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CIPPdoc

合集下载

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模式

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模式

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模式现代教学评价主要起源于美国。

目前西方有关教学评价的理论模式有几十种。

针对我国教学及教学评价的实际,影响较大的有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CIPP模式等。

一、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该模式以全面发展人的才能为其主要目标,主张教学评价反映学生的学习实质,以便了解学生正在学什么,还没有学到什么,对知识的遗忘程度等,从而改进教学过程。

该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的评价模式。

它把目标、教育过程作为一个循环图。

预定的目标决定了教育过程,同时也决定了评价就是找出实际活动中偏离的程度,从而通过信息反馈,促进实际工作尽可能达到目标。

原则:1)确定教育目标;2)选定教育目标并用有关术语表示;3)找出这些行为表现的条件和背景;4)确定满足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诸方面的测量方法;5)运用这些方法检查行为变化;6)根据结果对活动、方案作出判断,并说明原因;7)修改方案,重复循环过程。

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对于确定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评价功能,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有时会有一些目标不可以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将人类学习分为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和情感学习三个领域,并根据分类学思想,把各领域的教育目标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等级分级。

如认知领域包括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动作技能领域包括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情感学习领域包括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价值和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具体部分参见“教学设计”部分)三、CIPP模式CIPP即Context(背景)评价,Input(投入)评价,Process(过程)评价,Product(结果)评价。

具体说来,组成CIPP模式的四种决策类型及其相应的评价是:1)预期结果的决策。

为这类决策提供信息的是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根据社会需要对教育教学目标本身作出价值判断,可以发现教育教学计划的目标同实际影响之间的差异。

CIPP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是一种全面的评价模式,常用于评估教育项目或政策的有效性。

CIPP模式由圣菲研究小组(Stufflebeam and Shinkfield, 1985)提出,以其四个组成要素命名,即上下文(Context),介入(Input),实施(Process)和成果(Product)。

本文将详细介绍CIPP 评价模式的每个组成要素,以及它们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上下文(Context)是指评估的背景和环境因素。

它包括了评估目标、政策背景、评估问题和目标群体等方面。

在评估过程中,上下文提供了所需的背景信息,帮助评价者了解评估项目或政策的目的和意义。

此外,上下文的分析还可以揭示评估项目或政策的实施障碍和潜在影响因素,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次,介入(Input)是指评估项目或政策的设计和规划。

它包括了所使用的资源、手段和策略等方面。

评价者通过分析介入,可以对所评估项目或政策是否具备有效性进行预测,并为实施过程提供指导。

介入因素的考虑还可以帮助评价者识别关键的成功因素和问题域,为改进和优化评估项目或政策提供指导。

第三,实施(Process)是指评估项目或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

它包括了评估的操作和程序、参与者和交互、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实施过程的分析和评价有助于评价者了解评估项目或政策是否按照设计和规划的方式进行,并提供了改进实施过程的建议。

同时,实施过程的评价还可以帮助评价者确定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和潜在问题,为项目或政策的优化提供参考。

最后,成果(Product)是指评估项目或政策的结果和影响。

它包括了预期和非预期的结果,以及评估项目或政策对目标群体和社会的影响。

评价者通过分析成果,可以确定评估项目或政策对实现目标的效果,以及其对目标群体和社会的整体贡献。

此外,成果的评价还可以帮助评价者识别评估项目或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和待改进的方面,并提供改进建议。

在CIPP评价模式中,上下文、介入、实施和成果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

三种教育评价模式

三种教育评价模式

三种教育评价模式一、泰勒模式这种模式由“教育评价之父”----泰勒提出,主要有以下特点:评价的目的是比较教学方案的优劣、明确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关键、采用多种方式对学习结果进行描述。

二、CIPP模式CIPP模式由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L.D.Stufflebeam)于1966年提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评价是以决策为中心的、注重对决策的全过程评价、评价实施受决策者控制三、应答模式应答模式由斯塔克(R.E.Stake)于1974年提出,也是一种评价教育方案的模式。

应答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兼顾各方面人员目标和感受、采用多种方法获得全面的信息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

