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强化机理讲解
轧制强化机理
轧制强化机理
轧制强化是一种金属材料加工方法,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连续挤压和扭曲来改善其力学性能。
轧制强化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晶粒细化:在轧制过程中,金属材料会受到连续的塑性变形和压缩,这会导致原来较大的晶粒逐渐细化。
晶粒细化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可以改善其韧性和延展性。
2. 织构形成:轧制过程中,金属材料的晶粒会发生定向排列,形成一定的织构。
织构可以使材料在特定方向上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例如增加其屈服强度和延展性。
3. 残余应力增加:轧制过程中,金属材料受到连续的塑性变形和压缩,会导致材料内部形成残余应力。
这些残余应力可以增加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
4. 位错密度增加:轧制过程中,位错会在材料中产生和积累,形成高位错密度区域。
位错密度的增加可以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并提高其抵抗变形和疲劳的能力。
总的来说,轧制强化通过连续的塑性变形和压缩作用,可改变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提高其力学性能和抗变形能力。
金属的强化方法及机理
把某一成分的合金加热到固溶度曲线以B元 素析出,得到过饱和α固溶体,这就是固溶处理。
经固溶处理后的合金在室温下放置或加热到低于溶解度曲线的某 一温度保温,合金将产生脱溶析出,即B将以新相的形式从过饱和 α相中弥散析出,这个过程即是时效。通常将在室温下放置产生 的时效称为自然时效;将加热到室温以上某一温度进行的时效称 为人工时效。
金属材料经冷塑性变形后,其强度与硬度随变形 程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塑性、韧性则很快降低的 现象为加工硬化或形变强化。
例如:自行车链条板(16Mn钢板)
原始厚度3.5mm
150HB
五次冷轧后1.2mm 275HB
b=520MPa b>1000MPa
又如:冷拔高强度钢丝和冷卷弹簧是利用加工变 形来提高他们的强度和弹性极限;坦克和拖拉机 的履带、破碎机的颚板以及铁路的道叉等也都是 利用加工硬化来提高他们的硬度和耐磨性的。
实验证明,金属的屈服强度与其晶粒尺寸之 间有下列关系:
σs=σ0+ K/d1/2 此式称为霍耳-配奇公式。
式中:σ0 ——为常数,相当于单晶体的屈服强度; d——为多晶体中各晶粒的平均直径; K——为晶界对强度影响程度的常数, 与晶界结构有关。
σs ——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
细晶强化机制:晶界是位错运动过程中的障碍。 晶界增多,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增强,致使位 错在晶界处塞积(即位错密度增加),金属的强 度增加;在单个晶粒内部,塞积的位错群的长度 减小,应力集中较小,不足于使位错源开动,必 须增加外力。
2、加工硬化机制
金属的塑性变形是通过滑移进行的。在塑性变形 过程中,由于位错塞积(位错运动过程中遇到障 碍受阻)、位错之间的弹性作用、位错割阶等造 成位错运动受阻,从而使材料的强度提高。
金属材料的四大强化机制
金属材料的四大强化机制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可真是个让人惊奇的领域,大家有没有想过,金属为什么有的坚固得像铁桶一样,而有的却软得像泥巴?今天就来聊聊这四大强化机制,轻松一下,顺便长长见识。
首先说说固溶强化,这东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实际上就是把不同的原子混在一起,让金属更坚固。
想象一下,一个本来单打独斗的铁小子,突然被一群不同的小伙伴包围,变得威风凛凛。
这就是固溶强化的魅力,杂质原子进入金属的晶格中,打乱了原本的规律,使得金属的位移变得困难,强度自然就上来了,嘿,这就是一招不错的组合拳。
要知道,金属的晶格就像是一座座房子,杂质原子就像是搬进来的新住户,虽然一开始可能有点不和谐,但久而久之,大家就能和谐共处,形成一种新的平衡。
接下来要说的是第二种,叫做强化相,听起来是不是也很神秘?其实它的原理也不复杂。
想象一下,如果金属的内部长出了“贵族”般的强化相,那就意味着这金属在碰到外力时,不容易被击垮。
强化相就像是战士们在金属的内部组成的小团队,它们能有效阻挡外部的侵袭,像是给金属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让它看起来更强大。
这种机制通常在合金中比较常见,金属与金属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相,增强了整体的强度。
这样的金属材料,仿佛就像是一个披着迷彩的超级英雄,随时准备迎接挑战。
再说说第三种机制,叫做析出强化,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古代的军队在战斗?其实就是在金属中让一些小颗粒析出来,形成一种“埋伏”,这些颗粒就像是潜伏在战场上的小兵,外力一来,它们就会瞬间出击,增加金属的强度。
这样一来,金属的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坚固的网络,极大地提升了抗拉强度,嘿,有点像是给金属增添了几分底气。
析出强化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太高的温度就能达到预期效果,真是个省事儿的好办法。
最后一个就是叫做晶粒细化,听着是不是像是一道菜的做法?其实这也是强化金属的重要手段。
想象一下,如果金属的晶粒变得更小,就像是把一个大蛋糕切成很多小块,这样一来,每一块蛋糕都更坚韧。
金属材料强化机制
金属材料强化机制金属材料在力学上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
然而,这些性能并非所有金属都具备,因此需要通过强化机制来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强化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细晶强化细晶强化是通过细化晶粒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晶界是阻碍位错运动的重要因素,晶粒越细小,晶界就越多,阻碍位错运动的能力就越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就越好。
细晶强化是金属材料强化的一种重要手段,除了提高强度和韧性外,还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和高温性能。
二、固溶强化固溶强化是通过添加合金元素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合金元素溶入基体金属中形成固溶体,这些元素会阻碍位错运动,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固溶强化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对材料的韧性影响较小,因此固溶强化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三、形变强化形变强化是通过塑性变形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塑性变形会使位错密度增加,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形变强化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但同时也会降低材料的韧性。
