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的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 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号土层: 素填土, 层厚约1.5m, 稍湿, 松散, 承载力特性值fak=95kPa(号土层: 淤泥质土, 层厚3.3m, 流塑, 承载力特性值fak=65kPa。
(号土层: 粉砂, 层厚6.6m, 稍密, 承载力特性值fak=110kPa。
(号土层:粉质黏土, 层厚4.2m, 湿, 可塑, 承载力特性值fak=165kPa。
(号土层:粉砂层, 钻孔未穿透, 中密-密实, 承载力特性值fak=28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岩土设计参数如表3.1和表3.2所示.表3.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土层编号土的名称孔隙比e含水量W(%液性指数I L标准贯入锤击数N压缩模量Es(MPa)素填土---- 5.0 淤泥质土 1.04 62.4 1.08 - 3.8 ●粉砂0.81 27.6 -14 7.5 ❍粉质黏土0.79 31.2 0.74 -9.2 ⏹粉砂层0.58 --31 16.8表3.2 桩的土的名称桩的侧阻力qsk桩的端阻力qpk土层编号土的名称桩的侧阻力qsk桩的端阻力qpk(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 位于地表下3.5m。
5.场地条件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6.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长30m, 宽9.6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 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均为400mm×400mm, 横向承重, 柱网布置如图3.1所示。
图3.1 柱网布置图7、上部结构作用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3.3所示, 该表中弯矩MK 、水平力VK 均为横向方向。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3.4所示, 该表中弯短M、水平力V均为横向方向。
表3.3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题号FK(kN)MK( kN.m)VK(kN)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1 1256 1765 1564 172 169 197 123 130 1122 1350 1900 1640 185 192 203 126 135 1143 1650 2050 1810 191 197 208 132 141 1204 1875 2160 2080 205 204 213 139 149 1345 2040 2280 2460 242 223 221 145 158 1486 2310 2690 2970 275 231 238 165 162 1537 2568 3225 3170 293 248 247 174 179 1658 2670 3550 3410 299 264 256 183 190 1709 2920 3860 3720 304 285 281 192 202 19110 3130 3970 3950 323 302 316 211 223 230题号FK (kN)MK( kN.m)VK(kN)9、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0, 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上式中:E、I——桩的弹性模量及截面惯矩
zx——桩侧土抗力zx=Cxz=mZxz,C为地基系数; b1——桩的计算宽度; xz——桩在深度z处的横向位移(即桩的挠度)。
将上式整理可得:
d4xz dZ4
mEb1I Zxz
0
(1)
或
d4xz dZ4
a5Zxz
0
式中:——桩—土变形系数,
5
mb 1
EI
从上式中不难看出:桩的横向位移与截面所在深度、桩的刚度(包括桩身材料和截面尺寸)
以及桩周土的性质等有关,是与桩土变形相关的系数。
式(1)为四阶线性变系数齐次常微分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注意运用材料力学中有关梁的 挠度xz与转角z、弯矩Mz和剪力Qz之间的关系即
将式(7)代入式(2)得
x z Q 3 E 0A x 0 IM 2 E 0B x 0 I A 1 B 1 (Q 2 E 0A 0 I M E 0 B 0 ) I M 2 E 0 C 1 I Q 3 E 0D 1
Q 3 E 0(A 1 I A x 0 B 1 A 0 D 1 ) M 2 E 0(A 1 I B x 0 B 1 B 0 C 1 )
2)当基础侧面为数种不同土层时,将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hm深度内各土层的mi,根据换算前 后地基系数图形面积在深度hm内相等的原则,换算为一个当量m值,作为整个深度的m值。
3)桩底面地基土竖向地基系数Co为: C0=m0h
(二)单桩、单排桩与多排桩
单桩、单排桩:指在与水平外力H作用面相垂直的平面上,由单根或多根桩组成的单根(排) 桩的桩基础,如下图a)、b)所示,对于单桩来说,上部荷载全由它承担。
B 0 也都是Z的函数,根据Z值制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无量纲法 (桩身在地面以下任一深度处的内力和位移的简捷计算方法) 当桩的支承条件、入土深度符合一定要求时,可利用比较简捷的计算方法计算。即无量纲法。 主要特点: 利用边界条件求x0、 0时,系数采用简化公式; 利用x0、 0是Q0、M0的函数的特征,代入基本公式后,无须再计算x0、 0,可由已知的Q0、M0直接计算。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多排桩在外力作用平面内有多根桩,各桩受力相互影响,其影响与桩间净距L1有关。 单排桩或L1≥0.6h1的多排桩 k=1.0; L1<0.6h1的多排桩 h1——地面或最大冲刷线以下桩柱 计算埋入深度:h1=3(d+1) ;但h1值不 得大于桩的入土深度(h);
