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小学德育研究和实践规划课题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一、教育理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可从基础教育各学段的目的、任务、功能和教育体制等角度选题)2.区域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可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如何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国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教育发展做出战略部署等角度选题)3.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研究(可从教育投入、学校布局、教师培养、课程开发等角度选题)4.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优化公平、效率、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策略研究5.地方政府办学体制改革的分阶段目标、阻力和应对策略研究6.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阶段性目标设置与实施策略研究7.区域教育供给适切性及效能问题的研究8.地方政府实现教育管理职能转变中所面临的有利因素、困境及对策研究9.当代教育新理论、新思想、新流派对基础教育实践影响的研究10.基础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可从课程发展、教育管理、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等角度选题)11.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政策的区域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质量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间)12.中学阶段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13.学科教育史和学科教育思想史研究14.地方教育史、教育志的研究15.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16.各学科教学理论比较研究二、基础教育发展17.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与监测机制研究18.区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阶段性目标、关键任务及实施方案研究19.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在区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战略研究20.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教师、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影响的研究21.城镇化发展与基础教育结构调整战略研究22.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研究23.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的实践研究24.特色学校建设模式与发展现状研究25.学校文化建设现状调查、问题诊断与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26.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实践研究27.示校发挥辐射作用的机制研究28.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研究三、农村教育29.农村中小学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调查研究30.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研究31.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在职学习、流动状况和补充机制、后勤保障等)32.“三教统筹”发展问题的研究33.民族地区农村教育问题研究34.农村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现状研究35.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36.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37.实施“两免一补”和资助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38.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39.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与控辍策略研究40.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共建现状与促进、提升机制研究四、教育管理41.教育行政机关与教育科研机构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与组织文化建设研究42.教育系统的社会监督机制和自律机制研究43.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和教育协作发展机制研究44.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绩效评估、薪酬激励、职称评定、校长培训、后备干部培养等)45.教育科研效益评价指标研究及提升教育科研效益的策略研究46.地方教育机构教育教学表彰及学生表彰活动的形式、效果及改进策略研究47.学校与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建模式研究48.提高学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机制研究49.社会机构和社会人士投资教育及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与效果研究50.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体制改革模式的实验研究51.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沟通衔接模式研究52.招生管理规化制度建设研究5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54.学校规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案例研究55.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建设成效、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56.借鉴其他行业优秀管理思想为教育管理改革服务的研究57.学校管理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与团队效能研究58.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研究59.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改革研究60.中小学收费规化的制度研究61.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建构研究62.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研究63.中小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64.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服务状况与利用情况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五、素质教育65.中小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66.学校素质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7.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研究68.中小幼三级教育体系沟通衔接模式研究69.提高教学效率,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70.中小学全员育人体系构建研究71.我国传统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72.当代教师、学生、家长成才观调查和引导其树立科学成才观的策略研究73.素质教育目标下的学生个性塑造、特长培养策略研究74.中小学生社会性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75.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社团管理研究76.开发、利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行动研究77.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78.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开发研究79.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行动研究80.新时期超常儿童和青少年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特征、培养机制与策略研究81.学校美育开展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82.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实施情况和成效研究六、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制度83.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84.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贯彻“因材施教”方针的行动研究85.各学科有效教学的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86.各学科主流教学法的对比研究与教法整合研究87.信息时代各学科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创新实践及成效研究88.通过教法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实验研究89.分层教学背景下学科教学进程设计与效果研究90.自主学习课程、研究型课程等新型课程的设计与效能研究91.校本课程与乡土课程的开发、评估与教学管理研究92.网络课程、电视讲座对传统教学的影响研究93.不同版本中小学教材的比较研究94.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95.学分认定操作中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96.中小学课程与作业难度及作业负荷监测指标体系研究97.中小学考试频次、试题质量和对学生学业影响的调查研究98.中小学考试实现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转变的行动研究99.各学段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100.教育公平视角下的自主招生政策与中、高考加分政策研究101.特长生招生制度改革与成效研究七、教师队伍建设102.区域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103.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104.教师生涯规划与职业信念研究105.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师德建设策略研究106.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如成就感、幸福感、职业枯竭感等107.全方位育人目标下教师对新角色的认同和适应现状的调查研究108.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开展状况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109.拔尖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110.免费师生与特岗教师生涯规划研究111.师生支教、顶岗实习发展现状与管理机制研究112.教师道德失行为主要表现、原因与对策研究八、德育研究113.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时代特质与德育理念、容与途径变革的研究与探索114.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非同向性对中小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15.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116.关于中小学德育主要形式、实效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117.学校与家庭形成德育合力的策略研究118.德育课程建设现状与不同类型德育课程的整合策略研究(如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119.德育与美育、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实验研究120.提高课任教师德育能力与德育积极性的策略研究121.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122.中小学生德育主题活动开发、开展状况与效果研究123.新时期学生党校、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研究124.加强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行动研究125.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策略研究126.学生公民人格和公民道德品格培养策略研究127.以德育为抓手提升中小学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策略研究128.中小学生行为规与养成教育研究129.信息化时代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130.诚信、责任、禁毒、解救网迷……单个德育目标教育实践的研究九、教育心理与学生心理健康131.新时期教师职业信念、工作价值观与行为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32.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和教育艺术、干预策略研究133.学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与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效果研究134.各学科的认知特点与学习策略研究135.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36.学生学习兴趣与成就动机的发展变化规律、即时评价策略与培养策略研究137.招生制度改革对学生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的影响研究138.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研究139.提高学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自我减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行动研究140.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141.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能力和时间管理等因素对学生学习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142.“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质性研究143.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技能培养研究十、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研究144.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含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145.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策略研究146.校外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与利用问题的研究147.社会力量举办青少年活动的效益和社会影响研究148.学生安全问题和健康问题的学校、社会、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149.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现状调查及效果分析150.超常儿童少年家庭教育案例研究151.“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与案例研究152.信息时代家校沟通质量与改进策略研究153.家长学校的教育容、方法、组织形式与开展效果的研究154.家庭辅导教师服务质量和供需状况调查研究十一、教育信息化155.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现状及培训策略研究156.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完善与利用策略研究157.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现状与综合培训策略研究158.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159.网络教学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效能研究160.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演变趋势研究161.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162.信息化背景下课外教育模式与效能研究163.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效益研究164.教师博客在促进师生沟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十二、民办教育165.社会力量办学标准、体制、模式及质量保证机制研究166.关于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地位的研究167.民办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168.民办教育投资机制改革研究169.区域性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170.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研究171.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生存状况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172.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十三、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173.卫生保健类学科课程教材教法研究174.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175.体育与艺术“2+1”项目工程的推进策略研究176.学校体育、艺术类社团的团队文化建设研究177.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178.学生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矫正研究179.学校营养配餐及卫生状况调查研究180.体育推广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181.体育特长培养与全面素质发展研究182.艺术特长生培训现状与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十四、民族教育183.少数民族学校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184.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185.少数民族聚居区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186.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改革研究187.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188.新疆班、班办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189.民族地区跨文化沟通教育研究十五、学会工作研究190.教育学会与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院所合作模式研究191.加强教育学会自身建设策略研究192.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形式、容和机制创新研究学会组织科研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创新研究193.。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附件: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选题说明:本课题指南旨在引领和团结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围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大局,研究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应国家需要和群众关切的教育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问题。