因此,形变强化需要在保证材料强度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对材料韧性的影响。
四、相变强化相变强化是通过相变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一些金属材料在相变过程中,会伴随着体积的变化和晶格结构的改变,这些变化会阻碍位错运动,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相变强化通常会伴随着材料质量的降低和韧性的下降,因此需要在保证材料强度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对材料韧性的影响。
五、复合强化复合强化是通过结合两种或多种强化机制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例如,可以将细晶强化和固溶强化结合起来,通过细化晶粒和添加合金元素来同时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复合强化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强化机制的优势,达到更好的强化效果。
总之,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有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强化方法。
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形变强化、相变强化和复合强化是常用的强化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简述金属材料的四种强化机制
简述金属材料的四种强化机制
以《简述金属材料的四种强化机制》为标题,现在金属材料已成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因而如何有效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具有高的强度,经久的耐久性以及足够的可塑性,一直是金属材料科学家们努力加以研究的课题。
目前,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具有四种:晶内扩散、晶间复合、晶粒细化和塑性变形强化。
第一种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是晶内扩散。
在金属材料的制备过程中,要添加一定数量的元素原子,随着材料的温度升高,原子会到达晶粒的表面,然后通过晶界驱动力渗入晶粒内部,产生一种强化效果。
此外,在晶内扩散过程中,可以增加材料的塑性变形,并减少材料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因此可以提高材料的延展性,以及增加材料的韧性。
第二种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是晶间复合。
此强化机制主要是利用微小量碎陶粒组合成新的晶粒,以改变材料的形状和组成,进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碎陶粒的共混物和部分原子可以进一步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抗拉强度。
第三种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是晶粒细化。
主要是通过改变材料的晶粒结构,使晶粒尺寸变得更小,以增加晶粒密度,进而改变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最后一种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是塑性变形强化,是在晶内扩散的基础上,通过塑性变形来改变晶粒的形状,达到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目的。
塑性变形强化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弯曲强度。
总之,金属材料的四种强化机制分别是晶内扩散、晶间复合、晶粒细化和塑性变形强化,各自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者们还将持续努力,以进一步提升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强化和韧化一、金属材料的强化1.1材料强化简介材料强度强
金属材料的强化和韧化一、金属材料的强化1.1材料强化简介材料强度: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通过合金化、塑性变形和热处理等手段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称为金属的强化。
随试验条件不同,强度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如室温准静态拉伸试验所测定的屈服强度、流变强度、抗拉强度、断裂强度等;压缩试验中的抗压强度;弯曲试验中的抗弯强度;疲劳试验中的疲劳强度;高温条件静态拉伸所测的持久强度。
强化机理主要有:固溶强化、形变强化、细晶强化和第二相弥散强化等四种,以下将分别予以介绍。
1.2 固溶强化即利用金属材料内部点缺陷(间隙原子置换原子)对金属基体(溶剂金属)进行强化。
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效果一般可以表示为:△σs= K i C i n式中,K i为系数;C i n为固溶度。
对于C、N等间隙原子,n=0.33~2.0;对于Mo、Si、Mn等置换原子,n=0.5~1.0。
固溶强化的机理:原子固溶与钢的基体中,一般都会使晶格发生畸变,从而在基体中产生了弹性应力场,弹性应力场与位错的交互作用将增加位错运动的阻力,宏观上即表现为提高了材料的强度。
1.3 形变强化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密度不断增加,使弹性应力场不断增大,位错间的交互作用不断增强,因而位错的运动越来越困难—位错强化。
作用是为了提高材料的强度,使变形更均匀,防止材料偶然过载引起破坏。
金属晶体中的位错是由相变和塑性变形引入的,位错密度愈高,位错运动愈困难,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就愈大,表现在力学性能上,金属强度提高,即当造成金属晶体内部位错大量增殖时,金属表现出强化效果。
理论研究同时也说明:制成无缺陷,几乎不存在“位错”的完整晶体,使金属晶体强度接近理论强度,则会使金属强化效果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此,金属有两种强化途径:一是对有晶体缺陷的实际金属,即存在位错金属,可以通过位错增殖而强化,二是制成无晶体缺陷的理想金属,使晶体中几乎不存在位错,则金属强化效果会更大。
形变强化遵循以下规律:第一,随着变形量增加,强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逐渐接近于零。
金属强化的四种机理
金属强化的四种机理金属强化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和技术手段,使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的过程。
金属强化的机理可以分为四种:晶粒细化、位错增多、析出硬化和变形诱导强化。
