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性质和规律。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演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和规则。

3. 用实例解释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总结与反思和布置作业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我也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说课稿:今天我要向大家说课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这个课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但还没有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我引导学生回顾了除法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

我提出了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课讲解:我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我使用了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和规则,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

2. 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3.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应用。

教学重点:1. 有余数的除法概念。

2. 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原理。

2.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回顾整数除法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除法吗?整数除法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通过PPT展示例子,让学生理解除法中余数的概念。

2.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计算步骤。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你们学会了吗?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有余数的除法。

我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循序渐进的编排,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但对于有余数的除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精选7篇)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精选7篇)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精选7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篇1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册书制作标本表内除法中第一次初步认识除法竖式后,对除法竖式的第二次学习,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

鉴于以上原因,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信息窗1是引导学生提出平均分的数学问题,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在教学信息窗1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让学生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形成认知冲突,产生学习需要。

让学生把10根小棒,每人分2根、3根、4根、5根、6根,可以分给几个人?学生边操作边完成表格,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的,一种是有剩余的。

这时学生就产生了认知冲突,顺势引出余数。

紧接着,我让学生操作9根小棒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由操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写法、读法。

信息窗1课后主要问题是:部分学困生对有余数除法意义不很明白,尤其是商和余数单位名称的写法不清,以后要加强有余数除法意义的操作和讲解。

信息窗2是让学生借助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本节课我认为首先让学生学会试商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用了较多时间和学生共同如何快速、正确的试商。

从课堂检测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试商准确、快速,说明达到了预想的设计。

于除法竖式,主要问题是,学生在计算时有学生数位没有对齐,书写不规范,需要多加练习巩固。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2. 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3. 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除法概念和性质。

2. 引入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有余数的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区别。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解释有余数的除法是指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产生的余数叫做余数。

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展示除法运算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除法运算中余数的存在。

3. 引导学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即先进行整数除法,再计算余数。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讨论解题方法。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指出解题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实际问题中余数的存在意义和作用。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实际问题中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规律和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思考自己在解题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答疑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评价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评价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应用拓展和总结与反思等环节,向学生介绍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pptx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pptx

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 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 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理解余数 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余数小于除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 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下昂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再摆一盘吗? 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分组尝试写一个算式。 学生写出各种算式:7÷2=3(盘)) 7÷2=3(盘)还剩1(个) 7÷2=3(盘)多1(个) 教师:展示并一一评价各算式。第二、三个算式正确表示了分的过程,但不简便,数学上是这们规定的。 (师板书除法算式)7÷2=3(盘)……1(个) 用省略号表示剩余。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 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 ,能认识余数,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 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说课及教学反思(附板书)课件

《 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说课及教学反思(附板书)课件

二、说学情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 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的教具 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 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 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五、说教学法
教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 学的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 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 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 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 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的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的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的反思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做出的有计划的活动安排,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提升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定义介绍2.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3.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举例教学活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了解有余数的除法定义:通过实际物体分组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到有余数的除法是将一定数量的物体按照某个数进行分组,每组之间可能会有剩余物体。

2.演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包括求商和求余数。

3.小组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完成若干道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学习。

4.设计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并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清晰地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

5.总结归纳:通过板书或小结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并巩固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和问题解决方法。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1.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是否专注于课堂内容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练习。

2.检查学生的练习成果:教学活动中的小组练习和应用题解答,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练习纸和解题过程,了解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通过课后的小组讨论和个别谈话,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以获取更多的教学反馈信息。

反思与改进1.时间安排过长: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时间安排过长,导致部分学生在练习和应用题环节不够专注。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我上了《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

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

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

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

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

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

如:数手指的游戏、有趣的思考题等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3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3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3篇)《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长,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学问的平台,把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作为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熟悉余数。

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现、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学问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

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同时课堂中培育了学生各方面的力量。

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熟悉余数,得出结论。

详细操作是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感知:每组分5根,可以分4组,还多3根。

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育了学生初步的观看、操作和比拟力量。

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在熟悉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在把握口算有余数的除法后,通过让学生边摆小棒边计算,逐步发觉不断的转变被除数,被除数变大,余数也跟着变大,不过不管被除数怎么变,余数始终比除数小。

特殊是关注到如:205=4(组),为什么不是205=3(组)5(盆),进一步加深理解余数的意义。

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加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在自主、合作、争论中学生自己去沟通、去沟通、去互动、去思索,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根底。

本节课对教材作了一些的处理,将例题2和例题3一起上,使学生完整的理解余数的意义和正确把握试商。

教学时联系前后的学问,如从复习旧知引入,从动手操作再到笔算,通过小组活动,发觉规律,验证规律,得出结论,让学生不仅存知道余款数必需比除数小,也明白余数为什么不能大于或等于除数。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许多的缺乏。