L1
H
q1、q2——梯形土压力强度。
桩顶为弹性嵌固——适合于墩 台受上部结构约束较强的情况。 轻型桥台用锚柱固接; 摩擦力较大的毛毡支座; 固定支座的单孔桥。
——单位水平力作用在地面或最大冲刷线处,桩在该处产生的转角;
——单位弯矩作用在地面或最大冲刷线处,桩在该处产生的转角;
x0、 0的计算 摩擦桩、柱承桩 x0、 0 的计算 桩底受力情况分析 桩底为非岩石类土或支承在岩基面上,在外荷作用下,桩底产生位移 xh、 h,桩底 x 处产生竖向位移 x h,桩底的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如竖向地基系数为C0,桩底竖向力增量:
z——地面或最大冲刷线以下地基系数计算点的深度; n——随不同计算假定而设置的指数。 “m”法假定—— “K”法假定——地基系数C沿深度分两段变化,在桩身第一挠曲零点以上按凹形抛物线变化(n=2),以下为常数K。 “C”法假定——地基系数C沿深度分两段变化, , ; 的桩长段地基系数C取常数。 “张有龄”法假定(常数法)——地基系数C沿深度不变为常数C=K0(n=0)。
桩基础设计
7.2.2 确定桩型和截面尺寸
3.确定桩长、承台底面标高
承台底面标高,即 承台埋置深度。 一般情况下,应使 承台顶面低于室外 地面100mm以上;如 有基础梁、筏板、 箱基等,其厚(高) 度应考虑在内;同 时要考虑季节性冻 土和地下水的影响。
室外地面
>100mm
桩长
58
4.桩截面尺寸
(1)最小桩径
24
钻孔桩与冲 孔桩的区别 在于:钻孔 桩以旋转钻 机成孔,冲 孔桩以冲击 钻面成孔。
a)埋设护筒b)安装钻机,钻进c)第一次清孔d)测定孔壁,回淤厚度e)吊放钢筋笼 f)插入导管g)第二次清孔h)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导管i)拔出护筒
25
沉管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的优点:
在钢管内无水环境中沉放钢筋和浇灌混凝土,从而为桩身混凝土的 质量提供了保障。 沉管灌注桩的缺点: 1.拔除套管时,如果提管速度过快会造成缩颈、夹泥,甚至断桩; 2.另外,沉管过程中挤土效应比较明显,可能使混凝土尚未结硬的 邻桩被剪断,施工中必须控制提管速度,并使管产生振动,不让管内出 现负压,提高桩身混凝土的密实度并保持其连续性;采取“跳打”顺序 施工,待混凝土强度足够时再在它的近旁施打相邻桩。
土层液化折减系数P216表10-9
48
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下式计确定:
Ra=Quk/K
式中 Quk—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K—安全系数,取K=2。 (2)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时: 不考虑地震作用时: R=Ra+ηc fak Ac
考虑地震作用时:
6
桩基础的功能
7
桩基础的功能
新加坡发展银行,四墩, 每墩 直径7.3m,将荷载传递到下 部好土层,承载力高。
简述桩基础的设计内容
简述桩基础的设计内容桩基础是建筑物在土壤中承受荷载的一种常用基础形式。
其主要设计内容包括:选择桩基础的类型、设计桩基础的数量和位置、计算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侧承载能力,以及确定桩基础的尺寸和布置形式等。
首先,选择桩基础的类型是桩基础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见的桩基础类型包括钻孔灌注桩、摩擦桩、端承桩、橡胶筒桩等。
在选择桩基础类型时,需要考虑工程的具体要求,包括荷载性质、地质条件、工程地形等因素。
其次,设计桩基础的数量和位置是桩基础设计的关键内容之一。
在确定桩基础的数量和位置时,需要考虑到荷载传递的要求以及桩基础的布置形式。
通常情况下,桩的数量和位置会根据荷载大小和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桩基础能够满足承载和抗侧要求。
然后,计算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侧承载能力是桩基础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进行承载能力计算时,可以采用现行的设计规范和相关计算方法,如《桩基础设计规范》等。
通过对桩的尺寸、材料和土层性质等参数进行合理选择和计算,可以确定桩的承载能力,确保桩基础能够承受工程所需的荷载。
最后,确定桩基础的尺寸和布置形式是桩基础设计的具体内容之一。
在确定桩基础的尺寸时,需要综合考虑荷载大小、土层性质、桩材料以及桩的布置形式等因素。
桩基础的布置形式可以选择单桩、群桩或墙式桩等不同形式,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综上所述,桩基础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选择桩基础的类型、设计桩基础的数量和位置、计算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侧承载能力,以及确定桩基础的尺寸和布置形式等。
在进行桩基础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桩基础能够满足工程的承载和抗侧要求。
参考内容:1. 《桩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2. 《土木工程基础学》孙家栋编著3. 《土木工程基础》何积丰编著4. 建筑工程学报等相关论文。
桩基础设计计算
第四章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变形小、抗震能力强,以及能适应各种复杂地质条件的显著优点,是桥梁工程的常用基础结构。
在受到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作用时,桩基础通过承台将其分配给各桩,再由桩传递给周围的岩土层。
当为低承台桩基础时,承台同时也将部分荷载传递给承台周边的土体。
由于桩基础的埋置深度更大,与岩土层的接触界面和相互作用关系更为复杂,所以桩基础的设计计算远比浅基础繁琐和困难。
本章主要依据《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以下简称《铁路桥涵地基规范》)的相关规定介绍铁路桥涵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第一节桩基础的设计原则设计桩基础时,应先根据荷载、地质及水文等条件,初步拟定承台的位置和尺寸、桩的类型、直径、长度、桩数以及桩的排列形式等,然后经过反复试算和比较将其确定下来。