一、晶粒细化晶粒细化是指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晶粒尺寸,使其变得更小,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晶粒细化的机理主要是通过加工变形来实现的。
在加工变形过程中,金属材料的晶粒会被拉伸和压缩,从而发生变形和细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热处理来实现晶粒细化,例如退火和等温退火等。
二、位错增多位错是指金属材料中的晶格缺陷,它们可以通过加工变形来增多。
位错增多的机理是通过加工变形使晶体中的位错密度增加,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位错增多还可以通过热处理来实现,例如冷变形和等温退火等。
三、析出硬化析出硬化是指通过在金属材料中形成固溶体和析出相,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析出硬化的机理是通过在金属材料中形成固溶体和析出相,从而限制晶体的滑移和扩散,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析出硬化还可以通过热处理来实现,例如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等。
四、变形诱导强化变形诱导强化是指通过加工变形来引起金属材料中的位错和晶界移动,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变形诱导强化的机理是通过加工变形来引起金属材料中的位错和晶界移动,从而限制晶体的滑移和扩散,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变形诱导强化还可以通过热处理来实现,例如等温退火和时效处理等。
综上所述,金属强化的机理可以分为晶粒细化、位错增多、析出硬化和变形诱导强化四种。
这些机理可以通过加工变形和热处理等工艺手段来实现,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强化机制
金属材料强化机制金属是一种常见的材料,被广泛使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程建筑等许多领域。
为了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人们发展了各种强化机制,以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
本文将讨论几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强化机制。
1. 晶界强化在金属材料中,晶界是相邻晶粒之间的界面区域。
晶界强化是通过改变晶界结构和性质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
晶界的核心区域通常具有比晶体内部高的原子密度、高的电阻率和低的溶解度。
这使得晶界成为金属部分中的脆性区域。
通过优化晶界结构和性质,可以减少晶界的脆性,增加金属材料的强度。
2. 固溶强化固溶强化是一种通过向金属中引入溶质原子来增加材料强度的方法。
溶质原子可以通过固溶、中间相形成或析出来改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在固溶强化中,溶质原子与金属原子形成晶格固溶体,这将增加金属原子的位错密度,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
常见的固溶强化元素包括镍、钼、钛等。
3. 位错强化位错是材料中的一种缺陷,是由于晶格上的原子错位或行进引起的。
位错存在于金属材料中,通过增加位错密度,可以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位错强化还可以通过改变位错的密度和类型来调节金属的延展性和断裂韧性。
位错强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强化机制,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改善和应用中。
4. 冷变形强化冷变形是通过机械加工技术来改变金属材料的形状和结构。
在冷变形过程中,金属材料受到应力和应变的作用,从而引发位错生成和滑移。
位错的生成和滑移将导致晶粒边界的移动和重组,从而增加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冷变形强化是一种重要的强化机制,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制造中。
5. 覆盖强化覆盖强化是一种通过在金属材料表面涂覆层来增加材料强度的方法。
覆盖层通常是由高强度、高硬度的材料制成,可以抵抗金属材料的磨损、腐蚀和疲劳。
覆盖层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多种多样。
晶界强化、固溶强化、位错强化、冷变形强化和覆盖强化都可以通过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和性质来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金属材料的喷丸强化原理及其强化机理综述
金属材料的喷丸强化原理及其强化机理综述喷丸强化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将高速喷射的金属颗粒或研磨料冲击在金属表面上,可以改善金属的表面质量、增强金属的抗疲劳性能和耐蚀性能。
喷丸强化的原理及其强化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面清理:喷丸强化过程中,高速喷射的金属颗粒或研磨料冲击在金属表面上,可以将表面的氧化物、油污、锈蚀物等清除干净,从而提高金属表面的清洁度和质量。
2.表面硬化:喷丸强化会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冷作硬化层,这是因为金属颗粒或研磨料的冲击会引起金属表面的塑性变形和冷变形,从而产生强化效果。
这种硬化层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抗疲劳性能。
3.残余压应力:喷丸强化会在金属表面产生一定的残余压应力,即冲击力的作用下,金属表面产生压缩变形,而内部则产生拉伸变形。
这些残余压应力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阻止裂纹和缺陷的扩展,提高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4.容积效应:喷丸强化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很多微小的挤压区,这些微小的挤压区可以有效地增加金属的表面积,增强金属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从而提高金属的氧化和腐蚀性能。
5.变形和急冷回火效应:喷丸强化过程中,金属颗粒或研磨料的冲击会引起金属表面的塑性变形和变形加热,而喷射介质的冷却能力很强,会在喷丸后对金属表面进行急冷回火。
这种急冷回火效应可以改善金属的晶粒结构和组织性能,提高金属的韧性和抗疲劳性能。
总之,喷丸强化通过冲击、压缩、冷变形和急冷回火等机制,对金属材料的表面和组织进行改善和增强,从而达到提高金属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这种技术在航空、航天、能源、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材料强化的4种方法原理