如:1、导入从复习旧知入手。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学生乘法口算很久没复习了,所以开起小火车来,比拟慢,课前应当多做这方面的练习。

2、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当让学生充分的说,多让学生说,从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重视学生的思索过程,要讲掰小棒的过程与列竖式笔算的过程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培育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 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性质。

2.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卡片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当我们进行除法运算时,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 通过示例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强调有余数的除法的性质。

三、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讨论。

四、应用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重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解答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练习与讨论、应用与拓展和总结与反思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加深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

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说课稿: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关于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和说课稿。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教案的结构。

教案分为五个部分:导入、新课讲解、练习与讨论、应用与拓展和总结与反思。

在导入环节,我们通过回顾除法的概念和性质,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话题,并提问学生当我们进行除法运算时,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

在新课讲解环节,我们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最新-《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3篇】

最新-《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3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道余数的产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余数的含义。

2、难点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展示平均分物品有剩余的场景。

2、认识余数通过操作,理解平均分后剩下的部分就是余数。

学习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法。

3、探究关系小组讨论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

4、练习巩固完成相关练习题。

5、课堂小结总结知识点。

6、作业安排让学生用有余数除法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P51—P52的内容。

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及操作活动,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概括等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51页的主题图,创设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一)自学、交流,学习例2。

(1)自学、合作探究。

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课本P51的例2。

出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跟你们组的小伙伴尝试解决问题。

(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3)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示范教学设计

2《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与观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并总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3.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口算。

35÷7=8÷4=54÷6=7÷1=56÷8=36÷9=9÷1=42÷7=教师指名学生口答,并让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课件出示:9根小棒,每4根摆一堆,能摆几堆?还剩几根?师:先摆一摆,再列式并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9÷4=2(堆)……1(根),“9”表示一共有9根小棒,“4”表示每4根摆一堆,“2”表示摆了2堆,“1”表示还剩下1根小棒。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余数。

二、探究新知(一)摆正方形,初步感知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动手操作,记录结果师: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预设:4根。

师:如果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你能不能快速地摆出呢?能摆几个?怎样列式?组织学生摆一摆,边摆边用“()根小棒,()根摆一个正方形,摆了()个正方形,还剩()根小棒。

除法算式是()”的句式表述拼摆情况。

指名学生反馈交流。

预设:8根小棒,4根摆一个正方形,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0根小棒。

除法算式是8÷4=2(个)。

师: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别用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来摆一摆这样的正方形。

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拼摆情况。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师:谁愿意来说说自己拼摆的情况?教师指几名学生用“()根小棒,()根摆一个正方形,摆了()个正方形,还剩()根小棒。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有余数的除法概念的理解。

2. 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掌握。

教学难点: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余数的概念。

2.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

教学准备:1. 教学卡片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除法的概念,复习除法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除法是什么?除法有什么性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会产生余数。

2. 举例说明有余数的除法:如8除以3,商为2,余数为2。

3. 强调余数的概念:余数是除法运算中剩下的部分,它小于除数。

4.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a. 将除数和被除数写成除法形式。

b. 进行除法运算,得到商。

c. 用除数乘以商,得到一个数。

d. 用被除数减去这个数,得到余数。

三、练习巩固(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答案解析:讲解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确认答案的正确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性质?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是什么?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续)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引入案例: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几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2. 分析案例: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2除以几个朋友,得到每个朋友得到的苹果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1《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主要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

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这个单元中共有4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这也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

例2是对有余数除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我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我们知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而表内除法应是学生们已熟练掌握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除法竖式计算和“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这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横式、竖式写法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弄懂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教学准备:准备小棒、卡片、火车头图片一、创设情境1 、发小棒,用小棒摆喜欢的图形。

2 、引导用小棒摆一个一个独立的三角形。

二、探讨新知1 、小组交流摆的情况:最多摆几个,怎样列式,为什么?3 、讲解竖式写法。

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到72页例3、例4及练习十四第2,3题。

【教学目标】12的写法。

3【教具、学具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知道()里最大能填几?()×6 < 33 ()×5<46 8×()<364×()< 30 ()×7<47 9×()<532、我会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8÷8=56÷7=27÷9=[反思: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从而进一步理解竖式的含义]二、探究新知1 3(1)现在我们来做分一分的游戏。

① 拿出18个圆片,每6个分1份。

分完后相互交流,看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算式怎样写(我们把18个圆片,每6个分1份,分成了3份,刚好分完,算式是18÷6=3)。

②接下来把18 个圆片每7个分1份。

(请生上台演示)你又发现了什么(我们把18个圆片,每7个分1份,分成了2份,剩下的4个不能分了)。

问: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因为没有7个圆片,不够再分1份呀。

)?那么怎么处理这些不能再分的圆片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反思: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一分,说一说,亲历余数产生的意义,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新课题,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把18个圆片,每7个分1份。