在上述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注意遵守相关设计规范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因此,在讨论设计计算方法之前,先将桩基础的设计原则介绍如下。
一、承台座板底面高程的确定低承台桩基和高承台桩基在计算原理及方法上没有根本的不同,但将影响到施工难易程度和桩的受力大小,故在拟定承台座板底面高程时,应根据荷载的大小、施工条件及河流的地质、水文、通航、流冰等情况加以决定。
一般对于常年有水且水位较高,施工时不易排水或河床冲刷深度较大的河流,为方便施工,多采用高承台桩基。
若河流不通航无流冰时,甚至可以把承台座板底面设置在施工水位之上,使施工更加方便。
但若河流航运繁忙或有流冰时,应将承台座板适当放低或在承台四周安设伸至通航或流冰水位以下一定深度的钢筋混凝土围板,以避免船只、排筏或流冰直接撞击桩身。
对于有强烈流冰的河流,则应将承台底面置于最低流冰层底面以下且不少于0.25m处。
低承台桩基的稳定性较好,但水中施工难度较大,故多用于季节性河流或冲刷深度较小的河流。
若承台位于冻胀性土中时,承台座板底面应置于冻结线以下不少于0.25m处。
桩基础毕业设计范文
桩基础毕业设计范文
引言:
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它通过将钢筋混凝土桩插入土壤中,利用桩的承载能力来传递建筑物的荷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毕业设计旨在通过对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探讨,加深对桩基础工程的理解和应用。
一、桩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1.桩基础的分类和特点;
2.桩基础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3.选择桩基础类型的依据;
4.桩的布置和间距的确定;
5.桩基础的设计例子分析。
二、桩基础的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
1.桩基础的施工方法和工序;
2.桩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3.桩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4.桩基础施工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桩基础的案例分析:
1.大型商业综合体桩基础设计和施工过程分析;
2.高层住宅楼桩基础设计和施工过程分析;
3.桥梁工程桩基础设计和施工过程分析。
四、总结与展望:
1.对桩基础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总结;
2.对桩基础工程的发展趋势的展望;
3.桩基础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的探讨。
结论:
本毕业设计通过对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研究,对桩基础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通过分析桩基础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今后的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和桩基础工程的不断完善,相信桩基础工程会在将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桩基础设计》课件
桩基承载力计算
单桩承载力计算
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参数取值。
群桩承载力计算
群桩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桩基承载力验算
根据工程要求进行桩基承载力验算的过程和注意 事项。
03
桩基础设计流程
地质勘察
总结词
获取地质信息
详细描述
通过地质勘察,了解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信息,为桩型选择和设计提供依据。
施工质量控制
01
施工质量控制是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涉及到施 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和施工后检测等方面。
02
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提高工程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施工设备管理、严格控制材
03
料质量、强化施工过程监督和做好质量检测工作等。
05
桩基础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层建筑桩基设计
高层建筑桩基设计概述
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和荷载较大,对桩基设计的要求较高。本案 例将介绍高层建筑桩基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步骤。
设计要点
包括桩型选择、桩径和桩长的确定、承载力计算、沉降分析等方面 。
工程实例
通过具体的高层建筑桩基设计案例,展示设计过程和实际应用效果 。
案例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桩基设计
桩基础类型
根据桩身材料可分为混凝土桩、钢桩、木桩等。
根据施工方法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通过锤 击、静压或振动等方法沉入土中;灌注桩是先成孔,再在孔中浇筑混凝土形成桩 身。
桩基础设计原则
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 求。
优化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桩型、桩 径、桩长和布置方式,降低工程造价 。
