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
教师读教育的智慧有感四篇(可供参考)
教师读《教育的智慧》有感四篇【篇一】“做一名善于倾听的教师”——我想,这一定会成为看完《教育的智慧》一书的教师们今后教学中一个始终不渝的追求。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明确的提出“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他认为“善于倾听,是一种教育智慧,更是一种教育艺术。
”是的,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倾听是一种尊重,在倾听中认同,在倾听中欣赏;倾听更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节目中访问一个想当飞行员的小朋友,他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回答:“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林克莱特发觉这个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能形容。
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在于他善于倾听,在于他能够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分亲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让他听到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说:“一个班主任,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要通过倾听走进孩子的心灵。
”作为教师,不让学生把话说完,不会倾听,怎么能够科学地评价学生?教育是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绝对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教育者。
细细考量我们的教育行为,我们有多少教师学会了善于倾听?我们有多少教师有这份耐心、细心去倾听了?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
我自己有时就会犯这样的错误。
一天早晨,我们班的陈琮同学一进教室就从书包里拿出了两个小饼,我一看非常生气,批评他说:“你为什么带零食到教室?我平时是怎么强调的。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读书心得2020字五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读书心得2020字五篇《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1最近有幸拜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的著作《教育的智慧》一书,里面包含了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真诚和热情,书中字字蕴含着真言,句句渗透着思考的智慧,读完之后让人受益匪浅。
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李老师经过几十年的亲身教育实践历程,通过对教育的感悟、理解、思考,形成了自己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其中主要包括对于师生关系的理解,班主任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以及如何当一名好老师等,李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都在《教育的智慧中》一一呈现,读完后让我们这些后辈教师受益匪浅。
《教育的智慧》一书中对于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的理解,是建立在民主课堂的基础上的,而民主课堂在李老师的思想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因素:充满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重视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等八个方面。
而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充满爱心与重视法治。
充满爱心就是对每一位学生投注关注与尊重的目光,老师与学生之间懂得互相尊重,也让学生之间学会彼此尊重。
而重视法治虽然不能等同于用法律手段来治理班级,但精神实质是一样的,即依靠体现公共意志的规则来实施管理,而且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统一的规则,体现在班级中就是让学生通过共同制定规则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从而学会自己管理班级,,而老师也会尊重学生的这个权利,从而形成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共享形式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而在关于班主任的自我修养的方面,李老师在《教育的智慧》中首先提出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幸福何在?它来自于对于教师职业的享受,尊严的赢得,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觉的爱戴等多方面。
而同时班主任也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学生、家长、社会乃至自身对于自我的要求。
而如何让自己做好班主任工作?李老师也给我们提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尤其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更应该吸取其中的精华,要善于向前辈教师学习,多思考、多阅读、多写作,让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进步,化压力为动力,更好的从事教育教学中的班主任工作。
李镇西《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范文5篇
李镇西《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范文5篇李镇西《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精选篇1)莎士比亚说好在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有了它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明朗的道路,《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寒假拜读了王晓春老师所著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给我这个在教育岗位苦苦摸索的新教师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本书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等方面都给我们做了个专业化的展示:如主要不靠嘴教育孩子。
靠的是情境,靠的是行动。
我们无法改天换地,但是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为改天换地贡献一份力量,只要我们不放弃理想。
正是家长的溺爱,教会了孩子自私和不孝。
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大家除了考试分数什么也看不见,本该家庭教育解决的品德问题推到学校,本该幼儿园、中小学解决的品德问题推给大学。
难怪我们老得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没打好,学校要不断补课;因为学校一边加强某种教育,一边同时把隐患推给高一级学校,在应试的疯狂中,实际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制造的问题往往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最后压力都加到社会…热爱生活是热爱学习的前提。
保持好奇式的探究心态,是制怒的最好办法之一这可能是特点而非缺点。
我不赞成教师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因为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最有利于他将来在社会上发展,你并不一定清楚。
再说,你对自己的灵魂就那么自信吗?…像书中这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阐述的这些观点,恰恰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说欠缺的,让人深思。
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读后感《《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
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
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
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关于《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