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

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

当前人们关注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或者说,它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哪6个原则?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原则:“1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3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5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6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CIPPdoc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CIPPdoc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的七个步骤(1)确定教育目标或课程目标首先我们要确定教育或课程推进过程最后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这实际上是一个目标系统,这个目标系统在我们的课程计划中要有步骤地体现出来。

课程的具体目标应当是在总体目标指导下提出来的能够使我们教学进行实际操作的目标。

(2)以具体行为和具体内容的方式阐述每一个目标在教学和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想使每一个具体目标都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就要提出我们所认可的行为目标(behavior objectives)。

有了行为目标,我们才能在教学中进行具体操作,才能在评价过程中依据这些目标实施具体的评价活动。

(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景目标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才能够体现出它的具体内容、目标指向和目标特点,所以我们要确定目标使用的情景,如在什么情况下实现某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有什么样的人参加,等等。

(4)确定情景呈现的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和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明确目标情景用什么方式呈现。

(5)确定获取信息的记录方式如何收集、提取和分析信息,以及在提取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目标,这些在我们的评价设计中要有实质性的设定(6)确定如何赋分我们要确定评价所使用的计分方法(scoring)、计分单位和计分形式,还要确定在赋分过程中的权重问题。

(7)确定获取样本的手段在评价过程中,只有提取样本和证据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

获取样本需要一定的手段,这些手段可以是实施的措施,可以是收集信息的工具。

价值:第一, 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提出标志着课程评价科学化的开端。

在这一评价模式问世之前, 教育评价并没有成为独立的科学领域。

那时, 人们往往用测试取代课程评价乃至整个教育评价。

人们进行测试的目的在于鉴别学生的某些特征与能力, 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学生, 总是从学生身上寻找失败的原因。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则把评价与测试严格区别开来。

这种独到见解深刻反映了课程评价的实质, 开创了课程评价的新纪元。

课程评价的八种模式

课程评价的八种模式

课程评价的八种模式(一)目标评价模式目标(objective)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评价原理”可概括为七个步骤: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根据行为和内容来解说每一个目标;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泰勒的评价原理是以目标位中心来展开的,主要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

泰勒的“课程原理”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其中,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其他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而展开的。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把它称为目标模式的原因。

在泰勒看来,如果我们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课程计划,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

除非评价方法与课程目标相切合,否则评价结果便是无效的。

由此可见,评价的实质,是要确定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相吻合的程度。

目标评价模式强调要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

评价是为了找出实际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可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修改课程目标的依据。

由于这一模式既便于操作又容易见效,所以很长时间在课程领域占有主导地位。

但由于它只关注预期的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导致了不少人的批评。

(二)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目的游离(goal-free)评价是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

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效应,即原先确定的目标。

在他看来,目标评价模式只考虑到与其效应,忽视了非预期的效应(或称为“副效应”、“第二效应”)。

斯克里文主张采用目的游离评价的方式,即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评价者不应受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影响。

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适合作为评价的准则。

因为评价者要收集有关课程计划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不管这些结果是预期的还是非预期的,也不管这些结果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

CIPP评估模型

CIPP评估模型

CIPP评估模型CIPP评估模型(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什么是CIPP评估模型?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D.L.)1967年在对泰勒行为目标模式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CIPP模型。

CIPP评估模型由四项评估活动的首个字母组成:(1)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2)输入评估(Input evaluation),(3)过程评估(Process evaluation)4、成果评估(Product evaluation)简称CIPP评估模型。

这四种评价为决策的不同方面提供信息,所以,CIPP模型亦称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

CIPP评估模为项目、工程、职员、产品、协会和系统等的评估提供了较全面的指导,尤其是那些准备长期开展并希望获得可持续性改进的项目。

CIPP评估模型的具体内容(一)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CIPP模型对背景评估的内容界定为:了解相关环境;诊断特殊问题;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需求;鉴别培训机会;制定培训目标等。

其中确定培训需求和设定培训目标是主要任务。

[编辑](二)输入评估(Input evaluation)输入评估包含的事项有:收集培训资源信息;评估培训资源;确定如何有效使用现有资源才能达到培训目标;确定项目规划和设计的总体策略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协助。