桩基础设计计算
桩的挠曲变形曲线
Q N M Q
x1
M
N
1
s
o
地面或局 部冲刷线 x
地面或局 部冲刷线
土的横向抗力
y
y
图 4-2
单桩的受力和变形
图 4-3
横向受力桩和轴向受力桩
2.群桩基础 群桩基础即包含多根桩的基础,其力学计算模式可表示为图 4-4。由于承台板的刚度一 般都远大于桩的刚度, 桩与承台的联结也大多处理为刚性, 故可将桩基视为一个带有刚性承 台板的超静定刚架。 又由于桥梁桩基中桩的布置一般都比较规则, 往往具有一个或两个竖直 对称面, 当外力也可简化为作用于对称面内的等效力系时, 桩基便可简化为平面刚架进行计 算。 群桩基础的计算要比单桩复杂得多, 须先求解刚架的整体位移和桩顶内力, 然后才能求 解桩身的内力并进行相关检算。 在进行刚架的位移计算时, 通常以采用结构力学中的位移法 最为简便,因为对于具有刚性承台的平面刚架,用位移法求解时的独立未知数只有三个,故 比采用力法方便得多。
第二节
单桩的横向位移和桩身内力计算
本节讨论单桩桩顶作用横向外力(剪力和弯矩) ,并考虑土的横向抗力时,桩的横向位 移和桩身内力计算方法, 这在桩基分析中是一个基本课题。 由于需要考虑桩侧土体的弹性抗 力,故本节先介绍横向抗力的计算,然后再介绍桩的位移和内力计算方法。 另外需要指出, 本节介绍的方法虽然是以桩为分析对象, 但实际上对于具有类似力学特 征的深基础,如沉井、管柱和地下连续墙等也是适用的。 一、桩侧土体的横向扰力
1.单桩(含单排桩桩基) 由单根桩构成的桩基, 或由与水平外力相垂直的平面内的 n 根桩构成的单排桩桩基 (图 4-1) ,且承台为刚性,外力作用在桩基对称面上时,各桩的受力情况相同,故上述两种情况 的力学计算模式均如图 4-2 所示。通常,在计算时又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横向受力情况和轴向 受力情况,如图 4-3。为方便分析,具体计算时认为作用在桩顶的横向力(剪力和弯矩)主 要使桩发生横向位移和挠曲, 计算时考虑桩侧土的横向抗力, 而轴向力主要使桩产生轴向位 移。桩身内力也分别按这两种受力情况进行计算。
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第09章桩基础设计
从施工方法上看,大体上可分为沉管桩和钻、冲、 挖孔灌注桩两大类。
第九章 桩基础设计
1.沉管灌注桩 把一个带有活瓣的钢管或带有预制塞头的的钢管,靠
第九章 桩基础设计
断面形状
矩形
圆形
多边形
Q
Q
Q
国内采 用的多 为等截 面竖直 桩
前苏联 在上个 世纪的 70年代
锥形桩
螺旋桩
第九章 桩基础设计
2.钢桩 常用的有开口或闭口钢管桩以及H型桩,钢管桩的直径 一般为250mm~1200之间,长度从十几米到几十米 3.木桩
桩长常为4~6m,为防止腐烂,桩顶应打入水下至少 0.5m (二)灌注桩
在桩身材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满足以 下以下时间要求
砂性土:大于10d;粉土、粘性土大于15d;饱和 软粘土大于25d
(3).试桩数量
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 应少于3根;工程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
第九章 桩基础设计
(4).极限承载力实测值 Qu a.陡降型曲线——取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 的荷载值
第九章 桩基础设计
第九章桩基础设计
9.1 概 述 9.2 桩的类型 9.3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9.4 桩基础设计
第九章 桩基础设计
在什么情况下优先选择桩基础方案? 从不同的角度桩是如何分类的? 如何获得单桩极限承载力实测值、极限承载力标 准值、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什么叫群桩效应? 如何进行桩基础的设计?
桩基的设计原则
桩基的设计原则
桩基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承载力原则:桩基设计首先要满足承载力要求,即保证桩基能承受地面的荷载和荷载的变化。
根据地下土层的承载能力和工程荷载的大小,确定桩基的直径、长度、布设密度等参数。
2. 稳定性原则:桩基设计要考虑桩的稳定性,防止桩身或桩顶的倾覆、滑移等现象出现。
通过合理选择桩的截面形状、配置纵向拉筋等措施来增加桩的稳定性。
3. 抗拔性原则:在某些情况下,桩基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抗拔能力,以防止桩体因土体液化、水位上升等原因而受到抬浮的影响。
采取加固措施如设置锚杆、锚索等来提高桩体的抗拔能力。
4. 经济性原则:桩基设计要综合考虑经济性,选择最经济合理的桩型和布设方案。
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桩基数量和规模,减少桩基的施工成本和工期。
5. 可施工性原则:桩基设计还要考虑桩的施工可行性。
要充分考虑施工工艺、设备条件、材料供应等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施工方法和方案。
总的来说,桩基的设计原则包括承载力、稳定性、抗拔性、经济性和可施工性等方面,以确保桩基能够安全可靠地承担工程荷载,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第7章--桩基础
第7章--桩基础第7章桩基础桩基础由设置于土中的基桩和承接结构荷载的承台共同组成如图7-1所示,根据承台的位置高底,可分为低承台桩基础和高承台桩基础两种。
若桩身全部埋入土中,承台底面土体接触则称为高承台桩基础;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面承台底面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础。
由于承台位置的不同,两种桩基础中基桩的力、变形情况也不一样,因而其设计方法也不相同。
建筑物桩基础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而码头、桥梁等构筑物经常采用高承台桩基础。
基桩是指群桩基础中的单桩,群桩基础是由两根以上基桩组成的桩基础;单桩基础是采用一根桩(通常为大直径桩)承受和传递上部结构(通常为柱)荷载的独立基础。
桩基础的功能及适用条件1、桩基础的功能桩基础的主要功能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至地下较深的密实或低压缩性的土层中,以满足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