关于《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关于《教育的智慧》读书篇1《教育的智慧》是李镇西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示了他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曾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其中既有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还穿插着作者对自己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教育情怀的诗意表达,是一本含金量极高的教师职业素养读本。
这本书分四编,每一编都包括多篇文章,每一篇都如朵朵激荡的浪花冲刷着我浮躁、浅薄的内心,为我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做人的道理。
现在撷取几朵最美的浪花与大家共享:一、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后来霍懋征等名师也说过类似的话。
说实在的,提到这句话,不少老师定是一肚子苦水,一阵子牢骚,我也不例外。
想想自己教学二十余年来,所教学生可谓不少,但不是每位学生都像刚才那句话所说的那样令人满意,每一级都有自认为朽木难雕的孩子。
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李镇西认为”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
“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广义上的标准,而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性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
李镇西老师的解释让我们茅塞顿开,让我们对于学生的优秀与进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从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论成败,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做人,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出发点来看待、教育每一位学生,让我们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是快乐的,才是平和的。
二、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走进任何一位百年名校,我们都会看到一尊尊名人名家塑像,校长都会非常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学校教育出的一位位名人。
但李镇西认为,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校长所提到的十几位学生,更多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学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0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0篇)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合上张平的《教育的智慧》,书中的一些话语仍在我脑海中回荡,“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日记思维是智力与智能的核心,他强调要重视各种逻辑思维的发展,既要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又要发展他们的形象逻辑思维和动作逻辑思维。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对于某一道题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种,教师就要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形成求异思维;对于一些定理的归纳,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形成求同思维。
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在课堂上提出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素。
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条主要措施,即发展兴趣、顾及气质、锻炼性格、养成习惯。
从兴趣入手,能培养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水平。
的确是的,在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重要。
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心不乐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通过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实验中特别重视“勤奋”,并要求实验班抓住“勤奋”学习的良好性格特征,养成勤奋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把“工作就是服务”落到实处,学生的需要就是自己的服务内容,学生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学生,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事事为学生做出榜样。
把认真为学生负责作为自己的左右铭,用自己职业良心衡量自己,鞭策自己,让“工作就是服务”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推进到自己的每项工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应该享受的服务。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通用5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通用5篇)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书中讲的大多数是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上的事情,对于我是有非常大的感触和启发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镇西老师在其中讲民主课堂的内容。
书中李老师从8个方面来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民主课堂。
一、充满爱心。
二、尊重个性。
三、追求自由。
四、体现平等。
五、重视法治。
六、倡导宽容。
七、讲究妥协。
八、激发创造。
所谓的民主课堂,通俗的讲就是充满民主教育理念的课堂,它意味着教师对于学生能力与潜力的无限信任,意味着师生是探索真理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意味着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意味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民主课堂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的课堂,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人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幸福与人性光芒的课堂。
民主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改革课堂师生关系,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生学的过程,让教师的教服务于甚至服从于学生的学。
我对于这8个方面中,最有感触的是第七条:讲究妥协。
善于妥协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与人合作的前提。
能够妥协意味着对对方的尊重,教师要乐于以朋友的身份在课堂上和学生开展同志式的平等讨论或争论,并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吸取学生的合理见解。
妥协并不是投降,而是不断吸收对方的合理因素进而是双方的认识更加接近。
我们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把自己的位置摆的过高,与学生一有冲突就以自己的意见为准,忽视学生的想法,有时就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李镇西老师在本书的写作里注重案例的开发和利用,用典型的案例阐明深刻的道理,注重用清新流畅活泼的语言简明地论说事理,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也唤起我们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搭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诠释与实践案例。
教育智慧读后感
教育智慧读后感导语:教育智慧读后感(一)学习了李镇西的教育智慧后,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对学生的最佳的教育时机,增强教师教育的智慧。