重视以创新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强有针对性的决策研究,强化以标准和模式为主导的实践研究,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意、经验、理论、制度、模式、标准,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依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我市教育科研的重点内容,突出我市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制定《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本“课题指南”),供我市教育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干部教师参与我市“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选题之用。

它从总体上为大家提供一个选题范围的参考。

本“课题指南”提供的选题范围一般比较宽泛,仅仅指某一研究领域,课题申报者选题时可对较大问题进行分解,使所选课题更加明确和具体。

本“课题指南”未列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可以作为选题进行申报。

一、重点课题1.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的研究2.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研究3.高中特色校建设研究4.天津市三区联动协调发展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5.天津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6.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7.教育支撑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相关性研究8.提高我市高校教育质量的研究9.增强我市高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研究10.深化教育改革与扩大我市教育对外开放的研究11.天津市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12.提高我市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13.强化我市教育传承与创新文化职能的研究14.构建具有天津特色的终身学习体系研究15.加强我市弱势群体职业培训的研究16.智慧型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7.学习型城市的指标与评估标准的研究18.天津特色、天津风格、天津气派教育的研究19.高水平科研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20.天津市学科发展战略研究21.政府履行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职能改革研究22.强化我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示范作用研究23.人民满意学校标准及其评估研究24.我市公共教育能力建设惠及全民的研究25.天津市学校发展战略研究26.关于国民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27.关于社会认知的研究28.关于考试评价的研究29.老年心理与教育问题的研究30.区域教育合作的机制、模式与策略研究31.建设天津教育人才高地的战略对策研究32.国际教育政策和宏观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3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34.全国教育改革试验区发展模式和特色研究35.教育发达地区发展比较的系统研究二、一般课题(一)德育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学校德育创新研究37.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38.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的研究39.创新德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40.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41.关爱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42.校园网文化建设与德育环境优化研究4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二)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44.天津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45.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6.人力资源强市的指标及其评估研究47.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改革及其评估标准研究48.我市教育竞争力指标及其评估研究49.教育捐赠基金及其管理制度研究(三)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研究50.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1.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研究52.教育关注学习者生存状况的研究53.感性经验与理性知识促进学习者发展的研究54.现代职业合作教育制度研究55.现代教育孕育和传播先进工业文化的研究56.天津市历史名校和教育遗产的研究57.天津著名特级教师群体教育思想研究58.天津教育发展史研究(四)素质教育研究59.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研究60.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研究61.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研究62.素质教育个案研究63.市民素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64.加强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素质的研究(五)学前教育研究65.构建我市学前教育多元投入机制研究66.民办学前教育扶持政策研究67.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研究68.构建区域幼儿优质教育资源的对策研究69.市级示范幼儿园引领我市学前教育的实践研究70.构建0~6岁儿童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71.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72.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73.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74.城乡园所共同体建设研究75.幼儿教育集团化运行的研究76.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问题研究77.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研究78.农村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研究(六)义务教育研究79.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研究8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81.离异家庭儿童人格危机干预的个案研究82.加强学校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研究83.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效果与问题的研究84.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革新的研究85.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86.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机制研究87.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88.学校文化的教育功能研究89.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90.提高义务教育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质量的研究91.义务教育有效性教学的途径、策略、模式、方法研究92.我市义务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93.我市义务教育艺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94.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系统研究95.义务教育中教学研究队伍建设研究96.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成效的评估研究97.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指标与评估研究98.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研究99.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研究100.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研究101.学习优异学生培养机制研究102.学生发展多元化评价方式研究103.中小学校长职级制、遴选制和交流制研究104.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105.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研究106.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德育工作体系研究(七)高中教育研究107.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优化问题研究108.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多样化研究109.发挥示范性普通高中示范作用研究110.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合作培养拔尖人才的机制、模式研究111.普通高中学校优质特色建设研究112.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研究113.普通高中现代化建设标准与评估研究(八)职业教育研究114.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115.职业教育中政府、企业与学校互动研究116.职业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117.职业学校实训课程开发及其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118.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接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研究119.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研究120.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研究121.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机制研究122.职业学校学生就业问题研究123.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研究124.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25.构建滨海新区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研究126.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评价方式研究127.职业院校区域合作的研究128.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29.职业教育行业、企业办学典型经验研究130.职业学校德育研究131.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研究132.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133.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研究134.职业教育的社会培训功能研究135.职业教育中运用新技术教学的研究136.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研究137.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创新区建设与创新研究138.海河职业教育园区管理体制研究139.海河职业教育园资源共享研究140.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41.创新职业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研究142.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43.产教结合长效机制研究144.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145.职业教育“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146.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问题研究(九)高等教育研究147.构建我市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研究148.我市高等学校学科特色建设研究149.高等教育有效服务天津城市发展的研究150.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研究151.产学研结合体制和科研成果转化的研究152.高等体育院校特色发展研究153.构建高校学术监督机制研究154.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155.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56.高校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的实践研究157.高校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研究158.高水平科研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159.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研究160.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研究161.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162.高等教育质量的指标与评估研究163.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研究164.创新高等院校科技管理体制研究165.完善独立学院管理和运行机制研究166.创新教师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研究167.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研究168.“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十)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169.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研究170.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171.构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的研究172.终身学习体系中远程开放教育的作用与实现机制研究173.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构建我市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174.学习型城市构建中大众媒体作用的研究175.继续教育平台建设研究176.完善继续教育发展机制研究177.我市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实践研究178.适应我市产业发展的职工培训体系研究(十一)特殊教育研究179.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180.完善特殊教育制度建设研究181.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管理改革的实践研究182.特殊教育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183.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成长环境研究184.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节问题研究185.特殊教育工作者成长环境问题研究186.建立完备的特殊教育体系的研究187.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88.特殊学生职业技能及就业能力培养研究189.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研究(十二)教师与教师教育研究190.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究191.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192.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3.学校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实践研究194.建立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定期流动机制的研究195.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研究196.促进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持续发展的研究197.提升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路径研究198.高等教育提升教师创新能力对策研究199.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200.名师名校长成长与培养研究201.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研究(十三)教育信息化与和谐校园建设研究202.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研究203.基于思维导图的网络讨论式教学研究204.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研究205.平安校园建设研究206.校园绿化美化生态化建设研究207.学校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研208.校园网络管理研究(十四)教育对外开放、服务社会与招生考试研究209.发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研究210.拓展海外办学的研究211.学校学科、专业、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研究212.教育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研究213.教育服务社会的激励政策与评估机制研究214.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扩大定向分配研究215.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216.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多元录取机制研究217.职业教育招生改革研究(十五)改革创新研究218.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研究219.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220.优异学生、特长学生教育研究221.学困生帮扶机制研究222.建立人才系统培养体制机制研究223.国内外学校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224.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研究225.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研究226.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227.完善职业院校管理制度的研究228.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的研究229.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研究230.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研究231.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研究232.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233.管办评分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34.健全分级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235.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的研究(十六)教育投入和依法治教研究236.加大政府教育投入的对策研究237.鼓励社会投入教育的政策研究238.完善教育投入机制的研究239.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研究240.健全教育资助政策体系的研究241.健全天津特色的教育法规体系研究242.推进依法治校研究243.完善教育督导制度的研究244.探索高等教育督导研究245.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研究246.我市教育法律法规执行问题研究247.构建我市教育政策法规体系的研究248.建立我市教育法律救济制度的研究249.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的实践研究(十七)加强对教育的领导研究250.建立教育发展考核机制与问责制度的研究251.扩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知情权、参与权的研究252.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领导的研究253.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研究254.健全市、区县、学校教育科研组织体系研究255.教育规划实施的跟踪评价研究256.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形成良好氛围的研究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附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指南选题说明:1、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旨在引领和团结全省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围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教育强省、推进富民强省大局,研究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应国家和我省需要以及群众关切的教育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问题。