桩基础也可用来承受上拔力、水平力,或承受垂直、水平、上拔荷载的共同作用以及机器产生的振动和动力作用等。
2、适用条件桩基础的适用条件主要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以及施工条件而定。
与其它深基础相比,桩基础的适用范围最广,一般来说,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选用桩基础方案:(1)高、重建筑物下的浅层地基土承载力与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时;(2)地基软弱,而采用地基加固措施在技术上不可行或经济上不合理时,或地基土性特殊,如液化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季节性冻土等特殊土时;(3)除了存在较大的垂直荷载外,还有较大的偏心荷载、水平荷载、动力荷载及周期性荷载作用时;(4)上部结构对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相当敏感,或建筑物受相邻建筑或大面积地面荷载的影响时;(5)对精密或大型的设备基础需要减少基础振幅,减弱基础振动对结构的影响,或应控制基础沉降和沉降速率时;(6)地下水位很高,采用其它基础形式施工困难,或位于水中的构筑物基础,如桥梁、码头、采油钻井平台等;(7)需要长期保存、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物。
7-1桩基础的类型根据桩的不同分类标准,桩基础有不同的分类。
桩基工程基础处理方案设计
桩基工程基础处理方案设计一、工程概况该项目是一处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工程,位于城市中心繁华商业区。
由于地下水位较浅,土质为松软湿润的沉积层和岩石层,因此地基承载力较低,需要进行桩基工程基础处理。
二、现场勘测1.地质条件通过现场钻孔取样及地质勘探,确定了地下土层的分布和性质。
根据勘测结果,划分了地基处理区域,并确定了处理深度和桩基布设方案。
2.地下水位通过水位监测仪器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确定地下水位的深度和波动情况。
根据地下水位的深度,确定了桩基的打设深度和防水措施。
三、基础处理方案1.桩基设计根据建筑结构荷载和地基条件,采用钻孔灌注桩为主要承载形式。
桩径为1.5米,桩长为15米,桩间距4米。
桩基采用混凝土C40级,保证桩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桩基施工采用旋挖钻机进行桩孔开挖,同时配合水泥搅拌站进行现场搅拌灌注。
采用自动振捣机器进行桩体振实,确保桩质量。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地下水位和土层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3.桩基检测完成桩基施工后,进行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
静载试验通过施加不同程度的荷载,检测桩身变形和承载能力,保证桩基的设计承载性能。
动载试验通过振动器或冲击器在桩头施加荷载,检测桩基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
4.基础处理完工根据桩基的检测结果,确定了基础处理的完工标准。
在桩基完工后,进行地表的处理和复原,包括地面平整和草坪植被的恢复。
同时,进行落实基础验收手续,确保基础处理工程的完工质量。
四、安全与环保措施1.安全措施在桩基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安全防护,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同时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环保措施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在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段,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防护,避免地下水污染。
五、施工管理与验收1.施工管理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和管理要求指导桩基的施工,强化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简述桩基础的设计内容
简述桩基础的设计内容桩基础是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一种基础形式,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桩的类型选择、桩的数量和间距确定、桩的尺寸设计、桩的承载力计算等方面。
下面将对桩基础的设计内容进行简述,并提供相关的参考内容。
1. 桩的类型选择:在桩基础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适合工程的桩的类型。
常见的桩的类型有:钻孔灌注桩、静压桩、灌注桩、预制桩等。
选择桩的类型要考虑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包括地层条件、荷载特点、桩基础的施工条件等。
在选择桩的类型时,可以参考《桩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等相关规范。
2. 桩的数量和间距确定:桩的数量和间距的确定是桩基础设计中的重要步骤。
根据工程的荷载要求和地层条件,可以通过计算或经验确定桩的数量和间距。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静力法、动力法、最小桩间距法等。
在确定桩的数量和间距时,需要考虑桩的承载力、桩群的相互影响等因素。
可以参考《桩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的相关要求和计算方法。
3. 桩的尺寸设计:桩的尺寸设计是桩基础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桩的尺寸设计包括桩的直径或边长、桩的长度等方面。