材料强化的4种方法原理材料强化是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常用的强化方法有四种:一、固溶强化固溶强化是在基体金属内溶解强化元素,生成固溶体的一种强化手段。
由于不同原子大小不同,溶质原子的存在會對基体金属矩阵产生扭曲应力和扰动,增加材料的抗变形能力。
常见的固溶强化系统有:铁素体中的碳原子生成碳素体、铜中的锌生成黄铜、铝中的镁生成的析出硬化铝镁合金等。
固溶强化的机理是:溶质原子置换矩阵原子后,由于原子大小差异,会对周围基体原子产生弹性变形场,使位错运动难度增加,从而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
一般来说,溶质原子与基体原子大小相差不超过15%,溶解度不超过几个原子百分比时,固溶强化效果最好。
二、析出强化析出强化是通过在基体金属中生成细小、分散的第二相颗粒来达到强化目的。
析出相颗粒的存在能够阻碍位错运动,提高合金的强度。
析出相的大小、形态、分布状况等参数对强化效果有重要影响。
析出强化的典型合金系统有铝钢中的硝基碳窜、铝合金中的Mg2Si相等。
析出相颗粒一般维持在10-100纳米大小范围,既能提供强化效果,又不损害塑性。
过度析出会导致合金脆化。
合理控制热处理工艺是获得优良析出强化的关键。
三、纤维强化纤维强化是在基体金属中添加高强度、高模量的纤维材料,利用纤维阻挡裂纹扩展来提高力学性能。
常用的纤维有碳纤维、玻璃纤维等。
根据纤维在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可分为不连续增强和连续增强两种。
纤维强化复合材料中,载荷主要由纤维承担,基体起固定纤维、传递载荷的作用。
强化效果与纤维量、长度、取向等参数有关。
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粘结力也会显著影响材料强度。
四、粒界强化粒界强化是通过细化晶粒尺寸来提高力学性能。
根据哈尔-佩奇关系,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合金的屈服强度会提高。
这是因为粒界能阻碍位错在晶粒内的运动,使材料变形难度增加。
常见的粒界强化方法有合金元素微合金化、热处理调质、严重塑性变形等。
新兴的奥氏体不锈钢即采用了超细晶粒结构来达到高强度。
8金属材料的强化途径及其概念
粉末冶金,又称弥散强化
措施:互不相容的弥散颗粒(如氧化物 )和金属粉末均匀混合后压实再高温烧结
金属材料工程基础知识 一、金属材料的强化原理 二、金属材料的强化途径
实际中,大多数金属多是几种强化共同作用。
金属材料工程第八讲
胡燕燕
金属材料工程基础知识 一、金属材料的强化原理
金属的屈服强度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它对金属的纯度、 成分以及热处理状态的变化很敏感。而金属的强化一般通 过增大位错阻力实现。
位错
金属材料工义: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冷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
小资料:钢板轧制过程中,越炸越硬,以致轧制开裂。可按中间退火工序,通过 加热消除加工硬化现象——称为“再结晶退火”,使钢件内部回到变形前状态,塑 性得到复原,进行继续轧制。
金属材料工程基础知识
二、金属材料的强化途径
2、固溶强化: 定义:合金元素溶于金属基体中形成固溶体使其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
下降的现象。
原理:溶质原子的溶入使金属的晶格发生畸变,从而产生附加应力场,阻碍位错运动
溶质原子常常被吸附在位错线的附近,降低位错的能量,阻碍其运动。
强化效果影响因素:
溶质原子和溶剂原子的直径,电化学特征差异。 固溶体的类型,间隙固溶体合金效果比置换式固溶体合金好 溶质的加入量,溶解度范围内,越多越好。
金属材料工程基础知识
二、金属材料的强化途径
金属强化中最受重视, 在生产被广泛应用
3、细晶强化:
定义:通过减小材料的晶粒度来提高金属强度的方法
原理:源于晶界是位错运动的最大阻碍
优点:不仅能量显著的提高材料的强度,而且能提高塑性和韧性。
合金强化机理
合金强化机理
合金强化是通过在晶体结构的缺陷、位错、固溶体、析出物等方面加强晶体结构,从而提高合金材料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常见合金强化机理有:
1. 固溶体强化: 将一种金属元素溶解到另一种金属中,使晶粒
尺寸小于1μm,形成均匀的实溶体结构。
这种溶解的过程可
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2. 相变强化: 合金中添加的元素会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相,
如固溶体、碳化物、氮化物等,这些相可以形成局部的高硬度区域,增加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同时,这些相也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相变,形成储存和释放弹性能量的结构,提高合金的韧性。
3. 弥散硬化: 在合金中掺入微小的球形或棒状的颗粒,可以在
晶体结构中形成弥散的嵌入物,阻碍位错的移动,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4. 冷加工硬化: 将合金材料在低温下进行变形加工,会导致晶
体结构的变形和位错的增加,从而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5. 内应力强化: 通过热处理、表面处理、形状记忆合金等方式,将材料中的位错和应力锁定在一定位置,从而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总之,合金强化机理旨在改善材料的晶体结构,增强材料的性能,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_细晶强化_沉淀强化_固溶强化_第二相强化_形变强化
金属的五种强化机制及实例1 固溶强化(1)纯金属加入合金组元变为固溶体,其强度、硬度将升高而塑性将降低, 这个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2)固溶强化的机制是: 金属材料的变形主要是依靠位错滑移完成的, 故凡是可以增大位错滑移阻力的因素都将使变形抗力增大, 从而使材料强化。
合金组元溶入基体金属的晶格形成固溶体后, 不仅使晶格发生畸变, 同时使位错密度增加。
畸变产生的应力场与位错周围的弹性应力场交互作用, 使合金组元的原子聚集在位错线周围形成“气团”。
位错滑移时必须克服气团的钉扎作用, 带着气团一起滑移或从气团里挣脱出来, 使位错滑移所需的切应力增大。
(3)实例:表1 列出了几种普通黄铜的强度值, 它们的显微组织都是单相固溶体, 但含锌量不同, 强度有很大差异。
在以固溶强化作为主要强化方法时, 应选择在基体金属中溶解度较大的组元作为合金元素, 例如在铝合金中加入铜、镁; 在镁合金中加入铝、锌; 在铜合金中加入锌、铝、锡、镍; 在钛合金中加入铝、钒等。
表1 几种普通黄铜的强度(退火状态)对同一种固溶体, 强度随浓度增加呈曲线关系升高, 见图1。
在浓度较低时, 强度升高较快, 以后渐趋平缓,大约在原子分数为50 %时达到极大值。
以普通黄铜为例: H96 的含锌量为4 % , σb 为240MPa , 与纯铜相比其强度增加911 %;H90 的含锌量为10 % , σb 为260MPa , 与H96 相比强度仅提高813 %。
2 细晶强化(1) 晶界上原子排列紊乱, 杂质富集,晶体缺陷的密度较大, 且晶界两侧晶粒的位向也不同, 所有这些因素都对位错滑移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 从而使强度升高。
晶粒越细小, 晶界总面积就越大, 强度越高, 这一现象称为细晶强化。
(2) 细晶强化机制:通常金属是由许多晶粒组成的多晶体,晶粒的大小可以用单位体积内晶粒的数目来表示,数目越多,晶粒越细。