[编辑]三、过程评估(Process evaluation)过程评估的目的是为那些负责实施培训项目的人们提供信息反馈,以及时地、不断地修正或改进培训项目的执行过程。

过程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实现:洞察培训执行进程中导致失败的潜在原因,提出排除潜在失败失败原因的方案;分析培训执行进程中导致失败的不利因素,提出克服不利因素的方法;分析并说明培训执行中实际发生的事情和状况;分析并判断它们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坚持在培训执行过程中提供有关既定决策和新的决策等,诚然,同其他阶段的评估一样,过程评估也需要建立在大量的相关信息基础之上。

我对三种教育评价模式的理解

我对三种教育评价模式的理解

我对三种教育评价模式的理解雷娟秀我们广大教师对各种教学模式比较熟悉,但是对教育评价模式则缺乏认识。

提到教育评价,人们想到的就是考试和测验,而且似乎也只有测验和考试。

然而,我们并不能将教育评价等同于考试和测验,它们只是教育评价中搜集和分析信息的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评价是一个包括确定目标、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结果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完整过程,涉及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评价要素理解不同,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教育评价的模式。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在这些评价模式中,泰勒模式、CIPP模式和应答模式是教育评价研究三个历史阶段的典型模式,并对我国当前教育评价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对三种教育评价模式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泰勒模式这种模式由“教育评价之父”——泰勒(R.w.Tyler)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评价的目的是比较教学方案的优劣泰勒认为,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判断教学方案是否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过程。

然而,从实践上看,几乎没有一项教学方案能够实现所有的预期目标。

因此,实践中的教育评价往往是比较两种教学方案在实现教育目标上的优劣。

针对这一目的,泰勒提出,判定方案A比方案B好至少应满足以下要求之一:1.在相同条件下,方案A和方案B 都实现了全部预定目标,但方案A还实现了其他目标;2.在相同条件下,方案A比方案B 更有效地导致目标的实现;3.在相同条件下,方案A的目标比方案B的目标更好或更有价值;4.在相同条件下,方案A的全部效果在总体上比方案B要好;5.在相同条件下,方案A比方案B在投入上要节省;6.在全面考察了投入状况和效果后,方案A胜过方案B。

(二)明确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关键泰勒强调教育目标“应能充分揭示出教学大纲意欲帮助学生发展的各种行为、思维、感觉和活动的方式以及应掌握的内容。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CIPPdoc知识分享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CIPPdoc知识分享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C I P P d o c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的七个步骤(1)确定教育目标或课程目标首先我们要确定教育或课程推进过程最后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这实际上是一个目标系统,这个目标系统在我们的课程计划中要有步骤地体现出来。

课程的具体目标应当是在总体目标指导下提出来的能够使我们教学进行实际操作的目标。

(2)以具体行为和具体内容的方式阐述每一个目标在教学和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想使每一个具体目标都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就要提出我们所认可的行为目标(behavior objectives)。

有了行为目标,我们才能在教学中进行具体操作,才能在评价过程中依据这些目标实施具体的评价活动。

(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景目标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才能够体现出它的具体内容、目标指向和目标特点,所以我们要确定目标使用的情景,如在什么情况下实现某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有什么样的人参加,等等。

(4)确定情景呈现的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和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明确目标情景用什么方式呈现。

(5)确定获取信息的记录方式如何收集、提取和分析信息,以及在提取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目标,这些在我们的评价设计中要有实质性的设定(6)确定如何赋分我们要确定评价所使用的计分方法(scoring)、计分单位和计分形式,还要确定在赋分过程中的权重问题。

(7)确定获取样本的手段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在评价过程中,只有提取样本和证据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

获取样本需要一定的手段,这些手段可以是实施的措施,可以是收集信息的工具。

价值:第一, 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提出标志着课程评价科学化的开端。

在这一评价模式问世之前, 教育评价并没有成为独立的科学领域。

那时, 人们往往用测试取代课程评价乃至整个教育评价。

人们进行测试的目的在于鉴别学生的某些特征与能力, 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学生, 总是从学生身上寻找失败的原因。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则把评价与测试严格区别开来。