桩的尺寸设计要满足工程的荷载要求和地层条件,既要保证桩的承载力,又要保证桩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桩的尺寸设计常采用试验方法、经验公式和理论计算方法等。
参考《桩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等相关规范中的尺寸设计要求和计算方法。
4. 桩的承载力计算:桩的承载力计算是桩基础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桩的承载力计算要考虑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并进行合理的安全系数选取。
桩的承载力计算常采用静力法、动力法等。
静力法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施工竖向承载力法、静力触探法等。
动力法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动力触探法、动力静曳力法等。
承载力计算时可以参考《桩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的相关要求和计算方法,也可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桩基础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桩的类型选择、桩的数量和间距确定、桩的尺寸设计、桩的承载力计算等方面。
桩基设计十个基础要点
桩基设计十个基础要点一、关于大直径桩(dge;800mm)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的尺寸效应1.大直径桩端阻力的尺寸效应。
主要原因是桩成孔卸载造成的孔底土回弹,造成端阻力的降低,类似于深基坑的回弹。
大直径桩静载试验曲线均呈缓变型,反映出其端阻力以压剪变形为主导的渐进破坏。
G.G.Meyerhof(1998)指出,砂土中大直径桩的极限端阻随桩径增大而呈双曲线减小。
2.大直径桩侧阻尺寸效应系数,桩成孔后产生应力释放,孔壁出现松弛变形,导致侧阻力有所降低,侧阻力随桩径增呈双曲线型减小。
二、岩溶地区的桩基设计原则(规范3.4.4条)一不宜采用管桩的原因如下1.管桩一旦穿过风化岩层覆盖就立即接触岩层,管桩很容易就破坏,破坏率达30%~50%。
2.桩尖接触岩面后,很容易沿倾斜的岩面滑移,造成桩身倾斜,导致桩身断裂或倾斜率过大。
3.桩长难以把握,配桩困难。
4.桩尖落在基岩上,周围土体嵌固力小,桩身稳定性差。
三、灌注桩后注浆1.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注浆阀注入水泥浆,使桩端、桩侧土体(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
承载力一般可提高40%~100%(但湖北省标DB42/242-2003规定不宜超过同类非压浆桩的1.3倍),沉降可减少20%~30%,可使用与除沉管灌注桩外的各种钻、挖、冲孔桩。
2.增强机理:后注浆对桩侧及桩端土的加固作用,表现为:固化效应-桩底沉渣及桩侧泥皮因浆液渗入而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而固化,充填胶结效应-对桩底沉渣及桩侧泥皮因渗入注浆而显示的充填胶结,加筋效应-因劈裂注浆现成网状结石。
3.增强特点:端阻的增幅高于侧阻,粗粒土的增幅高于细粒土。
桩端、桩侧复式注浆高于桩端、桩侧单一注浆。
这是由于端阻受沉渣影响敏感,经后注浆后沉渣得到加固且桩端有扩底效应,桩端沉渣和土的加固效应强于桩侧泥皮的加固效应;粗粒土是渗透注浆,细粒土是劈裂注浆,前者的加固效应强于后者。
桩基础的设计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构筑物承载力或沉降要求时, 一般可提出桩基础、地基加固方案进行比较。当天然地基承载 能力已基本满足或差不多而地基沉降偏大时,也可考虑在地基 中设置部分桩,成为一种沉降控制桩基础,此时,需按控制 沉降进行桩基础设计。
对桩和承台来说,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合耐久性。
1x = 0.56 1x + 0.2
1y = 0.56 1y + 0.2
(a)锥形承台; (b)阶形承台 四桩以上(含四桩)承台角桩冲切计算示意
(2)三桩三角形承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 :
底部角桩:
( ) N l
11
2c1 + a11
hp tg
1
2
f tho
0.56
11 = 11 + 0.2
向设置联系梁。
4) 联系梁顶面宜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联系梁 宽度不宜小于25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 1/10~1/15,且不宜小于400mm。
5) 联系梁配筋应按计算确定,梁上下部配筋不宜小 于2根直径12mm钢筋;位于同一轴线上的联系梁纵 筋宜通长配置。
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应灌 注素混凝土,或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 性较好的素土分层夯实,其压实系数不宜小 于0.94。
5、验算作用于单桩的荷载,若不符合要求,需调整平面布置与承台 尺寸再进行验算,直至满足要求。
6、验算群桩承载力和变形,若不符合要求则返回第4步修正设计,直 至满足要求。
7、桩身结构设计和计算。 8、承台设计和计算。 9、绘制桩位、桩身结构和承台结构施工图,编制设计说明。
2 桩型和持力层的选择
一、桩型、截面和桩长选择原则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设计
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主要用于承受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地下土层中。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中的桩基础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基础类型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合的桩基础类型,如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