用除法算式怎样写呢?谁来说一说(18÷7)?为什么要这样写?分的结果是什么呢(分成了2份,剩下的4个不能再分了。

)分成的2份在算式中叫什么(商)我们就把剩下的不能再分的“4”叫做余数。

书写时在商的后面画6个小圆点,再写上剩余的数4。

边说边板书:18÷7=2(份)……4(个)。

想一想:什么时候会出现余数呢(不够再分1份的时候)?对!说得非常好,是不够再分1份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余数,如果还能再分1份怎么办(继续接着分,直到分完或者不能再分一份为止)?看着这个算式18÷7=2(份)……4(个),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把18个圆片,每7个分一份,可以分成2份,还剩4个没有分完。

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二)

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二)

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余数比除数小,亲身体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道理,能正确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难点: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以及余数大小范围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数学归纳能力。

■教学建议教师分别提要求,学生操作并写算式,然后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棒、三角板、课件、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15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学生自由回答:每份5根,没有剩余。

教师:如果是1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学生回答设计意图:从能够分完入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比除数小(二)探究新知1.学生们小组合作,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交流自己的想法。

可能有这些想法:(1)1根1根分,每份是4根还剩2根。

(2)4根4根分,每份是4根还剩2根……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17÷3=4(根)……2(根)学生打开书填写在书上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亲手摆一摆、分一分,并互相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余数比除数小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教师进一步提要求:如果17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学生再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指2-3名学生说一说,并列出算式。

板书:17÷4=4(根)……1(根)学生打开书填在书上。

教师:平均分成5份、6份呢?学生独立完成这两个问题,并填在书上。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列算式。

教师:还可以怎样分?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通过上面各题,除数和余数的大小相比较,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电脑显示)。

小学数学_有余数的除法(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有余数的除法(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进行一组口算比赛,来个小热身动怎么样?比一比哪些同学算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第一组口算题。

32÷8=15÷3=30÷6=27÷9=30÷5=36÷6=21÷3=24÷4= 18÷2=45÷9=6÷6=16÷4=比赛结束后评出优胜组,同学们的口算能力越来越好了,老师里还有几道题,你们想试一试吗?课件出示第二组题(1)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还剩几个?(2)有10个苹果,每个同学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还剩几个?学生根据上一节课学习的新知识,会很快说出结果,并能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10÷3=3(个)……1((2)10÷4=2(个)……2(个)师: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请大家观察余数,第一道题还剩1个,还够再分吗?第二道题还剩2个,还够再分吗?学生观察后发现余数不够再分了师:我们都知道余数表示剩下不够再分了的部分,那么余数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学习余数的特点。

板书:有余数的除法(2)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师:同学们,请把准备好的小棒拿出来,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摆一摆的。

(课件出示表格要求)小棒根数正方形个数余数891012师: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出正方形,看一看每次最多可以摆几个正形,还剩几根小棒,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摆一摆,填写表格。

学生集体汇报,总结规律8根小棒:8÷4=2(个)没有余数9根小棒:9÷4=2(个)……1(根)10根小棒:10÷4=2(个)11根小棒:11÷4=2(个)……3(根)12根小棒:12÷4=3(个)没有余数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中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师: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是剩下不能再分的部分,它总是比除数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2)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2)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2)【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例2,以及练习十四第2题。

【教学目标】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准备】学具和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更深入地学习、了解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1.相关除法练习。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算算下面这些算式。

15÷4 =3......3 19÷ 6 =3 (1)25÷9 =2......7 42÷8 =5 (2)45÷6 =7......3 63÷8 =7 (7)46÷5 =9......1 17÷5 =3 (2)同学们算完了以后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一些什么样的规律呢?学生自由讨论,总结。

好的,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接下来我们通过书本上的例2来更清楚地解答这个问题。

2.教学例2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根 8÷4=2(个)9根 9÷4=2(个)······1(根)10根 10÷4=2(个)······2(根)11根 11÷4=2(个)······3(根)12根 12÷4=3(个)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除数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人教二年级下册_ 有余数的除法(2)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二年级下册_ 有余数的除法(2)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2)【教学内容】余数和除法的关系(教材第61页内容)。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重点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余数,这节课我们来继续观察它看能发现什么其他的东西。

【新课讲授】理解余数与除法的关系。

(1)出示例2:如例2中用小棒摆正方形,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如果是9根,10根,……,16根呢?(2)怎样列式。

(分别用8、9、10……15、16除以4)(3)分组合作,分别计算出结果。

老师投影出示:8÷4=2(个)9÷4=2(个)……1(根)10÷4=2(个)……2(根)11÷4=2(个)……3(根)12÷4=3(个)(4)学生独立计算:13÷4=3(个)……1(根)14÷4=3(个)……2(根)15÷4=3(个)……3(根)16÷4=4(个)(5)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总比除数小)板书:余数<除数(6)想一想,余数为什么小于除数?(7)活动探寻规律。