从CIPP评价模式看现今对幼儿园教师的评价-精品文档

从CIPP评价模式看现今对幼儿园教师的评价-精品文档

从CIPP评价模式看现今对幼儿园教师的评价一、现行幼儿园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态不容乐观,以下是摘自上海学前(age06)的一些一线教师的心声:1. "我也很烦这份工作.不是说烦教孩子,只是烦那些论文、稿件什么的。

好像只有会写论文的才是好老师,会投稿的才是好老师……"2. "资料多就说明工作好吗?教师没得闲就说明工作认真吗?评比得第一就说明平时工作扎实吗?教师写得论文真的有人看吗?……"3. "大家认认真真作过之后,奖励5元至15元,稍有差池,扣去奖金50、100……"4. "谁关注我们教师的个体需要?上级部门(包括园长)的管理是否也该以我们教师发展为本呢?在评价上是否也该注重过程而不是凭结果呢?要知道,教师和孩子一样也有个体差异的呀!!"5. "做幼儿园老师真的很苦,最苦的不是做事情,而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与领导关系好的人,怎么做都是对的,而与领导关系不好或是领导看你不顺眼的人,无论怎么做都是缺了点什么,那我们做的还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工作积极性?"6. "什么论文、科研、反思、个案、观察纪录只要会作假、会骗、会编就行,有几个领导会认真看?但是这样长年累月的编、骗,对教师成长有好处吗?对我们的孩子有好处吗?……"这些触目惊心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行幼儿园教师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1) 缺乏对评价目标的评价,评价目标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无法得到保障。

评价抹杀了幼儿园教师的个体差异和个体需要(如上面4所反映),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幼儿园教师制定不同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案。

(2) 评价重结果不重过程,无法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幼儿园教师的职称评定往往依据工龄、学历及写的论文数、投稿数、搞的科研项目数、评比名次这些以结果为主的指标(如上面1、2、4、6所反映),更有甚者,仅凭教师口才好坏及与园长关系的亲疏来评价(如上面5所反映)。

CIPP评价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的运用

CIPP评价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的运用

CIPP评价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的运用自新课改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小学的实施效果与制度完善方面均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而在评价模式上却长期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

CIPP评价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比姆(stufllebeam)及其同事提出以来,无论在教育领域内部还是在其他领域,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采纳和应用。

CIPP评价模式的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CIPP评价模式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CIPP评价模式又称为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由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成果(Product)四个评价环节组成。

CIPP即为四个评价环节的英文缩写,是在泰勒(Tyler)的目标导向模式不能满足教育实际的发展需要时应运而生的。

CIPP模式在21世纪初又有了新的进展,斯塔佛尔比姆在他的新著《CIPP评价模式》和《国际教育评价手册》中将评价的四个环节变成七个环节,m进一步把成果环节分解为影响(Impact)和成效(Effecfiveness)两个环节,并新增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可推广性(Transportability)两个环节。

以下就每一环节的内涵作明确的阐述。

1,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是在特定的情况中,评估需求、问题、有利条件(assets)和机会。

需求是指为实现且的所必需的、有用的事物;问题是指为满足需求所要克服的重重障碍;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为完成任务可以利用的一切专门知识和专家服务;机会主要指满足需要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时机。

背景评价主要回答的问题有:所需服务的背景情况是怎样的?方案的受益者是谁,他有哪些需要?方案的领导者和受益者为满足需求存在什么问题或障碍?所需资源和时机是否具备?评价方案、教学和其他服务目标是否明确?背景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诊断方案实施前的准备状况,以辅助决策。

CIPP评价模式及其实践效用[权威资料]

CIPP评价模式及其实践效用[权威资料]

CIPP评价模式及其实践效用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CIPP评价模式产生的背景,阐述了该模式主要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这样四个评价阶段,笔者就此提出了CIPP评价模式运用于幼儿园教师评价教学实践的工作流程,为教师教育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实践效用G632 B 1002-7661(2014)13-341-02CIPP评价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比姆(Stufflebeam)及其同事提出以来,无论在教育领域内部还是在其他领域,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采纳和应用。