实验表明,在常温下的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
简述金属材料的四种强化机制
简述金属材料的四种强化机制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是材料科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提高金属材料性能和使用寿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已经有许多种金属材料强化机制,可以归纳为四种:增强断裂硬度机制、晶界界面机制、体积变形机制和宏观变形机制。
下面将对这四种机制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增强断裂硬度机制是金属材料增韧的主要机制之一。
通过增强断裂硬度机制,可以使材料的断口断裂硬度达到更高的水平,从而增加材料的抗弯损伤能力。
增强断裂硬度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加强断口的低温组织处理、改变断口的冷变形水平以及高温析出处理。
其次,晶界界面机制也是金属材料增韧的重要机制之一。
它主要是通过改变体系中晶界强度和界面晶粒尺寸,从而改善晶界组织,降低晶界间交界强度,并减少材料的断口断裂硬度,从而达到增韧的目的。
改变体系中晶界界面机制的方法包括合金化、热处理、冷处理、电子束处理等。
第三,体积变形机制是金属材料增韧的主要机制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内部晶粒结构,使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从而达到增韧的目的。
改变金属材料体积变形机制的方法可以分为晶粒细化、塑性变形和残余应力处理。
最后,宏观变形机制也是金属材料强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通过宏观变形机制可以改变材料的晶粒结构,从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增强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硬度,从而达到增韧的目的。
改变金属材料宏观变形机制的常见方法有冷变形和热变形处理,以及压力处理、冲击处理和电渣处理等。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主要有四种,即增强断裂硬度机制、晶界界面机制、体积变形机制、宏观变形机制,通过使用这些机制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此,科学家们需要继续研究这些机制,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安全、可靠的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强化机制是材料科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提高金属材料性能和使用寿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主要有四种金属材料强化机制,即增强断裂硬度机制、晶界界面机制、体积变形机制和宏观变形机制。
强化韧化机理
强化韧化机理
强化韧化机理是金属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材料性能的改善,尤其是硬度和韧性这两个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
强化与韧化通常是材料改性处理的目的,使其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同时,提高抵抗断裂的能力。
1. 强化机制:
强化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 固溶强化:通过添加合金元素使基体材料内部形成固溶体,阻碍位错运动,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
- 时效强化:通过加热、保温然后冷却的过程,使材料内部析出第二相粒子,位错运动受到阻挡,提高材料强度。
- 应变强化(加工硬化):通过冷加工(如轧制、锻造等)使材料内部产生大量位错,位错交互作用增加,从而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
- 晶粒细化强化:通过控制加工工艺使材料晶粒细化,晶界数量增多,位错运动阻力增大,材料强度提高。
2. 韧化机制:
韧化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 细化晶粒:晶粒越细,晶界越多,晶界能阻止裂纹扩展,从而提高材料韧性。
- 第二相颗粒强化:在材料基体中引入弥散分布的第二相颗粒,如陶瓷颗粒、金属间化合物等,可以阻滞裂纹的扩展,起到钉扎位错的作用,提高材料韧性。
- 亚微观结构调控:通过调整材料内部的层片状、孪晶、位错胞等亚微观结构,使材料在遭受冲击或负载时分散并吸收能量,从而提高韧性。
- 混合韧化:结合多种韧化机制,如相变韧化(马氏体钢的相变)、沉淀强化与韧化并存(航空铝合金的时效处理)等,实现强度和韧性的同步提升。
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_细晶强化_沉淀强化_固溶强化_第二相强化_形变强化
金属的五种强化机制及实例1 固溶强化(1)纯金属加入合金组元变为固溶体,其强度、硬度将升高而塑性将降低, 这个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2)固溶强化的机制是: 金属材料的变形主要是依靠位错滑移完成的, 故凡是可以增大位错滑移阻力的因素都将使变形抗力增大, 从而使材料强化。
合金组元溶入基体金属的晶格形成固溶体后, 不仅使晶格发生畸变, 同时使位错密度增加。
畸变产生的应力场与位错周围的弹性应力场交互作用, 使合金组元的原子聚集在位错线周围形成“气团”。
位错滑移时必须克服气团的钉扎作用, 带着气团一起滑移或从气团里挣脱出来, 使位错滑移所需的切应力增大。
(3)实例:表1 列出了几种普通黄铜的强度值, 它们的显微组织都是单相固溶体, 但含锌量不同, 强度有很大差异。
在以固溶强化作为主要强化方法时, 应选择在基体金属中溶解度较大的组元作为合金元素, 例如在铝合金中加入铜、镁; 在镁合金中加入铝、锌; 在铜合金中加入锌、铝、锡、镍; 在钛合金中加入铝、钒等。
表1 几种普通黄铜的强度(退火状态)对同一种固溶体, 强度随浓度增加呈曲线关系升高, 见图1。
在浓度较低时, 强度升高较快, 以后渐趋平缓,大约在原子分数为50 %时达到极大值。
以普通黄铜为例: H96 的含锌量为4 % , σb 为240MPa , 与纯铜相比其强度增加911 %;H90 的含锌量为10 % , σb 为260MPa , 与H96 相比强度仅提高813 %。
2 细晶强化(1) 晶界上原子排列紊乱, 杂质富集,晶体缺陷的密度较大, 且晶界两侧晶粒的位向也不同, 所有这些因素都对位错滑移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 从而使强度升高。
晶粒越细小, 晶界总面积就越大, 强度越高, 这一现象称为细晶强化。
(2) 细晶强化机制:通常金属是由许多晶粒组成的多晶体,晶粒的大小可以用单位体积内晶粒的数目来表示,数目越多,晶粒越细。
实验表明,在常温下的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
高强度金属材料的强化机理与应用
高强度金属材料的强化机理与应用高强度金属材料是一种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材料。