重视以创新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强基于证据的决策研究,强化以标准和模式为主导的实践研究,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全局性、前瞻性、综合性、战略性,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应用性、对策性、实效性,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意、经验、理论、制度、模式、标准,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应重视教育教学研究中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和应用性的问题研究,一般选题不要太宏观也不要过于微观,突出“小、精、实、新”。

2、课题指南所列内容,除重大招标课题外,不完全是具体的课题名称,大部分是选题的参考领域、方向或范围,请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工作实际自拟课题题目。

一、省级重大招标课题(5项)1、湖南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研究要点:湖南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调查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研究;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制度的研究;建设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的重大措施及对策等。

2、湖南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证研究研究要点:高水平大学的内涵与要义研究;发达国家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比较借鉴研究(包括办学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保障、经费投入、学校管理等方面);目前湖南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建设湖南高水平大学的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实现途径与对策等。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教师个性与个性化教学模式创设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李超军一、研究背景:学生的个性需要教师的个性来熏陶,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培养。

因此,教师创设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教学模式个性化的形成,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知识底蕴、文化背景、教学经历和个性特点。

其中,教师的个性特点,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甚至延伸到课外,其作用不容忽视。

因此,挖掘教师个性中的有利因素,形成富有个性色彩的课堂教学模式,极为重要。

在目前的初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两种现象:第一、由于教师对自我个性缺乏深入分析,忽视教师的个性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导致教师的个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不够,教师教学的个性特色不突出、不明显;第二、由于对教学模式的认识不足,忽视教师个体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作用,导致生搬硬套,跟风模仿他人“优秀”教学模式的做法盛行。

根据我校初中教师队伍庞大,结构复杂,个性丰富,创新不够的现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中单纯讲授式的教学状态,赋予传统教学方法以个性化的内涵,使课堂教学的诸多个环节和因素都充满个性化,促成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形成,这对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个体独特的教学魅力来催生学生个性的发展,培育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原创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1、本课题是按照新课程改革目标和教育部的要求,分阶段进行实践性的探索研究。

旨在改变教学方式,针对传统教育弊端,通过分析教师个性特征对学生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选择符合教师个性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构建个性化学习平台。