[1] CIPP 评价模式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美国开始的全国范围的课程改革运动。

在泰勒的目标导向模式不能满足教育实际的发展需要时,斯塔弗尔比姆正式提出CIPP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的发展是继行为目标评价模式后,涌现出的众多评价模式中最具影响力的评价模式之一,为很长时期以来的教育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CIPP评价模式的主要内容CIPP 模式是由美国现代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首先提出的一种教育评价模式,又被称为决策导向评价模式。

斯塔弗尔比姆认为:教育评价就是“ 为判断各种备择的决策方案而进行的描述, 获取和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此模式包括四个评价阶段即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

CIPP 是四个阶段英文表达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就是对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目标合理性的确定主要应具备以下几点:第一、是否为评价对象服务;第二、是否满足社会需要、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不满意是否能被调整;第三、是否能反应出目标本身的价值;第四、是否能为计划决策服务;等等。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作者:曹秀峰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介绍了有关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六种主要模式,以及这几种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共同特点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课程教学评价主要模式(一)目标评价模式(Objective Assessment)目标(objective)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他认为,教育首先要把教育的总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行为目标,根据行为目的编制课程、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然后根据行为目标进行评价。

这种以既定目标为依据进行课程和教学评价的模式被称为目标评价模式。

这种评价模式分为七个步骤:①确定教育目标或课程目标;②以具体行为和具体内容的方式阐述每一个目标;③确定使用目标的情景;④确定情景呈现的方式;⑤确定获取信息的记录方式;⑥确定如何赋分;⑦确定获得样本的手段。

泰勒所提供的目标评价的七个步骤在今天也依然有参考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规范地使用这七个步骤实施目标评价,就能较好地推进教学评价的进程。

泰勒在这一评价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编制的实践,提出了课程原理。

我们可以把其课程原理概括为四个步骤或阶段:①确定目标;②根据目标来选择课程内容;③根据目标来组织课程内容;④根据既定目标评价教学结果。

这四个方面和现在课程编制的步骤是吻合的,这进一步说明了现在的课程体制中在很多方面沿用了泰勒的模式。

在泰勒看来,课程原理四个步骤中的前三个步骤,“从一定意义上说,已根据一些目标对学习内容作了初步评价”,“我们可以把这些步骤看作是评价中介阶段或初级阶段”。

(二)目标游离模式(Goal-free)该模式是M. Scriven针对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而提出来的。

Scriven认为,目标评价模式有很多弊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泰勒提出来的“目标是预定的”这种评价理论,在遵循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实施泰勒课程评价的七个步骤时,实现的预定目标是固定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作调整的,最后的评价是看目标理想化的实现程度。

CIPP教育评价模式述评

CIPP教育评价模式述评
了鉴 定 与监督 。
现实启示
CP评价模式产生与美国六十年代 的教育改革运动 , IP 它
强调 教育 评 价的 改进 作 用 , 因此 特别 适 用 于教 育 改革 活 动对 教育 评价 的 需要 。目前 , 国 教育 正处 在 全 面改 革 时期 , 我 这

第三, 吸收了泰勒模式中的结果评价的合理成分, 发展成 为以现代系统论为基础, 具有严密逻辑性、 持续性的方案的操
到 审查 。
士参与, 且需要有各类信息源的配合, 充裕的经费及科学 的
分析 技术 ,同时还 要建 立 在教 育 决策 合 理 、民主 、 开 的基 公 础之 上 , 因此使 用范 围缩小 了不 少。
其次, 针对泰勒模式忽视条件和非预期结果, 提出了输入
评价和过 程评价 . 目标 实现 的可能性 和任 务完成 的过程 进行 对
CP IP模 式简述
CP 模式是 1 6 年美国学者 Sufe e m在俄亥俄州 IP 6 9 tf lb a
立大 学教 育评 价 中心 经数 年研 究提 出 的。 一模 式是 在 当时 这
美国教育改革运动 中,批判 目标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S ufe em把评 价过 程 分成 四个组 成部 分 ,即背景 评 价 、 t flb a 输入 评价 、过 程评 价 和成 果评 价。
备择 方案 的相 对优 点 加 以识别和 评 定 的活 动 , 实质上 是 对方
价和终结性评价 , 它试图把三种评价综合体现在四类评价之
中 , 整 个评 价 的不 同 阶段根 据需 要 利 用评价 的不 同作 用。 在 因 为是对 全过 程 的评 价 , 此就 自然 地把 教 育评 价的 三种 功 因 能有 机 的统 一起 来 了。