分组一:圈一圈,每5个山楂串成一个糖葫芦,并将分的过程列式表达写在旁边。

分组一:分组二:圈一圈,根据每串山楂的个数串成一个糖葫芦,并将列式写在旁边。

分组二:分组反馈:(1)糖葫芦的数量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相同?猜猜下一个余数是几?(2)在圈一圈和写算式时你发现什么?【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分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评讲。

(3)引导学生做小结。

【课堂小结】提问: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本节课复习了除法及余数,理解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意义。

【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在计算课中应该让学生动笔做,尽量激发学生的兴奋性,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创设并提供条件。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性质和规律。

2. 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有余数的除法的情况。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除法概念,复习整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2. 提出问题:当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时,会出现什么情况?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演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过程,解释运算方法。

3. 举例说明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练习巩固(10分钟)1. 分组练习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决。

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除法概念和复习整数除法,引导学生思考当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时的情况。

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应用拓展环节,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有余数的除法》。

我要说一下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要介绍一下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难点是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性质和规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有余数的除法的情况。

在教学准备方面,我准备了教学课件或黑板,以及练习题和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3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1)现在我们来做分一分的游戏。
你我共享
① 拿出 18 个圆片,每 6 个分 1 份。分完后相互交流,看看你从中发现了
什么,算式怎样写(我们把 18 个圆片,每 6 个分 1 份,分成了 3 份,
刚好分完,算式是 18÷6=3)。
②接下来把 18 个圆片每 7 个分 1 份。(请生上台演示)
【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6
18÷7=2(人)……4(个)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沁园春·雪 57÷9=6(个)……3(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 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新课题,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把 18 个圆片,每 7 个分 1 份。用除法算式怎样写呢?谁来说一说(18÷
7)?为什么要这样写?分的结果是什么呢(分成了 2 份,剩下的 4 个不能
再分了。)分成的 2 份在算式中叫什么(商)我们就把剩下的不能再分的“4”
叫做余数。书写时在商的后面画 6 个小圆点,再写上剩余的数 4。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
雕。
9 57 54
俱往矣, 数风3流……人……物……,余数还看今朝。 克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知识改变命运
大家说的真不错,相信大家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表现得更加出色。老师 拭目以待。
请拿出事先发给你们的练习纸来做一做,分一分,并完成填空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大家完成得真棒,工厂的阿姨想请大家帮个忙,你们愿意吗(愿意)? 【反思: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再纠错,讨论中体 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教学例 4 (1)观察例 4 图。 孩子们,你们从这幅图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阿姨们在装羽毛球,有 57 个羽毛球)? 问:装 9 桶,平均每桶可以装几个?还剩几个?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能,说出 57 个羽毛球装 9 桶,平均每桶可以装 6 个,还剩 3 个。) 怎样列算式呢(57÷9=6(个)......3(个))? 抽个别学生说算式的意思。 用竖式计算怎么来表示?请试着在草稿纸上写竖式,谁愿意上来写? 小结:说说写除法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反思:引导学生弄清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商乘以 除数要小于被除数,为接下来学习的商乘以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打下基 础。】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四第 2,3 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全课课后反思: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余数的由来,通 过观察、探究等方法,理解竖式的含义。先教学生表内除法的竖式的写法, 并组织学生交流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的意义,这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 了基础。在明确写法的基础上,再出示练习,在练习中着重提问学生如何 想商几?最后总结得出试商的一般方法:想除数乘什么最接近被除数,同 时又小于被除数。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亲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知识、引发思考。】
边说边板书:18÷7=2(份)……4(个)。
想一想:什么时候会出现余数呢(不够再分 1 份的时候)?
对!说得非常好,是不够再分 1 份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余数,如果还
能再分 1 份怎么办(继续接着分,直到分完或者不能再分一份为止)?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看着这个算式 18÷7=2(份)……4(个),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 么意思(把 18 个圆片,每 7 个分一份,可以分成 2 份,还剩 4 个没有分完。)(先全 班齐说,再抽学生说)
你又发现了什么(我们把 18 个圆片,每 7 个分 1 份,分成了 2 份,剩
下的 4 个不能分了)。
问: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因为没有 7 个圆片,不够再分 1 份呀。)?
那么怎么处理这些不能再分的圆片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
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反思: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一分,说一说,亲历余数产生的意义,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第 2 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教十四第 2,3 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竖式
的写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我知道( )里最大能填几?
( )×6 < 33
( )×5<46
8×( )<36
4×( )< 30
( )×7<47
9×( )<53
2、我会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8÷8=
56÷7=
27÷9=
[反思: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语言组
织能力,从而进一步理解竖式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