是一次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式突破的有效探索。

2、本课题提出的基于教师个性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构建,凸现新课程核心理念,关注教师个性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生成性影响以及对学生个性成长的影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为指导,根据我国及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形成。

目的在于确定“十二五”期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和重点,为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科研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基本目标与编制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以建设人力资源强省为主旨,紧紧围绕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跨越”这一总体目标,切实发挥教育科研的理论先导、实验探索和决策咨询的作用,集中破解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前沿问题,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注重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创新,强调实证数据,着力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应用效益,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与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把科研兴教真正落到实处。

二、基本目标积极主动为我省教育决策、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服务,在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的研究上,及时地提供有价值的新成果;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教育的发展规律,取得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促进我省教育科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学术作风正派、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好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并能起到示范作用的教育改革实验基地。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使我省的教育科学研究在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科研管理、成果质量等整体水平上居全国先进行列。

三、编制原则(一)正确导向原则教育科研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总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认真研究我国及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使我省的教育科研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中小学德育研究参考课题

中小学德育研究参考课题

附件1:中小学德育研究参考课题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教育研究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模式的探究;民族精神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

2、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生命教育专题教育模式的探究;生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教师素养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研究。

3、德育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和策略研究;提升德育师资队伍素质的研究;建立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的研究;以课题研究(或项目)引领德育专业队伍建设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

4、网络德育研究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校园德育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影响研究;增强学生网上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的研究。

5、诚信教育的研究构建中小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教育实效性研究;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诚信教育影响的研究;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校、家庭、社区诚信教育的整合研究。

6、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校内德育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区域德育资源与学校德育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参与德育基地社会实践的研究;示范性德育基地建设的研究;运用社区资源、弘扬闽南优秀文化的研究;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7、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当代学生道德认知与行为方式的研究;社会环境与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中小学生礼仪教育研究;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的建设及其作用的研究;感恩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学校环保教育的研究。

8、学校德育管理科学性的研究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实效性的研究;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德育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新时期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9、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的研究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的研究;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生活指导的新特点及新对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品德教育与行为指导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与品德教育研究。

中小学德育课题: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和有效实现研究

中小学德育课题: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和有效实现研究

中小学德育课题: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和有效实现研究1.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尤其是德育实践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塑造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策划和实现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为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2.1 课程目标明确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关爱他人;-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解决问题。

2.2 课程内容结合我国德育教育的要求和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国旗班、唱国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支教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剧等形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安全教育: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范校园暴力等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3 课程形式与方法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应注重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可采用以下形式和方法:- 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及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主题讲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德育实践活动主题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从中汲取经验,为实际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素养。

中国教育学会2013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评审结果

中国教育学会2013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评审结果

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度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评审结果公告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度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自4月启动申报工作以来,共收到200多项课题立项申请。

经我会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最终确定立项课题60项。

其中重点课题5项,规划课题55项。

现将批准立项课题公布如下: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度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重点)序号编号课题名称负责人单位1 1091000A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研究郑日昌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2 17021002A 区域性校本研究的促进策略研究张新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教科中心3 19071014A 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实验研究唐圣权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4 28101015A 区域推进家庭教育的机制构建与运作模式研究文贤代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5 02061016A 基于自制教具研发的中学物理实验资源拓展研究付金喜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度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规划)序号编号课题名称负责人单位1 02051017B 个性化教育促进儿童脑发展的研究景玲天津师大学前教育学院2 17021003B 新课程背景下,省级示范高中人文教育的困境和对策研究叶柏林湖北省武汉市第一中学3 17021006B 加强年级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田秋云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华苑小学4 19061018B “双本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施策略研究吴怀军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永安堂小学5 02061019B 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林娜湖北省武汉开发区新城小学6 09071020B 小学自主管理策略及实施彭仿兰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宣传教育文体局7 01111021B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潘怀林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8 15041022B 教师生涯规划与职业信念的研究周波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9 17021007B 普通高中国际部国际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研究刘利北京市第十二中学10 01091023B 山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评价研究孙志满、肖连珠福建尤溪教师进修学校11 01131024B 高中生学科素养培养的研究李国栋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二中学12 17021008B 生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刘视湘、陆军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13 15041025B 普及校本研究,科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探索王国柱《校本教研》编辑部14 13061026B 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研究: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刘冬梅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15 01061027B 基于实践创新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模式研究田奇述、詹祖权福建尤溪教师进修学校16 13091028B “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张晓明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三中学17 07011029B 基于认知品质评价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王凌轩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18 13131030B 青岛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石阳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19 19021031B 小学预备教育策略与机制研究陈鹏吉林省辽源市教育局20 27021032B 全媒体背景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调查研究步立建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教育局21 10021033B 现代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吴敏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22 17021009B 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黄义武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小学23 19051035B 幼儿园品美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陈敏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晨光第二幼儿园24 11121037B 全面素质发展背景下中学生体育特长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郑珍陶广东省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25 13051038B 基于儿童自信心发展的音乐教育实践研究开红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26 13051039B 幼儿园“玩转科学”体验坊之开发研究汤含倩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幼儿园27 13051038B 游戏背景下幼儿美德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研究高瑾山东英才学院28 01091040B 学前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机制与应用模式研究夏竹筠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研究院29 13091043B 挖掘运用民间美术典型元素开展幼儿美工创意活动周立波宁波市镇海幼儿园30 11081044B 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聂兴龙江西省万年县教育体育局综治安全稳定办31 13051045B 幼儿园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韩梦凤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中心幼儿园32 15061046B 遵循差异顺应天性--幼儿园个别化教育组织与实施的实践研究陈爱娣浙江省机关武林门幼儿园33 27081047B 幼儿园各学习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刘敏山东银座.英才幼儿园(集团)青岛四季景园幼儿园34 02061049B 优秀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策略研究刘德春重庆市巫山初级中学35 02061050B 完善教师生成机制,切实促进未来教育家成长陈久邦重庆市奉节师范学校36 02061051B 幼儿园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李惠虹天津市河东区第八幼儿园37 02061052B 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行动研究孔祥连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38 02061053B 高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杜朝凤天津市第四中学39 02061054B 形成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互补互惠体系的策略的研究谷梦琴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原74中)40 02061055B 小学数学“简约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徐长青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41 02061056B 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刘凤萍天津市东丽区实验小学42 02061057B 小学情境随笔课实施策略的研究黄以丽天津市津南实验小学43 02061058B 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少数民族小学学生民族团结品质的有效性研究穆瑞洋天津市天穆小学44 02061059B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肖绍成天津市宝坻区第二中学45 02061060B 教师课堂评语研究孟键天津市蓟县第二中学46 02061061B 农村高中学生探究学习指导研究陈克洪天津市静海县第六中学47 02061062B 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赵家贵天津市静海县双塘镇中学48 01031064B 积累并利用数学错题资源提高初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实践研究任克亮天津市大港区油田第四中学49 01071065B 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李永峰天津市实验小学50 17021010B 高中语文模块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基于大学-中小学双基地合作的实验研究张秋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51 17021011B “高效课堂”转变为“专业课堂”的价值张素兰北京市十一学校与途径52 17021012B 促进小学生灵动发展的策略研究胡小红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第一小学53 17021013B 学校“自省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向进湖北省武汉市南湖中学王琼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54 17021012B 《区域推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以武汉市硚口区为个案的研究55 17021013B 优质教育的学校效能建设策略研究高静湖北省武汉桥口区崇仁第二小学特此公告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12月5日。