CIPP课程评价模式

CIPP课程评价模式

CIPP课程评价模式摘要:课程评价属于方案评价的范畴。

迄今为止,在方案评价模式中,CIPP模式应用最为广泛。

在很长时间内,CIPP模式包括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这4个环节的评价。

最近,为了描述和评价长期的、真正成功的改革方案,斯塔佛尔比姆把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impact)、成效(effectiveness)、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和可应用性(transportability)评价4个阶段,由此构成了7个环节的评价模式。

按照此模式评价中国的新课程改革,则我们尚有必要强化对课程改革的背景、设计、管理、可持续性、可应用性等的评价和反思。

关键词:课程评价方案评价CIPP评价模式新课程改革一、课程评价含义辨析就整个社会科学而言,课程评价属于方案评价的范畴。

方案评价(program evaluation)是系统地运用科学方法,对方案的设计、实施、改善、或者结果等,收集信息资料,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方案,常常又称计划、系统、工程、制度、项目、活动等,可以包括任何有组织的、非常规的活动,如社会领域的计划生育制度,一般教育领域的义务教育计划,特定课程领域的新基础课程改革、某课外阅读计划、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等。

作为方案评价的一种类型,课程评价是系统地运用科学方法,对课程的过程和产物,收集信息资料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那么,课程的过程和产物又包括哪些成分呢?广义的课程产物,主要有课程目标、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堂教学、学业评价。

这些产物,其载体为课程改革总纲、各科目的课程标准、各科目的课程资源和教科书、教师备课计划、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学业评价中纸笔考试的试卷或者学生档案袋中的作品等。

就运作过程而言,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管理、课程实施等。

所以,一项全面系统的课程评价,就会涉及上述各类成分,这就是课程评价的对象。

这样看来,课程评价的含义和对象十分广泛复杂。

课程教学活动中常见的一些评价,如课程资源和教材的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教师施教评价等等,可以视为课程评价的子系统。

CIPP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

实施灵活
在运用该模式时,评 价者可根据需要采用 不同的评价策略,各 种评价既可以在方案 实施前使用,也可以 在方案实施中使用; 可以实施一种评价, 也可以实施几种评价, 因此是一种非常灵活 的模式。
整体评价
1 批判的继承了泰勒模式 2 突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进步性
3 整合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 评价缺乏价值判断
美国国会通过《中小学 教育法案》,旨在帮助那 些处于不利地位(身体、 心智、经济、种族等)的 学生改善学习环境,从而 提高整个初等及中等教 育质量
斯塔弗宾领导的俄亥俄 州立大学教育评价中心 于1966年提出了使整 个评价领域为之震惊的 CIPP模式
CIPP评价模式内容
背景评价
Context
输入评价
有机的结合
CIPP评价模式重视 形成性评价,但它并 未忽视诊断性评价 和终结性评价,而是 试图把三种评价综 合体现在四类评价 之中,在整个评价过 程的不同阶段根据 需要利用评价的不 同作用。教育活动 的全过程是一个整 体,CIPP模式因为是 对全过程的评价,因 此也就自然地把教 育评价的三种功能 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5)评定方案、教学和其他服务目标的
清晰度和适切性
在教学中的应用
CIPP评价模式
输入评价
Input
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资源以及各被
选方案的相对优点所做的评价,其实质是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用性进行判断
实质是对备选方案进行论证和评定 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回答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时间和学习力量上的分配,常常与
Thanks
(1)在某一课程或某段教程结束 之后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可以判断 学生掌握程度、能力水平或学习 水平的高低;(2)可以进行对教 师自身工作质量的评价;(3)可 作为教师判定教学改革计划是否 有效的依据