那么,教师的教育智慧从何而来呢?一、教育智慧从实践中来:1、相信学生,用信任的力量激励学生。
以前,教育的方法只是教师一味地多讲、多说,事必躬亲,但往往事倍功半。
现在,我试着把手中的“权力”下放,多数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各方面工作都不亚于以前。
学生自己制定出了“班级公约”,规定了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效果非常好。
原来的班会都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而现在,让学生来做真正的主人,学生发现的问题反而更全面、更具体。
这样,使我抽出了一部分时间或研究教学、或专门去找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去做思想工作。
2、关爱后进生,用真诚的情感打动学生。
每一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教师的职责就是对学生存其优点,去其缺点,发扬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化。
学习李镇西教师后,李老师的几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就是因为它差,不能渴望一下子就把他们转化好,所以,对待差生,要允许其反复,要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并多去寻求集体的帮助。
如我班的崔杰同学,个性比较强,好耍横,好骂人,学生经常告他的状,以前,这种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批评,但根本不管用。
现在,对待他,我首先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经常去表扬他,让他知道,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是在时刻关注着他。
其次,根据他的特点,降低要求,先要求他每周有两天或三天遵守纪律,使他认识到遵守纪律并不难,最终达到转变的目的。
二、教育智慧从写作中来:我感觉这是我从李镇西老师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
一直以来,写作是我最头疼的事,平时,看别人写东西时非常简单,但自己真正一下笔,又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根本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
我想这都是因为平时没有积累的结果。
现在,我在不断的充实自己,多看、多想、多记、多写。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篇《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篇一次和一个教师同学出去喝茶,发现同学带了本书《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就拿起来看,看着看着发现这本书写得很实在,很对我们教师的心声。
于是就借过来认真得去品味它,发现这是一本不亚于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的经典教育学著作,它就像一把锁解开了我很多结。
一个教师需要理想、信念、智慧和真情。
肖博士在书中这样来解释他的论点: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
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
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多么经典的论述,作为一名教师我只是沉浸在吸取知识,积累经验而增长智慧却忽略了理想、信念和真情。
虽然我在教学中有真情的投入但如果我不去重视真情的投入可能我的课堂真的会成为没有激情没有活力的课堂,只剩表面而没有真实的东西在。
我在看完之后除了感慨外留下的更多的是反思,如果去重新调整自己的规划,向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智慧、有真情的老师这个目标前进。
而如果说感触最深的还是肖博士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
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
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特别像我一个新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可能说只停留在书上的一点解释,更别提有什么很好的思想。
所以去吸取大师级人物的思想,去领受和品味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把他们那里真正好的东西慢慢吸收过来成为自己脑海中的东西。
李镇西《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
李镇西《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关于李镇西《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5篇老虎不发威他就一只病猫!发威了他就是王者!所以人人都可以是王者但同时也可能是病猫,关键是你怎么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李镇西《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李镇西《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读这本书时我给我自己的卷首语是“只有先学会做家长,才能更好的做老师”,这里面有一点换位思考的意思。
读了一段以后真是感慨万千,一个教育家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个案,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这里记录的不仅仅是他和女儿一起成长的本身,而是提供给我们教师的一本必要的参照和范本。
他在书中提到往往有这样的家长,第一天领着孩子入学,便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交给您就放心了!孩子犯了错要打要骂随你,我决不袒护!”家长在说这些话时,表情绝对是真诚的。
还有的家长,常常到学校向老师告孩子的状,“控诉”孩子在家的种种“罪行”,末了往往加上一句:您帮帮我吧,我的孩子就听老师的话!”我想我们当老师的在平时的工作中这样的情况也见的很多,也许你会被他们的真诚信任而感动,但李老师却说他感到不安,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如果家长仅仅用“托付”与“告状”与我“配合”,我的教育能成功吗?他不怀疑这些家长对老师对学校教育的厚望,但这种“厚望”背后隐藏着一种令人忧虑的东西。
这就是——同样作为教育者的家长的失职。
因为,家长也是教育者!所以每次在家长会上李老师总要给他们朗读教育家马卡连柯给家长的一句话:“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
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都会影响你的孩子。
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就现在的教育者身上存在的浮躁,我不以为然,有的老师就爱标榜自己的卓越成就,实际上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对于学生来讲,他的真正成才,教师或者说学校教育的功劳最多占三分之一,还有两个三分之一是家长的教育培养和孩子自身的天资以及勤奋。
《教育的智慧》笔记和心得
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笔记与心得杨玲双二〇一四年下期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笔记(一)1、“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2、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3、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阳光。
4、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因此,唯分数之上的所谓教育,是目中无人的伪教育。
5、教育的魅力在于个性。
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
6、民主的实质是对人的尊重。
7、具有民主精神的老师,会对“困难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
8、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作家的情怀。
9、老师使用的管理手段最后竟成了伤害学生的工具。
10、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笔记(二)1、个别谈心更能够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
2、民主教育的真义是尊重每一个人。
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
3、剪纸礼物;广播体操比赛4、野外的油菜花地里饕餮那无边的醉人的春色。
5、班主任:童心爱心责任心6、倾听的倾,不仅含有“真诚”,还有“细心”、“专注”。
7、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
8、任何一个不做事的公民都是贼。