朝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朝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朝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2012年修订)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为主线,为实现“高标准均衡发展、高水平内涵发展、高质量特色发展”的目标,市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修订了《朝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本《指南》只是提出可供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起指导性、方向性的作用。

各学校及教师可依据本《指南》确定研究范围,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拟定研究的具体课题;也可结合工作实际自拟课题进行研究。

重点规划课题1.促进区域性教育公平、和谐发展研究2.普通高中特色化办学研究3.幼儿园办学多样化研究4.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量化研究5.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6.师德提升指标量化研究7.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8.寄宿制学校办学体制、管理方式实效性研究9.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研究10.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11.促进新课改区域性校本课程研究12.职教学生就业指导研究13. 建立健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研究1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与评价研究。

15. 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6. 学校内涵发展研究17. 学校特色发展研究18. 教育科研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19. 中小学校本培训新模式研究20. 区域性教育科研状况分析及科研模式研究21.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22. 学校校园网建设与管理研究23. 区域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研究24.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25.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一般规划课题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1.中外教育思想、理论研究。

2.校园文化育人的方法与策略研究3.教育决策科学化研究4.学校发展规划与品牌建设研究5.基于均衡优质发展的学校案例研究6.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研究7.构建学习型学校途径和方法研究8.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9.有效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的途径及对策研究10.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机制研究11.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德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创新性研究2.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研究3.信息时代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研究4.中小学实施主题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研究5.城乡单亲家庭问题学生的研究6.学生诚信、感恩、法制等教育研究7.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8.书香校园德育功能的研究9.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10.新时期男女生交往教育研究11.新时期师生有效沟通的研究12.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研究13.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研究14.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15.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早恋影响作用的研究16.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学习进步作用的研究17.国学教育与青少年修养研究18.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19.加强班集体建设对学生成长进步作用的研究20.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21.班主任工作贯彻实施学校办学思想的研究22.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方式研究23. 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研究24.增强中小学生珍爱生命意识研究三、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1.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实践研究2.网络研修对教师专业成长作用研究3.提高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对策与措施研究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的对策与措施研究5.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整体提升实践研究6.教师综合能力培养研究7.教学反思对提升教师专业化作用的研究8.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途径和方法研究9.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的创新研究10.建设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人文环境研究11.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研究12.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3.校长(教师)培训模式、培训内容改革创新研究14.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机制建立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15. 在群体反思环境下的新教师发展的研究四、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整合研究2.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3.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策略研究4.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研究5.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6.开发利用本地、本民族的艺术教育资源的研究7.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学习思想培养研究8.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9.理科教学多媒体运用研究10.文科教学多媒体运用研究11.小学生好奇心培养综合实践研究12.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1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情商培养研究14.课堂教学方法、艺术的研究15.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技能研究16.中小学教师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17.学科教学方式与学生个性发展研究18.研究性学习课程理念、设计、操作及评价研究19.学校大课间操(科技体育活动)形式、内容等研究20.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21.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多元化评价研究2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研究23.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4.创新学习方式引导(思想引导、学习方法引导、学习心理引导)研究25.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研究26.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27.中小学学科作业多元化研究28.“大班”条件下照顾学生差异研究29.小班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30.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与策略研究31.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32.校本科研(教研)有效性的研究33.学段之间教育教学有效衔接的研究34.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35. 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策略研究五、学校管理研究1.以科研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创办特色学校研究2.家庭、学校合作工作模式的实践研究3.学校发展规划与创学校品牌的研究4.校园安全防范体系与危机应对的对策研究5.不同类型学校优化内部管理的有效对策研究6.和谐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7.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8.合并学校“衔接期”“磨合期”管理研究9.培育年级组凝聚力吸引力问题的研究六、教育信息化研究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效性研究2.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的策略研究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校管理、教学中使用效益的研究4.指导学生应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5.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科研活动质量的研究6.整合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服务于学科教学的研究7.数字环境下提高学科科研管理效率的策略研究8.利用网络建设交互式学习平台的研究9.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校本培训的研究10.利用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七、学前教育研究1.幼儿园特色与活动教学研究2.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思维拓展异同研究3.幼儿教师能力培养与提高研究4.幼儿园办园体制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5.朝阳市学前教育中“公办园”与“民办园”现状调查与对比研究6.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7.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研究8.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研究9.新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师素质培养研究10.幼儿手脑并用开发智力研究11.幼儿园创设情境系列游戏分类研究12.幼儿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八、民族教育与特殊教育研究1.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2.特殊儿童(指盲、聋、哑、弱智等)的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研究3.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享受公平教育的途径研究4.智障儿童综合康复途径研究5. 民族教育与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6. 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7.民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创新研究8. 民族学校实施新课程有效研究9.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研究10.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有效研究九、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研究1.职业教育与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沟通机制研究2.职业办学模式改革、学校科学化管理研究3.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4.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5.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研究6.职业教育在当地产业调整、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7.职业学校实习基地功能与效益研究8.中职学生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方法研究9.民办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创建研究10. 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11. 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研究12. 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13. 中职专业课(某专业)教学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案例研究14. 中职专业课教学“做中学、学中做”的案例研究十、学科规划课题语文1.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与实践研究2.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3.小学生口头作文实践研究4.创设优越课外阅读条件、实现课内外结合的行动研究5. 培养高中生辩论能力研究6.指导高中生文学鉴赏研究7. 有效指导学生自由写作研究8.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研究9.网络环境下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的研究10. 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研究11. 指导学生阅读时文报刊方法研究12. 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设计研究13. 小学生硬笔、毛笔书法指导研究14.小学写字教学策略研究数学1.小学生速算与思维训练研究2.