2. 桩的数量和布置: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以保证桩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桩的直径和长度: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质条件,计算出桩的适宜直径和长度,以满足建筑物的承载要求。
4. 桩的材料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桩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
5. 桩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根据选定的桩基础类型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以保证桩基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6. 桩基的承载力计算:根据桩的尺寸和材料特性,计算桩基的承载力,以确保桩基能够承受建筑物的荷载。
7. 桩基的沉降和变形计算:根据桩的尺寸和地质条件,计算桩基的沉降和变形,以评估桩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8. 桩基的施工监测和验收:对桩基的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和验收,以确保桩基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中的桩基础设计涉及到桩的类型选择、数量和布置、直径和长度、材料选择、施工方法和工艺、承载力计算、沉降和变形计算以及施工监测和验收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合理设计桩基础,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桩基础的设计、施工与检测一、桩基础的设计1.桩基分类1)按材料有木桩、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钢桩2)按受力特点有摩擦桩、柱桩3)按施工方法有打入桩、钻孔桩、挖孔桩2.桩基内力计算1)计算方法(1)极限地基反力法即极限平衡法,假定桩侧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按土的极限静力平衡来推求桩的横向承载力,不考虑桩本身的挠曲变形,该法仅适用于刚性短桩。
(2)弹性地基反力法弹性地基反力指对应于桩的位移x所产生的反力。
将土体假定为弹性体,用梁的弯曲理论求解桩的横向抗力。
有线弹性地基反力法和非线性弹性地基反力法。
q=kz n x m线弹性地基反力假定地基为服从虎克定律的弹性体,地基反力q与桩上任一点的位移成正比,但未考虑地基土的连续性,对于某些如剪切刚度较大的岩石地基不成立。
张氏法:假定地基系数沿深度为一常数,即n=0(我国张有龄30年代提出)。
按此得出地面处土的侧向抗力最大(因地面处位移最大),与试验证明的非粘性土和正常固结粘性土的地面处侧向抗力较小相矛盾。
只在坚硬岩石中地基系数才可能沿深度不变。
q=k h xK法:假定桩侧土地基系数在第一弹性零点t至地面间随深度增加,而t以后为常数。
该法由苏联人提出,所计算得的桩身最大弯矩大于实测值,偏于安全,现在已取消。
m法:假定桩侧土地基系数随深度呈线性增加,即n=1。
该法我国目前应用较多,几乎所有桩基规范均用此法,但该法假定的地基系数随深度无限增长,与实际情况不符。
q=mzxC法:假定桩侧土地基系数沿深度呈抛物线增加,即n=0.5。
该法由日本人提出,《公路桥规》在推荐m法的同时也推荐了该法。
q=cz1/2xm法、C法适用于一般粘性土和砂性土,张氏法比较适用于超固结粘性土、地表有硬层的粘性土和地表为密实的砂土等情况。
非线性弹性地基反力法适用于栈桥及柔性系缆浮标等有较大位移的结构计算。
(3)复合地基反力法即p—y曲线法,假定桩侧土上部为塑性区,采用极限地基反力法;下部为弹性区,采用弹性地基反力法。
适用于承受反复荷载、在地基中产生较大应变时的桩基(如海洋结构物桩基)。
(4)弹性理论法假定桩埋置于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体中并假定土的弹性系数为常数或随深度按某种规律变化。
其最大缺点是不能计算出在地面以下位移、转角及弯矩、土压力等。
2)内力计算桩基内力计算有刚性基础和弹性基础之分,其中刚性基础采用极限地基反力法计算,弹性基础一般采用弹性地基反力的m法计算。
αh≤2.5 刚性基础αh>2.5 弹性基础(1)单桩计算宽度b0b0=kψk0b式中:k ψ—基础形状的换算系数。
k 0—考虑基础实际的空间工作条件不同于假设的平面工作条件的系数,bk 110+= 对于垂直于力的作用方向有多根桩时,nb 0≤B +1(B 为该排桩的外边距) (2) 地基比例系数mm 为桩侧土水平地基系数C 的比例系数,用来表征桩侧土对桩身产生弹性抗力大小的一个系数。
m 与土的类别和物理性质(特别是压缩性)有关,对于同一类土,桩身侧向位移越大,m 则越小;桩身侧向位移越小,m 则越大。
非岩石类土的比例系数m 和m 0值C=my ,是指y 深度处基础底面土的地基系数。
注:a)当基础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h m =2(d +1)米深度内为不同土层时,则m 应取该深度内各土层的换算值。
b)当基础侧面设有斜坡或台阶,且其坡度或台阶总宽与深度之比超过1:20时,表中m 值应减小50%。
(3) 桩身计算长度l p由于桩基与一般的杆件不同,桩身埋于土中,受到桩侧土的侧向约束作用,且每一根桩所承受的力也不相等,承台对桩顶也有约束作用,当桩基础中的一根或某几根桩发生纵向弯曲或屈曲时,承台会调整各桩桩顶的荷载作用;另外,桩身轴向力沿深度变化,桩侧摩阻力随土的类别和物理性质而变。
因此,确定桩身纵向弯曲计算长度比较复杂,设计中可根据桩身特点、桩侧土类别和物理性质及单桩和多桩按下表公式计算。