——卢梭9、当你和傻子吵架时,旁边的人往往分不清究竟谁是傻子。
——外国谚语10、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笔记(三)1、不能让儿童“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2、即允许其反复,又鼓励其进步3、锻造卓越人格4、感谢折磨你的人5、只有大胸襟,才能做大事业6、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二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7、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8、道德教育三个层次:损人利己、先公后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9、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利己不损人、利人利己、客观为别人主观为自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10、每到学生生日,小书、笔记本、小礼物11、教师真正的权威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才能获得。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精选45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精选4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篇1暑假有幸读到《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收获真是不少,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
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
特别是书中有一些精典的语句,影响着我:“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
林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为爱护小鸡而奋起,狗为护幼崽而狂吠,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崽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
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是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是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长期地坚持这种性质和功能的师爱,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
”这是我们作教师必须坚持的一种信念。
如果一个教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是有好有坏,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好学生。
”那他就很可能慢慢放弃对班上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教育。
我们不能武断定论:“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
因为这种判断是与教育效能感相悖的。
因此,我们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读书心得2000字五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读书心得2000字五篇《教育的智慧》贯彻“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的命题,并围绕这一命题从宏观教育、中观教育、微观教育三个维度,以国际化思维、本土化实践和现代化目标的理念,深划揭示现代教育的本质、主体、价值、制度、内容、目标、方法。
关于《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1最近有幸拜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的著作《教育的智慧》一书,里面包含了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真诚和热情,书中字字蕴含着真言,句句渗透着思考的智慧,读完之后让人受益匪浅。
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李老师经过几十年的亲身教育实践历程,通过对教育的感悟、理解、思考,形成了自己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其中主要包括对于师生关系的理解,班主任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以及如何当一名好老师等,李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都在《教育的智慧中》一一呈现,读完后让我们这些后辈教师受益匪浅。
《教育的智慧》一书中对于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的理解,是建立在民主课堂的基础上的,而民主课堂在李老师的思想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因素:充满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重视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等八个方面。
而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充满爱心与重视法治。
充满爱心就是对每一位学生投注关注与尊重的目光,老师与学生之间懂得互相尊重,也让学生之间学会彼此尊重。
而重视法治虽然不能等同于用法律手段来治理班级,但精神实质是一样的,即依靠体现公共意志的规则来实施管理,而且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统一的规则,体现在班级中就是让学生通过共同制定规则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从而学会自己管理班级,,而老师也会尊重学生的这个权利,从而形成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共享形式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而在关于班主任的自我修养的方面,李老师在《教育的智慧》中首先提出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幸福何在?它来自于对于教师职业的享受,尊严的赢得,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觉的爱戴等多方面。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1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是一件漫长的事情,它既会让你在每天上课批改作业的单调枯燥中消磨激情,也会时时刻刻发生各种“突发状况”,充满挑战。
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和道德萌芽的肥沃土地。
也正因如此,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的智慧实际上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又表现为一种人生的境界。
作为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精进才能领悟教育智慧的真谛,才能了达到灵魂工程师高远而旷达的人生境界。
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
譬如说,要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应优先于“成才”,因材等。
道不远人,大道理就不难悟到。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然。
教育的智慧,大都是缘于一些古老的智慧。
古老的智慧存在古典之中,经典往往比时尚更接近其实,因为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人的社会的实践。
《教育的智慧》这本书中提到,参加教育工作需要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带着这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用心去体会课堂,将学生真正的放在心上。
你每天所要面对的不单单是几十个学生,他们是几十个家庭。
农村家庭,本就经济较为拮据,毫不夸张地说,有时候,他们的孩子是他们整个家族“翻身”的希望,他们将一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托在他们的下一代!而这份寄托,往往需要我们教师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希望,我们要把学生让在心上,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来,用心灵去赢得心灵。
智慧和智慧教育并不神秘,虚空和复杂,但也并不简单。