它具有高机械强度、耐腐蚀性、高温稳定性和优异的耐磨性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建造等重要领域。
本文将从高强度金属材料的强化机理、常见的强化方法和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强度金属材料的强化机理高强度金属材料的强化机理涉及到多种因素,其中包括晶界、位错、不均质和纳米结构等。
这些因素对于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力学稳定性和力学特性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1. 晶界强化机制当晶界数量增加时,晶界对材料的强化作用将会增强。
晶界的存在会导致材料塑性变形的能量耗散增加,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强度。
另外,晶界的存在可以调整材料的晶体结构,使其呈现出一些新的力学性能。
2. 位错强化机制位错是当晶体原子发生错位时产生的一种线缺陷,它对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应力的传递有着重要的影响。
位错密度的增加会增大材料的强度,并且能够改变材料的机械性能。
3. 不均质强化机制不均质强化是指通过在材料中引入一些非金属杂质或者晶粒不均匀分布来达到强化材料的目的。
这种强化方式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4. 纳米结构强化机制通过制备合适的纳米材料,可以改进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材料中的晶体尺寸越小,晶界和位错密度就越大,从而形成更高的强度。
二、常见的高强度金属材料强化方法1. 冷变形强化法冷变形是通过将材料冷轧、拉伸或压缩等方法进行处理的过程。
这种方法可使材料的初生晶体形成细小的颗粒,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
2. 热处理强化法热处理是通过对材料进行高温加热和淬火等操作的方法进行处理的过程。
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位错密度和晶界结构等,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3. 淬火强化法淬火是针对钢材等金属材料而言的一种强化方式。
在淬火过程中,将高温制备的材料迅速冷却,从而产生无序状态的变形晶粒,使材料的强度得到提高。
4. 合金化强化法通过合金化强化法向金属材料中添加一定的杂质元素,可以使原本的材料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
材料强化基本原理
第十章 材料的强韧化第一节 材料强化基本原理结合键和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是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不同的根本原因。
通过改变材料的内部结构可以达到控制材料性能的目的。
不同种类的材料,提高其强度的机理、方法也不同。
一、金属材料的强化原理1.固溶强化纯金属经过适当的合金化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其原因可归结于溶质原子和位错的交互作用,这些作用起源于溶质引发的局部点阵畸变。
固溶体可分为无序固溶体和有序固溶体,其强化机理也不相同。
(1)无序固溶强化 固溶强化的实质是溶质原子的长程应力场和位错的交互作用导致致错运动受阻。
溶质相位错的交互作用是二者应力场之间的作用。
作用的大小要看溶质本身及溶质与基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种作用使位错截交成弯曲形状。
如图10—l所示.图中的A、B、C表示溶质原子强烈地钉扎了位错。
x—x',A未被钉扎的乎直位错线,被钉后呈观曲线形状。
处于位错线上的少数溶质原子与位错线的相互作用很强,这些原子允许位错线的局部曲率远大于根据平均内应力求出的曲率。
钉扎的第一个效应就是使位错线呈曲折形状。
相对于x—x'的偏离为x在受到垂直方向的外加切应力τ作用下,由于B点位错张力的协助作用,将使ABC段位错移到AB'C,在B'处又被钉扎起来。
位错之所以能够这样弯曲,其原因是因位错长度的增加而升高的弹件能被强钉扎所释放的能量抵偿旧有余,位错的弹性能反而有所降低.位错经热激活可以脱钉,因而被钉扎时相对处于低能态。
在切应力τ的作用下,ABC 段移动到AB'C.ABC和AB'C是相邻的平衡位置,阻力最大在位错处于中间位置AC时产生,外加切应力要克服这样的阻力方可使位错移动。
若AC≈2y,ABC比2y略大,近似地当作2y。
由ABC变为AC方面要脱钉需要能量,另一方面要缩短位错长度释放能量。
总共需要式中:Eb是位错脱扎所需能量;EI为单位长度位错由于加长而升高的能量,EI与Eb相比小而略去。
金属材料的四种强化方式最全总结
金属材料的四种强化方式最全总结固溶强化1. 定义合金元素固溶于基体金属中造成一定程度的晶格畸变从而使合金强度提高的现象。
2. 原理溶入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造成晶格畸变,晶格畸变增大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使滑移难以进行,从而使合金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增加。
这种通过溶入某种溶质元素来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强化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在溶质原子浓度适当时,可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而其韧性和塑性却有所下降。
3. 影响因素溶质原子的原子分数越高,强化作用也越大,特别是当原子分数很低时,强化作用更为显著。
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原子尺寸相差越大,强化作用也越大。
间隙型溶质原子比置换原子具有较大的固溶强化效果,且由于间隙原子在体心立方晶体中的点阵畸变属非对称性的,故其强化作用大于面心立方晶体的;但间隙原子的固溶度很有限,故实际强化效果也有限。
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价电子数目相差越大,固溶强化效果越明显,即固溶体的屈服强度随着价电子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4. 固溶强化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基体原子和溶质原子之间的尺寸差别。
尺寸差别越大,原始晶体结构受到的干扰就越大,位错滑移就越困难。
合金元素的量。
加入的合金元素越多,强化效果越大。
如果加入过多太大或太小的原子,就会超过溶解度。
这就涉及到另一种强化机制,分散相强化。
间隙型溶质原子比置换型原子具有更大的固溶强化效果。
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价电子数相差越大,固溶强化作用越显著。
5. 效果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和硬度都要强于纯金属;大部分情况下,延展性低于纯金属;导电性比纯金属低很多;抗蠕变,或者在高温下的强度损失,通过固溶强化可以得到改善。
加工硬化1. 定义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强度和硬度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2. 简介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
