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三个典型案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三个典型案例(一)
在此具体介绍三个典型案例的审计过程,这几个案例不一定能代表计算机应用的最新成果,介绍它们主要是为了提示具体操作思路和方法。案例——审查贷款利息计息计算的正确性1.发现审计线索。审计人员在浏览某办事处对公系统的“计收贷款利息表”时,发现“积数调整”一项不断出现负金额,却没有发现正金额的调整数。依据审计经验,调整计息积数就相当于少计或多计利息收支,因此这种大量调减计息积数,就有可能会少计利息收入。2.估计影响大小。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发现了线索后,应该有一个估计影响大小的步骤。经分析和计算,按影响大小和严重程度对已发现的线索进行排序,选择影响大或较严重的优先落实。对上述线索,审计人员利用通用审计软件的查找功能以“调整税数不为零并且利率不为零”为条件列出全部记录,结果共有139条记录,调整积数总金额达3亿多元、按现有利率计算,对利息收入的影响只有数万元,不能作为重要事项,但考虑到计算机运算具有连续性和高效性,有可能是一个全辖甚至是全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证实是否确实存在。3.核实电予数据的真实性。在着手进一步开展审计之前,有必要先核实电子数据是否真实。电子数据经过导出、转入等转换过程,难免出现一些差错,因此从电子数据中分析出的线索,应与纸质账表核对证实其真实性。审计人员查找了一笔2.L亿元金额的调整数,再查阅当日记账凭证,证实电子数据反映的业务记录是真实的。考虑到取得的电子数据可能没有完全包含1999年度全部情况,审
计人员调阅全年贷款利息计息表。核实了3亿多元的调整数全部存在,进一步证实了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了解大量调整积数的原因。依经验,贷款积数调整一般应该很少调整,这种大量调整应该有原因的。经询问,1996年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要求对1996年前后发生的贷款用两个会计科目分开进行核算,以明确划分领导人的责任。1999年11月省分行又要求将两个会计科目合并核算,因此需要结转贷款余额。在结转过程中,对公系统要求同时输入计息积数的调整天数,否则不能进行结转。因此产生了大量的计息积数调整金额。审计人员通过关联查询,证实绝大多数调整金额是因此而发生的。5.核实利息计算是否准确。经询问银行人员,审计人员掌握了该办事处是按月计收贷款利息、按季计支存款利息的信息,再进一步询问进行这样的调整是否少计了一天利息?为什么只见调减计息积数,不见调增计息积数?银行人员回答这个账号调减的积数在那个账号补足,没有因此而少计利息收入。审计人员随即对11月18日调减2.1亿元积数的账号进行核实,发现10月21日至11月20日的计息期银行只计了30天积数,而实际应计算31天的积数。经复核,银行人员确认了少算一天积数的基本事实。6.落实涉及面的大小。审计人员向对公系统管理人员询问:整个分行是否都使用这套系统?管理人员证实不仅分行都使用这套成都开发的系统,而且全省都是使用同一套系统。审计人员即对全市所辖办事处进行报送审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分支机构都存在这一问题,只是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后用手工补记了利息收入。这样审计人员就掌
握了系统在此方面确实存在一个问题。7.分析产生的原因。经分析,是由于操作人员在进行冲账操作时,只进行了红字冲账操作减少了积数,没有进行蓝字记账操作增加积数,而把蓝字记账操作当作正常业务处理,形成了上述结果。产生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操作人员的培训没有到位,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认为对于冲账这类重要操作,系统没有要求将红字蓝字处理完整后才能退出,应是系统设计上的一个疏漏。由此还可能产生其他类型的差错。在核实另一个办事处的积数调整过程中,就发现有调减全额积数、调增部分积数而重复计息的现象,只是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而手工纠正了。虽然手工纠正了错误,但已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可依赖性。从这一案例可看出,与手工审计相比,明显增加了三个过程:一是核实电子数据,二是落实涉及面大小,三是分析产生的原因。为什么要增加核实电子数据的过程,前面已讲得很清楚了。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增加后两项的原因:计算机是按约定方式进行计算的,而且计算速度非常快,一旦初始数据错误或者约定方式有差错,产生的错误结果也是非常多的,而且是连续的错误,再由于大量分支机构都使用同样的系统,也可能犯同样的错误,有可能在某一个分理处发现的错误,可能全市、全省都存在,甚至是全国范围内都存在。因此对电子数据开展审计就需要落实产生错误的范围有多大,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判断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和层次上出现问题。案例二——进行贷款风险性分析1.发现线索。依据常年的审计经验,企业之间很可能用甲乙企业相互担保、甲乙丙企业之间循环担保的方式取
得贷款。因为银行还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风险,虽然它们的信贷系统中有现成的数据,却没有用来作分析。2.数据来源。从信贷系统中取出两张表:借款人基本情况表(bas_00036)和借款合同(bas_00014)。按要求完成转换后,引入《通用审计系统》中。3.数据准备。利用通审软件的自编程功能,将这两张表以(营业单位编码,借款人编码)为主关键字相关联,生成一张新表“信贷综合表”,新表中仅保留四个字段,依次为:营业单位编码、借款人编码、借款人、担保从此字段来自借款合同表)。再用(通用审计系统)的输出功能,将该表输出为Excel 文件“信贷综合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