我们不能使智慧教育简单化,不能为智慧而智慧,刻意去追求智慧教育,重要的是寻求智慧和智慧教育的支撑,让其水到渠成,应运而生,在不经意中让智慧进入心灵,进入教育过程和生活过程。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相关推荐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精选22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篇1暑假里我认真读了《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一书,启发感动颇多。
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是以人的发展和培养为目的,必须以人化的方式进行,良好的教育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人性和人的理解的科学,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是一种发展和提升人性、人格及人品的重大实践。
也就是说,教育离不开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
尊重的需要:引导学生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
把学生当成朋友。
尊重学生,这种尊重不仅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还要体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做错了事,不要首先批评他,应该循循善诱给他讲道理,要把他们当成一个生命的主体来看待,这样的话你的教育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当成朋友,尊重他,教育他,发展他。
由是观之,尊重学生是教育他们的前提和基础。
尊重学生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起码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
也是新课程所追寻的基本理念。
认可的需要:我们的孩子,特别是我们现在正接受初等教育的小学生、中学生更需要家长、老师、朋友给予赞许和认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优化他们正在成长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他们人格的完善和健全。
因为他们认为家长、老师或者朋友对他们的认可是对他们自身努力的一种最好肯定。
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
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起码要求。
求知的需要:学生的主业当然是增长知识与才干,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传道授惑是他们的主要责任,但对于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来说,未必能在知识的传授方面给予多大帮助,但在获取知识的态度和方法方面,却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录求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完成学习期间的求知任务。
读李镇西的《教育的智慧》有感
读李镇西的《教育的智慧》有感读李镇西的《教育的智慧》有感近日,静读李镇西老师的著作《教育的智慧》。
尤其在读到“第三编好老师是道德教育的三个层次”之后,生发些许感想与启迪。
结合自身工作这样炼成的”“实际与理性思考,我认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必须经历这样几个阶段,我将其概括为一名好老师必须努力做好这样五个系列动作才有可能修炼成名。
第一,教学技能。
教学首先是一门技术,既然是技术,便离不开技能。
作为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如怎样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听课、命题等,这些既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技能或素养,同时也是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第二,教学风格。
何为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
换言之,一名真正的好老师必须在掌握娴熟的教学技能之后,通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形成属于自己且被学生所认可接受的教学风格。
这是走向好老师的必经阶段。
第三,教学主张。
何为教学主张?简言之,就是作为教师个体应该具有对教材、教学等教学素材或教学现象有自己独到且符合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这是能否成为名师的关键阶段。
一个没有教学主张的教师,即便其教学成绩再好,再突出,均称不上为一位好老师,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已。
第四,教学水平。
无论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形成怎样的教学风格,提出怎样的教学主张,最终都得落实到具体实在的教学水平上,比如学科教学成绩如何,学科素养及能力培育如何,学生基本素质发展如何等,倘若撇开教学水平或者说教学水平低下不突出,再谈所谓好老师、名教师似乎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因此,教学水平是教师成为好老师的试金石与风向标,必须具备,不可或缺。
第五,教学价值。
教学价值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学主体与满足教学主体某种需要的教学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读教育的智慧有感导语: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
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读教育的智慧有感,黄奕阅读!近日,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智慧》一书,收获颇多。
拿着这本书,慢慢回味,咀嚼。
其实,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师的智慧,它需要教师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广博的知识,更需要教师的师德去感染、去熏陶每一个学生。
所谓教育的智慧,我可以简单的把它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德育方面的智慧,即育人的智慧;一个是教学方面的智慧,即教书的智慧。
一、育人的智慧首先,我们来说说德育方面的智慧。
为什么先说育人,而不先说教书呢?因为,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应该以人为本。
实施素质教育,早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了。
素质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可能现在的实情是,很多教育都成了应试教育。
那么,身为高职的老师,显然,少了很多应试教育的嫌疑。
但由于高职学生的固有特性,他们大多是原来学校、班级的“问题学生”。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
真正的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情感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
面对高职的学生,他们可能没有普高的那些学生乖巧、听话。
相比之下,更多了几分叛逆,个性更加鲜明。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群体。
我们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个性。
尊重个性就是尊重差异,尊重不同个性学生未来的不同发展。
“尊重”在这里不是迁就,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根据学生自己独特的个性予以因势利导,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他们可能并不是成绩最好的,也不是最好学的。
班级里五十个学生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想在学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的.。
我看过我们班级五十个学生他们每一个人的五年目标,其中一部分人是想努力学习,在学业上取得新的进展,考上本科;也有一个部分人只是想五年大专毕业,拿着文凭去找工作当白领,或者是自己开公司当老总的等等。
教师教育智慧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智慧心得体会教师教育智慧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教育智慧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教育智慧心得体会1近期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书封面上对李镇西老师的评价语是“一位真诚的教育思想者,一位执着的教育实践家”,其实在接触这本书之前,就已经知道并接触过关于李镇西老师一些报道与介绍,知道他是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爱着孩子的老师,他长期担任班主任与语文教师,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进行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他的关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当好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深入人心。