又称冷作硬化。
产生原因是,金属在塑性变形时,晶粒发生滑移,出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金属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等。
金属强化的基本途径及原理
金属强化的基本途径及原理以金属强化的基本途径及原理为题,我们将探讨金属强化的一些常见方法和原理。
金属强化是指通过改变金属的晶体结构,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
金属材料的强度取决于其晶体结构和晶界的特征。
通过改变这些特征,可以显著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
一种常见的金属强化方法是固溶强化。
固溶强化是通过加热金属材料到一定温度,使溶质原子溶解在金属基体中,然后迅速冷却。
这个过程可以改变金属的晶界结构,增加金属的强度。
溶质原子的溶解可以阻碍晶界的滑移和位错的运动,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另一种常见的金属强化方法是冷变形强化。
冷变形强化是通过对金属进行塑性变形,例如拉伸、压缩或滚制,来改变其晶体结构和晶界的排列。
冷变形会引入大量位错,这些位错会相互阻碍和剪切,从而增加金属的强度。
此外,冷变形还可以细化晶粒,提高金属的塑性和韧性。
金属的晶界强化也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强化方法。
晶界是相邻晶粒之间的界面,其结构和性质对金属的强度有重要影响。
通过控制晶界的形态和分布,可以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例如,通过增加晶界的数量和弯曲度,可以阻碍位错的运动,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
金属的析出强化也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强化方法。
在固溶体中存在的溶质原子,可以在热处理过程中析出形成细小的析出相。
这些析出相可以阻碍位错的运动,增加金属的强度。
析出强化的效果取决于析出相的数量、尺寸和分布。
金属的织构强化也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强化方法。
织构是指金属晶粒的排列方式和取向。
通过控制金属的热处理过程和力学加工过程,可以调控金属的织构,从而改变其力学性能。
例如,通过控制晶粒的取向和排列,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和塑性。
金属强化是通过改变金属的晶体结构和晶界特征,以及引入位错、析出相和织构等手段来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固溶强化、冷变形强化、晶界强化、析出强化和织构强化是常见的金属强化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达到所需的金属性能。
金属强化的原理是基于晶体结构和位错运动的相互作用,通过调控这些因素,可以显著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结构与性能读书报告--金属材料的强化机理综合论述金属材料强化原理,基本途径,文章从宏观性能—微观组织结构—材料强化三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叙述了材料强化的本质、原理与基本途径作了论述。
金属的强化可以改善零件的使用性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潜力,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工程材料来说,一般是通过综合的强化效应以达到较好的综合性能。
具体方法有固溶强化、形变强化、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晶界强化、位错强化、复相强化、纤维强化和相变强化等。
关键词:强化;细晶;形变;固溶;弥散;相变In this paper a summary is made on the principle of material strengthening,basis way and new technology of heat treatment.The essence,principle and basis ways of strengthening various materials were expounded in terms of their microscope properties,microstructure and material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Metal strengthening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ar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extend the use of workpiece potential lif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 systematic discussion was made about the explantation of the potential of materials.For engineering materials, it is usually by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comprehensive to achieve goo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Specific methods have solid-solution strengthening,distortion and deposition strengthening ,he complex phase strengthening,fiber reinforced and phase change aggrandizement, etc.Keywords:strengthen; fine grain; deformation; solution; dispersion; phase transition一、金属的强化通过合金化、塑性变形和热处理等手段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称为金属的强化。
随试验条件不同,强度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如室温准静态拉伸试验所测定的屈服强度、流变强度、抗拉强度、断裂强度等;压缩试验中的抗压强度;弯曲试验中的抗弯强度;疲劳试验中的疲劳强度;高温条件静态拉伸所测的持久强度。
每一种强度都有其特殊的物理本质,所以金属的强化不是笼统的概念,而是具体反映到某个强度指标上。
一种手段对提高某一强度指标可能是有效的,而对另一强度指标未必有效。
影响强度的因素很多。
最重要的是材料本身的成分、组织结构和表面状态;其次是受力状态,如加力快慢、加载方式,是简单拉伸还是反复受力,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此外,试样几何形状和尺寸及试验介质也都有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如超高强度钢在氢气氛中的拉伸强度可能成倍地下降。
二、金属的强化机理金属的强度主要是指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以抗拉强度作为评定材料性能好坏的指标[1]。