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读题能力的研究3.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优化研究4.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语有效性研究5.培养学生作业中的纠错能力的研究6.数学作业与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研究7.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研究8.数学教学中优化学生思维的实践研究9. 减负增效的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研究10.数学课堂中教师“追问”的策略研究11.“问题串”式教案的设计研究英语1.英语渗透性拓展阅读与作文训练研究2.初中生英语单词记忆方式研究3.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成员合理搭配的研究4.英语课堂活动中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5、中学英语不同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6.中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7.运用英文报刊提高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研究8.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设计与操作研究思想政治及科学1.思品教学中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的策略研究2.思品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研究3.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4.住宿生个人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5.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矫正问题的研究6.科学课程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7.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研究物理1.物理探究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研究2.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3.促进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途径与方法研究5.物理教学中优化习题设计的策略研究6.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研究7. 物理课堂中“探究过程”的效率研究8. 中学物理课后作业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系研究化学1.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研究2.促进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途径研究3.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思路教学的研究4.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研究5.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生物1.提高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研究2.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研究3.生物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研究4.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研究5. 生物学科教师备课方法改革研究6.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策略研究7. 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效果研究历史1.“情景式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策略研究2.历史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3.把“百家讲坛”移进中学历史课堂的探索4.高中历史导学式结构教学法的研究5. 历史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案例研究地理1.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研究2.促进地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途径的研究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4.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研究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1. 信息技术学科中游戏教学法研究2. 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3. 网络教研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研究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模式研究5.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应用模式与策略研究6.通用技术对于提高高中生动手操作能力作用的研究7.通用技术对于培养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作用的研究8.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特点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的研究音、体、美学科1.音乐对陶冶情操调解学习生活方式作用的研究3.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音乐特长的方法研究4.加强器乐教学提高学生演奏能力的行动研究5.音乐鉴赏对学生成长进步影响的研究6.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彰显学生个性特长研究7.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研究8.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增强学生体质的行动研究9.有效提升学校竞技体育水平与能力的研究10.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创新研究11.体育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情趣作用的研究12. 民间美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价值研究1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4. 引进社会音乐资源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中国教育学会制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要求,紧紧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一中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教育科研;坚持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研究相结合,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提高服务教育科学决策能力; 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行动相结合,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提高指导基层教育工作的实践能力;坚持科研与实际相结合,研究和回答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能力,为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教育科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二、总体要求统一认识。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如何深刻理解《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准确把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科学践行“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既需要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引领。

学会肩负着“繁荣群众教育科研,扶持教育创新人才,推进教育家办学”的光荣使命,“十二五”期间将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立足新起点,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寻求新突破,团结广大会员,广泛发动基础教育战线,积极开展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学的伟大实践。

中小学德育课题申报: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和成功实行研究

中小学德育课题申报: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和成功实行研究

中小学德育课题申报: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和成功实行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育课程对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德育课程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因此,创新和成功实行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方法和成功实行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认知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现有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和不足之处;2. 探索创新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法;3. 研究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品德和道德素养的影响;4. 提出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改进和发展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施:1. 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和经验;2. 实地调研:选择若干中小学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他们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3.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和教师对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和评价;4. 数据分析:对调研和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 对现有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2. 提出创新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法,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借鉴;3. 通过数据分析,验证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品德和道德素养的积极影响;4. 提出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改进和发展建议,为德育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 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阶段: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2. 实地调研阶段:选择若干中小学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他们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和材料;3. 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阶段: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和教师对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和评价,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4. 结果总结和报告撰写阶段:总结研究结果,提出改进和发展建议,并撰写研究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计划课题以培育学生能力为导向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计划课题以培育学生能力为导向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
保障条件的论证
(1)完善的组织保障。确立了以郭德生校长为主持人的课题研究组。郭德生校长是小学高级教师,也是我县青年骨干教师,他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有着准确的定位,在本课题研究工作中主要负责策划。其他参加研究的教师曾参与完成过课题研究,也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者,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能增强研究的实效。
第二部分:从教学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困境、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对探索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结合当前“高效课堂”实施的背景,借鉴全国各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比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和“10+35”、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提供启示与参考。
教导处
主任
中小学
一级
本科
碧洲镇宏山中心小学
预期的主要成果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工具书E、其它
经费来源及数额
预期完成时间
二、课题论证
1、对申请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观察、探索、实践、质疑、创新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目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下,课堂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实问题,导致教育面临着学生学习能力欠缺、学习主动性不强、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诸多困境。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实施新的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