CIPP到底是什么

CIPP到底是什么

CIPP到底是什么一、提出背景1956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这对美国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并引发了一场席卷美国的教育改革运动,企望通过教育改革来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以赶超苏联。

美国政府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教育,但要求所有获得这笔经费资助的项目都必须进行效用评价,这引发了对教育评价的广泛需求。

从事教育评价实践的人们对占统治地位的泰勒评价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发现此模式有许多缺点,已不能满足新的教育评价需求。

美国著名评价学家斯塔弗尔比姆通过研究提出:评价不应当限于确定目标的达到程度,而应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1966年斯塔弗尔比姆提出了CIPP模式。

二、主要内容CIPP是由背景评价(conten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这几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略语。

该模式包括四个步骤:第一,背景评价,即要确定课程计划实施机构的背景;明确评价对象及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判断目标是否已反映了这些需要。

背景评价强调,首先应根据评价对象的需要对课程目标本身作出判断,看两者是否一致。

第二,输入评价,主要是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而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课程计划进行评价。

第三,过程评价,主要是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计划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课程计划的有效信息。

第四,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

它要收集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目标以及背景、输入和过程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对它们的价值和优点作出解释。

三、优缺点CIPP评价模式的优点是:(1)根据现实需要和社会需要,考虑了评价目标的选定及其合理性问题,使目标更符合社会需要,符合实际,克服了目标评价模式的不足.(2)评价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使评价成为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工具.(3)评价的内容广泛,从对教育需要的调查开始,包括需要、问题、目标、条件、计划、实施、结果以及结果的影响等教育过程的所有阶段对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上述全部内容的评价也就把评价的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这三种作用充分地展露出来了CIPP模式也同样存在一些缺陷:(1)无论是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都在为决策者服务,对过程的评价主要是为了确保活动结果达到预期目标,一切活动围绕目标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动参与者创造性的发挥(2)该模式要求各类信息源的配合、充裕的经费以及专业的分析方法,这使其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的七个步骤
(1)确定教育目标或课程目标
首先我们要确定教育或课程推进过程最后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这实际上是一个目标系统,这个目标系统在我们的课程计划中要有步骤地体现出来。

课程的具体目标应当是在总体目标指导下提出来的能够使我们教学进行实际操作的目标。

(2)以具体行为和具体内容的方式阐述每一个目标
在教学和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想使每一个具体目标都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就要提出我们所认可的行为目标(behavior objectives)。

有了行为目标,我们才能在教学中进行具体操作,才能在评价过程中依据这些目标实施具体的评价活动。

(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景
目标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才能够体现出它的具体内容、目标指向和目标特点,所以我们要确定目标使用的情景,如在什么情况下实现某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有什么样的人参加,等等。

(4)确定情景呈现的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和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明确目标情景用什么方式呈现。

(5)确定获取信息的记录方式
如何收集、提取和分析信息,以及在提取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目标,这些在我们的评价设计中要有实质性的设定
(6)确定如何赋分
我们要确定评价所使用的计分方法(scoring)、计分单位和计分形式,还要确定在赋分过程中的权重问题。

(7)确定获取样本的手段
在评价过程中,只有提取样本和证据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

获取样本需要一定的手段,这些手段可以是实施的措施,可以是收集信息的工具。

价值:
第一, 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提出标志着课程评价科学化的开端。

在这一评价模式问世之前, 教育评价并没有成为独立的科学领域。

那时, 人们往往用测试取代课程评价乃至整个教育评价。

人们进行测试的目的在于鉴别学生的某些特征与能力, 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学生, 总是从学生身上寻找失败的原因。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则把评价与测试严格区别开来。

这种独到见解深刻反映了课程评价的实质, 开创了课程评价的新纪元。

第二,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强调预定的具体目标。

人的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性, 目的是人们行动的方向、依据与力量。

行为的目的性是人的能动性的重要体现。

基于这一观点, 泰勒把预定的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评价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因此, 泰勒倡导的课程评价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