而塑性变形产生的主要机制是位错在滑移面上的移动。
所以,根据目前工业生产中已经采用的金属材料的强化手段以及国内外材料发展的新动向,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塑性材料的强化[2]可归结为两种途径:如图1所示。
一是尽量消除位错等晶体缺陷,获得近乎理想的单晶材料。
例如,可采用特殊方法制造出几乎不含位错的结构完整的小晶体一晶须。
直径1.6μm件的铁晶须强度就高达13400MN/㎡,而实际工业纯铁的强度仅为300MN/㎡,提高了40多倍。
这个强度值很接近铁的理想晶体的理论估算强度。
目前这种晶体仅能制成直径几微米的晶须,如果更粗就会因含有缺陷而使强度迅速下降。
故当今用以提高金属强度的主要方法是沿着提高位错密度p的方向努力。
提高金属强度的另一个途径,是向晶体内引入大量晶体缺陷,如位错、点缺陷、异类原子、晶界、高度弥散的质点或不均匀性(如偏聚)等,这些缺陷阻碍位错运动,也会明显地提高金属强度。
事实证明,这是提高金属强度最有效的途径。
金属的理论强度与实际强度之间的巨大差别,为金属的强化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3] 。
对工程材料来说,一般是通过综合的强化效应以达到较好的综合性能。
具体方法有晶界强化,固溶强化、形变强化、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位错强化相变强化等。
三、金属的强化措施3 .1晶界强化晶界分大角度晶界(位向差大于10°)和小角度晶界(又称亚晶界位向差最大1°一2°),晶界两边相邻晶粒和亚晶块的原子排列位向不同,处于一种畸变状态[4] 。
晶界处位错密度较大,对金属滑移、位错运动起阻碍作用。
即对塑性变形抗力较之晶粒内部大,使晶粒变形时的滑移带不能穿越晶界,裂纹穿越也困难。
据资料报道,在室温下,当金属晶粒受外力而断裂时,其裂纹几乎都发生在晶粒内部,可见室温下晶界强度较晶内强度高。
上述现象说明晶界的主要作用是阻碍位错滑移,对金属塑性变形时的位错运动起阻碍作用。
基于这个道理,当晶粒越细,晶界越多,其阻碍作用越大,此时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也越高。
3.2位错强化由现代塑性理论和电镜,X射线衍射等现代微观测试技术研究证明:(l)以刚性塑性滑移计算滑移开始所需临界切应力比实际测定的大几百至几千倍;(2)晶体中存在“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位错”会发生迁移,因为迁移距离小于一个原子间距,所以“位错”移动所需临界切应力小得多。
金属晶体中的“位错”是由相变和塑性变形引入的,位错密度愈高,“位错”运动愈困难。
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就愈大,表现在力学性能上:金属强度提高,也就是说当造成金属晶体内部“位错”大量增殖时,金属就表现出强化效果。
理论研究同时也说明:制成无缺陷,几乎不存在“位错”的完整晶体,使金属晶体强化接近理论强度,则会使金属强化效果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此,根据“位错”理论,金属可以有两种强化途径:一是对有晶体缺陷的实际金属,即存在“位错”金属,可以通过“位错”增殖而强化;二是制成无晶体缺陷的理想金属,使其晶体中几乎不存在“位错”。
则金属强化效果更大。
3.3形变强化随着塑性变形量增加,金属的流变强度也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或加工硬化。
金属材料经冷加工塑性变形可以提高其强度。
这是由于材料在塑性变形后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加所致。
形变强化是金属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为金属材料的应用提供安全保证,也是某些金属塑性加工工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如拔制)。
形变强化是位错运动受到阻碍的结果。
表面强化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研究应用的工艺之一,常用的表面形变强化方法主要有滚压、内挤压和喷丸等工艺,其强化效果显著,成本低廉。
用AISI304钢与Cr-Mn-N双相不锈钢进行了磨损和腐蚀磨损试验,测定了磨损和磨蚀的体积损失随载荷及接触应务的变化关系及磨痕的显微硬度,观察了磨痕形貌及Cr-Mn-N双相不锈钢形变引起的位错滑移及增殖。
结果表明,双相Cr-Mn-N不锈钢具有较强的形变强化能力,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在不降低合金耐蚀性的前提下,利用合金本身的形变强化能力提高其耐磨蚀性能,是一种开发磨蚀合金的有效途径。
3.4 固溶强化随着溶质原子的溶入固溶体晶格发生畸变,晶格畸变增大位错运动的阻力,使金属的滑移变形变得更加困难,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这种通过形成固溶体使金属强度和硬度提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固溶强化分为两类[4] :(1)间隙式固溶强化有些元素原子直径很小,如C、N、H、B、0等,当它们作为溶质元素溶入溶剂金属(如Fe)时,便形成间隙式固溶体,实验证明,两者直径之比d质/d剂小于0.59时,易形成间隙固溶体。
组织中的基本相,奥氏体(A)是C在面心立方晶格的7一Fe中的间隙固溶体,其最大溶解度为2.06%(Wt),而铁素体(F)则是c在体心立方晶格的a一Fe中的间隙固溶体,其最大溶解度只有0.02%(Wt)[5]。
当C、N原子嵌入a一Fe晶格的八面体间隙中,使晶格产生不对称正方性畸变(a>l)造成强硬化效应,铁基体的屈服强度随间隙原子量的增大而变大,强化增量和C原子含量的平方根成直线关系。
C、N等间隙原子在基体中与位错产生弹性交互作用,当进入刃型位错附近并沿位错线呈统计分布,则形成所谓“柯氏气团”。
当在螺型位错应力场作用下,C、N原子在位错线附近有规则排列就形成‘,Snock气团”。
这些在位错附近所形成的“气团”对位错的移动起阻碍和钉扎作用,所以对金属基体产生强化效应。
实验证明:C、N原子造成的强化增量和温度无关,每增加1%原子百分数的C、N,可以使基体强化45kg/mm²。
(2)置换式固溶强化置换式溶质原子在基体晶格中造成的畸变大都是球面对称的,因而强化效能要比间隙式原子小(约小两个数量级),这种强化效应称为弱硬化。
形成置换固溶体时,溶剂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溶解度同溶质与溶剂的原子尺寸、电化学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原子尺寸愈接近,周期表中位置愈相近,其电化性质也愈接近,则溶解度便愈大。
若晶格类型也相同,则可形成无限固溶体(如Cu一Au,Fe-Cr)。
由于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晶格结点上的原子,当原子直径存在差别时就会破坏溶剂晶格结点上原子引力平衡,而使其偏离原平衡位置,从而造成晶格畸变,随着原子直径差别增加,造成的畸变的程度愈大,由此而造成的强化效果更大。
在Fe中加入Mn、Cr、51、Ni、Mo等元素,也都能造成置换式固溶强化作用[6]。
3.5 沉淀强化与弥散1)过饱和固溶体随温度下降或在长时间保温过程中(时效)发生脱溶分解。
时效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
细小的沉淀物分散于基体之中, 阻碍着位错运动而产生强化作用,这就是“沉淀强化”或“时效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