在本书中,李镇西老师对他的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解读与诠释。
一、爱是教育的必要条件如在“爱,不是教育的一切”这一篇中,他谈到因为多年前出版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被贴了一个“爱心教育”的标签,对此,他表示不认可,他的思想被误读为有了爱就有教育,他认为爱是教育的前提条件,但除了爱,还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
当老师需要爱心,这是都明白的事情,强调爱心是必要的,但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
爱是万能的吗?爱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爱心与惩罚可以兼容吗?老话题可以产生新讨论。
二、教育家首先是教书匠在“教育是艺术还是技术”一文中,李老师对“不做教书匠,争做教育家”这句话作了剖析,这也比较困扰我的一个观点,我们一面在提“不做教书匠”一面又在提“工匠精神”,两个“匠”的意义是一样的吗?技术上升到一定层次可以是艺术,范文写作教育究竟是一门技术活儿还是一门艺术活儿。
李老师鲜明大胆的提出,现在许多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不是“技术”过度,而是“艺术”泛滥,他认为在中国当下这一定的时期或一定的时代,我们更应强调的是“最缺的东西”,我们一些青年教师现在过多地推崇或者说太迷恋“教育艺术”,但凡是人人都能够拿来就用的东西,绝不是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育的智慧》随笔
平度市常州路小学孙建荣
正在读李镇西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书中展现出的对教育的思考、对实践的反思、对教育的深爱不断打动着我,不断有共鸣有感悟,我自己二十余年的从教生涯的点点滴滴在读书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唤醒,促使我也想要拿起笔写一写自己的一点感触。
《教育的智慧》是李镇西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示了他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曾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其中既有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还穿插着作者对自己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教育情怀的诗意表达,是一本含金量极高的教师职业素养读本。
这本书分四编,每一编都包括多篇文章,每一篇都如朵朵激荡的浪花冲刷着我的内心,为我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做人的道理。
现在撷取几朵最美的浪花与大家共享:
1.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走进任何一个百年名校,我们都会看到一尊尊名人名家塑像,校长都会非常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学校教育出的一位位名人。
但李镇西认为,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
校长所提到的十几位学生,更多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学生。
他们将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同样为国家贡献着自己微博的力量,同样是学校的教育成果,同样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
这一观点颠覆了我们许多教育者固有的观念,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做真人。
2.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后来霍懋征等名师也说过类似的话。
说实在的,提到这句话,不少老师定是一肚子苦水,一阵子牢骚,我也不例外。
想想自己教学二十余年来,所教学生可谓不少,但不是每位学生都像刚才那句话所说的那样令人满意,每一级都有自认为朽木难雕的孩子。
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李镇西认为”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
“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广义上的标准,而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性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
李镇西老师的解释让我们茅塞顿开,让我们对于学生的优秀与进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从单纯的以成绩
论英雄,论成败,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做人、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出发点来看待、教育每一位学生,让我们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是快乐的,才是平和的。
3.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
教育随着科学发展而进步的同时,却远离了大自然,而远离了大自然的教育无意是不完整、不健全的教育。
教育的这种畸形发展,早就引起了教育家们的忧虑。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大声疾呼:“学生需要六大解放: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双眼,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加工,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现在,我们的孩子远远没有享受六大解放,反而他们正遭受着“六大束缚”。
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能够让孩子用身心去直接阅读大自然这
本博大精深的书呢?李镇西老师由衷地感叹到:让我们的课堂吹进大自然的和煦清风,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之间强健体魄,放飞心灵,解放个性。
家长会上,我也一直将这几句话与家长共勉。
4.胸襟再开阔一些
李镇西老师谈到自己年轻时的挫折,谈到朱永新老师年轻时受到的打击,他最大的感受是:很多现在令自己咬牙切齿,“令自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的人和事,再过五十年,当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再看,真的是微不足道,如烟如风而已。
我越来越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说到最后就是人格之间的距离,其中胸襟更是决定了我们人格境界的高下。
斤斤计较于一些不平事,耿耿于怀于一些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在事业上无论如何是走不远的。
教育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教育者需要一种宽阔的胸襟。
我想: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在事业上也无法和李镇西和朱永新教授相提并论,在事业上也不会风起云涌,但即使自己在事业上走不远,也应该学习他们大海一样的胸襟。
这样,当我回首往事时,回想起在教学生涯中的宽容大度时,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与幸福呢?与想尽千方百计争名逐利之人相比,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的高尚,一种人生的释怀?我拥有的一切,是幸运,我没有的一切,也是应该。
苏东坡的《定风波》一词,李镇西老师喜欢,我也推崇。
词中写到:“竹杖芒鞋轻胜马,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种豪迈和恬淡,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常态。
我将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劝慰自己凡事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求默默耕耘,兢兢业业,问心无愧而已。
“点亮自己,照亮他人”,李镇西教授的《教育的智慧》将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让我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幸福,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