桩身纵向弯曲计算长度l p3)刚性桩基础计算(1) 置于非岩石地基上基础 aWC mh b Hh M 04018)2312++=(ω)23(26)34(200300Hh M mh b aWHC Hh M mh b y +++= ωσ200maxminaC A N ±= 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任一点深度y 处侧向应力、弯矩为:ωσ)(0y y my x -=⎥⎦⎤⎢⎣⎡--+=)2(12020y y my b H y M M y ω(2) 嵌入岩层内的基础 aW C mh b Hh M 0406)12++=(ωωσ200max mina C A N ±= 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任一点深度y 处侧向应力、弯矩为: ωσ)(y h my x -=⎥⎦⎤⎢⎣⎡--+=)2(1220y h my b H y M M y ω基础嵌入处的横向力为:H mh b P -=630ω 以上式中各符号意义如下: N —作用于基础底面的竖向力; A 0—基底面积;a —基础底面顺外力作用方向的基础长度; W —基底截面抵抗矩。
(3) 基础侧面土的容许应力 )tan (cos 421C y x +⋅⋅≤φγφηησ 式中:φ—土的内摩擦角;γ—土的容重(为透水层时取浮容重); C —土的凝聚力;η1—系数,对超静定拱桥墩台取η1=0.7,其他结构取η1=1.0;η2—总荷载中恒载所占的比例系数,MM n8.012-=η M n 、M —分别为恒载、总荷载对基础底面中心的弯矩。
(4) 墩台顶水平位移置于非岩石地基上基础:0201δωωδ++=l k y k (包括置于风化层内和风化层面上)嵌入岩石内基础:021δωωδ++=l k h k 式中:l —地面或局部冲刷线至墩台顶高度;δ0—在地面或局部冲刷线至墩台顶高度范围内由其本身产生的位移; k1、k2—考虑基础实际刚度的系数,按下表采用;注:① 表中λ=M / H 。
② 当仅有偏心竖向力作用时,λ/h=∞。
4)弹性桩基础计算计算中需采用的一些参数:(1) 桩的外径、内径、方桩边长、桩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填芯部分的弹性模量;(2) 桩的自由长度、桩的入土深度、地层m 值、桩尖处m 值、桩尖处C 值; (3) 单桩计算宽度、桩尖作用半径、系数ξ、承台入土深度;(4) 承台底面处(应为群桩中心)竖向力、弯矩、水平力、墩顶至承台底高度; (5) 桩的类型数(承台底的坐标、倾斜度相同者为同一类型); (6) 每一类型桩的X 坐标、倾斜比、桩数。
对于第(3)条中的ξ系数,打入桩ξ=2/3,钻(挖)孔摩擦桩ξ=0.5,柱桩ξ=1。
3. 桩基检算 1)检算内容桩基检算的主要内容有:单桩容许承载力、桩身强度、桩身裂缝宽度、群桩基础检算。
2)单桩容许承载力检算单桩容许承载力根据桩的受力特点按摩擦桩、柱桩分别采用不同的公式计算。
(1) 钻(挖)孔摩擦桩[])(21R i i A l U P στ+=∑≥Nmax +1/2G式中:U —桩周长(m ),采用成孔直径计算; l i —局部冲刷线以下各土层的深度(m );τi —局部冲刷线以下各土层的极限摩阻力(KPa ); A —桩底面积(m 2),采用设计桩径计算;σR —桩底处土的极限承载力(KPa ),σR =2m 0λ{[σ0]+k 2γ2(h -3)}; [σ0]—桩尖处土的容许承载力(KPa );h —桩的入土深度(m ),从天然地面(或实际开挖后地面、或一般冲刷线计算起,当h 大于40m 时,取h=40m ;k2—深度修正系数;γ2—桩尖以上土的容重(KN/m 3); λ—桩入土深度修正系数;m 0—清底系数。
《铁路规范》中将λ、m 0合并为一个修正系数。
(为什么采用t/d 的形式来表达清底系数?主要因为桩径越大,桩底反力越能传向深处,则相同厚度的沉渣在不同桩径时所起的影响有所不同;同时桩径越大,灌注混凝土时孔底的沉渣就易被冲动而翻浮起来,不致大量沉积在桩底。
)(2) 打入(震动)摩擦桩 桩底不开口时:[])(21R i i i A l U P σατα+=∑≥Nmax +1/2G式中:αi 、α—分别为震动沉桩对各土层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影响 数,查表采用,对于打入桩二者均取1.0。
桩底开口时:[])(21R p i i i s A l U P σλτλ+=∑≥Nmax +1/2G式中:λp —桩端闭塞效应系数,对于闭口桩λp=1,对于开口桩按下式计算;当h b /d s <5时,s sbp d h λλ16.0= 当h b /d s ≥5时,s p λλ8.0= h b —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m ); d s —桩内径(m );λs —侧阻挤土效应系数,对于闭口桩λs=1,对于开口桩按下表确定。
(3) 柱桩[P]=(C 1A +C 2Uh )Ra ≥Nmax +G式中:Ra —天然湿度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KPa ),试件直径为7~10cm ,试件高度与直径相等;h —桩嵌入基岩深度(m ),h 应大于0.5m ; U —桩嵌入基岩部分的周长(m ),按设计桩径计; A —桩底截面面积(m 2),按设计桩径计。
C 1、C 2—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破碎程度等确定的系数。
(4) 抗拔桩[]G l U P i i l +=∑τ3.0≥Nmax注意:在主力作用下,桩不宜出现上拔力。
3)桩身强度检算根据运营、施工状态下计算出的桩身内力,按《规范》中有关构件的计算方法进行强度检算,计算中最好仍采用容许应力法,以便前后统一。
对于预制打入桩,还应检算吊装时的桩身强度及在锤击力作用下的桩身强度。
4)桩身裂缝宽度计算当桩身钢筋应力超过一定数值时,应检算桩身裂缝宽度,可参考《铁路桥规》中的有关公式进行计算。
5)桩基沉降计算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其沉降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桩本身的弹性压缩量✓ 由于桩侧摩阻力向下传递,引起桩端土体压缩产生的桩端沉降 ✓ 由于桩端荷载引起土体压缩产生的桩端沉降 单桩沉降计算方法:✓ 弹性理论分析法 ✓ 荷载传递分析法 ✓ 剪切变形传递法 ✓ 分层总和法 ✓ 有限元分析法 ✓ 简化法上述方法中以分层总和法、简化法的计算简便,应用较多,现有的规范基本以此两种来计算桩基沉降量。
(1) 简化法S=△C +△K式中:△C —由桩身压缩变形产生的沉降量;△K —由桩端土压缩变形产生的沉降量。
柱桩沉降量:AC N EA Nl S 0+=摩擦桩沉降量:00A C NN EA h l S ++=ξ 式中:C 0—桩底地基土的竖向地基系数;A 0—桩尖土的作用面积,212041)42(L htg d A πϕπ≤+=,单桩作用范围可假定桩顶反力借助土的摩阻力自地面以4ϕ角扩散至桩底处,但扩散半径不应大于桩中心距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