童把 新获得的经验整 合到已有的认知
结构中的过程
C
03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
结语
学习中小学生认知的相关知识,掌握中 小学生认知学习的一般心理,初步建构有关 认知学习的基本知识结构,有利于教师在日 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从而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03认知发展阶段论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接受同样的 教育,有的学生能学得好,有的学生付出了很 大的努力却学不好。这是为什么呢?从心理学 的角度来看,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不同的学生 有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
认知发展就是指个人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 而引起的心智能力的变化。
03
03认知发展阶段论
认知发展阶段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Piaget)在“儿童是科学家”的假说基础上建立的。
A
感觉机能
B
运动机能
03
03认知发展阶段论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