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

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第一篇: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新课程背景下,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农村小学的实践与创新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在三十年代就指出:“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还说:“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化的知识,学会现代化的技能。

感觉现代问题,并以现代化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指引中国发展方向的重要理论。

而教育的重任就是要全面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面对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我们的学生却还是在死啃书本,钻研已经陈旧僵化的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落后的教育现状,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赶超世界一流强国。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他还说:“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由此可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也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

而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实施标准。

虽然这个理论已提出了七十多年,但真正理解其理论含义的并不多,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则更是少见。

“教学做合一”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唯物主义路线,构建了现代教育方法论的原则,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也符合我们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正是陶行知先进教育思想的最好体现。

因此,我们把这一先进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运用于新时期教育实践中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必将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作出贡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立项课题名单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立项课题名单

王万山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研究
付景川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障碍及破解路径研究
安心
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赵薇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核心职业技能教岗对接培养模式研究
宋争辉
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突破点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
郭健
“逆城市化”现象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补偿教育机制研究----以冀、湘、皖三省为例 杨会芹
张玉华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有效发展研究
刘松林
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研究
王健
舞蹈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平心
关于软式垒球运动对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尚大鹏
青海省藏汉双语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郭辉
跨境民族教育研究
钟海青
撒拉族教育特色研究
武启云
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和文化融合研究
孙杰远
民族教育与武陵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吴驰
促进中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研究
邢红军
情绪一致性记忆编码和提取的发展研究
李芳
小学教师元认知教学的发展与干预研究
张振新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刘志军
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评估对教学有效性的促进研究
李凌艳
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机制与培养途径研究
盖笑松
运用分类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安宏
数字教育资源生态化建设和共享模式研究
王民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刘强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模型与调控机制研究 高考加分政策研究 城市养老女性护理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90后农民工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国际汉语教学评价标准研究 公共教育财政适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中美高等职业教育内部治理机制比较研究 城乡统筹背景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合并的问题与对策比较研究 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的社会学基础研究 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模式研究 学前儿童品格教育实践模式研究—基于和合学习理念的探索 中小学生弱势群体情感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疆高校哈萨克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宪法认同与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大学生低碳生活教育及其德育功能实现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公益性与利益补偿问题研究 经济发达地区中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文化机制研究 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教师专业化特色研究 基于证据的教育舆情分析研究 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研究 校长教学领导力发展的知识基础研究 地方政府民办教育制度创新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教育支出与公共教育投入问题研究 基于税收优惠政策的国家助学贷款最优担保机制研究 新世纪国家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研究 非洲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发达地区构建现代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多元评价体系研究 转型期中国大学办学定位的制度逻辑演进研究 独立学院“浙江模式”研究 新生代农民培养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一般规划课题指南

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一般规划课题指南

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一般规划课题指南根据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要点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现编制《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全市各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以及关心、热爱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有志投身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提供“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选题指导与参考。

本指南只是提供一个研究的范围,申报者可以根据这一研究的范围选择更小的切入点作为研究的课题。

指南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以太原市教育局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为中心,着力研究和解决我市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集中破解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前沿问题,注重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创新及应用研究,着力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使用效益。

(综合研究、教育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德育研究、教育心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职业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等10个研究领域)一、综合研究1、太原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评价制度研究2、太原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研究3、促进教师区域内流动,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研究4、基础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5、农民工子女城市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6、基于校际比较的学校自我诊断研究7、校本教研机制创新研究8、中小学薄弱学科建设研究二、教育管理研究9、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研究10、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策略、措施与实践研究11、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实践研究12、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学校制度建设研究13、中小学公共安全和应急机制的建立与管理研究14、有效组织跨学科、跨校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15、优秀校长成长个案及治校规律研究16、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三、教学研究17、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实施策略的研究18、毕业年级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及策略研究19、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思维训练模式的研究20、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研究21、课堂教学中突(偶)发事件处理的策略研究2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激励评价研究23、中小学教学中因材施教与个别化指导研究24、提升教师解读教材能力的方法研究25、“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6、通用技术实验器材开发与使用研究27、学科分层教学实践研究28、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定与落实研究29、新课程理念下各学科习题设计研究30、研究性学习专题设计的研究31、课堂教学情景设计研究32、开放性作业的设计研究33、日记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研究34、游戏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研究35、生物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理念的实践研究36、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的研究37、巧妙运用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研究38、“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形式研究四、德育研究39、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研究40、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活动研究41、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42、学生同伴交往方式的研究43、青春期男女学生交往特点及存在问题的研究44、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45、“网瘾”对青少年危害的案例研究46、大众传媒对中学生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47、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48、学生品德发展状况调查研究49、中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50、学校德育途径与方式的研究51、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52、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德育方法研究53、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及工作创新研究54、中小学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建设研究55、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的研究56、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实践研究57、家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策略研究58、家庭教育方式调查研究59、家校沟通方式创新的研究五、教育心理研究60、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学分析及对策研究61、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方式研究62、儿童异常行为调查与干预研究63、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64、校园暴力行为的心理问题研究65、青少年心理健康行为模式研究66、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理论与实践研究67、沙盘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68、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及策略研究69、学生心理辅导的有效性研究70、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与实效性研究71、提高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研究72、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73、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74、心理学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案例研究75、心理辅导教师培养研究76、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77、骨干教师教学风格典型个案研究78、名教师教学风格与特色的研究79、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80、不同教龄段教师教研状态的比较分析研究81、新课改背景下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82、开发学校教研组“研究”功能的策略研究83、校本教研活动方案设计的实践研究84、提高集体备课效益的实践研究85、学科教学设计及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86、教师观课议课的方法研究87、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方式及效果研究88、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个案研究89、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研究90、激发教师研修内驱力的实践研究七、职业教育研究91、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研究92、校企合作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机制研究93、完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和机制研究94、职业技术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与其功能、效益研究95、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96、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利用研究97、职业教育课程综合化与模块化的实践研究98、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研究99、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实践研究100、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01、职业教育与培训对接劳动力市场案例研究102、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八、学前教育研究103、0—3岁婴幼儿教育问题研究104、幼儿教育活动设计及实施研究105、幼儿户外活动器材有效性研究106、幼儿园课程、游戏、教育过程及其整合研究107、根据幼儿个别差异进行指导的策略研究108、儿童在玩耍中建立规则的研究109、“做中学”科学教育中幼儿有效猜想(或提问)的研究110、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开展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111、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研究112、幼小衔接,提高幼儿适应能力的研究九、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113、学生体质监测的手段、方法及评价标准研究114、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实施途径研究115、体育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实施策略研究116、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的培养研究117、小学课间操锻炼方式变革的研究118、学校运动队和运动会竞赛制度改革研究119、学校艺术教育现状研究120、艺术教学分层实施的策略研究121、建立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库的研究12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素质的研究123、音乐课程教材教学研究124、课外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研究125、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调查研究126、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127、学校营养配餐及卫生状况调查研究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128、网络教研研究129、网络课程的开发研究130、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131、校园及教室网络环境建设的研究132、新技术条件下的启发式教学研究133、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研究134、教育信息资源库统筹建设的研究。