毫无疑问, 这有可取之处。

第三,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具有一套逻辑严密的评价程序。

这一评价模式从确定目标到结果的分析利用, 结构紧凑,逻辑严密。

预定的目标决定了教育活动的方向, 提供了课程评价的标准, 通过恰当的评价情境, 采用合适的评价工具, 便可获取所需的行为变化的证据。

通过对行为证据的分析处理, 便可找出实际工作与教育目标的吻合度, 促使实际工作尽可能地逼近目标。

这套严密的评价程序为评价工作者提供了可遵循的路线。

第四,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重视综合性评价。

这一评价模式反对过去只注意分数、计算均分的简单做法, 主张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与方法, 对学生的各方面的实际进步进行综合性评价, 即不仅评价学生学了多少知识, 而且评价学生的智能、身体健康状况及思想道德水平。

局限性对目标没有自身的评价, 即对目标的合理性没有加以评价;
只观察了预期目标有无达到, 非预期性效果没有评价;
所定目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教育管理者提出的,很少考虑学生需要;
不能用统一的目标来评价自由发展的人,重结果轻过程。

其一是评价标准的随意性与机械性。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将预定的具体目标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 这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因为实际的学校教育活动是相当复杂的。

学校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偶然的因素。

这些因素既可促进也可阻碍
预定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 并不是所有行为目标都可预先确定的。

同时, 人的行为也是
相当复杂的, 并非所有行为都可用“行为成分”——“内容成分”来具体表示。

基于上述两方面的片面认识, 泰勒对课程评价的标准作了简一单化的片面理解.
其二是重结果轻过程。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片面强调终结性评价, 而忽视了必要的形成性评价。

诚然, 终结性评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 事实证明, 只有终结性评价是不够的。

由于课程设计与实施是个动态过程, 所以,要想不断获取课程实施的反馈信息, 及时调控课程的运行机制, 使课样设计与课程改革保持最佳状态, 就必须重视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重要基础, 终结性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延续。

我们在进行课程评价时, 终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CIPP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亦称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

它认为评价就是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

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构成了CIPP评价模式。

背景评价是对方案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判断,即对目标本身的诊断性评价,为计划决策服务。

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确定了方案的目标之后,对各种备择方案的相对优点加以识别和评定的活动,实质上是对方案的可行性、效用性的评价,为组织决策服务。

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目的在于调整和改进实施过程,也即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为实施决策服务。

成果评价是测量、判断、解释方案的成就,也即是终结性评价,为再循环决策服务。

一、进步性。

1、批判的继承了泰勒模式。

首先,针对泰勒模式中回避教育的价值问题而提出了背景评价,将目标纳入到评价活动之内,使目标本身的合理性受到审查。

其次,针对泰勒模式忽视条件和非预期结果,提出了输入评价和过程评价,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了鉴定与监督。

— 2
第三,吸收了泰勒模式中的结果评价的合理成分,发展成为以现代系统
论为基础,具有严密逻辑性、持续性的方案的操作体系,为督导人员和学校
管理人员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观察模式,并为改良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套
系统的解释程序。

2、突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教育评价的传统观念认为,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证明,主要任务
是以测验为手段,来鉴别和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评价的重点放在活动结
果上。

CIPP评价模式并未忽视评价的终结性和诊断性功能,但它还重视评
价的形成性功能。

强调教育评价的形成性功能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育
评价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教育评价认识深化的结果。

把评价目的由证明转
向改进,是教育评价史上的重大飞跃。

3、整合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二、局限性。

1、评价缺乏价值判断。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更多的都是注重描述性的信息,而对活动各个方
面,包括将要做出的决策和将来采取的备择行动方案,则缺乏价值上的判
断,该模式的评价能否被称为评价活动遭到质疑。

2、评价者主要是为决策者收集信息来供决策人决策,忽视了决策人之外的
一切需要和价值取向,降低了评价的意义和有效性。

3、CIPP模式实施灵活的特点导致其缺乏严密的评价程序,评价类型具有多
开端性。

4、CIPP模式的评价步骤、内容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士参与,且需要有各
类信息源的配合,充裕的经费及科学的分析技术,同时还要建立在教育决
策合理、民主、公开的基础之上,因此使用范围缩小了不少。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