德育课题申报书:中小学责信德育的区域推进实践研究

德育课题申报书:中小学责信德育的区域推进实践研究

中小学责信德育的区域推进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德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责信德育区域推进中小学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首先,责信德育研究基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时代使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也是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契机。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这些都对德育实效性提出了挑战。

其二,责信德育研究缘起于本区学校德育工作基础和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

本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各校德育异彩纷呈。

从2008年起,本区在全区探索开展诚信教育;2012年起,本区完善挖掘诚信教育内涵、开展责任教育试点,而后将诚信与责任作为区域性德育特色加以推进。

经过多年的积淀,全区形成了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德育骨干队伍强大、学校德育特色明显的良好格局。

新时期,面对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使命,本区教育局希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优化德育顶层设计,打造区域德育品牌,提升本区教育的品质。

在此背景下,我们申报“中小学责信德育的区域推进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责信德育的提法,充分考虑了本区区已有德育工作基础,较好地包括了诚信教育和责任德育的两重内涵。

责信一词,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概念,在台湾地区比较流行,在大陆地区使用不多。

根据台湾公共管理学者的研究,责信在日常用语中经常与责任互用,但责信不同于责任。

责任只是强调行动的义务,而责信要求不仅要尽本份地做,还要负责做得对、做得好、做得有效率,值得信赖。

责信德育的提法,符合青少年学会负责、从无律、他律走向自律的品德发展规律。

责信德育的第一阶段是明责,即知晓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应该承担哪些方面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GH-120599
课题名称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
课题负责人高瑞斌
所在单位阳泉市第十七中学
填表日期2012.11.16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XX年11月21日
公民的灵魂,我们要在新形势下有效地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就必须牢牢抓住培养公民特别是中学生的责任心。
(3)社会责任心的培养是世界各国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某种程度后的废墟中站了起来,成为如今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中国既面临机遇,更面临着挑战。所以我们更应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为将来祖国能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责任教育在人类历史上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把责任作为道德哲学的核心,开了义务伦理学的先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的报告中,确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年该组织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专题确定为“学会关心”
地点:阳泉市第十七中学多媒体教室
主持人:高瑞斌
评议专家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宋崇魁、市教研室有关专家、学校高瑞斌校长、教研室段主任段银友、教务主任郭建忠、教研室副主任李志庆、年级主任郭永金,参与人员课题组全体成员(郭永金、王正庆、熊永飞、李峰、张建军、张婷)以及学校政教组全体教师,和所有政治教师,课题负责人做了开题报告,评审专家一致同意课题开题,并对课题报告做出了积极的评价,对课题研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
(1)培养社会责任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强烈的责任感是健康人格的核心品质之一,也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培养良好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的最好时期,也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受到过多的关爱、宠爱,甚至是溺爱,养成了任性、骄横、毫无责任心等不良习惯。加上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对学生只重智育而轻德育,对学生的责任心培养不够,所以,家庭责任心淡化了,社会责任心也随之淡化。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呼吁一种道德关怀与道德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宣讲时强调,过去我们讲素质教育主要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这两条之上还有一条,那就是社会责任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人民日报》20XX年9月6日)。为此,我们提出旨在教人“学会负责”的责任教育就是历史的必然,是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责任教育在人类历史上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把责任作为道德哲学的核心,开了义务伦理学的先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的报告中,确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年该组织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专题确定为“学会关心”,呼吁一种道德关怀与道德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宣讲时强调,过去我们讲素质教育主要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这两条之上还有一条,那就是社会责任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人民日报》20XX年9月6日)。为此,我们提出旨在教人“学会负责”的责任教育就是历史的必然,是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4)培养社会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社会责任感是维系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纽带。社会责任感是和谐社会道德与法律得以遵守的前提条件。社会责任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精神动力。
(5)社会责任心的培养是增强我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举措。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学生“三观”形成中的主渠道作用正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分化和冲击,社会价值观念的动荡和变迁,信息时代中垃圾信息的负效应,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力,正在为德育工作设置一个个新的障碍。正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所指出的: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一部分学生在社会和学校表现不同,在学校与在家庭不同,教师在与教师不在不同,人前人后也不同。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缺失,道德认知与责任行为剥离严重,特别是道德责任认知内化为道德责任行为有很大空白。针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的要求,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显然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实践我校育人理念的一个重要课题。
(2)社会责任心的培养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
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已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责任心是道德的内核,是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前提。我们评价一个人的道德状况,关键是看他有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所以责任心又是道德评价的重要价值尺度。责任心是整个道德大厦赖以建立的基石,是塑造明天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